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中國工程院院士揭祕食品添加劑真相'

"


"


「闢謠」中國工程院院士揭祕食品添加劑真相


寫在前面

“我們做過消費者調查,大約80%以上受訪對象認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就是食品添加劑造成的。這個結論和客觀事實差別非常大,甚至可以說恰恰相反。”孫寶國表示,目前中國有相當多的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誤解很深。


食品添加劑並不等於非法添加物

“食品添加劑在中國被‘妖魔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替非法添加物背了黑鍋。”孫寶國說,比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其實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非法添加物。但因為後果極其嚴重,所以提到食品添加劑,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三聚氰胺。”

孫寶國表示,不僅是消費者,甚至我國一些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都不知道什麼是食品添加劑,這是不應該的。

他舉例說,曾看到廣州有個餐館設置了一個公告牌,告訴消費者食物裡都有什麼東西,上面的“食品添加劑”一欄寫著雀巢三花奶、味事達醬油、家樂雞粉、海天柱侯醬。“寫牌子的人肯定不知道什麼是食品添加劑,因為上面這些都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調味品,而餐館裡常用的味精、小蘇打和有的餐館專為糖尿病人用的木糖醇才是食品添加劑。”

“還有個別食品企業的誤導,在外包裝上打上‘不加任何添加劑'’不含人工糖精‘等文字。”孫寶國指出,糖精都是人工合成的,加上“不含人工糖精”就是想吸引眼球。還有餐廳說不用味精,用雞精,但實際上我國國家標準規定,雞精中味精的含量不能低於35%,而且還有其他的食品添加劑。這些誤導做法,客觀上對消費者造成一種錯誤的暗示:有食品添加劑就是不好的。

中國人6000年前就已開始使用

“食品添加劑是人類的偉大發明。”孫寶國說,有很多人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這句話沒有錯,但是也會使人產生錯誤的聯想,好像是現代食品工業造就了食品添加劑,但其實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有很長的歷史。

孫寶國表示,從前中國人的字典裡沒有食品添加劑,但並不是中國沒有食品添加劑,也不是中國沒有使用食品添加劑,“小蘇打、磷酸、香料、滷水、石膏、明礬、紅曲、石灰都是食品添加劑,但是它們沒有被歸類為食品添加劑。”

他指出,中國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歷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當時釀酒用酵母中的轉化酶(蔗糖酶)就是食品添加劑,是食品用酶製劑。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歷史和人類文明史同樣悠久,不僅僅是中華文明史,世界文明史都是如此。

"


「闢謠」中國工程院院士揭祕食品添加劑真相


寫在前面

“我們做過消費者調查,大約80%以上受訪對象認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就是食品添加劑造成的。這個結論和客觀事實差別非常大,甚至可以說恰恰相反。”孫寶國表示,目前中國有相當多的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誤解很深。


食品添加劑並不等於非法添加物

“食品添加劑在中國被‘妖魔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替非法添加物背了黑鍋。”孫寶國說,比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其實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非法添加物。但因為後果極其嚴重,所以提到食品添加劑,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三聚氰胺。”

孫寶國表示,不僅是消費者,甚至我國一些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都不知道什麼是食品添加劑,這是不應該的。

他舉例說,曾看到廣州有個餐館設置了一個公告牌,告訴消費者食物裡都有什麼東西,上面的“食品添加劑”一欄寫著雀巢三花奶、味事達醬油、家樂雞粉、海天柱侯醬。“寫牌子的人肯定不知道什麼是食品添加劑,因為上面這些都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調味品,而餐館裡常用的味精、小蘇打和有的餐館專為糖尿病人用的木糖醇才是食品添加劑。”

“還有個別食品企業的誤導,在外包裝上打上‘不加任何添加劑'’不含人工糖精‘等文字。”孫寶國指出,糖精都是人工合成的,加上“不含人工糖精”就是想吸引眼球。還有餐廳說不用味精,用雞精,但實際上我國國家標準規定,雞精中味精的含量不能低於35%,而且還有其他的食品添加劑。這些誤導做法,客觀上對消費者造成一種錯誤的暗示:有食品添加劑就是不好的。

中國人6000年前就已開始使用

“食品添加劑是人類的偉大發明。”孫寶國說,有很多人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這句話沒有錯,但是也會使人產生錯誤的聯想,好像是現代食品工業造就了食品添加劑,但其實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有很長的歷史。

孫寶國表示,從前中國人的字典裡沒有食品添加劑,但並不是中國沒有食品添加劑,也不是中國沒有使用食品添加劑,“小蘇打、磷酸、香料、滷水、石膏、明礬、紅曲、石灰都是食品添加劑,但是它們沒有被歸類為食品添加劑。”

