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真正成熟的人,都有這三種心態'

"

有句話說的很美麗,也很現實:

當你因為錯過了日落而低頭懊悔的時候,你可能將要錯過星光了”。

世上沒有後悔藥,一味地為了往事後悔自責,會讓我們錯過很多當下的美好。

一個成熟的人,過去的事情不糾結,未來的事情不擔憂,當下的事情,認真而專注。

01

不要糾結於過去的事

我們的人生就像一條奔流不息的小河,只能不停的奔騰向前,卻永遠不能迴流到源頭。

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眼前的事情也在不斷地發生著。後悔和自責都沒有意義,當一切到了無法挽回的時候,與其捶胸頓足,不如繼續向前。

王陽明初入仕途的時候,只是為了成為一方的父母官,給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太平家園。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他被朝庭屢次徵召,討敵滅寇。

尤其是在寧王之亂中,王陽明動用火攻在南昌消滅了三萬敵軍,生擒寧王,這場歷史的鬧劇只持續了四十三天就被王陽明終結了。

明軍將士們紛紛慶祝,王陽明卻悶悶不樂。

王陽明信奉的是儒家的仁愛寬厚,心中想的是濟世救民的大道。想不到,如今的自己竟然成了朝廷的鷹犬,四處殺人。

三萬條生命在眼前灰飛煙滅,他既痛心又自責。

當天晚上,別人都在慶賀,王陽明卻一點東西也吃不下,並且感到頭暈目眩,噁心嘔吐。


"

有句話說的很美麗,也很現實:

當你因為錯過了日落而低頭懊悔的時候,你可能將要錯過星光了”。

世上沒有後悔藥,一味地為了往事後悔自責,會讓我們錯過很多當下的美好。

一個成熟的人,過去的事情不糾結,未來的事情不擔憂,當下的事情,認真而專注。

01

不要糾結於過去的事

我們的人生就像一條奔流不息的小河,只能不停的奔騰向前,卻永遠不能迴流到源頭。

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眼前的事情也在不斷地發生著。後悔和自責都沒有意義,當一切到了無法挽回的時候,與其捶胸頓足,不如繼續向前。

王陽明初入仕途的時候,只是為了成為一方的父母官,給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太平家園。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他被朝庭屢次徵召,討敵滅寇。

尤其是在寧王之亂中,王陽明動用火攻在南昌消滅了三萬敵軍,生擒寧王,這場歷史的鬧劇只持續了四十三天就被王陽明終結了。

明軍將士們紛紛慶祝,王陽明卻悶悶不樂。

王陽明信奉的是儒家的仁愛寬厚,心中想的是濟世救民的大道。想不到,如今的自己竟然成了朝廷的鷹犬,四處殺人。

三萬條生命在眼前灰飛煙滅,他既痛心又自責。

當天晚上,別人都在慶賀,王陽明卻一點東西也吃不下,並且感到頭暈目眩,噁心嘔吐。


王陽明:真正成熟的人,都有這三種心態



王陽明心裡明白,朝局不穩,自己的手上又缺少良將,火攻破敵也是形勢所迫。若非如此,寧王只會更加放縱,戰爭也只會讓更多的百姓流離失所。

事已至此,懊惱和糾結都已經沒有了意義,王陽明還是決定收拾好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戰後工作中來。

他努力安頓南昌的難民,進一步清剿寧王的殘餘勢力,幫助南昌百姓恢復戰後的秩序。

王陽明的弟子曾經問他該如何清除心裡的雜草。

王陽明回答他:

草有妨礙,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

若著了一分意思,即心體便有貽累,便有許多動氣處。

雜草對我們來說是有害的,自然就要清除掉。

但是如果偶爾沒有清除乾淨,也不需要放在心上,越在意心中的不完美,心裡就越亂。

若是我們把那一點殘存的雜草當成生活的全部,心中也就雜念叢生了。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難以順風順水的。就算是聖人王陽明也有自己的痛苦和無奈。

面對這些“後悔”,我們一定要懂得放下,在意早已無法改變的事物只會徒增煩惱,人也會變得情緒化。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過去已經成了定局,再多的悔恨都是多餘的。真正的強者更要敢於承認過去,擁抱未來。

