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發展史》古希臘文學之六:《伊索寓言》3'

"
"
《世界文學發展史》古希臘文學之六:《伊索寓言》3

古希臘文學之六:《伊索寓言》3

3.《伊索寓言》的藝術特色

《伊索寓言》用特殊的文學形式為我們描繪出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在藝術上有以下幾個特色。

a.利用物性特徵虛構故事說理

《伊索寓言》中常用動物或植物的擬人化手法虛構故事說理。說理時,充分利用物性的特點,從而使語言精煉,主題突出。

如《烏龜和兔子》這樣寫道:烏龜和兔子爭論誰跑得快。他們約定了比賽的時間和地點,就出發了。兔子自恃天生腿快,對比賽毫不在意,竟躺在路邊睡覺去了。烏龜知道自己走得慢,一直往前,毫不停歇。這樣,烏龜從睡著的兔子身邊爬過去,奪得了勝利的獎品。兔子跑得快,烏龜爬得慢這是這兩種動物的天性,利用這兩種天性再賦予驕傲自滿和堅持不懈的品質。就很生動講清了" 奮發圖強往往勝過恃才自滿" 的道理。

寓言中的寓意固然與物性有關,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具體故事還需具體分析。例如,《大鴉和狐狸》中的狐狸是一個狡詐、貪婪的諂媚者的形象,《狐狸和豹》中的狐狸則是心靈美的體現者;《狐狸和猴子》中的狐狸又是個洞察猴子虛偽面目的智者形象,而在《狐狸與葡萄》中的狐狸又變成一個自我解嘲的形象:狐狸飢餓,看見架上掛著一串串的葡萄,想摘,又摘不到。臨走時,自言自語地說:" 這是酸的"。同樣,有些人能力小,辦不成事,就推託時機未成熟。

b.善於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主題

《伊索寓言》常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主題。

如《烏龜和兔子》中,用烏龜的慢與兔子的快,烏龜的孜孜不倦和兔子的恃才傲物作強烈對比,使寓言的主題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農夫和蛇》通過農夫的善良與蛇的邪惡對比,農夫開始對蛇的憐憫和後來對蛇的憎惡的對比,來表現主題,記下了這條用生命換來的教訓:" 我憐惜惡人,應該受到這個惡報!"

《大鴉和狐狸》則寫出了大鴉的愚蠢與狐狸的機智:大鴉搶到一塊肉,落在大樹上。狐狸看見了,想得到那塊肉,便站在樹下,誇大鴉高大、漂亮,說他最適於作鳥類的王,要是他能發出聲音,那就毫無疑問了。大鴉想表明他能發出聲音,便放開肉,大叫起來。狐狸跑上去,搶到那塊肉,說道:" 喂,大鴉,假如你有頭腦,你作鳥類的王就沒有問題了。"

c.具有出人意外而在情理之中的構思。

寓言借物寓意,構思需要巧妙。只有出人意料,才能引人入勝;而只有在情理之中,又才能令人信服。《伊索寓言》中的精品常具有這種構思上的特色。

比如弱者戰勝強者實屬不易,但《蚊子和獅子》卻能讓蚊子利用獅子的弱點,戰勝強大的獅子,專盯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氣得獅子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可是,正當蚊子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時,不小心撞到蜘蛛網上丟了小命。這樣一波三折的巧妙構思,深刻地說明了一些人縱然打敗過大人物,有時也會死在小人物手裡——驕兵必敗的道理。

《鷹和屎殼郎》是一則篇幅較長的寓言。它先寫鷹追兔子,屎殼郎代兔子求饒,鷹不理採,竟當著屎殼郎的面把兔子吃掉了。這下激起了屎殼郎的報仇之心:只要鷹下一枚蛋,屎殼郎就飛上去,把卵推出來打碎。鷹沒有辦法只好求到宙斯。宙斯便讓鷹把蛋下到他的衣兜裡。看來屎殼郎似乎無計可施了。然而作者寫道:" 屎殼郎見了,就滾了一個糞蛋,飛到宙斯跟前,把它扔到他的衣兜裡。宙斯想把糞蛋抖掉,就站了起來,無意間把鷹卵也抖掉了。據說從此以後,凡是屎殼郎出現的時節,鷹是不孵化小鷹的。" 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從而深刻的告誡人們:" 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因為誰也不是懦弱到連自己受了侮辱也不能報復的。"

4.《伊索寓言》在文學和社會生活中的影響

《伊索寓言》對後世的文學家產生過積極的影響。莎士比亞的作品中使用了《伊索寓言》的故事。法國的拉.封丹、德國的菜辛、俄國的克雷洛夫等寓言作家的作品中,都有相當一部分寓言的情節取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中的許多故事,如" 龜兔賽跑" 、" 狼和小羊" 、" 獅子和蚊子" 等,也幾乎家喻戶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等政治家、革命家也常用《伊索寓言》中的故事說理。毛澤東在《將革命進行到底》一文中曾引用《農夫和蛇》的寓言故事說明" 中國人民決不憐惜蛇一樣的惡人" 的道理。

由此可見,《伊索寓言》作為古希臘的一份珍貴文學遺產對後世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已經滲透到社會政治、文化、教育的廣闊領域。因此,學習這一份豐富的希臘文學遺產是非常有意義的。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