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

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

2000多年以前,漢高祖“白蛇起義”好不容易實現了天下大一統,誰知到了東漢末年,國土再次分裂,被分割成了三個大塊,分別由魏、蜀、吳三國各霸一方,形成對峙局面。這便是歷史上最為出名的“三國鼎立”時期。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

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

2000多年以前,漢高祖“白蛇起義”好不容易實現了天下大一統,誰知到了東漢末年,國土再次分裂,被分割成了三個大塊,分別由魏、蜀、吳三國各霸一方,形成對峙局面。這便是歷史上最為出名的“三國鼎立”時期。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網絡圖片來源於

要說三國時期,大家最為熟悉的人物當屬諸葛亮了。

大家都知道,自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輔佐左右,他便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蜀國做出不少貢獻,至今依舊廣為流傳。而最為後人所歌頌的,便是他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即便在劉備死後,依舊忠貞不二繼續輔佐少主劉嬋,一心想要北上伐魏,實現先帝統一全國的遺願。一首《出師表》更是言辭懇切,寫出了他以身許國的一片赤誠之心。

不過,鮮少有人知道的是,諸葛亮其實還有兩個兄弟,分別是老大諸葛瑾、老三諸葛誕。這二人同樣學富五車智慧過人,雖不出名,但其才能絲毫不遜色諸葛亮。然而,他們並沒有跟隨諸葛亮一同效忠蜀國,而是各尋其主,分別投靠吳、魏兩國陣營效忠孫權與曹魏,並都深受重用。

"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

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

2000多年以前,漢高祖“白蛇起義”好不容易實現了天下大一統,誰知到了東漢末年,國土再次分裂,被分割成了三個大塊,分別由魏、蜀、吳三國各霸一方,形成對峙局面。這便是歷史上最為出名的“三國鼎立”時期。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網絡圖片來源於

要說三國時期,大家最為熟悉的人物當屬諸葛亮了。

大家都知道,自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輔佐左右,他便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蜀國做出不少貢獻,至今依舊廣為流傳。而最為後人所歌頌的,便是他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即便在劉備死後,依舊忠貞不二繼續輔佐少主劉嬋,一心想要北上伐魏,實現先帝統一全國的遺願。一首《出師表》更是言辭懇切,寫出了他以身許國的一片赤誠之心。

不過,鮮少有人知道的是,諸葛亮其實還有兩個兄弟,分別是老大諸葛瑾、老三諸葛誕。這二人同樣學富五車智慧過人,雖不出名,但其才能絲毫不遜色諸葛亮。然而,他們並沒有跟隨諸葛亮一同效忠蜀國,而是各尋其主,分別投靠吳、魏兩國陣營效忠孫權與曹魏,並都深受重用。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跟巴巴一樣眉頭一皺,感覺事情並不簡單?既然為三兄弟,為何不一起好好效忠一個國家,協助國君同統一天下,反而要分別投靠在三個敵對的國家?是巧合?還是諸葛家族的一場驚天陰謀?咱們今天就來好好聊一聊。

諸葛三兄弟機遇不一樣

歷史的發展,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東漢末年,戰火連天,在那個戰亂的年代,百姓居無定所、四處逃難,實屬常事。

"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

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

2000多年以前,漢高祖“白蛇起義”好不容易實現了天下大一統,誰知到了東漢末年,國土再次分裂,被分割成了三個大塊,分別由魏、蜀、吳三國各霸一方,形成對峙局面。這便是歷史上最為出名的“三國鼎立”時期。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網絡圖片來源於

要說三國時期,大家最為熟悉的人物當屬諸葛亮了。

大家都知道,自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輔佐左右,他便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蜀國做出不少貢獻,至今依舊廣為流傳。而最為後人所歌頌的,便是他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即便在劉備死後,依舊忠貞不二繼續輔佐少主劉嬋,一心想要北上伐魏,實現先帝統一全國的遺願。一首《出師表》更是言辭懇切,寫出了他以身許國的一片赤誠之心。

不過,鮮少有人知道的是,諸葛亮其實還有兩個兄弟,分別是老大諸葛瑾、老三諸葛誕。這二人同樣學富五車智慧過人,雖不出名,但其才能絲毫不遜色諸葛亮。然而,他們並沒有跟隨諸葛亮一同效忠蜀國,而是各尋其主,分別投靠吳、魏兩國陣營效忠孫權與曹魏,並都深受重用。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跟巴巴一樣眉頭一皺,感覺事情並不簡單?既然為三兄弟,為何不一起好好效忠一個國家,協助國君同統一天下,反而要分別投靠在三個敵對的國家?是巧合?還是諸葛家族的一場驚天陰謀?咱們今天就來好好聊一聊。