他指出,中國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歷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當時釀酒用酵母中的轉化酶(蔗糖酶)就是食品添加劑,是食品用酶製劑。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歷史和人類文明史同樣悠久,不僅僅是中華文明史,世界文明史都是如此。

「闢謠」中國工程院院士揭祕食品添加劑真相

孫寶國介紹,滷水點豆腐是2000多年前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滷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鎂,而氯化鎂就是食品添加劑中的食品凝固劑;南宋高宗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油條被髮明出來,所使用的明礬是食品膨鬆劑;隋文帝時代(公元541年—604年)發明了黃柑塗蠟保鮮技術,所塗的蠟屬於食品被膜劑;始於唐盛於宋的火腿製造技術,所使用的亞硝酸鹽屬於防腐劑和護色劑;中國很多酒廠制曲的原理和幾百、上千年前都是一樣的,參與發酵過程的紅曲也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過量亞硝酸鹽對人體有害,但如果肉製品中不添加亞硝酸鹽,就會造成肉毒桿菌繁殖。”孫寶國表示,肉毒桿菌毒素是已知最毒的毒性物質之一,對人體會產生很大危害,所以現在所有肉製品當中都加了亞硝酸鹽作為防腐劑。

不超量超範圍使用就是安全的

“食品添加劑使現代食品豐富多彩。”孫寶國說,使用食品添加劑是改善食品品質、保障食品安全、發展健康食品、促進食品創新的客觀需要。

例如大豆油、花生油、茶油等食用油裡就都有食品添加劑,因為食用油很容易腐敗變質,對人體產生危害,所以至少要加一種抗氧劑來抗氧化。而號稱糖度為零的零度可樂加了甜味劑,其配方中還有防腐劑二氧化碳和酸度調節劑磷酸,以及可樂香精。近年來新出現的“辣條”、預調雞尾酒等創新食品,也都使用了調味香精、食用色素等食品添加劑。

而一些食品添加劑甚至本身還有一些功效,比如石膏豆腐裡有硫酸鈣可以補鈣,作為食品著色劑的紅曲具有保健功能,在滷水豆腐中作為凝固劑使用的氯化鎂,在嬰幼兒配方奶粉裡則是作為營養強化劑存在。

“食品添加劑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標誌,越是發達的國家食品添加劑人均消費量越高。”孫寶國說,可樂、啤酒、預調雞尾酒、嬰幼兒配方乳粉等食品都是從國外引進的。

"


「闢謠」中國工程院院士揭祕食品添加劑真相


寫在前面

“我們做過消費者調查,大約80%以上受訪對象認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就是食品添加劑造成的。這個結論和客觀事實差別非常大,甚至可以說恰恰相反。”孫寶國表示,目前中國有相當多的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誤解很深。


食品添加劑並不等於非法添加物

“食品添加劑在中國被‘妖魔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替非法添加物背了黑鍋。”孫寶國說,比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其實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非法添加物。但因為後果極其嚴重,所以提到食品添加劑,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三聚氰胺。”

孫寶國表示,不僅是消費者,甚至我國一些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都不知道什麼是食品添加劑,這是不應該的。

他舉例說,曾看到廣州有個餐館設置了一個公告牌,告訴消費者食物裡都有什麼東西,上面的“食品添加劑”一欄寫著雀巢三花奶、味事達醬油、家樂雞粉、海天柱侯醬。“寫牌子的人肯定不知道什麼是食品添加劑,因為上面這些都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調味品,而餐館裡常用的味精、小蘇打和有的餐館專為糖尿病人用的木糖醇才是食品添加劑。”

“還有個別食品企業的誤導,在外包裝上打上‘不加任何添加劑'’不含人工糖精‘等文字。”孫寶國指出,糖精都是人工合成的,加上“不含人工糖精”就是想吸引眼球。還有餐廳說不用味精,用雞精,但實際上我國國家標準規定,雞精中味精的含量不能低於35%,而且還有其他的食品添加劑。這些誤導做法,客觀上對消費者造成一種錯誤的暗示:有食品添加劑就是不好的。

中國人6000年前就已開始使用

“食品添加劑是人類的偉大發明。”孫寶國說,有很多人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這句話沒有錯,但是也會使人產生錯誤的聯想,好像是現代食品工業造就了食品添加劑,但其實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有很長的歷史。

孫寶國表示,從前中國人的字典裡沒有食品添加劑,但並不是中國沒有食品添加劑,也不是中國沒有使用食品添加劑,“小蘇打、磷酸、香料、滷水、石膏、明礬、紅曲、石灰都是食品添加劑,但是它們沒有被歸類為食品添加劑。”

