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

人生很長,在這段共同的旅程中,我希望每個家長可以看見孩子;孩子可以看見家長;我們作為家長也看見彼此。如果家長是這段旅程的光源,讓我們發出的光,照亮孩子,也照見自己。

來源:奴隸社會(ID:nulishehui),不端不裝有趣有夢,聽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說自己的故事。

"

人生很長,在這段共同的旅程中,我希望每個家長可以看見孩子;孩子可以看見家長;我們作為家長也看見彼此。如果家長是這段旅程的光源,讓我們發出的光,照亮孩子,也照見自己。

來源:奴隸社會(ID:nulishehui),不端不裝有趣有夢,聽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說自己的故事。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做的室內設計模型

正值開學季,幾家歡喜幾家愁。上大學,對個人和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8月中旬英國A Level(相當於英國高考)成績公佈,我家大女兒收到劍橋大學錄取確認。

上大學,只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

在選課選專業和選校的過程中,是孩子還是家長說了算?就我們的經歷來說, 女兒是絕對的主體。作為一名關心者,更是一名旁觀者,一路看下來,也有一點體會,且與感興趣的朋友們分享。

選擇中的自我驅動

讓一個 17 歲左右的孩子,就明確知道將來想做什麼,其實是很難的。A level 選課,女兒的學校允許選 4 門課,但大學錄取只要 3 門課的成績就夠了。

女兒高一第一學期選了數學,化學,生物,藝術(Art)和古典文明(Classic Civilisation)。藝術和數學她是非常確定要選的,到第二學期,必須減掉一門。

我們曾提議減掉藝術,因為她並不想報考藝術和設計方向的專業。喜歡的話自己學不就行了,可她堅決不聽。從應對考試的精力時間需要來說,藝術是個無底洞,投入的時間無窮無盡,而且評分標準相對主觀,很難拿高分。

她比較想學考古,她一直對為什麼現在的社會成為了今天的樣子等話題充滿好奇心。於是她決定放棄生物。我當時覺得不妥。科學類科目還是在學校學為好,如果喜歡古典文明(Classic Civilization),自己可以看書嘛。

她不聽,她說也要學一門以寫作為主體的課(Essay based subject)。我承認,寫作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古典文明也不易拿高分,以寫作為主體(Essay based)的考試的評分,同樣比較主觀。

這樣的選課,好像文理不清,我也有一點疑慮。可是女兒比較“任性”,我就沒再多說。畢竟這是她自己的決定。

為了詳細瞭解考古專業,她去參加了劍橋的考古公開課,自薦在劍橋的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當志願者。可是她卻發現,和她最初想的不一樣,她沒那麼喜歡考古了。她發現自己對生命的起源進化的奧祕有更濃厚的興趣。她決定要學古生物學(Palaeontology),例如研究恐龍化石和生命的起源等等。

這時已臨近報考截止時間。報劍橋的話,將來如果想學古生物學方向(Palaeontology),只能報考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而且是生物方向(Biological)。自然科學專業至少要求三門基於科學或數學的科目,她只有數學和化學。她的藝術和古典文明這時對報考幫助甚少。

"

人生很長,在這段共同的旅程中,我希望每個家長可以看見孩子;孩子可以看見家長;我們作為家長也看見彼此。如果家長是這段旅程的光源,讓我們發出的光,照亮孩子,也照見自己。

來源:奴隸社會(ID:nulishehui),不端不裝有趣有夢,聽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說自己的故事。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做的室內設計模型

正值開學季,幾家歡喜幾家愁。上大學,對個人和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8月中旬英國A Level(相當於英國高考)成績公佈,我家大女兒收到劍橋大學錄取確認。

上大學,只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

在選課選專業和選校的過程中,是孩子還是家長說了算?就我們的經歷來說, 女兒是絕對的主體。作為一名關心者,更是一名旁觀者,一路看下來,也有一點體會,且與感興趣的朋友們分享。

選擇中的自我驅動

讓一個 17 歲左右的孩子,就明確知道將來想做什麼,其實是很難的。A level 選課,女兒的學校允許選 4 門課,但大學錄取只要 3 門課的成績就夠了。

女兒高一第一學期選了數學,化學,生物,藝術(Art)和古典文明(Classic Civilisation)。藝術和數學她是非常確定要選的,到第二學期,必須減掉一門。

我們曾提議減掉藝術,因為她並不想報考藝術和設計方向的專業。喜歡的話自己學不就行了,可她堅決不聽。從應對考試的精力時間需要來說,藝術是個無底洞,投入的時間無窮無盡,而且評分標準相對主觀,很難拿高分。

她比較想學考古,她一直對為什麼現在的社會成為了今天的樣子等話題充滿好奇心。於是她決定放棄生物。我當時覺得不妥。科學類科目還是在學校學為好,如果喜歡古典文明(Classic Civilization),自己可以看書嘛。

她不聽,她說也要學一門以寫作為主體的課(Essay based subject)。我承認,寫作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古典文明也不易拿高分,以寫作為主體(Essay based)的考試的評分,同樣比較主觀。

這樣的選課,好像文理不清,我也有一點疑慮。可是女兒比較“任性”,我就沒再多說。畢竟這是她自己的決定。

為了詳細瞭解考古專業,她去參加了劍橋的考古公開課,自薦在劍橋的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當志願者。可是她卻發現,和她最初想的不一樣,她沒那麼喜歡考古了。她發現自己對生命的起源進化的奧祕有更濃厚的興趣。她決定要學古生物學(Palaeontology),例如研究恐龍化石和生命的起源等等。

這時已臨近報考截止時間。報劍橋的話,將來如果想學古生物學方向(Palaeontology),只能報考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而且是生物方向(Biological)。自然科學專業至少要求三門基於科學或數學的科目,她只有數學和化學。她的藝術和古典文明這時對報考幫助甚少。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的畫

一般說來,如果按她的原計劃選考古的話,根據學校提供的預估成績,打個比喻,考上劍橋有 50% 的機會。她現在改報自然科學,不符合三門科學或數學科目的硬條件,可能只有 0.1% 的機會。

她學校的老師也很禮貌地指出:“雖然也不是絕對沒有可能,但在缺生物課的情況下,報考自然科學生物方向風險較高。”

但是她說她不能因為要進劍橋,而選擇在大學期間學一個她不再喜歡的專業。

劍橋並非她的唯一選擇。她說她不是拍腦袋跟著感覺走而報考。她是自己仔細搜索了這個領域各所她感興趣的大學的三年期間每個學期的課程設置,然後發現劍橋的自然科學課程的範圍更廣,可以打更好的基礎 ,並且符合她內心對古生物學的興趣,可以較早選一門生物進化課。她說她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報考劍橋, 而不是為了上劍橋而報考劍橋。

是啊,我從沒研究過各大學的某個學科每個學期的課程設置,憑什麼就會覺得自己更高明呢?