"

有句話說的很美麗,也很現實:

當你因為錯過了日落而低頭懊悔的時候,你可能將要錯過星光了”。

世上沒有後悔藥,一味地為了往事後悔自責,會讓我們錯過很多當下的美好。

一個成熟的人,過去的事情不糾結,未來的事情不擔憂,當下的事情,認真而專注。

01

不要糾結於過去的事

我們的人生就像一條奔流不息的小河,只能不停的奔騰向前,卻永遠不能迴流到源頭。

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眼前的事情也在不斷地發生著。後悔和自責都沒有意義,當一切到了無法挽回的時候,與其捶胸頓足,不如繼續向前。

王陽明初入仕途的時候,只是為了成為一方的父母官,給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太平家園。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他被朝庭屢次徵召,討敵滅寇。

尤其是在寧王之亂中,王陽明動用火攻在南昌消滅了三萬敵軍,生擒寧王,這場歷史的鬧劇只持續了四十三天就被王陽明終結了。

明軍將士們紛紛慶祝,王陽明卻悶悶不樂。

王陽明信奉的是儒家的仁愛寬厚,心中想的是濟世救民的大道。想不到,如今的自己竟然成了朝廷的鷹犬,四處殺人。

三萬條生命在眼前灰飛煙滅,他既痛心又自責。

當天晚上,別人都在慶賀,王陽明卻一點東西也吃不下,並且感到頭暈目眩,噁心嘔吐。


王陽明:真正成熟的人,都有這三種心態



王陽明心裡明白,朝局不穩,自己的手上又缺少良將,火攻破敵也是形勢所迫。若非如此,寧王只會更加放縱,戰爭也只會讓更多的百姓流離失所。

事已至此,懊惱和糾結都已經沒有了意義,王陽明還是決定收拾好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戰後工作中來。

他努力安頓南昌的難民,進一步清剿寧王的殘餘勢力,幫助南昌百姓恢復戰後的秩序。

王陽明的弟子曾經問他該如何清除心裡的雜草。

王陽明回答他:

草有妨礙,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

若著了一分意思,即心體便有貽累,便有許多動氣處。

雜草對我們來說是有害的,自然就要清除掉。

但是如果偶爾沒有清除乾淨,也不需要放在心上,越在意心中的不完美,心裡就越亂。

若是我們把那一點殘存的雜草當成生活的全部,心中也就雜念叢生了。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難以順風順水的。就算是聖人王陽明也有自己的痛苦和無奈。

面對這些“後悔”,我們一定要懂得放下,在意早已無法改變的事物只會徒增煩惱,人也會變得情緒化。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過去已經成了定局,再多的悔恨都是多餘的。真正的強者更要敢於承認過去,擁抱未來。

王陽明:真正成熟的人,都有這三種心態


02

多專注於眼前的事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禪宗故事:從前有位老禪師德高望重,佛法也十分精深。他的身邊也總是圍繞著很多弟子。

這一天,禪師讓每一個弟子都去南山砍一擔柴回來。不巧天降暴雨,山中爆發了洪水阻斷了弟子們砍柴的道路。

正當弟子們都在抱怨的時候,有一個小和尚卻開心的跑過來,送給師父一個蘋果。

原來是小和尚看到道路早已被洪水沖垮,卻看到了路邊有棵蘋果樹,就踮起腳尖摘下了這個蘋果。

一個活在當下的人,心裡不會被無法改變的過往干擾,只會為了抓緊新的希望踮起腳尖。

正是小和尚不念過往的智慧,使他得到了師父的青睞,成為了老禪師衣缽的傳人。

只要我們專注於當下,當一件事結束之後,第二次就是新的開始。對於過去,不要過度的糾纏,對於未來,也不要太過擔心焦慮,日子反而過得更加淡然自在。

過好一生看似很難,其實也很簡單。

日子都是由無數個今天組成的,這種“只爭朝夕”的生活方式,是每個人都要領悟的心靈智慧。

曾經有人向馬祖禪師請教最好的修行是什麼,馬祖禪師回答:“飢來吃飯,困來眠”。

對方感到很奇怪,就追問道“很多人都是這樣啊,所以他們像您一樣用功嗎?”

