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

深圳,13點18分,夏天的午後格外悶熱,路邊小餐廳送走最後一批用餐的白領,偶爾跑出來的貓快速地穿過街道,跑進樹蔭裡乘涼。

此時,美宜多旗下200多家門店卻都在忙碌著,收貨、上貨、打包、整理貨架……為幾個小時以後的晚市做準備。

"

深圳,13點18分,夏天的午後格外悶熱,路邊小餐廳送走最後一批用餐的白領,偶爾跑出來的貓快速地穿過街道,跑進樹蔭裡乘涼。

此時,美宜多旗下200多家門店卻都在忙碌著,收貨、上貨、打包、整理貨架……為幾個小時以後的晚市做準備。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美宜多所有的門店都採用一日兩配,最大限度地保證商品的新鮮。” 深圳市美宜多董事長王社利對《靈獸》說。

這個配送頻次就是在便利店行業也不多見,但是在美宜多已經堅持了多年。

一是需要銷售量足夠大,二是需要供應鏈體系與運營配合得足夠好,讓最日常的生鮮商品甚至包括活魚,在一家又一家200~500平方米的美宜多門店實現了快速流轉。

2006年,36歲的王社利決定從餐飲業轉行。

"

深圳,13點18分,夏天的午後格外悶熱,路邊小餐廳送走最後一批用餐的白領,偶爾跑出來的貓快速地穿過街道,跑進樹蔭裡乘涼。

此時,美宜多旗下200多家門店卻都在忙碌著,收貨、上貨、打包、整理貨架……為幾個小時以後的晚市做準備。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美宜多所有的門店都採用一日兩配,最大限度地保證商品的新鮮。” 深圳市美宜多董事長王社利對《靈獸》說。

這個配送頻次就是在便利店行業也不多見,但是在美宜多已經堅持了多年。

一是需要銷售量足夠大,二是需要供應鏈體系與運營配合得足夠好,讓最日常的生鮮商品甚至包括活魚,在一家又一家200~500平方米的美宜多門店實現了快速流轉。

2006年,36歲的王社利決定從餐飲業轉行。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餐廳,你可以一個月甚至一年來一次,絕不會天天來,但買菜可能就需要天天買,一包鹽一瓶醬油總不能去沃爾瑪排隊買吧。”抱著這樣的初衷,他開了第一家生鮮超市。

截至今年5月底,美宜多已經在廣深、珠海等地擁有245家門店,始終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社區超市,通過後端強化供應鏈與前端精細化生鮮運營的雙向發展,生鮮銷售佔比超60%,單店日均銷售額超3萬元,且每個品類都盈利。

1

多品牌烘托人氣,聚焦200~500平方米

一條街上最多可以有幾家生鮮超市?

王社利的回答是:“7家。”

"

深圳,13點18分,夏天的午後格外悶熱,路邊小餐廳送走最後一批用餐的白領,偶爾跑出來的貓快速地穿過街道,跑進樹蔭裡乘涼。

此時,美宜多旗下200多家門店卻都在忙碌著,收貨、上貨、打包、整理貨架……為幾個小時以後的晚市做準備。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美宜多所有的門店都採用一日兩配,最大限度地保證商品的新鮮。” 深圳市美宜多董事長王社利對《靈獸》說。

這個配送頻次就是在便利店行業也不多見,但是在美宜多已經堅持了多年。

一是需要銷售量足夠大,二是需要供應鏈體系與運營配合得足夠好,讓最日常的生鮮商品甚至包括活魚,在一家又一家200~500平方米的美宜多門店實現了快速流轉。

2006年,36歲的王社利決定從餐飲業轉行。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餐廳,你可以一個月甚至一年來一次,絕不會天天來,但買菜可能就需要天天買,一包鹽一瓶醬油總不能去沃爾瑪排隊買吧。”抱著這樣的初衷,他開了第一家生鮮超市。

截至今年5月底,美宜多已經在廣深、珠海等地擁有245家門店,始終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社區超市,通過後端強化供應鏈與前端精細化生鮮運營的雙向發展,生鮮銷售佔比超60%,單店日均銷售額超3萬元,且每個品類都盈利。

1

多品牌烘托人氣,聚焦200~500平方米

一條街上最多可以有幾家生鮮超市?

王社利的回答是:“7家。”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位於深圳梅林區域,一條小小的街道前前後後有7家生鮮超市,美宜多就位於其中。

在王社利眼裡,競爭從來不是一件壞事。“只有這條街被帶旺了,才能凸顯我們的競爭優勢。”

因此,美宜多旗下擁有美宜多、惠宜家、新樂福、鮮廚生活館等多個品牌。同一條街道上,往往街頭是美宜多,街尾是惠宜家。兩個品牌相互競爭,主打差異化,爆品單品和促銷交替進行,再加上其他競爭對手的加入,反而打造出了一條又一條遠近聞名的“生鮮街市”。

"

深圳,13點18分,夏天的午後格外悶熱,路邊小餐廳送走最後一批用餐的白領,偶爾跑出來的貓快速地穿過街道,跑進樹蔭裡乘涼。

此時,美宜多旗下200多家門店卻都在忙碌著,收貨、上貨、打包、整理貨架……為幾個小時以後的晚市做準備。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美宜多所有的門店都採用一日兩配,最大限度地保證商品的新鮮。” 深圳市美宜多董事長王社利對《靈獸》說。

這個配送頻次就是在便利店行業也不多見,但是在美宜多已經堅持了多年。

一是需要銷售量足夠大,二是需要供應鏈體系與運營配合得足夠好,讓最日常的生鮮商品甚至包括活魚,在一家又一家200~500平方米的美宜多門店實現了快速流轉。

2006年,36歲的王社利決定從餐飲業轉行。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餐廳,你可以一個月甚至一年來一次,絕不會天天來,但買菜可能就需要天天買,一包鹽一瓶醬油總不能去沃爾瑪排隊買吧。”抱著這樣的初衷,他開了第一家生鮮超市。

截至今年5月底,美宜多已經在廣深、珠海等地擁有245家門店,始終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社區超市,通過後端強化供應鏈與前端精細化生鮮運營的雙向發展,生鮮銷售佔比超60%,單店日均銷售額超3萬元,且每個品類都盈利。

1

多品牌烘托人氣,聚焦200~500平方米

一條街上最多可以有幾家生鮮超市?

王社利的回答是:“7家。”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位於深圳梅林區域,一條小小的街道前前後後有7家生鮮超市,美宜多就位於其中。

在王社利眼裡,競爭從來不是一件壞事。“只有這條街被帶旺了,才能凸顯我們的競爭優勢。”

因此,美宜多旗下擁有美宜多、惠宜家、新樂福、鮮廚生活館等多個品牌。同一條街道上,往往街頭是美宜多,街尾是惠宜家。兩個品牌相互競爭,主打差異化,爆品單品和促銷交替進行,再加上其他競爭對手的加入,反而打造出了一條又一條遠近聞名的“生鮮街市”。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儘管品牌多樣化,但是在業態和佈局上,美宜多卻越來越聚焦。通過多年的摸索與嘗試,美宜多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生鮮超市為主,敞開式經營模式,以新鮮品質商品吸引消費者。

對此,王社利解釋說,美宜多的門店前期以城中村為主,人口集中但大店鋪不多,主要是為了給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便利,門店大了並不利於消費者購物。

門店的面積也限制了商品數量,推動了門店的單品管理。目前,美宜多單店的SKU在2200~2500之間,以針對餐廚的蔬果、大肉、米麵糧油等為主,又配有百貨(包括休閒食品、菸酒、洗化和日用)。

"

深圳,13點18分,夏天的午後格外悶熱,路邊小餐廳送走最後一批用餐的白領,偶爾跑出來的貓快速地穿過街道,跑進樹蔭裡乘涼。

此時,美宜多旗下200多家門店卻都在忙碌著,收貨、上貨、打包、整理貨架……為幾個小時以後的晚市做準備。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美宜多所有的門店都採用一日兩配,最大限度地保證商品的新鮮。” 深圳市美宜多董事長王社利對《靈獸》說。

這個配送頻次就是在便利店行業也不多見,但是在美宜多已經堅持了多年。

一是需要銷售量足夠大,二是需要供應鏈體系與運營配合得足夠好,讓最日常的生鮮商品甚至包括活魚,在一家又一家200~500平方米的美宜多門店實現了快速流轉。

2006年,36歲的王社利決定從餐飲業轉行。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餐廳,你可以一個月甚至一年來一次,絕不會天天來,但買菜可能就需要天天買,一包鹽一瓶醬油總不能去沃爾瑪排隊買吧。”抱著這樣的初衷,他開了第一家生鮮超市。

截至今年5月底,美宜多已經在廣深、珠海等地擁有245家門店,始終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社區超市,通過後端強化供應鏈與前端精細化生鮮運營的雙向發展,生鮮銷售佔比超60%,單店日均銷售額超3萬元,且每個品類都盈利。

1

多品牌烘托人氣,聚焦200~500平方米

一條街上最多可以有幾家生鮮超市?

