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

中國南方的“龜殼”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說過民間的“椅子墳”。

這篇文章,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墓葬風俗。

中國戶外可見的民墳中,大都是一座座圓土堆,俗稱“土饅頭”。但也能發現,有的墳頭用水泥澆起來,或是用磚石砌封起來,外觀呈光禿禿的半圓形。

"

中國南方的“龜殼”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說過民間的“椅子墳”。

這篇文章,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墓葬風俗。

中國戶外可見的民墳中,大都是一座座圓土堆,俗稱“土饅頭”。但也能發現,有的墳頭用水泥澆起來,或是用磚石砌封起來,外觀呈光禿禿的半圓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土墳頭)

這些加了“殼”的墓,過去往往都是有錢人家的。有什麼講究?

其實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墳墓外形之一,俗稱“龜墓”、“龜墳”、“龜殼墓”、“龜甲墓”,等等,皆因外觀似烏龜的硬殼,故名。這種墓在中國南方,如廣東、福建以及臺灣一帶,特別流行。

為了突出效果,有的龜殼墓還特意做出烏龜殼的紋路,看起來就是一隻趴在地上的烏龜。如位於福建廈門集美鎮鰲園內的、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的墓,就是一座“龜殼墓”(見下圖)。

"

中國南方的“龜殼”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說過民間的“椅子墳”。

這篇文章,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墓葬風俗。

中國戶外可見的民墳中,大都是一座座圓土堆,俗稱“土饅頭”。但也能發現,有的墳頭用水泥澆起來,或是用磚石砌封起來,外觀呈光禿禿的半圓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土墳頭)

這些加了“殼”的墓,過去往往都是有錢人家的。有什麼講究?

其實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墳墓外形之一,俗稱“龜墓”、“龜墳”、“龜殼墓”、“龜甲墓”,等等,皆因外觀似烏龜的硬殼,故名。這種墓在中國南方,如廣東、福建以及臺灣一帶,特別流行。

為了突出效果,有的龜殼墓還特意做出烏龜殼的紋路,看起來就是一隻趴在地上的烏龜。如位於福建廈門集美鎮鰲園內的、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的墓,就是一座“龜殼墓”(見下圖)。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

中國南方的“龜殼”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說過民間的“椅子墳”。

這篇文章,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墓葬風俗。

中國戶外可見的民墳中,大都是一座座圓土堆,俗稱“土饅頭”。但也能發現,有的墳頭用水泥澆起來,或是用磚石砌封起來,外觀呈光禿禿的半圓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土墳頭)

這些加了“殼”的墓,過去往往都是有錢人家的。有什麼講究?

其實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墳墓外形之一,俗稱“龜墓”、“龜墳”、“龜殼墓”、“龜甲墓”,等等,皆因外觀似烏龜的硬殼,故名。這種墓在中國南方,如廣東、福建以及臺灣一帶,特別流行。

為了突出效果,有的龜殼墓還特意做出烏龜殼的紋路,看起來就是一隻趴在地上的烏龜。如位於福建廈門集美鎮鰲園內的、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的墓,就是一座“龜殼墓”(見下圖)。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

龜殼,又稱“墓龜”,下面是掩埋屍骨的核心——墓穴。

龜殼墓的營建,遠比土堆墳要複雜和講究。根據貧富情況,龜殼墓有大有小,規模和式樣都有明顯的不同。

墓龜的外觀,或橢圓或圓形。如果是橢圓龜,一般都是第一次屍身葬,俗稱“凶葬”墓;而圓龜通常是二次葬,因為屍骨是撿拾後放在大甕中,又稱甕棺葬、拾骨葬,是“吉葬”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墓龜,非橢圓非圓形,而是長方形。

"

中國南方的“龜殼”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說過民間的“椅子墳”。

這篇文章,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墓葬風俗。

中國戶外可見的民墳中,大都是一座座圓土堆,俗稱“土饅頭”。但也能發現,有的墳頭用水泥澆起來,或是用磚石砌封起來,外觀呈光禿禿的半圓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土墳頭)

這些加了“殼”的墓,過去往往都是有錢人家的。有什麼講究?

其實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墳墓外形之一,俗稱“龜墓”、“龜墳”、“龜殼墓”、“龜甲墓”,等等,皆因外觀似烏龜的硬殼,故名。這種墓在中國南方,如廣東、福建以及臺灣一帶,特別流行。

為了突出效果,有的龜殼墓還特意做出烏龜殼的紋路,看起來就是一隻趴在地上的烏龜。如位於福建廈門集美鎮鰲園內的、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的墓,就是一座“龜殼墓”(見下圖)。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

龜殼,又稱“墓龜”,下面是掩埋屍骨的核心——墓穴。

龜殼墓的營建,遠比土堆墳要複雜和講究。根據貧富情況,龜殼墓有大有小,規模和式樣都有明顯的不同。

墓龜的外觀,或橢圓或圓形。如果是橢圓龜,一般都是第一次屍身葬,俗稱“凶葬”墓;而圓龜通常是二次葬,因為屍骨是撿拾後放在大甕中,又稱甕棺葬、拾骨葬,是“吉葬”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墓龜,非橢圓非圓形,而是長方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龜殼墓)

還有人家做龜殼時,墳頭不全用磚石或水泥封澆起來,在墓龜中間頂上留一小塊,露出泥土,讓長草。老話說,墓草長得越茂盛,子孫後代越繁榮。也有的說,墳頭不全澆築起來,是為了亡魂換氣,方便陰陽相通。

標準的龜殼墓,一般有墓龜、墓碑、墓庭,外加墓山組成。墓龜是一座墓的最重要部分,而是否有檔次,是否豪華,則是通過墓碑、墓庭、墓山來體現的。

墓碑所在其實是墓門,碑石正好堵住墓門,起到了地宮中封門石的作用。墓碑並不一定是傳統的豎長型,也有的是橫臥長方形石碑。

"

中國南方的“龜殼”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說過民間的“椅子墳”。

這篇文章,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墓葬風俗。

中國戶外可見的民墳中,大都是一座座圓土堆,俗稱“土饅頭”。但也能發現,有的墳頭用水泥澆起來,或是用磚石砌封起來,外觀呈光禿禿的半圓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土墳頭)

這些加了“殼”的墓,過去往往都是有錢人家的。有什麼講究?

其實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墳墓外形之一,俗稱“龜墓”、“龜墳”、“龜殼墓”、“龜甲墓”,等等,皆因外觀似烏龜的硬殼,故名。這種墓在中國南方,如廣東、福建以及臺灣一帶,特別流行。

為了突出效果,有的龜殼墓還特意做出烏龜殼的紋路,看起來就是一隻趴在地上的烏龜。如位於福建廈門集美鎮鰲園內的、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的墓,就是一座“龜殼墓”(見下圖)。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

龜殼,又稱“墓龜”,下面是掩埋屍骨的核心——墓穴。

龜殼墓的營建,遠比土堆墳要複雜和講究。根據貧富情況,龜殼墓有大有小,規模和式樣都有明顯的不同。

墓龜的外觀,或橢圓或圓形。如果是橢圓龜,一般都是第一次屍身葬,俗稱“凶葬”墓;而圓龜通常是二次葬,因為屍骨是撿拾後放在大甕中,又稱甕棺葬、拾骨葬,是“吉葬”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墓龜,非橢圓非圓形,而是長方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龜殼墓)

還有人家做龜殼時,墳頭不全用磚石或水泥封澆起來,在墓龜中間頂上留一小塊,露出泥土,讓長草。老話說,墓草長得越茂盛,子孫後代越繁榮。也有的說,墳頭不全澆築起來,是為了亡魂換氣,方便陰陽相通。

標準的龜殼墓,一般有墓龜、墓碑、墓庭,外加墓山組成。墓龜是一座墓的最重要部分,而是否有檔次,是否豪華,則是通過墓碑、墓庭、墓山來體現的。

墓碑所在其實是墓門,碑石正好堵住墓門,起到了地宮中封門石的作用。墓碑並不一定是傳統的豎長型,也有的是橫臥長方形石碑。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墓碑獨特)

傳統的,墓碑兩側會有等差降低的石牌,如屏風狀將後面的墓龜擋起來。碑兩側凸出部分稱為“伸手”,可做出多個。上講究的豪華墓,還會在墓碑兩側安放石獅子一類石雕,既能辟邪,又顯威風。

墓碑面前的左右兩側,會伸展出對稱狀圍欄,俗稱“墓(墳)手”。圍欄或用磚石砌就,或用預製的整塊石塊堆出。“墓手”轉角處立有多根或方或圓的石柱作固定,與墓山相連的左右兩根,俗稱“墓耳”。

"

中國南方的“龜殼”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說過民間的“椅子墳”。

這篇文章,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墓葬風俗。

中國戶外可見的民墳中,大都是一座座圓土堆,俗稱“土饅頭”。但也能發現,有的墳頭用水泥澆起來,或是用磚石砌封起來,外觀呈光禿禿的半圓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土墳頭)

這些加了“殼”的墓,過去往往都是有錢人家的。有什麼講究?

