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裡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後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裡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後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這部劇的龍袍設計不算差,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起碼在樣式上很好看。這在以前影視劇不注重服飾的年代,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設計了。

那有沒有即設計良心,又比較貼近史實的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裡邊,其實宋高宗趙構所穿的服飾就比較契合歷史: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裡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後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這部劇的龍袍設計不算差,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起碼在樣式上很好看。這在以前影視劇不注重服飾的年代,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設計了。

那有沒有即設計良心,又比較貼近史實的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裡邊,其實宋高宗趙構所穿的服飾就比較契合歷史: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老版《水滸》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裡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後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這部劇的龍袍設計不算差,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起碼在樣式上很好看。這在以前影視劇不注重服飾的年代,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設計了。

那有沒有即設計良心,又比較貼近史實的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裡邊,其實宋高宗趙構所穿的服飾就比較契合歷史: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老版《水滸》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水滸》劇照

當然了,這兩部劇的龍袍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身上的龍袍上有龍紋,這其實是錯誤的。

老版《水滸》宋徽宗的衣服上也少了一個方心曲領。

那有沒有完全契合歷史的呢?也有,但是還沒有上映——這部劇我已經花了好幾篇文章對它進行稱讚了,它的名字叫《孤城閉》: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裡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後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這部劇的龍袍設計不算差,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起碼在樣式上很好看。這在以前影視劇不注重服飾的年代,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設計了。

那有沒有即設計良心,又比較貼近史實的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裡邊,其實宋高宗趙構所穿的服飾就比較契合歷史: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老版《水滸》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水滸》劇照

當然了,這兩部劇的龍袍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身上的龍袍上有龍紋,這其實是錯誤的。

老版《水滸》宋徽宗的衣服上也少了一個方心曲領。

那有沒有完全契合歷史的呢?也有,但是還沒有上映——這部劇我已經花了好幾篇文章對它進行稱讚了,它的名字叫《孤城閉》: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裡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後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這部劇的龍袍設計不算差,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起碼在樣式上很好看。這在以前影視劇不注重服飾的年代,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設計了。

那有沒有即設計良心,又比較貼近史實的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裡邊,其實宋高宗趙構所穿的服飾就比較契合歷史: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老版《水滸》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水滸》劇照

當然了,這兩部劇的龍袍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身上的龍袍上有龍紋,這其實是錯誤的。

老版《水滸》宋徽宗的衣服上也少了一個方心曲領。

那有沒有完全契合歷史的呢?也有,但是還沒有上映——這部劇我已經花了好幾篇文章對它進行稱讚了,它的名字叫《孤城閉》: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孤城閉》劇照

現代影視劇當中宋朝龍袍頻頻出錯,歸根結底,這鍋清朝人得背一半

為什麼宋朝的龍袍會經常出錯呢?我剛才也已經說了:因為相比於其他朝代,宋朝的龍袍有點特殊。

但是,其實啊,清朝人也給我們當代人在拍關於宋朝歷史劇的時候造成了不少困擾。

比如在《精忠岳飛》裡面,趙構的服飾除了剛才的通天冠服,還有袞龍服: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裡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後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這部劇的龍袍設計不算差,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起碼在樣式上很好看。這在以前影視劇不注重服飾的年代,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設計了。

那有沒有即設計良心,又比較貼近史實的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裡邊,其實宋高宗趙構所穿的服飾就比較契合歷史: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老版《水滸》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水滸》劇照

當然了,這兩部劇的龍袍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身上的龍袍上有龍紋,這其實是錯誤的。

老版《水滸》宋徽宗的衣服上也少了一個方心曲領。

那有沒有完全契合歷史的呢?也有,但是還沒有上映——這部劇我已經花了好幾篇文章對它進行稱讚了,它的名字叫《孤城閉》: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孤城閉》劇照

現代影視劇當中宋朝龍袍頻頻出錯,歸根結底,這鍋清朝人得背一半

為什麼宋朝的龍袍會經常出錯呢?我剛才也已經說了:因為相比於其他朝代,宋朝的龍袍有點特殊。

但是,其實啊,清朝人也給我們當代人在拍關於宋朝歷史劇的時候造成了不少困擾。

比如在《精忠岳飛》裡面,趙構的服飾除了剛才的通天冠服,還有袞龍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這種龍袍在唐朝和明朝比較流行,但是宋朝皇帝一般是沒有這種龍袍的。

我之前也提過,只有的徽宗朝和南宋後期,宋朝皇室才會在衣服上繡一些花紋。一般情況下,宋朝人是不在衣服上搞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的。

為什麼呢?因為宋朝崇尚簡約,衣服上搞這些東西,太俗。

但是,為什麼這部劇的導演連通天冠服這種難得一見的服飾都能搞得出來,偏偏在皇帝日常的服飾上出了問題呢?因為清朝人!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裡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後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這部劇的龍袍設計不算差,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起碼在樣式上很好看。這在以前影視劇不注重服飾的年代,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設計了。

那有沒有即設計良心,又比較貼近史實的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裡邊,其實宋高宗趙構所穿的服飾就比較契合歷史: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老版《水滸》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水滸》劇照

當然了,這兩部劇的龍袍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身上的龍袍上有龍紋,這其實是錯誤的。

老版《水滸》宋徽宗的衣服上也少了一個方心曲領。

那有沒有完全契合歷史的呢?也有,但是還沒有上映——這部劇我已經花了好幾篇文章對它進行稱讚了,它的名字叫《孤城閉》: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孤城閉》劇照

現代影視劇當中宋朝龍袍頻頻出錯,歸根結底,這鍋清朝人得背一半

為什麼宋朝的龍袍會經常出錯呢?我剛才也已經說了:因為相比於其他朝代,宋朝的龍袍有點特殊。

但是,其實啊,清朝人也給我們當代人在拍關於宋朝歷史劇的時候造成了不少困擾。

比如在《精忠岳飛》裡面,趙構的服飾除了剛才的通天冠服,還有袞龍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這種龍袍在唐朝和明朝比較流行,但是宋朝皇帝一般是沒有這種龍袍的。

我之前也提過,只有的徽宗朝和南宋後期,宋朝皇室才會在衣服上繡一些花紋。一般情況下,宋朝人是不在衣服上搞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的。

為什麼呢?因為宋朝崇尚簡約,衣服上搞這些東西,太俗。

但是,為什麼這部劇的導演連通天冠服這種難得一見的服飾都能搞得出來,偏偏在皇帝日常的服飾上出了問題呢?因為清朝人!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趙匡胤畫像

比如,這幅畫其實就是古代人畫的,不是當代人畫的。在這幅畫中,宋太祖趙匡胤身上穿的就是有龍紋的團龍龍袍,或者你可以叫它袞龍袍。

顯然,如果把這幅畫當做參考的話,那《精忠岳飛》這部劇中趙構的服飾就是對的。

可是這裡許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幅畫雖然是古代人畫的,可是是宋朝人畫的嗎?