王社利的回答是:“7家。”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位於深圳梅林區域,一條小小的街道前前後後有7家生鮮超市,美宜多就位於其中。

在王社利眼裡,競爭從來不是一件壞事。“只有這條街被帶旺了,才能凸顯我們的競爭優勢。”

因此,美宜多旗下擁有美宜多、惠宜家、新樂福、鮮廚生活館等多個品牌。同一條街道上,往往街頭是美宜多,街尾是惠宜家。兩個品牌相互競爭,主打差異化,爆品單品和促銷交替進行,再加上其他競爭對手的加入,反而打造出了一條又一條遠近聞名的“生鮮街市”。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儘管品牌多樣化,但是在業態和佈局上,美宜多卻越來越聚焦。通過多年的摸索與嘗試,美宜多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生鮮超市為主,敞開式經營模式,以新鮮品質商品吸引消費者。

對此,王社利解釋說,美宜多的門店前期以城中村為主,人口集中但大店鋪不多,主要是為了給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便利,門店大了並不利於消費者購物。

門店的面積也限制了商品數量,推動了門店的單品管理。目前,美宜多單店的SKU在2200~2500之間,以針對餐廚的蔬果、大肉、米麵糧油等為主,又配有百貨(包括休閒食品、菸酒、洗化和日用)。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更重要的是,美宜多對於選址有著自己獨特的準則——“方圓1公里內只要市場允許,小區域密集布點,系統評估。”

在深圳南山區的核心居民區,方圓1.5公里內,美宜多就佈局了4家店,其中既有第三代的旗艦店大沖店,也有四代店的標杆高新店。錯位競爭的同時,也將消費者牢牢鎖住。

不過,王社利也坦言,隨著美宜多品牌效應的逐漸增強和品牌定位的逐漸清晰,後期將會以美宜多品牌為主,快速擴展。

"

深圳,13點18分,夏天的午後格外悶熱,路邊小餐廳送走最後一批用餐的白領,偶爾跑出來的貓快速地穿過街道,跑進樹蔭裡乘涼。

此時,美宜多旗下200多家門店卻都在忙碌著,收貨、上貨、打包、整理貨架……為幾個小時以後的晚市做準備。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美宜多所有的門店都採用一日兩配,最大限度地保證商品的新鮮。” 深圳市美宜多董事長王社利對《靈獸》說。

這個配送頻次就是在便利店行業也不多見,但是在美宜多已經堅持了多年。

一是需要銷售量足夠大,二是需要供應鏈體系與運營配合得足夠好,讓最日常的生鮮商品甚至包括活魚,在一家又一家200~500平方米的美宜多門店實現了快速流轉。

2006年,36歲的王社利決定從餐飲業轉行。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餐廳,你可以一個月甚至一年來一次,絕不會天天來,但買菜可能就需要天天買,一包鹽一瓶醬油總不能去沃爾瑪排隊買吧。”抱著這樣的初衷,他開了第一家生鮮超市。

截至今年5月底,美宜多已經在廣深、珠海等地擁有245家門店,始終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社區超市,通過後端強化供應鏈與前端精細化生鮮運營的雙向發展,生鮮銷售佔比超60%,單店日均銷售額超3萬元,且每個品類都盈利。

1

多品牌烘托人氣,聚焦200~500平方米

一條街上最多可以有幾家生鮮超市?

王社利的回答是:“7家。”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位於深圳梅林區域,一條小小的街道前前後後有7家生鮮超市,美宜多就位於其中。

在王社利眼裡,競爭從來不是一件壞事。“只有這條街被帶旺了,才能凸顯我們的競爭優勢。”

因此,美宜多旗下擁有美宜多、惠宜家、新樂福、鮮廚生活館等多個品牌。同一條街道上,往往街頭是美宜多,街尾是惠宜家。兩個品牌相互競爭,主打差異化,爆品單品和促銷交替進行,再加上其他競爭對手的加入,反而打造出了一條又一條遠近聞名的“生鮮街市”。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儘管品牌多樣化,但是在業態和佈局上,美宜多卻越來越聚焦。通過多年的摸索與嘗試,美宜多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生鮮超市為主,敞開式經營模式,以新鮮品質商品吸引消費者。

對此,王社利解釋說,美宜多的門店前期以城中村為主,人口集中但大店鋪不多,主要是為了給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便利,門店大了並不利於消費者購物。

門店的面積也限制了商品數量,推動了門店的單品管理。目前,美宜多單店的SKU在2200~2500之間,以針對餐廚的蔬果、大肉、米麵糧油等為主,又配有百貨(包括休閒食品、菸酒、洗化和日用)。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更重要的是,美宜多對於選址有著自己獨特的準則——“方圓1公里內只要市場允許,小區域密集布點,系統評估。”

在深圳南山區的核心居民區,方圓1.5公里內,美宜多就佈局了4家店,其中既有第三代的旗艦店大沖店,也有四代店的標杆高新店。錯位競爭的同時,也將消費者牢牢鎖住。

不過,王社利也坦言,隨著美宜多品牌效應的逐漸增強和品牌定位的逐漸清晰,後期將會以美宜多品牌為主,快速擴展。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目前,美宜多已經升級到第四代門店,裝修設計、佈局、整體VI都更加簡潔明快,突出商品,並計劃在2019年新開100家。截至2019年5月,美宜多門店數已經達到245家。

2

集中生鮮,一日兩配,以大眾化生鮮商品為主

在美宜多,每家門店每天凌晨4:00和下午14:00完成兩次配送。這樣,早市和晚市都能保證新鮮商品豐滿陳列。

“深圳生活節奏快,夜生活豐富,大家反而更重視晚餐。”美宜多副總經理羅海燕說,大部分門店位於城中村,人口密集,更多是家庭普通消費,美宜多的商品也是以大眾消費為主,同時又注重品質,而門店的密集分佈也極大地節省了配送成本。

不同於其他物流中心,1萬多平方米的美宜多采配中心,更是充分發揮了週轉與分揀功能,要求生鮮商品“貨不落地,貨不進庫”,即每天基地根據訂貨量送到總倉,總倉分揀到160臺冷鏈車上,再從總倉出發,配送到各個門店。

"

深圳,13點18分,夏天的午後格外悶熱,路邊小餐廳送走最後一批用餐的白領,偶爾跑出來的貓快速地穿過街道,跑進樹蔭裡乘涼。

此時,美宜多旗下200多家門店卻都在忙碌著,收貨、上貨、打包、整理貨架……為幾個小時以後的晚市做準備。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美宜多所有的門店都採用一日兩配,最大限度地保證商品的新鮮。” 深圳市美宜多董事長王社利對《靈獸》說。

這個配送頻次就是在便利店行業也不多見,但是在美宜多已經堅持了多年。

一是需要銷售量足夠大,二是需要供應鏈體系與運營配合得足夠好,讓最日常的生鮮商品甚至包括活魚,在一家又一家200~500平方米的美宜多門店實現了快速流轉。

2006年,36歲的王社利決定從餐飲業轉行。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餐廳,你可以一個月甚至一年來一次,絕不會天天來,但買菜可能就需要天天買,一包鹽一瓶醬油總不能去沃爾瑪排隊買吧。”抱著這樣的初衷,他開了第一家生鮮超市。

截至今年5月底,美宜多已經在廣深、珠海等地擁有245家門店,始終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社區超市,通過後端強化供應鏈與前端精細化生鮮運營的雙向發展,生鮮銷售佔比超60%,單店日均銷售額超3萬元,且每個品類都盈利。

1

多品牌烘托人氣,聚焦200~500平方米

一條街上最多可以有幾家生鮮超市?

