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錯事的孩子,效果比打罵、懲罰強很多倍'

"

關注@京媽說,點擊加入下方圈子,一起做靠譜爸媽!

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有一天和同事吃飯,同事對我感慨了一句“帶孩子真難”,在沒有孩子之前,她曾經幻想以後要做一個慈愛溫柔的媽媽,但是等孩子生下來,開始蹦蹦跳跳到處點火搗蛋的時候,她才發現“慈愛溫柔”根本就不存在!一看到孩子調皮搗蛋就忍不住化身“河東獅”,等孩子被罵得懨懨的,又覺得萬分對不起孩子,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心理學家說:孩子是在不斷嘗試錯誤中成長的。

特別在6歲前人格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家長要極大限度地鼓勵孩子去“試錯”,這樣是可以幫助孩子養成“獨立自主”好品質的。

父母不僅僅是孩子的同伴,更是領路人!尤其是孩子做錯事時,冷靜下來,正確的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經過,讓他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去糾正,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而非對著孩子發一通火,一通不夠來兩通,這樣只會為孩子性格的養成埋下自卑、叛逆的種子,然後在他心裡發芽長大!

"

關注@京媽說,點擊加入下方圈子,一起做靠譜爸媽!

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有一天和同事吃飯,同事對我感慨了一句“帶孩子真難”,在沒有孩子之前,她曾經幻想以後要做一個慈愛溫柔的媽媽,但是等孩子生下來,開始蹦蹦跳跳到處點火搗蛋的時候,她才發現“慈愛溫柔”根本就不存在!一看到孩子調皮搗蛋就忍不住化身“河東獅”,等孩子被罵得懨懨的,又覺得萬分對不起孩子,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心理學家說:孩子是在不斷嘗試錯誤中成長的。

特別在6歲前人格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家長要極大限度地鼓勵孩子去“試錯”,這樣是可以幫助孩子養成“獨立自主”好品質的。

父母不僅僅是孩子的同伴,更是領路人!尤其是孩子做錯事時,冷靜下來,正確的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經過,讓他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去糾正,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而非對著孩子發一通火,一通不夠來兩通,這樣只會為孩子性格的養成埋下自卑、叛逆的種子,然後在他心裡發芽長大!

聰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錯事的孩子,效果比打罵、懲罰強很多倍

0​1

冷靜下來,注意自己的態度

同事也提到,脾氣一上來就什麼都不管不顧了。所以遇到孩子調皮犯錯的時候,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冷靜,不管怎麼說,先深呼幾口氣,讓自己稍微冷靜下來,在心中默唸十遍“孩子是我生的”,如果十遍還沒冷靜下來,就再念十遍。然後平心靜氣的去幫著孩子分析、引導。

前天帶兒子去看了《獅子王》,小辛巴因為沒有聽從爸爸木法沙的告誡,帶著娜娜跑到了大象墓地,並且遭到了鬣狗的攻擊,要不是爸爸及時趕到,辛巴和娜娜可能就有危險。孩子犯錯,父母教育是應該的,但是沒必要把全部怒火都發洩在孩子身上,而木法沙教育辛巴,只說了一句:“我只在必要的時候才勇敢,並且勇敢並不意味著要去找麻煩。”

辛巴也意識到自己犯錯了,木法沙把兒子摟在懷裡,用爪子摸辛巴的腦門,並告訴他,自己很愛他。

"

關注@京媽說,點擊加入下方圈子,一起做靠譜爸媽!

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有一天和同事吃飯,同事對我感慨了一句“帶孩子真難”,在沒有孩子之前,她曾經幻想以後要做一個慈愛溫柔的媽媽,但是等孩子生下來,開始蹦蹦跳跳到處點火搗蛋的時候,她才發現“慈愛溫柔”根本就不存在!一看到孩子調皮搗蛋就忍不住化身“河東獅”,等孩子被罵得懨懨的,又覺得萬分對不起孩子,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心理學家說:孩子是在不斷嘗試錯誤中成長的。

特別在6歲前人格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家長要極大限度地鼓勵孩子去“試錯”,這樣是可以幫助孩子養成“獨立自主”好品質的。

父母不僅僅是孩子的同伴,更是領路人!尤其是孩子做錯事時,冷靜下來,正確的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經過,讓他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去糾正,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而非對著孩子發一通火,一通不夠來兩通,這樣只會為孩子性格的養成埋下自卑、叛逆的種子,然後在他心裡發芽長大!