我不知道她的個人陳述怎麼寫的。她只是告訴我她會如實解釋為什麼沒選生物課的原因。

之後我沒再過問她考大學的事兒。女兒劍橋面試那天,我在倫敦開會,早出晚歸。女兒“高考”的最後考試期間,我在地球的另一端出差。

堅持自己選擇的無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勇氣,我不得不承認女兒給我上了一課。

"

人生很長,在這段共同的旅程中,我希望每個家長可以看見孩子;孩子可以看見家長;我們作為家長也看見彼此。如果家長是這段旅程的光源,讓我們發出的光,照亮孩子,也照見自己。

來源:奴隸社會(ID:nulishehui),不端不裝有趣有夢,聽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說自己的故事。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做的室內設計模型

正值開學季,幾家歡喜幾家愁。上大學,對個人和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8月中旬英國A Level(相當於英國高考)成績公佈,我家大女兒收到劍橋大學錄取確認。

上大學,只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

在選課選專業和選校的過程中,是孩子還是家長說了算?就我們的經歷來說, 女兒是絕對的主體。作為一名關心者,更是一名旁觀者,一路看下來,也有一點體會,且與感興趣的朋友們分享。

選擇中的自我驅動

讓一個 17 歲左右的孩子,就明確知道將來想做什麼,其實是很難的。A level 選課,女兒的學校允許選 4 門課,但大學錄取只要 3 門課的成績就夠了。

女兒高一第一學期選了數學,化學,生物,藝術(Art)和古典文明(Classic Civilisation)。藝術和數學她是非常確定要選的,到第二學期,必須減掉一門。

我們曾提議減掉藝術,因為她並不想報考藝術和設計方向的專業。喜歡的話自己學不就行了,可她堅決不聽。從應對考試的精力時間需要來說,藝術是個無底洞,投入的時間無窮無盡,而且評分標準相對主觀,很難拿高分。

她比較想學考古,她一直對為什麼現在的社會成為了今天的樣子等話題充滿好奇心。於是她決定放棄生物。我當時覺得不妥。科學類科目還是在學校學為好,如果喜歡古典文明(Classic Civilization),自己可以看書嘛。

她不聽,她說也要學一門以寫作為主體的課(Essay based subject)。我承認,寫作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古典文明也不易拿高分,以寫作為主體(Essay based)的考試的評分,同樣比較主觀。

這樣的選課,好像文理不清,我也有一點疑慮。可是女兒比較“任性”,我就沒再多說。畢竟這是她自己的決定。

為了詳細瞭解考古專業,她去參加了劍橋的考古公開課,自薦在劍橋的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當志願者。可是她卻發現,和她最初想的不一樣,她沒那麼喜歡考古了。她發現自己對生命的起源進化的奧祕有更濃厚的興趣。她決定要學古生物學(Palaeontology),例如研究恐龍化石和生命的起源等等。

這時已臨近報考截止時間。報劍橋的話,將來如果想學古生物學方向(Palaeontology),只能報考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而且是生物方向(Biological)。自然科學專業至少要求三門基於科學或數學的科目,她只有數學和化學。她的藝術和古典文明這時對報考幫助甚少。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的畫

一般說來,如果按她的原計劃選考古的話,根據學校提供的預估成績,打個比喻,考上劍橋有 50% 的機會。她現在改報自然科學,不符合三門科學或數學科目的硬條件,可能只有 0.1% 的機會。

她學校的老師也很禮貌地指出:“雖然也不是絕對沒有可能,但在缺生物課的情況下,報考自然科學生物方向風險較高。”

但是她說她不能因為要進劍橋,而選擇在大學期間學一個她不再喜歡的專業。

劍橋並非她的唯一選擇。她說她不是拍腦袋跟著感覺走而報考。她是自己仔細搜索了這個領域各所她感興趣的大學的三年期間每個學期的課程設置,然後發現劍橋的自然科學課程的範圍更廣,可以打更好的基礎 ,並且符合她內心對古生物學的興趣,可以較早選一門生物進化課。她說她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報考劍橋, 而不是為了上劍橋而報考劍橋。

是啊,我從沒研究過各大學的某個學科每個學期的課程設置,憑什麼就會覺得自己更高明呢?

我不知道她的個人陳述怎麼寫的。她只是告訴我她會如實解釋為什麼沒選生物課的原因。

之後我沒再過問她考大學的事兒。女兒劍橋面試那天,我在倫敦開會,早出晚歸。女兒“高考”的最後考試期間,我在地球的另一端出差。

堅持自己選擇的無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勇氣,我不得不承認女兒給我上了一課。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Photo by Element5 Digital on Unsplash)

孩子才是主導

我在想,家長在孩子報考大學的過程中應當是個什麼角色?

這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對於沒有明確想法的孩子,家長的指導作用會比較大。對於很瞭解自己並很有主見的孩子,家長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家長可以給參考意見,決定是孩子自己做的。

人生的意義與內心的追求,從來不是基於他人的忠告,一定是你自己的認識和選擇。

對於大女兒的學習,我早就退居二線。老大自從上中學,就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了。由於那時老二還小,然後我們又有了老三老四,全職工作之餘我首先得照顧幼齡孩子的基本需求。她在家裡幫助打理家務,有空時做飯烘培,課餘也協助照顧妹妹們。

這樣她從小就比較獨立。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是她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一部分。女兒在真正的生活中成長,生活即學習。

從小她養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習慣,這是她人格獨立和思想獨立的基礎。

一個人的成長是在意見有衝突中實現的。衝突後的選擇讓她更明確自己的想法。當家長的建議和她的想法不一致的時候,她堅持己見放棄了生物課,後來看來這並不明智。

然而,基於她的新的專業選擇,在缺生物課,明知風險較高的情況下,她最終決定報考了劍橋自然科學的生物方向。這是因為她堅信,她自己才是此次選擇的主體。

她的選擇不是以“功利性”的結果而驅動。我也體會到,建議沒被孩子採納的時候,家長需退後一步(Step back),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在真正把孩子作為一個個體來尊重的前提下,孩子的道路是孩子的,孩子將來的生活也是她自己的。

英國的中學對學生每年的評估包括學習態度和組織能力,也包括學習表現。學年末也頒發最佳進步獎、最佳學術表現獎、最佳社團參與獎等等,但沒有對學習成績排名。在這些評估中,組織能力比較重要,這意味著你是否可以有效地為自己的學習制定計劃,你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等等,這些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

"

人生很長,在這段共同的旅程中,我希望每個家長可以看見孩子;孩子可以看見家長;我們作為家長也看見彼此。如果家長是這段旅程的光源,讓我們發出的光,照亮孩子,也照見自己。

來源:奴隸社會(ID:nulishehui),不端不裝有趣有夢,聽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說自己的故事。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做的室內設計模型