王社利的回答是:“7家。”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位於深圳梅林區域,一條小小的街道前前後後有7家生鮮超市,美宜多就位於其中。

在王社利眼裡,競爭從來不是一件壞事。“只有這條街被帶旺了,才能凸顯我們的競爭優勢。”

因此,美宜多旗下擁有美宜多、惠宜家、新樂福、鮮廚生活館等多個品牌。同一條街道上,往往街頭是美宜多,街尾是惠宜家。兩個品牌相互競爭,主打差異化,爆品單品和促銷交替進行,再加上其他競爭對手的加入,反而打造出了一條又一條遠近聞名的“生鮮街市”。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儘管品牌多樣化,但是在業態和佈局上,美宜多卻越來越聚焦。通過多年的摸索與嘗試,美宜多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生鮮超市為主,敞開式經營模式,以新鮮品質商品吸引消費者。

對此,王社利解釋說,美宜多的門店前期以城中村為主,人口集中但大店鋪不多,主要是為了給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便利,門店大了並不利於消費者購物。

門店的面積也限制了商品數量,推動了門店的單品管理。目前,美宜多單店的SKU在2200~2500之間,以針對餐廚的蔬果、大肉、米麵糧油等為主,又配有百貨(包括休閒食品、菸酒、洗化和日用)。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更重要的是,美宜多對於選址有著自己獨特的準則——“方圓1公里內只要市場允許,小區域密集布點,系統評估。”

在深圳南山區的核心居民區,方圓1.5公里內,美宜多就佈局了4家店,其中既有第三代的旗艦店大沖店,也有四代店的標杆高新店。錯位競爭的同時,也將消費者牢牢鎖住。

不過,王社利也坦言,隨著美宜多品牌效應的逐漸增強和品牌定位的逐漸清晰,後期將會以美宜多品牌為主,快速擴展。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目前,美宜多已經升級到第四代門店,裝修設計、佈局、整體VI都更加簡潔明快,突出商品,並計劃在2019年新開100家。截至2019年5月,美宜多門店數已經達到245家。

2

集中生鮮,一日兩配,以大眾化生鮮商品為主

在美宜多,每家門店每天凌晨4:00和下午14:00完成兩次配送。這樣,早市和晚市都能保證新鮮商品豐滿陳列。

“深圳生活節奏快,夜生活豐富,大家反而更重視晚餐。”美宜多副總經理羅海燕說,大部分門店位於城中村,人口密集,更多是家庭普通消費,美宜多的商品也是以大眾消費為主,同時又注重品質,而門店的密集分佈也極大地節省了配送成本。

不同於其他物流中心,1萬多平方米的美宜多采配中心,更是充分發揮了週轉與分揀功能,要求生鮮商品“貨不落地,貨不進庫”,即每天基地根據訂貨量送到總倉,總倉分揀到160臺冷鏈車上,再從總倉出發,配送到各個門店。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看似簡單的週轉,背後更多地是對生鮮供應鏈和前端的精準運營,大大降低了生鮮在搬運過程的二次損耗。

不過,針對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美宜多在門店運營商也做出調整。例如,豬肉早上是掛起來現切現賣滿足“挑剔”的老年人,中午之後就進行細緻分割打包出售,適合白領上班族的快速購買和線上訂單的需求。

其實不光是肉類,部分蔬菜和水果也是早上以堆頭為主,晚上以包裝為主。例如玉米、毛豆等。

"

深圳,13點18分,夏天的午後格外悶熱,路邊小餐廳送走最後一批用餐的白領,偶爾跑出來的貓快速地穿過街道,跑進樹蔭裡乘涼。

此時,美宜多旗下200多家門店卻都在忙碌著,收貨、上貨、打包、整理貨架……為幾個小時以後的晚市做準備。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美宜多所有的門店都採用一日兩配,最大限度地保證商品的新鮮。” 深圳市美宜多董事長王社利對《靈獸》說。

這個配送頻次就是在便利店行業也不多見,但是在美宜多已經堅持了多年。

一是需要銷售量足夠大,二是需要供應鏈體系與運營配合得足夠好,讓最日常的生鮮商品甚至包括活魚,在一家又一家200~500平方米的美宜多門店實現了快速流轉。

2006年,36歲的王社利決定從餐飲業轉行。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餐廳,你可以一個月甚至一年來一次,絕不會天天來,但買菜可能就需要天天買,一包鹽一瓶醬油總不能去沃爾瑪排隊買吧。”抱著這樣的初衷,他開了第一家生鮮超市。

截至今年5月底,美宜多已經在廣深、珠海等地擁有245家門店,始終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社區超市,通過後端強化供應鏈與前端精細化生鮮運營的雙向發展,生鮮銷售佔比超60%,單店日均銷售額超3萬元,且每個品類都盈利。

1

多品牌烘托人氣,聚焦200~500平方米

一條街上最多可以有幾家生鮮超市?

王社利的回答是:“7家。”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位於深圳梅林區域,一條小小的街道前前後後有7家生鮮超市,美宜多就位於其中。

在王社利眼裡,競爭從來不是一件壞事。“只有這條街被帶旺了,才能凸顯我們的競爭優勢。”

因此,美宜多旗下擁有美宜多、惠宜家、新樂福、鮮廚生活館等多個品牌。同一條街道上,往往街頭是美宜多,街尾是惠宜家。兩個品牌相互競爭,主打差異化,爆品單品和促銷交替進行,再加上其他競爭對手的加入,反而打造出了一條又一條遠近聞名的“生鮮街市”。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儘管品牌多樣化,但是在業態和佈局上,美宜多卻越來越聚焦。通過多年的摸索與嘗試,美宜多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生鮮超市為主,敞開式經營模式,以新鮮品質商品吸引消費者。

對此,王社利解釋說,美宜多的門店前期以城中村為主,人口集中但大店鋪不多,主要是為了給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便利,門店大了並不利於消費者購物。

門店的面積也限制了商品數量,推動了門店的單品管理。目前,美宜多單店的SKU在2200~2500之間,以針對餐廚的蔬果、大肉、米麵糧油等為主,又配有百貨(包括休閒食品、菸酒、洗化和日用)。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更重要的是,美宜多對於選址有著自己獨特的準則——“方圓1公里內只要市場允許,小區域密集布點,系統評估。”

在深圳南山區的核心居民區,方圓1.5公里內,美宜多就佈局了4家店,其中既有第三代的旗艦店大沖店,也有四代店的標杆高新店。錯位競爭的同時,也將消費者牢牢鎖住。

不過,王社利也坦言,隨著美宜多品牌效應的逐漸增強和品牌定位的逐漸清晰,後期將會以美宜多品牌為主,快速擴展。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目前,美宜多已經升級到第四代門店,裝修設計、佈局、整體VI都更加簡潔明快,突出商品,並計劃在2019年新開100家。截至2019年5月,美宜多門店數已經達到245家。

2

集中生鮮,一日兩配,以大眾化生鮮商品為主

在美宜多,每家門店每天凌晨4:00和下午14:00完成兩次配送。這樣,早市和晚市都能保證新鮮商品豐滿陳列。

“深圳生活節奏快,夜生活豐富,大家反而更重視晚餐。”美宜多副總經理羅海燕說,大部分門店位於城中村,人口密集,更多是家庭普通消費,美宜多的商品也是以大眾消費為主,同時又注重品質,而門店的密集分佈也極大地節省了配送成本。