其實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墳墓外形之一,俗稱“龜墓”、“龜墳”、“龜殼墓”、“龜甲墓”,等等,皆因外觀似烏龜的硬殼,故名。這種墓在中國南方,如廣東、福建以及臺灣一帶,特別流行。

為了突出效果,有的龜殼墓還特意做出烏龜殼的紋路,看起來就是一隻趴在地上的烏龜。如位於福建廈門集美鎮鰲園內的、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的墓,就是一座“龜殼墓”(見下圖)。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

龜殼,又稱“墓龜”,下面是掩埋屍骨的核心——墓穴。

龜殼墓的營建,遠比土堆墳要複雜和講究。根據貧富情況,龜殼墓有大有小,規模和式樣都有明顯的不同。

墓龜的外觀,或橢圓或圓形。如果是橢圓龜,一般都是第一次屍身葬,俗稱“凶葬”墓;而圓龜通常是二次葬,因為屍骨是撿拾後放在大甕中,又稱甕棺葬、拾骨葬,是“吉葬”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墓龜,非橢圓非圓形,而是長方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龜殼墓)

還有人家做龜殼時,墳頭不全用磚石或水泥封澆起來,在墓龜中間頂上留一小塊,露出泥土,讓長草。老話說,墓草長得越茂盛,子孫後代越繁榮。也有的說,墳頭不全澆築起來,是為了亡魂換氣,方便陰陽相通。

標準的龜殼墓,一般有墓龜、墓碑、墓庭,外加墓山組成。墓龜是一座墓的最重要部分,而是否有檔次,是否豪華,則是通過墓碑、墓庭、墓山來體現的。

墓碑所在其實是墓門,碑石正好堵住墓門,起到了地宮中封門石的作用。墓碑並不一定是傳統的豎長型,也有的是橫臥長方形石碑。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墓碑獨特)

傳統的,墓碑兩側會有等差降低的石牌,如屏風狀將後面的墓龜擋起來。碑兩側凸出部分稱為“伸手”,可做出多個。上講究的豪華墓,還會在墓碑兩側安放石獅子一類石雕,既能辟邪,又顯威風。

墓碑面前的左右兩側,會伸展出對稱狀圍欄,俗稱“墓(墳)手”。圍欄或用磚石砌就,或用預製的整塊石塊堆出。“墓手”轉角處立有多根或方或圓的石柱作固定,與墓山相連的左右兩根,俗稱“墓耳”。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方形石柱俗稱“印頭”,圓形石柱則稱“石筆”。在這些小石柱的正面,會刻上對聯、詩詞什麼的,或是刻出山水花鳥圖案,營造出“書香門第”氣氛。

柱頭也有講究,會雕出不同形狀。雕成筆形的,叫“文筆”,雕成印形的叫“印鬥”,還可雕成寶瓶、獅子、人物等,反正都有吉祥寓意。

"

中國南方的“龜殼”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說過民間的“椅子墳”。

這篇文章,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墓葬風俗。

中國戶外可見的民墳中,大都是一座座圓土堆,俗稱“土饅頭”。但也能發現,有的墳頭用水泥澆起來,或是用磚石砌封起來,外觀呈光禿禿的半圓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土墳頭)

這些加了“殼”的墓,過去往往都是有錢人家的。有什麼講究?

其實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墳墓外形之一,俗稱“龜墓”、“龜墳”、“龜殼墓”、“龜甲墓”,等等,皆因外觀似烏龜的硬殼,故名。這種墓在中國南方,如廣東、福建以及臺灣一帶,特別流行。

為了突出效果,有的龜殼墓還特意做出烏龜殼的紋路,看起來就是一隻趴在地上的烏龜。如位於福建廈門集美鎮鰲園內的、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的墓,就是一座“龜殼墓”(見下圖)。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

龜殼,又稱“墓龜”,下面是掩埋屍骨的核心——墓穴。

龜殼墓的營建,遠比土堆墳要複雜和講究。根據貧富情況,龜殼墓有大有小,規模和式樣都有明顯的不同。

墓龜的外觀,或橢圓或圓形。如果是橢圓龜,一般都是第一次屍身葬,俗稱“凶葬”墓;而圓龜通常是二次葬,因為屍骨是撿拾後放在大甕中,又稱甕棺葬、拾骨葬,是“吉葬”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墓龜,非橢圓非圓形,而是長方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龜殼墓)

還有人家做龜殼時,墳頭不全用磚石或水泥封澆起來,在墓龜中間頂上留一小塊,露出泥土,讓長草。老話說,墓草長得越茂盛,子孫後代越繁榮。也有的說,墳頭不全澆築起來,是為了亡魂換氣,方便陰陽相通。

標準的龜殼墓,一般有墓龜、墓碑、墓庭,外加墓山組成。墓龜是一座墓的最重要部分,而是否有檔次,是否豪華,則是通過墓碑、墓庭、墓山來體現的。

墓碑所在其實是墓門,碑石正好堵住墓門,起到了地宮中封門石的作用。墓碑並不一定是傳統的豎長型,也有的是橫臥長方形石碑。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墓碑獨特)

傳統的,墓碑兩側會有等差降低的石牌,如屏風狀將後面的墓龜擋起來。碑兩側凸出部分稱為“伸手”,可做出多個。上講究的豪華墓,還會在墓碑兩側安放石獅子一類石雕,既能辟邪,又顯威風。

墓碑面前的左右兩側,會伸展出對稱狀圍欄,俗稱“墓(墳)手”。圍欄或用磚石砌就,或用預製的整塊石塊堆出。“墓手”轉角處立有多根或方或圓的石柱作固定,與墓山相連的左右兩根,俗稱“墓耳”。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方形石柱俗稱“印頭”,圓形石柱則稱“石筆”。在這些小石柱的正面,會刻上對聯、詩詞什麼的,或是刻出山水花鳥圖案,營造出“書香門第”氣氛。

柱頭也有講究,會雕出不同形狀。雕成筆形的,叫“文筆”,雕成印形的叫“印鬥”,還可雕成寶瓶、獅子、人物等,反正都有吉祥寓意。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庭則是墓碑前的一片平坦空地,俗稱“埕”,供舉行拜祭活動使用,故又稱“拜庭”。在墓庭的最前面,會設計出一個略低於墓埕的半圓形池子,稱為“墓窟”或“坍池”,這是收集雨水的一種蓄水池。

墓地屬於陰宅,陰宅與陽宅一樣,周邊的水不能四溢亂流,否則會壞墓地風水,不聚財,因此這坍池,又稱“風水池”。

"

中國南方的“龜殼”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說過民間的“椅子墳”。

這篇文章,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墓葬風俗。

中國戶外可見的民墳中,大都是一座座圓土堆,俗稱“土饅頭”。但也能發現,有的墳頭用水泥澆起來,或是用磚石砌封起來,外觀呈光禿禿的半圓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土墳頭)

這些加了“殼”的墓,過去往往都是有錢人家的。有什麼講究?

其實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墳墓外形之一,俗稱“龜墓”、“龜墳”、“龜殼墓”、“龜甲墓”,等等,皆因外觀似烏龜的硬殼,故名。這種墓在中國南方,如廣東、福建以及臺灣一帶,特別流行。

為了突出效果,有的龜殼墓還特意做出烏龜殼的紋路,看起來就是一隻趴在地上的烏龜。如位於福建廈門集美鎮鰲園內的、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的墓,就是一座“龜殼墓”(見下圖)。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

龜殼,又稱“墓龜”,下面是掩埋屍骨的核心——墓穴。

龜殼墓的營建,遠比土堆墳要複雜和講究。根據貧富情況,龜殼墓有大有小,規模和式樣都有明顯的不同。

墓龜的外觀,或橢圓或圓形。如果是橢圓龜,一般都是第一次屍身葬,俗稱“凶葬”墓;而圓龜通常是二次葬,因為屍骨是撿拾後放在大甕中,又稱甕棺葬、拾骨葬,是“吉葬”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墓龜,非橢圓非圓形,而是長方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龜殼墓)

還有人家做龜殼時,墳頭不全用磚石或水泥封澆起來,在墓龜中間頂上留一小塊,露出泥土,讓長草。老話說,墓草長得越茂盛,子孫後代越繁榮。也有的說,墳頭不全澆築起來,是為了亡魂換氣,方便陰陽相通。

標準的龜殼墓,一般有墓龜、墓碑、墓庭,外加墓山組成。墓龜是一座墓的最重要部分,而是否有檔次,是否豪華,則是通過墓碑、墓庭、墓山來體現的。

墓碑所在其實是墓門,碑石正好堵住墓門,起到了地宮中封門石的作用。墓碑並不一定是傳統的豎長型,也有的是橫臥長方形石碑。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墓碑獨特)

傳統的,墓碑兩側會有等差降低的石牌,如屏風狀將後面的墓龜擋起來。碑兩側凸出部分稱為“伸手”,可做出多個。上講究的豪華墓,還會在墓碑兩側安放石獅子一類石雕,既能辟邪,又顯威風。