非也。許多類似的畫,都是清朝人畫的。例如,對於宋真宗來說,我們最為熟悉的畫像是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宋真宗御容》: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裡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後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這部劇的龍袍設計不算差,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起碼在樣式上很好看。這在以前影視劇不注重服飾的年代,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設計了。

那有沒有即設計良心,又比較貼近史實的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裡邊,其實宋高宗趙構所穿的服飾就比較契合歷史: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老版《水滸》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水滸》劇照

當然了,這兩部劇的龍袍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身上的龍袍上有龍紋,這其實是錯誤的。

老版《水滸》宋徽宗的衣服上也少了一個方心曲領。

那有沒有完全契合歷史的呢?也有,但是還沒有上映——這部劇我已經花了好幾篇文章對它進行稱讚了,它的名字叫《孤城閉》: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孤城閉》劇照

現代影視劇當中宋朝龍袍頻頻出錯,歸根結底,這鍋清朝人得背一半

為什麼宋朝的龍袍會經常出錯呢?我剛才也已經說了:因為相比於其他朝代,宋朝的龍袍有點特殊。

但是,其實啊,清朝人也給我們當代人在拍關於宋朝歷史劇的時候造成了不少困擾。

比如在《精忠岳飛》裡面,趙構的服飾除了剛才的通天冠服,還有袞龍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這種龍袍在唐朝和明朝比較流行,但是宋朝皇帝一般是沒有這種龍袍的。

我之前也提過,只有的徽宗朝和南宋後期,宋朝皇室才會在衣服上繡一些花紋。一般情況下,宋朝人是不在衣服上搞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的。

為什麼呢?因為宋朝崇尚簡約,衣服上搞這些東西,太俗。

但是,為什麼這部劇的導演連通天冠服這種難得一見的服飾都能搞得出來,偏偏在皇帝日常的服飾上出了問題呢?因為清朝人!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趙匡胤畫像

比如,這幅畫其實就是古代人畫的,不是當代人畫的。在這幅畫中,宋太祖趙匡胤身上穿的就是有龍紋的團龍龍袍,或者你可以叫它袞龍袍。

顯然,如果把這幅畫當做參考的話,那《精忠岳飛》這部劇中趙構的服飾就是對的。

可是這裡許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幅畫雖然是古代人畫的,可是是宋朝人畫的嗎?

非也。許多類似的畫,都是清朝人畫的。例如,對於宋真宗來說,我們最為熟悉的畫像是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宋真宗御容》: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真宗畫像

在這幅畫裡,宋真宗和其他大多數宋朝皇帝一樣,頭戴方頂襆頭,身穿紅色龍袍。

但是,在許多圖書裡,作者在介紹宋真宗的時候,引用的都是這幅畫: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裡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後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這部劇的龍袍設計不算差,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起碼在樣式上很好看。這在以前影視劇不注重服飾的年代,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設計了。

那有沒有即設計良心,又比較貼近史實的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裡邊,其實宋高宗趙構所穿的服飾就比較契合歷史: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老版《水滸》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水滸》劇照

當然了,這兩部劇的龍袍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身上的龍袍上有龍紋,這其實是錯誤的。

老版《水滸》宋徽宗的衣服上也少了一個方心曲領。

那有沒有完全契合歷史的呢?也有,但是還沒有上映——這部劇我已經花了好幾篇文章對它進行稱讚了,它的名字叫《孤城閉》: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孤城閉》劇照

現代影視劇當中宋朝龍袍頻頻出錯,歸根結底,這鍋清朝人得背一半

為什麼宋朝的龍袍會經常出錯呢?我剛才也已經說了:因為相比於其他朝代,宋朝的龍袍有點特殊。

但是,其實啊,清朝人也給我們當代人在拍關於宋朝歷史劇的時候造成了不少困擾。

比如在《精忠岳飛》裡面,趙構的服飾除了剛才的通天冠服,還有袞龍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這種龍袍在唐朝和明朝比較流行,但是宋朝皇帝一般是沒有這種龍袍的。

我之前也提過,只有的徽宗朝和南宋後期,宋朝皇室才會在衣服上繡一些花紋。一般情況下,宋朝人是不在衣服上搞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的。

為什麼呢?因為宋朝崇尚簡約,衣服上搞這些東西,太俗。

但是,為什麼這部劇的導演連通天冠服這種難得一見的服飾都能搞得出來,偏偏在皇帝日常的服飾上出了問題呢?因為清朝人!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趙匡胤畫像

比如,這幅畫其實就是古代人畫的,不是當代人畫的。在這幅畫中,宋太祖趙匡胤身上穿的就是有龍紋的團龍龍袍,或者你可以叫它袞龍袍。

顯然,如果把這幅畫當做參考的話,那《精忠岳飛》這部劇中趙構的服飾就是對的。

可是這裡許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幅畫雖然是古代人畫的,可是是宋朝人畫的嗎?

非也。許多類似的畫,都是清朝人畫的。例如,對於宋真宗來說,我們最為熟悉的畫像是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宋真宗御容》: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真宗畫像

在這幅畫裡,宋真宗和其他大多數宋朝皇帝一樣,頭戴方頂襆頭,身穿紅色龍袍。

但是,在許多圖書裡,作者在介紹宋真宗的時候,引用的都是這幅畫: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清人畫的宋真宗

這兩幅畫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的龍袍上沒有任何修飾,後者的龍袍上分別在雙肩、胸口多了一些龍紋飾。這幅畫就是典型的清人作品。

當然了,不僅僅是皇帝們的服飾被清朝人搞錯了,其實很多宋朝文臣的服飾也被清朝人給搞錯了。比如,影視劇中的包拯形象是這樣的: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裡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後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這部劇的龍袍設計不算差,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起碼在樣式上很好看。這在以前影視劇不注重服飾的年代,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設計了。

那有沒有即設計良心,又比較貼近史實的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裡邊,其實宋高宗趙構所穿的服飾就比較契合歷史: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老版《水滸》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水滸》劇照

當然了,這兩部劇的龍袍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身上的龍袍上有龍紋,這其實是錯誤的。

