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最坑的謊言:先就業再擇業,這樣做的大學生後悔了......

暑假就要到了,難免要被七大姑八大姨催促:

快給弟弟妹妹們找個兼職/實習,別讓他們暑假待在家裡閒著。

小編本以為,現在的孩子早熟,應該知道怎麼做,不用別人耳提面命。

結果問大三的表妹找到暑期實習了嗎?她一句話就讓我吐血:

“現在找暑期實習,是不是太早了?”

我的天哪,小老妹兒,你快醒醒吧!

你想去的騰訊、阿里巴巴、華為、歐萊雅、寶潔、畢馬威、安永、美世、致盛......早就已經截止網申了。你討厭的隔壁家的孩子,也早早地拿到了暑期實習的Offer!

小編不知道有多少人還有著同樣的思想:暑期實習就是暑假再去找的實習。

事實上,許多大廠三月就開啟了暑期實習招聘。到五月份,HR們已經收到了無數簡歷,準備關閉網申通道,進入後續的篩選及面試環節了。

等到你在六月份交完課程論文、度過考試周,興致勃勃準備找暑期實習的時候,招聘場上已空無一人了。

到了7月,你將面臨這樣的死亡輪迴

大學最坑的謊言:先就業再擇業,這樣做的大學生後悔了......


用一個詞形容,那就是絕望!

表妹倒也不著急,說沒有暑期實習,找個日常實習也不錯呀。

要知道日常實習一般是以低成本招聘,從事繁雜工作為目的,因為企業經常會有些工作內容,不足以動用一個全職的headcount,但又非常需要人手。

關鍵詞:低成本、繁雜工作。

這一類實習不難找,但是含金量不會太高,很多人都吐槽自己就是個打雜的,一點用也沒有。

雖然說任何一件事,做到極致都可以有所收穫,但是要從垃圾堆裡找金子,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大學最坑的謊言:先就業再擇業,這樣做的大學生後悔了......



表妹不耐煩地說,暑假那麼熱,懶得去實習,在家考證書好了。

為什麼小編一再強調,暑假是實習的大好機會?

如果你想找到一個好工作;

如果你想和其他同學拉開差距;

如果你不想在簡歷關就被刷下來;

如果你想在秋招中拿到心儀的Offer;

那麼實習的性價比,要遠遠高於其他。

一份高含金量的實習,可以幫助你:

1、探索自己的興趣,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

曾經有小夥伴告訴小編,他想去做諮詢顧問,想看一看自己是否合適。

我問他為什麼選擇這個崗位,他說是因為看了《我的前半生》,覺得很感興趣。

又問到他是否知道這個崗位是做什麼的,他回答道感覺很酷炫,每天都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然而還沒有進入社會的大學生,很容易被表面的光鮮迷惑,等到真正去接觸的時候,卻發現和自己想象中完全不一樣。

失望、迷茫、懷疑自己、喪失信心,這些負面情緒,會嚴重影響你的職業發展。

而在大學期間,你還有機會去試錯,如果想要先就業再擇業,等到工作之後再去試錯,你就會發現,當別人已經一步步實現自己的職業規劃的時候,你卻找不到未來的方向,在一份又一份的工作中迷失

2、積累相關實習經驗,為秋招加分

根據《應屆生就業報告》中顯示,在影響應屆生求職的因素中,工作經驗以44.9%排在首位,緊隨其後的是個人能力和學歷。

大學最坑的謊言:先就業再擇業,這樣做的大學生後悔了......

總而言之,大二、大三、研二的同學,不要覺得秋招是大四的事情,等到大四才開始準備,你的壓力會非常大!如果可以應該儘早準備。


大學最坑的謊言:先就業再擇業,這樣做的大學生後悔了......



那麼什麼才算是高含金量的實習呢?

小編看過不少的簡歷,有的人名校畢業,擁有至少3份實習經歷,卻總是過不了簡歷關,他很受打擊,花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最後卻沒有收穫到預期的效果,甚至比不上只有一份實習經歷的人。

其實在投遞簡歷之前,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的實習,和你想去的行業有什麼關係嗎?”

HR看一份簡歷,差不多花費30秒,如果無關信息太多,面試官在5秒內抓不到重點,很可能會直接不看了。

各種不同行業、不同公司的實習經歷組合起來,雖然會顯得你大學過得比較充實,但是也會顯得你目的性不強,或者說“你自己都不知道該幹什麼,所以實習之間毫無關聯,那麼你是真心想進入這個行業嗎?”

所以一份實習你需要明確你想得到什麼東西,帶著目的性去實習。

實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能讓你找到一個比較滿意的正式工作。

實習經歷首先,要能幫你通過簡歷篩選,然後能在面試中讓你能說出一些行業知識,講出一些崗位的操作經驗和方式,那麼,這就是一份有含金量的實習。

按照這個思路,具有含金量的實習要能給到你:

1、名氣越大的企業,當然越牛逼,這個和學歷同理;但也不是絕對的,求職時很多普通學校的一樣能逆襲985/211同學。2、實際接觸過一線的操作,真正進入過某某項目,能大概知道操作流程和步驟。3、能體現你做的事情所體現出來的特質,是跟應聘崗位要求保持一致的,比如新媒體的文字功底,諮詢行業的商業分析能力。


這三點,是能直接在簡歷上體現出來的。

然後,其他一些東西,不好直接寫進簡歷,但是能給你增加面試機率,或者在面試的時候給你加分:

有求職作品,比如我現在招實習生,如果申請的同學能附上相關作品,作品不太差的話我肯定會邀請過來面試。

培養了規範的工作習慣(這也是為什麼說越大的公司,越規範的公司實習經驗越有說服力),也就是說明白如何從一個學生的身份,轉化為一個合格職場人的身份,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同時與同事進行配合。

或者,是直接能給你工作機會的:

比如能結識幾個行業內的資深人士,可能以後能幫助推薦進某某公司,或者直接轉正。

如何找實習這裡就不說了,找到實習後,根據上面所說到的幾個目的,挨個在實習中完善。

比如能接觸到越核心的項目越好,就算接觸不到,那就算是請老同事吃飯問也要問到具體的一些工作模式和操作步驟。

比如儘量學習一下規範的工作習慣,看看人家是怎麼做工作安排的,怎麼做配合的,就算自己沒學會,把人家好的記下來總可以吧。

總的來說,實習就是個去偷師學藝的地方,實習工資反而是最不重要的東西。

大學最坑的謊言:先就業再擇業,這樣做的大學生後悔了......


但是如果你進去實習了,發現並不能給你帶來這些東西,比如部門裡大家工作模式都很亂,動不動還要扯下皮;

比如其實根本沒有接觸到什麼大的項目,或者說即使在一個不錯的項目裡,大家(包括同事)都是打雜性質的,並學不到一些核心的操作。

那麼,這樣的實習可以說是含金量較低的,該找新的就新找,千萬不要因為猶豫而停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