正值開學季,幾家歡喜幾家愁。上大學,對個人和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8月中旬英國A Level(相當於英國高考)成績公佈,我家大女兒收到劍橋大學錄取確認。

上大學,只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

在選課選專業和選校的過程中,是孩子還是家長說了算?就我們的經歷來說, 女兒是絕對的主體。作為一名關心者,更是一名旁觀者,一路看下來,也有一點體會,且與感興趣的朋友們分享。

選擇中的自我驅動

讓一個 17 歲左右的孩子,就明確知道將來想做什麼,其實是很難的。A level 選課,女兒的學校允許選 4 門課,但大學錄取只要 3 門課的成績就夠了。

女兒高一第一學期選了數學,化學,生物,藝術(Art)和古典文明(Classic Civilisation)。藝術和數學她是非常確定要選的,到第二學期,必須減掉一門。

我們曾提議減掉藝術,因為她並不想報考藝術和設計方向的專業。喜歡的話自己學不就行了,可她堅決不聽。從應對考試的精力時間需要來說,藝術是個無底洞,投入的時間無窮無盡,而且評分標準相對主觀,很難拿高分。

她比較想學考古,她一直對為什麼現在的社會成為了今天的樣子等話題充滿好奇心。於是她決定放棄生物。我當時覺得不妥。科學類科目還是在學校學為好,如果喜歡古典文明(Classic Civilization),自己可以看書嘛。

她不聽,她說也要學一門以寫作為主體的課(Essay based subject)。我承認,寫作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古典文明也不易拿高分,以寫作為主體(Essay based)的考試的評分,同樣比較主觀。

這樣的選課,好像文理不清,我也有一點疑慮。可是女兒比較“任性”,我就沒再多說。畢竟這是她自己的決定。

為了詳細瞭解考古專業,她去參加了劍橋的考古公開課,自薦在劍橋的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當志願者。可是她卻發現,和她最初想的不一樣,她沒那麼喜歡考古了。她發現自己對生命的起源進化的奧祕有更濃厚的興趣。她決定要學古生物學(Palaeontology),例如研究恐龍化石和生命的起源等等。

這時已臨近報考截止時間。報劍橋的話,將來如果想學古生物學方向(Palaeontology),只能報考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而且是生物方向(Biological)。自然科學專業至少要求三門基於科學或數學的科目,她只有數學和化學。她的藝術和古典文明這時對報考幫助甚少。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的畫

一般說來,如果按她的原計劃選考古的話,根據學校提供的預估成績,打個比喻,考上劍橋有 50% 的機會。她現在改報自然科學,不符合三門科學或數學科目的硬條件,可能只有 0.1% 的機會。

她學校的老師也很禮貌地指出:“雖然也不是絕對沒有可能,但在缺生物課的情況下,報考自然科學生物方向風險較高。”

但是她說她不能因為要進劍橋,而選擇在大學期間學一個她不再喜歡的專業。

劍橋並非她的唯一選擇。她說她不是拍腦袋跟著感覺走而報考。她是自己仔細搜索了這個領域各所她感興趣的大學的三年期間每個學期的課程設置,然後發現劍橋的自然科學課程的範圍更廣,可以打更好的基礎 ,並且符合她內心對古生物學的興趣,可以較早選一門生物進化課。她說她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報考劍橋, 而不是為了上劍橋而報考劍橋。

是啊,我從沒研究過各大學的某個學科每個學期的課程設置,憑什麼就會覺得自己更高明呢?

我不知道她的個人陳述怎麼寫的。她只是告訴我她會如實解釋為什麼沒選生物課的原因。

之後我沒再過問她考大學的事兒。女兒劍橋面試那天,我在倫敦開會,早出晚歸。女兒“高考”的最後考試期間,我在地球的另一端出差。

堅持自己選擇的無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勇氣,我不得不承認女兒給我上了一課。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Photo by Element5 Digital on Unsplash)

孩子才是主導

我在想,家長在孩子報考大學的過程中應當是個什麼角色?

這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對於沒有明確想法的孩子,家長的指導作用會比較大。對於很瞭解自己並很有主見的孩子,家長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家長可以給參考意見,決定是孩子自己做的。

人生的意義與內心的追求,從來不是基於他人的忠告,一定是你自己的認識和選擇。

對於大女兒的學習,我早就退居二線。老大自從上中學,就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了。由於那時老二還小,然後我們又有了老三老四,全職工作之餘我首先得照顧幼齡孩子的基本需求。她在家裡幫助打理家務,有空時做飯烘培,課餘也協助照顧妹妹們。

這樣她從小就比較獨立。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是她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一部分。女兒在真正的生活中成長,生活即學習。

從小她養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習慣,這是她人格獨立和思想獨立的基礎。

一個人的成長是在意見有衝突中實現的。衝突後的選擇讓她更明確自己的想法。當家長的建議和她的想法不一致的時候,她堅持己見放棄了生物課,後來看來這並不明智。

然而,基於她的新的專業選擇,在缺生物課,明知風險較高的情況下,她最終決定報考了劍橋自然科學的生物方向。這是因為她堅信,她自己才是此次選擇的主體。

她的選擇不是以“功利性”的結果而驅動。我也體會到,建議沒被孩子採納的時候,家長需退後一步(Step back),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在真正把孩子作為一個個體來尊重的前提下,孩子的道路是孩子的,孩子將來的生活也是她自己的。

英國的中學對學生每年的評估包括學習態度和組織能力,也包括學習表現。學年末也頒發最佳進步獎、最佳學術表現獎、最佳社團參與獎等等,但沒有對學習成績排名。在這些評估中,組織能力比較重要,這意味著你是否可以有效地為自己的學習制定計劃,你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等等,這些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的手賬

我問她:“如果你沒進劍橋,你會遺憾嗎?”她說:“我不遺憾。我雖然少了一門劍橋要求的科目,但拿到了預錄取,我已經很開心了。我努力過了,就沒有遺憾。世界上好大學除了劍橋還有很多呢。”

其實,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要成熟。

孩子發自內心的興趣,就是她執著的動力。人生本沒有文理之分。生活都是全科,都是立體的。

對孩子而言,如何找到自己熱愛的專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她對藝術的愛,在於體驗用手創作的樂趣和那些細微之處她自己感受到的美與創意。她說她永遠不會放棄藝術。在 A Level 成績的所有 A* 中,她覺得她的藝術獲得了 A*,是最值得的,儘管大學錄取不需這門成績。

無論孩子取得什麼“成績”,都只是人生成長階段的一部分。孩子的想法隨成長階段的不同會有變化。她以後的職業興趣可能還會有變,但那一定是她自己思考後的選擇,她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我們家長,只要相信她就好。在大學擇校擇專業的過程中,孩子才是主導。家長只是一名觀察者和建議者。

家:一個生長中的生態系統

在一個家裡,家長的主要責任是在家裡培育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做好園丁,澆水施肥。園中的植物,自然會按照她本來的樣子自由生長,開花結果只是遲早的事兒。

國內有位朋友曾問我:“你對娃完全是放養狀態,這是不是說明了你其實對英國的教育是非常有信心的?所以才會任娃自由生長。”

我說:“我不是對英國的教育有信心,我是對我的孩子們有信心。我們都視自己的孩子為寶貝。如果一個正常的孩子在相對正常的環境裡成長,為什麼就對她沒信心呢?另外我對自己有信心。這主要是說無論孩子將來上什麼大學,將來做什麼職業,即使孩子出去碰得頭破血流,當媽媽的可以保證永遠無條件地,不做任何評判地接納她。”

一個美好的生命在成長,我們為什麼沒有信心?