老版《水滸》宋徽宗的衣服上也少了一個方心曲領。

那有沒有完全契合歷史的呢?也有,但是還沒有上映——這部劇我已經花了好幾篇文章對它進行稱讚了,它的名字叫《孤城閉》: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孤城閉》劇照

現代影視劇當中宋朝龍袍頻頻出錯,歸根結底,這鍋清朝人得背一半

為什麼宋朝的龍袍會經常出錯呢?我剛才也已經說了:因為相比於其他朝代,宋朝的龍袍有點特殊。

但是,其實啊,清朝人也給我們當代人在拍關於宋朝歷史劇的時候造成了不少困擾。

比如在《精忠岳飛》裡面,趙構的服飾除了剛才的通天冠服,還有袞龍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這種龍袍在唐朝和明朝比較流行,但是宋朝皇帝一般是沒有這種龍袍的。

我之前也提過,只有的徽宗朝和南宋後期,宋朝皇室才會在衣服上繡一些花紋。一般情況下,宋朝人是不在衣服上搞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的。

為什麼呢?因為宋朝崇尚簡約,衣服上搞這些東西,太俗。

但是,為什麼這部劇的導演連通天冠服這種難得一見的服飾都能搞得出來,偏偏在皇帝日常的服飾上出了問題呢?因為清朝人!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趙匡胤畫像

比如,這幅畫其實就是古代人畫的,不是當代人畫的。在這幅畫中,宋太祖趙匡胤身上穿的就是有龍紋的團龍龍袍,或者你可以叫它袞龍袍。

顯然,如果把這幅畫當做參考的話,那《精忠岳飛》這部劇中趙構的服飾就是對的。

可是這裡許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幅畫雖然是古代人畫的,可是是宋朝人畫的嗎?

非也。許多類似的畫,都是清朝人畫的。例如,對於宋真宗來說,我們最為熟悉的畫像是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宋真宗御容》: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真宗畫像

在這幅畫裡,宋真宗和其他大多數宋朝皇帝一樣,頭戴方頂襆頭,身穿紅色龍袍。

但是,在許多圖書裡,作者在介紹宋真宗的時候,引用的都是這幅畫: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清人畫的宋真宗

這兩幅畫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的龍袍上沒有任何修飾,後者的龍袍上分別在雙肩、胸口多了一些龍紋飾。這幅畫就是典型的清人作品。

當然了,不僅僅是皇帝們的服飾被清朝人搞錯了,其實很多宋朝文臣的服飾也被清朝人給搞錯了。比如,影視劇中的包拯形象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包拯

在這裡,包拯身穿金紋蟒袍,看起來十分霸氣。這種形象現在也深入人心,成為很多人的記憶。

這種形象其實來自於京劇的包拯形象: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裡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後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這部劇的龍袍設計不算差,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起碼在樣式上很好看。這在以前影視劇不注重服飾的年代,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設計了。

那有沒有即設計良心,又比較貼近史實的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裡邊,其實宋高宗趙構所穿的服飾就比較契合歷史: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老版《水滸》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水滸》劇照

當然了,這兩部劇的龍袍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身上的龍袍上有龍紋,這其實是錯誤的。

老版《水滸》宋徽宗的衣服上也少了一個方心曲領。

那有沒有完全契合歷史的呢?也有,但是還沒有上映——這部劇我已經花了好幾篇文章對它進行稱讚了,它的名字叫《孤城閉》: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孤城閉》劇照

現代影視劇當中宋朝龍袍頻頻出錯,歸根結底,這鍋清朝人得背一半

為什麼宋朝的龍袍會經常出錯呢?我剛才也已經說了:因為相比於其他朝代,宋朝的龍袍有點特殊。

但是,其實啊,清朝人也給我們當代人在拍關於宋朝歷史劇的時候造成了不少困擾。

比如在《精忠岳飛》裡面,趙構的服飾除了剛才的通天冠服,還有袞龍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這種龍袍在唐朝和明朝比較流行,但是宋朝皇帝一般是沒有這種龍袍的。

我之前也提過,只有的徽宗朝和南宋後期,宋朝皇室才會在衣服上繡一些花紋。一般情況下,宋朝人是不在衣服上搞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的。

為什麼呢?因為宋朝崇尚簡約,衣服上搞這些東西,太俗。

但是,為什麼這部劇的導演連通天冠服這種難得一見的服飾都能搞得出來,偏偏在皇帝日常的服飾上出了問題呢?因為清朝人!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趙匡胤畫像

比如,這幅畫其實就是古代人畫的,不是當代人畫的。在這幅畫中,宋太祖趙匡胤身上穿的就是有龍紋的團龍龍袍,或者你可以叫它袞龍袍。

顯然,如果把這幅畫當做參考的話,那《精忠岳飛》這部劇中趙構的服飾就是對的。

可是這裡許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幅畫雖然是古代人畫的,可是是宋朝人畫的嗎?

非也。許多類似的畫,都是清朝人畫的。例如,對於宋真宗來說,我們最為熟悉的畫像是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宋真宗御容》: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真宗畫像

在這幅畫裡,宋真宗和其他大多數宋朝皇帝一樣,頭戴方頂襆頭,身穿紅色龍袍。

但是,在許多圖書裡,作者在介紹宋真宗的時候,引用的都是這幅畫: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清人畫的宋真宗

這兩幅畫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的龍袍上沒有任何修飾,後者的龍袍上分別在雙肩、胸口多了一些龍紋飾。這幅畫就是典型的清人作品。

當然了,不僅僅是皇帝們的服飾被清朝人搞錯了,其實很多宋朝文臣的服飾也被清朝人給搞錯了。比如,影視劇中的包拯形象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包拯

在這裡,包拯身穿金紋蟒袍,看起來十分霸氣。這種形象現在也深入人心,成為很多人的記憶。

這種形象其實來自於京劇的包拯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京劇中的包拯

所以,實際上,這種形象也是清朝人塑造的。

在清朝人塑造的包拯形象中,包拯永遠是身穿蟒袍的,其他文臣武將或皇帝,不論是哪個朝代,只要是清朝人給他作畫,那一般也都是身穿蟒袍或者袞龍服。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對清朝人來說,漢家服飾由於消失已久,腦海中僅存的記憶也只是明朝服飾了。

唐宋相隔過於久遠,服飾到底如何,對清朝人來說很難考證。而明清易代,更是讓中華服飾斷層。清朝人文人畫家所能做的,只能是以僅有的記憶將它們賦予到“古人”的畫像何戲曲形象當中了。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裡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後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這部劇的龍袍設計不算差,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起碼在樣式上很好看。這在以前影視劇不注重服飾的年代,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設計了。