不同於其他物流中心,1萬多平方米的美宜多采配中心,更是充分發揮了週轉與分揀功能,要求生鮮商品“貨不落地,貨不進庫”,即每天基地根據訂貨量送到總倉,總倉分揀到160臺冷鏈車上,再從總倉出發,配送到各個門店。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看似簡單的週轉,背後更多地是對生鮮供應鏈和前端的精準運營,大大降低了生鮮在搬運過程的二次損耗。

不過,針對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美宜多在門店運營商也做出調整。例如,豬肉早上是掛起來現切現賣滿足“挑剔”的老年人,中午之後就進行細緻分割打包出售,適合白領上班族的快速購買和線上訂單的需求。

其實不光是肉類,部分蔬菜和水果也是早上以堆頭為主,晚上以包裝為主。例如玉米、毛豆等。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在美宜多高新店,線上訂單可達100單/日。靈獸君進店20分鐘,就已經聽到4~5個接單信息。超過50的客單價無形中也拉高了門店的整體銷售。

當然,即使是線上訂單,商品品質依舊是生死線。

炎熱的夏季,每半小時給蔬果噴水,定期檢查果蠅清除器的情況,最大限度地保證生鮮商品品質。

從早上6點半,到晚上11點,美宜多在早市和晚市、夜宵之間完成完美切換。

3

線上線下雙軌發展

深圳的社區生鮮店從來不缺競爭對手,這個競爭既是線下,更是線上。

2018年,美宜多全面加強線上運營能力,在總經理司俊垚的主導下,快速推進線上到家業務。

"

深圳,13點18分,夏天的午後格外悶熱,路邊小餐廳送走最後一批用餐的白領,偶爾跑出來的貓快速地穿過街道,跑進樹蔭裡乘涼。

此時,美宜多旗下200多家門店卻都在忙碌著,收貨、上貨、打包、整理貨架……為幾個小時以後的晚市做準備。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美宜多所有的門店都採用一日兩配,最大限度地保證商品的新鮮。” 深圳市美宜多董事長王社利對《靈獸》說。

這個配送頻次就是在便利店行業也不多見,但是在美宜多已經堅持了多年。

一是需要銷售量足夠大,二是需要供應鏈體系與運營配合得足夠好,讓最日常的生鮮商品甚至包括活魚,在一家又一家200~500平方米的美宜多門店實現了快速流轉。

2006年,36歲的王社利決定從餐飲業轉行。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餐廳,你可以一個月甚至一年來一次,絕不會天天來,但買菜可能就需要天天買,一包鹽一瓶醬油總不能去沃爾瑪排隊買吧。”抱著這樣的初衷,他開了第一家生鮮超市。

截至今年5月底,美宜多已經在廣深、珠海等地擁有245家門店,始終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社區超市,通過後端強化供應鏈與前端精細化生鮮運營的雙向發展,生鮮銷售佔比超60%,單店日均銷售額超3萬元,且每個品類都盈利。

1

多品牌烘托人氣,聚焦200~500平方米

一條街上最多可以有幾家生鮮超市?

王社利的回答是:“7家。”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位於深圳梅林區域,一條小小的街道前前後後有7家生鮮超市,美宜多就位於其中。

在王社利眼裡,競爭從來不是一件壞事。“只有這條街被帶旺了,才能凸顯我們的競爭優勢。”

因此,美宜多旗下擁有美宜多、惠宜家、新樂福、鮮廚生活館等多個品牌。同一條街道上,往往街頭是美宜多,街尾是惠宜家。兩個品牌相互競爭,主打差異化,爆品單品和促銷交替進行,再加上其他競爭對手的加入,反而打造出了一條又一條遠近聞名的“生鮮街市”。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儘管品牌多樣化,但是在業態和佈局上,美宜多卻越來越聚焦。通過多年的摸索與嘗試,美宜多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生鮮超市為主,敞開式經營模式,以新鮮品質商品吸引消費者。

對此,王社利解釋說,美宜多的門店前期以城中村為主,人口集中但大店鋪不多,主要是為了給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便利,門店大了並不利於消費者購物。

門店的面積也限制了商品數量,推動了門店的單品管理。目前,美宜多單店的SKU在2200~2500之間,以針對餐廚的蔬果、大肉、米麵糧油等為主,又配有百貨(包括休閒食品、菸酒、洗化和日用)。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更重要的是,美宜多對於選址有著自己獨特的準則——“方圓1公里內只要市場允許,小區域密集布點,系統評估。”

在深圳南山區的核心居民區,方圓1.5公里內,美宜多就佈局了4家店,其中既有第三代的旗艦店大沖店,也有四代店的標杆高新店。錯位競爭的同時,也將消費者牢牢鎖住。

不過,王社利也坦言,隨著美宜多品牌效應的逐漸增強和品牌定位的逐漸清晰,後期將會以美宜多品牌為主,快速擴展。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目前,美宜多已經升級到第四代門店,裝修設計、佈局、整體VI都更加簡潔明快,突出商品,並計劃在2019年新開100家。截至2019年5月,美宜多門店數已經達到245家。

2

集中生鮮,一日兩配,以大眾化生鮮商品為主

在美宜多,每家門店每天凌晨4:00和下午14:00完成兩次配送。這樣,早市和晚市都能保證新鮮商品豐滿陳列。

“深圳生活節奏快,夜生活豐富,大家反而更重視晚餐。”美宜多副總經理羅海燕說,大部分門店位於城中村,人口密集,更多是家庭普通消費,美宜多的商品也是以大眾消費為主,同時又注重品質,而門店的密集分佈也極大地節省了配送成本。

不同於其他物流中心,1萬多平方米的美宜多采配中心,更是充分發揮了週轉與分揀功能,要求生鮮商品“貨不落地,貨不進庫”,即每天基地根據訂貨量送到總倉,總倉分揀到160臺冷鏈車上,再從總倉出發,配送到各個門店。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看似簡單的週轉,背後更多地是對生鮮供應鏈和前端的精準運營,大大降低了生鮮在搬運過程的二次損耗。

不過,針對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美宜多在門店運營商也做出調整。例如,豬肉早上是掛起來現切現賣滿足“挑剔”的老年人,中午之後就進行細緻分割打包出售,適合白領上班族的快速購買和線上訂單的需求。

其實不光是肉類,部分蔬菜和水果也是早上以堆頭為主,晚上以包裝為主。例如玉米、毛豆等。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在美宜多高新店,線上訂單可達100單/日。靈獸君進店20分鐘,就已經聽到4~5個接單信息。超過50的客單價無形中也拉高了門店的整體銷售。

當然,即使是線上訂單,商品品質依舊是生死線。

炎熱的夏季,每半小時給蔬果噴水,定期檢查果蠅清除器的情況,最大限度地保證生鮮商品品質。

從早上6點半,到晚上11點,美宜多在早市和晚市、夜宵之間完成完美切換。

3

線上線下雙軌發展

深圳的社區生鮮店從來不缺競爭對手,這個競爭既是線下,更是線上。

2018年,美宜多全面加強線上運營能力,在總經理司俊垚的主導下,快速推進線上到家業務。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美宜多南山區學府店,隔壁就是錢大媽,競爭態勢嚴峻。司俊垚發現,錢大媽強調的日日清導致晚市常常出現部分商品缺貨或品相不佳的情況。這恰恰是美宜多的強項,再加上百貨商品,這或許是美宜多的機會。

於是,學府店在加強門店晚市運營的同時,積極上線到家業務,在方圓5公里支持配送到家。

目前,學府店線上訂單最高已超300單,日常也保持在100單左右。再加上線上客單較高,基本為門店銷售額帶來了30%以上的增長。“線上業務也助推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司俊垚說。

"

深圳,13點18分,夏天的午後格外悶熱,路邊小餐廳送走最後一批用餐的白領,偶爾跑出來的貓快速地穿過街道,跑進樹蔭裡乘涼。

此時,美宜多旗下200多家門店卻都在忙碌著,收貨、上貨、打包、整理貨架……為幾個小時以後的晚市做準備。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美宜多所有的門店都採用一日兩配,最大限度地保證商品的新鮮。” 深圳市美宜多董事長王社利對《靈獸》說。

這個配送頻次就是在便利店行業也不多見,但是在美宜多已經堅持了多年。

一是需要銷售量足夠大,二是需要供應鏈體系與運營配合得足夠好,讓最日常的生鮮商品甚至包括活魚,在一家又一家200~500平方米的美宜多門店實現了快速流轉。

2006年,36歲的王社利決定從餐飲業轉行。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餐廳,你可以一個月甚至一年來一次,絕不會天天來,但買菜可能就需要天天買,一包鹽一瓶醬油總不能去沃爾瑪排隊買吧。”抱著這樣的初衷,他開了第一家生鮮超市。

截至今年5月底,美宜多已經在廣深、珠海等地擁有245家門店,始終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社區超市,通過後端強化供應鏈與前端精細化生鮮運營的雙向發展,生鮮銷售佔比超60%,單店日均銷售額超3萬元,且每個品類都盈利。

1

多品牌烘托人氣,聚焦200~500平方米

一條街上最多可以有幾家生鮮超市?