墓碑面前的左右兩側,會伸展出對稱狀圍欄,俗稱“墓(墳)手”。圍欄或用磚石砌就,或用預製的整塊石塊堆出。“墓手”轉角處立有多根或方或圓的石柱作固定,與墓山相連的左右兩根,俗稱“墓耳”。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方形石柱俗稱“印頭”,圓形石柱則稱“石筆”。在這些小石柱的正面,會刻上對聯、詩詞什麼的,或是刻出山水花鳥圖案,營造出“書香門第”氣氛。

柱頭也有講究,會雕出不同形狀。雕成筆形的,叫“文筆”,雕成印形的叫“印鬥”,還可雕成寶瓶、獅子、人物等,反正都有吉祥寓意。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庭則是墓碑前的一片平坦空地,俗稱“埕”,供舉行拜祭活動使用,故又稱“拜庭”。在墓庭的最前面,會設計出一個略低於墓埕的半圓形池子,稱為“墓窟”或“坍池”,這是收集雨水的一種蓄水池。

墓地屬於陰宅,陰宅與陽宅一樣,周邊的水不能四溢亂流,否則會壞墓地風水,不聚財,因此這坍池,又稱“風水池”。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但風水池裡的水又不能溢出,還要設計出一個洩水孔,這個孔放在什麼位置,水向什麼方向流去,都是有講究的,一般人不懂,要請風水先生來指點,按風水先生說的來安排。

有的高規格龜殼墓,以墓碑為界,在墓庭上建起一個亭子,方便前來祭拜者擋風避雨,也能避免墓碑遭日晒雨淋。這種亭子叫“拜亭”,與建在一側的墓亭不一樣的。

"

中國南方的“龜殼”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說過民間的“椅子墳”。

這篇文章,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墓葬風俗。

中國戶外可見的民墳中,大都是一座座圓土堆,俗稱“土饅頭”。但也能發現,有的墳頭用水泥澆起來,或是用磚石砌封起來,外觀呈光禿禿的半圓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土墳頭)

這些加了“殼”的墓,過去往往都是有錢人家的。有什麼講究?

其實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墳墓外形之一,俗稱“龜墓”、“龜墳”、“龜殼墓”、“龜甲墓”,等等,皆因外觀似烏龜的硬殼,故名。這種墓在中國南方,如廣東、福建以及臺灣一帶,特別流行。

為了突出效果,有的龜殼墓還特意做出烏龜殼的紋路,看起來就是一隻趴在地上的烏龜。如位於福建廈門集美鎮鰲園內的、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的墓,就是一座“龜殼墓”(見下圖)。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

龜殼,又稱“墓龜”,下面是掩埋屍骨的核心——墓穴。

龜殼墓的營建,遠比土堆墳要複雜和講究。根據貧富情況,龜殼墓有大有小,規模和式樣都有明顯的不同。

墓龜的外觀,或橢圓或圓形。如果是橢圓龜,一般都是第一次屍身葬,俗稱“凶葬”墓;而圓龜通常是二次葬,因為屍骨是撿拾後放在大甕中,又稱甕棺葬、拾骨葬,是“吉葬”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墓龜,非橢圓非圓形,而是長方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龜殼墓)

還有人家做龜殼時,墳頭不全用磚石或水泥封澆起來,在墓龜中間頂上留一小塊,露出泥土,讓長草。老話說,墓草長得越茂盛,子孫後代越繁榮。也有的說,墳頭不全澆築起來,是為了亡魂換氣,方便陰陽相通。

標準的龜殼墓,一般有墓龜、墓碑、墓庭,外加墓山組成。墓龜是一座墓的最重要部分,而是否有檔次,是否豪華,則是通過墓碑、墓庭、墓山來體現的。

墓碑所在其實是墓門,碑石正好堵住墓門,起到了地宮中封門石的作用。墓碑並不一定是傳統的豎長型,也有的是橫臥長方形石碑。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墓碑獨特)

傳統的,墓碑兩側會有等差降低的石牌,如屏風狀將後面的墓龜擋起來。碑兩側凸出部分稱為“伸手”,可做出多個。上講究的豪華墓,還會在墓碑兩側安放石獅子一類石雕,既能辟邪,又顯威風。

墓碑面前的左右兩側,會伸展出對稱狀圍欄,俗稱“墓(墳)手”。圍欄或用磚石砌就,或用預製的整塊石塊堆出。“墓手”轉角處立有多根或方或圓的石柱作固定,與墓山相連的左右兩根,俗稱“墓耳”。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方形石柱俗稱“印頭”,圓形石柱則稱“石筆”。在這些小石柱的正面,會刻上對聯、詩詞什麼的,或是刻出山水花鳥圖案,營造出“書香門第”氣氛。

柱頭也有講究,會雕出不同形狀。雕成筆形的,叫“文筆”,雕成印形的叫“印鬥”,還可雕成寶瓶、獅子、人物等,反正都有吉祥寓意。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庭則是墓碑前的一片平坦空地,俗稱“埕”,供舉行拜祭活動使用,故又稱“拜庭”。在墓庭的最前面,會設計出一個略低於墓埕的半圓形池子,稱為“墓窟”或“坍池”,這是收集雨水的一種蓄水池。

墓地屬於陰宅,陰宅與陽宅一樣,周邊的水不能四溢亂流,否則會壞墓地風水,不聚財,因此這坍池,又稱“風水池”。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但風水池裡的水又不能溢出,還要設計出一個洩水孔,這個孔放在什麼位置,水向什麼方向流去,都是有講究的,一般人不懂,要請風水先生來指點,按風水先生說的來安排。

有的高規格龜殼墓,以墓碑為界,在墓庭上建起一個亭子,方便前來祭拜者擋風避雨,也能避免墓碑遭日晒雨淋。這種亭子叫“拜亭”,與建在一側的墓亭不一樣的。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亭是陵墓的一種附屬建築,與拜亭的功能一樣,也是供前來拜祭者休息的,但建築較複雜,要另外佔地,造價高,更上檔次。

而更講究的,則乾脆在整個墓地上,建一“大房子”,把墓龜覆蓋於下,這種建築稱為“墓屋”,其造價更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建墓屋者非富即貴,反正有錢。

"

中國南方的“龜殼”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說過民間的“椅子墳”。

這篇文章,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墓葬風俗。

中國戶外可見的民墳中,大都是一座座圓土堆,俗稱“土饅頭”。但也能發現,有的墳頭用水泥澆起來,或是用磚石砌封起來,外觀呈光禿禿的半圓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土墳頭)

這些加了“殼”的墓,過去往往都是有錢人家的。有什麼講究?

其實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墳墓外形之一,俗稱“龜墓”、“龜墳”、“龜殼墓”、“龜甲墓”,等等,皆因外觀似烏龜的硬殼,故名。這種墓在中國南方,如廣東、福建以及臺灣一帶,特別流行。

為了突出效果,有的龜殼墓還特意做出烏龜殼的紋路,看起來就是一隻趴在地上的烏龜。如位於福建廈門集美鎮鰲園內的、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的墓,就是一座“龜殼墓”(見下圖)。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

龜殼,又稱“墓龜”,下面是掩埋屍骨的核心——墓穴。

龜殼墓的營建,遠比土堆墳要複雜和講究。根據貧富情況,龜殼墓有大有小,規模和式樣都有明顯的不同。

墓龜的外觀,或橢圓或圓形。如果是橢圓龜,一般都是第一次屍身葬,俗稱“凶葬”墓;而圓龜通常是二次葬,因為屍骨是撿拾後放在大甕中,又稱甕棺葬、拾骨葬,是“吉葬”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墓龜,非橢圓非圓形,而是長方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龜殼墓)

還有人家做龜殼時,墳頭不全用磚石或水泥封澆起來,在墓龜中間頂上留一小塊,露出泥土,讓長草。老話說,墓草長得越茂盛,子孫後代越繁榮。也有的說,墳頭不全澆築起來,是為了亡魂換氣,方便陰陽相通。

標準的龜殼墓,一般有墓龜、墓碑、墓庭,外加墓山組成。墓龜是一座墓的最重要部分,而是否有檔次,是否豪華,則是通過墓碑、墓庭、墓山來體現的。

墓碑所在其實是墓門,碑石正好堵住墓門,起到了地宮中封門石的作用。墓碑並不一定是傳統的豎長型,也有的是橫臥長方形石碑。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墓碑獨特)

傳統的,墓碑兩側會有等差降低的石牌,如屏風狀將後面的墓龜擋起來。碑兩側凸出部分稱為“伸手”,可做出多個。上講究的豪華墓,還會在墓碑兩側安放石獅子一類石雕,既能辟邪,又顯威風。

墓碑面前的左右兩側,會伸展出對稱狀圍欄,俗稱“墓(墳)手”。圍欄或用磚石砌就,或用預製的整塊石塊堆出。“墓手”轉角處立有多根或方或圓的石柱作固定,與墓山相連的左右兩根,俗稱“墓耳”。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方形石柱俗稱“印頭”,圓形石柱則稱“石筆”。在這些小石柱的正面,會刻上對聯、詩詞什麼的,或是刻出山水花鳥圖案,營造出“書香門第”氣氛。