那有沒有即設計良心,又比較貼近史實的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裡邊,其實宋高宗趙構所穿的服飾就比較契合歷史: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老版《水滸》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水滸》劇照

當然了,這兩部劇的龍袍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身上的龍袍上有龍紋,這其實是錯誤的。

老版《水滸》宋徽宗的衣服上也少了一個方心曲領。

那有沒有完全契合歷史的呢?也有,但是還沒有上映——這部劇我已經花了好幾篇文章對它進行稱讚了,它的名字叫《孤城閉》: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孤城閉》劇照

現代影視劇當中宋朝龍袍頻頻出錯,歸根結底,這鍋清朝人得背一半

為什麼宋朝的龍袍會經常出錯呢?我剛才也已經說了:因為相比於其他朝代,宋朝的龍袍有點特殊。

但是,其實啊,清朝人也給我們當代人在拍關於宋朝歷史劇的時候造成了不少困擾。

比如在《精忠岳飛》裡面,趙構的服飾除了剛才的通天冠服,還有袞龍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這種龍袍在唐朝和明朝比較流行,但是宋朝皇帝一般是沒有這種龍袍的。

我之前也提過,只有的徽宗朝和南宋後期,宋朝皇室才會在衣服上繡一些花紋。一般情況下,宋朝人是不在衣服上搞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的。

為什麼呢?因為宋朝崇尚簡約,衣服上搞這些東西,太俗。

但是,為什麼這部劇的導演連通天冠服這種難得一見的服飾都能搞得出來,偏偏在皇帝日常的服飾上出了問題呢?因為清朝人!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趙匡胤畫像

比如,這幅畫其實就是古代人畫的,不是當代人畫的。在這幅畫中,宋太祖趙匡胤身上穿的就是有龍紋的團龍龍袍,或者你可以叫它袞龍袍。

顯然,如果把這幅畫當做參考的話,那《精忠岳飛》這部劇中趙構的服飾就是對的。

可是這裡許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幅畫雖然是古代人畫的,可是是宋朝人畫的嗎?

非也。許多類似的畫,都是清朝人畫的。例如,對於宋真宗來說,我們最為熟悉的畫像是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宋真宗御容》: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真宗畫像

在這幅畫裡,宋真宗和其他大多數宋朝皇帝一樣,頭戴方頂襆頭,身穿紅色龍袍。

但是,在許多圖書裡,作者在介紹宋真宗的時候,引用的都是這幅畫: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清人畫的宋真宗

這兩幅畫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的龍袍上沒有任何修飾,後者的龍袍上分別在雙肩、胸口多了一些龍紋飾。這幅畫就是典型的清人作品。

當然了,不僅僅是皇帝們的服飾被清朝人搞錯了,其實很多宋朝文臣的服飾也被清朝人給搞錯了。比如,影視劇中的包拯形象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包拯

在這裡,包拯身穿金紋蟒袍,看起來十分霸氣。這種形象現在也深入人心,成為很多人的記憶。

這種形象其實來自於京劇的包拯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京劇中的包拯

所以,實際上,這種形象也是清朝人塑造的。

在清朝人塑造的包拯形象中,包拯永遠是身穿蟒袍的,其他文臣武將或皇帝,不論是哪個朝代,只要是清朝人給他作畫,那一般也都是身穿蟒袍或者袞龍服。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對清朝人來說,漢家服飾由於消失已久,腦海中僅存的記憶也只是明朝服飾了。

唐宋相隔過於久遠,服飾到底如何,對清朝人來說很難考證。而明清易代,更是讓中華服飾斷層。清朝人文人畫家所能做的,只能是以僅有的記憶將它們賦予到“古人”的畫像何戲曲形象當中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新版《包拯》服飾也是錯誤的

我們在讀歷史和看劇的時候,懂得簡單的考證和區分很重要

清朝的繪畫給許多人在還原古代服飾,造成了不少困擾。

但是,我剛才其實也替大家總結了一些清朝繪畫的特色:第一,清朝人如果畫宋朝皇帝或文武大臣的畫像,那他們的衣服上一定是有十分顯耀的紋飾的。這種紋飾一般取材於明代服飾。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裡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後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這部劇的龍袍設計不算差,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起碼在樣式上很好看。這在以前影視劇不注重服飾的年代,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設計了。

那有沒有即設計良心,又比較貼近史實的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裡邊,其實宋高宗趙構所穿的服飾就比較契合歷史: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老版《水滸》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水滸》劇照

當然了,這兩部劇的龍袍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身上的龍袍上有龍紋,這其實是錯誤的。

老版《水滸》宋徽宗的衣服上也少了一個方心曲領。

那有沒有完全契合歷史的呢?也有,但是還沒有上映——這部劇我已經花了好幾篇文章對它進行稱讚了,它的名字叫《孤城閉》: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孤城閉》劇照

現代影視劇當中宋朝龍袍頻頻出錯,歸根結底,這鍋清朝人得背一半

為什麼宋朝的龍袍會經常出錯呢?我剛才也已經說了:因為相比於其他朝代,宋朝的龍袍有點特殊。

但是,其實啊,清朝人也給我們當代人在拍關於宋朝歷史劇的時候造成了不少困擾。

比如在《精忠岳飛》裡面,趙構的服飾除了剛才的通天冠服,還有袞龍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這種龍袍在唐朝和明朝比較流行,但是宋朝皇帝一般是沒有這種龍袍的。

我之前也提過,只有的徽宗朝和南宋後期,宋朝皇室才會在衣服上繡一些花紋。一般情況下,宋朝人是不在衣服上搞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的。

為什麼呢?因為宋朝崇尚簡約,衣服上搞這些東西,太俗。

但是,為什麼這部劇的導演連通天冠服這種難得一見的服飾都能搞得出來,偏偏在皇帝日常的服飾上出了問題呢?因為清朝人!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趙匡胤畫像

比如,這幅畫其實就是古代人畫的,不是當代人畫的。在這幅畫中,宋太祖趙匡胤身上穿的就是有龍紋的團龍龍袍,或者你可以叫它袞龍袍。

顯然,如果把這幅畫當做參考的話,那《精忠岳飛》這部劇中趙構的服飾就是對的。

可是這裡許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幅畫雖然是古代人畫的,可是是宋朝人畫的嗎?

