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發展史》希伯來文學之七:成就與影響2

《世界文學發展史》希伯來文學之七:成就與影響2

希伯來文學之七:成就與影響2

《聖經》特別是《舊約》又是西方近代文學發展的一個源頭。由於宗教的影響,西方許多文學作品都具有濃厚的聖經色彩。他們或承襲《聖經》的思想,或追求《聖經》的意象,或模仿《聖經》的構思,或吸取《聖經》的技巧,或描寫《聖經》的人物,或採用《聖經》的故事。如意大利作家但丁把《聖經》的神話材料用於自己的著作,寫出了名著《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是反宗教著稱,但也運用了《聖經》中的故事和人物;喬叟的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多次採用了《聖經》的材料。據美國學者樊戴克統計,莎士比亞的每一部劇本平均引用《聖經》多達14次。班揚的寓言小說《天堂之路》直接或間接引用《聖經》語言達280 處之多。英國詩人拜倫運用《聖經》中該隱殺弟的故事,另鑄新意寫了詩劇《該隱》。他還運用《聖經》材料寫了悲劇《天上和人間》以及其它名詩。雪萊醉心於《聖經》文學,夏洛蒂、勃朗特、哈代、普希金、托爾斯泰等著名作家的作品都與聖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聖經》對於現代各流派的影響同樣很大。如:象徵派戲劇代表作家比利時梅特林克寫了劇本《耶穌與淫婦》,俄國象徵派詩人布絡克的長詩《十二個》,英國戲劇家王爾德的劇本《莎樂美》,美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福克納的名作《押沙龍,押沙龍》等等,都成功地運用了《聖經》的材料。

總之,從中古以來,《聖經》成了文學藝術家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與素材源泉。《聖經》特別是《舊約》可以無愧地稱為西方乃至世界文學藝術的搖籃。

c.成為世界性的成語典故

作為基督教經書的《聖經》,特別是其中的《舊約》,不僅是西方社會的精神支柱,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與各民族各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交往、融合,已成為世界人民的一份寶貴精神財富,其中一些故事所形成的成語典故已經通行於世界。例如:

" 禁果" 指被禁而更想得到的東西。

" 原罪" 成了人類要贖罪的由來。

" 十誡" 成了神聖的律法與誡令代稱。

" 大衛" 喻指勇敢的男英雄。

" 該隱" 意指骨肉相殘。

" 參孫" 比喻力大無窮的人。

" 約伯" 喻指極有忍耐力的人。

" 雅歌" 指無上的傑作。

" 洗禮" 指經受鍛鍊或考驗。

" 基石" 形容牢固的基礎或關鍵部分。

" 福音" 意為好消息。

" 撒旦" 是魔鬼的別稱。

" 和平鴿" 是和平友好的象徵。

" 哥利亞" 喻指徒有勇士外表的人。

" 大利亞" 用指不忠誠的女人。

" 十字架" 成為苦難的象徵。

" 替罪羊" 用指替人承擔罪責而受過。

" 和事佬" 意指為調解糾紛而和稀泥的人。

" 絆腳石" 是障礙的同義詞。

" 伊甸樂園" 是福地、天堂的意思。

挪亞方舟" 是災難時代的救星或危境中的避難所。

" 無花果葉" 原是遮蓋裸體人像的裝飾物,後轉義為遮羞布的含義。

" 亞伯拉罕" 是長壽者的代名詞。

" 三位一體" 原指上帝只有一個,包括聖父、聖子、聖靈(或稱聖神)三個" 位格" ,後泛指三個人或三種物的密切結合。

" 泥足巨人" 比喻外強中乾。

" 千年王國" 代指理想世界,黃金時代。

" 示巴女王" 用來代指美女。

" 巴比倫塔" 形容空想計劃。

" 流著奶與蜜" 形容富饒美麗的地方。

" 埃及的黑暗" 喻指一團漆黑或暗無天日。

" 耶利米哀歌" 指悽苦哀怨的歌曲。

" 迷途的羔羊" 適用於迷路的走正道者。

" 猶大的接吻" 形容以友善與愛戴為掩飾的叛賣行為。

" 曠野裡的呼聲" 用以表示得不到響應的呼喚或者號召。

" 所羅門的智慧" 形容對事物聰明無誤的判斷。

" 舊皮袋裡裝新酒" 比喻舊形式與新內容的不協調。

" 房子造在沙土上" 比喻根基不牢等等。

這些成語典故已成為世界通用的語言。如果說,過去不懂《聖經》,難以瞭解西方文化,那麼,隨著世界各民族的融匯與交流,今日,不瞭解《聖經》,便很難理解整個世界的特別是歐美各國的哲學、倫理、法律、政治、文學、美術、音樂、建築等文化藝術和精神領域了。

《舊約》是希伯來民族的百科全書,同時也是世界文化的一塊瑰寶。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