聰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錯事的孩子,效果比打罵、懲罰強很多倍

0​1

冷靜下來,注意自己的態度

同事也提到,脾氣一上來就什麼都不管不顧了。所以遇到孩子調皮犯錯的時候,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冷靜,不管怎麼說,先深呼幾口氣,讓自己稍微冷靜下來,在心中默唸十遍“孩子是我生的”,如果十遍還沒冷靜下來,就再念十遍。然後平心靜氣的去幫著孩子分析、引導。

前天帶兒子去看了《獅子王》,小辛巴因為沒有聽從爸爸木法沙的告誡,帶著娜娜跑到了大象墓地,並且遭到了鬣狗的攻擊,要不是爸爸及時趕到,辛巴和娜娜可能就有危險。孩子犯錯,父母教育是應該的,但是沒必要把全部怒火都發洩在孩子身上,而木法沙教育辛巴,只說了一句:“我只在必要的時候才勇敢,並且勇敢並不意味著要去找麻煩。”

辛巴也意識到自己犯錯了,木法沙把兒子摟在懷裡,用爪子摸辛巴的腦門,並告訴他,自己很愛他。

聰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錯事的孩子,效果比打罵、懲罰強很多倍

02

擺事實,不給孩子下定義

孩子犯錯的時候,最忌諱的一點就是“下定義”。比如說孩子來回跑著玩撞翻了爸媽手裡的碗,不要說“你怎麼這麼調皮啊,是不是又屁股癢想捱揍了”,而是要說“你剛剛跑著玩撞到了媽媽(事實),把碗摔翻,飯菜都撒在地上了(結果)”。

這一點非常重要!

兒子剛去幼兒園的第一年,班主任老師總是和我反應“你家孩子要比其他小朋友調皮很多,沒有紀律性,不聽老師的話,不管是否上課,都愛到處走動。”

那段時間,我都害怕看到手機彈出老師彈出的老師發來的私信,整個人變得很敏感、很焦慮。幾乎每天都各種囑咐兒子“去了幼兒園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到處亂跑”、“上課要坐下來,認真聽老師說的話”……

後來有一天,我送他上學的路上,他突然跟我說了一句“媽媽,我也希望自己像川川(班裡一位很乖的小朋友)一樣聽媽媽和老師的話,不讓老師總是奶奶留下來,可就是我總控制不住自己。”聽到他這樣的話,我特別震驚,當時也並沒有聊這個話題,我把他抱起來說,親了親小臉蛋說“沒事兒的,媽媽以後做你的小警鈴,當不聽話的暘暘上線時,媽媽就趕快提醒一下,那你換成一個聽話模式,好不好?”他開心的點點頭,還個我拉勾。

"

關注@京媽說,點擊加入下方圈子,一起做靠譜爸媽!

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有一天和同事吃飯,同事對我感慨了一句“帶孩子真難”,在沒有孩子之前,她曾經幻想以後要做一個慈愛溫柔的媽媽,但是等孩子生下來,開始蹦蹦跳跳到處點火搗蛋的時候,她才發現“慈愛溫柔”根本就不存在!一看到孩子調皮搗蛋就忍不住化身“河東獅”,等孩子被罵得懨懨的,又覺得萬分對不起孩子,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心理學家說:孩子是在不斷嘗試錯誤中成長的。

特別在6歲前人格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家長要極大限度地鼓勵孩子去“試錯”,這樣是可以幫助孩子養成“獨立自主”好品質的。

父母不僅僅是孩子的同伴,更是領路人!尤其是孩子做錯事時,冷靜下來,正確的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經過,讓他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去糾正,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而非對著孩子發一通火,一通不夠來兩通,這樣只會為孩子性格的養成埋下自卑、叛逆的種子,然後在他心裡發芽長大!

