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寧位於伊犁河谷,天山在這裡分為南北兩支。它的南支在夏天的時候阻擋了來自於整個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熱浪的襲擊,而天山的北支在冬天的時候又阻擋了來自於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在伊寧的西部是敞開的平原,所以大西洋的暖流又可以到達伊犁河谷,由此伊寧所在的地方就是整個新疆氣候最溼潤,環境最優美也最適宜於人居的地方。在兩千多年以前的西漢初期,伊寧所在的伊犁河谷以及以西的地區是由一個遊牧民族,叫做烏孫的遊牧民族他們的駐牧之地。由於這裡環境優美,草場遼闊,同時這個地方又盛產伊犁馬,伊犁馬是我們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天馬之一,所以這個地方就哺育了烏孫這個民族。

"

伊寧位於伊犁河谷,天山在這裡分為南北兩支。它的南支在夏天的時候阻擋了來自於整個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熱浪的襲擊,而天山的北支在冬天的時候又阻擋了來自於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在伊寧的西部是敞開的平原,所以大西洋的暖流又可以到達伊犁河谷,由此伊寧所在的地方就是整個新疆氣候最溼潤,環境最優美也最適宜於人居的地方。在兩千多年以前的西漢初期,伊寧所在的伊犁河谷以及以西的地區是由一個遊牧民族,叫做烏孫的遊牧民族他們的駐牧之地。由於這裡環境優美,草場遼闊,同時這個地方又盛產伊犁馬,伊犁馬是我們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天馬之一,所以這個地方就哺育了烏孫這個民族。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與此同時,由於伊寧地處絲綢之路北道的要道,所以也成為絲綢之路北道上那些使者,商人,僧侶,旅行家要駐足的一個地方。烏孫就是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交通和商業條件下發展成為兩千多年以前西域地區的一個強盛的遊牧政權。不過在這個時候活動在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匈奴逐漸強大起來,勢力深入到了西域地區,所以烏孫也成為了匈奴的附庸,收到匈奴的欺凌。嚇在漢朝初期的時候,也受到了來自北方匈奴的威脅,所以漢武帝時期就曾經派張騫出使烏孫。張騫出使烏孫的時候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聯合烏孫從東西夾擊匈奴,第二個目的就是打通絲綢之路。但是當張騫來到烏孫之後,烏孫有一些猶豫,因為他們懼怕匈奴的勢力,所以對於聯合漢朝舉棋不定,猶豫不決,沒有下最後的決心。後來張騫回到長安之後,就把情況給漢武帝做了彙報並且建議採取與烏孫和親的策略進一步加強與烏孫之間的聯繫,來堅定烏孫聯合打擊匈奴的一個決心。漢武帝覺得張騫說得非常有道理,所以就贊同了這個主張。

於是就在漢武帝時期先後有兩位宗世女嫁到烏孫。一位是細君公主,又成為劉細君,劉細君和烏孫和親之後只生活了四五年,後來就因病去世了。聯合烏孫攻打匈奴的目的沒有達到,漢武帝又派去一位和親公主叫做劉解憂,歷史上稱為解憂公主。這個解憂公主是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與前面派去的劉細君不一樣,她生性開朗活潑而且飽讀詩書,所以就非常善於交際和溝通。當這個解憂公主來到烏孫之後一下子就打開了局面,而且深得烏孫王昆莫的喜歡。當漢朝和烏孫之間的關係走的很近之後,匈奴坐不住了。但是它感覺到烏孫又是一個舉足輕重的遊牧政權,所以也不能貿然地就派兵去打烏孫。匈奴如法炮製,也採取了和親的策略,把一個匈奴公主也嫁給了烏孫的昆莫。這樣就讓烏孫王就左右為難了,匈奴不敢得罪,漢朝也表現出來了足夠的誠意。後來思來想去,這個烏孫王就想了個這種的策略,把匈奴公主封為左公主,把漢朝的公主封為右夫人。在烏孫那裡以左為上,所以匈奴公主的地位還在漢朝公主的地位之上,對於這一點,解憂公主是心知肚明的,她知道這個烏孫王還處於首鼠兩端,猶豫不決的情況。接下來,劉解憂要做的工作就非常多。

"

伊寧位於伊犁河谷,天山在這裡分為南北兩支。它的南支在夏天的時候阻擋了來自於整個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熱浪的襲擊,而天山的北支在冬天的時候又阻擋了來自於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在伊寧的西部是敞開的平原,所以大西洋的暖流又可以到達伊犁河谷,由此伊寧所在的地方就是整個新疆氣候最溼潤,環境最優美也最適宜於人居的地方。在兩千多年以前的西漢初期,伊寧所在的伊犁河谷以及以西的地區是由一個遊牧民族,叫做烏孫的遊牧民族他們的駐牧之地。由於這裡環境優美,草場遼闊,同時這個地方又盛產伊犁馬,伊犁馬是我們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天馬之一,所以這個地方就哺育了烏孫這個民族。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與此同時,由於伊寧地處絲綢之路北道的要道,所以也成為絲綢之路北道上那些使者,商人,僧侶,旅行家要駐足的一個地方。烏孫就是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交通和商業條件下發展成為兩千多年以前西域地區的一個強盛的遊牧政權。不過在這個時候活動在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匈奴逐漸強大起來,勢力深入到了西域地區,所以烏孫也成為了匈奴的附庸,收到匈奴的欺凌。嚇在漢朝初期的時候,也受到了來自北方匈奴的威脅,所以漢武帝時期就曾經派張騫出使烏孫。張騫出使烏孫的時候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聯合烏孫從東西夾擊匈奴,第二個目的就是打通絲綢之路。但是當張騫來到烏孫之後,烏孫有一些猶豫,因為他們懼怕匈奴的勢力,所以對於聯合漢朝舉棋不定,猶豫不決,沒有下最後的決心。後來張騫回到長安之後,就把情況給漢武帝做了彙報並且建議採取與烏孫和親的策略進一步加強與烏孫之間的聯繫,來堅定烏孫聯合打擊匈奴的一個決心。漢武帝覺得張騫說得非常有道理,所以就贊同了這個主張。

於是就在漢武帝時期先後有兩位宗世女嫁到烏孫。一位是細君公主,又成為劉細君,劉細君和烏孫和親之後只生活了四五年,後來就因病去世了。聯合烏孫攻打匈奴的目的沒有達到,漢武帝又派去一位和親公主叫做劉解憂,歷史上稱為解憂公主。這個解憂公主是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與前面派去的劉細君不一樣,她生性開朗活潑而且飽讀詩書,所以就非常善於交際和溝通。當這個解憂公主來到烏孫之後一下子就打開了局面,而且深得烏孫王昆莫的喜歡。當漢朝和烏孫之間的關係走的很近之後,匈奴坐不住了。但是它感覺到烏孫又是一個舉足輕重的遊牧政權,所以也不能貿然地就派兵去打烏孫。匈奴如法炮製,也採取了和親的策略,把一個匈奴公主也嫁給了烏孫的昆莫。這樣就讓烏孫王就左右為難了,匈奴不敢得罪,漢朝也表現出來了足夠的誠意。後來思來想去,這個烏孫王就想了個這種的策略,把匈奴公主封為左公主,把漢朝的公主封為右夫人。在烏孫那裡以左為上,所以匈奴公主的地位還在漢朝公主的地位之上,對於這一點,解憂公主是心知肚明的,她知道這個烏孫王還處於首鼠兩端,猶豫不決的情況。接下來,劉解憂要做的工作就非常多。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解憂公主一方面周旋於昆莫和匈奴公主之間,這個匈奴公主善於騎射,因為從小在草原長大,但是騎射的本領在烏孫其實不算什麼特殊的技能。解憂公主琴棋書畫樣樣都能,這一點是遊牧民族沒有的,再加上解憂公主開朗活潑,就深得烏孫昆莫的喜愛。經過劉解憂真誠的不懈的努力,後來烏孫的昆莫終於下定決心要聯合漢朝共同打擊匈奴。

對於這個和親我們中國歷史上旺旺有不同的評價,有一些人認為和親是很有效,是一種和平的方式代替一種軍事的方式,減少了很多無謂的犧牲,使中原地區和邊緣民族的感情更近了。但是發對的人認為,和親並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而且是以屈辱的方式來換和平,最終和平也沒有到手。我覺得對於歷史的和親應該客觀地來看待,它既然是一種政治策略,一定有它的原因所在,我們既不能全盤地肯定也不能全盤地否定,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解憂公主和烏孫的和親而言,我覺得是漢朝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親。當時解憂公主和烏孫和親是公元前的101年,過了30年公元前72年的時候,當時烏孫就下決心和漢朝聯合。當年的時候漢朝出兵15萬從東邊,烏孫出兵5萬從西邊,20萬大軍東西夾擊匈奴,最終打敗了匈奴。又過了12年,漢朝就在西域設立了西域都護,正式開始對西域行使主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解憂公主和親的歷史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令解憂公主尤其想不到的是在兩千多年之後,沿著當年解憂公主為之付出一生努力的所開闢的絲綢之路來自地中海的一種香草叫做胸衣草。這種胸衣草非常擇地,一般地方種不了,但是伊寧所在的伊犁河谷非常適合種植,所以從地中海沿岸移植到了這裡。人們發現這種草不僅可以提取作為高級化妝品,而且在中藥上也有作用,甚至可以接觸煩躁,解除憂愁,所以又稱為“解憂草”。人們把這種解憂草和當年的解憂公主聯繫在了一起,所以在今天的伊寧附近還有一個解憂公主薰衣草園,以此作為對當年的解憂公主對伊寧這個地方的貢獻。

