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4年遼夏河曲之戰

宋朝 遼興宗 遼朝 宋仁宗 唐太宗 歷史政治風雲人物 2018-11-30

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春,由於連年征戰,西夏國國力已臻衰竭,元昊就乘機派出使臣上書宋國商談和議。宋仁宗密詔龐籍與元昊談判,“元昊聞之大喜”。談來談去,關鍵問題仍然是元昊稱帝的問題,宋國堅持要元昊自削“僭號”。元昊惱怒,大言:“(我)如日方中,止可順天西行,安可逆天東下。”經過拉鋸談判,元昊派使臣至延州上書,“自稱‘男邦泥定國兀卒,上書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稱臣”。雖不稱臣,元昊以兒子自居,總算給了宋國一個臺階。

正當宋國準備答應與西夏國的和議,遼國派來使臣,要宋國不要與元昊講和。兩難境地下,宋國的禮部郎中吳育發表意見,頓解愁結: “契丹受恩,為日已久(指宋遼兩國自澶淵以來一直關係友好)。不可納一叛羌(西夏國元昊),而失繼世兄弟之歡。今二番自鬥(夏遼關係吃緊),鬥久不懈,可觀形勢,乘機立功。萬一吾朝速納元昊,為臣恐契丹窺兵趙魏(河北),致使遼宋戰事又起。” 接著,吳育又出主意,宋國可派使臣到西夏國,告訴西夏國要一如既往與遼國和好,宋國方許約和;同時,又派使臣去遼國,告訴契丹人,宋國已經命令元昊向遼國道歉,在此前提下,才接受西夏國的求和,否則,當再興兵征討。宋廷依計施行。果然,此舉中規中矩,西夏國、遼國皆無藉口向宋國發威,宋國總算在外交上取得一次成功。

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春,由於連年征戰,西夏國國力已臻衰竭,元昊就乘機派出使臣上書宋國商談和議。宋仁宗密詔龐籍與元昊談判,“元昊聞之大喜”。談來談去,關鍵問題仍然是元昊稱帝的問題,宋國堅持要元昊自削“僭號”。元昊惱怒,大言:“(我)如日方中,止可順天西行,安可逆天東下。”經過拉鋸談判,元昊派使臣至延州上書,“自稱‘男邦泥定國兀卒,上書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稱臣”。雖不稱臣,元昊以兒子自居,總算給了宋國一個臺階。

正當宋國準備答應與西夏國的和議,遼國派來使臣,要宋國不要與元昊講和。兩難境地下,宋國的禮部郎中吳育發表意見,頓解愁結: “契丹受恩,為日已久(指宋遼兩國自澶淵以來一直關係友好)。不可納一叛羌(西夏國元昊),而失繼世兄弟之歡。今二番自鬥(夏遼關係吃緊),鬥久不懈,可觀形勢,乘機立功。萬一吾朝速納元昊,為臣恐契丹窺兵趙魏(河北),致使遼宋戰事又起。” 接著,吳育又出主意,宋國可派使臣到西夏國,告訴西夏國要一如既往與遼國和好,宋國方許約和;同時,又派使臣去遼國,告訴契丹人,宋國已經命令元昊向遼國道歉,在此前提下,才接受西夏國的求和,否則,當再興兵征討。宋廷依計施行。果然,此舉中規中矩,西夏國、遼國皆無藉口向宋國發威,宋國總算在外交上取得一次成功。

1044年遼夏河曲之戰

遼國方面,早在1031年遼興宗即位之初就把遼國的興平公主(遼興宗姐姐)許配給元昊,但夫妻二人關係一直不睦,完全是政治婚姻,政治婚姻帶來的冷淡與疏隔。後來,興平公主病重,元昊仍舊摟著別的美女狂歡,對公主不聞不問。直到公主病死,元昊才向遼國“彙報”此事。遼興宗聞訊大怒,當時就派人持詔“切責”元昊。元昊由於正忙乎攻宋,也低頭裝孫子,獻貢獻寶討好遼興宗。後來,遼國從宋國又訛詐每年多二十萬“歲幣”後,很是站在宋國方面說話,勸阻元昊不要伐宋。元昊惱怒至極。再往後,夏遼兩國因邊境地區的党項部落歸屬問題發生爭執,最後發展到元昊勸誘遼國的党項人叛逃,遼國派使臣令元昊歸還,元昊不從,雙方翻臉。.既然與遼國鬧僵,自然要加快與宋國的和議。公元1043年夏天,宋仁宗派使臣到夏州,答應冊封元昊為夏國主,“歲賜絹十萬匹,茶三萬斤”,雖然說是“賜”,文字遊戲而已,實則是花錢買平安。大臣蔡襄上言,“元昊自稱兀卒,有時又自譯為‘吾祖’,以此陵侮朝廷,萬萬不可許和。”宋仁宗厭戰,不聽。並下詔召韓琦、范仲淹還朝為官。大臣富弼上言勸宋仁宗應留韓、範之中的一人守邊,但當時執政晏殊等人“厭兵”,答應了元昊的一切要求。