王社利的回答是:“7家。”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位於深圳梅林區域,一條小小的街道前前後後有7家生鮮超市,美宜多就位於其中。

在王社利眼裡,競爭從來不是一件壞事。“只有這條街被帶旺了,才能凸顯我們的競爭優勢。”

因此,美宜多旗下擁有美宜多、惠宜家、新樂福、鮮廚生活館等多個品牌。同一條街道上,往往街頭是美宜多,街尾是惠宜家。兩個品牌相互競爭,主打差異化,爆品單品和促銷交替進行,再加上其他競爭對手的加入,反而打造出了一條又一條遠近聞名的“生鮮街市”。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儘管品牌多樣化,但是在業態和佈局上,美宜多卻越來越聚焦。通過多年的摸索與嘗試,美宜多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生鮮超市為主,敞開式經營模式,以新鮮品質商品吸引消費者。

對此,王社利解釋說,美宜多的門店前期以城中村為主,人口集中但大店鋪不多,主要是為了給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便利,門店大了並不利於消費者購物。

門店的面積也限制了商品數量,推動了門店的單品管理。目前,美宜多單店的SKU在2200~2500之間,以針對餐廚的蔬果、大肉、米麵糧油等為主,又配有百貨(包括休閒食品、菸酒、洗化和日用)。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更重要的是,美宜多對於選址有著自己獨特的準則——“方圓1公里內只要市場允許,小區域密集布點,系統評估。”

在深圳南山區的核心居民區,方圓1.5公里內,美宜多就佈局了4家店,其中既有第三代的旗艦店大沖店,也有四代店的標杆高新店。錯位競爭的同時,也將消費者牢牢鎖住。

不過,王社利也坦言,隨著美宜多品牌效應的逐漸增強和品牌定位的逐漸清晰,後期將會以美宜多品牌為主,快速擴展。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目前,美宜多已經升級到第四代門店,裝修設計、佈局、整體VI都更加簡潔明快,突出商品,並計劃在2019年新開100家。截至2019年5月,美宜多門店數已經達到245家。

2

集中生鮮,一日兩配,以大眾化生鮮商品為主

在美宜多,每家門店每天凌晨4:00和下午14:00完成兩次配送。這樣,早市和晚市都能保證新鮮商品豐滿陳列。

“深圳生活節奏快,夜生活豐富,大家反而更重視晚餐。”美宜多副總經理羅海燕說,大部分門店位於城中村,人口密集,更多是家庭普通消費,美宜多的商品也是以大眾消費為主,同時又注重品質,而門店的密集分佈也極大地節省了配送成本。

不同於其他物流中心,1萬多平方米的美宜多采配中心,更是充分發揮了週轉與分揀功能,要求生鮮商品“貨不落地,貨不進庫”,即每天基地根據訂貨量送到總倉,總倉分揀到160臺冷鏈車上,再從總倉出發,配送到各個門店。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看似簡單的週轉,背後更多地是對生鮮供應鏈和前端的精準運營,大大降低了生鮮在搬運過程的二次損耗。

不過,針對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美宜多在門店運營商也做出調整。例如,豬肉早上是掛起來現切現賣滿足“挑剔”的老年人,中午之後就進行細緻分割打包出售,適合白領上班族的快速購買和線上訂單的需求。

其實不光是肉類,部分蔬菜和水果也是早上以堆頭為主,晚上以包裝為主。例如玉米、毛豆等。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在美宜多高新店,線上訂單可達100單/日。靈獸君進店20分鐘,就已經聽到4~5個接單信息。超過50的客單價無形中也拉高了門店的整體銷售。

當然,即使是線上訂單,商品品質依舊是生死線。

炎熱的夏季,每半小時給蔬果噴水,定期檢查果蠅清除器的情況,最大限度地保證生鮮商品品質。

從早上6點半,到晚上11點,美宜多在早市和晚市、夜宵之間完成完美切換。

3

線上線下雙軌發展

深圳的社區生鮮店從來不缺競爭對手,這個競爭既是線下,更是線上。

2018年,美宜多全面加強線上運營能力,在總經理司俊垚的主導下,快速推進線上到家業務。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美宜多南山區學府店,隔壁就是錢大媽,競爭態勢嚴峻。司俊垚發現,錢大媽強調的日日清導致晚市常常出現部分商品缺貨或品相不佳的情況。這恰恰是美宜多的強項,再加上百貨商品,這或許是美宜多的機會。

於是,學府店在加強門店晚市運營的同時,積極上線到家業務,在方圓5公里支持配送到家。

目前,學府店線上訂單最高已超300單,日常也保持在100單左右。再加上線上客單較高,基本為門店銷售額帶來了30%以上的增長。“線上業務也助推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司俊垚說。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到店的顧客直接交流反而好服務,線上的客戶用鼠標投票,交流肯定容易出現偏差。此外,線上與線下的商品管理運營也完全不同,這都需要重新摸索。

所以,美宜多一上線到家業務就專門成立小組,從線上的商品管理,定價策略到服務體系,特別注重差評管理,將差評管理和考核結合。

經過一年半的摸索,“現在基本沒有差評了,而且現在更多的在線平臺都來找到美宜多。”司俊垚說,到家平臺的陣營也越來越清晰,而美宜多需要的是把自己的優勢在社會分工中發揮到極致。

4

夯實供應鏈,提升抗風險能力

“不能被趨勢迷瞎眼,保持穩定的現金流、夯實供應鏈,溝通好合作夥伴,才能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司俊垚直言,這樣才能在市場轉換時立於不敗之地。

而對於一家生鮮超市而言,蔬果的競爭力與供應鏈強弱有著直接的關係。

"

深圳,13點18分,夏天的午後格外悶熱,路邊小餐廳送走最後一批用餐的白領,偶爾跑出來的貓快速地穿過街道,跑進樹蔭裡乘涼。

此時,美宜多旗下200多家門店卻都在忙碌著,收貨、上貨、打包、整理貨架……為幾個小時以後的晚市做準備。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美宜多所有的門店都採用一日兩配,最大限度地保證商品的新鮮。” 深圳市美宜多董事長王社利對《靈獸》說。

這個配送頻次就是在便利店行業也不多見,但是在美宜多已經堅持了多年。

一是需要銷售量足夠大,二是需要供應鏈體系與運營配合得足夠好,讓最日常的生鮮商品甚至包括活魚,在一家又一家200~500平方米的美宜多門店實現了快速流轉。

2006年,36歲的王社利決定從餐飲業轉行。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餐廳,你可以一個月甚至一年來一次,絕不會天天來,但買菜可能就需要天天買,一包鹽一瓶醬油總不能去沃爾瑪排隊買吧。”抱著這樣的初衷,他開了第一家生鮮超市。

截至今年5月底,美宜多已經在廣深、珠海等地擁有245家門店,始終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社區超市,通過後端強化供應鏈與前端精細化生鮮運營的雙向發展,生鮮銷售佔比超60%,單店日均銷售額超3萬元,且每個品類都盈利。

1

多品牌烘托人氣,聚焦200~500平方米

一條街上最多可以有幾家生鮮超市?