柱頭也有講究,會雕出不同形狀。雕成筆形的,叫“文筆”,雕成印形的叫“印鬥”,還可雕成寶瓶、獅子、人物等,反正都有吉祥寓意。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庭則是墓碑前的一片平坦空地,俗稱“埕”,供舉行拜祭活動使用,故又稱“拜庭”。在墓庭的最前面,會設計出一個略低於墓埕的半圓形池子,稱為“墓窟”或“坍池”,這是收集雨水的一種蓄水池。

墓地屬於陰宅,陰宅與陽宅一樣,周邊的水不能四溢亂流,否則會壞墓地風水,不聚財,因此這坍池,又稱“風水池”。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但風水池裡的水又不能溢出,還要設計出一個洩水孔,這個孔放在什麼位置,水向什麼方向流去,都是有講究的,一般人不懂,要請風水先生來指點,按風水先生說的來安排。

有的高規格龜殼墓,以墓碑為界,在墓庭上建起一個亭子,方便前來祭拜者擋風避雨,也能避免墓碑遭日晒雨淋。這種亭子叫“拜亭”,與建在一側的墓亭不一樣的。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亭是陵墓的一種附屬建築,與拜亭的功能一樣,也是供前來拜祭者休息的,但建築較複雜,要另外佔地,造價高,更上檔次。

而更講究的,則乾脆在整個墓地上,建一“大房子”,把墓龜覆蓋於下,這種建築稱為“墓屋”,其造價更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建墓屋者非富即貴,反正有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山,是墓龜周圍的矮圍牆,一般呈半圓狀,稱“月堰”,又叫“后土座”,講究的有雙重圍。如果墓築在山坡上,挖出平地後自然就會形成墓山,如果墓是平地而起,就用磚石在墓龜周邊砌出圍牆,多喇叭狀、八字狀,兩側的稱為“砂手”。

這墓山可不是隨便挖的,也要找懂地理的風水先生來看和指導。

為什麼南方人喜歡營造龜殼墓?這自然與迷信有關。

"

中國南方的“龜殼”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說過民間的“椅子墳”。

這篇文章,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墓葬風俗。

中國戶外可見的民墳中,大都是一座座圓土堆,俗稱“土饅頭”。但也能發現,有的墳頭用水泥澆起來,或是用磚石砌封起來,外觀呈光禿禿的半圓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土墳頭)

這些加了“殼”的墓,過去往往都是有錢人家的。有什麼講究?

其實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墳墓外形之一,俗稱“龜墓”、“龜墳”、“龜殼墓”、“龜甲墓”,等等,皆因外觀似烏龜的硬殼,故名。這種墓在中國南方,如廣東、福建以及臺灣一帶,特別流行。

為了突出效果,有的龜殼墓還特意做出烏龜殼的紋路,看起來就是一隻趴在地上的烏龜。如位於福建廈門集美鎮鰲園內的、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的墓,就是一座“龜殼墓”(見下圖)。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

龜殼,又稱“墓龜”,下面是掩埋屍骨的核心——墓穴。

龜殼墓的營建,遠比土堆墳要複雜和講究。根據貧富情況,龜殼墓有大有小,規模和式樣都有明顯的不同。

墓龜的外觀,或橢圓或圓形。如果是橢圓龜,一般都是第一次屍身葬,俗稱“凶葬”墓;而圓龜通常是二次葬,因為屍骨是撿拾後放在大甕中,又稱甕棺葬、拾骨葬,是“吉葬”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墓龜,非橢圓非圓形,而是長方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龜殼墓)

還有人家做龜殼時,墳頭不全用磚石或水泥封澆起來,在墓龜中間頂上留一小塊,露出泥土,讓長草。老話說,墓草長得越茂盛,子孫後代越繁榮。也有的說,墳頭不全澆築起來,是為了亡魂換氣,方便陰陽相通。

標準的龜殼墓,一般有墓龜、墓碑、墓庭,外加墓山組成。墓龜是一座墓的最重要部分,而是否有檔次,是否豪華,則是通過墓碑、墓庭、墓山來體現的。

墓碑所在其實是墓門,碑石正好堵住墓門,起到了地宮中封門石的作用。墓碑並不一定是傳統的豎長型,也有的是橫臥長方形石碑。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墓碑獨特)

傳統的,墓碑兩側會有等差降低的石牌,如屏風狀將後面的墓龜擋起來。碑兩側凸出部分稱為“伸手”,可做出多個。上講究的豪華墓,還會在墓碑兩側安放石獅子一類石雕,既能辟邪,又顯威風。

墓碑面前的左右兩側,會伸展出對稱狀圍欄,俗稱“墓(墳)手”。圍欄或用磚石砌就,或用預製的整塊石塊堆出。“墓手”轉角處立有多根或方或圓的石柱作固定,與墓山相連的左右兩根,俗稱“墓耳”。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方形石柱俗稱“印頭”,圓形石柱則稱“石筆”。在這些小石柱的正面,會刻上對聯、詩詞什麼的,或是刻出山水花鳥圖案,營造出“書香門第”氣氛。

柱頭也有講究,會雕出不同形狀。雕成筆形的,叫“文筆”,雕成印形的叫“印鬥”,還可雕成寶瓶、獅子、人物等,反正都有吉祥寓意。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庭則是墓碑前的一片平坦空地,俗稱“埕”,供舉行拜祭活動使用,故又稱“拜庭”。在墓庭的最前面,會設計出一個略低於墓埕的半圓形池子,稱為“墓窟”或“坍池”,這是收集雨水的一種蓄水池。

墓地屬於陰宅,陰宅與陽宅一樣,周邊的水不能四溢亂流,否則會壞墓地風水,不聚財,因此這坍池,又稱“風水池”。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但風水池裡的水又不能溢出,還要設計出一個洩水孔,這個孔放在什麼位置,水向什麼方向流去,都是有講究的,一般人不懂,要請風水先生來指點,按風水先生說的來安排。

有的高規格龜殼墓,以墓碑為界,在墓庭上建起一個亭子,方便前來祭拜者擋風避雨,也能避免墓碑遭日晒雨淋。這種亭子叫“拜亭”,與建在一側的墓亭不一樣的。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亭是陵墓的一種附屬建築,與拜亭的功能一樣,也是供前來拜祭者休息的,但建築較複雜,要另外佔地,造價高,更上檔次。

而更講究的,則乾脆在整個墓地上,建一“大房子”,把墓龜覆蓋於下,這種建築稱為“墓屋”,其造價更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建墓屋者非富即貴,反正有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山,是墓龜周圍的矮圍牆,一般呈半圓狀,稱“月堰”,又叫“后土座”,講究的有雙重圍。如果墓築在山坡上,挖出平地後自然就會形成墓山,如果墓是平地而起,就用磚石在墓龜周邊砌出圍牆,多喇叭狀、八字狀,兩側的稱為“砂手”。

這墓山可不是隨便挖的,也要找懂地理的風水先生來看和指導。

為什麼南方人喜歡營造龜殼墓?這自然與迷信有關。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被竹筍破壞的墓龜)

在中國民間,墳墓的外形以圓形為主,不論是土饅頭還是龜殼墓,基本都是圓形。也有的是長方開打或異形墳頭,還有的做成馬蹄狀、鍾狀、山巒狀,等等。

如西漢名將霍去病死後,漢武帝指示,將他墓設計成祁連山狀,以彰顯他在收復邊疆、拓展疆土方面的功績,即《漢書》所謂"為冢象祁連山”的記載。

再如唐朝“不敗將軍”、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李靖死後,唐太宗也給他做了一個山狀墳頭,非方非圓。《舊唐書·李靖傳》是這麼記載的:“(李靖)墳塋制度依漢衛、霍故事,築闕象突厥內鐵山、吐谷渾內積石山形,以旌殊績。”

"

中國南方的“龜殼”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說過民間的“椅子墳”。

這篇文章,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墓葬風俗。

中國戶外可見的民墳中,大都是一座座圓土堆,俗稱“土饅頭”。但也能發現,有的墳頭用水泥澆起來,或是用磚石砌封起來,外觀呈光禿禿的半圓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土墳頭)

這些加了“殼”的墓,過去往往都是有錢人家的。有什麼講究?