"

伊寧位於伊犁河谷,天山在這裡分為南北兩支。它的南支在夏天的時候阻擋了來自於整個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熱浪的襲擊,而天山的北支在冬天的時候又阻擋了來自於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在伊寧的西部是敞開的平原,所以大西洋的暖流又可以到達伊犁河谷,由此伊寧所在的地方就是整個新疆氣候最溼潤,環境最優美也最適宜於人居的地方。在兩千多年以前的西漢初期,伊寧所在的伊犁河谷以及以西的地區是由一個遊牧民族,叫做烏孫的遊牧民族他們的駐牧之地。由於這裡環境優美,草場遼闊,同時這個地方又盛產伊犁馬,伊犁馬是我們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天馬之一,所以這個地方就哺育了烏孫這個民族。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與此同時,由於伊寧地處絲綢之路北道的要道,所以也成為絲綢之路北道上那些使者,商人,僧侶,旅行家要駐足的一個地方。烏孫就是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交通和商業條件下發展成為兩千多年以前西域地區的一個強盛的遊牧政權。不過在這個時候活動在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匈奴逐漸強大起來,勢力深入到了西域地區,所以烏孫也成為了匈奴的附庸,收到匈奴的欺凌。嚇在漢朝初期的時候,也受到了來自北方匈奴的威脅,所以漢武帝時期就曾經派張騫出使烏孫。張騫出使烏孫的時候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聯合烏孫從東西夾擊匈奴,第二個目的就是打通絲綢之路。但是當張騫來到烏孫之後,烏孫有一些猶豫,因為他們懼怕匈奴的勢力,所以對於聯合漢朝舉棋不定,猶豫不決,沒有下最後的決心。後來張騫回到長安之後,就把情況給漢武帝做了彙報並且建議採取與烏孫和親的策略進一步加強與烏孫之間的聯繫,來堅定烏孫聯合打擊匈奴的一個決心。漢武帝覺得張騫說得非常有道理,所以就贊同了這個主張。

於是就在漢武帝時期先後有兩位宗世女嫁到烏孫。一位是細君公主,又成為劉細君,劉細君和烏孫和親之後只生活了四五年,後來就因病去世了。聯合烏孫攻打匈奴的目的沒有達到,漢武帝又派去一位和親公主叫做劉解憂,歷史上稱為解憂公主。這個解憂公主是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與前面派去的劉細君不一樣,她生性開朗活潑而且飽讀詩書,所以就非常善於交際和溝通。當這個解憂公主來到烏孫之後一下子就打開了局面,而且深得烏孫王昆莫的喜歡。當漢朝和烏孫之間的關係走的很近之後,匈奴坐不住了。但是它感覺到烏孫又是一個舉足輕重的遊牧政權,所以也不能貿然地就派兵去打烏孫。匈奴如法炮製,也採取了和親的策略,把一個匈奴公主也嫁給了烏孫的昆莫。這樣就讓烏孫王就左右為難了,匈奴不敢得罪,漢朝也表現出來了足夠的誠意。後來思來想去,這個烏孫王就想了個這種的策略,把匈奴公主封為左公主,把漢朝的公主封為右夫人。在烏孫那裡以左為上,所以匈奴公主的地位還在漢朝公主的地位之上,對於這一點,解憂公主是心知肚明的,她知道這個烏孫王還處於首鼠兩端,猶豫不決的情況。接下來,劉解憂要做的工作就非常多。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解憂公主一方面周旋於昆莫和匈奴公主之間,這個匈奴公主善於騎射,因為從小在草原長大,但是騎射的本領在烏孫其實不算什麼特殊的技能。解憂公主琴棋書畫樣樣都能,這一點是遊牧民族沒有的,再加上解憂公主開朗活潑,就深得烏孫昆莫的喜愛。經過劉解憂真誠的不懈的努力,後來烏孫的昆莫終於下定決心要聯合漢朝共同打擊匈奴。

對於這個和親我們中國歷史上旺旺有不同的評價,有一些人認為和親是很有效,是一種和平的方式代替一種軍事的方式,減少了很多無謂的犧牲,使中原地區和邊緣民族的感情更近了。但是發對的人認為,和親並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而且是以屈辱的方式來換和平,最終和平也沒有到手。我覺得對於歷史的和親應該客觀地來看待,它既然是一種政治策略,一定有它的原因所在,我們既不能全盤地肯定也不能全盤地否定,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解憂公主和烏孫的和親而言,我覺得是漢朝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親。當時解憂公主和烏孫和親是公元前的101年,過了30年公元前72年的時候,當時烏孫就下決心和漢朝聯合。當年的時候漢朝出兵15萬從東邊,烏孫出兵5萬從西邊,20萬大軍東西夾擊匈奴,最終打敗了匈奴。又過了12年,漢朝就在西域設立了西域都護,正式開始對西域行使主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解憂公主和親的歷史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令解憂公主尤其想不到的是在兩千多年之後,沿著當年解憂公主為之付出一生努力的所開闢的絲綢之路來自地中海的一種香草叫做胸衣草。這種胸衣草非常擇地,一般地方種不了,但是伊寧所在的伊犁河谷非常適合種植,所以從地中海沿岸移植到了這裡。人們發現這種草不僅可以提取作為高級化妝品,而且在中藥上也有作用,甚至可以接觸煩躁,解除憂愁,所以又稱為“解憂草”。人們把這種解憂草和當年的解憂公主聯繫在了一起,所以在今天的伊寧附近還有一個解憂公主薰衣草園,以此作為對當年的解憂公主對伊寧這個地方的貢獻。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到了唐朝伊寧這個地方由於絲綢之路北道的繁榮,逐漸地又成為了一個商業重鎮。在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在新疆的吐魯番出土了大量的紙質的文書,反映了漢唐之際當時在新疆這個區域政治經濟和商業發展的情景,我們把它稱為“吐魯番文書”。其中有一份吐魯番文書談到了這樣的一個訴訟案件。在一千多年以前,唐朝的高宗統治時期。當時在吐魯番的安西都護府的長官接到了一個訴訟案。原告叫做曹祿山,是來自於中亞的一個粟特商人。告來自於長安的一個人叫做李紹瑾。這個訴狀是這樣寫的,說四年以前,李紹瑾和曹祿山的哥哥做生意,就從長安來到了一個叫做弓月城的地方。曹祿山的哥哥在弓月城開的有商鋪,李紹瑾就從商鋪裡面取了275匹絹,應該是相當大的一筆錢。然後兩個人就一塊到新疆的庫車去做生意,後來曹祿山的哥哥就失蹤了,而且李紹瑾就私下侵吞了這275匹絹賣掉之後所得的銀錢。曹祿山作為弟弟在四年之後就狀告李紹瑾。第一要李紹瑾說清楚他哥哥的下落,第二要李紹瑾賠償275匹絹的銀錢所得。

弓月城就在今天伊寧附近,屬於今天的伊寧縣,我們可以把它作為尹寧市的前身。在唐朝的時候弓月城是一個商業重鎮,唐政府在這裡設置官員,對這個城市進行管理,而且收取來往於絲綢之路北道的商人的商稅。粟特是一個古波斯語,指的是生活在今天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這一帶當時中亞的小國的商人,這部分商人在中國的史書中被稱為“昭武九姓”。粟特人天生就會做生意,而且不畏艱險。這部分商人經商的時候有一個特點,往往是組團,從他們家鄉出發, 沿著絲綢之路向東。在這個過程中間他們遇到一些商業重鎮就留下一批人,然後繼續向前走,在另一個商業重鎮再留下一批人。逐漸地就在這些商業重鎮形成了一個一個的粟特的部落,就成為粟特商人存儲貨物,買賣商品,交流信息,住宿修養的一個地方。久而久之,粟特商人基本上就把絲綢之路的貿易控制了,所以在絲綢之路的歷史上,粟特商人是非常有名的。這個曹祿山就來自於“昭武九姓”的曹國,在唐朝初期的時候,他們也是沿著絲綢之路向東先來到了弓月城,感覺到伊寧這個地方交通比較發達,生活環境又比較好,是一個商業重鎮,所以曹老大就留在了這裡,作為他們曹氏家族的一個商業據點。走到吐魯番曹祿山留了下來,其他的一部分人繼續向東,一直走到唐朝的都城長安。

就在長安城曹氏家族的其他的那一部分人和李紹瑾認識了。李紹瑾是長安人,在西域做絲綢生意,所以後來和曹氏家族一拍即合。因為李紹瑾熟悉內地的絲綢,對於質地,來源地,都很有把握,所以他們雙方互相需要,就合夥兒做起來生意。就在四年以前,李紹瑾從長安來到了新疆,先到了吐魯番,見了曹祿山,稍作停留之後又沿著絲綢之路北道到了弓月城,見到了曹老大。曹老大當時已經是弓月城小有名氣的一個商人了,有自己的店鋪,生意做的也很紅火,熱情地接待了李紹瑾。李紹瑾就和曹老大一起從曹老大的商鋪裡面提了275匹絹去到了庫車城,但是後來曹老大的下落不明,李紹瑾一個人返回了吐魯番。

"