馬祖回答說:“當然不是的,有的人吃飯的時候時候想著睡覺,睡覺的時候卻想著吃飯,可我吃飯的時候就認真吃飯,睡覺的時候就認真睡覺,所以不一樣。”

王陽明也曾經以此典故寫過一首詩:

飢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過去已成定局,未來遙不可期,真正的智者,應當學會活在當下。


"

有句話說的很美麗,也很現實:

當你因為錯過了日落而低頭懊悔的時候,你可能將要錯過星光了”。

世上沒有後悔藥,一味地為了往事後悔自責,會讓我們錯過很多當下的美好。

一個成熟的人,過去的事情不糾結,未來的事情不擔憂,當下的事情,認真而專注。

01

不要糾結於過去的事

我們的人生就像一條奔流不息的小河,只能不停的奔騰向前,卻永遠不能迴流到源頭。

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眼前的事情也在不斷地發生著。後悔和自責都沒有意義,當一切到了無法挽回的時候,與其捶胸頓足,不如繼續向前。

王陽明初入仕途的時候,只是為了成為一方的父母官,給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太平家園。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他被朝庭屢次徵召,討敵滅寇。

尤其是在寧王之亂中,王陽明動用火攻在南昌消滅了三萬敵軍,生擒寧王,這場歷史的鬧劇只持續了四十三天就被王陽明終結了。

明軍將士們紛紛慶祝,王陽明卻悶悶不樂。

王陽明信奉的是儒家的仁愛寬厚,心中想的是濟世救民的大道。想不到,如今的自己竟然成了朝廷的鷹犬,四處殺人。

三萬條生命在眼前灰飛煙滅,他既痛心又自責。

當天晚上,別人都在慶賀,王陽明卻一點東西也吃不下,並且感到頭暈目眩,噁心嘔吐。


王陽明:真正成熟的人,都有這三種心態



王陽明心裡明白,朝局不穩,自己的手上又缺少良將,火攻破敵也是形勢所迫。若非如此,寧王只會更加放縱,戰爭也只會讓更多的百姓流離失所。

事已至此,懊惱和糾結都已經沒有了意義,王陽明還是決定收拾好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戰後工作中來。

他努力安頓南昌的難民,進一步清剿寧王的殘餘勢力,幫助南昌百姓恢復戰後的秩序。

王陽明的弟子曾經問他該如何清除心裡的雜草。

王陽明回答他:

草有妨礙,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

若著了一分意思,即心體便有貽累,便有許多動氣處。

雜草對我們來說是有害的,自然就要清除掉。

但是如果偶爾沒有清除乾淨,也不需要放在心上,越在意心中的不完美,心裡就越亂。

若是我們把那一點殘存的雜草當成生活的全部,心中也就雜念叢生了。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難以順風順水的。就算是聖人王陽明也有自己的痛苦和無奈。

面對這些“後悔”,我們一定要懂得放下,在意早已無法改變的事物只會徒增煩惱,人也會變得情緒化。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過去已經成了定局,再多的悔恨都是多餘的。真正的強者更要敢於承認過去,擁抱未來。

王陽明:真正成熟的人,都有這三種心態


02

多專注於眼前的事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禪宗故事:從前有位老禪師德高望重,佛法也十分精深。他的身邊也總是圍繞著很多弟子。

這一天,禪師讓每一個弟子都去南山砍一擔柴回來。不巧天降暴雨,山中爆發了洪水阻斷了弟子們砍柴的道路。

正當弟子們都在抱怨的時候,有一個小和尚卻開心的跑過來,送給師父一個蘋果。

原來是小和尚看到道路早已被洪水沖垮,卻看到了路邊有棵蘋果樹,就踮起腳尖摘下了這個蘋果。

一個活在當下的人,心裡不會被無法改變的過往干擾,只會為了抓緊新的希望踮起腳尖。

正是小和尚不念過往的智慧,使他得到了師父的青睞,成為了老禪師衣缽的傳人。

只要我們專注於當下,當一件事結束之後,第二次就是新的開始。對於過去,不要過度的糾纏,對於未來,也不要太過擔心焦慮,日子反而過得更加淡然自在。

過好一生看似很難,其實也很簡單。

日子都是由無數個今天組成的,這種“只爭朝夕”的生活方式,是每個人都要領悟的心靈智慧。

曾經有人向馬祖禪師請教最好的修行是什麼,馬祖禪師回答:“飢來吃飯,困來眠”。

對方感到很奇怪,就追問道“很多人都是這樣啊,所以他們像您一樣用功嗎?”