王社利的回答是:“7家。”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位於深圳梅林區域,一條小小的街道前前後後有7家生鮮超市,美宜多就位於其中。

在王社利眼裡,競爭從來不是一件壞事。“只有這條街被帶旺了,才能凸顯我們的競爭優勢。”

因此,美宜多旗下擁有美宜多、惠宜家、新樂福、鮮廚生活館等多個品牌。同一條街道上,往往街頭是美宜多,街尾是惠宜家。兩個品牌相互競爭,主打差異化,爆品單品和促銷交替進行,再加上其他競爭對手的加入,反而打造出了一條又一條遠近聞名的“生鮮街市”。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儘管品牌多樣化,但是在業態和佈局上,美宜多卻越來越聚焦。通過多年的摸索與嘗試,美宜多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生鮮超市為主,敞開式經營模式,以新鮮品質商品吸引消費者。

對此,王社利解釋說,美宜多的門店前期以城中村為主,人口集中但大店鋪不多,主要是為了給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便利,門店大了並不利於消費者購物。

門店的面積也限制了商品數量,推動了門店的單品管理。目前,美宜多單店的SKU在2200~2500之間,以針對餐廚的蔬果、大肉、米麵糧油等為主,又配有百貨(包括休閒食品、菸酒、洗化和日用)。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更重要的是,美宜多對於選址有著自己獨特的準則——“方圓1公里內只要市場允許,小區域密集布點,系統評估。”

在深圳南山區的核心居民區,方圓1.5公里內,美宜多就佈局了4家店,其中既有第三代的旗艦店大沖店,也有四代店的標杆高新店。錯位競爭的同時,也將消費者牢牢鎖住。

不過,王社利也坦言,隨著美宜多品牌效應的逐漸增強和品牌定位的逐漸清晰,後期將會以美宜多品牌為主,快速擴展。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目前,美宜多已經升級到第四代門店,裝修設計、佈局、整體VI都更加簡潔明快,突出商品,並計劃在2019年新開100家。截至2019年5月,美宜多門店數已經達到245家。

2

集中生鮮,一日兩配,以大眾化生鮮商品為主

在美宜多,每家門店每天凌晨4:00和下午14:00完成兩次配送。這樣,早市和晚市都能保證新鮮商品豐滿陳列。

“深圳生活節奏快,夜生活豐富,大家反而更重視晚餐。”美宜多副總經理羅海燕說,大部分門店位於城中村,人口密集,更多是家庭普通消費,美宜多的商品也是以大眾消費為主,同時又注重品質,而門店的密集分佈也極大地節省了配送成本。

不同於其他物流中心,1萬多平方米的美宜多采配中心,更是充分發揮了週轉與分揀功能,要求生鮮商品“貨不落地,貨不進庫”,即每天基地根據訂貨量送到總倉,總倉分揀到160臺冷鏈車上,再從總倉出發,配送到各個門店。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看似簡單的週轉,背後更多地是對生鮮供應鏈和前端的精準運營,大大降低了生鮮在搬運過程的二次損耗。

不過,針對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美宜多在門店運營商也做出調整。例如,豬肉早上是掛起來現切現賣滿足“挑剔”的老年人,中午之後就進行細緻分割打包出售,適合白領上班族的快速購買和線上訂單的需求。

其實不光是肉類,部分蔬菜和水果也是早上以堆頭為主,晚上以包裝為主。例如玉米、毛豆等。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在美宜多高新店,線上訂單可達100單/日。靈獸君進店20分鐘,就已經聽到4~5個接單信息。超過50的客單價無形中也拉高了門店的整體銷售。

當然,即使是線上訂單,商品品質依舊是生死線。

炎熱的夏季,每半小時給蔬果噴水,定期檢查果蠅清除器的情況,最大限度地保證生鮮商品品質。

從早上6點半,到晚上11點,美宜多在早市和晚市、夜宵之間完成完美切換。

3

線上線下雙軌發展

深圳的社區生鮮店從來不缺競爭對手,這個競爭既是線下,更是線上。

2018年,美宜多全面加強線上運營能力,在總經理司俊垚的主導下,快速推進線上到家業務。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美宜多南山區學府店,隔壁就是錢大媽,競爭態勢嚴峻。司俊垚發現,錢大媽強調的日日清導致晚市常常出現部分商品缺貨或品相不佳的情況。這恰恰是美宜多的強項,再加上百貨商品,這或許是美宜多的機會。

於是,學府店在加強門店晚市運營的同時,積極上線到家業務,在方圓5公里支持配送到家。

目前,學府店線上訂單最高已超300單,日常也保持在100單左右。再加上線上客單較高,基本為門店銷售額帶來了30%以上的增長。“線上業務也助推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司俊垚說。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到店的顧客直接交流反而好服務,線上的客戶用鼠標投票,交流肯定容易出現偏差。此外,線上與線下的商品管理運營也完全不同,這都需要重新摸索。

所以,美宜多一上線到家業務就專門成立小組,從線上的商品管理,定價策略到服務體系,特別注重差評管理,將差評管理和考核結合。

經過一年半的摸索,“現在基本沒有差評了,而且現在更多的在線平臺都來找到美宜多。”司俊垚說,到家平臺的陣營也越來越清晰,而美宜多需要的是把自己的優勢在社會分工中發揮到極致。

4

夯實供應鏈,提升抗風險能力

“不能被趨勢迷瞎眼,保持穩定的現金流、夯實供應鏈,溝通好合作夥伴,才能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司俊垚直言,這樣才能在市場轉換時立於不敗之地。

而對於一家生鮮超市而言,蔬果的競爭力與供應鏈強弱有著直接的關係。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從基地策略開始之初,身為陝西人王社利首先就將眼光放在了蘋果上。

通過逐步開發與管理,目前美宜多在山東濱州擁有3000畝蘋果基地,部分區域甚至已經實現了可視化的遠程監控,從種植、施肥到除蟲、採摘等。逐步形成了產品標準與標準化流程,直採基地就地完成分級與打包,降低損耗的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利潤率。

此外,寧夏菜心也是美宜多的招牌爆品。“相比廣深本地以及雲南的菜心,寧夏菜心甜度更高,口感更加鮮嫩。”王社利說。

目前,美宜多已經在全國建立了14個直採基地,未來將擴展至20個。

不過,想要實現基地直採,銷量永遠是第一要素。為此,爆品計劃也為美宜多的供應鏈強化工程創造了條件。

"

深圳,13點18分,夏天的午後格外悶熱,路邊小餐廳送走最後一批用餐的白領,偶爾跑出來的貓快速地穿過街道,跑進樹蔭裡乘涼。

此時,美宜多旗下200多家門店卻都在忙碌著,收貨、上貨、打包、整理貨架……為幾個小時以後的晚市做準備。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美宜多所有的門店都採用一日兩配,最大限度地保證商品的新鮮。” 深圳市美宜多董事長王社利對《靈獸》說。

這個配送頻次就是在便利店行業也不多見,但是在美宜多已經堅持了多年。

一是需要銷售量足夠大,二是需要供應鏈體系與運營配合得足夠好,讓最日常的生鮮商品甚至包括活魚,在一家又一家200~500平方米的美宜多門店實現了快速流轉。

2006年,36歲的王社利決定從餐飲業轉行。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餐廳,你可以一個月甚至一年來一次,絕不會天天來,但買菜可能就需要天天買,一包鹽一瓶醬油總不能去沃爾瑪排隊買吧。”抱著這樣的初衷,他開了第一家生鮮超市。

截至今年5月底,美宜多已經在廣深、珠海等地擁有245家門店,始終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社區超市,通過後端強化供應鏈與前端精細化生鮮運營的雙向發展,生鮮銷售佔比超60%,單店日均銷售額超3萬元,且每個品類都盈利。

1

多品牌烘托人氣,聚焦200~500平方米

一條街上最多可以有幾家生鮮超市?

