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傷寒第一方”的桂枝湯,它究竟有什麼祕密呢?

被譽為“傷寒第一方”的桂枝湯,它究竟有什麼祕密呢?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在《傷寒雜病論》中,桂枝湯的出場頻率可以說高過所有經方,所以也有人把桂枝湯這個方子譽為“群方之冠”,又加上桂枝湯在《傷寒論》中是第一個出現的方子,所以又有“傷寒第一方”的說法。那麼,這個桂枝湯裡面究竟暗藏著什麼奧祕,會有如此殊榮呢?這就不得不去探索張仲景在創始這個方子時的意境了。張仲景在創立這個方子的時候,其實是針對太陽中風證而首先設立的,當然後來在《金匱要略》中,桂枝湯也被用作各種雜病。

被譽為“傷寒第一方”的桂枝湯,它究竟有什麼祕密呢?

在《傷寒論》中,最早記錄桂枝湯的條文是“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也就是說,在這個地方是用來辛溫解表、解肌發表、調和營衛所用的,主要針對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鼻鳴乾嘔等症狀而設立的,除了這些常見症狀外,還要符合舌脈的特點,舌苔白、口不渴,脈浮緩或浮弱。當然,經過現代的實驗研究發現,桂枝湯除了能夠用於感冒、流感之外,還能治療原因不明的低熱、產後或病後低熱、妊娠嘔吐、多形紅斑、凍瘡、蕁麻疹等疾病,只要辨證屬於營衛不和證的都可以使用桂枝湯。

桂枝湯這麼厲害,那它就一定會是一大堆藥,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並非如此,張仲景創立方劑時,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藥味少、藥量大(特殊情況除外),按照原文記載,桂枝湯由桂枝(去皮)三兩,芍藥三兩,甘草(炙)二兩,生薑(切)三兩,大棗(擘)十二枚組成。如果按照漢代的計量單位換算,的確方中每味中藥都超出了現代中醫用方的計量。漢代的一兩,略等於現在的15.625克,比如桂枝三兩,也就是46.875克。由此可見,經方的奇妙之處就在於藥物的配伍、用法以及量效關係上。

被譽為“傷寒第一方”的桂枝湯,它究竟有什麼祕密呢?

桂枝湯的配伍有啥奇妙之處?先來看看這個方子的君臣佐使。桂枝湯以桂枝為君,主要用來解肌發表、發散風寒;用芍藥為臣藥,主要起到益陰斂營的作用;用生薑為佐藥,主要幫助桂枝解肌,同時還有暖胃止嘔的作用;用大棗也為佐藥,既能益氣補中,又能滋脾生津;而全方妙在甘草,它既為佐藥,又為使藥,作為佐藥時,能夠益氣和中,幫助桂枝解肌,幫助芍藥益營,作為使藥時,起到調和諸藥的作用。

當然,這還不算完,這個方子的君臣佐使看起來比較簡單,但是其中奧祕甚多,一是桂枝與芍藥是個組合,可以起到調和營衛的作用,它們二者一個解決衛強,一個解決營弱,相須為用,妙不可言(桂枝君芍藥,是於發散中寓斂汗之意;芍藥臣桂枝,是於固表中有微汗之道);另一個奧祕是生薑與大棗也是一個組合,它們二者相合可以升騰脾胃生髮之氣,還可以幫助桂枝、芍藥來調和營衛(生薑幫助桂枝,大棗幫助芍藥);還有一個就是這個方子的組合裡蘊含了收放自如的味道,散中有補,發中有斂,陰陽調和,剛柔相濟,正如柯琴在《傷寒論附翼》中盛讚,桂枝湯“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解肌發汗之總方也”。

被譽為“傷寒第一方”的桂枝湯,它究竟有什麼祕密呢?

除了桂枝湯在配伍組合以及量效關係上的獨特之處外,它在煎服法上也是頗有學問的,按照《傷寒論》的記載,這五味藥用七升水(1400克),用微火將水煮到只有三升(600克)的時候,然後去掉藥渣,每次服用一升(200克),服藥大約五到十分鐘,喝稀粥一升多(大約250克),喝粥後然後蓋點薄被子捂一會兒,讓全身微微有點汗出,但不要讓出汗太多,如果喝一次汗出病好了,就不要喝了,若沒有出汗,就按照之前的方法再用一次,如果還是不出汗,就隔兩小時後再喝,半天之內將三次服用的藥喝完。在喝藥期間,不要吃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綜上所述,桂枝湯無論是從它的藥物組成,還有它的配伍、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項,都是經方之中最為獨到的,也怪不得會被譽為“傷寒第一方”“群方之冠”,由此也不得不佩服張仲景先生在用方的時候的獨特思維以及高深莫測的用藥規則。

被譽為“傷寒第一方”的桂枝湯,它究竟有什麼祕密呢?

Hello,夥伴們

長按二維碼就可以關注我們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