伊寧位於伊犁河谷,天山在這裡分為南北兩支。它的南支在夏天的時候阻擋了來自於整個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熱浪的襲擊,而天山的北支在冬天的時候又阻擋了來自於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在伊寧的西部是敞開的平原,所以大西洋的暖流又可以到達伊犁河谷,由此伊寧所在的地方就是整個新疆氣候最溼潤,環境最優美也最適宜於人居的地方。在兩千多年以前的西漢初期,伊寧所在的伊犁河谷以及以西的地區是由一個遊牧民族,叫做烏孫的遊牧民族他們的駐牧之地。由於這裡環境優美,草場遼闊,同時這個地方又盛產伊犁馬,伊犁馬是我們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天馬之一,所以這個地方就哺育了烏孫這個民族。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與此同時,由於伊寧地處絲綢之路北道的要道,所以也成為絲綢之路北道上那些使者,商人,僧侶,旅行家要駐足的一個地方。烏孫就是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交通和商業條件下發展成為兩千多年以前西域地區的一個強盛的遊牧政權。不過在這個時候活動在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匈奴逐漸強大起來,勢力深入到了西域地區,所以烏孫也成為了匈奴的附庸,收到匈奴的欺凌。嚇在漢朝初期的時候,也受到了來自北方匈奴的威脅,所以漢武帝時期就曾經派張騫出使烏孫。張騫出使烏孫的時候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聯合烏孫從東西夾擊匈奴,第二個目的就是打通絲綢之路。但是當張騫來到烏孫之後,烏孫有一些猶豫,因為他們懼怕匈奴的勢力,所以對於聯合漢朝舉棋不定,猶豫不決,沒有下最後的決心。後來張騫回到長安之後,就把情況給漢武帝做了彙報並且建議採取與烏孫和親的策略進一步加強與烏孫之間的聯繫,來堅定烏孫聯合打擊匈奴的一個決心。漢武帝覺得張騫說得非常有道理,所以就贊同了這個主張。

於是就在漢武帝時期先後有兩位宗世女嫁到烏孫。一位是細君公主,又成為劉細君,劉細君和烏孫和親之後只生活了四五年,後來就因病去世了。聯合烏孫攻打匈奴的目的沒有達到,漢武帝又派去一位和親公主叫做劉解憂,歷史上稱為解憂公主。這個解憂公主是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與前面派去的劉細君不一樣,她生性開朗活潑而且飽讀詩書,所以就非常善於交際和溝通。當這個解憂公主來到烏孫之後一下子就打開了局面,而且深得烏孫王昆莫的喜歡。當漢朝和烏孫之間的關係走的很近之後,匈奴坐不住了。但是它感覺到烏孫又是一個舉足輕重的遊牧政權,所以也不能貿然地就派兵去打烏孫。匈奴如法炮製,也採取了和親的策略,把一個匈奴公主也嫁給了烏孫的昆莫。這樣就讓烏孫王就左右為難了,匈奴不敢得罪,漢朝也表現出來了足夠的誠意。後來思來想去,這個烏孫王就想了個這種的策略,把匈奴公主封為左公主,把漢朝的公主封為右夫人。在烏孫那裡以左為上,所以匈奴公主的地位還在漢朝公主的地位之上,對於這一點,解憂公主是心知肚明的,她知道這個烏孫王還處於首鼠兩端,猶豫不決的情況。接下來,劉解憂要做的工作就非常多。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解憂公主一方面周旋於昆莫和匈奴公主之間,這個匈奴公主善於騎射,因為從小在草原長大,但是騎射的本領在烏孫其實不算什麼特殊的技能。解憂公主琴棋書畫樣樣都能,這一點是遊牧民族沒有的,再加上解憂公主開朗活潑,就深得烏孫昆莫的喜愛。經過劉解憂真誠的不懈的努力,後來烏孫的昆莫終於下定決心要聯合漢朝共同打擊匈奴。

對於這個和親我們中國歷史上旺旺有不同的評價,有一些人認為和親是很有效,是一種和平的方式代替一種軍事的方式,減少了很多無謂的犧牲,使中原地區和邊緣民族的感情更近了。但是發對的人認為,和親並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而且是以屈辱的方式來換和平,最終和平也沒有到手。我覺得對於歷史的和親應該客觀地來看待,它既然是一種政治策略,一定有它的原因所在,我們既不能全盤地肯定也不能全盤地否定,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解憂公主和烏孫的和親而言,我覺得是漢朝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親。當時解憂公主和烏孫和親是公元前的101年,過了30年公元前72年的時候,當時烏孫就下決心和漢朝聯合。當年的時候漢朝出兵15萬從東邊,烏孫出兵5萬從西邊,20萬大軍東西夾擊匈奴,最終打敗了匈奴。又過了12年,漢朝就在西域設立了西域都護,正式開始對西域行使主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解憂公主和親的歷史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令解憂公主尤其想不到的是在兩千多年之後,沿著當年解憂公主為之付出一生努力的所開闢的絲綢之路來自地中海的一種香草叫做胸衣草。這種胸衣草非常擇地,一般地方種不了,但是伊寧所在的伊犁河谷非常適合種植,所以從地中海沿岸移植到了這裡。人們發現這種草不僅可以提取作為高級化妝品,而且在中藥上也有作用,甚至可以接觸煩躁,解除憂愁,所以又稱為“解憂草”。人們把這種解憂草和當年的解憂公主聯繫在了一起,所以在今天的伊寧附近還有一個解憂公主薰衣草園,以此作為對當年的解憂公主對伊寧這個地方的貢獻。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到了唐朝伊寧這個地方由於絲綢之路北道的繁榮,逐漸地又成為了一個商業重鎮。在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在新疆的吐魯番出土了大量的紙質的文書,反映了漢唐之際當時在新疆這個區域政治經濟和商業發展的情景,我們把它稱為“吐魯番文書”。其中有一份吐魯番文書談到了這樣的一個訴訟案件。在一千多年以前,唐朝的高宗統治時期。當時在吐魯番的安西都護府的長官接到了一個訴訟案。原告叫做曹祿山,是來自於中亞的一個粟特商人。告來自於長安的一個人叫做李紹瑾。這個訴狀是這樣寫的,說四年以前,李紹瑾和曹祿山的哥哥做生意,就從長安來到了一個叫做弓月城的地方。曹祿山的哥哥在弓月城開的有商鋪,李紹瑾就從商鋪裡面取了275匹絹,應該是相當大的一筆錢。然後兩個人就一塊到新疆的庫車去做生意,後來曹祿山的哥哥就失蹤了,而且李紹瑾就私下侵吞了這275匹絹賣掉之後所得的銀錢。曹祿山作為弟弟在四年之後就狀告李紹瑾。第一要李紹瑾說清楚他哥哥的下落,第二要李紹瑾賠償275匹絹的銀錢所得。

弓月城就在今天伊寧附近,屬於今天的伊寧縣,我們可以把它作為尹寧市的前身。在唐朝的時候弓月城是一個商業重鎮,唐政府在這裡設置官員,對這個城市進行管理,而且收取來往於絲綢之路北道的商人的商稅。粟特是一個古波斯語,指的是生活在今天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這一帶當時中亞的小國的商人,這部分商人在中國的史書中被稱為“昭武九姓”。粟特人天生就會做生意,而且不畏艱險。這部分商人經商的時候有一個特點,往往是組團,從他們家鄉出發, 沿著絲綢之路向東。在這個過程中間他們遇到一些商業重鎮就留下一批人,然後繼續向前走,在另一個商業重鎮再留下一批人。逐漸地就在這些商業重鎮形成了一個一個的粟特的部落,就成為粟特商人存儲貨物,買賣商品,交流信息,住宿修養的一個地方。久而久之,粟特商人基本上就把絲綢之路的貿易控制了,所以在絲綢之路的歷史上,粟特商人是非常有名的。這個曹祿山就來自於“昭武九姓”的曹國,在唐朝初期的時候,他們也是沿著絲綢之路向東先來到了弓月城,感覺到伊寧這個地方交通比較發達,生活環境又比較好,是一個商業重鎮,所以曹老大就留在了這裡,作為他們曹氏家族的一個商業據點。走到吐魯番曹祿山留了下來,其他的一部分人繼續向東,一直走到唐朝的都城長安。

就在長安城曹氏家族的其他的那一部分人和李紹瑾認識了。李紹瑾是長安人,在西域做絲綢生意,所以後來和曹氏家族一拍即合。因為李紹瑾熟悉內地的絲綢,對於質地,來源地,都很有把握,所以他們雙方互相需要,就合夥兒做起來生意。就在四年以前,李紹瑾從長安來到了新疆,先到了吐魯番,見了曹祿山,稍作停留之後又沿著絲綢之路北道到了弓月城,見到了曹老大。曹老大當時已經是弓月城小有名氣的一個商人了,有自己的店鋪,生意做的也很紅火,熱情地接待了李紹瑾。李紹瑾就和曹老大一起從曹老大的商鋪裡面提了275匹絹去到了庫車城,但是後來曹老大的下落不明,李紹瑾一個人返回了吐魯番。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後來安西都護府又調取了其他的證據,特別是弓月城曹老大店鋪裡面的其他證人的證詞,證明確有其事,當年確實是曹老大和李紹瑾一塊而到庫車去做生意。所以就下令把李紹瑾傳喚到了安西都護府,李紹瑾當堂也承認的確有這個事情,但是曹老大的下落他也說不清楚,但是肯定不是我害的,我願意把這275匹絹的銀錢所得重新交給曹氏家族,而且也希望與曹氏家族重新和好,一塊兒來做生意繼續尋找曹老大的下落。

通過這樣一個訴訟案的還原,我們得到了很多非常重要的信息。首先的一點,當時絲綢之路北道商業非常繁榮,其次作為絲綢之路北道的重要的節點城市弓月城已經開始參與到絲綢之路國際貿易中來,而且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絲綢之路的重鎮。通過這樣一個類似於國際貿易的訴訟案件我們可以看的出來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出現了內地的商人與外地的商人進行的這種中外合資合作經營的這種情景。反映了絲綢之路在本質上它的開放性,互補性以及合作性。

