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襲荊州到底是對還是錯?孫權為此付出的巨大政治代價'

"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關羽發動了著名的北攻襄陽之戰,此前的五月,劉備帥軍奪取漢中之地,擊敗曹軍,同時派遣劉封,孟達等人攻打上庸,正式拉開了“隆中對”的戰略部署。同年十月,陸渾民孫狼等苦於徭役,叛上作亂,南附關羽。自許昌以南的諸多山賊紛紛遙受關羽印號,為之支黨,關羽的聲勢一度威震華夏。曹操曾經想要把天子從許昌遷走,以躲避關羽的鋒芒。但是風雲突起,這一年冬天十一月,孫權命令呂蒙前往荊州,攻打江陵,呂蒙以白衣渡江之計,度過長江,同時誘降駐守公安的士會和駐守江陵的糜芳,糜芳和士會投降,導致關羽大軍後路被截斷,關羽後撤,再回來途中,軍心不穩導致軍隊潰散,關羽在向西撤退的時候,被孫權派來的軍隊截殺,至此孫權奪取了荊州。以上就是奪取荊州的全過程,那麼我們可以看看孫權是否做得正確?

"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關羽發動了著名的北攻襄陽之戰,此前的五月,劉備帥軍奪取漢中之地,擊敗曹軍,同時派遣劉封,孟達等人攻打上庸,正式拉開了“隆中對”的戰略部署。同年十月,陸渾民孫狼等苦於徭役,叛上作亂,南附關羽。自許昌以南的諸多山賊紛紛遙受關羽印號,為之支黨,關羽的聲勢一度威震華夏。曹操曾經想要把天子從許昌遷走,以躲避關羽的鋒芒。但是風雲突起,這一年冬天十一月,孫權命令呂蒙前往荊州,攻打江陵,呂蒙以白衣渡江之計,度過長江,同時誘降駐守公安的士會和駐守江陵的糜芳,糜芳和士會投降,導致關羽大軍後路被截斷,關羽後撤,再回來途中,軍心不穩導致軍隊潰散,關羽在向西撤退的時候,被孫權派來的軍隊截殺,至此孫權奪取了荊州。以上就是奪取荊州的全過程,那麼我們可以看看孫權是否做得正確?

偷襲荊州到底是對還是錯?孫權為此付出的巨大政治代價

孫權是否應該奪取荊州?

荊州之地,十分廣大,荊州應該叫做荊州刺史部,下面有九個郡,分別是南陽郡、江夏郡、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襄陽郡、章陵郡。地處天下的中心位置,在東漢末年,荊州在劉表的統治下接受了大量的北方逃難的難民,我們比較熟悉的諸葛亮就是逃避中原戰亂來到荊州的,劉表本人愛好儒學,甚至在荊州還有專門的“荊州學派”。荊州擁有數千裡疆域,甲兵多達十餘萬。這也是《隆中對》裡諸葛亮稱讚荊州的地方。

這當然對於東南的孫權來說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東吳陣營裡兩個比較傑出的謀臣和大臣-魯肅和周瑜都都曾經表示過對於荊州的渴望,魯肅再給孫權的謀劃裡就曾經說道過:

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而且從軍事地理來看荊州也必須被孫權的東吳政權所掌握,荊州在揚州的上游,東吳的核心地方是建業所在的揚州抵禦,一旦上游被別人掌握,可以說如同被人把握住了喉嚨,當年的楚國正是如此滅掉了越國。此後西晉伐吳,正是王睿自成都出發,率水陸軍順流荊州而下,直至東吳的首都。東晉時代的荊州更是居“分陝”之重,東晉的權臣都是從荊州動兵直接威脅東晉都城的皇帝。孫權對於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自然是不能夠放過。

此外就是東吳政權對於荊州的歷史恩怨。孫權的父親孫堅本來是袁術的部曲,因為在攻打荊州的時候,被劉表的部將黃祖埋下伏兵射殺。這導致孫氏和荊州劉表勢同水火,《公羊傳·莊公四年》曾經講過:“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在漢朝儒家化的社會裡,孫權必須為父報仇,這就是孫權的義務,也就是孫權一定會攻打荊州。

"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關羽發動了著名的北攻襄陽之戰,此前的五月,劉備帥軍奪取漢中之地,擊敗曹軍,同時派遣劉封,孟達等人攻打上庸,正式拉開了“隆中對”的戰略部署。同年十月,陸渾民孫狼等苦於徭役,叛上作亂,南附關羽。自許昌以南的諸多山賊紛紛遙受關羽印號,為之支黨,關羽的聲勢一度威震華夏。曹操曾經想要把天子從許昌遷走,以躲避關羽的鋒芒。但是風雲突起,這一年冬天十一月,孫權命令呂蒙前往荊州,攻打江陵,呂蒙以白衣渡江之計,度過長江,同時誘降駐守公安的士會和駐守江陵的糜芳,糜芳和士會投降,導致關羽大軍後路被截斷,關羽後撤,再回來途中,軍心不穩導致軍隊潰散,關羽在向西撤退的時候,被孫權派來的軍隊截殺,至此孫權奪取了荊州。以上就是奪取荊州的全過程,那麼我們可以看看孫權是否做得正確?