王社利的回答是:“7家。”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位於深圳梅林區域,一條小小的街道前前後後有7家生鮮超市,美宜多就位於其中。

在王社利眼裡,競爭從來不是一件壞事。“只有這條街被帶旺了,才能凸顯我們的競爭優勢。”

因此,美宜多旗下擁有美宜多、惠宜家、新樂福、鮮廚生活館等多個品牌。同一條街道上,往往街頭是美宜多,街尾是惠宜家。兩個品牌相互競爭,主打差異化,爆品單品和促銷交替進行,再加上其他競爭對手的加入,反而打造出了一條又一條遠近聞名的“生鮮街市”。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儘管品牌多樣化,但是在業態和佈局上,美宜多卻越來越聚焦。通過多年的摸索與嘗試,美宜多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生鮮超市為主,敞開式經營模式,以新鮮品質商品吸引消費者。

對此,王社利解釋說,美宜多的門店前期以城中村為主,人口集中但大店鋪不多,主要是為了給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便利,門店大了並不利於消費者購物。

門店的面積也限制了商品數量,推動了門店的單品管理。目前,美宜多單店的SKU在2200~2500之間,以針對餐廚的蔬果、大肉、米麵糧油等為主,又配有百貨(包括休閒食品、菸酒、洗化和日用)。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更重要的是,美宜多對於選址有著自己獨特的準則——“方圓1公里內只要市場允許,小區域密集布點,系統評估。”

在深圳南山區的核心居民區,方圓1.5公里內,美宜多就佈局了4家店,其中既有第三代的旗艦店大沖店,也有四代店的標杆高新店。錯位競爭的同時,也將消費者牢牢鎖住。

不過,王社利也坦言,隨著美宜多品牌效應的逐漸增強和品牌定位的逐漸清晰,後期將會以美宜多品牌為主,快速擴展。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目前,美宜多已經升級到第四代門店,裝修設計、佈局、整體VI都更加簡潔明快,突出商品,並計劃在2019年新開100家。截至2019年5月,美宜多門店數已經達到245家。

2

集中生鮮,一日兩配,以大眾化生鮮商品為主

在美宜多,每家門店每天凌晨4:00和下午14:00完成兩次配送。這樣,早市和晚市都能保證新鮮商品豐滿陳列。

“深圳生活節奏快,夜生活豐富,大家反而更重視晚餐。”美宜多副總經理羅海燕說,大部分門店位於城中村,人口密集,更多是家庭普通消費,美宜多的商品也是以大眾消費為主,同時又注重品質,而門店的密集分佈也極大地節省了配送成本。

不同於其他物流中心,1萬多平方米的美宜多采配中心,更是充分發揮了週轉與分揀功能,要求生鮮商品“貨不落地,貨不進庫”,即每天基地根據訂貨量送到總倉,總倉分揀到160臺冷鏈車上,再從總倉出發,配送到各個門店。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看似簡單的週轉,背後更多地是對生鮮供應鏈和前端的精準運營,大大降低了生鮮在搬運過程的二次損耗。

不過,針對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美宜多在門店運營商也做出調整。例如,豬肉早上是掛起來現切現賣滿足“挑剔”的老年人,中午之後就進行細緻分割打包出售,適合白領上班族的快速購買和線上訂單的需求。

其實不光是肉類,部分蔬菜和水果也是早上以堆頭為主,晚上以包裝為主。例如玉米、毛豆等。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在美宜多高新店,線上訂單可達100單/日。靈獸君進店20分鐘,就已經聽到4~5個接單信息。超過50的客單價無形中也拉高了門店的整體銷售。

當然,即使是線上訂單,商品品質依舊是生死線。

炎熱的夏季,每半小時給蔬果噴水,定期檢查果蠅清除器的情況,最大限度地保證生鮮商品品質。

從早上6點半,到晚上11點,美宜多在早市和晚市、夜宵之間完成完美切換。

3

線上線下雙軌發展

深圳的社區生鮮店從來不缺競爭對手,這個競爭既是線下,更是線上。

2018年,美宜多全面加強線上運營能力,在總經理司俊垚的主導下,快速推進線上到家業務。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美宜多南山區學府店,隔壁就是錢大媽,競爭態勢嚴峻。司俊垚發現,錢大媽強調的日日清導致晚市常常出現部分商品缺貨或品相不佳的情況。這恰恰是美宜多的強項,再加上百貨商品,這或許是美宜多的機會。

於是,學府店在加強門店晚市運營的同時,積極上線到家業務,在方圓5公里支持配送到家。

目前,學府店線上訂單最高已超300單,日常也保持在100單左右。再加上線上客單較高,基本為門店銷售額帶來了30%以上的增長。“線上業務也助推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司俊垚說。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到店的顧客直接交流反而好服務,線上的客戶用鼠標投票,交流肯定容易出現偏差。此外,線上與線下的商品管理運營也完全不同,這都需要重新摸索。

所以,美宜多一上線到家業務就專門成立小組,從線上的商品管理,定價策略到服務體系,特別注重差評管理,將差評管理和考核結合。

經過一年半的摸索,“現在基本沒有差評了,而且現在更多的在線平臺都來找到美宜多。”司俊垚說,到家平臺的陣營也越來越清晰,而美宜多需要的是把自己的優勢在社會分工中發揮到極致。

4

夯實供應鏈,提升抗風險能力

“不能被趨勢迷瞎眼,保持穩定的現金流、夯實供應鏈,溝通好合作夥伴,才能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司俊垚直言,這樣才能在市場轉換時立於不敗之地。

而對於一家生鮮超市而言,蔬果的競爭力與供應鏈強弱有著直接的關係。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從基地策略開始之初,身為陝西人王社利首先就將眼光放在了蘋果上。

通過逐步開發與管理,目前美宜多在山東濱州擁有3000畝蘋果基地,部分區域甚至已經實現了可視化的遠程監控,從種植、施肥到除蟲、採摘等。逐步形成了產品標準與標準化流程,直採基地就地完成分級與打包,降低損耗的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利潤率。

此外,寧夏菜心也是美宜多的招牌爆品。“相比廣深本地以及雲南的菜心,寧夏菜心甜度更高,口感更加鮮嫩。”王社利說。

目前,美宜多已經在全國建立了14個直採基地,未來將擴展至20個。

不過,想要實現基地直採,銷量永遠是第一要素。為此,爆品計劃也為美宜多的供應鏈強化工程創造了條件。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司俊垚對《靈獸》說,首先,爆品不是大品類,而是優選單品,常年化、常態化,全部都由總倉集中採購,配送到各個門店。同時,針對不同消費者,將單品拆分到每個單元,比如早市4~6個單品,晚市則是3~5個單品,最大限度地保證客流。

其次,確保每年採購1~2個是能實現百萬級銷售的單品,形成顧客粘性,也讓美宜多更加符合潮流。

第三,在商品更替方面,美宜多每月的新品淘汰率為5%,引入新品的過程中,大量參考了互聯網新品的排名與榜單,“在某些方面它代表了年輕群體的喜好和消費趨勢,我們也想讓自己更年輕。”司俊垚說。

"

深圳,13點18分,夏天的午後格外悶熱,路邊小餐廳送走最後一批用餐的白領,偶爾跑出來的貓快速地穿過街道,跑進樹蔭裡乘涼。

此時,美宜多旗下200多家門店卻都在忙碌著,收貨、上貨、打包、整理貨架……為幾個小時以後的晚市做準備。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美宜多所有的門店都採用一日兩配,最大限度地保證商品的新鮮。” 深圳市美宜多董事長王社利對《靈獸》說。

這個配送頻次就是在便利店行業也不多見,但是在美宜多已經堅持了多年。

一是需要銷售量足夠大,二是需要供應鏈體系與運營配合得足夠好,讓最日常的生鮮商品甚至包括活魚,在一家又一家200~500平方米的美宜多門店實現了快速流轉。

2006年,36歲的王社利決定從餐飲業轉行。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餐廳,你可以一個月甚至一年來一次,絕不會天天來,但買菜可能就需要天天買,一包鹽一瓶醬油總不能去沃爾瑪排隊買吧。”抱著這樣的初衷,他開了第一家生鮮超市。

截至今年5月底,美宜多已經在廣深、珠海等地擁有245家門店,始終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社區超市,通過後端強化供應鏈與前端精細化生鮮運營的雙向發展,生鮮銷售佔比超60%,單店日均銷售額超3萬元,且每個品類都盈利。

1

多品牌烘托人氣,聚焦200~500平方米

一條街上最多可以有幾家生鮮超市?