商業的繁榮,軍事地位和交通地位的重要性使伊寧這個地方到了清朝的乾隆年間的時候,城市地位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乾隆年間的時候,在伊寧這個地方設立了一個總統伊利等處將軍,簡稱為“伊犁將軍",這個治所就設在了伊寧附近不遠的惠遠城。伊寧從此之後就成了整個新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到了鴉片戰爭時期,伊寧又迎來了一位非常尊貴的客人,他就是我們國家歷史上傑出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很多人熟悉林則徐是因為他在鴉片戰爭時期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虎門銷煙。因為這個事件似乎就把林則徐其他方面的一些事給遮蔽掉了。其實在林則徐的晚年,還曾經有兩年多的時間被髮配到了伊犁將軍府,在這裡林則徐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而且給伊寧這個地方留下了很寶貴的物質和文化的遺產。

"

伊寧位於伊犁河谷,天山在這裡分為南北兩支。它的南支在夏天的時候阻擋了來自於整個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熱浪的襲擊,而天山的北支在冬天的時候又阻擋了來自於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在伊寧的西部是敞開的平原,所以大西洋的暖流又可以到達伊犁河谷,由此伊寧所在的地方就是整個新疆氣候最溼潤,環境最優美也最適宜於人居的地方。在兩千多年以前的西漢初期,伊寧所在的伊犁河谷以及以西的地區是由一個遊牧民族,叫做烏孫的遊牧民族他們的駐牧之地。由於這裡環境優美,草場遼闊,同時這個地方又盛產伊犁馬,伊犁馬是我們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天馬之一,所以這個地方就哺育了烏孫這個民族。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與此同時,由於伊寧地處絲綢之路北道的要道,所以也成為絲綢之路北道上那些使者,商人,僧侶,旅行家要駐足的一個地方。烏孫就是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交通和商業條件下發展成為兩千多年以前西域地區的一個強盛的遊牧政權。不過在這個時候活動在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匈奴逐漸強大起來,勢力深入到了西域地區,所以烏孫也成為了匈奴的附庸,收到匈奴的欺凌。嚇在漢朝初期的時候,也受到了來自北方匈奴的威脅,所以漢武帝時期就曾經派張騫出使烏孫。張騫出使烏孫的時候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聯合烏孫從東西夾擊匈奴,第二個目的就是打通絲綢之路。但是當張騫來到烏孫之後,烏孫有一些猶豫,因為他們懼怕匈奴的勢力,所以對於聯合漢朝舉棋不定,猶豫不決,沒有下最後的決心。後來張騫回到長安之後,就把情況給漢武帝做了彙報並且建議採取與烏孫和親的策略進一步加強與烏孫之間的聯繫,來堅定烏孫聯合打擊匈奴的一個決心。漢武帝覺得張騫說得非常有道理,所以就贊同了這個主張。

於是就在漢武帝時期先後有兩位宗世女嫁到烏孫。一位是細君公主,又成為劉細君,劉細君和烏孫和親之後只生活了四五年,後來就因病去世了。聯合烏孫攻打匈奴的目的沒有達到,漢武帝又派去一位和親公主叫做劉解憂,歷史上稱為解憂公主。這個解憂公主是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與前面派去的劉細君不一樣,她生性開朗活潑而且飽讀詩書,所以就非常善於交際和溝通。當這個解憂公主來到烏孫之後一下子就打開了局面,而且深得烏孫王昆莫的喜歡。當漢朝和烏孫之間的關係走的很近之後,匈奴坐不住了。但是它感覺到烏孫又是一個舉足輕重的遊牧政權,所以也不能貿然地就派兵去打烏孫。匈奴如法炮製,也採取了和親的策略,把一個匈奴公主也嫁給了烏孫的昆莫。這樣就讓烏孫王就左右為難了,匈奴不敢得罪,漢朝也表現出來了足夠的誠意。後來思來想去,這個烏孫王就想了個這種的策略,把匈奴公主封為左公主,把漢朝的公主封為右夫人。在烏孫那裡以左為上,所以匈奴公主的地位還在漢朝公主的地位之上,對於這一點,解憂公主是心知肚明的,她知道這個烏孫王還處於首鼠兩端,猶豫不決的情況。接下來,劉解憂要做的工作就非常多。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解憂公主一方面周旋於昆莫和匈奴公主之間,這個匈奴公主善於騎射,因為從小在草原長大,但是騎射的本領在烏孫其實不算什麼特殊的技能。解憂公主琴棋書畫樣樣都能,這一點是遊牧民族沒有的,再加上解憂公主開朗活潑,就深得烏孫昆莫的喜愛。經過劉解憂真誠的不懈的努力,後來烏孫的昆莫終於下定決心要聯合漢朝共同打擊匈奴。

對於這個和親我們中國歷史上旺旺有不同的評價,有一些人認為和親是很有效,是一種和平的方式代替一種軍事的方式,減少了很多無謂的犧牲,使中原地區和邊緣民族的感情更近了。但是發對的人認為,和親並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而且是以屈辱的方式來換和平,最終和平也沒有到手。我覺得對於歷史的和親應該客觀地來看待,它既然是一種政治策略,一定有它的原因所在,我們既不能全盤地肯定也不能全盤地否定,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解憂公主和烏孫的和親而言,我覺得是漢朝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親。當時解憂公主和烏孫和親是公元前的101年,過了30年公元前72年的時候,當時烏孫就下決心和漢朝聯合。當年的時候漢朝出兵15萬從東邊,烏孫出兵5萬從西邊,20萬大軍東西夾擊匈奴,最終打敗了匈奴。又過了12年,漢朝就在西域設立了西域都護,正式開始對西域行使主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解憂公主和親的歷史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令解憂公主尤其想不到的是在兩千多年之後,沿著當年解憂公主為之付出一生努力的所開闢的絲綢之路來自地中海的一種香草叫做胸衣草。這種胸衣草非常擇地,一般地方種不了,但是伊寧所在的伊犁河谷非常適合種植,所以從地中海沿岸移植到了這裡。人們發現這種草不僅可以提取作為高級化妝品,而且在中藥上也有作用,甚至可以接觸煩躁,解除憂愁,所以又稱為“解憂草”。人們把這種解憂草和當年的解憂公主聯繫在了一起,所以在今天的伊寧附近還有一個解憂公主薰衣草園,以此作為對當年的解憂公主對伊寧這個地方的貢獻。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到了唐朝伊寧這個地方由於絲綢之路北道的繁榮,逐漸地又成為了一個商業重鎮。在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在新疆的吐魯番出土了大量的紙質的文書,反映了漢唐之際當時在新疆這個區域政治經濟和商業發展的情景,我們把它稱為“吐魯番文書”。其中有一份吐魯番文書談到了這樣的一個訴訟案件。在一千多年以前,唐朝的高宗統治時期。當時在吐魯番的安西都護府的長官接到了一個訴訟案。原告叫做曹祿山,是來自於中亞的一個粟特商人。告來自於長安的一個人叫做李紹瑾。這個訴狀是這樣寫的,說四年以前,李紹瑾和曹祿山的哥哥做生意,就從長安來到了一個叫做弓月城的地方。曹祿山的哥哥在弓月城開的有商鋪,李紹瑾就從商鋪裡面取了275匹絹,應該是相當大的一筆錢。然後兩個人就一塊到新疆的庫車去做生意,後來曹祿山的哥哥就失蹤了,而且李紹瑾就私下侵吞了這275匹絹賣掉之後所得的銀錢。曹祿山作為弟弟在四年之後就狀告李紹瑾。第一要李紹瑾說清楚他哥哥的下落,第二要李紹瑾賠償275匹絹的銀錢所得。

弓月城就在今天伊寧附近,屬於今天的伊寧縣,我們可以把它作為尹寧市的前身。在唐朝的時候弓月城是一個商業重鎮,唐政府在這裡設置官員,對這個城市進行管理,而且收取來往於絲綢之路北道的商人的商稅。粟特是一個古波斯語,指的是生活在今天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這一帶當時中亞的小國的商人,這部分商人在中國的史書中被稱為“昭武九姓”。粟特人天生就會做生意,而且不畏艱險。這部分商人經商的時候有一個特點,往往是組團,從他們家鄉出發, 沿著絲綢之路向東。在這個過程中間他們遇到一些商業重鎮就留下一批人,然後繼續向前走,在另一個商業重鎮再留下一批人。逐漸地就在這些商業重鎮形成了一個一個的粟特的部落,就成為粟特商人存儲貨物,買賣商品,交流信息,住宿修養的一個地方。久而久之,粟特商人基本上就把絲綢之路的貿易控制了,所以在絲綢之路的歷史上,粟特商人是非常有名的。這個曹祿山就來自於“昭武九姓”的曹國,在唐朝初期的時候,他們也是沿著絲綢之路向東先來到了弓月城,感覺到伊寧這個地方交通比較發達,生活環境又比較好,是一個商業重鎮,所以曹老大就留在了這裡,作為他們曹氏家族的一個商業據點。走到吐魯番曹祿山留了下來,其他的一部分人繼續向東,一直走到唐朝的都城長安。