他指出,中國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歷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當時釀酒用酵母中的轉化酶(蔗糖酶)就是食品添加劑,是食品用酶製劑。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歷史和人類文明史同樣悠久,不僅僅是中華文明史,世界文明史都是如此。

「闢謠」中國工程院院士揭祕食品添加劑真相

孫寶國介紹,滷水點豆腐是2000多年前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滷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鎂,而氯化鎂就是食品添加劑中的食品凝固劑;南宋高宗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油條被髮明出來,所使用的明礬是食品膨鬆劑;隋文帝時代(公元541年—604年)發明了黃柑塗蠟保鮮技術,所塗的蠟屬於食品被膜劑;始於唐盛於宋的火腿製造技術,所使用的亞硝酸鹽屬於防腐劑和護色劑;中國很多酒廠制曲的原理和幾百、上千年前都是一樣的,參與發酵過程的紅曲也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過量亞硝酸鹽對人體有害,但如果肉製品中不添加亞硝酸鹽,就會造成肉毒桿菌繁殖。”孫寶國表示,肉毒桿菌毒素是已知最毒的毒性物質之一,對人體會產生很大危害,所以現在所有肉製品當中都加了亞硝酸鹽作為防腐劑。

不超量超範圍使用就是安全的

“食品添加劑使現代食品豐富多彩。”孫寶國說,使用食品添加劑是改善食品品質、保障食品安全、發展健康食品、促進食品創新的客觀需要。

例如大豆油、花生油、茶油等食用油裡就都有食品添加劑,因為食用油很容易腐敗變質,對人體產生危害,所以至少要加一種抗氧劑來抗氧化。而號稱糖度為零的零度可樂加了甜味劑,其配方中還有防腐劑二氧化碳和酸度調節劑磷酸,以及可樂香精。近年來新出現的“辣條”、預調雞尾酒等創新食品,也都使用了調味香精、食用色素等食品添加劑。

而一些食品添加劑甚至本身還有一些功效,比如石膏豆腐裡有硫酸鈣可以補鈣,作為食品著色劑的紅曲具有保健功能,在滷水豆腐中作為凝固劑使用的氯化鎂,在嬰幼兒配方奶粉裡則是作為營養強化劑存在。

“食品添加劑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標誌,越是發達的國家食品添加劑人均消費量越高。”孫寶國說,可樂、啤酒、預調雞尾酒、嬰幼兒配方乳粉等食品都是從國外引進的。

「闢謠」中國工程院院士揭祕食品添加劑真相

孫寶國強調,不管是食品添加劑還是任何一種物質,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判定標準是暴露量。“食品添加劑不允許超範圍使用,也不允許超量使用。如果不合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劑還是會出人命的。”

“濫用食品添加劑是人之過,非食品添加劑之過。”他指出,相當一些食品添加劑是有毒的,但是食品添加劑有毒並不等於食品有毒,因為食品添加劑不是直接被食用的,而食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量是對人體有益無害的量,所以量很重要。

(內容來源:網絡 由小析姐整理編輯)


"


「闢謠」中國工程院院士揭祕食品添加劑真相


寫在前面

“我們做過消費者調查,大約80%以上受訪對象認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就是食品添加劑造成的。這個結論和客觀事實差別非常大,甚至可以說恰恰相反。”孫寶國表示,目前中國有相當多的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誤解很深。


食品添加劑並不等於非法添加物

“食品添加劑在中國被‘妖魔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替非法添加物背了黑鍋。”孫寶國說,比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其實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非法添加物。但因為後果極其嚴重,所以提到食品添加劑,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三聚氰胺。”

孫寶國表示,不僅是消費者,甚至我國一些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都不知道什麼是食品添加劑,這是不應該的。

他舉例說,曾看到廣州有個餐館設置了一個公告牌,告訴消費者食物裡都有什麼東西,上面的“食品添加劑”一欄寫著雀巢三花奶、味事達醬油、家樂雞粉、海天柱侯醬。“寫牌子的人肯定不知道什麼是食品添加劑,因為上面這些都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調味品,而餐館裡常用的味精、小蘇打和有的餐館專為糖尿病人用的木糖醇才是食品添加劑。”

“還有個別食品企業的誤導,在外包裝上打上‘不加任何添加劑'’不含人工糖精‘等文字。”孫寶國指出,糖精都是人工合成的,加上“不含人工糖精”就是想吸引眼球。還有餐廳說不用味精,用雞精,但實際上我國國家標準規定,雞精中味精的含量不能低於35%,而且還有其他的食品添加劑。這些誤導做法,客觀上對消費者造成一種錯誤的暗示:有食品添加劑就是不好的。