其實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墳墓外形之一,俗稱“龜墓”、“龜墳”、“龜殼墓”、“龜甲墓”,等等,皆因外觀似烏龜的硬殼,故名。這種墓在中國南方,如廣東、福建以及臺灣一帶,特別流行。

為了突出效果,有的龜殼墓還特意做出烏龜殼的紋路,看起來就是一隻趴在地上的烏龜。如位於福建廈門集美鎮鰲園內的、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的墓,就是一座“龜殼墓”(見下圖)。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

龜殼,又稱“墓龜”,下面是掩埋屍骨的核心——墓穴。

龜殼墓的營建,遠比土堆墳要複雜和講究。根據貧富情況,龜殼墓有大有小,規模和式樣都有明顯的不同。

墓龜的外觀,或橢圓或圓形。如果是橢圓龜,一般都是第一次屍身葬,俗稱“凶葬”墓;而圓龜通常是二次葬,因為屍骨是撿拾後放在大甕中,又稱甕棺葬、拾骨葬,是“吉葬”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墓龜,非橢圓非圓形,而是長方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龜殼墓)

還有人家做龜殼時,墳頭不全用磚石或水泥封澆起來,在墓龜中間頂上留一小塊,露出泥土,讓長草。老話說,墓草長得越茂盛,子孫後代越繁榮。也有的說,墳頭不全澆築起來,是為了亡魂換氣,方便陰陽相通。

標準的龜殼墓,一般有墓龜、墓碑、墓庭,外加墓山組成。墓龜是一座墓的最重要部分,而是否有檔次,是否豪華,則是通過墓碑、墓庭、墓山來體現的。

墓碑所在其實是墓門,碑石正好堵住墓門,起到了地宮中封門石的作用。墓碑並不一定是傳統的豎長型,也有的是橫臥長方形石碑。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墓碑獨特)

傳統的,墓碑兩側會有等差降低的石牌,如屏風狀將後面的墓龜擋起來。碑兩側凸出部分稱為“伸手”,可做出多個。上講究的豪華墓,還會在墓碑兩側安放石獅子一類石雕,既能辟邪,又顯威風。

墓碑面前的左右兩側,會伸展出對稱狀圍欄,俗稱“墓(墳)手”。圍欄或用磚石砌就,或用預製的整塊石塊堆出。“墓手”轉角處立有多根或方或圓的石柱作固定,與墓山相連的左右兩根,俗稱“墓耳”。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方形石柱俗稱“印頭”,圓形石柱則稱“石筆”。在這些小石柱的正面,會刻上對聯、詩詞什麼的,或是刻出山水花鳥圖案,營造出“書香門第”氣氛。

柱頭也有講究,會雕出不同形狀。雕成筆形的,叫“文筆”,雕成印形的叫“印鬥”,還可雕成寶瓶、獅子、人物等,反正都有吉祥寓意。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庭則是墓碑前的一片平坦空地,俗稱“埕”,供舉行拜祭活動使用,故又稱“拜庭”。在墓庭的最前面,會設計出一個略低於墓埕的半圓形池子,稱為“墓窟”或“坍池”,這是收集雨水的一種蓄水池。

墓地屬於陰宅,陰宅與陽宅一樣,周邊的水不能四溢亂流,否則會壞墓地風水,不聚財,因此這坍池,又稱“風水池”。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但風水池裡的水又不能溢出,還要設計出一個洩水孔,這個孔放在什麼位置,水向什麼方向流去,都是有講究的,一般人不懂,要請風水先生來指點,按風水先生說的來安排。

有的高規格龜殼墓,以墓碑為界,在墓庭上建起一個亭子,方便前來祭拜者擋風避雨,也能避免墓碑遭日晒雨淋。這種亭子叫“拜亭”,與建在一側的墓亭不一樣的。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亭是陵墓的一種附屬建築,與拜亭的功能一樣,也是供前來拜祭者休息的,但建築較複雜,要另外佔地,造價高,更上檔次。

而更講究的,則乾脆在整個墓地上,建一“大房子”,把墓龜覆蓋於下,這種建築稱為“墓屋”,其造價更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建墓屋者非富即貴,反正有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山,是墓龜周圍的矮圍牆,一般呈半圓狀,稱“月堰”,又叫“后土座”,講究的有雙重圍。如果墓築在山坡上,挖出平地後自然就會形成墓山,如果墓是平地而起,就用磚石在墓龜周邊砌出圍牆,多喇叭狀、八字狀,兩側的稱為“砂手”。

這墓山可不是隨便挖的,也要找懂地理的風水先生來看和指導。

為什麼南方人喜歡營造龜殼墓?這自然與迷信有關。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被竹筍破壞的墓龜)

在中國民間,墳墓的外形以圓形為主,不論是土饅頭還是龜殼墓,基本都是圓形。也有的是長方開打或異形墳頭,還有的做成馬蹄狀、鍾狀、山巒狀,等等。

如西漢名將霍去病死後,漢武帝指示,將他墓設計成祁連山狀,以彰顯他在收復邊疆、拓展疆土方面的功績,即《漢書》所謂"為冢象祁連山”的記載。

再如唐朝“不敗將軍”、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李靖死後,唐太宗也給他做了一個山狀墳頭,非方非圓。《舊唐書·李靖傳》是這麼記載的:“(李靖)墳塋制度依漢衛、霍故事,築闕象突厥內鐵山、吐谷渾內積石山形,以旌殊績。”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霍去病墓)

所以,做成什麼樣的墳頭是有講究的。

過去民間流行的通俗葬書中,有“十二掩土法”,分別是長鬛掩、風踰掩、妙掩、高掩、低掩、樓臺掩、牆照掩、伏龜掩、伏鍾掩、含砂掩、拱月掩、半月掩。

依據古人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說法,墳頭的外形決定墳的五行屬性:“凡作墳宅,尖為火體,圓為金體,方為土體,曲為水體,直為木體。”並以此來判斷一座墓的吉凶:“水星入首式宜曲吉,餘凶;金星入首宜圓吉,餘凶;木星入首宜直,餘凶;火星入首宜尖,餘凶;土星入首宜方,餘凶。”

"

中國南方的“龜殼”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說過民間的“椅子墳”。

這篇文章,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墓葬風俗。

中國戶外可見的民墳中,大都是一座座圓土堆,俗稱“土饅頭”。但也能發現,有的墳頭用水泥澆起來,或是用磚石砌封起來,外觀呈光禿禿的半圓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土墳頭)

這些加了“殼”的墓,過去往往都是有錢人家的。有什麼講究?

其實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墳墓外形之一,俗稱“龜墓”、“龜墳”、“龜殼墓”、“龜甲墓”,等等,皆因外觀似烏龜的硬殼,故名。這種墓在中國南方,如廣東、福建以及臺灣一帶,特別流行。

為了突出效果,有的龜殼墓還特意做出烏龜殼的紋路,看起來就是一隻趴在地上的烏龜。如位於福建廈門集美鎮鰲園內的、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的墓,就是一座“龜殼墓”(見下圖)。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

龜殼,又稱“墓龜”,下面是掩埋屍骨的核心——墓穴。

龜殼墓的營建,遠比土堆墳要複雜和講究。根據貧富情況,龜殼墓有大有小,規模和式樣都有明顯的不同。

墓龜的外觀,或橢圓或圓形。如果是橢圓龜,一般都是第一次屍身葬,俗稱“凶葬”墓;而圓龜通常是二次葬,因為屍骨是撿拾後放在大甕中,又稱甕棺葬、拾骨葬,是“吉葬”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墓龜,非橢圓非圓形,而是長方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龜殼墓)

還有人家做龜殼時,墳頭不全用磚石或水泥封澆起來,在墓龜中間頂上留一小塊,露出泥土,讓長草。老話說,墓草長得越茂盛,子孫後代越繁榮。也有的說,墳頭不全澆築起來,是為了亡魂換氣,方便陰陽相通。

標準的龜殼墓,一般有墓龜、墓碑、墓庭,外加墓山組成。墓龜是一座墓的最重要部分,而是否有檔次,是否豪華,則是通過墓碑、墓庭、墓山來體現的。

墓碑所在其實是墓門,碑石正好堵住墓門,起到了地宮中封門石的作用。墓碑並不一定是傳統的豎長型,也有的是橫臥長方形石碑。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墓碑獨特)

傳統的,墓碑兩側會有等差降低的石牌,如屏風狀將後面的墓龜擋起來。碑兩側凸出部分稱為“伸手”,可做出多個。上講究的豪華墓,還會在墓碑兩側安放石獅子一類石雕,既能辟邪,又顯威風。

墓碑面前的左右兩側,會伸展出對稱狀圍欄,俗稱“墓(墳)手”。圍欄或用磚石砌就,或用預製的整塊石塊堆出。“墓手”轉角處立有多根或方或圓的石柱作固定,與墓山相連的左右兩根,俗稱“墓耳”。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方形石柱俗稱“印頭”,圓形石柱則稱“石筆”。在這些小石柱的正面,會刻上對聯、詩詞什麼的,或是刻出山水花鳥圖案,營造出“書香門第”氣氛。

柱頭也有講究,會雕出不同形狀。雕成筆形的,叫“文筆”,雕成印形的叫“印鬥”,還可雕成寶瓶、獅子、人物等,反正都有吉祥寓意。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庭則是墓碑前的一片平坦空地,俗稱“埕”,供舉行拜祭活動使用,故又稱“拜庭”。在墓庭的最前面,會設計出一個略低於墓埕的半圓形池子,稱為“墓窟”或“坍池”,這是收集雨水的一種蓄水池。