非也。許多類似的畫,都是清朝人畫的。例如,對於宋真宗來說,我們最為熟悉的畫像是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宋真宗御容》: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真宗畫像

在這幅畫裡,宋真宗和其他大多數宋朝皇帝一樣,頭戴方頂襆頭,身穿紅色龍袍。

但是,在許多圖書裡,作者在介紹宋真宗的時候,引用的都是這幅畫: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清人畫的宋真宗

這兩幅畫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的龍袍上沒有任何修飾,後者的龍袍上分別在雙肩、胸口多了一些龍紋飾。這幅畫就是典型的清人作品。

當然了,不僅僅是皇帝們的服飾被清朝人搞錯了,其實很多宋朝文臣的服飾也被清朝人給搞錯了。比如,影視劇中的包拯形象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包拯

在這裡,包拯身穿金紋蟒袍,看起來十分霸氣。這種形象現在也深入人心,成為很多人的記憶。

這種形象其實來自於京劇的包拯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京劇中的包拯

所以,實際上,這種形象也是清朝人塑造的。

在清朝人塑造的包拯形象中,包拯永遠是身穿蟒袍的,其他文臣武將或皇帝,不論是哪個朝代,只要是清朝人給他作畫,那一般也都是身穿蟒袍或者袞龍服。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對清朝人來說,漢家服飾由於消失已久,腦海中僅存的記憶也只是明朝服飾了。

唐宋相隔過於久遠,服飾到底如何,對清朝人來說很難考證。而明清易代,更是讓中華服飾斷層。清朝人文人畫家所能做的,只能是以僅有的記憶將它們賦予到“古人”的畫像何戲曲形象當中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新版《包拯》服飾也是錯誤的

我們在讀歷史和看劇的時候,懂得簡單的考證和區分很重要

清朝的繪畫給許多人在還原古代服飾,造成了不少困擾。

但是,我剛才其實也替大家總結了一些清朝繪畫的特色:第一,清朝人如果畫宋朝皇帝或文武大臣的畫像,那他們的衣服上一定是有十分顯耀的紋飾的。這種紋飾一般取材於明代服飾。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趙匡胤畫像

所以,趙匡胤的這幅畫像也是錯誤的。

其次,清朝人畫的“古人”,帽子上往往也會有帽正。比如,朱元璋的這幅畫就百分百是清朝人畫的: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裡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後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這部劇的龍袍設計不算差,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起碼在樣式上很好看。這在以前影視劇不注重服飾的年代,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設計了。

那有沒有即設計良心,又比較貼近史實的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裡邊,其實宋高宗趙構所穿的服飾就比較契合歷史: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老版《水滸》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水滸》劇照

當然了,這兩部劇的龍袍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身上的龍袍上有龍紋,這其實是錯誤的。

老版《水滸》宋徽宗的衣服上也少了一個方心曲領。

那有沒有完全契合歷史的呢?也有,但是還沒有上映——這部劇我已經花了好幾篇文章對它進行稱讚了,它的名字叫《孤城閉》: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孤城閉》劇照

現代影視劇當中宋朝龍袍頻頻出錯,歸根結底,這鍋清朝人得背一半

為什麼宋朝的龍袍會經常出錯呢?我剛才也已經說了:因為相比於其他朝代,宋朝的龍袍有點特殊。

但是,其實啊,清朝人也給我們當代人在拍關於宋朝歷史劇的時候造成了不少困擾。

比如在《精忠岳飛》裡面,趙構的服飾除了剛才的通天冠服,還有袞龍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這種龍袍在唐朝和明朝比較流行,但是宋朝皇帝一般是沒有這種龍袍的。

我之前也提過,只有的徽宗朝和南宋後期,宋朝皇室才會在衣服上繡一些花紋。一般情況下,宋朝人是不在衣服上搞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的。

為什麼呢?因為宋朝崇尚簡約,衣服上搞這些東西,太俗。

但是,為什麼這部劇的導演連通天冠服這種難得一見的服飾都能搞得出來,偏偏在皇帝日常的服飾上出了問題呢?因為清朝人!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趙匡胤畫像

比如,這幅畫其實就是古代人畫的,不是當代人畫的。在這幅畫中,宋太祖趙匡胤身上穿的就是有龍紋的團龍龍袍,或者你可以叫它袞龍袍。

顯然,如果把這幅畫當做參考的話,那《精忠岳飛》這部劇中趙構的服飾就是對的。

可是這裡許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幅畫雖然是古代人畫的,可是是宋朝人畫的嗎?

非也。許多類似的畫,都是清朝人畫的。例如,對於宋真宗來說,我們最為熟悉的畫像是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宋真宗御容》: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真宗畫像

在這幅畫裡,宋真宗和其他大多數宋朝皇帝一樣,頭戴方頂襆頭,身穿紅色龍袍。

但是,在許多圖書裡,作者在介紹宋真宗的時候,引用的都是這幅畫: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清人畫的宋真宗

這兩幅畫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的龍袍上沒有任何修飾,後者的龍袍上分別在雙肩、胸口多了一些龍紋飾。這幅畫就是典型的清人作品。

當然了,不僅僅是皇帝們的服飾被清朝人搞錯了,其實很多宋朝文臣的服飾也被清朝人給搞錯了。比如,影視劇中的包拯形象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包拯

在這裡,包拯身穿金紋蟒袍,看起來十分霸氣。這種形象現在也深入人心,成為很多人的記憶。

這種形象其實來自於京劇的包拯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京劇中的包拯

所以,實際上,這種形象也是清朝人塑造的。

在清朝人塑造的包拯形象中,包拯永遠是身穿蟒袍的,其他文臣武將或皇帝,不論是哪個朝代,只要是清朝人給他作畫,那一般也都是身穿蟒袍或者袞龍服。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對清朝人來說,漢家服飾由於消失已久,腦海中僅存的記憶也只是明朝服飾了。

唐宋相隔過於久遠,服飾到底如何,對清朝人來說很難考證。而明清易代,更是讓中華服飾斷層。清朝人文人畫家所能做的,只能是以僅有的記憶將它們賦予到“古人”的畫像何戲曲形象當中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新版《包拯》服飾也是錯誤的

我們在讀歷史和看劇的時候,懂得簡單的考證和區分很重要

清朝的繪畫給許多人在還原古代服飾,造成了不少困擾。

但是,我剛才其實也替大家總結了一些清朝繪畫的特色:第一,清朝人如果畫宋朝皇帝或文武大臣的畫像,那他們的衣服上一定是有十分顯耀的紋飾的。這種紋飾一般取材於明代服飾。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趙匡胤畫像