"

人生很長,在這段共同的旅程中,我希望每個家長可以看見孩子;孩子可以看見家長;我們作為家長也看見彼此。如果家長是這段旅程的光源,讓我們發出的光,照亮孩子,也照見自己。

來源:奴隸社會(ID:nulishehui),不端不裝有趣有夢,聽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說自己的故事。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做的室內設計模型

正值開學季,幾家歡喜幾家愁。上大學,對個人和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8月中旬英國A Level(相當於英國高考)成績公佈,我家大女兒收到劍橋大學錄取確認。

上大學,只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

在選課選專業和選校的過程中,是孩子還是家長說了算?就我們的經歷來說, 女兒是絕對的主體。作為一名關心者,更是一名旁觀者,一路看下來,也有一點體會,且與感興趣的朋友們分享。

選擇中的自我驅動

讓一個 17 歲左右的孩子,就明確知道將來想做什麼,其實是很難的。A level 選課,女兒的學校允許選 4 門課,但大學錄取只要 3 門課的成績就夠了。

女兒高一第一學期選了數學,化學,生物,藝術(Art)和古典文明(Classic Civilisation)。藝術和數學她是非常確定要選的,到第二學期,必須減掉一門。

我們曾提議減掉藝術,因為她並不想報考藝術和設計方向的專業。喜歡的話自己學不就行了,可她堅決不聽。從應對考試的精力時間需要來說,藝術是個無底洞,投入的時間無窮無盡,而且評分標準相對主觀,很難拿高分。

她比較想學考古,她一直對為什麼現在的社會成為了今天的樣子等話題充滿好奇心。於是她決定放棄生物。我當時覺得不妥。科學類科目還是在學校學為好,如果喜歡古典文明(Classic Civilization),自己可以看書嘛。

她不聽,她說也要學一門以寫作為主體的課(Essay based subject)。我承認,寫作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古典文明也不易拿高分,以寫作為主體(Essay based)的考試的評分,同樣比較主觀。

這樣的選課,好像文理不清,我也有一點疑慮。可是女兒比較“任性”,我就沒再多說。畢竟這是她自己的決定。

為了詳細瞭解考古專業,她去參加了劍橋的考古公開課,自薦在劍橋的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當志願者。可是她卻發現,和她最初想的不一樣,她沒那麼喜歡考古了。她發現自己對生命的起源進化的奧祕有更濃厚的興趣。她決定要學古生物學(Palaeontology),例如研究恐龍化石和生命的起源等等。

這時已臨近報考截止時間。報劍橋的話,將來如果想學古生物學方向(Palaeontology),只能報考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而且是生物方向(Biological)。自然科學專業至少要求三門基於科學或數學的科目,她只有數學和化學。她的藝術和古典文明這時對報考幫助甚少。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的畫

一般說來,如果按她的原計劃選考古的話,根據學校提供的預估成績,打個比喻,考上劍橋有 50% 的機會。她現在改報自然科學,不符合三門科學或數學科目的硬條件,可能只有 0.1% 的機會。

她學校的老師也很禮貌地指出:“雖然也不是絕對沒有可能,但在缺生物課的情況下,報考自然科學生物方向風險較高。”

但是她說她不能因為要進劍橋,而選擇在大學期間學一個她不再喜歡的專業。

劍橋並非她的唯一選擇。她說她不是拍腦袋跟著感覺走而報考。她是自己仔細搜索了這個領域各所她感興趣的大學的三年期間每個學期的課程設置,然後發現劍橋的自然科學課程的範圍更廣,可以打更好的基礎 ,並且符合她內心對古生物學的興趣,可以較早選一門生物進化課。她說她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報考劍橋, 而不是為了上劍橋而報考劍橋。

是啊,我從沒研究過各大學的某個學科每個學期的課程設置,憑什麼就會覺得自己更高明呢?

我不知道她的個人陳述怎麼寫的。她只是告訴我她會如實解釋為什麼沒選生物課的原因。

之後我沒再過問她考大學的事兒。女兒劍橋面試那天,我在倫敦開會,早出晚歸。女兒“高考”的最後考試期間,我在地球的另一端出差。

堅持自己選擇的無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勇氣,我不得不承認女兒給我上了一課。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Photo by Element5 Digital on Unsplash)

孩子才是主導

我在想,家長在孩子報考大學的過程中應當是個什麼角色?

這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對於沒有明確想法的孩子,家長的指導作用會比較大。對於很瞭解自己並很有主見的孩子,家長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家長可以給參考意見,決定是孩子自己做的。

人生的意義與內心的追求,從來不是基於他人的忠告,一定是你自己的認識和選擇。

對於大女兒的學習,我早就退居二線。老大自從上中學,就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了。由於那時老二還小,然後我們又有了老三老四,全職工作之餘我首先得照顧幼齡孩子的基本需求。她在家裡幫助打理家務,有空時做飯烘培,課餘也協助照顧妹妹們。

這樣她從小就比較獨立。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是她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一部分。女兒在真正的生活中成長,生活即學習。

從小她養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習慣,這是她人格獨立和思想獨立的基礎。

一個人的成長是在意見有衝突中實現的。衝突後的選擇讓她更明確自己的想法。當家長的建議和她的想法不一致的時候,她堅持己見放棄了生物課,後來看來這並不明智。

然而,基於她的新的專業選擇,在缺生物課,明知風險較高的情況下,她最終決定報考了劍橋自然科學的生物方向。這是因為她堅信,她自己才是此次選擇的主體。

她的選擇不是以“功利性”的結果而驅動。我也體會到,建議沒被孩子採納的時候,家長需退後一步(Step back),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在真正把孩子作為一個個體來尊重的前提下,孩子的道路是孩子的,孩子將來的生活也是她自己的。

英國的中學對學生每年的評估包括學習態度和組織能力,也包括學習表現。學年末也頒發最佳進步獎、最佳學術表現獎、最佳社團參與獎等等,但沒有對學習成績排名。在這些評估中,組織能力比較重要,這意味著你是否可以有效地為自己的學習制定計劃,你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等等,這些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的手賬