聰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錯事的孩子,效果比打罵、懲罰強很多倍

0​1

冷靜下來,注意自己的態度

同事也提到,脾氣一上來就什麼都不管不顧了。所以遇到孩子調皮犯錯的時候,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冷靜,不管怎麼說,先深呼幾口氣,讓自己稍微冷靜下來,在心中默唸十遍“孩子是我生的”,如果十遍還沒冷靜下來,就再念十遍。然後平心靜氣的去幫著孩子分析、引導。

前天帶兒子去看了《獅子王》,小辛巴因為沒有聽從爸爸木法沙的告誡,帶著娜娜跑到了大象墓地,並且遭到了鬣狗的攻擊,要不是爸爸及時趕到,辛巴和娜娜可能就有危險。孩子犯錯,父母教育是應該的,但是沒必要把全部怒火都發洩在孩子身上,而木法沙教育辛巴,只說了一句:“我只在必要的時候才勇敢,並且勇敢並不意味著要去找麻煩。”

辛巴也意識到自己犯錯了,木法沙把兒子摟在懷裡,用爪子摸辛巴的腦門,並告訴他,自己很愛他。

聰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錯事的孩子,效果比打罵、懲罰強很多倍

02

擺事實,不給孩子下定義

孩子犯錯的時候,最忌諱的一點就是“下定義”。比如說孩子來回跑著玩撞翻了爸媽手裡的碗,不要說“你怎麼這麼調皮啊,是不是又屁股癢想捱揍了”,而是要說“你剛剛跑著玩撞到了媽媽(事實),把碗摔翻,飯菜都撒在地上了(結果)”。

這一點非常重要!

兒子剛去幼兒園的第一年,班主任老師總是和我反應“你家孩子要比其他小朋友調皮很多,沒有紀律性,不聽老師的話,不管是否上課,都愛到處走動。”

那段時間,我都害怕看到手機彈出老師彈出的老師發來的私信,整個人變得很敏感、很焦慮。幾乎每天都各種囑咐兒子“去了幼兒園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到處亂跑”、“上課要坐下來,認真聽老師說的話”……

後來有一天,我送他上學的路上,他突然跟我說了一句“媽媽,我也希望自己像川川(班裡一位很乖的小朋友)一樣聽媽媽和老師的話,不讓老師總是奶奶留下來,可就是我總控制不住自己。”聽到他這樣的話,我特別震驚,當時也並沒有聊這個話題,我把他抱起來說,親了親小臉蛋說“沒事兒的,媽媽以後做你的小警鈴,當不聽話的暘暘上線時,媽媽就趕快提醒一下,那你換成一個聽話模式,好不好?”他開心的點點頭,還個我拉勾。

聰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錯事的孩子,效果比打罵、懲罰強很多倍

回來的路上,我反思這件事情,可能平時不管是老師,還是我們總說他“調皮”,他心裡就給自己形成了一個“調皮的壞孩子”這樣的定義。

如果我們不及時糾正,一直這樣下去,那可能孩子就會覺得正在老師、爸媽心目中自己的印象已經那樣了,索性就撒開手腳“大幹一番”,就會想去嘗試更多調皮搗蛋的事兒,自然會惹得老師家長更生氣,容易形成“孩子越罵做事越離譜”的惡性循環。

而作為爸媽,還通常會認為這是孩子性格叛逆,實際上這是長期被下“調皮”、“搗蛋”定義的結果,根源還是家長教育的問題。

"

關注@京媽說,點擊加入下方圈子,一起做靠譜爸媽!