馬祖回答說:“當然不是的,有的人吃飯的時候時候想著睡覺,睡覺的時候卻想著吃飯,可我吃飯的時候就認真吃飯,睡覺的時候就認真睡覺,所以不一樣。”

王陽明也曾經以此典故寫過一首詩:

飢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過去已成定局,未來遙不可期,真正的智者,應當學會活在當下。


王陽明:真正成熟的人,都有這三種心態


03

不焦慮未來的事

我有一個朋友,他辛苦地將兒子培養成才,送到澳大利亞讀研究生。就在去年,他兒子卻認定了一個大專學歷的女孩。

這位朋友對此很苦惱,兒子和未來兒媳的學歷差這麼多,能過得下去嗎?

強行拆散小兩口,兒子性格執拗,肯定要鬧彆扭,感覺自己這個家庭未來很迷茫。

我勸說他:“這也沒什麼值得擔心焦慮的。我們做父母的只能陪伴孩子一時,而愛人卻要陪伴孩子一世。

你的兒子這麼優秀,他自己都覺得這個女孩無可替代,那此女一定有什麼過人之處。”

果不其然,這個看似普通的兒媳過門還沒滿兩年,朋友就對她讚不絕口。

原來是他這個兒媳非常善良賢惠,自從家中多了這麼個媳婦,自己和老伴天天都是笑著出門的,就連倔強的兒子都開始變孝順了。

這就像王陽明所說的:“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只要常存養此心,就能經常覺察到心的存在,這也是在做學問。

已經過去和尚未發生的事情,我們即便擔心它,也沒什麼意義。這樣胡思亂想,反而會亂了本心,徒增煩惱。


"

有句話說的很美麗,也很現實:

當你因為錯過了日落而低頭懊悔的時候,你可能將要錯過星光了”。

世上沒有後悔藥,一味地為了往事後悔自責,會讓我們錯過很多當下的美好。

一個成熟的人,過去的事情不糾結,未來的事情不擔憂,當下的事情,認真而專注。

01

不要糾結於過去的事

我們的人生就像一條奔流不息的小河,只能不停的奔騰向前,卻永遠不能迴流到源頭。

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眼前的事情也在不斷地發生著。後悔和自責都沒有意義,當一切到了無法挽回的時候,與其捶胸頓足,不如繼續向前。

王陽明初入仕途的時候,只是為了成為一方的父母官,給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太平家園。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他被朝庭屢次徵召,討敵滅寇。

尤其是在寧王之亂中,王陽明動用火攻在南昌消滅了三萬敵軍,生擒寧王,這場歷史的鬧劇只持續了四十三天就被王陽明終結了。

明軍將士們紛紛慶祝,王陽明卻悶悶不樂。

王陽明信奉的是儒家的仁愛寬厚,心中想的是濟世救民的大道。想不到,如今的自己竟然成了朝廷的鷹犬,四處殺人。

三萬條生命在眼前灰飛煙滅,他既痛心又自責。

當天晚上,別人都在慶賀,王陽明卻一點東西也吃不下,並且感到頭暈目眩,噁心嘔吐。


王陽明:真正成熟的人,都有這三種心態



王陽明心裡明白,朝局不穩,自己的手上又缺少良將,火攻破敵也是形勢所迫。若非如此,寧王只會更加放縱,戰爭也只會讓更多的百姓流離失所。

事已至此,懊惱和糾結都已經沒有了意義,王陽明還是決定收拾好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戰後工作中來。

他努力安頓南昌的難民,進一步清剿寧王的殘餘勢力,幫助南昌百姓恢復戰後的秩序。

王陽明的弟子曾經問他該如何清除心裡的雜草。

王陽明回答他:

