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陽明先生的這六句話讀懂“事上磨”'

"

每天為您分享國學中的人生智慧,引導您打開智慧之門,大家好,這裡是陝西土生書院。今天小編來給大家分享陽明心學中的智慧!

近幾年王陽明及其思想如春筍之勢進入大眾視野,書店的暢銷書架被“王陽明”佔滿。那您不禁要問了,王陽明被人們過譽了麼?欲尋答案,當需您親自讀其思想,方明其理。今天,小編帶您從以下幾句話中,感受陽明思想直接關係現實生活的真切智慧。

事上磨


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人應該通過經歷各種事情磨練自己,才能立足沉穩,才能達到“無論動還是靜,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王陽明告訴我們,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門。因為如果心不靜而躁動,這些躁動就會在做事時被充分地激發出來。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勢必要儘量調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這,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不留私心


克己須要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


剋制自己務必要將私心徹底掃除乾淨,一點私慾沒有才算可以。有一點私慾存在,眾多的惡念就會接踵而至。如果留存一點私慾,就如同在堤壩上豁開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大壩的決堤。所以克己修身,是來不得半點妥協的。


"

每天為您分享國學中的人生智慧,引導您打開智慧之門,大家好,這裡是陝西土生書院。今天小編來給大家分享陽明心學中的智慧!

近幾年王陽明及其思想如春筍之勢進入大眾視野,書店的暢銷書架被“王陽明”佔滿。那您不禁要問了,王陽明被人們過譽了麼?欲尋答案,當需您親自讀其思想,方明其理。今天,小編帶您從以下幾句話中,感受陽明思想直接關係現實生活的真切智慧。

事上磨


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人應該通過經歷各種事情磨練自己,才能立足沉穩,才能達到“無論動還是靜,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王陽明告訴我們,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門。因為如果心不靜而躁動,這些躁動就會在做事時被充分地激發出來。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勢必要儘量調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這,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不留私心


克己須要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


剋制自己務必要將私心徹底掃除乾淨,一點私慾沒有才算可以。有一點私慾存在,眾多的惡念就會接踵而至。如果留存一點私慾,就如同在堤壩上豁開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大壩的決堤。所以克己修身,是來不得半點妥協的。


從陽明先生的這六句話讀懂“事上磨”


切勿逃避


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湯氏家風中寫到:“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素位而行,隨適而安”,這是湯一介先生的祖父湯霖曾在六十歲生日時所寫的《自序》中的一句話,從這裡我們能看出一位身處國家危難中的文人,面對支零破碎的祖國而表現出的立身處世之大端。其後人湯用彤、湯一介先生雖歷經各種磨難,但一生秉持著此家風,遇事不避難不逃責,在事上用功,分別在魏晉南北朝哲學研究,與《儒藏》工程的啟動與編纂中起到重要作用,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做出巨大貢獻。

人必須在事上磨練,在事上用功才會有幫助。若只愛靜,遇事就會慌亂,始終不會有進步。那靜時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斂,實際上卻是放縱沉淪。事情是要面對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遠沒有出息的。

物慾之害


若無有物慾牽弊,但循著良知發用流行將去,即無不是道。但在常人多為物慾牽蔽,不能循得良知。


如果沒有物慾牽累矇蔽,只靠良知去發揮作用,那麼就無時無處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慾牽累矇蔽,不能遵從良知。被矇蔽的心,如矇蔽二字的含義,是陰暗而糊塗的,就算得到再多,又有什麼用?唯有本心呈現,才能清明、放鬆和自在。

董平教授曾說:“為人處世能大中至正,則必有利益;若捨棄良知、擱置正義、背離真理,雖得眼前利益,終究無益”。學習陽明心學並非是要達到怎樣的高度,而是讓我們立身正、行事端、處事平、與人和。


"

每天為您分享國學中的人生智慧,引導您打開智慧之門,大家好,這裡是陝西土生書院。今天小編來給大家分享陽明心學中的智慧!

近幾年王陽明及其思想如春筍之勢進入大眾視野,書店的暢銷書架被“王陽明”佔滿。那您不禁要問了,王陽明被人們過譽了麼?欲尋答案,當需您親自讀其思想,方明其理。今天,小編帶您從以下幾句話中,感受陽明思想直接關係現實生活的真切智慧。

事上磨


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人應該通過經歷各種事情磨練自己,才能立足沉穩,才能達到“無論動還是靜,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王陽明告訴我們,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門。因為如果心不靜而躁動,這些躁動就會在做事時被充分地激發出來。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勢必要儘量調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這,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不留私心


克己須要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


剋制自己務必要將私心徹底掃除乾淨,一點私慾沒有才算可以。有一點私慾存在,眾多的惡念就會接踵而至。如果留存一點私慾,就如同在堤壩上豁開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大壩的決堤。所以克己修身,是來不得半點妥協的。


從陽明先生的這六句話讀懂“事上磨”


切勿逃避


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湯氏家風中寫到:“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素位而行,隨適而安”,這是湯一介先生的祖父湯霖曾在六十歲生日時所寫的《自序》中的一句話,從這裡我們能看出一位身處國家危難中的文人,面對支零破碎的祖國而表現出的立身處世之大端。其後人湯用彤、湯一介先生雖歷經各種磨難,但一生秉持著此家風,遇事不避難不逃責,在事上用功,分別在魏晉南北朝哲學研究,與《儒藏》工程的啟動與編纂中起到重要作用,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做出巨大貢獻。

人必須在事上磨練,在事上用功才會有幫助。若只愛靜,遇事就會慌亂,始終不會有進步。那靜時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斂,實際上卻是放縱沉淪。事情是要面對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遠沒有出息的。

物慾之害


若無有物慾牽弊,但循著良知發用流行將去,即無不是道。但在常人多為物慾牽蔽,不能循得良知。


如果沒有物慾牽累矇蔽,只靠良知去發揮作用,那麼就無時無處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慾牽累矇蔽,不能遵從良知。被矇蔽的心,如矇蔽二字的含義,是陰暗而糊塗的,就算得到再多,又有什麼用?唯有本心呈現,才能清明、放鬆和自在。

董平教授曾說:“為人處世能大中至正,則必有利益;若捨棄良知、擱置正義、背離真理,雖得眼前利益,終究無益”。學習陽明心學並非是要達到怎樣的高度,而是讓我們立身正、行事端、處事平、與人和。


從陽明先生的這六句話讀懂“事上磨”


擺正心態


汝若以厭外物之心去求之靜,是反養成一個驕惰之氣了。如若不厭外物,復於靜處涵養,卻好。


你如果是以厭棄外物的心去靜中尋求,相反只會養成驕橫怠惰的惡習。你若不厭棄外物,再到靜處去涵養,這樣就是可以了。一切都是你心的問題,你以為你是被辜負,其實不過是你的私心私慾沒被滿足、順從和將就罷了。所以,擺正心態是第一步。

好好吃飯


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現在有些人在吃飯時,即使無事,他的心也經常忙亂而不安定,只因他這顆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從安安靜靜做好和享受當下開始,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飯,走路的時候就好好走路,睡覺的時候就好好睡覺。這些,正是收攝心思,正是修行煉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