我問她:“如果你沒進劍橋,你會遺憾嗎?”她說:“我不遺憾。我雖然少了一門劍橋要求的科目,但拿到了預錄取,我已經很開心了。我努力過了,就沒有遺憾。世界上好大學除了劍橋還有很多呢。”

其實,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要成熟。

孩子發自內心的興趣,就是她執著的動力。人生本沒有文理之分。生活都是全科,都是立體的。

對孩子而言,如何找到自己熱愛的專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她對藝術的愛,在於體驗用手創作的樂趣和那些細微之處她自己感受到的美與創意。她說她永遠不會放棄藝術。在 A Level 成績的所有 A* 中,她覺得她的藝術獲得了 A*,是最值得的,儘管大學錄取不需這門成績。

無論孩子取得什麼“成績”,都只是人生成長階段的一部分。孩子的想法隨成長階段的不同會有變化。她以後的職業興趣可能還會有變,但那一定是她自己思考後的選擇,她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我們家長,只要相信她就好。在大學擇校擇專業的過程中,孩子才是主導。家長只是一名觀察者和建議者。

家:一個生長中的生態系統

在一個家裡,家長的主要責任是在家裡培育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做好園丁,澆水施肥。園中的植物,自然會按照她本來的樣子自由生長,開花結果只是遲早的事兒。

國內有位朋友曾問我:“你對娃完全是放養狀態,這是不是說明了你其實對英國的教育是非常有信心的?所以才會任娃自由生長。”

我說:“我不是對英國的教育有信心,我是對我的孩子們有信心。我們都視自己的孩子為寶貝。如果一個正常的孩子在相對正常的環境裡成長,為什麼就對她沒信心呢?另外我對自己有信心。這主要是說無論孩子將來上什麼大學,將來做什麼職業,即使孩子出去碰得頭破血流,當媽媽的可以保證永遠無條件地,不做任何評判地接納她。”

一個美好的生命在成長,我們為什麼沒有信心?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的畫

英國的學校總體來說學習任務不重,但這個教育系統強調對“人”的尊重,著重培養學習能力和學習的興趣,也很重視培養閱讀能力。中學期間,女兒學的其中一門課是批判性思維。這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要。同樣重要的是寫作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

只有我和隊友自己帶娃,那麼需要有一定的計劃。我們爭取在家裡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我家每週日的晚飯都是開家庭會議的時候,下週每天每人的安排,都梳理一遍,每人可輪流發言,包括參加聚會趴踢、接送孩子的安排等等。

孩子是家庭會議的主導,她們參與決定家裡的大事小事,而不是每天做什麼全是家長說了算。家事是家裡每個人的事,包括孩子們,不僅僅只是家長的事。

週末我們有家庭講座時間。每週兩人,三週一輪,每個人講什麼完全自己定,沒任何限制。主要是我們因工作原因很多時候錯過了學校的集會(Assembly),錯過了孩子們在校的一些表演或展示。於是我有一天建議用家庭講座來彌補。

例如在家庭講座中,我給孩子們講過媽媽的工作,媽媽昨晚去參加的劍橋學院晚宴是什麼樣的;隊友講了他多年前周遊世界的一段,還有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老四講了她的學校夏遊;老三講了她的石頭收藏,老二講了墨魚,血是藍色的還有三個心臟。

老大對古典文明感興趣,有一次給我們講了古希臘神話等等。我們說每人每次最多講半個小時,她一下子講了一個半小時,妹妹們提問踴躍,而我那天聽得“昏昏欲睡”。每人講的話題在不斷更新之中,因為每週都會有新鮮事兒。

一個大家庭就是混齡教育的最好實驗場。孩子們在爭執和試錯中學習,也許領導力就是這樣萌芽的。和孩子的朝夕相處,日常中時不時的“不協調”,也讓我看到了一個如果沒有孩子就不可能體會的更深層的世界。

我希望孩子們可以成為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有文化教養,有自由靈魂,有責任和擔當的社會公民。

我們希望孩子做的事,和孩子自己希望做的事,很可能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孩子在內心的驅動下成長,這兩種“希望”終會殊途同歸。

"

人生很長,在這段共同的旅程中,我希望每個家長可以看見孩子;孩子可以看見家長;我們作為家長也看見彼此。如果家長是這段旅程的光源,讓我們發出的光,照亮孩子,也照見自己。

來源:奴隸社會(ID:nulishehui),不端不裝有趣有夢,聽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說自己的故事。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做的室內設計模型

正值開學季,幾家歡喜幾家愁。上大學,對個人和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8月中旬英國A Level(相當於英國高考)成績公佈,我家大女兒收到劍橋大學錄取確認。

上大學,只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

在選課選專業和選校的過程中,是孩子還是家長說了算?就我們的經歷來說, 女兒是絕對的主體。作為一名關心者,更是一名旁觀者,一路看下來,也有一點體會,且與感興趣的朋友們分享。

選擇中的自我驅動

讓一個 17 歲左右的孩子,就明確知道將來想做什麼,其實是很難的。A level 選課,女兒的學校允許選 4 門課,但大學錄取只要 3 門課的成績就夠了。

女兒高一第一學期選了數學,化學,生物,藝術(Art)和古典文明(Classic Civilisation)。藝術和數學她是非常確定要選的,到第二學期,必須減掉一門。

我們曾提議減掉藝術,因為她並不想報考藝術和設計方向的專業。喜歡的話自己學不就行了,可她堅決不聽。從應對考試的精力時間需要來說,藝術是個無底洞,投入的時間無窮無盡,而且評分標準相對主觀,很難拿高分。

她比較想學考古,她一直對為什麼現在的社會成為了今天的樣子等話題充滿好奇心。於是她決定放棄生物。我當時覺得不妥。科學類科目還是在學校學為好,如果喜歡古典文明(Classic Civilization),自己可以看書嘛。

她不聽,她說也要學一門以寫作為主體的課(Essay based subject)。我承認,寫作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古典文明也不易拿高分,以寫作為主體(Essay based)的考試的評分,同樣比較主觀。

這樣的選課,好像文理不清,我也有一點疑慮。可是女兒比較“任性”,我就沒再多說。畢竟這是她自己的決定。

為了詳細瞭解考古專業,她去參加了劍橋的考古公開課,自薦在劍橋的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當志願者。可是她卻發現,和她最初想的不一樣,她沒那麼喜歡考古了。她發現自己對生命的起源進化的奧祕有更濃厚的興趣。她決定要學古生物學(Palaeontology),例如研究恐龍化石和生命的起源等等。

這時已臨近報考截止時間。報劍橋的話,將來如果想學古生物學方向(Palaeontology),只能報考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而且是生物方向(Biological)。自然科學專業至少要求三門基於科學或數學的科目,她只有數學和化學。她的藝術和古典文明這時對報考幫助甚少。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的畫

一般說來,如果按她的原計劃選考古的話,根據學校提供的預估成績,打個比喻,考上劍橋有 50% 的機會。她現在改報自然科學,不符合三門科學或數學科目的硬條件,可能只有 0.1% 的機會。

她學校的老師也很禮貌地指出:“雖然也不是絕對沒有可能,但在缺生物課的情況下,報考自然科學生物方向風險較高。”

但是她說她不能因為要進劍橋,而選擇在大學期間學一個她不再喜歡的專業。

劍橋並非她的唯一選擇。她說她不是拍腦袋跟著感覺走而報考。她是自己仔細搜索了這個領域各所她感興趣的大學的三年期間每個學期的課程設置,然後發現劍橋的自然科學課程的範圍更廣,可以打更好的基礎 ,並且符合她內心對古生物學的興趣,可以較早選一門生物進化課。她說她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報考劍橋, 而不是為了上劍橋而報考劍橋。

是啊,我從沒研究過各大學的某個學科每個學期的課程設置,憑什麼就會覺得自己更高明呢?