就在長安城曹氏家族的其他的那一部分人和李紹瑾認識了。李紹瑾是長安人,在西域做絲綢生意,所以後來和曹氏家族一拍即合。因為李紹瑾熟悉內地的絲綢,對於質地,來源地,都很有把握,所以他們雙方互相需要,就合夥兒做起來生意。就在四年以前,李紹瑾從長安來到了新疆,先到了吐魯番,見了曹祿山,稍作停留之後又沿著絲綢之路北道到了弓月城,見到了曹老大。曹老大當時已經是弓月城小有名氣的一個商人了,有自己的店鋪,生意做的也很紅火,熱情地接待了李紹瑾。李紹瑾就和曹老大一起從曹老大的商鋪裡面提了275匹絹去到了庫車城,但是後來曹老大的下落不明,李紹瑾一個人返回了吐魯番。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後來安西都護府又調取了其他的證據,特別是弓月城曹老大店鋪裡面的其他證人的證詞,證明確有其事,當年確實是曹老大和李紹瑾一塊而到庫車去做生意。所以就下令把李紹瑾傳喚到了安西都護府,李紹瑾當堂也承認的確有這個事情,但是曹老大的下落他也說不清楚,但是肯定不是我害的,我願意把這275匹絹的銀錢所得重新交給曹氏家族,而且也希望與曹氏家族重新和好,一塊兒來做生意繼續尋找曹老大的下落。

通過這樣一個訴訟案的還原,我們得到了很多非常重要的信息。首先的一點,當時絲綢之路北道商業非常繁榮,其次作為絲綢之路北道的重要的節點城市弓月城已經開始參與到絲綢之路國際貿易中來,而且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絲綢之路的重鎮。通過這樣一個類似於國際貿易的訴訟案件我們可以看的出來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出現了內地的商人與外地的商人進行的這種中外合資合作經營的這種情景。反映了絲綢之路在本質上它的開放性,互補性以及合作性。

商業的繁榮,軍事地位和交通地位的重要性使伊寧這個地方到了清朝的乾隆年間的時候,城市地位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乾隆年間的時候,在伊寧這個地方設立了一個總統伊利等處將軍,簡稱為“伊犁將軍",這個治所就設在了伊寧附近不遠的惠遠城。伊寧從此之後就成了整個新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到了鴉片戰爭時期,伊寧又迎來了一位非常尊貴的客人,他就是我們國家歷史上傑出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很多人熟悉林則徐是因為他在鴉片戰爭時期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虎門銷煙。因為這個事件似乎就把林則徐其他方面的一些事給遮蔽掉了。其實在林則徐的晚年,還曾經有兩年多的時間被髮配到了伊犁將軍府,在這裡林則徐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而且給伊寧這個地方留下了很寶貴的物質和文化的遺產。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林則徐當年在虎門銷煙之後,因為收到保守派的排擠,道光皇帝就把他發配到了伊寧。在他從廣州然後經過西安要到西北的時候,在西安這個地方林則徐與他送行的家人進行話別。在話別的時候,林則徐沒有眼淚,也沒有怨言,而是隨口吟出了兩首詩,其中說到了這樣兩句詩: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這句話非常有名,後來不僅是林則徐他本人的一句座右銘,同時也成了後來很多人勵志的名言。抱著這樣的一個想法,林則徐踏入了進入新疆的道路。在林則徐還沒有到來的時候,已經有一件事情在等待這林則徐的處理。伊犁將軍叫做布彥泰,接到了道光皇帝的一紙詔書,要讓他把駐守在伊寧的伊犁鎮數萬精兵撤入關內,然後到天津去保衛北京的安全。布彥泰覺得這樣子不行,因為西北地區需要軍隊來保衛。當林則徐到來之後,布彥泰為他接風洗塵,林則徐覺得這個事情不能做,也就是伊犁鎮的數萬精兵不能撤入關內。林則徐當年在廣州禁菸的時候他發現我們的邊防海防這一塊危機重重,所以他主張加強海防。但是當他從內地一路走來走到新疆的時候,他發現新疆這個地方地域遼闊,所以這個地方不僅不能減兵,反而應該增加兵力,保證這個地方的穩定和安全。所以當布彥泰徵求他的意見的時候,林則徐就明確地表示反對,他覺得伊犁這個地方是一個經濟重鎮,交通重鎮,軍事重鎮,雖然說在清朝晚期的時候絲綢之路沒有像漢唐時期那麼繁榮了,甚至絲綢之路的有些道路都已經堵塞了,但是未來呢?伊犁河谷將關係到新疆,關係到大西北,甚至關係到我國與中亞的關係,所以異常重要。

未來要發展絲綢之路,重新開闢利用絲綢之路的時候,伊犁這個地方就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應該保留這個地方,而且在這個地方保留重兵來保證它的安全為未來的絲綢之路重新的開闢大寫堅實的基礎。林則徐就主動提出這個奏章由他自己寫,把原因特種事實說清楚,而且言辭懇切,有理有據。後來這個奏章就到了道光皇帝手裡,道光皇帝一看林則徐和布彥泰說得十分有道理,所以就撤銷了他當初下達的詔令,保留了伊犁鎮的數萬精兵。這個事情是林則徐來到伊寧之後做的第一件大事,也是第一件好事。事實證明是正確的,它對於保證伊犁的安全,大西北的安定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一年林則徐已經58歲了。

"

伊寧位於伊犁河谷,天山在這裡分為南北兩支。它的南支在夏天的時候阻擋了來自於整個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熱浪的襲擊,而天山的北支在冬天的時候又阻擋了來自於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在伊寧的西部是敞開的平原,所以大西洋的暖流又可以到達伊犁河谷,由此伊寧所在的地方就是整個新疆氣候最溼潤,環境最優美也最適宜於人居的地方。在兩千多年以前的西漢初期,伊寧所在的伊犁河谷以及以西的地區是由一個遊牧民族,叫做烏孫的遊牧民族他們的駐牧之地。由於這裡環境優美,草場遼闊,同時這個地方又盛產伊犁馬,伊犁馬是我們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天馬之一,所以這個地方就哺育了烏孫這個民族。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與此同時,由於伊寧地處絲綢之路北道的要道,所以也成為絲綢之路北道上那些使者,商人,僧侶,旅行家要駐足的一個地方。烏孫就是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交通和商業條件下發展成為兩千多年以前西域地區的一個強盛的遊牧政權。不過在這個時候活動在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匈奴逐漸強大起來,勢力深入到了西域地區,所以烏孫也成為了匈奴的附庸,收到匈奴的欺凌。嚇在漢朝初期的時候,也受到了來自北方匈奴的威脅,所以漢武帝時期就曾經派張騫出使烏孫。張騫出使烏孫的時候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聯合烏孫從東西夾擊匈奴,第二個目的就是打通絲綢之路。但是當張騫來到烏孫之後,烏孫有一些猶豫,因為他們懼怕匈奴的勢力,所以對於聯合漢朝舉棋不定,猶豫不決,沒有下最後的決心。後來張騫回到長安之後,就把情況給漢武帝做了彙報並且建議採取與烏孫和親的策略進一步加強與烏孫之間的聯繫,來堅定烏孫聯合打擊匈奴的一個決心。漢武帝覺得張騫說得非常有道理,所以就贊同了這個主張。

於是就在漢武帝時期先後有兩位宗世女嫁到烏孫。一位是細君公主,又成為劉細君,劉細君和烏孫和親之後只生活了四五年,後來就因病去世了。聯合烏孫攻打匈奴的目的沒有達到,漢武帝又派去一位和親公主叫做劉解憂,歷史上稱為解憂公主。這個解憂公主是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與前面派去的劉細君不一樣,她生性開朗活潑而且飽讀詩書,所以就非常善於交際和溝通。當這個解憂公主來到烏孫之後一下子就打開了局面,而且深得烏孫王昆莫的喜歡。當漢朝和烏孫之間的關係走的很近之後,匈奴坐不住了。但是它感覺到烏孫又是一個舉足輕重的遊牧政權,所以也不能貿然地就派兵去打烏孫。匈奴如法炮製,也採取了和親的策略,把一個匈奴公主也嫁給了烏孫的昆莫。這樣就讓烏孫王就左右為難了,匈奴不敢得罪,漢朝也表現出來了足夠的誠意。後來思來想去,這個烏孫王就想了個這種的策略,把匈奴公主封為左公主,把漢朝的公主封為右夫人。在烏孫那裡以左為上,所以匈奴公主的地位還在漢朝公主的地位之上,對於這一點,解憂公主是心知肚明的,她知道這個烏孫王還處於首鼠兩端,猶豫不決的情況。接下來,劉解憂要做的工作就非常多。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解憂公主一方面周旋於昆莫和匈奴公主之間,這個匈奴公主善於騎射,因為從小在草原長大,但是騎射的本領在烏孫其實不算什麼特殊的技能。解憂公主琴棋書畫樣樣都能,這一點是遊牧民族沒有的,再加上解憂公主開朗活潑,就深得烏孫昆莫的喜愛。經過劉解憂真誠的不懈的努力,後來烏孫的昆莫終於下定決心要聯合漢朝共同打擊匈奴。