草有妨礙,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

若著了一分意思,即心體便有貽累,便有許多動氣處。

雜草對我們來說是有害的,自然就要清除掉。

但是如果偶爾沒有清除乾淨,也不需要放在心上,越在意心中的不完美,心裡就越亂。

若是我們把那一點殘存的雜草當成生活的全部,心中也就雜念叢生了。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難以順風順水的。就算是聖人王陽明也有自己的痛苦和無奈。

面對這些“後悔”,我們一定要懂得放下,在意早已無法改變的事物只會徒增煩惱,人也會變得情緒化。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過去已經成了定局,再多的悔恨都是多餘的。真正的強者更要敢於承認過去,擁抱未來。

王陽明:真正成熟的人,都有這三種心態


02

多專注於眼前的事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禪宗故事:從前有位老禪師德高望重,佛法也十分精深。他的身邊也總是圍繞著很多弟子。

這一天,禪師讓每一個弟子都去南山砍一擔柴回來。不巧天降暴雨,山中爆發了洪水阻斷了弟子們砍柴的道路。

正當弟子們都在抱怨的時候,有一個小和尚卻開心的跑過來,送給師父一個蘋果。

原來是小和尚看到道路早已被洪水沖垮,卻看到了路邊有棵蘋果樹,就踮起腳尖摘下了這個蘋果。

一個活在當下的人,心裡不會被無法改變的過往干擾,只會為了抓緊新的希望踮起腳尖。

正是小和尚不念過往的智慧,使他得到了師父的青睞,成為了老禪師衣缽的傳人。

只要我們專注於當下,當一件事結束之後,第二次就是新的開始。對於過去,不要過度的糾纏,對於未來,也不要太過擔心焦慮,日子反而過得更加淡然自在。

過好一生看似很難,其實也很簡單。

日子都是由無數個今天組成的,這種“只爭朝夕”的生活方式,是每個人都要領悟的心靈智慧。

曾經有人向馬祖禪師請教最好的修行是什麼,馬祖禪師回答:“飢來吃飯,困來眠”。

對方感到很奇怪,就追問道“很多人都是這樣啊,所以他們像您一樣用功嗎?”

馬祖回答說:“當然不是的,有的人吃飯的時候時候想著睡覺,睡覺的時候卻想著吃飯,可我吃飯的時候就認真吃飯,睡覺的時候就認真睡覺,所以不一樣。”

王陽明也曾經以此典故寫過一首詩:

飢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過去已成定局,未來遙不可期,真正的智者,應當學會活在當下。


王陽明:真正成熟的人,都有這三種心態


03

不焦慮未來的事

我有一個朋友,他辛苦地將兒子培養成才,送到澳大利亞讀研究生。就在去年,他兒子卻認定了一個大專學歷的女孩。

這位朋友對此很苦惱,兒子和未來兒媳的學歷差這麼多,能過得下去嗎?

強行拆散小兩口,兒子性格執拗,肯定要鬧彆扭,感覺自己這個家庭未來很迷茫。

我勸說他:“這也沒什麼值得擔心焦慮的。我們做父母的只能陪伴孩子一時,而愛人卻要陪伴孩子一世。

你的兒子這麼優秀,他自己都覺得這個女孩無可替代,那此女一定有什麼過人之處。”

果不其然,這個看似普通的兒媳過門還沒滿兩年,朋友就對她讚不絕口。

原來是他這個兒媳非常善良賢惠,自從家中多了這麼個媳婦,自己和老伴天天都是笑著出門的,就連倔強的兒子都開始變孝順了。

這就像王陽明所說的:“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只要常存養此心,就能經常覺察到心的存在,這也是在做學問。

已經過去和尚未發生的事情,我們即便擔心它,也沒什麼意義。這樣胡思亂想,反而會亂了本心,徒增煩惱。


王陽明:真正成熟的人,都有這三種心態



這個世界上哪裡來的那麼多擔憂,你覺得自己苦惱多多,那只是因為你把未來可能出現的困難,全都當做了現實。

例如上學的時候我們只是考砸一次,就擔心以後的人生暗無天日,這種虛無的想象會變成現實嗎?

王陽明考了三次科舉才步入仕途,後來還陷入了政治風波,可是他成為聖人的理想最終還是實現了。

不必想太多,順其自然地走下去,今天那些讓你坐立不安的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