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有一天和同事吃飯,同事對我感慨了一句“帶孩子真難”,在沒有孩子之前,她曾經幻想以後要做一個慈愛溫柔的媽媽,但是等孩子生下來,開始蹦蹦跳跳到處點火搗蛋的時候,她才發現“慈愛溫柔”根本就不存在!一看到孩子調皮搗蛋就忍不住化身“河東獅”,等孩子被罵得懨懨的,又覺得萬分對不起孩子,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心理學家說:孩子是在不斷嘗試錯誤中成長的。

特別在6歲前人格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家長要極大限度地鼓勵孩子去“試錯”,這樣是可以幫助孩子養成“獨立自主”好品質的。

父母不僅僅是孩子的同伴,更是領路人!尤其是孩子做錯事時,冷靜下來,正確的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經過,讓他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去糾正,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而非對著孩子發一通火,一通不夠來兩通,這樣只會為孩子性格的養成埋下自卑、叛逆的種子,然後在他心裡發芽長大!

聰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錯事的孩子,效果比打罵、懲罰強很多倍

0​1

冷靜下來,注意自己的態度

同事也提到,脾氣一上來就什麼都不管不顧了。所以遇到孩子調皮犯錯的時候,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冷靜,不管怎麼說,先深呼幾口氣,讓自己稍微冷靜下來,在心中默唸十遍“孩子是我生的”,如果十遍還沒冷靜下來,就再念十遍。然後平心靜氣的去幫著孩子分析、引導。

前天帶兒子去看了《獅子王》,小辛巴因為沒有聽從爸爸木法沙的告誡,帶著娜娜跑到了大象墓地,並且遭到了鬣狗的攻擊,要不是爸爸及時趕到,辛巴和娜娜可能就有危險。孩子犯錯,父母教育是應該的,但是沒必要把全部怒火都發洩在孩子身上,而木法沙教育辛巴,只說了一句:“我只在必要的時候才勇敢,並且勇敢並不意味著要去找麻煩。”

辛巴也意識到自己犯錯了,木法沙把兒子摟在懷裡,用爪子摸辛巴的腦門,並告訴他,自己很愛他。

聰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錯事的孩子,效果比打罵、懲罰強很多倍

02

擺事實,不給孩子下定義

孩子犯錯的時候,最忌諱的一點就是“下定義”。比如說孩子來回跑著玩撞翻了爸媽手裡的碗,不要說“你怎麼這麼調皮啊,是不是又屁股癢想捱揍了”,而是要說“你剛剛跑著玩撞到了媽媽(事實),把碗摔翻,飯菜都撒在地上了(結果)”。

這一點非常重要!

兒子剛去幼兒園的第一年,班主任老師總是和我反應“你家孩子要比其他小朋友調皮很多,沒有紀律性,不聽老師的話,不管是否上課,都愛到處走動。”

那段時間,我都害怕看到手機彈出老師彈出的老師發來的私信,整個人變得很敏感、很焦慮。幾乎每天都各種囑咐兒子“去了幼兒園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到處亂跑”、“上課要坐下來,認真聽老師說的話”……

後來有一天,我送他上學的路上,他突然跟我說了一句“媽媽,我也希望自己像川川(班裡一位很乖的小朋友)一樣聽媽媽和老師的話,不讓老師總是奶奶留下來,可就是我總控制不住自己。”聽到他這樣的話,我特別震驚,當時也並沒有聊這個話題,我把他抱起來說,親了親小臉蛋說“沒事兒的,媽媽以後做你的小警鈴,當不聽話的暘暘上線時,媽媽就趕快提醒一下,那你換成一個聽話模式,好不好?”他開心的點點頭,還個我拉勾。

聰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錯事的孩子,效果比打罵、懲罰強很多倍

回來的路上,我反思這件事情,可能平時不管是老師,還是我們總說他“調皮”,他心裡就給自己形成了一個“調皮的壞孩子”這樣的定義。

如果我們不及時糾正,一直這樣下去,那可能孩子就會覺得正在老師、爸媽心目中自己的印象已經那樣了,索性就撒開手腳“大幹一番”,就會想去嘗試更多調皮搗蛋的事兒,自然會惹得老師家長更生氣,容易形成“孩子越罵做事越離譜”的惡性循環。

而作為爸媽,還通常會認為這是孩子性格叛逆,實際上這是長期被下“調皮”、“搗蛋”定義的結果,根源還是家長教育的問題。

聰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錯事的孩子,效果比打罵、懲罰強很多倍

03

談要求,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和解決

還是上面摔破碗的例子,在和孩子說完“你剛剛跑著玩撞到了媽媽,把碗摔翻,飯菜都撒在地上了”之後,你就要緊接著詢問孩子——“你覺得應該怎麼收拾這些飯菜和碎碗呢?”