對於這個和親我們中國歷史上旺旺有不同的評價,有一些人認為和親是很有效,是一種和平的方式代替一種軍事的方式,減少了很多無謂的犧牲,使中原地區和邊緣民族的感情更近了。但是發對的人認為,和親並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而且是以屈辱的方式來換和平,最終和平也沒有到手。我覺得對於歷史的和親應該客觀地來看待,它既然是一種政治策略,一定有它的原因所在,我們既不能全盤地肯定也不能全盤地否定,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解憂公主和烏孫的和親而言,我覺得是漢朝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親。當時解憂公主和烏孫和親是公元前的101年,過了30年公元前72年的時候,當時烏孫就下決心和漢朝聯合。當年的時候漢朝出兵15萬從東邊,烏孫出兵5萬從西邊,20萬大軍東西夾擊匈奴,最終打敗了匈奴。又過了12年,漢朝就在西域設立了西域都護,正式開始對西域行使主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解憂公主和親的歷史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令解憂公主尤其想不到的是在兩千多年之後,沿著當年解憂公主為之付出一生努力的所開闢的絲綢之路來自地中海的一種香草叫做胸衣草。這種胸衣草非常擇地,一般地方種不了,但是伊寧所在的伊犁河谷非常適合種植,所以從地中海沿岸移植到了這裡。人們發現這種草不僅可以提取作為高級化妝品,而且在中藥上也有作用,甚至可以接觸煩躁,解除憂愁,所以又稱為“解憂草”。人們把這種解憂草和當年的解憂公主聯繫在了一起,所以在今天的伊寧附近還有一個解憂公主薰衣草園,以此作為對當年的解憂公主對伊寧這個地方的貢獻。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到了唐朝伊寧這個地方由於絲綢之路北道的繁榮,逐漸地又成為了一個商業重鎮。在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在新疆的吐魯番出土了大量的紙質的文書,反映了漢唐之際當時在新疆這個區域政治經濟和商業發展的情景,我們把它稱為“吐魯番文書”。其中有一份吐魯番文書談到了這樣的一個訴訟案件。在一千多年以前,唐朝的高宗統治時期。當時在吐魯番的安西都護府的長官接到了一個訴訟案。原告叫做曹祿山,是來自於中亞的一個粟特商人。告來自於長安的一個人叫做李紹瑾。這個訴狀是這樣寫的,說四年以前,李紹瑾和曹祿山的哥哥做生意,就從長安來到了一個叫做弓月城的地方。曹祿山的哥哥在弓月城開的有商鋪,李紹瑾就從商鋪裡面取了275匹絹,應該是相當大的一筆錢。然後兩個人就一塊到新疆的庫車去做生意,後來曹祿山的哥哥就失蹤了,而且李紹瑾就私下侵吞了這275匹絹賣掉之後所得的銀錢。曹祿山作為弟弟在四年之後就狀告李紹瑾。第一要李紹瑾說清楚他哥哥的下落,第二要李紹瑾賠償275匹絹的銀錢所得。

弓月城就在今天伊寧附近,屬於今天的伊寧縣,我們可以把它作為尹寧市的前身。在唐朝的時候弓月城是一個商業重鎮,唐政府在這裡設置官員,對這個城市進行管理,而且收取來往於絲綢之路北道的商人的商稅。粟特是一個古波斯語,指的是生活在今天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這一帶當時中亞的小國的商人,這部分商人在中國的史書中被稱為“昭武九姓”。粟特人天生就會做生意,而且不畏艱險。這部分商人經商的時候有一個特點,往往是組團,從他們家鄉出發, 沿著絲綢之路向東。在這個過程中間他們遇到一些商業重鎮就留下一批人,然後繼續向前走,在另一個商業重鎮再留下一批人。逐漸地就在這些商業重鎮形成了一個一個的粟特的部落,就成為粟特商人存儲貨物,買賣商品,交流信息,住宿修養的一個地方。久而久之,粟特商人基本上就把絲綢之路的貿易控制了,所以在絲綢之路的歷史上,粟特商人是非常有名的。這個曹祿山就來自於“昭武九姓”的曹國,在唐朝初期的時候,他們也是沿著絲綢之路向東先來到了弓月城,感覺到伊寧這個地方交通比較發達,生活環境又比較好,是一個商業重鎮,所以曹老大就留在了這裡,作為他們曹氏家族的一個商業據點。走到吐魯番曹祿山留了下來,其他的一部分人繼續向東,一直走到唐朝的都城長安。

就在長安城曹氏家族的其他的那一部分人和李紹瑾認識了。李紹瑾是長安人,在西域做絲綢生意,所以後來和曹氏家族一拍即合。因為李紹瑾熟悉內地的絲綢,對於質地,來源地,都很有把握,所以他們雙方互相需要,就合夥兒做起來生意。就在四年以前,李紹瑾從長安來到了新疆,先到了吐魯番,見了曹祿山,稍作停留之後又沿著絲綢之路北道到了弓月城,見到了曹老大。曹老大當時已經是弓月城小有名氣的一個商人了,有自己的店鋪,生意做的也很紅火,熱情地接待了李紹瑾。李紹瑾就和曹老大一起從曹老大的商鋪裡面提了275匹絹去到了庫車城,但是後來曹老大的下落不明,李紹瑾一個人返回了吐魯番。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後來安西都護府又調取了其他的證據,特別是弓月城曹老大店鋪裡面的其他證人的證詞,證明確有其事,當年確實是曹老大和李紹瑾一塊而到庫車去做生意。所以就下令把李紹瑾傳喚到了安西都護府,李紹瑾當堂也承認的確有這個事情,但是曹老大的下落他也說不清楚,但是肯定不是我害的,我願意把這275匹絹的銀錢所得重新交給曹氏家族,而且也希望與曹氏家族重新和好,一塊兒來做生意繼續尋找曹老大的下落。

通過這樣一個訴訟案的還原,我們得到了很多非常重要的信息。首先的一點,當時絲綢之路北道商業非常繁榮,其次作為絲綢之路北道的重要的節點城市弓月城已經開始參與到絲綢之路國際貿易中來,而且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絲綢之路的重鎮。通過這樣一個類似於國際貿易的訴訟案件我們可以看的出來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出現了內地的商人與外地的商人進行的這種中外合資合作經營的這種情景。反映了絲綢之路在本質上它的開放性,互補性以及合作性。

商業的繁榮,軍事地位和交通地位的重要性使伊寧這個地方到了清朝的乾隆年間的時候,城市地位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乾隆年間的時候,在伊寧這個地方設立了一個總統伊利等處將軍,簡稱為“伊犁將軍",這個治所就設在了伊寧附近不遠的惠遠城。伊寧從此之後就成了整個新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到了鴉片戰爭時期,伊寧又迎來了一位非常尊貴的客人,他就是我們國家歷史上傑出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很多人熟悉林則徐是因為他在鴉片戰爭時期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虎門銷煙。因為這個事件似乎就把林則徐其他方面的一些事給遮蔽掉了。其實在林則徐的晚年,還曾經有兩年多的時間被髮配到了伊犁將軍府,在這裡林則徐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而且給伊寧這個地方留下了很寶貴的物質和文化的遺產。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林則徐當年在虎門銷煙之後,因為收到保守派的排擠,道光皇帝就把他發配到了伊寧。在他從廣州然後經過西安要到西北的時候,在西安這個地方林則徐與他送行的家人進行話別。在話別的時候,林則徐沒有眼淚,也沒有怨言,而是隨口吟出了兩首詩,其中說到了這樣兩句詩: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這句話非常有名,後來不僅是林則徐他本人的一句座右銘,同時也成了後來很多人勵志的名言。抱著這樣的一個想法,林則徐踏入了進入新疆的道路。在林則徐還沒有到來的時候,已經有一件事情在等待這林則徐的處理。伊犁將軍叫做布彥泰,接到了道光皇帝的一紙詔書,要讓他把駐守在伊寧的伊犁鎮數萬精兵撤入關內,然後到天津去保衛北京的安全。布彥泰覺得這樣子不行,因為西北地區需要軍隊來保衛。當林則徐到來之後,布彥泰為他接風洗塵,林則徐覺得這個事情不能做,也就是伊犁鎮的數萬精兵不能撤入關內。林則徐當年在廣州禁菸的時候他發現我們的邊防海防這一塊危機重重,所以他主張加強海防。但是當他從內地一路走來走到新疆的時候,他發現新疆這個地方地域遼闊,所以這個地方不僅不能減兵,反而應該增加兵力,保證這個地方的穩定和安全。所以當布彥泰徵求他的意見的時候,林則徐就明確地表示反對,他覺得伊犁這個地方是一個經濟重鎮,交通重鎮,軍事重鎮,雖然說在清朝晚期的時候絲綢之路沒有像漢唐時期那麼繁榮了,甚至絲綢之路的有些道路都已經堵塞了,但是未來呢?伊犁河谷將關係到新疆,關係到大西北,甚至關係到我國與中亞的關係,所以異常重要。

未來要發展絲綢之路,重新開闢利用絲綢之路的時候,伊犁這個地方就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應該保留這個地方,而且在這個地方保留重兵來保證它的安全為未來的絲綢之路重新的開闢大寫堅實的基礎。林則徐就主動提出這個奏章由他自己寫,把原因特種事實說清楚,而且言辭懇切,有理有據。後來這個奏章就到了道光皇帝手裡,道光皇帝一看林則徐和布彥泰說得十分有道理,所以就撤銷了他當初下達的詔令,保留了伊犁鎮的數萬精兵。這個事情是林則徐來到伊寧之後做的第一件大事,也是第一件好事。事實證明是正確的,它對於保證伊犁的安全,大西北的安定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一年林則徐已經58歲了。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當時發配到伊犁將軍府的清朝的官員有很多,成百上千,很多人到這裡養養花,種種草,甚至閉門讀書,或者發發牢騷,等待這時間到了回到關內。林則徐在這裡做和很多的實事,也做了很多的好事,深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其中林則徐在這裡留下的一個重大的水利工程項目就叫"林公渠”。這個林公渠位於伊寧東部伊犁河北邊的一個人工乾渠,這個乾渠長100多公里,灌溉著近百萬畝的良田,而這個“林公渠”與當年的林則徐就有密切的關聯。當林則徐來到伊寧的時候,他發現這個伊寧東部伊犁河的北邊有一塊廢地,當地叫做“阿齊烏蘇廢地”,這塊地表面上能夠種莊稼,但是因為沒有水渠,所以這塊兒沒有種莊稼,顆粒無收,所以成了當地的一塊廢地。不過當林則徐來到這裡的時候,當時的伊犁府將軍和駐在這裡的數萬精兵他們面臨著很大的財政危機。在以往的時候伊犁將軍府和數萬的伊犁鎮精兵主要靠中央財政的支持,但是鴉片戰爭以後,簽訂了屈辱的《南京條約》給西方列強鉅額的賠款,所以清朝政府的財政是入不敷出,所以伊犁將軍府的財政也是捉襟見肘。這讓布彥泰大傷腦筋,後來他思來想去就考慮到了阿齊烏蘇這塊廢地。他想這近百萬畝的土地如果得以復墾,不僅可以解決數萬精兵的糧食供應問題,同時也可以部分緩解伊犁將軍府的財政困難。要讓阿齊烏蘇這塊地復墾必須先修水渠,要想先修水渠,要有資金。想到這裡他就重新想到了林則徐,他知道林則徐在中原地區是一個有名的水利專家,對於治理大江大河和湖泊非常有經驗,所以就主動徵求林則徐的意見。