偷襲荊州到底是對還是錯?孫權為此付出的巨大政治代價

孫權是否應該奪取荊州?

荊州之地,十分廣大,荊州應該叫做荊州刺史部,下面有九個郡,分別是南陽郡、江夏郡、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襄陽郡、章陵郡。地處天下的中心位置,在東漢末年,荊州在劉表的統治下接受了大量的北方逃難的難民,我們比較熟悉的諸葛亮就是逃避中原戰亂來到荊州的,劉表本人愛好儒學,甚至在荊州還有專門的“荊州學派”。荊州擁有數千裡疆域,甲兵多達十餘萬。這也是《隆中對》裡諸葛亮稱讚荊州的地方。

這當然對於東南的孫權來說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東吳陣營裡兩個比較傑出的謀臣和大臣-魯肅和周瑜都都曾經表示過對於荊州的渴望,魯肅再給孫權的謀劃裡就曾經說道過:

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而且從軍事地理來看荊州也必須被孫權的東吳政權所掌握,荊州在揚州的上游,東吳的核心地方是建業所在的揚州抵禦,一旦上游被別人掌握,可以說如同被人把握住了喉嚨,當年的楚國正是如此滅掉了越國。此後西晉伐吳,正是王睿自成都出發,率水陸軍順流荊州而下,直至東吳的首都。東晉時代的荊州更是居“分陝”之重,東晉的權臣都是從荊州動兵直接威脅東晉都城的皇帝。孫權對於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自然是不能夠放過。

此外就是東吳政權對於荊州的歷史恩怨。孫權的父親孫堅本來是袁術的部曲,因為在攻打荊州的時候,被劉表的部將黃祖埋下伏兵射殺。這導致孫氏和荊州劉表勢同水火,《公羊傳·莊公四年》曾經講過:“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在漢朝儒家化的社會裡,孫權必須為父報仇,這就是孫權的義務,也就是孫權一定會攻打荊州。

偷襲荊州到底是對還是錯?孫權為此付出的巨大政治代價

孫權攻打荊州付出的巨大政治代價

首先孫氏一家有一個致命的政治汙點。孫氏的開創者孫堅,孫策都曾經是袁術的部曲,也就是袁術的部下。袁術的敗亡就是袁術稱帝,公然反對漢室天下,導致當時的士大夫對於袁術十分痛恨,這導致袁術遭到了曹操,呂布的痛打,袁術部下孫策在江東脫離袁術而自立,廣陵太守吳景、將軍孫賁在收到孫策的書信後,棄袁術投孫策。最後在曹操的打擊下袁術敗亡。

袁術雖然滅亡,但同時孫氏家族從此揹負上了袁術部曲的政治包袱,在中原士大夫的眼中,他們的品行極為低下。第二個則是孫權對於曹操決裂和背叛。在赤壁之戰時,孫權以曹操為“漢賊”,與劉備結盟,共同征討曹操,但是是奪取荊州時,孫權迫於政治軍事壓力,向曹操稱臣。當時的曹操已經建立了魏國(漢朝是天下,魏國如同諸侯國)。孫權在曹操晚年還向曹操勸進。但是在曹操去世的時候,孫權卻派陳邵攻打襄陽,但是被曹仁擊敗。延康元年,曹丕建立魏朝,同年劉備稱帝。孫權因為奪取荊州,面臨劉備的巨大壓力,又被迫向曹魏稱臣。孫氏在中原的政治信用也就到了盡頭。

孫權為了奪取荊州,向曹操稱臣,最後又背叛曹操。迫於劉備的軍事壓力,又臣服曹丕。反覆無常,使得孫權在中原再無號召力。同時孫氏政權對於益州也失去了政治影響力。

孫權奪取荊州,破壞了孫劉聯盟,這使得劉備集團的每個人對於孫權的行為十分痛恨,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將領黃權的歸路被吳軍截斷,黃權寧可投降曹魏,也不投降孫權。到了蜀漢覆滅的時候,東吳企圖攻打巴東,但是守城的羅憲寧願投降曹魏,也不願意向東吳投降,這就是襲取荊州之後,東吳在巴蜀一代人心盡喪的結果。

孫權襲取荊州之後,直接導致他,向北不能進取中原,向西不能夠攻打巴蜀。這一政治錯誤直接使得東吳政權只能保守江東之地,再也無力發展起來。這就是東吳的政治生命的結束。也是孫權付出的巨大政治代價。

"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關羽發動了著名的北攻襄陽之戰,此前的五月,劉備帥軍奪取漢中之地,擊敗曹軍,同時派遣劉封,孟達等人攻打上庸,正式拉開了“隆中對”的戰略部署。同年十月,陸渾民孫狼等苦於徭役,叛上作亂,南附關羽。自許昌以南的諸多山賊紛紛遙受關羽印號,為之支黨,關羽的聲勢一度威震華夏。曹操曾經想要把天子從許昌遷走,以躲避關羽的鋒芒。但是風雲突起,這一年冬天十一月,孫權命令呂蒙前往荊州,攻打江陵,呂蒙以白衣渡江之計,度過長江,同時誘降駐守公安的士會和駐守江陵的糜芳,糜芳和士會投降,導致關羽大軍後路被截斷,關羽後撤,再回來途中,軍心不穩導致軍隊潰散,關羽在向西撤退的時候,被孫權派來的軍隊截殺,至此孫權奪取了荊州。以上就是奪取荊州的全過程,那麼我們可以看看孫權是否做得正確?