我不知道她的個人陳述怎麼寫的。她只是告訴我她會如實解釋為什麼沒選生物課的原因。

之後我沒再過問她考大學的事兒。女兒劍橋面試那天,我在倫敦開會,早出晚歸。女兒“高考”的最後考試期間,我在地球的另一端出差。

堅持自己選擇的無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勇氣,我不得不承認女兒給我上了一課。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Photo by Element5 Digital on Unsplash)

孩子才是主導

我在想,家長在孩子報考大學的過程中應當是個什麼角色?

這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對於沒有明確想法的孩子,家長的指導作用會比較大。對於很瞭解自己並很有主見的孩子,家長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家長可以給參考意見,決定是孩子自己做的。

人生的意義與內心的追求,從來不是基於他人的忠告,一定是你自己的認識和選擇。

對於大女兒的學習,我早就退居二線。老大自從上中學,就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了。由於那時老二還小,然後我們又有了老三老四,全職工作之餘我首先得照顧幼齡孩子的基本需求。她在家裡幫助打理家務,有空時做飯烘培,課餘也協助照顧妹妹們。

這樣她從小就比較獨立。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是她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一部分。女兒在真正的生活中成長,生活即學習。

從小她養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習慣,這是她人格獨立和思想獨立的基礎。

一個人的成長是在意見有衝突中實現的。衝突後的選擇讓她更明確自己的想法。當家長的建議和她的想法不一致的時候,她堅持己見放棄了生物課,後來看來這並不明智。

然而,基於她的新的專業選擇,在缺生物課,明知風險較高的情況下,她最終決定報考了劍橋自然科學的生物方向。這是因為她堅信,她自己才是此次選擇的主體。

她的選擇不是以“功利性”的結果而驅動。我也體會到,建議沒被孩子採納的時候,家長需退後一步(Step back),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在真正把孩子作為一個個體來尊重的前提下,孩子的道路是孩子的,孩子將來的生活也是她自己的。

英國的中學對學生每年的評估包括學習態度和組織能力,也包括學習表現。學年末也頒發最佳進步獎、最佳學術表現獎、最佳社團參與獎等等,但沒有對學習成績排名。在這些評估中,組織能力比較重要,這意味著你是否可以有效地為自己的學習制定計劃,你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等等,這些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的手賬

我問她:“如果你沒進劍橋,你會遺憾嗎?”她說:“我不遺憾。我雖然少了一門劍橋要求的科目,但拿到了預錄取,我已經很開心了。我努力過了,就沒有遺憾。世界上好大學除了劍橋還有很多呢。”

其實,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要成熟。

孩子發自內心的興趣,就是她執著的動力。人生本沒有文理之分。生活都是全科,都是立體的。

對孩子而言,如何找到自己熱愛的專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她對藝術的愛,在於體驗用手創作的樂趣和那些細微之處她自己感受到的美與創意。她說她永遠不會放棄藝術。在 A Level 成績的所有 A* 中,她覺得她的藝術獲得了 A*,是最值得的,儘管大學錄取不需這門成績。

無論孩子取得什麼“成績”,都只是人生成長階段的一部分。孩子的想法隨成長階段的不同會有變化。她以後的職業興趣可能還會有變,但那一定是她自己思考後的選擇,她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我們家長,只要相信她就好。在大學擇校擇專業的過程中,孩子才是主導。家長只是一名觀察者和建議者。

家:一個生長中的生態系統

在一個家裡,家長的主要責任是在家裡培育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做好園丁,澆水施肥。園中的植物,自然會按照她本來的樣子自由生長,開花結果只是遲早的事兒。

國內有位朋友曾問我:“你對娃完全是放養狀態,這是不是說明了你其實對英國的教育是非常有信心的?所以才會任娃自由生長。”

我說:“我不是對英國的教育有信心,我是對我的孩子們有信心。我們都視自己的孩子為寶貝。如果一個正常的孩子在相對正常的環境裡成長,為什麼就對她沒信心呢?另外我對自己有信心。這主要是說無論孩子將來上什麼大學,將來做什麼職業,即使孩子出去碰得頭破血流,當媽媽的可以保證永遠無條件地,不做任何評判地接納她。”

一個美好的生命在成長,我們為什麼沒有信心?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的畫

英國的學校總體來說學習任務不重,但這個教育系統強調對“人”的尊重,著重培養學習能力和學習的興趣,也很重視培養閱讀能力。中學期間,女兒學的其中一門課是批判性思維。這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要。同樣重要的是寫作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

只有我和隊友自己帶娃,那麼需要有一定的計劃。我們爭取在家裡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我家每週日的晚飯都是開家庭會議的時候,下週每天每人的安排,都梳理一遍,每人可輪流發言,包括參加聚會趴踢、接送孩子的安排等等。

孩子是家庭會議的主導,她們參與決定家裡的大事小事,而不是每天做什麼全是家長說了算。家事是家裡每個人的事,包括孩子們,不僅僅只是家長的事。

週末我們有家庭講座時間。每週兩人,三週一輪,每個人講什麼完全自己定,沒任何限制。主要是我們因工作原因很多時候錯過了學校的集會(Assembly),錯過了孩子們在校的一些表演或展示。於是我有一天建議用家庭講座來彌補。

例如在家庭講座中,我給孩子們講過媽媽的工作,媽媽昨晚去參加的劍橋學院晚宴是什麼樣的;隊友講了他多年前周遊世界的一段,還有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老四講了她的學校夏遊;老三講了她的石頭收藏,老二講了墨魚,血是藍色的還有三個心臟。

老大對古典文明感興趣,有一次給我們講了古希臘神話等等。我們說每人每次最多講半個小時,她一下子講了一個半小時,妹妹們提問踴躍,而我那天聽得“昏昏欲睡”。每人講的話題在不斷更新之中,因為每週都會有新鮮事兒。