墓地屬於陰宅,陰宅與陽宅一樣,周邊的水不能四溢亂流,否則會壞墓地風水,不聚財,因此這坍池,又稱“風水池”。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但風水池裡的水又不能溢出,還要設計出一個洩水孔,這個孔放在什麼位置,水向什麼方向流去,都是有講究的,一般人不懂,要請風水先生來指點,按風水先生說的來安排。

有的高規格龜殼墓,以墓碑為界,在墓庭上建起一個亭子,方便前來祭拜者擋風避雨,也能避免墓碑遭日晒雨淋。這種亭子叫“拜亭”,與建在一側的墓亭不一樣的。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亭是陵墓的一種附屬建築,與拜亭的功能一樣,也是供前來拜祭者休息的,但建築較複雜,要另外佔地,造價高,更上檔次。

而更講究的,則乾脆在整個墓地上,建一“大房子”,把墓龜覆蓋於下,這種建築稱為“墓屋”,其造價更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建墓屋者非富即貴,反正有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山,是墓龜周圍的矮圍牆,一般呈半圓狀,稱“月堰”,又叫“后土座”,講究的有雙重圍。如果墓築在山坡上,挖出平地後自然就會形成墓山,如果墓是平地而起,就用磚石在墓龜周邊砌出圍牆,多喇叭狀、八字狀,兩側的稱為“砂手”。

這墓山可不是隨便挖的,也要找懂地理的風水先生來看和指導。

為什麼南方人喜歡營造龜殼墓?這自然與迷信有關。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被竹筍破壞的墓龜)

在中國民間,墳墓的外形以圓形為主,不論是土饅頭還是龜殼墓,基本都是圓形。也有的是長方開打或異形墳頭,還有的做成馬蹄狀、鍾狀、山巒狀,等等。

如西漢名將霍去病死後,漢武帝指示,將他墓設計成祁連山狀,以彰顯他在收復邊疆、拓展疆土方面的功績,即《漢書》所謂"為冢象祁連山”的記載。

再如唐朝“不敗將軍”、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李靖死後,唐太宗也給他做了一個山狀墳頭,非方非圓。《舊唐書·李靖傳》是這麼記載的:“(李靖)墳塋制度依漢衛、霍故事,築闕象突厥內鐵山、吐谷渾內積石山形,以旌殊績。”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霍去病墓)

所以,做成什麼樣的墳頭是有講究的。

過去民間流行的通俗葬書中,有“十二掩土法”,分別是長鬛掩、風踰掩、妙掩、高掩、低掩、樓臺掩、牆照掩、伏龜掩、伏鍾掩、含砂掩、拱月掩、半月掩。

依據古人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說法,墳頭的外形決定墳的五行屬性:“凡作墳宅,尖為火體,圓為金體,方為土體,曲為水體,直為木體。”並以此來判斷一座墓的吉凶:“水星入首式宜曲吉,餘凶;金星入首宜圓吉,餘凶;木星入首宜直,餘凶;火星入首宜尖,餘凶;土星入首宜方,餘凶。”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民間墓穴都是長方形,而墳頭為什麼大都是圓形?原因就在這裡,圖個“圓為金體”,因似鍾放在地面上,又稱“金鐘罩”。還有,做成圓形,施工上比其他形狀更簡單,也更有標誌性。

那麼,具體到龜殼墓是什麼講究?

龜殼墓與椅子墳一樣,一般是前低後高,前方後圓,即清人陳盛韶《問俗錄》一書所謂“形若半月,後仰前府”,這種墓民間稱為“金水墓”。

墓龜為圓形,屬“金”,墓庭、墓手則可“消砂納水”,整個墓地呈“外八字”形,或“品”字狀。依迷信說法,這樣的墓地穴場——藏風、聚氣、納水。

"

中國南方的“龜殼”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說過民間的“椅子墳”。

這篇文章,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墓葬風俗。

中國戶外可見的民墳中,大都是一座座圓土堆,俗稱“土饅頭”。但也能發現,有的墳頭用水泥澆起來,或是用磚石砌封起來,外觀呈光禿禿的半圓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土墳頭)

這些加了“殼”的墓,過去往往都是有錢人家的。有什麼講究?

其實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墳墓外形之一,俗稱“龜墓”、“龜墳”、“龜殼墓”、“龜甲墓”,等等,皆因外觀似烏龜的硬殼,故名。這種墓在中國南方,如廣東、福建以及臺灣一帶,特別流行。

為了突出效果,有的龜殼墓還特意做出烏龜殼的紋路,看起來就是一隻趴在地上的烏龜。如位於福建廈門集美鎮鰲園內的、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的墓,就是一座“龜殼墓”(見下圖)。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

龜殼,又稱“墓龜”,下面是掩埋屍骨的核心——墓穴。

龜殼墓的營建,遠比土堆墳要複雜和講究。根據貧富情況,龜殼墓有大有小,規模和式樣都有明顯的不同。

墓龜的外觀,或橢圓或圓形。如果是橢圓龜,一般都是第一次屍身葬,俗稱“凶葬”墓;而圓龜通常是二次葬,因為屍骨是撿拾後放在大甕中,又稱甕棺葬、拾骨葬,是“吉葬”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墓龜,非橢圓非圓形,而是長方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龜殼墓)

還有人家做龜殼時,墳頭不全用磚石或水泥封澆起來,在墓龜中間頂上留一小塊,露出泥土,讓長草。老話說,墓草長得越茂盛,子孫後代越繁榮。也有的說,墳頭不全澆築起來,是為了亡魂換氣,方便陰陽相通。

標準的龜殼墓,一般有墓龜、墓碑、墓庭,外加墓山組成。墓龜是一座墓的最重要部分,而是否有檔次,是否豪華,則是通過墓碑、墓庭、墓山來體現的。

墓碑所在其實是墓門,碑石正好堵住墓門,起到了地宮中封門石的作用。墓碑並不一定是傳統的豎長型,也有的是橫臥長方形石碑。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墓碑獨特)

傳統的,墓碑兩側會有等差降低的石牌,如屏風狀將後面的墓龜擋起來。碑兩側凸出部分稱為“伸手”,可做出多個。上講究的豪華墓,還會在墓碑兩側安放石獅子一類石雕,既能辟邪,又顯威風。

墓碑面前的左右兩側,會伸展出對稱狀圍欄,俗稱“墓(墳)手”。圍欄或用磚石砌就,或用預製的整塊石塊堆出。“墓手”轉角處立有多根或方或圓的石柱作固定,與墓山相連的左右兩根,俗稱“墓耳”。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方形石柱俗稱“印頭”,圓形石柱則稱“石筆”。在這些小石柱的正面,會刻上對聯、詩詞什麼的,或是刻出山水花鳥圖案,營造出“書香門第”氣氛。

柱頭也有講究,會雕出不同形狀。雕成筆形的,叫“文筆”,雕成印形的叫“印鬥”,還可雕成寶瓶、獅子、人物等,反正都有吉祥寓意。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庭則是墓碑前的一片平坦空地,俗稱“埕”,供舉行拜祭活動使用,故又稱“拜庭”。在墓庭的最前面,會設計出一個略低於墓埕的半圓形池子,稱為“墓窟”或“坍池”,這是收集雨水的一種蓄水池。

墓地屬於陰宅,陰宅與陽宅一樣,周邊的水不能四溢亂流,否則會壞墓地風水,不聚財,因此這坍池,又稱“風水池”。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但風水池裡的水又不能溢出,還要設計出一個洩水孔,這個孔放在什麼位置,水向什麼方向流去,都是有講究的,一般人不懂,要請風水先生來指點,按風水先生說的來安排。

有的高規格龜殼墓,以墓碑為界,在墓庭上建起一個亭子,方便前來祭拜者擋風避雨,也能避免墓碑遭日晒雨淋。這種亭子叫“拜亭”,與建在一側的墓亭不一樣的。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亭是陵墓的一種附屬建築,與拜亭的功能一樣,也是供前來拜祭者休息的,但建築較複雜,要另外佔地,造價高,更上檔次。

而更講究的,則乾脆在整個墓地上,建一“大房子”,把墓龜覆蓋於下,這種建築稱為“墓屋”,其造價更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建墓屋者非富即貴,反正有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山,是墓龜周圍的矮圍牆,一般呈半圓狀,稱“月堰”,又叫“后土座”,講究的有雙重圍。如果墓築在山坡上,挖出平地後自然就會形成墓山,如果墓是平地而起,就用磚石在墓龜周邊砌出圍牆,多喇叭狀、八字狀,兩側的稱為“砂手”。

這墓山可不是隨便挖的,也要找懂地理的風水先生來看和指導。

為什麼南方人喜歡營造龜殼墓?這自然與迷信有關。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被竹筍破壞的墓龜)

在中國民間,墳墓的外形以圓形為主,不論是土饅頭還是龜殼墓,基本都是圓形。也有的是長方開打或異形墳頭,還有的做成馬蹄狀、鍾狀、山巒狀,等等。

如西漢名將霍去病死後,漢武帝指示,將他墓設計成祁連山狀,以彰顯他在收復邊疆、拓展疆土方面的功績,即《漢書》所謂"為冢象祁連山”的記載。

再如唐朝“不敗將軍”、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李靖死後,唐太宗也給他做了一個山狀墳頭,非方非圓。《舊唐書·李靖傳》是這麼記載的:“(李靖)墳塋制度依漢衛、霍故事,築闕象突厥內鐵山、吐谷渾內積石山形,以旌殊績。”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霍去病墓)

所以,做成什麼樣的墳頭是有講究的。

過去民間流行的通俗葬書中,有“十二掩土法”,分別是長鬛掩、風踰掩、妙掩、高掩、低掩、樓臺掩、牆照掩、伏龜掩、伏鍾掩、含砂掩、拱月掩、半月掩。

依據古人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說法,墳頭的外形決定墳的五行屬性:“凡作墳宅,尖為火體,圓為金體,方為土體,曲為水體,直為木體。”並以此來判斷一座墓的吉凶:“水星入首式宜曲吉,餘凶;金星入首宜圓吉,餘凶;木星入首宜直,餘凶;火星入首宜尖,餘凶;土星入首宜方,餘凶。”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民間墓穴都是長方形,而墳頭為什麼大都是圓形?原因就在這裡,圖個“圓為金體”,因似鍾放在地面上,又稱“金鐘罩”。還有,做成圓形,施工上比其他形狀更簡單,也更有標誌性。

那麼,具體到龜殼墓是什麼講究?