偷襲荊州到底是對還是錯?孫權為此付出的巨大政治代價

孫權是否應該奪取荊州?

荊州之地,十分廣大,荊州應該叫做荊州刺史部,下面有九個郡,分別是南陽郡、江夏郡、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襄陽郡、章陵郡。地處天下的中心位置,在東漢末年,荊州在劉表的統治下接受了大量的北方逃難的難民,我們比較熟悉的諸葛亮就是逃避中原戰亂來到荊州的,劉表本人愛好儒學,甚至在荊州還有專門的“荊州學派”。荊州擁有數千裡疆域,甲兵多達十餘萬。這也是《隆中對》裡諸葛亮稱讚荊州的地方。

這當然對於東南的孫權來說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東吳陣營裡兩個比較傑出的謀臣和大臣-魯肅和周瑜都都曾經表示過對於荊州的渴望,魯肅再給孫權的謀劃裡就曾經說道過:

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而且從軍事地理來看荊州也必須被孫權的東吳政權所掌握,荊州在揚州的上游,東吳的核心地方是建業所在的揚州抵禦,一旦上游被別人掌握,可以說如同被人把握住了喉嚨,當年的楚國正是如此滅掉了越國。此後西晉伐吳,正是王睿自成都出發,率水陸軍順流荊州而下,直至東吳的首都。東晉時代的荊州更是居“分陝”之重,東晉的權臣都是從荊州動兵直接威脅東晉都城的皇帝。孫權對於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自然是不能夠放過。

此外就是東吳政權對於荊州的歷史恩怨。孫權的父親孫堅本來是袁術的部曲,因為在攻打荊州的時候,被劉表的部將黃祖埋下伏兵射殺。這導致孫氏和荊州劉表勢同水火,《公羊傳·莊公四年》曾經講過:“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在漢朝儒家化的社會裡,孫權必須為父報仇,這就是孫權的義務,也就是孫權一定會攻打荊州。

偷襲荊州到底是對還是錯?孫權為此付出的巨大政治代價

孫權攻打荊州付出的巨大政治代價

首先孫氏一家有一個致命的政治汙點。孫氏的開創者孫堅,孫策都曾經是袁術的部曲,也就是袁術的部下。袁術的敗亡就是袁術稱帝,公然反對漢室天下,導致當時的士大夫對於袁術十分痛恨,這導致袁術遭到了曹操,呂布的痛打,袁術部下孫策在江東脫離袁術而自立,廣陵太守吳景、將軍孫賁在收到孫策的書信後,棄袁術投孫策。最後在曹操的打擊下袁術敗亡。

袁術雖然滅亡,但同時孫氏家族從此揹負上了袁術部曲的政治包袱,在中原士大夫的眼中,他們的品行極為低下。第二個則是孫權對於曹操決裂和背叛。在赤壁之戰時,孫權以曹操為“漢賊”,與劉備結盟,共同征討曹操,但是是奪取荊州時,孫權迫於政治軍事壓力,向曹操稱臣。當時的曹操已經建立了魏國(漢朝是天下,魏國如同諸侯國)。孫權在曹操晚年還向曹操勸進。但是在曹操去世的時候,孫權卻派陳邵攻打襄陽,但是被曹仁擊敗。延康元年,曹丕建立魏朝,同年劉備稱帝。孫權因為奪取荊州,面臨劉備的巨大壓力,又被迫向曹魏稱臣。孫氏在中原的政治信用也就到了盡頭。

孫權為了奪取荊州,向曹操稱臣,最後又背叛曹操。迫於劉備的軍事壓力,又臣服曹丕。反覆無常,使得孫權在中原再無號召力。同時孫氏政權對於益州也失去了政治影響力。

孫權奪取荊州,破壞了孫劉聯盟,這使得劉備集團的每個人對於孫權的行為十分痛恨,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將領黃權的歸路被吳軍截斷,黃權寧可投降曹魏,也不投降孫權。到了蜀漢覆滅的時候,東吳企圖攻打巴東,但是守城的羅憲寧願投降曹魏,也不願意向東吳投降,這就是襲取荊州之後,東吳在巴蜀一代人心盡喪的結果。

孫權襲取荊州之後,直接導致他,向北不能進取中原,向西不能夠攻打巴蜀。這一政治錯誤直接使得東吳政權只能保守江東之地,再也無力發展起來。這就是東吳的政治生命的結束。也是孫權付出的巨大政治代價。

偷襲荊州到底是對還是錯?孫權為此付出的巨大政治代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