所以,趙匡胤的這幅畫像也是錯誤的。

其次,清朝人畫的“古人”,帽子上往往也會有帽正。比如,朱元璋的這幅畫就百分百是清朝人畫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畫像

我們懂得分辨這些有什麼用呢?說沒用,當然也沒用。說有用,自然也有用。

我覺得這種分辨能力,代表一種文化修為,代表一種審美觀。如果你掌握了這種審美觀,你在看電視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當你發現了一些錯誤的時候,其實你就可以跟你的孩子或者朋友說出其中的道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也很有意思的事。久而久之,我們身邊就會有更多懂文化、懂歷史的人。

不過最近我還是遇到了很多“槓精”。比如在上一篇關於《大宋宮詞》的文章中,許多人看了個標題就來評論: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裡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後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這部劇的龍袍設計不算差,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起碼在樣式上很好看。這在以前影視劇不注重服飾的年代,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設計了。

那有沒有即設計良心,又比較貼近史實的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裡邊,其實宋高宗趙構所穿的服飾就比較契合歷史: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老版《水滸》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水滸》劇照

當然了,這兩部劇的龍袍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身上的龍袍上有龍紋,這其實是錯誤的。

老版《水滸》宋徽宗的衣服上也少了一個方心曲領。

那有沒有完全契合歷史的呢?也有,但是還沒有上映——這部劇我已經花了好幾篇文章對它進行稱讚了,它的名字叫《孤城閉》: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孤城閉》劇照

現代影視劇當中宋朝龍袍頻頻出錯,歸根結底,這鍋清朝人得背一半

為什麼宋朝的龍袍會經常出錯呢?我剛才也已經說了:因為相比於其他朝代,宋朝的龍袍有點特殊。

但是,其實啊,清朝人也給我們當代人在拍關於宋朝歷史劇的時候造成了不少困擾。

比如在《精忠岳飛》裡面,趙構的服飾除了剛才的通天冠服,還有袞龍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這種龍袍在唐朝和明朝比較流行,但是宋朝皇帝一般是沒有這種龍袍的。

我之前也提過,只有的徽宗朝和南宋後期,宋朝皇室才會在衣服上繡一些花紋。一般情況下,宋朝人是不在衣服上搞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的。

為什麼呢?因為宋朝崇尚簡約,衣服上搞這些東西,太俗。

但是,為什麼這部劇的導演連通天冠服這種難得一見的服飾都能搞得出來,偏偏在皇帝日常的服飾上出了問題呢?因為清朝人!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趙匡胤畫像

比如,這幅畫其實就是古代人畫的,不是當代人畫的。在這幅畫中,宋太祖趙匡胤身上穿的就是有龍紋的團龍龍袍,或者你可以叫它袞龍袍。

顯然,如果把這幅畫當做參考的話,那《精忠岳飛》這部劇中趙構的服飾就是對的。

可是這裡許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幅畫雖然是古代人畫的,可是是宋朝人畫的嗎?

非也。許多類似的畫,都是清朝人畫的。例如,對於宋真宗來說,我們最為熟悉的畫像是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宋真宗御容》: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真宗畫像

在這幅畫裡,宋真宗和其他大多數宋朝皇帝一樣,頭戴方頂襆頭,身穿紅色龍袍。

但是,在許多圖書裡,作者在介紹宋真宗的時候,引用的都是這幅畫: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清人畫的宋真宗

這兩幅畫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的龍袍上沒有任何修飾,後者的龍袍上分別在雙肩、胸口多了一些龍紋飾。這幅畫就是典型的清人作品。

當然了,不僅僅是皇帝們的服飾被清朝人搞錯了,其實很多宋朝文臣的服飾也被清朝人給搞錯了。比如,影視劇中的包拯形象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包拯

在這裡,包拯身穿金紋蟒袍,看起來十分霸氣。這種形象現在也深入人心,成為很多人的記憶。

這種形象其實來自於京劇的包拯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京劇中的包拯

所以,實際上,這種形象也是清朝人塑造的。

在清朝人塑造的包拯形象中,包拯永遠是身穿蟒袍的,其他文臣武將或皇帝,不論是哪個朝代,只要是清朝人給他作畫,那一般也都是身穿蟒袍或者袞龍服。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對清朝人來說,漢家服飾由於消失已久,腦海中僅存的記憶也只是明朝服飾了。

唐宋相隔過於久遠,服飾到底如何,對清朝人來說很難考證。而明清易代,更是讓中華服飾斷層。清朝人文人畫家所能做的,只能是以僅有的記憶將它們賦予到“古人”的畫像何戲曲形象當中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新版《包拯》服飾也是錯誤的

我們在讀歷史和看劇的時候,懂得簡單的考證和區分很重要

清朝的繪畫給許多人在還原古代服飾,造成了不少困擾。

但是,我剛才其實也替大家總結了一些清朝繪畫的特色:第一,清朝人如果畫宋朝皇帝或文武大臣的畫像,那他們的衣服上一定是有十分顯耀的紋飾的。這種紋飾一般取材於明代服飾。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趙匡胤畫像

所以,趙匡胤的這幅畫像也是錯誤的。

其次,清朝人畫的“古人”,帽子上往往也會有帽正。比如,朱元璋的這幅畫就百分百是清朝人畫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畫像

我們懂得分辨這些有什麼用呢?說沒用,當然也沒用。說有用,自然也有用。

我覺得這種分辨能力,代表一種文化修為,代表一種審美觀。如果你掌握了這種審美觀,你在看電視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當你發現了一些錯誤的時候,其實你就可以跟你的孩子或者朋友說出其中的道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也很有意思的事。久而久之,我們身邊就會有更多懂文化、懂歷史的人。

不過最近我還是遇到了很多“槓精”。比如在上一篇關於《大宋宮詞》的文章中,許多人看了個標題就來評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裡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後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這部劇的龍袍設計不算差,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起碼在樣式上很好看。這在以前影視劇不注重服飾的年代,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設計了。

那有沒有即設計良心,又比較貼近史實的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裡邊,其實宋高宗趙構所穿的服飾就比較契合歷史: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老版《水滸》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水滸》劇照

當然了,這兩部劇的龍袍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身上的龍袍上有龍紋,這其實是錯誤的。

老版《水滸》宋徽宗的衣服上也少了一個方心曲領。

那有沒有完全契合歷史的呢?也有,但是還沒有上映——這部劇我已經花了好幾篇文章對它進行稱讚了,它的名字叫《孤城閉》: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孤城閉》劇照

