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必須重視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簡稱“上感”。上呼吸道感染在祖國醫學中通稱“傷風感冒”。

“傷風感冒”往往被人們認為是小病,而不被重視。其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不及時治療,對小兒身體的危害性很大。各種病毒和細菌都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尤以病毒為多見,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臨床上常用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病名來診斷。由此可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病的總稱。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還特別容易發生於佝僂病、消化不良及營養不良的患兒。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必須及時治療,若治療不及時,可引起很多併發症,如鼻竇炎、喉炎、中耳炎、頸淋巴結炎、扁桃體周圍膿腫、支氣管炎、肺炎等。

此外,感染可通過血液循環播散全身各處,併發敗血症及化膿性病變,如關節炎、泌尿道感染,甚至併發膿胸、腦膜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毒素及變態反應還可對患兒機體發生影響,可使患兒發生急性腎小球腎炎、心肌炎、風溼病、紫癜、皮疹等。因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對小兒的威脅甚大,必須加強重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二)柴葛解肌湯的分析和藥物

組成處方為:柴胡、葛根、甘草、黃芩、芍藥、羌活、白芷、桔梗、生石膏、生薑、大棗。

  • 方中葛根、柴胡解肌退熱;
  • 羌活、白芷解表邪,並宣痺痛;
  • 黃芩、石膏清洩裡熱;
  • 白芍、甘草酸甘化陰,和營洩熱;
  • 桔梗宣利肺氣,疏洩邪氣;
  • 生薑、大棗調和營衛,並可和中。

本方為寒溫並用,以辛涼為主。具有辛涼解肌,兼清裡熱的功效。適用於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即祖國醫學的風熱感冒、風熱乳蛾。也適用於風寒感冒的寒鬱化熱、寒熱夾雜之證。

(三)選用柴葛解肌湯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依據

小兒具有“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生理特點,當小兒外感時最易化熱,故患感冒後,以熱證多見。又由於小兒肺臟特別嬌嫩,而皮毛內合於肺,邪易客肺,致肺衛失宣,鬱而化熱,故小兒又易出現肺熱之證。再由於小兒具有“脾常不足”的特點,脾胃功能薄弱。當外邪侵襲後,最易影響中焦,致使乳食停滯不化,鬱滯而化熱,產生裡熱。因此,小兒裡熱證也不少見。

根據小兒這些特點,小兒一旦患感冒後,寒易熱化或熱為寒閉,或形成寒熱夾雜之證。在這些病變情況下,如單獨用辛溫解表,往往汗出而熱不解;而單獨用辛涼解表,又往往熱退不盡,汗出不透。因此,只有採用辛溫辛涼並用,寒溫同用的治法,並佐以清裡熱,則風寒、風熱、裡熱得到雙解,且熱退病除。

本文所介紹的柴葛解肌湯正是寒溫並用,兼有清裡熱功效的方劑,因此,選用本方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收到較為滿意的療效。

(四)柴葛解肌湯的臨證運用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屬於祖國醫學的感冒、風熱乳蛾病證。

1.感冒:

在臨床上可分為風寒型感冒、風熱型感冒、寒熱夾雜型感冒。現將各證型的臨床表現及治療分述於下:

(1)風寒型感冒:

此型多見於較大兒童感冒初期。證見發熱、惡寒、無汗、噴嚏、鼻流清涕,頭痛體酸,或咳嗽有清痰。舌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驅寒解表,祛風散熱。

方藥:本方加減。本方減去黃芩、生石膏,加荊芥、防風或蘇葉以祛風解表。

(2)風熱型感冒:

此型證見發熱較重,雖見汗出而熱不解,頭痛,鼻塞,流濁涕,口渴,面赤,咽紅,或咳嗽有痰(痰稠或色黃),舌尖稍紅,舌苔薄白,或黃白相兼,脈浮數。

治法:疏風解表,宣肺清熱。

方藥:本方加減。本方減去生薑、大棗。加知母、蘆根或天花粉以清熱生津。

(3)寒熱夾雜型感冒:

此型在小兒也比較多見,是由外感風寒未散,而裡熱已盛所形成。證見發熱,惡寒,無汗,流清涕,口渴,咽痛,咽紅,舌苔黃,脈浮數。

治法:辛溫辛涼並用,兼清裡熱。

方藥:本方加減。本方減去生薑、大棗。加荊芥、防風或蘇葉、射干、知母、板藍根。

2.風熱乳蛾:

證見發熱,有汗,咽紅腫痛,吞嚥痛甚,咳嗽,舌苔黃白相兼,或微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解毒消腫。

方藥:本方加減。本方減去生薑、大棗、羌活。加馬勃、板藍根、蒲公英、青黛、殭蠶、丹皮。

局部可用錫類散吹喉,每日2-3次。

乳蛾化膿者,可加服六神丸。

隨證用藥:

上述感冒各型及風熱乳蛾,隨證選加下列藥物:

(1)噁心、嘔吐、苔膩者:加藿香、香薷、冬瓜仁、苡仁。

(2)咳嗽者:加貝母、百部、杏仁、瓜蔞殼、前胡。

(3)高熱驚厥者:加鉤藤、珍珠母、天麻、地龍、殭蠶以安神鎮驚。

(4)痰多者:加京夏、天竺黃,或用二陳湯。

(5)腹瀉者:加茯苓、苡仁。

(6)兼食滯者:表現不思乳食,嘔吐或噯氣酸腐,大便酸臭或腹痛洩瀉,舌苔厚膩,或苔白或苔黃。加用燒神曲、焦楂、谷麥芽、藿香、枳殼之類以消食導滯。若證見大便祕結,壯熱口渴,舌幹而黃垢,則為食滯鬱而化熱,可加大黃以清熱導滯。夾食滯者尚可選用午時茶。

(五)臨床體會

本方是辛溫辛涼並用,佐以清裡熱,而偏重於辛涼的一個方劑。對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隨心應手,療效較為滿意。

1.由於小兒具有“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特點,因此,小兒感冒,寒與熱往往同時出現,但有所偏盛,有的寒多於熱,有的熱多於寒。從臨床實踐來看,小兒感冒往往熱多於寒,或寒從熱化,或熱為寒閉,或寒熱夾雜,都可選用本方治療。

2.由於小兒具有“脾常不足”的特點,乳食易鬱滯而化熱,因此小兒多裡熱。在此情況下,一經感冒,則寒易從熱化,或熱為寒閉,形成寒熱夾雜之證,或感冒夾食滯,患兒表現容易見汗,但往往見汗而熱不解,據此情況,選用本方加消食導滯藥,收效迅速。

3.小兒具有“易虛易實”的特點,無論是哪一證型感冒,都不宜發汗太過,如過於發汗,小兒陰常不足,則易使津液受傷,而生他變。因此,本方是一比較適宜的方劑。

4.小兒感冒,在臨床上寒熱夾雜型較為常見。對寒熱夾雜之證,必須辛溫、辛涼並用,且一定要佐以清裡熱,就可收到滿意的療效,因為單獨用辛溫解表藥,往往汗出而熱不解,若單獨用辛涼解表藥,往往汗出不透,熱退不盡,只有採取辛溫辛涼解表藥同用,而又在解表藥中佐以清裡熱之藥,如黃芩、生石膏、知母等,則風寒、風熱自能兩解,且裡清熱,熱退而不再復升,療效顯著。

5.不論哪一型感冒或風熱乳蛾,若服藥熱不退,應考慮為食滯戀熱,可於方中佐以消食導滯之品,如神曲、谷麥芽、焦楂等,往往可以收到退熱的療效。

6.對風熱乳蛾,高熱,咽紅腫痛的患兒,可儘早使用丹皮、殭蠶,以涼血、清熱、消腫。在方中佐以丹皮,並不會引邪入裡,反而會迅速收到顯著的療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