諸葛三兄弟機遇不一樣

歷史的發展,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東漢末年,戰火連天,在那個戰亂的年代,百姓居無定所、四處逃難,實屬常事。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諸葛家族原本定居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是一個官吏之家,而諸葛氏原本是當地名門望族,先祖均在漢朝當過官。不過隨著漢朝的覆滅,諸葛家族也隨之沒落。到了諸葛亮3歲時母親病逝,8歲時父親也去世。此時家鄉正值戰亂,於是年幼的諸葛亮被做官的叔父收養,跟隨叔父來到了荊州。叔父去世後,諸葛亮便歸隱田園,直到在荊州遇見劉備。

而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父親過世時已過弱冠之年(二十歲),在那個年代早該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他便獨自帶著繼母到江東避難。後來孫權執政江東,所以諸葛瑾投靠孫權也就不為奇怪。

至於諸葛誕,是諸葛亮和諸葛瑾的族弟,後人推算諸葛誕極有可能留在了琅邪陽都,也就是魏國境地,後來也就順利入朝為官投靠了魏國。

"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

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

2000多年以前,漢高祖“白蛇起義”好不容易實現了天下大一統,誰知到了東漢末年,國土再次分裂,被分割成了三個大塊,分別由魏、蜀、吳三國各霸一方,形成對峙局面。這便是歷史上最為出名的“三國鼎立”時期。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網絡圖片來源於

要說三國時期,大家最為熟悉的人物當屬諸葛亮了。

大家都知道,自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輔佐左右,他便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蜀國做出不少貢獻,至今依舊廣為流傳。而最為後人所歌頌的,便是他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即便在劉備死後,依舊忠貞不二繼續輔佐少主劉嬋,一心想要北上伐魏,實現先帝統一全國的遺願。一首《出師表》更是言辭懇切,寫出了他以身許國的一片赤誠之心。

不過,鮮少有人知道的是,諸葛亮其實還有兩個兄弟,分別是老大諸葛瑾、老三諸葛誕。這二人同樣學富五車智慧過人,雖不出名,但其才能絲毫不遜色諸葛亮。然而,他們並沒有跟隨諸葛亮一同效忠蜀國,而是各尋其主,分別投靠吳、魏兩國陣營效忠孫權與曹魏,並都深受重用。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跟巴巴一樣眉頭一皺,感覺事情並不簡單?既然為三兄弟,為何不一起好好效忠一個國家,協助國君同統一天下,反而要分別投靠在三個敵對的國家?是巧合?還是諸葛家族的一場驚天陰謀?咱們今天就來好好聊一聊。

諸葛三兄弟機遇不一樣

歷史的發展,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東漢末年,戰火連天,在那個戰亂的年代,百姓居無定所、四處逃難,實屬常事。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諸葛家族原本定居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是一個官吏之家,而諸葛氏原本是當地名門望族,先祖均在漢朝當過官。不過隨著漢朝的覆滅,諸葛家族也隨之沒落。到了諸葛亮3歲時母親病逝,8歲時父親也去世。此時家鄉正值戰亂,於是年幼的諸葛亮被做官的叔父收養,跟隨叔父來到了荊州。叔父去世後,諸葛亮便歸隱田園,直到在荊州遇見劉備。

而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父親過世時已過弱冠之年(二十歲),在那個年代早該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他便獨自帶著繼母到江東避難。後來孫權執政江東,所以諸葛瑾投靠孫權也就不為奇怪。

至於諸葛誕,是諸葛亮和諸葛瑾的族弟,後人推算諸葛誕極有可能留在了琅邪陽都,也就是魏國境地,後來也就順利入朝為官投靠了魏國。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網絡

從這條線索,我們可以推測,三兄弟之所以分侍三主,主要還是“就近原則”。因為戰亂,才導致他們早期就離散在不同的國家,成年後憑藉一己之力為國效忠也是理所應當。似乎也不存在陰謀一說。

諸葛三兄弟志向不一樣

瞭解歷史的人就會知道,諸葛亮一直以“興復漢室”為自己的政治理想。即便在47歲時,他依舊領兵六出祁山,只為完成一生的心願——

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出師表》

而劉備正是漢朝宗室,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他在佔領漢中後,就自稱漢中王,他從未以蜀國自稱,而他的目標始終是“興復漢室,綿延漢祚”。這一點可以說與諸葛亮的志向不謀而合,這也是諸葛亮願意一生效忠劉備的最終原因。從他們的角度來講,自己是漢室正統,而曹操等人就是竊取漢朝的反賊。

"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

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

2000多年以前,漢高祖“白蛇起義”好不容易實現了天下大一統,誰知到了東漢末年,國土再次分裂,被分割成了三個大塊,分別由魏、蜀、吳三國各霸一方,形成對峙局面。這便是歷史上最為出名的“三國鼎立”時期。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網絡圖片來源於

要說三國時期,大家最為熟悉的人物當屬諸葛亮了。

大家都知道,自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輔佐左右,他便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蜀國做出不少貢獻,至今依舊廣為流傳。而最為後人所歌頌的,便是他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即便在劉備死後,依舊忠貞不二繼續輔佐少主劉嬋,一心想要北上伐魏,實現先帝統一全國的遺願。一首《出師表》更是言辭懇切,寫出了他以身許國的一片赤誠之心。