王社利的回答是:“7家。”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位於深圳梅林區域,一條小小的街道前前後後有7家生鮮超市,美宜多就位於其中。

在王社利眼裡,競爭從來不是一件壞事。“只有這條街被帶旺了,才能凸顯我們的競爭優勢。”

因此,美宜多旗下擁有美宜多、惠宜家、新樂福、鮮廚生活館等多個品牌。同一條街道上,往往街頭是美宜多,街尾是惠宜家。兩個品牌相互競爭,主打差異化,爆品單品和促銷交替進行,再加上其他競爭對手的加入,反而打造出了一條又一條遠近聞名的“生鮮街市”。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儘管品牌多樣化,但是在業態和佈局上,美宜多卻越來越聚焦。通過多年的摸索與嘗試,美宜多堅持200~500平方米的生鮮超市為主,敞開式經營模式,以新鮮品質商品吸引消費者。

對此,王社利解釋說,美宜多的門店前期以城中村為主,人口集中但大店鋪不多,主要是為了給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便利,門店大了並不利於消費者購物。

門店的面積也限制了商品數量,推動了門店的單品管理。目前,美宜多單店的SKU在2200~2500之間,以針對餐廚的蔬果、大肉、米麵糧油等為主,又配有百貨(包括休閒食品、菸酒、洗化和日用)。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更重要的是,美宜多對於選址有著自己獨特的準則——“方圓1公里內只要市場允許,小區域密集布點,系統評估。”

在深圳南山區的核心居民區,方圓1.5公里內,美宜多就佈局了4家店,其中既有第三代的旗艦店大沖店,也有四代店的標杆高新店。錯位競爭的同時,也將消費者牢牢鎖住。

不過,王社利也坦言,隨著美宜多品牌效應的逐漸增強和品牌定位的逐漸清晰,後期將會以美宜多品牌為主,快速擴展。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目前,美宜多已經升級到第四代門店,裝修設計、佈局、整體VI都更加簡潔明快,突出商品,並計劃在2019年新開100家。截至2019年5月,美宜多門店數已經達到245家。

2

集中生鮮,一日兩配,以大眾化生鮮商品為主

在美宜多,每家門店每天凌晨4:00和下午14:00完成兩次配送。這樣,早市和晚市都能保證新鮮商品豐滿陳列。

“深圳生活節奏快,夜生活豐富,大家反而更重視晚餐。”美宜多副總經理羅海燕說,大部分門店位於城中村,人口密集,更多是家庭普通消費,美宜多的商品也是以大眾消費為主,同時又注重品質,而門店的密集分佈也極大地節省了配送成本。

不同於其他物流中心,1萬多平方米的美宜多采配中心,更是充分發揮了週轉與分揀功能,要求生鮮商品“貨不落地,貨不進庫”,即每天基地根據訂貨量送到總倉,總倉分揀到160臺冷鏈車上,再從總倉出發,配送到各個門店。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看似簡單的週轉,背後更多地是對生鮮供應鏈和前端的精準運營,大大降低了生鮮在搬運過程的二次損耗。

不過,針對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美宜多在門店運營商也做出調整。例如,豬肉早上是掛起來現切現賣滿足“挑剔”的老年人,中午之後就進行細緻分割打包出售,適合白領上班族的快速購買和線上訂單的需求。

其實不光是肉類,部分蔬菜和水果也是早上以堆頭為主,晚上以包裝為主。例如玉米、毛豆等。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在美宜多高新店,線上訂單可達100單/日。靈獸君進店20分鐘,就已經聽到4~5個接單信息。超過50的客單價無形中也拉高了門店的整體銷售。

當然,即使是線上訂單,商品品質依舊是生死線。

炎熱的夏季,每半小時給蔬果噴水,定期檢查果蠅清除器的情況,最大限度地保證生鮮商品品質。

從早上6點半,到晚上11點,美宜多在早市和晚市、夜宵之間完成完美切換。

3

線上線下雙軌發展

深圳的社區生鮮店從來不缺競爭對手,這個競爭既是線下,更是線上。

2018年,美宜多全面加強線上運營能力,在總經理司俊垚的主導下,快速推進線上到家業務。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美宜多南山區學府店,隔壁就是錢大媽,競爭態勢嚴峻。司俊垚發現,錢大媽強調的日日清導致晚市常常出現部分商品缺貨或品相不佳的情況。這恰恰是美宜多的強項,再加上百貨商品,這或許是美宜多的機會。

於是,學府店在加強門店晚市運營的同時,積極上線到家業務,在方圓5公里支持配送到家。

目前,學府店線上訂單最高已超300單,日常也保持在100單左右。再加上線上客單較高,基本為門店銷售額帶來了30%以上的增長。“線上業務也助推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司俊垚說。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到店的顧客直接交流反而好服務,線上的客戶用鼠標投票,交流肯定容易出現偏差。此外,線上與線下的商品管理運營也完全不同,這都需要重新摸索。

所以,美宜多一上線到家業務就專門成立小組,從線上的商品管理,定價策略到服務體系,特別注重差評管理,將差評管理和考核結合。

經過一年半的摸索,“現在基本沒有差評了,而且現在更多的在線平臺都來找到美宜多。”司俊垚說,到家平臺的陣營也越來越清晰,而美宜多需要的是把自己的優勢在社會分工中發揮到極致。

4

夯實供應鏈,提升抗風險能力

“不能被趨勢迷瞎眼,保持穩定的現金流、夯實供應鏈,溝通好合作夥伴,才能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司俊垚直言,這樣才能在市場轉換時立於不敗之地。

而對於一家生鮮超市而言,蔬果的競爭力與供應鏈強弱有著直接的關係。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從基地策略開始之初,身為陝西人王社利首先就將眼光放在了蘋果上。

通過逐步開發與管理,目前美宜多在山東濱州擁有3000畝蘋果基地,部分區域甚至已經實現了可視化的遠程監控,從種植、施肥到除蟲、採摘等。逐步形成了產品標準與標準化流程,直採基地就地完成分級與打包,降低損耗的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利潤率。

此外,寧夏菜心也是美宜多的招牌爆品。“相比廣深本地以及雲南的菜心,寧夏菜心甜度更高,口感更加鮮嫩。”王社利說。

目前,美宜多已經在全國建立了14個直採基地,未來將擴展至20個。

不過,想要實現基地直採,銷量永遠是第一要素。為此,爆品計劃也為美宜多的供應鏈強化工程創造了條件。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司俊垚對《靈獸》說,首先,爆品不是大品類,而是優選單品,常年化、常態化,全部都由總倉集中採購,配送到各個門店。同時,針對不同消費者,將單品拆分到每個單元,比如早市4~6個單品,晚市則是3~5個單品,最大限度地保證客流。

其次,確保每年採購1~2個是能實現百萬級銷售的單品,形成顧客粘性,也讓美宜多更加符合潮流。

第三,在商品更替方面,美宜多每月的新品淘汰率為5%,引入新品的過程中,大量參考了互聯網新品的排名與榜單,“在某些方面它代表了年輕群體的喜好和消費趨勢,我們也想讓自己更年輕。”司俊垚說。

美宜多:社區生鮮的雙輪戰

這樣的想法,也讓他看到了小百貨與小電器(以檯燈、充電寶、數據線等為代表電器及周邊產品)的市場。“這一部分也是我們下一步重點工作,因為美宜多的門店大部分在城中村,人口流動大,租房比例高,消費者對於小百貨小家居的需求量非常大。”

對於未來,司俊垚說,“我有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天美宜多的門店,三分之一是名創優品、三分之一是百果園,三分之一是錢大媽。”

這三家企業都在某個大品類上有著獨特的優勢,這需要美宜多在佈局、定位、產品設計以及供應鏈方面分別實現最優化。

從這一點來說,剛剛13歲的美宜多路還很長。(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