龜殼墓與椅子墳一樣,一般是前低後高,前方後圓,即清人陳盛韶《問俗錄》一書所謂“形若半月,後仰前府”,這種墓民間稱為“金水墓”。

墓龜為圓形,屬“金”,墓庭、墓手則可“消砂納水”,整個墓地呈“外八字”形,或“品”字狀。依迷信說法,這樣的墓地穴場——藏風、聚氣、納水。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龜殼墓有什麼好?

有人說龜殼墓有反盜墓功能,這是想當然了,民墳一般沒有這種考慮。也有的說是圖日後省事,免得年年清明添墳頭,這也不符合事實。

其實,龜殼墓有深刻寓意的。

"

中國南方的“龜殼”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說過民間的“椅子墳”。

這篇文章,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墓葬風俗。

中國戶外可見的民墳中,大都是一座座圓土堆,俗稱“土饅頭”。但也能發現,有的墳頭用水泥澆起來,或是用磚石砌封起來,外觀呈光禿禿的半圓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土墳頭)

這些加了“殼”的墓,過去往往都是有錢人家的。有什麼講究?

其實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墳墓外形之一,俗稱“龜墓”、“龜墳”、“龜殼墓”、“龜甲墓”,等等,皆因外觀似烏龜的硬殼,故名。這種墓在中國南方,如廣東、福建以及臺灣一帶,特別流行。

為了突出效果,有的龜殼墓還特意做出烏龜殼的紋路,看起來就是一隻趴在地上的烏龜。如位於福建廈門集美鎮鰲園內的、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的墓,就是一座“龜殼墓”(見下圖)。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

龜殼,又稱“墓龜”,下面是掩埋屍骨的核心——墓穴。

龜殼墓的營建,遠比土堆墳要複雜和講究。根據貧富情況,龜殼墓有大有小,規模和式樣都有明顯的不同。

墓龜的外觀,或橢圓或圓形。如果是橢圓龜,一般都是第一次屍身葬,俗稱“凶葬”墓;而圓龜通常是二次葬,因為屍骨是撿拾後放在大甕中,又稱甕棺葬、拾骨葬,是“吉葬”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墓龜,非橢圓非圓形,而是長方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龜殼墓)

還有人家做龜殼時,墳頭不全用磚石或水泥封澆起來,在墓龜中間頂上留一小塊,露出泥土,讓長草。老話說,墓草長得越茂盛,子孫後代越繁榮。也有的說,墳頭不全澆築起來,是為了亡魂換氣,方便陰陽相通。

標準的龜殼墓,一般有墓龜、墓碑、墓庭,外加墓山組成。墓龜是一座墓的最重要部分,而是否有檔次,是否豪華,則是通過墓碑、墓庭、墓山來體現的。

墓碑所在其實是墓門,碑石正好堵住墓門,起到了地宮中封門石的作用。墓碑並不一定是傳統的豎長型,也有的是橫臥長方形石碑。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墓碑獨特)

傳統的,墓碑兩側會有等差降低的石牌,如屏風狀將後面的墓龜擋起來。碑兩側凸出部分稱為“伸手”,可做出多個。上講究的豪華墓,還會在墓碑兩側安放石獅子一類石雕,既能辟邪,又顯威風。

墓碑面前的左右兩側,會伸展出對稱狀圍欄,俗稱“墓(墳)手”。圍欄或用磚石砌就,或用預製的整塊石塊堆出。“墓手”轉角處立有多根或方或圓的石柱作固定,與墓山相連的左右兩根,俗稱“墓耳”。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方形石柱俗稱“印頭”,圓形石柱則稱“石筆”。在這些小石柱的正面,會刻上對聯、詩詞什麼的,或是刻出山水花鳥圖案,營造出“書香門第”氣氛。

柱頭也有講究,會雕出不同形狀。雕成筆形的,叫“文筆”,雕成印形的叫“印鬥”,還可雕成寶瓶、獅子、人物等,反正都有吉祥寓意。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庭則是墓碑前的一片平坦空地,俗稱“埕”,供舉行拜祭活動使用,故又稱“拜庭”。在墓庭的最前面,會設計出一個略低於墓埕的半圓形池子,稱為“墓窟”或“坍池”,這是收集雨水的一種蓄水池。

墓地屬於陰宅,陰宅與陽宅一樣,周邊的水不能四溢亂流,否則會壞墓地風水,不聚財,因此這坍池,又稱“風水池”。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但風水池裡的水又不能溢出,還要設計出一個洩水孔,這個孔放在什麼位置,水向什麼方向流去,都是有講究的,一般人不懂,要請風水先生來指點,按風水先生說的來安排。

有的高規格龜殼墓,以墓碑為界,在墓庭上建起一個亭子,方便前來祭拜者擋風避雨,也能避免墓碑遭日晒雨淋。這種亭子叫“拜亭”,與建在一側的墓亭不一樣的。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亭是陵墓的一種附屬建築,與拜亭的功能一樣,也是供前來拜祭者休息的,但建築較複雜,要另外佔地,造價高,更上檔次。

而更講究的,則乾脆在整個墓地上,建一“大房子”,把墓龜覆蓋於下,這種建築稱為“墓屋”,其造價更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建墓屋者非富即貴,反正有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山,是墓龜周圍的矮圍牆,一般呈半圓狀,稱“月堰”,又叫“后土座”,講究的有雙重圍。如果墓築在山坡上,挖出平地後自然就會形成墓山,如果墓是平地而起,就用磚石在墓龜周邊砌出圍牆,多喇叭狀、八字狀,兩側的稱為“砂手”。

這墓山可不是隨便挖的,也要找懂地理的風水先生來看和指導。

為什麼南方人喜歡營造龜殼墓?這自然與迷信有關。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被竹筍破壞的墓龜)

在中國民間,墳墓的外形以圓形為主,不論是土饅頭還是龜殼墓,基本都是圓形。也有的是長方開打或異形墳頭,還有的做成馬蹄狀、鍾狀、山巒狀,等等。

如西漢名將霍去病死後,漢武帝指示,將他墓設計成祁連山狀,以彰顯他在收復邊疆、拓展疆土方面的功績,即《漢書》所謂"為冢象祁連山”的記載。

再如唐朝“不敗將軍”、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李靖死後,唐太宗也給他做了一個山狀墳頭,非方非圓。《舊唐書·李靖傳》是這麼記載的:“(李靖)墳塋制度依漢衛、霍故事,築闕象突厥內鐵山、吐谷渾內積石山形,以旌殊績。”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霍去病墓)

所以,做成什麼樣的墳頭是有講究的。

過去民間流行的通俗葬書中,有“十二掩土法”,分別是長鬛掩、風踰掩、妙掩、高掩、低掩、樓臺掩、牆照掩、伏龜掩、伏鍾掩、含砂掩、拱月掩、半月掩。

依據古人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說法,墳頭的外形決定墳的五行屬性:“凡作墳宅,尖為火體,圓為金體,方為土體,曲為水體,直為木體。”並以此來判斷一座墓的吉凶:“水星入首式宜曲吉,餘凶;金星入首宜圓吉,餘凶;木星入首宜直,餘凶;火星入首宜尖,餘凶;土星入首宜方,餘凶。”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民間墓穴都是長方形,而墳頭為什麼大都是圓形?原因就在這裡,圖個“圓為金體”,因似鍾放在地面上,又稱“金鐘罩”。還有,做成圓形,施工上比其他形狀更簡單,也更有標誌性。

那麼,具體到龜殼墓是什麼講究?

龜殼墓與椅子墳一樣,一般是前低後高,前方後圓,即清人陳盛韶《問俗錄》一書所謂“形若半月,後仰前府”,這種墓民間稱為“金水墓”。

墓龜為圓形,屬“金”,墓庭、墓手則可“消砂納水”,整個墓地呈“外八字”形,或“品”字狀。依迷信說法,這樣的墓地穴場——藏風、聚氣、納水。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龜殼墓有什麼好?