中國人6000年前就已開始使用

“食品添加劑是人類的偉大發明。”孫寶國說,有很多人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這句話沒有錯,但是也會使人產生錯誤的聯想,好像是現代食品工業造就了食品添加劑,但其實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有很長的歷史。

孫寶國表示,從前中國人的字典裡沒有食品添加劑,但並不是中國沒有食品添加劑,也不是中國沒有使用食品添加劑,“小蘇打、磷酸、香料、滷水、石膏、明礬、紅曲、石灰都是食品添加劑,但是它們沒有被歸類為食品添加劑。”

他指出,中國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歷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當時釀酒用酵母中的轉化酶(蔗糖酶)就是食品添加劑,是食品用酶製劑。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歷史和人類文明史同樣悠久,不僅僅是中華文明史,世界文明史都是如此。

「闢謠」中國工程院院士揭祕食品添加劑真相

孫寶國介紹,滷水點豆腐是2000多年前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滷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鎂,而氯化鎂就是食品添加劑中的食品凝固劑;南宋高宗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油條被髮明出來,所使用的明礬是食品膨鬆劑;隋文帝時代(公元541年—604年)發明了黃柑塗蠟保鮮技術,所塗的蠟屬於食品被膜劑;始於唐盛於宋的火腿製造技術,所使用的亞硝酸鹽屬於防腐劑和護色劑;中國很多酒廠制曲的原理和幾百、上千年前都是一樣的,參與發酵過程的紅曲也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過量亞硝酸鹽對人體有害,但如果肉製品中不添加亞硝酸鹽,就會造成肉毒桿菌繁殖。”孫寶國表示,肉毒桿菌毒素是已知最毒的毒性物質之一,對人體會產生很大危害,所以現在所有肉製品當中都加了亞硝酸鹽作為防腐劑。

不超量超範圍使用就是安全的

“食品添加劑使現代食品豐富多彩。”孫寶國說,使用食品添加劑是改善食品品質、保障食品安全、發展健康食品、促進食品創新的客觀需要。

例如大豆油、花生油、茶油等食用油裡就都有食品添加劑,因為食用油很容易腐敗變質,對人體產生危害,所以至少要加一種抗氧劑來抗氧化。而號稱糖度為零的零度可樂加了甜味劑,其配方中還有防腐劑二氧化碳和酸度調節劑磷酸,以及可樂香精。近年來新出現的“辣條”、預調雞尾酒等創新食品,也都使用了調味香精、食用色素等食品添加劑。

而一些食品添加劑甚至本身還有一些功效,比如石膏豆腐裡有硫酸鈣可以補鈣,作為食品著色劑的紅曲具有保健功能,在滷水豆腐中作為凝固劑使用的氯化鎂,在嬰幼兒配方奶粉裡則是作為營養強化劑存在。

“食品添加劑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標誌,越是發達的國家食品添加劑人均消費量越高。”孫寶國說,可樂、啤酒、預調雞尾酒、嬰幼兒配方乳粉等食品都是從國外引進的。

「闢謠」中國工程院院士揭祕食品添加劑真相

孫寶國強調,不管是食品添加劑還是任何一種物質,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判定標準是暴露量。“食品添加劑不允許超範圍使用,也不允許超量使用。如果不合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劑還是會出人命的。”

“濫用食品添加劑是人之過,非食品添加劑之過。”他指出,相當一些食品添加劑是有毒的,但是食品添加劑有毒並不等於食品有毒,因為食品添加劑不是直接被食用的,而食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量是對人體有益無害的量,所以量很重要。

(內容來源:網絡 由小析姐整理編輯)


「闢謠」中國工程院院士揭祕食品添加劑真相


"


「闢謠」中國工程院院士揭祕食品添加劑真相


寫在前面

“我們做過消費者調查,大約80%以上受訪對象認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就是食品添加劑造成的。這個結論和客觀事實差別非常大,甚至可以說恰恰相反。”孫寶國表示,目前中國有相當多的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誤解很深。


食品添加劑並不等於非法添加物

“食品添加劑在中國被‘妖魔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替非法添加物背了黑鍋。”孫寶國說,比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其實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非法添加物。但因為後果極其嚴重,所以提到食品添加劑,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三聚氰胺。”

孫寶國表示,不僅是消費者,甚至我國一些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都不知道什麼是食品添加劑,這是不應該的。

