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怎麼把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

天道 讀書 西瓜 三寶 創業 大冶鐵匠 2019-06-07

對於發燒三寶和歐陽雪來說,複雜沉重的訴訟問題,到了丁元英的手裡,只消輕鬆的幾句話,立馬就破題了,就像破西瓜一樣簡單。

然而,凡夫俗子如我等,想要破解生活中的難題,就不太可能跟破西瓜那樣輕鬆,但是,破解難題卻是每個人都迫切想要做到的事情,我們有沒有可能將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一點呢?

《天道》:怎麼把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
《天道》:怎麼把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

看著丁總談笑間那舉重若輕的樣子,我思慮良久,若有所思地找到了一些破西瓜的法子,希望能管用。

一,吃透。

吃透就是掌握事物的一般規律,我們常常聽到這種觀點:把一本薄書讀厚,再將這本書讀薄。這不是折騰,而是為了深入瞭解一本書的全局結構與核心內容。無論是讀書,工作,創業,還是去深耕一個領域,當中都會存在一些規律性的門道。

經歷了這個由薄轉厚,再由厚轉薄的過程,我們才能知道事物的重點是什麼,才能抓住問題的要害,也才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

掌握了事物的規律,對規律的理解越是透徹,處理問題起來,就越是能得心應手,甚至可以用理解來代替記憶,因為已經理解了的東西就不需要去死記硬背了。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有環環相扣的具體細節,其中一個環節吃不透,就可能會造成脫節的情況,繼而卡殼,於是,事情也因此變得複雜起來。

《天道》:怎麼把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雖然老祖宗並沒有明說,但這句話裡就包含著吃透的道理。

二,經驗。

人的經驗來自於他的經歷。相信不少人都有這種體會:為何即便是有相同經歷的人,在為人處世方面也還會存在著明顯的差別?

相同的經歷過後,有的人在能力方面變強了,脫穎而出;有的人把經歷變成茶餘飯後的談資,會講故事了;有的人卻只剩下對經歷的感慨,說不定會誤入歧途,認為自己已經“看透”,實際上連吃透的問題都尚未解決……

這裡就有一個將經歷轉化為經驗的問題,之所以不用自悟這個詞,是因為它在分析一些具體問題上顯得比較籠統、模糊。

人得重視自己的經歷,多花點心思在經歷過的事情上,深入思考具體的細節,為什麼事情會這樣,為什麼不能用其他辦法,這個辦法用在其它事情上會怎樣?這裡,用雁過拔毛來形容也不為過。

有了這個自己解答為什麼的過程,轉化率就會提高,體現在生活中,就是吃一塹、長一智。沒事喜歡琢磨的人還會因此懂得舉一反三,在別的領域也能做到觸類旁通。

普通人之間的距離,就是這麼拉開的,而且是在不知不覺中。這一步,除了自己,沒有任何人可以幫你完成。怎麼抱怨都沒用,不如從自己身上找答案。

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很能說明問題:從小到大,我們做過那麼多習題,就算你不去總結,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些習題你也一看就會了,就是得益於經驗的積累。

不同之處在於,一入江湖歲月催,不再有老師給你找來那麼多習題,最終,千錘百煉的功夫還得靠自己。

三,系統。

將自己已經明白、掌握了的知識或者道理重新梳理過,一遍不夠就再來幾遍,如同梳頭髮,次數不是標準,自己滿意才是硬道理,那樣一來,不但髮型好看,心情也會變得舒暢。

有人會說,我是光頭,沒頭髮怎麼梳?那也簡單,丟掉梳子,用手來梳,而且還可以起到按摩腦袋的作用,沒事摸摸腦袋,人興許會變得聰明一點。

不經過梳理的知識或道理,雜亂無章,雜草叢生,需要用的時候往往會茫無頭緒,不知所措。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別人一說——恐怕還沒有說完,自己立刻就“哦”一聲,知道了!

有了這個梳理的過程,自己腦子裡那些有價值的東西就會變得系統化,條理化,頭腦靈活的人還可以做到自動化,你話音剛落,他就自動生成一個或多個解決方案。

四,童心。

有一位作家說過,用一片童心來思考問題,許多煩難的問題就會變得易解。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孩子的思想純淨,因為沒有複雜的經歷,看待事物的出發點本來就很簡單,倘若成年人在碰到問題時能以孩子的視角入手,就不會被一些細枝末節所幹擾,思路反而更清晰。

這就是說,用童心來思考,能夠避免將簡單的問題搞得複雜化。有時候,並不是事情本身複雜,而是我們在無形中莫名其妙的把事情弄得複雜了。

還有一位作家說過,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依我看,被批評的人多半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倒不如先把前面那個吃透的問題解決了再說。

這麼看來,將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是一件浩大的工程,想要完工,並不容易,想要驗收合格,更是難上加難,然而,我認為這還不算是最難的,真正困難的是,自己認為解決難題的迫切程度和慾望。

只要有心,隨時可以動工,提升自己,別介意早晚的問題,因為那都不是個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