現代影視劇當中宋朝龍袍頻頻出錯,歸根結底,這鍋清朝人得背一半

為什麼宋朝的龍袍會經常出錯呢?我剛才也已經說了:因為相比於其他朝代,宋朝的龍袍有點特殊。

但是,其實啊,清朝人也給我們當代人在拍關於宋朝歷史劇的時候造成了不少困擾。

比如在《精忠岳飛》裡面,趙構的服飾除了剛才的通天冠服,還有袞龍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這種龍袍在唐朝和明朝比較流行,但是宋朝皇帝一般是沒有這種龍袍的。

我之前也提過,只有的徽宗朝和南宋後期,宋朝皇室才會在衣服上繡一些花紋。一般情況下,宋朝人是不在衣服上搞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的。

為什麼呢?因為宋朝崇尚簡約,衣服上搞這些東西,太俗。

但是,為什麼這部劇的導演連通天冠服這種難得一見的服飾都能搞得出來,偏偏在皇帝日常的服飾上出了問題呢?因為清朝人!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趙匡胤畫像

比如,這幅畫其實就是古代人畫的,不是當代人畫的。在這幅畫中,宋太祖趙匡胤身上穿的就是有龍紋的團龍龍袍,或者你可以叫它袞龍袍。

顯然,如果把這幅畫當做參考的話,那《精忠岳飛》這部劇中趙構的服飾就是對的。

可是這裡許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幅畫雖然是古代人畫的,可是是宋朝人畫的嗎?

非也。許多類似的畫,都是清朝人畫的。例如,對於宋真宗來說,我們最為熟悉的畫像是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宋真宗御容》: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真宗畫像

在這幅畫裡,宋真宗和其他大多數宋朝皇帝一樣,頭戴方頂襆頭,身穿紅色龍袍。

但是,在許多圖書裡,作者在介紹宋真宗的時候,引用的都是這幅畫: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清人畫的宋真宗

這兩幅畫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的龍袍上沒有任何修飾,後者的龍袍上分別在雙肩、胸口多了一些龍紋飾。這幅畫就是典型的清人作品。

當然了,不僅僅是皇帝們的服飾被清朝人搞錯了,其實很多宋朝文臣的服飾也被清朝人給搞錯了。比如,影視劇中的包拯形象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包拯

在這裡,包拯身穿金紋蟒袍,看起來十分霸氣。這種形象現在也深入人心,成為很多人的記憶。

這種形象其實來自於京劇的包拯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京劇中的包拯

所以,實際上,這種形象也是清朝人塑造的。

在清朝人塑造的包拯形象中,包拯永遠是身穿蟒袍的,其他文臣武將或皇帝,不論是哪個朝代,只要是清朝人給他作畫,那一般也都是身穿蟒袍或者袞龍服。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對清朝人來說,漢家服飾由於消失已久,腦海中僅存的記憶也只是明朝服飾了。

唐宋相隔過於久遠,服飾到底如何,對清朝人來說很難考證。而明清易代,更是讓中華服飾斷層。清朝人文人畫家所能做的,只能是以僅有的記憶將它們賦予到“古人”的畫像何戲曲形象當中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新版《包拯》服飾也是錯誤的

我們在讀歷史和看劇的時候,懂得簡單的考證和區分很重要

清朝的繪畫給許多人在還原古代服飾,造成了不少困擾。

但是,我剛才其實也替大家總結了一些清朝繪畫的特色:第一,清朝人如果畫宋朝皇帝或文武大臣的畫像,那他們的衣服上一定是有十分顯耀的紋飾的。這種紋飾一般取材於明代服飾。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趙匡胤畫像

所以,趙匡胤的這幅畫像也是錯誤的。

其次,清朝人畫的“古人”,帽子上往往也會有帽正。比如,朱元璋的這幅畫就百分百是清朝人畫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畫像

我們懂得分辨這些有什麼用呢?說沒用,當然也沒用。說有用,自然也有用。

我覺得這種分辨能力,代表一種文化修為,代表一種審美觀。如果你掌握了這種審美觀,你在看電視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當你發現了一些錯誤的時候,其實你就可以跟你的孩子或者朋友說出其中的道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也很有意思的事。久而久之,我們身邊就會有更多懂文化、懂歷史的人。

不過最近我還是遇到了很多“槓精”。比如在上一篇關於《大宋宮詞》的文章中,許多人看了個標題就來評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

我之前吐槽過《大宋宮詞》中宋真宗的龍袍:明明有流傳下來的宋朝皇帝常服畫像作為參考,可是為什麼偏偏要“自立門戶”“自主創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實啊,在我仔細思考之後,我個人覺得,這事兒導演得負一半責任,另一半責任,還是得清朝人來負。

你可能會會有點驚訝:《大宋宮詞》中的龍袍搞錯了,為什麼要清朝人負一半的責任呢?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龍袍和其他朝代龍袍不同:它不奢華,樣式也和其他朝代區別較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皇帝們,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身穿袞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給大家推薦唐朝閻立本的名畫《歷代帝王圖》,在這幅圖裡面,中國早期的皇帝們幾乎穿的都是袞冕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歷代帝王圖》局部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到的秦皇漢武,包括後來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是劉禪等皇帝,都是一副袞冕服的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三國》中的劉禪

另一種是以唐朝和明朝為主的圓領團龍龍袍。這種龍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領口是圓的;第二,龍袍上繡有龍紋;第三,一般還會搭配上黑色襆頭(頭頂的帽子)。

比如,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唐太宗畫像立軸》,就是這樣一幅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唐太宗畫像立軸》

我們更加熟悉的是明朝歷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這樣的畫像: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瞻基畫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實也都有類似的畫像存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間的龍袍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後期的龍袍,也沒有脫離明初的規制,只是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十二章紋。

另一種我們最為常見的龍袍就是滿清的黃色龍袍。這種龍袍其實也是繼承了明朝龍袍的樣式,但在領口上改動較大,帽子也從襆頭改為了紅色的“天壇”帽: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康熙畫像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要麼就是黑色的袞冕服,要麼就是繡了龍的袞龍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龍袍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樸素,沒有任何修飾,樸素到和大臣之間的服飾幾乎一模一樣。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長長的兩個“硬腳”將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飛機頭”。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畫像

宋朝還有另一種龍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領的紅色龍袍,頭戴通天冠。

這種服飾和其他朝代的龍袍相比,也很奇怪。從地位上來說,它的地位接近於其他朝代的袞冕服,一般在比較重大的場合皇帝才會穿;但是從樣式上來說,這種服飾的樣式和其他朝代的袞冕又完全不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歷史劇是“重災區”,龍袍頻頻出錯是常態

我在上文放出的兩章圖片,估計大家看了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很少見。

確實,我見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趙匡胤》這部電視劇中,趙匡胤穿的龍袍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大宋皇帝趙匡胤》劇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裡面都說過宋朝皇帝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家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部劇中趙匡胤的龍袍真的是錯得離譜。

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當中,為了劇情需要,唐後主李煜的龍袍以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為主,而趙匡胤則穿上了黑色龍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這部劇的龍袍設計不算差,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起碼在樣式上很好看。這在以前影視劇不注重服飾的年代,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設計了。

那有沒有即設計良心,又比較貼近史實的呢?