一個大家庭就是混齡教育的最好實驗場。孩子們在爭執和試錯中學習,也許領導力就是這樣萌芽的。和孩子的朝夕相處,日常中時不時的“不協調”,也讓我看到了一個如果沒有孩子就不可能體會的更深層的世界。

我希望孩子們可以成為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有文化教養,有自由靈魂,有責任和擔當的社會公民。

我們希望孩子做的事,和孩子自己希望做的事,很可能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孩子在內心的驅動下成長,這兩種“希望”終會殊途同歸。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Photo by kurtdeiner on Pixabay)

人生很長,看見彼此

常有人說,我看著這個孩子長大的。其實,孩子是看著我們長大的。家庭,是家長和孩子們共同成長,自我完善的一個生態環境。

可以說家長是“家”這輛車的司機,開著家庭這輛房車走在人生的路上。孩子們其實是乘客,18 歲左右離家上大學了,就下車自己當司機了。家長司機兩個要常溝通,放輕鬆,少焦慮,才能享受這一段旅程,才不至於走錯方向甚至翻車。

人生很長,在這段共同的旅程中,我希望每個家長可以看見孩子;孩子可以看見家長;我們作為家長也看見彼此。如果家長是這段旅程的光源,讓我們發出的光,照亮孩子,也照見自己。

女兒在今年母親節的賀卡上給我寫道:

“Mum, you are smart and kind and generous, but I am most grateful to you for teaching me the rewards of hard work and efficiency. I have learned from you that I can do anything if I work for it, and I am thankful for all the opportunities you’ve given me over the years.”

媽媽,你聰慧,善良和大度,但是我最感謝的是你教我明白努力和效率的回報。我從你那裡學到了只要我努力,我可以做任何事。我感恩這麼多年你給我提供的所有嘗試的機會。

"

人生很長,在這段共同的旅程中,我希望每個家長可以看見孩子;孩子可以看見家長;我們作為家長也看見彼此。如果家長是這段旅程的光源,讓我們發出的光,照亮孩子,也照見自己。

來源:奴隸社會(ID:nulishehui),不端不裝有趣有夢,聽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說自己的故事。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做的室內設計模型

正值開學季,幾家歡喜幾家愁。上大學,對個人和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8月中旬英國A Level(相當於英國高考)成績公佈,我家大女兒收到劍橋大學錄取確認。

上大學,只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

在選課選專業和選校的過程中,是孩子還是家長說了算?就我們的經歷來說, 女兒是絕對的主體。作為一名關心者,更是一名旁觀者,一路看下來,也有一點體會,且與感興趣的朋友們分享。

選擇中的自我驅動

讓一個 17 歲左右的孩子,就明確知道將來想做什麼,其實是很難的。A level 選課,女兒的學校允許選 4 門課,但大學錄取只要 3 門課的成績就夠了。

女兒高一第一學期選了數學,化學,生物,藝術(Art)和古典文明(Classic Civilisation)。藝術和數學她是非常確定要選的,到第二學期,必須減掉一門。

我們曾提議減掉藝術,因為她並不想報考藝術和設計方向的專業。喜歡的話自己學不就行了,可她堅決不聽。從應對考試的精力時間需要來說,藝術是個無底洞,投入的時間無窮無盡,而且評分標準相對主觀,很難拿高分。

她比較想學考古,她一直對為什麼現在的社會成為了今天的樣子等話題充滿好奇心。於是她決定放棄生物。我當時覺得不妥。科學類科目還是在學校學為好,如果喜歡古典文明(Classic Civilization),自己可以看書嘛。

她不聽,她說也要學一門以寫作為主體的課(Essay based subject)。我承認,寫作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古典文明也不易拿高分,以寫作為主體(Essay based)的考試的評分,同樣比較主觀。

這樣的選課,好像文理不清,我也有一點疑慮。可是女兒比較“任性”,我就沒再多說。畢竟這是她自己的決定。

為了詳細瞭解考古專業,她去參加了劍橋的考古公開課,自薦在劍橋的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當志願者。可是她卻發現,和她最初想的不一樣,她沒那麼喜歡考古了。她發現自己對生命的起源進化的奧祕有更濃厚的興趣。她決定要學古生物學(Palaeontology),例如研究恐龍化石和生命的起源等等。

這時已臨近報考截止時間。報劍橋的話,將來如果想學古生物學方向(Palaeontology),只能報考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而且是生物方向(Biological)。自然科學專業至少要求三門基於科學或數學的科目,她只有數學和化學。她的藝術和古典文明這時對報考幫助甚少。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的畫

一般說來,如果按她的原計劃選考古的話,根據學校提供的預估成績,打個比喻,考上劍橋有 50% 的機會。她現在改報自然科學,不符合三門科學或數學科目的硬條件,可能只有 0.1% 的機會。

她學校的老師也很禮貌地指出:“雖然也不是絕對沒有可能,但在缺生物課的情況下,報考自然科學生物方向風險較高。”

但是她說她不能因為要進劍橋,而選擇在大學期間學一個她不再喜歡的專業。

劍橋並非她的唯一選擇。她說她不是拍腦袋跟著感覺走而報考。她是自己仔細搜索了這個領域各所她感興趣的大學的三年期間每個學期的課程設置,然後發現劍橋的自然科學課程的範圍更廣,可以打更好的基礎 ,並且符合她內心對古生物學的興趣,可以較早選一門生物進化課。她說她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報考劍橋, 而不是為了上劍橋而報考劍橋。

是啊,我從沒研究過各大學的某個學科每個學期的課程設置,憑什麼就會覺得自己更高明呢?

我不知道她的個人陳述怎麼寫的。她只是告訴我她會如實解釋為什麼沒選生物課的原因。

之後我沒再過問她考大學的事兒。女兒劍橋面試那天,我在倫敦開會,早出晚歸。女兒“高考”的最後考試期間,我在地球的另一端出差。

堅持自己選擇的無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勇氣,我不得不承認女兒給我上了一課。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Photo by Element5 Digital on Unsplash)

孩子才是主導

我在想,家長在孩子報考大學的過程中應當是個什麼角色?