他舉例說,曾看到廣州有個餐館設置了一個公告牌,告訴消費者食物裡都有什麼東西,上面的“食品添加劑”一欄寫著雀巢三花奶、味事達醬油、家樂雞粉、海天柱侯醬。“寫牌子的人肯定不知道什麼是食品添加劑,因為上面這些都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調味品,而餐館裡常用的味精、小蘇打和有的餐館專為糖尿病人用的木糖醇才是食品添加劑。”

“還有個別食品企業的誤導,在外包裝上打上‘不加任何添加劑'’不含人工糖精‘等文字。”孫寶國指出,糖精都是人工合成的,加上“不含人工糖精”就是想吸引眼球。還有餐廳說不用味精,用雞精,但實際上我國國家標準規定,雞精中味精的含量不能低於35%,而且還有其他的食品添加劑。這些誤導做法,客觀上對消費者造成一種錯誤的暗示:有食品添加劑就是不好的。

中國人6000年前就已開始使用

“食品添加劑是人類的偉大發明。”孫寶國說,有很多人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這句話沒有錯,但是也會使人產生錯誤的聯想,好像是現代食品工業造就了食品添加劑,但其實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有很長的歷史。

孫寶國表示,從前中國人的字典裡沒有食品添加劑,但並不是中國沒有食品添加劑,也不是中國沒有使用食品添加劑,“小蘇打、磷酸、香料、滷水、石膏、明礬、紅曲、石灰都是食品添加劑,但是它們沒有被歸類為食品添加劑。”

他指出,中國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歷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當時釀酒用酵母中的轉化酶(蔗糖酶)就是食品添加劑,是食品用酶製劑。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歷史和人類文明史同樣悠久,不僅僅是中華文明史,世界文明史都是如此。

「闢謠」中國工程院院士揭祕食品添加劑真相

孫寶國介紹,滷水點豆腐是2000多年前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滷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鎂,而氯化鎂就是食品添加劑中的食品凝固劑;南宋高宗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油條被髮明出來,所使用的明礬是食品膨鬆劑;隋文帝時代(公元541年—604年)發明了黃柑塗蠟保鮮技術,所塗的蠟屬於食品被膜劑;始於唐盛於宋的火腿製造技術,所使用的亞硝酸鹽屬於防腐劑和護色劑;中國很多酒廠制曲的原理和幾百、上千年前都是一樣的,參與發酵過程的紅曲也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過量亞硝酸鹽對人體有害,但如果肉製品中不添加亞硝酸鹽,就會造成肉毒桿菌繁殖。”孫寶國表示,肉毒桿菌毒素是已知最毒的毒性物質之一,對人體會產生很大危害,所以現在所有肉製品當中都加了亞硝酸鹽作為防腐劑。

不超量超範圍使用就是安全的

“食品添加劑使現代食品豐富多彩。”孫寶國說,使用食品添加劑是改善食品品質、保障食品安全、發展健康食品、促進食品創新的客觀需要。

例如大豆油、花生油、茶油等食用油裡就都有食品添加劑,因為食用油很容易腐敗變質,對人體產生危害,所以至少要加一種抗氧劑來抗氧化。而號稱糖度為零的零度可樂加了甜味劑,其配方中還有防腐劑二氧化碳和酸度調節劑磷酸,以及可樂香精。近年來新出現的“辣條”、預調雞尾酒等創新食品,也都使用了調味香精、食用色素等食品添加劑。

而一些食品添加劑甚至本身還有一些功效,比如石膏豆腐裡有硫酸鈣可以補鈣,作為食品著色劑的紅曲具有保健功能,在滷水豆腐中作為凝固劑使用的氯化鎂,在嬰幼兒配方奶粉裡則是作為營養強化劑存在。

“食品添加劑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標誌,越是發達的國家食品添加劑人均消費量越高。”孫寶國說,可樂、啤酒、預調雞尾酒、嬰幼兒配方乳粉等食品都是從國外引進的。

「闢謠」中國工程院院士揭祕食品添加劑真相

孫寶國強調,不管是食品添加劑還是任何一種物質,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判定標準是暴露量。“食品添加劑不允許超範圍使用,也不允許超量使用。如果不合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劑還是會出人命的。”

“濫用食品添加劑是人之過,非食品添加劑之過。”他指出,相當一些食品添加劑是有毒的,但是食品添加劑有毒並不等於食品有毒,因為食品添加劑不是直接被食用的,而食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量是對人體有益無害的量,所以量很重要。

(內容來源:網絡 由小析姐整理編輯)


「闢謠」中國工程院院士揭祕食品添加劑真相


「闢謠」中國工程院院士揭祕食品添加劑真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