有人說龜殼墓有反盜墓功能,這是想當然了,民墳一般沒有這種考慮。也有的說是圖日後省事,免得年年清明添墳頭,這也不符合事實。

其實,龜殼墓有深刻寓意的。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龜為中國人眼裡的靈異動物,是吉祥長壽的象徵,龜殼墓的出現正是民間崇龜情結的流露和反映。迷信認為龜殼墓能讓家族穩固,家庭康泰,子孫平安。而椅子墳官品與俸祿的象徵更強烈,家庭顯貴,所以不少龜殼墓又借用了椅子墳的外觀。

最後要說一下,本文旨在介紹中國民間傳統的喪葬文化,畢竟喪葬風俗至今仍是客觀存在的,無意傳播迷信。

"

中國南方的“龜殼”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說過民間的“椅子墳”。

這篇文章,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墓葬風俗。

中國戶外可見的民墳中,大都是一座座圓土堆,俗稱“土饅頭”。但也能發現,有的墳頭用水泥澆起來,或是用磚石砌封起來,外觀呈光禿禿的半圓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土墳頭)

這些加了“殼”的墓,過去往往都是有錢人家的。有什麼講究?

其實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墳墓外形之一,俗稱“龜墓”、“龜墳”、“龜殼墓”、“龜甲墓”,等等,皆因外觀似烏龜的硬殼,故名。這種墓在中國南方,如廣東、福建以及臺灣一帶,特別流行。

為了突出效果,有的龜殼墓還特意做出烏龜殼的紋路,看起來就是一隻趴在地上的烏龜。如位於福建廈門集美鎮鰲園內的、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的墓,就是一座“龜殼墓”(見下圖)。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

龜殼,又稱“墓龜”,下面是掩埋屍骨的核心——墓穴。

龜殼墓的營建,遠比土堆墳要複雜和講究。根據貧富情況,龜殼墓有大有小,規模和式樣都有明顯的不同。

墓龜的外觀,或橢圓或圓形。如果是橢圓龜,一般都是第一次屍身葬,俗稱“凶葬”墓;而圓龜通常是二次葬,因為屍骨是撿拾後放在大甕中,又稱甕棺葬、拾骨葬,是“吉葬”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墓龜,非橢圓非圓形,而是長方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龜殼墓)

還有人家做龜殼時,墳頭不全用磚石或水泥封澆起來,在墓龜中間頂上留一小塊,露出泥土,讓長草。老話說,墓草長得越茂盛,子孫後代越繁榮。也有的說,墳頭不全澆築起來,是為了亡魂換氣,方便陰陽相通。

標準的龜殼墓,一般有墓龜、墓碑、墓庭,外加墓山組成。墓龜是一座墓的最重要部分,而是否有檔次,是否豪華,則是通過墓碑、墓庭、墓山來體現的。

墓碑所在其實是墓門,碑石正好堵住墓門,起到了地宮中封門石的作用。墓碑並不一定是傳統的豎長型,也有的是橫臥長方形石碑。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陳嘉庚墓,墓碑獨特)

傳統的,墓碑兩側會有等差降低的石牌,如屏風狀將後面的墓龜擋起來。碑兩側凸出部分稱為“伸手”,可做出多個。上講究的豪華墓,還會在墓碑兩側安放石獅子一類石雕,既能辟邪,又顯威風。

墓碑面前的左右兩側,會伸展出對稱狀圍欄,俗稱“墓(墳)手”。圍欄或用磚石砌就,或用預製的整塊石塊堆出。“墓手”轉角處立有多根或方或圓的石柱作固定,與墓山相連的左右兩根,俗稱“墓耳”。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方形石柱俗稱“印頭”,圓形石柱則稱“石筆”。在這些小石柱的正面,會刻上對聯、詩詞什麼的,或是刻出山水花鳥圖案,營造出“書香門第”氣氛。

柱頭也有講究,會雕出不同形狀。雕成筆形的,叫“文筆”,雕成印形的叫“印鬥”,還可雕成寶瓶、獅子、人物等,反正都有吉祥寓意。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庭則是墓碑前的一片平坦空地,俗稱“埕”,供舉行拜祭活動使用,故又稱“拜庭”。在墓庭的最前面,會設計出一個略低於墓埕的半圓形池子,稱為“墓窟”或“坍池”,這是收集雨水的一種蓄水池。

墓地屬於陰宅,陰宅與陽宅一樣,周邊的水不能四溢亂流,否則會壞墓地風水,不聚財,因此這坍池,又稱“風水池”。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但風水池裡的水又不能溢出,還要設計出一個洩水孔,這個孔放在什麼位置,水向什麼方向流去,都是有講究的,一般人不懂,要請風水先生來指點,按風水先生說的來安排。

有的高規格龜殼墓,以墓碑為界,在墓庭上建起一個亭子,方便前來祭拜者擋風避雨,也能避免墓碑遭日晒雨淋。這種亭子叫“拜亭”,與建在一側的墓亭不一樣的。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亭是陵墓的一種附屬建築,與拜亭的功能一樣,也是供前來拜祭者休息的,但建築較複雜,要另外佔地,造價高,更上檔次。

而更講究的,則乾脆在整個墓地上,建一“大房子”,把墓龜覆蓋於下,這種建築稱為“墓屋”,其造價更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建墓屋者非富即貴,反正有錢。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墓山,是墓龜周圍的矮圍牆,一般呈半圓狀,稱“月堰”,又叫“后土座”,講究的有雙重圍。如果墓築在山坡上,挖出平地後自然就會形成墓山,如果墓是平地而起,就用磚石在墓龜周邊砌出圍牆,多喇叭狀、八字狀,兩側的稱為“砂手”。

這墓山可不是隨便挖的,也要找懂地理的風水先生來看和指導。

為什麼南方人喜歡營造龜殼墓?這自然與迷信有關。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被竹筍破壞的墓龜)

在中國民間,墳墓的外形以圓形為主,不論是土饅頭還是龜殼墓,基本都是圓形。也有的是長方開打或異形墳頭,還有的做成馬蹄狀、鍾狀、山巒狀,等等。

如西漢名將霍去病死後,漢武帝指示,將他墓設計成祁連山狀,以彰顯他在收復邊疆、拓展疆土方面的功績,即《漢書》所謂"為冢象祁連山”的記載。

再如唐朝“不敗將軍”、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李靖死後,唐太宗也給他做了一個山狀墳頭,非方非圓。《舊唐書·李靖傳》是這麼記載的:“(李靖)墳塋制度依漢衛、霍故事,築闕象突厥內鐵山、吐谷渾內積石山形,以旌殊績。”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霍去病墓)

所以,做成什麼樣的墳頭是有講究的。

過去民間流行的通俗葬書中,有“十二掩土法”,分別是長鬛掩、風踰掩、妙掩、高掩、低掩、樓臺掩、牆照掩、伏龜掩、伏鍾掩、含砂掩、拱月掩、半月掩。

依據古人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說法,墳頭的外形決定墳的五行屬性:“凡作墳宅,尖為火體,圓為金體,方為土體,曲為水體,直為木體。”並以此來判斷一座墓的吉凶:“水星入首式宜曲吉,餘凶;金星入首宜圓吉,餘凶;木星入首宜直,餘凶;火星入首宜尖,餘凶;土星入首宜方,餘凶。”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民間墓穴都是長方形,而墳頭為什麼大都是圓形?原因就在這裡,圖個“圓為金體”,因似鍾放在地面上,又稱“金鐘罩”。還有,做成圓形,施工上比其他形狀更簡單,也更有標誌性。

那麼,具體到龜殼墓是什麼講究?

龜殼墓與椅子墳一樣,一般是前低後高,前方後圓,即清人陳盛韶《問俗錄》一書所謂“形若半月,後仰前府”,這種墓民間稱為“金水墓”。

墓龜為圓形,屬“金”,墓庭、墓手則可“消砂納水”,整個墓地呈“外八字”形,或“品”字狀。依迷信說法,這樣的墓地穴場——藏風、聚氣、納水。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龜殼墓有什麼好?

有人說龜殼墓有反盜墓功能,這是想當然了,民墳一般沒有這種考慮。也有的說是圖日後省事,免得年年清明添墳頭,這也不符合事實。

其實,龜殼墓有深刻寓意的。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龜為中國人眼裡的靈異動物,是吉祥長壽的象徵,龜殼墓的出現正是民間崇龜情結的流露和反映。迷信認為龜殼墓能讓家族穩固,家庭康泰,子孫平安。而椅子墳官品與俸祿的象徵更強烈,家庭顯貴,所以不少龜殼墓又借用了椅子墳的外觀。

最後要說一下,本文旨在介紹中國民間傳統的喪葬文化,畢竟喪葬風俗至今仍是客觀存在的,無意傳播迷信。

民間墳頭為什麼大都做成圓形?老話有點迷信,但過去人相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