這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對於沒有明確想法的孩子,家長的指導作用會比較大。對於很瞭解自己並很有主見的孩子,家長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家長可以給參考意見,決定是孩子自己做的。

人生的意義與內心的追求,從來不是基於他人的忠告,一定是你自己的認識和選擇。

對於大女兒的學習,我早就退居二線。老大自從上中學,就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了。由於那時老二還小,然後我們又有了老三老四,全職工作之餘我首先得照顧幼齡孩子的基本需求。她在家裡幫助打理家務,有空時做飯烘培,課餘也協助照顧妹妹們。

這樣她從小就比較獨立。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是她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一部分。女兒在真正的生活中成長,生活即學習。

從小她養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習慣,這是她人格獨立和思想獨立的基礎。

一個人的成長是在意見有衝突中實現的。衝突後的選擇讓她更明確自己的想法。當家長的建議和她的想法不一致的時候,她堅持己見放棄了生物課,後來看來這並不明智。

然而,基於她的新的專業選擇,在缺生物課,明知風險較高的情況下,她最終決定報考了劍橋自然科學的生物方向。這是因為她堅信,她自己才是此次選擇的主體。

她的選擇不是以“功利性”的結果而驅動。我也體會到,建議沒被孩子採納的時候,家長需退後一步(Step back),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在真正把孩子作為一個個體來尊重的前提下,孩子的道路是孩子的,孩子將來的生活也是她自己的。

英國的中學對學生每年的評估包括學習態度和組織能力,也包括學習表現。學年末也頒發最佳進步獎、最佳學術表現獎、最佳社團參與獎等等,但沒有對學習成績排名。在這些評估中,組織能力比較重要,這意味著你是否可以有效地為自己的學習制定計劃,你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等等,這些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的手賬

我問她:“如果你沒進劍橋,你會遺憾嗎?”她說:“我不遺憾。我雖然少了一門劍橋要求的科目,但拿到了預錄取,我已經很開心了。我努力過了,就沒有遺憾。世界上好大學除了劍橋還有很多呢。”

其實,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要成熟。

孩子發自內心的興趣,就是她執著的動力。人生本沒有文理之分。生活都是全科,都是立體的。

對孩子而言,如何找到自己熱愛的專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她對藝術的愛,在於體驗用手創作的樂趣和那些細微之處她自己感受到的美與創意。她說她永遠不會放棄藝術。在 A Level 成績的所有 A* 中,她覺得她的藝術獲得了 A*,是最值得的,儘管大學錄取不需這門成績。

無論孩子取得什麼“成績”,都只是人生成長階段的一部分。孩子的想法隨成長階段的不同會有變化。她以後的職業興趣可能還會有變,但那一定是她自己思考後的選擇,她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我們家長,只要相信她就好。在大學擇校擇專業的過程中,孩子才是主導。家長只是一名觀察者和建議者。

家:一個生長中的生態系統

在一個家裡,家長的主要責任是在家裡培育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做好園丁,澆水施肥。園中的植物,自然會按照她本來的樣子自由生長,開花結果只是遲早的事兒。

國內有位朋友曾問我:“你對娃完全是放養狀態,這是不是說明了你其實對英國的教育是非常有信心的?所以才會任娃自由生長。”

我說:“我不是對英國的教育有信心,我是對我的孩子們有信心。我們都視自己的孩子為寶貝。如果一個正常的孩子在相對正常的環境裡成長,為什麼就對她沒信心呢?另外我對自己有信心。這主要是說無論孩子將來上什麼大學,將來做什麼職業,即使孩子出去碰得頭破血流,當媽媽的可以保證永遠無條件地,不做任何評判地接納她。”

一個美好的生命在成長,我們為什麼沒有信心?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女兒的畫

英國的學校總體來說學習任務不重,但這個教育系統強調對“人”的尊重,著重培養學習能力和學習的興趣,也很重視培養閱讀能力。中學期間,女兒學的其中一門課是批判性思維。這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要。同樣重要的是寫作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

只有我和隊友自己帶娃,那麼需要有一定的計劃。我們爭取在家裡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我家每週日的晚飯都是開家庭會議的時候,下週每天每人的安排,都梳理一遍,每人可輪流發言,包括參加聚會趴踢、接送孩子的安排等等。

孩子是家庭會議的主導,她們參與決定家裡的大事小事,而不是每天做什麼全是家長說了算。家事是家裡每個人的事,包括孩子們,不僅僅只是家長的事。

週末我們有家庭講座時間。每週兩人,三週一輪,每個人講什麼完全自己定,沒任何限制。主要是我們因工作原因很多時候錯過了學校的集會(Assembly),錯過了孩子們在校的一些表演或展示。於是我有一天建議用家庭講座來彌補。

例如在家庭講座中,我給孩子們講過媽媽的工作,媽媽昨晚去參加的劍橋學院晚宴是什麼樣的;隊友講了他多年前周遊世界的一段,還有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老四講了她的學校夏遊;老三講了她的石頭收藏,老二講了墨魚,血是藍色的還有三個心臟。

老大對古典文明感興趣,有一次給我們講了古希臘神話等等。我們說每人每次最多講半個小時,她一下子講了一個半小時,妹妹們提問踴躍,而我那天聽得“昏昏欲睡”。每人講的話題在不斷更新之中,因為每週都會有新鮮事兒。

一個大家庭就是混齡教育的最好實驗場。孩子們在爭執和試錯中學習,也許領導力就是這樣萌芽的。和孩子的朝夕相處,日常中時不時的“不協調”,也讓我看到了一個如果沒有孩子就不可能體會的更深層的世界。

我希望孩子們可以成為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有文化教養,有自由靈魂,有責任和擔當的社會公民。

我們希望孩子做的事,和孩子自己希望做的事,很可能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孩子在內心的驅動下成長,這兩種“希望”終會殊途同歸。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Photo by kurtdeiner on Pixabay)

人生很長,看見彼此

常有人說,我看著這個孩子長大的。其實,孩子是看著我們長大的。家庭,是家長和孩子們共同成長,自我完善的一個生態環境。

可以說家長是“家”這輛車的司機,開著家庭這輛房車走在人生的路上。孩子們其實是乘客,18 歲左右離家上大學了,就下車自己當司機了。家長司機兩個要常溝通,放輕鬆,少焦慮,才能享受這一段旅程,才不至於走錯方向甚至翻車。

人生很長,在這段共同的旅程中,我希望每個家長可以看見孩子;孩子可以看見家長;我們作為家長也看見彼此。如果家長是這段旅程的光源,讓我們發出的光,照亮孩子,也照見自己。

女兒在今年母親節的賀卡上給我寫道:

“Mum, you are smart and kind and generous, but I am most grateful to you for teaching me the rewards of hard work and efficiency. I have learned from you that I can do anything if I work for it, and I am thankful for all the opportunities you’ve given me over the years.”

媽媽,你聰慧,善良和大度,但是我最感謝的是你教我明白努力和效率的回報。我從你那裡學到了只要我努力,我可以做任何事。我感恩這麼多年你給我提供的所有嘗試的機會。

寫在大女兒錄取劍橋後:“放養”,是我養育四個孩子悟出的真理

我問:“你覺得應該隨心呢,還是聽從理智?(Follow your heart, or your head?)”

她說:“兩者都要(Both,not only follow your heart,but also follow your head)。”

孩子,當你真正嚐到了自由的滋味,找到了內心所愛,別回頭。

-END-

【2019.9.4 於劍橋】

查看留學全知道更多【專欄文章】

後臺回覆關鍵字:

留學乾貨、留學故事、探校實錄、留學資訊

精選書單

精選講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