當孩子回答說用掃帚的時候,你就可以和孩子說“那你去廚房那邊把掃帚拿過來,然後把地上的這些飯菜收拾乾淨好嗎?”

為什麼不是自己去清掃,而是讓孩子去自己收拾?

因為我們要在孩子心目中形成“做錯事情要自己承擔”、“做錯事第一件事是思考解決辦法”的思維模式,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健康成長,讓孩子學會擔當和責任。

孩子做錯事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的態度!

如果家長總是覺得孩子小,每天他犯了錯誤都不忍心去責怪,自已都包攬下來,替他去“善後”,那時間久了孩子就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或是即使明知自己犯了錯,也應該是父母替他承擔責任,與自己沒有關係。長大後,可能會變得膽大妄為,做事不考慮後果,成為家庭和社會的累贅。

"

關注@京媽說,點擊加入下方圈子,一起做靠譜爸媽!

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有一天和同事吃飯,同事對我感慨了一句“帶孩子真難”,在沒有孩子之前,她曾經幻想以後要做一個慈愛溫柔的媽媽,但是等孩子生下來,開始蹦蹦跳跳到處點火搗蛋的時候,她才發現“慈愛溫柔”根本就不存在!一看到孩子調皮搗蛋就忍不住化身“河東獅”,等孩子被罵得懨懨的,又覺得萬分對不起孩子,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心理學家說:孩子是在不斷嘗試錯誤中成長的。

特別在6歲前人格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家長要極大限度地鼓勵孩子去“試錯”,這樣是可以幫助孩子養成“獨立自主”好品質的。

父母不僅僅是孩子的同伴,更是領路人!尤其是孩子做錯事時,冷靜下來,正確的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經過,讓他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去糾正,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而非對著孩子發一通火,一通不夠來兩通,這樣只會為孩子性格的養成埋下自卑、叛逆的種子,然後在他心裡發芽長大!

聰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錯事的孩子,效果比打罵、懲罰強很多倍

0​1

冷靜下來,注意自己的態度

同事也提到,脾氣一上來就什麼都不管不顧了。所以遇到孩子調皮犯錯的時候,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冷靜,不管怎麼說,先深呼幾口氣,讓自己稍微冷靜下來,在心中默唸十遍“孩子是我生的”,如果十遍還沒冷靜下來,就再念十遍。然後平心靜氣的去幫著孩子分析、引導。

前天帶兒子去看了《獅子王》,小辛巴因為沒有聽從爸爸木法沙的告誡,帶著娜娜跑到了大象墓地,並且遭到了鬣狗的攻擊,要不是爸爸及時趕到,辛巴和娜娜可能就有危險。孩子犯錯,父母教育是應該的,但是沒必要把全部怒火都發洩在孩子身上,而木法沙教育辛巴,只說了一句:“我只在必要的時候才勇敢,並且勇敢並不意味著要去找麻煩。”

辛巴也意識到自己犯錯了,木法沙把兒子摟在懷裡,用爪子摸辛巴的腦門,並告訴他,自己很愛他。

聰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錯事的孩子,效果比打罵、懲罰強很多倍

02

擺事實,不給孩子下定義

孩子犯錯的時候,最忌諱的一點就是“下定義”。比如說孩子來回跑著玩撞翻了爸媽手裡的碗,不要說“你怎麼這麼調皮啊,是不是又屁股癢想捱揍了”,而是要說“你剛剛跑著玩撞到了媽媽(事實),把碗摔翻,飯菜都撒在地上了(結果)”。

這一點非常重要!

