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10年,有多少房子“無人問津”?買房好還是存錢好?

幾乎每天,我都能收到以下這一類朋友的留言。

有人說,現在的三四線騎虎難下,炒房客在套現,改善一族也在賣房,本地多套房持有者也在賣房,再加上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的新房,房地產市場的拋壓越來越重。

有人說,一套房拖累三代人,幾十年的積蓄交了首付,30年房還未供完,老的走了,小的老了,新房也變老舊危房了,這30年當中,還必須得省吃儉用,就為了供一套“鋼筋水泥”,值嗎?

與其說這是他們的抱怨和不安,倒不如說這是房地產市場真實情緒的反映,我能做的,只是把剛需們心中所想的給說出來而已。

體量不斷膨脹的中小城市,水漲船高的三四線房價,掏空家庭財力的高槓杆購房方式,顯然已經讓大部分人感到疲憊。

未來5-10年,有多少房子“無人問津”?買房好還是存錢好?

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我國各地各類新區總數達到3500多個,如果加上2017年、2018年的數字,甚至有可能達到4000個。

此外,我們的人均居住面積已經超過了40平米,套戶比高達1.13,一季度的居民槓桿率達到了54.3%,房價收入比普遍在15倍以上。

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折射的其實是房子越來越多的現實。

所以,總有人不停的在問:5-10年之後,有多少房子會“無人問津”?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5-10年之後,房地產市場的空置率是多少?

我們不妨綜合多個數據出處,來計算空置率的變化。

2014年,西南財大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表《城鎮住房空置率及住房市場發展趨勢》的報告,住宅市場的整體空置率達到22.4%。

未來5-10年,有多少房子“無人問津”?買房好還是存錢好?

2015年5月騰訊發起的《2015年5月全國城市住房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主要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整體水平在22%至26%之間。

有房產研究機構公佈的數據顯示,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空置率分別高達22.2%和21.8%,遠高於一線城市的16.8%。

在去年,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說過,類似鄂爾多斯這樣的城市空置率高達70%,哪怕是看似擁擠的北京,空置率也在10%-20%之間。

看來,根據這幾個機構和專家的統計,空置率公認在20%左右浮動。

參考歷史數據,在1994年至2008年間,15年平均空置率為13.68%,增長並不算太快,因此,未來5-10年,房屋空置率不會高於25%。

其次,5-10年後,房屋總量是多少?

未來5-10年,有多少房子“無人問津”?買房好還是存錢好?

根據統計局2017年的調查,目前我國城鎮住房總存量為261億平方米,其中城區住房總面積為145.9億平方米,而鎮區是115.4億平方米,按一套房90平米計算,加上2017年、2018年的數據,總量應該是2.9億套。

每年房屋新開工面積大約為17億平米,竣工面積大概是20億平米(因為包含大量施工中的期房),未來5-10年,新增的住房面積大概是92億平米-185億平米,仍然按90平米一套房來計算,大概會增加1億-2億套之間。

這樣算來,房屋總量應該是3.9億-4.9億套左右。

結合25%的空置率來計算,5-10年之後,會有9700萬套-1.22億套的房子會“無人問津”。

既然無人居住的房子會增加這麼多,假如現在手裡有點閒錢,是買房好,還是存銀行好?

經濟學家李迅雷在年初接受採訪時曾明確指出,2019年房地產將進入減持的時間窗口。

未來5-10年,有多少房子“無人問津”?買房好還是存錢好?

一方面,2019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將出現負增長,居民的槓桿率處於高位;另一方面,樓市今後最大的隱憂是: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城鎮化進程的放緩,大部分三、四線城市都呈現人口淨流出,所以,尤其要減持未來人口將大量淨流出地區的房地產。

聽了專家的分析,購房者應該“清醒”了。

第一,房地產不可避免要走“下坡路”,買房並非第一選擇。

過去多年以來,房價持續上漲的邏輯很簡單,從2007年到2017年,M2的均值增速為15%,同期房價上漲的幅度也趨近於這個速度,也就是說,人們把房產當成了金融投機品,而不是用來居住的消費品。

因此,當勞動力總量減少,人口老齡化加速之後,城鎮化的速度也不會像前幾年那樣高歌猛進,加上居民槓桿率增加的空間已然不大,未來房產的保值增值屬性必然降低,未來5-10年,調控會不斷髮力,限售、限購等措施日益嚴格,房產的流動性也會下降,傾盡所有去買房,倒不如存銀行,以備不時之需,用來應急也可以。

未來5-10年,有多少房子“無人問津”?買房好還是存錢好?

第二,房子非買不可的話,注意“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

一個是不動產,給人以安全感乃至虛榮感,一個是儲蓄,給人消費和投資的底氣,兩者都不能押下重注。

上文說了,未來絕大部分中小城市仍然會面臨人口持續流出的困境,用一個詞來形容,叫“收縮型城市”,這些地方的房地產不買也罷。

假如你在稀缺的一二線城市可以買到“方寸之地”,也不失為一項頗具眼光的避險資產,此時把錢存銀行是不如買成房子的,因為即便再過5年乃至10年,京滬廣深、各大城市群的核心都市,也仍然具有充沛的潛力可挖。

所謂“雞蛋不要房子一個籃子裡”,指的是不動產和現金要分散,買房的區域也要分散,甚至買房的類型:學區房、改善房、老破小,也要相應的分散,畢竟,當買房這件事開始充斥著“不確定性”,何必還要為了升值的縹緲預期為之“死磕”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