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不但能讓孩子養成強健的體魄,更對孩子的完整人格塑造起著重大作用。

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清華大學增添了一項新規定:

從2017年本科生開始,游泳將與畢業綁定。早在2008年清華也曾規定長跑為學生必修課,達不到要求的,一律不準畢業。

清華大學給出的信號是,別的學科可以差一些弱一些,但運動一項,必須很強勁。

按照中國人“有用的才是一定要學好的”思維邏輯,清華大學這不是引導學生做無用功嗎?

再說,除了體育本行,其他行業跑得快跳得高遊得遠能保證獲得比別人多的offer嗎?

因此,一些家長在給孩子特長培養項目中,外語,音樂,美術佔得比重最大,球類,劍術,武術,田徑,游泳,體操等體育類項目相對較少。如果負超重了,那麼第一位要斷舍離的,肯定是體育類項目。因為在一些家長心目中,體育類可有可無,“又不想當運動員,運動能力差點要什麼緊?”

如果孩子只准選一個特長,我選……運動

可是,您錯了。

讓我們來看看國外孩子的運動情況吧!

在美國,運動是青少年之間的一種社交文化。任何一所學校,每學期都有各種球類的營,平常每週訓練一次,週末出去打比賽。孩子們的教練由家長志願者來擔任。

在英國,私立學校學生每週平均運動時間5——6小時,是公立學校的一倍以上,而運動項目多達40多種。住校的私立學校學生每天早晨六點起床去跑馬拉松,打橄欖球,走讀生早上七點半到校參加足球,英式籃球訓練。課後還有曲棍球和棒球,網球訓練。

在日本,從幼兒園開始,就要參加“冬季持久走大會”。每年進入冬季開始,全體孩子都要利用課餘時間去操場上跑步訓練耐力。

就是說,當我國孩子在趕興趣班,在背單詞,在趕作業,在玩電子遊戲,在賴被窩時,國外的孩子們都在興高采烈地運動!

如果孩子只准選一個特長,我選……運動

運動如此重要?比幼升小,小升初,比興趣班還重要?

是的,運動是孩子生長髮育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關乎孩子的一生。

如果只能讓我的孩子選一項特長的話,

我幫孩子選擇——運動。

因為運動不但有利於孩子身體的發育,更對孩子的完整人格塑造起著重大作用。

毛澤東青年時代就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青少年努力指南;

古希臘格言說:“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

持久大量的運動,對孩子人格形成有哪些作用呢?

一,將孩子從舒適區逼出來,在“受虐”過程中,提高抗挫能力。咚咚是個六歲男孩,平時家裡被爸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寵著捧著慣著,就像生活在蜜罐裡。但在跆拳道班,教練對他非常嚴格。踢腿達不到要求不行,跑步達不到速度不行,劈叉疼得眼淚直流,堅持。奶奶心疼得想讓咚咚退班,咚咚咬牙堅持了下來,現在已經升級到黃綠帶,原來動不動就求抱抱的“哭吧精”,變成了一個獨立頑強的小男子漢。

如果孩子只准選一個特長,我選……運動

二,讓孩子學到了“刻意練習”這個人生最寶貴的能力。七歲女孩妙妙在游泳班裡學會了蛙泳和自由泳,被稱小美人魚。後來又在書法和英語朗誦比賽中獲得獎項。大家誇她幹什麼像什麼,學什麼成什麼。小姑娘頭一甩,爽朗地說:“沒什麼祕訣,把要學習的東西分解開,然後進行刻意練習,就會一步步走向成功。”小小年紀就悟到了人生真諦,未來一路開掛可以預期。

三,身體素質大大增強,走路帶風,充滿力量,勇敢堅強,自信,勇敢,連校園霸王都躲著走。筆者的感受,周圍熟悉的朋友同學中,凡是愛好體育喜歡運動的,性格開朗,能力強勁,偉岸高大,給人以可以依靠的感覺。

如果孩子只准選一個特長,我選……運動

如何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和習慣?

建議一:父母的榜樣是最好的召喚。果果的爸爸是滑雪愛好者,果果早早就學會了滑雪,並盼著冬天快來,他們全家計劃著到張家口新建的滑雪場去嗨一番。父母熱衷運動的家庭,孩子一定喜歡運動。無他,榜樣的力量無聲卻難得。

建議二:儘量多帶孩子戶外活動。團隊老大進哥是一個戶外運動愛好者。每到週末節假日,就呼朋喚友到郊區爬山踏青採摘野炊。在他影響下,小學生的女兒不但跳高長跑成績突出,而且動員組織能力相當強,一直擔任班長。

建議三:養成每天運動的好習慣。我家樓下的小區花園裡,每天清晨總是活躍著幾個打太極拳的身影,一位拳師帶著兩個徒弟,風雨無阻堅持練拳。看到那兩個小娃娃一副頑強認真的神態,羨慕極了。養成每天堅持鍛鍊的習慣,那好處怎麼說都不過分。

如果孩子只准選一個特長,我選……運動

建議四:至少要讓孩子對一項運動喜歡併成為佼佼者。這樣可以使孩子產生滿足感,成就感和對人生的掌控感,為孩子未來人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建議五,以興趣愛好為主。不要刻意追求成績和名次,把美好的運動變成苦役。

帶著孩子到戶外去跑跳運動吧 !

經過一番曲折磨礪,又懶又宅又孤僻的巨嬰不見了,你會收穫一個勇敢自信堅強樂觀的小英雄。

就這麼美妙!


作者:教育達人,頭條號簽約作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