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說 | 這一屆年輕人為何痴迷醫美

符說 | 這一屆年輕人為何痴迷醫美符說 | 這一屆年輕人為何痴迷醫美

撰文︱鄭瓊華

本人作為一個白天不醒,晚上不睡的典型當代少女,一直致力於尋找熬夜也可以抗衰的護膚方法,搜著搜著就看到了傳說中的凍齡神器——醫美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深入瞭解了一下當前的醫美市場,根據2018年的醫美白皮書顯示00後醫美消費慾望崛起,19歲以下的消費者佔比18.81%,20-25歲的消費者佔比高達40.41%。這大大顛覆了本貧民窟女孩以為只有高齡貴婦才熱衷醫美的認識。為什麼這一屆的年輕人如此痴迷醫美呢?

符說 | 這一屆年輕人為何痴迷醫美符說 | 這一屆年輕人為何痴迷醫美符說 | 這一屆年輕人為何痴迷醫美

醫美市場的新繁榮

有一種速度叫做“醫美速度”,在2017年,傳統醫美市場迅速湧入大量資本。在大浪淘沙後,2018年僅留下了為數不多的幾家醫美app繼續在市場上廝殺。2019年,醫美頭部app成功上市。隨後,各大醫美app的廣告大量鋪開。諸如“人生不是天生”、“勇敢變美”等廣告詞準確地扼住了消費者的錢包。

經過本人不嚴謹的調研發現,目前市場上的眾多醫美app的運營模式主要為“社區+電商”的模式。其實這個模式並不新穎,自從某紅書火了之後,無數的app都嘗試過這樣的模式,但真正成功的寥寥無幾。為何醫美app取得了成功呢?這主要緣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大眾的身體焦慮,另一方面是身份認同的需求使得消費者對醫美欲罷不能。

符說 | 這一屆年輕人為何痴迷醫美

圖片來自插畫師Yuko Shimizu

符說 | 這一屆年輕人為何痴迷醫美

鏡像時代加劇身體焦慮

當前的消費文化中人們越來越注重身體的觀賞、審美價值。消費文化提供了大量“理想身體”的想象供大眾模仿 。這些“理想身體”主要是通過視覺圖像的方式進行展示。隨著電子攝影技術、移動網絡的發展,“理想身體”隨處可見,使我們處於一個身體圖像組成的“鏡像”中,比如明星真人秀、ins、微博紅人等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鏡像即充斥著身體圖像的符號場。這導致我們時刻將自己的身體和“理想身體”作對比,高喊著“今天少吃一口肉,明天維密我走秀”的減肥大軍們就是受到了鏡像的影響。

在這樣的對比中,大眾監視著自己身體的不完美,情緒變得脆弱,焦慮感加重 。別說是普通消費者了,連明星都難逃這樣的身體焦慮。很多明星通過醫美來解決和自己人設不符的身體焦慮,有一些悄悄變美了,有些卻毀到懷疑人生。

曾經紅到宇宙的大冪冪,髮際線卻和人氣背道而馳,一直後退,髮際線後退實在是和她“少女辣媽”的頭銜不符合。看看這涼爽的大腦門~令人害怕。

符說 | 這一屆年輕人為何痴迷醫美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劇照

為了挽回少女稱謂,大冪冪馬不停蹄地植髮了,看這完美的髮際線。

符說 | 這一屆年輕人為何痴迷醫美

《密室大逃脫》綜藝場照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這麼幸運,曾經以靈氣著稱的周公子在《如懿傳》中臉也是僵到沒眼看。果然在打針的道路上,女明星的臉都是殊途同歸。

符說 | 這一屆年輕人為何痴迷醫美

《如懿傳》劇照

仰天大哭,還我輕盈的周公子。

符說 | 這一屆年輕人為何痴迷醫美

《紅高粱》劇照

少女感不能永恆,但是靠臉吃飯的明星們為了搶奪屬於“少女”的資源都非常拼,respect。

雖說醫美效果不能百分之百保證,但眾明星們都抱緊醫美大腿,我等普通人也只有依靠它來解決身體焦慮了。所以痴迷醫美不是這屆年輕人的鍋,是鏡像時代的鍋(只要跑得快,問題永遠不在自己身上)。

符說 | 這一屆年輕人為何痴迷醫美

通過醫美消費實現自我身份認同

符說 | 這一屆年輕人為何痴迷醫美

圖片來自2018年新氧醫美白皮書

根據調查顯示,過半的醫美消費者是為了取悅自己而消費。所謂取悅自己實際上就是為了實現想象中的自己,即完成自我的身份認同。回憶一下:諸如“實現自我”、“保持精緻”、“永遠做個少女”等詞語是不是經常出現在醫美分享貼中。這些行為都是在標榜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也就是建立在差異之上。

差異化的實現主要是通過消費文化的符號建構實現的,在符號建構中購買具有某種象徵符號的商品,以獲得此符號指稱的社會形象和評價。

最典型的就是當代的已婚少婦,她們常常需要承擔家庭和社會的雙重責任。不少女性的自我設定是要做個即使擁有家庭還是要保持美麗的精緻女性。清科2018年醫美報告中指出少婦的醫美客單價達到最高,不得不感嘆從頭到腳的美麗真的不容易。

如果刷一刷醫美app也會發現它們首頁常見的詞彙有“少女感”、“童顏肌”、“幼幼臉”等,這些詞彙幾乎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和年輕有關。這也就是說大部分消費者對自我形象的構建都傾向於年輕化,甚至嬰兒化(無瑕)。這樣看來,醫美消費者就是通過購買寄託了永葆青春內涵的醫美產品來實現自己和同齡人的差異化,從而實現自我認同

在被身體圖像包裹的消費時代裡,醫美作為一個商品,利用它的符號象徵功能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幸福寄託在醫美消費中,讓他們在無形之中成為了被消費控制的人。

符說 | 這一屆年輕人為何痴迷醫美符說 | 這一屆年輕人為何痴迷醫美

作者畫像

符說 | 這一屆年輕人為何痴迷醫美

參考資料:

1. 陶東風. 鏡城突圍:消費時代的視覺文化與身體焦慮[J]. 藝術工作, 2004(5):2-4.

2. 陳帥, 林濱. 論消費文化視域下個體身份認同的異化[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7(05):77-84.

3. 醫美數據來自《2018年新氧醫美白皮書》、《清科:2017年醫療美容行業研究報告》.

編輯︱喻嫻婷

插畫︱陳茜雯

視覺︱歐陽言多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符說 | 這一屆年輕人為何痴迷醫美

你可能還想看:

符說 | 你為什麼不發朋友圈了?

符說 | 不當季穿衣指南:解碼人群中最靚的仔!

符說 | 成都到底有多少名字?

巴蜀符號 | 神祕的巴蜀文字究竟是啥?

杜娟娟 | 論藝術符號標出性翻轉的生成機制及意義——以前衛藝術在當代的擴展為基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