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閱讀的本領!

為人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閱讀的本領!

文 / 窈小窈

有人曾問我,孩子這麼小,為什麼堅持給她閱讀?

我說給孩子閱讀是給她一個朋友,讓她在成長的路上有書陪伴。孩子孤獨的時候,書籍來陪伴他;孩子困惑的時候,書籍來引導他。

這個朋友可以伴隨她走過很長一段路,甚至長過我的陪伴。

英國的心理學女博士西爾維婭·克萊爾,說過一段非常好的話:世上所有的愛都指向相聚,唯有父母的愛指向別離。

從孩子踏入幼兒園那天起,我們與孩子便開始在不斷分離。幼兒園後,孩子學會了社交有了群體和朋友,她的世界便從簡單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開始擴展到了同學老師朋友。

這是除了分娩時,母子分離之外的第二次分離。

漸漸的,還有青春期叛逆時的分離,還有揹著行囊外出求學,外出工作的分離,還有成家立業之後,忙於小家庭的分離…

涉世繁雜,孩子的成長道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苦磨難。

我沒辦法一路陪伴著她走過,只能教會她閱讀,讓她學會閱讀別人的故事,在別人的生活裡尋找合適的答案。

所以,在孩子還與我膩歪的歲月裡,我要教會她閱讀的本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諺語,然而放在育兒領域同樣適用。

為人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閱讀的本領!

女兒在閱讀上,我嘗試過很多方法。林林總總,我總結下來的有這八點:

01

父母要捨得花時間

培養孩子,跟陽臺上擺放的精緻盆栽一樣,需要耗費時間耐心和精力去打理。

閱讀的習慣,並非一日所成,成人都有21天習慣養成的魔咒,何況是心智不全的幼兒呢。

陪孩子閱讀是件考驗耐心的事,它不比盆栽,你想修剪哪裡,就可以修剪哪裡,做累了,就能坐著休息再繼續。

孩子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一會一個變數。可能今天她想玩遊戲,想看電視,就是不想聽故事。

那怎麼辦呢?

我不會允許番茄閱讀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所以,我會擠破腦袋想各種法子,讓她堅持看書。

有時候,我會故意提及某一本書裡的情節,然後假裝在書架上尋找這本書,孩子喜愛幫助人,這時候她就會登登登的跑過來,幫忙一起找。

和我一起找書的過程中,孩子就已經忘記了剛才堅持要玩的東西。當然,找到這本書後,再找到那個引子的場景後,我們已經開始了閱讀。

實際上,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用在如何吸引孩子對書有興趣的事上。

為人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閱讀的本領!

02

給孩子選擇合適的書

磨腳的鞋子,一定不合腳。

孩子不愛看的書,一定是書不對年齡。

選書是閱讀的開始,給孩子選擇繪本時:

首先考慮:年齡段。

不同年齡的孩子,閱讀的繪本是不一樣的。譬如:

1歲:認知低幼,以圖為主。1歲以內的寶寶看繪本主要不是為了閱讀內容,而是為了視覺刺激和玩樂如。

2歲:字少多圖。背景主角簡單明確,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3歲:情節簡單,不宜太長。認知能力有了提升,孩子可以接受稍微複雜的故事情節。

其次是考慮:成長需求。

1歲:孩子自我認識階段,選擇幫助孩子認識身體部位的書,以及身邊場景的物品和動物。

1.5-2歲:孩子自我意識強烈階段,給孩子選擇情緒方面的書。還可以給孩子引入一些生活上的繪本,如,如廁訓練、刷牙類的繪本書籍。

3歲:孩子即將步入幼兒園,過集體生活,父母可以給孩子選擇跟幼兒園相關的繪本,以及生活習慣交友方面的書。

選對了書,孩子才看的懂。

03

給孩子打造閱讀區

孩子習慣的養成很大程度上來說取決於環境。環境可分為兩部分,一個是硬件環境——書房、圖書角,另一個是是否具備軟環境——家庭閱讀氛圍。

硬件環境:書架

讓孩子愛上閱讀,首先得有一個書架。

書架的高度要結合孩子的身高,外觀可以略微有趣。適中的高度,孩子拿放自如,這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很重要的一步。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把書置於書架上,繪本封面朝外,能顯著增加孩子的閱讀興趣哦!孩子選擇的讀物90%都是封面朝外陳列的。

軟環境:家庭閱讀氛圍

一個父母從不閱讀的家庭,孩子很難知道閱讀為何物,更無法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或許,教孩子讀書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帶頭和孩子一起讀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初的榜樣與模仿者。

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我們希望孩子表現出怎樣的行為,我們就應該先做出怎樣的行為。

為人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閱讀的本領!

04

讓閱讀變得有趣

剛開始給番茄閱讀繪本時,我只單純的照著文字唸完算了,後來我發現番茄聽完木木吶吶的,沒什麼反應。為了調動她的情緒,我換了閱讀的方式。

我會在拿到繪本的時候,從封面開始引入。比如鼠小弟系列中的《鼠小妹的鬆餅》,我會指著封面上的鼠小弟,好奇的說:“咦,鼠小妹手上怎麼拿了一口小鍋呢,它要和鼠小弟去幹嘛呢?”

