本文為林屋公子“文物裡的早期中國”系列007:上博簡《容成氏》

我們知道,“九州”和“華夏”一樣,也是“中國”的代名詞。但是到今天,我們的“州”卻非常多,有地級市蘇州、杭州;也有縣級市邳州、嵊州。那麼,“九州”究竟是哪九州,又是如何變成今天這麼多州的呢?

上一期講到了記錄上古帝王禪讓的《容成氏》。《容成氏》是1994年上海博物館在香港購得的一批戰國楚簡裡的一種,比較知名的還有《孔子詩論》等。《容成氏》一篇文章包含的信息量也不小,從容成氏開始的上古帝王說起,一直講到周文王與周武王。以《容成氏》作為古帝王之首,與儒家以黃帝為首不合,但《莊子》《淮南子》均以容成氏為首,可見《容成氏》有道家思想成分。

《容成氏》中就有記錄“九州”,這是一個與傳世文獻不同的版本。傳世文獻關於九州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大禹治水、創設九州,如《左傳》引《虞人之箴》就說“芒芒禹跡,畫為九州”;另一種說法帝堯作十二州,而大禹改為九州,如《尚書·堯典》就說帝堯時“肇十有二州”“諮十有二牧”。但無論是哪種說法,共同點都是大禹作九州,這種觀點在後世也深入人心。但《容成氏》卻說,大禹治水前就已經存在九州了。

中國為什麼叫“九州”?這件文物道明瞭來歷,與傳世文獻兩點不同

《禹貢》中的九州方位

“州”是什麼?《說文解字》:“水中可居者曰州。”州就是水中小島,也可加上“氵”為“洲”,所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後來這個州漸漸放大為地名,在春秋時期魯國有陽州、齊國有平州、衛國有戎州、楚國有夏州、西戎有瓜州,都是當地的小城鎮。其中最早稱“九州”的是陸渾戎,分佈在今天陝西商洛至河南嵩縣一帶,《俠客行》裡石破天長大的熊耳山就在這裡。不過,這裡的九州具體包括哪些,到底是實數,還是虛數?因為史料匱乏,已無從考證了。

在現實版“九州”出現的同時,想象版的“九州”也誕生了。

前文提到的“芒芒禹跡,畫為九州”就是一例,還有就是春秋中期的齊靈公,鑄造的一件鐘說商湯“鹹又(有)九州,處禹之堵”,這都表示,“九州”已成為了“中國”的代名詞。而在此之前,中國並沒有“九州”概念,商朝、西周區域多以“方”“土”“國”相稱。大約隨著春秋華夏國家聯繫越來越緊密,才有了“九州”的概念,不過當時也只是通稱,尚無確指。

春秋末期私學出現,戰國時代百家爭鳴,關於“九州”的說法也就多了起來。在傳世文獻中,戰國秦漢的“九州”有以下四個版本:

中國為什麼叫“九州”?這件文物道明瞭來歷,與傳世文獻兩點不同

四個版本的“九州”說

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尚書·禹貢》

冀州、兗州、青州、幷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周禮·夏官·職方氏》

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呂氏春秋·有始覽》

冀州、兗州、營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爾雅·釋地》

這四個版本內容大同小異。《說苑》曾抄錄《爾雅》,“營州”作“青州”,可知營州、青州可視為一,故《爾雅》的表述與《呂氏春秋》相對一致。而《禹貢》及之後的《史記·夏本紀》)有梁州無幽州、《職方氏》有幷州無徐州。

相較而言,這三種記載中以《呂氏春秋》區域最為具體,其明確指出冀州為晉國、兗州為衛國、青州為齊國、徐州為魯國、揚州為越國、荊州為楚國、豫州為周國、幽州為燕國、雍州為秦國,所以大致是以戰國前期區域為模板的想象。

至於九州的得名,大概“揚”就是“越”的通假、“幽”是“燕”的通假;“雍”為秦國都邑、“冀”為晉國都邑、“營”為齊國都邑;“青”為五行屬東;“兗”為衛國水名;“徐”為西周徐國、“荊”為楚國。

《容成氏》則提供了另一個版本的九州,因為竹簡是戰國文字書寫,存在大量通假現象,所以在考釋方面也存在爭議。根據整理者李零的觀點,這裡的“九州”分別是夾州(兗州)、塗州(徐州)、競州(青州或營州)、莒州、藕州(幷州)、荊州、陽州(揚州)、敘州(豫州)、且州(雍州)。

中國為什麼叫“九州”?這件文物道明瞭來歷,與傳世文獻兩點不同

上博簡《容成氏》

相對於傳世文獻的版本,這個版本最大特色是沒有“冀州”,而是多出來一個“莒州”。“莒”是春秋時期一個小國,在今天山東莒縣一帶,戰國初期滅於楚國。舍“冀州”而用“莒州”,或許與作者身份是齊魯一帶人士有關。不過這個“莒州”終究沒有流傳下來,今天我們通過出土文獻才知道有這麼個說法。

至於《堯典》和《五帝本紀》所謂“十二州”,那自然就是“九州”之後的說法了。但是文獻也沒有明說到底是哪十二州,所以漢人馬融、鄭玄就把傳世文獻的幾種九州拼湊在一起,說大禹改“九州”為“十二州”,在《禹貢》的九州之外又設置幷州、幽州、營州。但這是與原始文獻本身矛盾的,畢竟“十二州”在堯時就有了。

西漢設置“十三州”作為監察區域,就是受到“九州”“十二州”思想影響,到東漢末年刺史改為州牧,正式成為行政區劃。但是兩晉南北朝時南北長期分裂,而且存在北人南下僑居的問題,所以州越來越多。唐朝以後就失去了高層行政區的地位,成為縣級或者統縣級區劃。民國廢除“州”這一區劃,然而今天很多地級市、縣級市還保留“州”的古稱。

中國為什麼叫“九州”?這件文物道明瞭來歷,與傳世文獻兩點不同

“大九州”示意圖

此外,還有一種更廣袤的“大九州”。根據戰國陰陽家觀點,大禹分的“小九州”被稱為“赤縣神州”,也就是中國本土;而以中國為中心又有類似的九個“中州”,合為一個“大州”;世界共有九個這樣的“大州”,周圍有瀛海環繞,這就是所謂“大九州說”了。如果以今天類比,大概“小九州”是省、“中九州”是國、“大九州”是洲,合起來就是一張世界地圖。

至於《西遊記》中的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則源於佛教傳說的四大部州了。

參考文獻:

陳偉:《竹書〈容成氏〉所見的九州》

顧頡剛:《州與嶽的演變》

顧頡剛:《秦漢統一的由來和戰國人對世界的想象》

顧頡剛 童書業:《漢代以前中國人的世界觀念與域外交通的故事》

周振鶴:《中國曆代行政區劃的變遷》

文物裡的早期中國系列:

堯舜禹禪讓真是陰謀政變嗎?這幾件出土文物紛紛表示反對

新世紀香港發現的一件青銅器,或許能解開史前大洪水之謎

出土三千年前的一片牛肩胛骨,顛覆了《尚書》《史記》的重大記載

戰國雄主的這件青銅器神祕失蹤,但卻證明了黃帝是華夏始祖

與《周易》齊名的典籍失傳千年,記錄了嫦娥奔月竟然是吉兆

《盜墓筆記》裡戰國帛書的原型,記錄了我國最早的創世神話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漢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國志》《先秦古國志之吳越春秋》《山海經全畫集》三種,作品散見於《國家人文歷史》、網易歷史頻道等紙刊媒體。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