林則徐對於復墾阿齊烏蘇是非常贊成的,而且有一個初步的規劃。有了規劃之後,資金怎麼來呢?林則徐也知道財政困難,所以就主動提出自己隨身還攜帶了一部分銀兩,先把這部分錢捐出來用於修治阿齊烏蘇的大渠,布彥泰也非常感動。同時林則徐的這種行為也給他提了一個醒,但是在伊犁將軍府有很多發配的官員,清朝當時有一個政策,這些被髮配的官員可以通過捐資減罪的辦法來減免他們遣戍的時間。後來布彥泰就通過一些渠道把這個消息傳遞給了被遣戍在伊犁將軍府的那些官員。就這樣湊齊了修建阿齊烏蘇的大渠的錢,林則徐主動承擔了阿齊烏蘇渠首工程,選擇了在伊犁河的一條支流哈什河其中的某一個地方開了一個引水渠的渠口。這個渠首工程前後用了四個月的時間,使用了十萬多個工才最終完成。完成之後這條大渠也就逐漸修成了,近百萬畝阿齊烏蘇的廢地得到了灌溉,重新成為一片良田沃野,對於緩解當地的經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伊寧位於伊犁河谷,天山在這裡分為南北兩支。它的南支在夏天的時候阻擋了來自於整個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熱浪的襲擊,而天山的北支在冬天的時候又阻擋了來自於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在伊寧的西部是敞開的平原,所以大西洋的暖流又可以到達伊犁河谷,由此伊寧所在的地方就是整個新疆氣候最溼潤,環境最優美也最適宜於人居的地方。在兩千多年以前的西漢初期,伊寧所在的伊犁河谷以及以西的地區是由一個遊牧民族,叫做烏孫的遊牧民族他們的駐牧之地。由於這裡環境優美,草場遼闊,同時這個地方又盛產伊犁馬,伊犁馬是我們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天馬之一,所以這個地方就哺育了烏孫這個民族。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與此同時,由於伊寧地處絲綢之路北道的要道,所以也成為絲綢之路北道上那些使者,商人,僧侶,旅行家要駐足的一個地方。烏孫就是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交通和商業條件下發展成為兩千多年以前西域地區的一個強盛的遊牧政權。不過在這個時候活動在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匈奴逐漸強大起來,勢力深入到了西域地區,所以烏孫也成為了匈奴的附庸,收到匈奴的欺凌。嚇在漢朝初期的時候,也受到了來自北方匈奴的威脅,所以漢武帝時期就曾經派張騫出使烏孫。張騫出使烏孫的時候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聯合烏孫從東西夾擊匈奴,第二個目的就是打通絲綢之路。但是當張騫來到烏孫之後,烏孫有一些猶豫,因為他們懼怕匈奴的勢力,所以對於聯合漢朝舉棋不定,猶豫不決,沒有下最後的決心。後來張騫回到長安之後,就把情況給漢武帝做了彙報並且建議採取與烏孫和親的策略進一步加強與烏孫之間的聯繫,來堅定烏孫聯合打擊匈奴的一個決心。漢武帝覺得張騫說得非常有道理,所以就贊同了這個主張。

於是就在漢武帝時期先後有兩位宗世女嫁到烏孫。一位是細君公主,又成為劉細君,劉細君和烏孫和親之後只生活了四五年,後來就因病去世了。聯合烏孫攻打匈奴的目的沒有達到,漢武帝又派去一位和親公主叫做劉解憂,歷史上稱為解憂公主。這個解憂公主是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與前面派去的劉細君不一樣,她生性開朗活潑而且飽讀詩書,所以就非常善於交際和溝通。當這個解憂公主來到烏孫之後一下子就打開了局面,而且深得烏孫王昆莫的喜歡。當漢朝和烏孫之間的關係走的很近之後,匈奴坐不住了。但是它感覺到烏孫又是一個舉足輕重的遊牧政權,所以也不能貿然地就派兵去打烏孫。匈奴如法炮製,也採取了和親的策略,把一個匈奴公主也嫁給了烏孫的昆莫。這樣就讓烏孫王就左右為難了,匈奴不敢得罪,漢朝也表現出來了足夠的誠意。後來思來想去,這個烏孫王就想了個這種的策略,把匈奴公主封為左公主,把漢朝的公主封為右夫人。在烏孫那裡以左為上,所以匈奴公主的地位還在漢朝公主的地位之上,對於這一點,解憂公主是心知肚明的,她知道這個烏孫王還處於首鼠兩端,猶豫不決的情況。接下來,劉解憂要做的工作就非常多。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解憂公主一方面周旋於昆莫和匈奴公主之間,這個匈奴公主善於騎射,因為從小在草原長大,但是騎射的本領在烏孫其實不算什麼特殊的技能。解憂公主琴棋書畫樣樣都能,這一點是遊牧民族沒有的,再加上解憂公主開朗活潑,就深得烏孫昆莫的喜愛。經過劉解憂真誠的不懈的努力,後來烏孫的昆莫終於下定決心要聯合漢朝共同打擊匈奴。

對於這個和親我們中國歷史上旺旺有不同的評價,有一些人認為和親是很有效,是一種和平的方式代替一種軍事的方式,減少了很多無謂的犧牲,使中原地區和邊緣民族的感情更近了。但是發對的人認為,和親並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而且是以屈辱的方式來換和平,最終和平也沒有到手。我覺得對於歷史的和親應該客觀地來看待,它既然是一種政治策略,一定有它的原因所在,我們既不能全盤地肯定也不能全盤地否定,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解憂公主和烏孫的和親而言,我覺得是漢朝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和親。當時解憂公主和烏孫和親是公元前的101年,過了30年公元前72年的時候,當時烏孫就下決心和漢朝聯合。當年的時候漢朝出兵15萬從東邊,烏孫出兵5萬從西邊,20萬大軍東西夾擊匈奴,最終打敗了匈奴。又過了12年,漢朝就在西域設立了西域都護,正式開始對西域行使主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解憂公主和親的歷史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令解憂公主尤其想不到的是在兩千多年之後,沿著當年解憂公主為之付出一生努力的所開闢的絲綢之路來自地中海的一種香草叫做胸衣草。這種胸衣草非常擇地,一般地方種不了,但是伊寧所在的伊犁河谷非常適合種植,所以從地中海沿岸移植到了這裡。人們發現這種草不僅可以提取作為高級化妝品,而且在中藥上也有作用,甚至可以接觸煩躁,解除憂愁,所以又稱為“解憂草”。人們把這種解憂草和當年的解憂公主聯繫在了一起,所以在今天的伊寧附近還有一個解憂公主薰衣草園,以此作為對當年的解憂公主對伊寧這個地方的貢獻。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到了唐朝伊寧這個地方由於絲綢之路北道的繁榮,逐漸地又成為了一個商業重鎮。在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在新疆的吐魯番出土了大量的紙質的文書,反映了漢唐之際當時在新疆這個區域政治經濟和商業發展的情景,我們把它稱為“吐魯番文書”。其中有一份吐魯番文書談到了這樣的一個訴訟案件。在一千多年以前,唐朝的高宗統治時期。當時在吐魯番的安西都護府的長官接到了一個訴訟案。原告叫做曹祿山,是來自於中亞的一個粟特商人。告來自於長安的一個人叫做李紹瑾。這個訴狀是這樣寫的,說四年以前,李紹瑾和曹祿山的哥哥做生意,就從長安來到了一個叫做弓月城的地方。曹祿山的哥哥在弓月城開的有商鋪,李紹瑾就從商鋪裡面取了275匹絹,應該是相當大的一筆錢。然後兩個人就一塊到新疆的庫車去做生意,後來曹祿山的哥哥就失蹤了,而且李紹瑾就私下侵吞了這275匹絹賣掉之後所得的銀錢。曹祿山作為弟弟在四年之後就狀告李紹瑾。第一要李紹瑾說清楚他哥哥的下落,第二要李紹瑾賠償275匹絹的銀錢所得。