轉年,公元1044年五月,遼國內党項族叛亂,遼國派軍前去鎮壓,元昊派兵救援,竟把遼國的招討使也殺掉。大怒之下,遼興宗在國內徵調人馬,準備親征討戰西夏國。在此情況下,西夏國更急於與宋國講和。最後,在元昊的加碼要求下,宋國把“歲賜”提至“銀、綺、綃、茶二十五萬五千”,西夏國答應奉宋國為正朔,並在高平寨與保安軍設立榷場。其實,宋國使臣前往,西夏國只是在宥州“接待”他們,從來未到過興州(銀川),未到過興州(銀川),“元昊帝其國中自若也”,當年其父李德明還會在宋使來時把“皇宮”內的匾額暫時撤下來一會兒,元昊索性連這道手續也免了,根本不讓宋使入“首都”。 宋夏議成。當年十月,遼夏二國開始大打出手 。

1044年遼夏河曲之戰

遼興宗本人怒氣衝衝,連出三路大軍,共十萬精兵,渡過黃河,直朝西夏國境內殺來。大軍一直前進四百里,未遇任何抵抗。最終,遼軍在賀蘭山北麓發現元昊部隊,遼軍縱兵進擊昊部隊,把夏軍殺得大敗。元昊與宋軍打慣了勝仗,初遇和自己實力差不多的遼軍,自然壓力倍增,尤其是當他看到遼國源源不斷的增援士兵,心中大懼。於是,元昊又使緩兵計,派使臣向遼興宗謝罪請降。遼興宗想見好就收,其臣下韓國王蕭惠等人不答應,勸遼聖宗,一鼓作氣,掃平元昊,以免日後他再生禍患。 思來想去,遼興宗點頭。於是,遼國的韓國王蕭惠為前鋒,又朝元昊西夏國軍殺去。元昊見勢不妙,邊撤退,邊堅壁清野,燒掉一路上凡有的糧草和居所,連撤一百里之遙。這種焦土政策管用,遼國十萬大軍本來要以戰養戰,這樣一來,後勤頓失保障,人糧馬料皆成大問題。特別是遼國戰馬,因缺草料,病亡大半。元昊又恰如其分地派人“請降”。 遼國君臣正在大營計議,元昊忽然發起猛攻,直襲蕭惠大營。蕭惠不孬,忙整軍出戰,把元昊又打得敗退。遼軍正待追擊,忽然天起大風,吹撲向遼軍。古人迷信,契丹人更是信神信鬼,大風一吹,兵將皆心驚肉跳,一時軍中大亂。元昊已經習慣了自己地盤上這種風沙乍起的天氣,立刻命夏兵反攻,把遼軍打得大敗,俘獲數十遼國貴族大臣,遼興宗本人只與數十騎勉強逃脫,差點成為這位妹夫的階下囚。

此次大戰,發生於河曲(今內蒙伊克昭盟),故稱“河曲之戰”。(當然,“河曲之戰”各種史書上記載矛盾,《遼史》更是支支吾吾,含混其辭。據《遼史伶官傳》所記,遼興宗敗後,蒼惶逃命,其身邊有個戲子名叫羅衣輕,生死關頭還挺幽默,趁著遼興宗駐馬喘息時,刻意搞笑:“陛下您看看鼻子還在嗎?”夏遼之間發生戰爭,夏人總愛把被俘的遼人鼻子割掉再放歸,羅衣輕以此為笑樂想逗遼興宗開心。遼興宗此時剛撿得一命,聽羅衣輕如此說,怒上心頭,叱命旁人(衛士無多)把羅衣輕宰了。時為太子的遼道宗趕緊解勸:“插科打諢的不是黃幡綽(有名的搞笑戲子)”羅衣輕順口接聲:“行兵領隊的也不是唐太宗”,仍舊不肯服軟,繼續拿遼興宗找樂。遼興宗聞言也笑,知道此次大敗全是自己該斷不斷。

1044年遼夏河曲之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