番茄聽到後,會跟著我的情緒應和著說:“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這本書是講鼠小妹邀請她的好朋友來家裡做客,但是她只有鬆餅的材料。可是鼠小弟請來了所有的動物來。

大象來了,要吃香蕉,小貓來了,要吃魚,松鼠來了,要吃核桃,小兔來了,要吃胡蘿蔔,鼠小弟呢,要吃他最最喜歡的奶酪。

動物們看到是鬆餅時,表情都很不一樣,但書面上卻沒有文字描述。

這時候,你可以逐一給孩子講解每個動物表情細節,比如,大象不情願的時候,搭著兩圈小皺紋;鼠小弟難為情時有趣的小臉蛋…如此來增加閱讀的趣味性。

有趣,是孩子堅持某件事的源動力。

05

閱讀中要有互動

很常見的親子閱讀模式是,父母讀,孩子聽,整個閱讀中,父母不允許孩子插嘴打斷。

但孩子是有獨立思想的人,他看到插畫上有趣的場景和疑惑的地方,會停下來詢問,這是什麼,為什麼這樣?…

這時候,如果你能停下來,和孩子一起觀察畫面的細節,解答孩子的疑惑,孩子閱讀會更有成就感。

如果你自顧自的一味為了講解的氛圍,對孩子的疑惑置之不理,那麼孩子可能會出現閱讀中斷。

他會一直停留在剛剛疑惑不懂的地方,對你接下來的讀誦,半聽半停。

繪本,其實還是個很好的玩具。

繪本里的角色臺詞,你還可以跟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孩子選擇喜愛的角色,你配合。

遇到有趣的繪本,比如《好餓的毛毛蟲》,你還可以帶著孩子做手工,讓毛毛蟲躍然紙上。

閱讀中的互動,就像是調味劑,讓孩子覺得閱讀有味兒。

為人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閱讀的本領!

06

鼓勵孩子自主講故事

這個方法,是偶然一次發現的。

那次,我工作累的半死,已經沒有精力再給孩子閱讀,我就跟番茄說:“你可以講個故事給媽媽聽嗎?”

番茄爽快的答應了我。

那是她第一次給我講故事,講的是《善平爺爺的草莓》這本繪本。

我枕在一頭靠在床上,番茄靠著我旁邊坐著,兩隻小手不斷的翻閱繪本紙頁,她講的不全,甚至有些情節被她撰改了。

可我聽的越發有精神。

原來,孩子的想象力這麼豐富,她看著圖,可以聯想到故事以外的情節,她把這些情節編成了小故事,套在了繪本里。

讓孩子自己閱讀,鍛鍊了他們的想象力,也鍛鍊了語言表達力,可謂一舉兩得。

哦,不對,是一舉三得,父母還能躺著休息呢。

07

固定閱讀時間

習慣了早晚刷牙的人,某天不刷,一定會牙癢的睡不著。

這就是習慣強迫症。

給孩子在固定的時間閱讀,實際是在給他們定習慣。讓他們習慣閱讀,離不開閱讀。

我全職帶過番茄一年,那時候我陪伴她的時間充裕,常常午睡和晚上睡覺前給她閱讀。後來恢復工作了,我做不到一天兩讀,就固定在了每天睡前。

開始是我催促著孩子閱讀,堅持了半年後,孩子催促著我給她閱讀。每天睡前三本書,一本都不能少。

有次,我們已經熄燈躺下了,番茄突然坐起來搖晃著我的身子說:“哦,媽媽,忘記看書了。”

已快睡著的我,不得已又爬起來開燈,給她取三本書(我知道一本都不能少)。

朋友打趣的笑話我:“番茄將來一定能考上清華北大。”

我說她不需要考清華北大,她只需要做個愛閱讀的人,就夠了。

為人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閱讀的本領!

08

多帶孩子去圖書館

圖書館,是孩子童年最好的遊樂場。

圖書館,沒有刺激感官的遊樂設施。

但書裡的圖畫色彩和跌巖起伏的故事情節,會刺激孩子的心靈,給他們樂趣。

在圖書館,孩子們可以撿起一本書席地而坐,自由翻閱,不喜歡的書,可以重心再撿。

在書的海洋裡,總有一些書,是孩子愛看的,值得他們靜下心來閱讀的。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這裡還是孩子,觀眼往世界的窗戶。你沒有時間帶孩子周遊世界,書可以,它能讓孩子通過文字圖形,領略一二。

每週六帶番茄去圖書館,是我迄今為止,做的最正確的事。週末選書,工作日讀書,完美閉環。

為人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閱讀的本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父母來說,無論教會孩子多少知識,多少生活技能,都不如教會他自主學習的本領。

這是他可以享用終生的隱形財富,也是你最富裕的資產。

就如畢淑敏所說——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資。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臺,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niangao-baby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