弓月城就在今天伊寧附近,屬於今天的伊寧縣,我們可以把它作為尹寧市的前身。在唐朝的時候弓月城是一個商業重鎮,唐政府在這裡設置官員,對這個城市進行管理,而且收取來往於絲綢之路北道的商人的商稅。粟特是一個古波斯語,指的是生活在今天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這一帶當時中亞的小國的商人,這部分商人在中國的史書中被稱為“昭武九姓”。粟特人天生就會做生意,而且不畏艱險。這部分商人經商的時候有一個特點,往往是組團,從他們家鄉出發, 沿著絲綢之路向東。在這個過程中間他們遇到一些商業重鎮就留下一批人,然後繼續向前走,在另一個商業重鎮再留下一批人。逐漸地就在這些商業重鎮形成了一個一個的粟特的部落,就成為粟特商人存儲貨物,買賣商品,交流信息,住宿修養的一個地方。久而久之,粟特商人基本上就把絲綢之路的貿易控制了,所以在絲綢之路的歷史上,粟特商人是非常有名的。這個曹祿山就來自於“昭武九姓”的曹國,在唐朝初期的時候,他們也是沿著絲綢之路向東先來到了弓月城,感覺到伊寧這個地方交通比較發達,生活環境又比較好,是一個商業重鎮,所以曹老大就留在了這裡,作為他們曹氏家族的一個商業據點。走到吐魯番曹祿山留了下來,其他的一部分人繼續向東,一直走到唐朝的都城長安。

就在長安城曹氏家族的其他的那一部分人和李紹瑾認識了。李紹瑾是長安人,在西域做絲綢生意,所以後來和曹氏家族一拍即合。因為李紹瑾熟悉內地的絲綢,對於質地,來源地,都很有把握,所以他們雙方互相需要,就合夥兒做起來生意。就在四年以前,李紹瑾從長安來到了新疆,先到了吐魯番,見了曹祿山,稍作停留之後又沿著絲綢之路北道到了弓月城,見到了曹老大。曹老大當時已經是弓月城小有名氣的一個商人了,有自己的店鋪,生意做的也很紅火,熱情地接待了李紹瑾。李紹瑾就和曹老大一起從曹老大的商鋪裡面提了275匹絹去到了庫車城,但是後來曹老大的下落不明,李紹瑾一個人返回了吐魯番。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後來安西都護府又調取了其他的證據,特別是弓月城曹老大店鋪裡面的其他證人的證詞,證明確有其事,當年確實是曹老大和李紹瑾一塊而到庫車去做生意。所以就下令把李紹瑾傳喚到了安西都護府,李紹瑾當堂也承認的確有這個事情,但是曹老大的下落他也說不清楚,但是肯定不是我害的,我願意把這275匹絹的銀錢所得重新交給曹氏家族,而且也希望與曹氏家族重新和好,一塊兒來做生意繼續尋找曹老大的下落。

通過這樣一個訴訟案的還原,我們得到了很多非常重要的信息。首先的一點,當時絲綢之路北道商業非常繁榮,其次作為絲綢之路北道的重要的節點城市弓月城已經開始參與到絲綢之路國際貿易中來,而且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絲綢之路的重鎮。通過這樣一個類似於國際貿易的訴訟案件我們可以看的出來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出現了內地的商人與外地的商人進行的這種中外合資合作經營的這種情景。反映了絲綢之路在本質上它的開放性,互補性以及合作性。

商業的繁榮,軍事地位和交通地位的重要性使伊寧這個地方到了清朝的乾隆年間的時候,城市地位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乾隆年間的時候,在伊寧這個地方設立了一個總統伊利等處將軍,簡稱為“伊犁將軍",這個治所就設在了伊寧附近不遠的惠遠城。伊寧從此之後就成了整個新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到了鴉片戰爭時期,伊寧又迎來了一位非常尊貴的客人,他就是我們國家歷史上傑出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很多人熟悉林則徐是因為他在鴉片戰爭時期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虎門銷煙。因為這個事件似乎就把林則徐其他方面的一些事給遮蔽掉了。其實在林則徐的晚年,還曾經有兩年多的時間被髮配到了伊犁將軍府,在這裡林則徐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而且給伊寧這個地方留下了很寶貴的物質和文化的遺產。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林則徐當年在虎門銷煙之後,因為收到保守派的排擠,道光皇帝就把他發配到了伊寧。在他從廣州然後經過西安要到西北的時候,在西安這個地方林則徐與他送行的家人進行話別。在話別的時候,林則徐沒有眼淚,也沒有怨言,而是隨口吟出了兩首詩,其中說到了這樣兩句詩: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這句話非常有名,後來不僅是林則徐他本人的一句座右銘,同時也成了後來很多人勵志的名言。抱著這樣的一個想法,林則徐踏入了進入新疆的道路。在林則徐還沒有到來的時候,已經有一件事情在等待這林則徐的處理。伊犁將軍叫做布彥泰,接到了道光皇帝的一紙詔書,要讓他把駐守在伊寧的伊犁鎮數萬精兵撤入關內,然後到天津去保衛北京的安全。布彥泰覺得這樣子不行,因為西北地區需要軍隊來保衛。當林則徐到來之後,布彥泰為他接風洗塵,林則徐覺得這個事情不能做,也就是伊犁鎮的數萬精兵不能撤入關內。林則徐當年在廣州禁菸的時候他發現我們的邊防海防這一塊危機重重,所以他主張加強海防。但是當他從內地一路走來走到新疆的時候,他發現新疆這個地方地域遼闊,所以這個地方不僅不能減兵,反而應該增加兵力,保證這個地方的穩定和安全。所以當布彥泰徵求他的意見的時候,林則徐就明確地表示反對,他覺得伊犁這個地方是一個經濟重鎮,交通重鎮,軍事重鎮,雖然說在清朝晚期的時候絲綢之路沒有像漢唐時期那麼繁榮了,甚至絲綢之路的有些道路都已經堵塞了,但是未來呢?伊犁河谷將關係到新疆,關係到大西北,甚至關係到我國與中亞的關係,所以異常重要。

未來要發展絲綢之路,重新開闢利用絲綢之路的時候,伊犁這個地方就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應該保留這個地方,而且在這個地方保留重兵來保證它的安全為未來的絲綢之路重新的開闢大寫堅實的基礎。林則徐就主動提出這個奏章由他自己寫,把原因特種事實說清楚,而且言辭懇切,有理有據。後來這個奏章就到了道光皇帝手裡,道光皇帝一看林則徐和布彥泰說得十分有道理,所以就撤銷了他當初下達的詔令,保留了伊犁鎮的數萬精兵。這個事情是林則徐來到伊寧之後做的第一件大事,也是第一件好事。事實證明是正確的,它對於保證伊犁的安全,大西北的安定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一年林則徐已經58歲了。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當時發配到伊犁將軍府的清朝的官員有很多,成百上千,很多人到這裡養養花,種種草,甚至閉門讀書,或者發發牢騷,等待這時間到了回到關內。林則徐在這裡做和很多的實事,也做了很多的好事,深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其中林則徐在這裡留下的一個重大的水利工程項目就叫"林公渠”。這個林公渠位於伊寧東部伊犁河北邊的一個人工乾渠,這個乾渠長100多公里,灌溉著近百萬畝的良田,而這個“林公渠”與當年的林則徐就有密切的關聯。當林則徐來到伊寧的時候,他發現這個伊寧東部伊犁河的北邊有一塊廢地,當地叫做“阿齊烏蘇廢地”,這塊地表面上能夠種莊稼,但是因為沒有水渠,所以這塊兒沒有種莊稼,顆粒無收,所以成了當地的一塊廢地。不過當林則徐來到這裡的時候,當時的伊犁府將軍和駐在這裡的數萬精兵他們面臨著很大的財政危機。在以往的時候伊犁將軍府和數萬的伊犁鎮精兵主要靠中央財政的支持,但是鴉片戰爭以後,簽訂了屈辱的《南京條約》給西方列強鉅額的賠款,所以清朝政府的財政是入不敷出,所以伊犁將軍府的財政也是捉襟見肘。這讓布彥泰大傷腦筋,後來他思來想去就考慮到了阿齊烏蘇這塊廢地。他想這近百萬畝的土地如果得以復墾,不僅可以解決數萬精兵的糧食供應問題,同時也可以部分緩解伊犁將軍府的財政困難。要讓阿齊烏蘇這塊地復墾必須先修水渠,要想先修水渠,要有資金。想到這裡他就重新想到了林則徐,他知道林則徐在中原地區是一個有名的水利專家,對於治理大江大河和湖泊非常有經驗,所以就主動徵求林則徐的意見。

林則徐對於復墾阿齊烏蘇是非常贊成的,而且有一個初步的規劃。有了規劃之後,資金怎麼來呢?林則徐也知道財政困難,所以就主動提出自己隨身還攜帶了一部分銀兩,先把這部分錢捐出來用於修治阿齊烏蘇的大渠,布彥泰也非常感動。同時林則徐的這種行為也給他提了一個醒,但是在伊犁將軍府有很多發配的官員,清朝當時有一個政策,這些被髮配的官員可以通過捐資減罪的辦法來減免他們遣戍的時間。後來布彥泰就通過一些渠道把這個消息傳遞給了被遣戍在伊犁將軍府的那些官員。就這樣湊齊了修建阿齊烏蘇的大渠的錢,林則徐主動承擔了阿齊烏蘇渠首工程,選擇了在伊犁河的一條支流哈什河其中的某一個地方開了一個引水渠的渠口。這個渠首工程前後用了四個月的時間,使用了十萬多個工才最終完成。完成之後這條大渠也就逐漸修成了,近百萬畝阿齊烏蘇的廢地得到了灌溉,重新成為一片良田沃野,對於緩解當地的經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帶你走進絲綢之路古城伊寧

如果今天來到伊犁河谷,有機會欣賞伊犁的美景,而且在重新建設絲綢之路的時候,我們不要忘了林則徐這位老人為伊寧所付出的勞動和努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