兒子剛去幼兒園的第一年,班主任老師總是和我反應“你家孩子要比其他小朋友調皮很多,沒有紀律性,不聽老師的話,不管是否上課,都愛到處走動。”

那段時間,我都害怕看到手機彈出老師彈出的老師發來的私信,整個人變得很敏感、很焦慮。幾乎每天都各種囑咐兒子“去了幼兒園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到處亂跑”、“上課要坐下來,認真聽老師說的話”……

後來有一天,我送他上學的路上,他突然跟我說了一句“媽媽,我也希望自己像川川(班裡一位很乖的小朋友)一樣聽媽媽和老師的話,不讓老師總是奶奶留下來,可就是我總控制不住自己。”聽到他這樣的話,我特別震驚,當時也並沒有聊這個話題,我把他抱起來說,親了親小臉蛋說“沒事兒的,媽媽以後做你的小警鈴,當不聽話的暘暘上線時,媽媽就趕快提醒一下,那你換成一個聽話模式,好不好?”他開心的點點頭,還個我拉勾。

聰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錯事的孩子,效果比打罵、懲罰強很多倍

回來的路上,我反思這件事情,可能平時不管是老師,還是我們總說他“調皮”,他心裡就給自己形成了一個“調皮的壞孩子”這樣的定義。

如果我們不及時糾正,一直這樣下去,那可能孩子就會覺得正在老師、爸媽心目中自己的印象已經那樣了,索性就撒開手腳“大幹一番”,就會想去嘗試更多調皮搗蛋的事兒,自然會惹得老師家長更生氣,容易形成“孩子越罵做事越離譜”的惡性循環。

而作為爸媽,還通常會認為這是孩子性格叛逆,實際上這是長期被下“調皮”、“搗蛋”定義的結果,根源還是家長教育的問題。

聰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錯事的孩子,效果比打罵、懲罰強很多倍

03

談要求,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和解決

還是上面摔破碗的例子,在和孩子說完“你剛剛跑著玩撞到了媽媽,把碗摔翻,飯菜都撒在地上了”之後,你就要緊接著詢問孩子——“你覺得應該怎麼收拾這些飯菜和碎碗呢?”

當孩子回答說用掃帚的時候,你就可以和孩子說“那你去廚房那邊把掃帚拿過來,然後把地上的這些飯菜收拾乾淨好嗎?”

為什麼不是自己去清掃,而是讓孩子去自己收拾?

因為我們要在孩子心目中形成“做錯事情要自己承擔”、“做錯事第一件事是思考解決辦法”的思維模式,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健康成長,讓孩子學會擔當和責任。

孩子做錯事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的態度!

如果家長總是覺得孩子小,每天他犯了錯誤都不忍心去責怪,自已都包攬下來,替他去“善後”,那時間久了孩子就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或是即使明知自己犯了錯,也應該是父母替他承擔責任,與自己沒有關係。長大後,可能會變得膽大妄為,做事不考慮後果,成為家庭和社會的累贅。

聰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錯事的孩子,效果比打罵、懲罰強很多倍

04

“糖棒教育”,選擇孩子樂於接受的方式

如字面意思,所謂的“糖”就是表揚、“棒”就是批評。

當孩子老老實實收拾好以後,要先給他一顆“糖”,表揚他在做錯事以後能夠找到正確的處理方式,並且有效地執行了。然後再來一根“棒”,點出他的不足之處。這一“糖”一“棒”,這樣孩子的接受度會更高。

有一次,在幼兒園兒子不小心把班裡一個小朋友的手指給踩腫了,當時他很慌,老師看到後,並沒有直接批評他,先讓另外一個老師帶他找了幾塊冰塊,一塊幫那位小朋友敷在腫了的手指上,當然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做了錯事,過程中主動像小朋友道了歉,老師表揚了他主動道歉的做法,然後告訴他這樣做的危險性,並告訴他以後應該怎麼做。

其實,老師的做法就是這樣“糖棒教育”,小朋友犯錯誤時,並不是直接去批評他,該表揚的地方表揚、該批評的地方批評,並且告訴他正確的應該怎麼做,引導他以後避免再犯這樣的錯誤。

養娃非一日之功,過程中的心酸也只有做了爸爸媽媽才知道。當你真正能夠做到上面四步,你就可以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糾正了孩子的做法,一舉兩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