當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較多的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岳飛》裡邊,其實宋高宗趙構所穿的服飾就比較契合歷史: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老版《水滸》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老版《水滸》劇照

當然了,這兩部劇的龍袍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身上的龍袍上有龍紋,這其實是錯誤的。

老版《水滸》宋徽宗的衣服上也少了一個方心曲領。

那有沒有完全契合歷史的呢?也有,但是還沒有上映——這部劇我已經花了好幾篇文章對它進行稱讚了,它的名字叫《孤城閉》: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孤城閉》劇照

現代影視劇當中宋朝龍袍頻頻出錯,歸根結底,這鍋清朝人得背一半

為什麼宋朝的龍袍會經常出錯呢?我剛才也已經說了:因為相比於其他朝代,宋朝的龍袍有點特殊。

但是,其實啊,清朝人也給我們當代人在拍關於宋朝歷史劇的時候造成了不少困擾。

比如在《精忠岳飛》裡面,趙構的服飾除了剛才的通天冠服,還有袞龍服: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精忠岳飛》劇照

這種龍袍在唐朝和明朝比較流行,但是宋朝皇帝一般是沒有這種龍袍的。

我之前也提過,只有的徽宗朝和南宋後期,宋朝皇室才會在衣服上繡一些花紋。一般情況下,宋朝人是不在衣服上搞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的。

為什麼呢?因為宋朝崇尚簡約,衣服上搞這些東西,太俗。

但是,為什麼這部劇的導演連通天冠服這種難得一見的服飾都能搞得出來,偏偏在皇帝日常的服飾上出了問題呢?因為清朝人!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趙匡胤畫像

比如,這幅畫其實就是古代人畫的,不是當代人畫的。在這幅畫中,宋太祖趙匡胤身上穿的就是有龍紋的團龍龍袍,或者你可以叫它袞龍袍。

顯然,如果把這幅畫當做參考的話,那《精忠岳飛》這部劇中趙構的服飾就是對的。

可是這裡許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幅畫雖然是古代人畫的,可是是宋朝人畫的嗎?

非也。許多類似的畫,都是清朝人畫的。例如,對於宋真宗來說,我們最為熟悉的畫像是現收藏於臺北故宮的《宋真宗御容》: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宋真宗畫像

在這幅畫裡,宋真宗和其他大多數宋朝皇帝一樣,頭戴方頂襆頭,身穿紅色龍袍。

但是,在許多圖書裡,作者在介紹宋真宗的時候,引用的都是這幅畫: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清人畫的宋真宗

這兩幅畫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的龍袍上沒有任何修飾,後者的龍袍上分別在雙肩、胸口多了一些龍紋飾。這幅畫就是典型的清人作品。

當然了,不僅僅是皇帝們的服飾被清朝人搞錯了,其實很多宋朝文臣的服飾也被清朝人給搞錯了。比如,影視劇中的包拯形象是這樣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包拯

在這裡,包拯身穿金紋蟒袍,看起來十分霸氣。這種形象現在也深入人心,成為很多人的記憶。

這種形象其實來自於京劇的包拯形象: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京劇中的包拯

所以,實際上,這種形象也是清朝人塑造的。

在清朝人塑造的包拯形象中,包拯永遠是身穿蟒袍的,其他文臣武將或皇帝,不論是哪個朝代,只要是清朝人給他作畫,那一般也都是身穿蟒袍或者袞龍服。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對清朝人來說,漢家服飾由於消失已久,腦海中僅存的記憶也只是明朝服飾了。

唐宋相隔過於久遠,服飾到底如何,對清朝人來說很難考證。而明清易代,更是讓中華服飾斷層。清朝人文人畫家所能做的,只能是以僅有的記憶將它們賦予到“古人”的畫像何戲曲形象當中了。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新版《包拯》服飾也是錯誤的

我們在讀歷史和看劇的時候,懂得簡單的考證和區分很重要

清朝的繪畫給許多人在還原古代服飾,造成了不少困擾。

但是,我剛才其實也替大家總結了一些清朝繪畫的特色:第一,清朝人如果畫宋朝皇帝或文武大臣的畫像,那他們的衣服上一定是有十分顯耀的紋飾的。這種紋飾一般取材於明代服飾。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趙匡胤畫像

所以,趙匡胤的這幅畫像也是錯誤的。

其次,清朝人畫的“古人”,帽子上往往也會有帽正。比如,朱元璋的這幅畫就百分百是清朝人畫的: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朱元璋畫像

我們懂得分辨這些有什麼用呢?說沒用,當然也沒用。說有用,自然也有用。

我覺得這種分辨能力,代表一種文化修為,代表一種審美觀。如果你掌握了這種審美觀,你在看電視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當你發現了一些錯誤的時候,其實你就可以跟你的孩子或者朋友說出其中的道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也很有意思的事。久而久之,我們身邊就會有更多懂文化、懂歷史的人。

不過最近我還是遇到了很多“槓精”。比如在上一篇關於《大宋宮詞》的文章中,許多人看了個標題就來評論: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為何《大宋宮詞》等劇龍袍頻頻出錯?不怪導演,這鍋得清朝人來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大到國家的改革,小到個人或者小到一件小事,當我們在追及進步的時候,總有一些人不僅選擇原地踏步,還在極力阻撓他人進步。

當一些人仰望星空、企盼更美好的未來的時候,總有一些人在旁邊冷冷一笑:“閒著沒事幹!”

我們雖然現在是在看一部劇,是在探討一些對我們生活不會產生任何影響、無關緊要的服飾問題,但是,從長遠來看,國人的思維、觀念甚至是心態如果想獲得進步,避免做井底之蛙,我們就應該從小事做起。

從小的改變做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