不過,鮮少有人知道的是,諸葛亮其實還有兩個兄弟,分別是老大諸葛瑾、老三諸葛誕。這二人同樣學富五車智慧過人,雖不出名,但其才能絲毫不遜色諸葛亮。然而,他們並沒有跟隨諸葛亮一同效忠蜀國,而是各尋其主,分別投靠吳、魏兩國陣營效忠孫權與曹魏,並都深受重用。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跟巴巴一樣眉頭一皺,感覺事情並不簡單?既然為三兄弟,為何不一起好好效忠一個國家,協助國君同統一天下,反而要分別投靠在三個敵對的國家?是巧合?還是諸葛家族的一場驚天陰謀?咱們今天就來好好聊一聊。

諸葛三兄弟機遇不一樣

歷史的發展,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東漢末年,戰火連天,在那個戰亂的年代,百姓居無定所、四處逃難,實屬常事。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諸葛家族原本定居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是一個官吏之家,而諸葛氏原本是當地名門望族,先祖均在漢朝當過官。不過隨著漢朝的覆滅,諸葛家族也隨之沒落。到了諸葛亮3歲時母親病逝,8歲時父親也去世。此時家鄉正值戰亂,於是年幼的諸葛亮被做官的叔父收養,跟隨叔父來到了荊州。叔父去世後,諸葛亮便歸隱田園,直到在荊州遇見劉備。

而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父親過世時已過弱冠之年(二十歲),在那個年代早該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他便獨自帶著繼母到江東避難。後來孫權執政江東,所以諸葛瑾投靠孫權也就不為奇怪。

至於諸葛誕,是諸葛亮和諸葛瑾的族弟,後人推算諸葛誕極有可能留在了琅邪陽都,也就是魏國境地,後來也就順利入朝為官投靠了魏國。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網絡

從這條線索,我們可以推測,三兄弟之所以分侍三主,主要還是“就近原則”。因為戰亂,才導致他們早期就離散在不同的國家,成年後憑藉一己之力為國效忠也是理所應當。似乎也不存在陰謀一說。

諸葛三兄弟志向不一樣

瞭解歷史的人就會知道,諸葛亮一直以“興復漢室”為自己的政治理想。即便在47歲時,他依舊領兵六出祁山,只為完成一生的心願——

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出師表》

而劉備正是漢朝宗室,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他在佔領漢中後,就自稱漢中王,他從未以蜀國自稱,而他的目標始終是“興復漢室,綿延漢祚”。這一點可以說與諸葛亮的志向不謀而合,這也是諸葛亮願意一生效忠劉備的最終原因。從他們的角度來講,自己是漢室正統,而曹操等人就是竊取漢朝的反賊。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網絡

而諸葛瑾沒有明確的政治方向,他更多的是謀求仕途順暢,願一身才能有所發揮,被君主看重便順勢而為了。

諸葛瑾投靠孫權時,孫策剛剛病死,由孫權即位。新君即位,勢必要培養一股自己的勢力,挑選新的人才。這時孫權的姊婿曲阿弘諮恰好遇見諸葛瑾,發現了其驚人的才華,於是向孫權極力推薦。諸葛瑾憑藉過人的能力,被孫權極為看重,每每有大事都會詢問他的意見,而且對他深信不疑。

有一次,蜀準備攻打吳國,諸葛瑾知道後私下寫信給諸葛亮,想要勸說不要打仗。卻被嫉妒諸葛瑾的人發現後跑去跟孫權打小報告,汙衊諸葛瑾勾結諸葛亮背叛吳國,結果孫權根本不為所動,他相信諸葛瑾不會背叛自己。

"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

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

2000多年以前,漢高祖“白蛇起義”好不容易實現了天下大一統,誰知到了東漢末年,國土再次分裂,被分割成了三個大塊,分別由魏、蜀、吳三國各霸一方,形成對峙局面。這便是歷史上最為出名的“三國鼎立”時期。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網絡圖片來源於

要說三國時期,大家最為熟悉的人物當屬諸葛亮了。

大家都知道,自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輔佐左右,他便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蜀國做出不少貢獻,至今依舊廣為流傳。而最為後人所歌頌的,便是他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即便在劉備死後,依舊忠貞不二繼續輔佐少主劉嬋,一心想要北上伐魏,實現先帝統一全國的遺願。一首《出師表》更是言辭懇切,寫出了他以身許國的一片赤誠之心。

不過,鮮少有人知道的是,諸葛亮其實還有兩個兄弟,分別是老大諸葛瑾、老三諸葛誕。這二人同樣學富五車智慧過人,雖不出名,但其才能絲毫不遜色諸葛亮。然而,他們並沒有跟隨諸葛亮一同效忠蜀國,而是各尋其主,分別投靠吳、魏兩國陣營效忠孫權與曹魏,並都深受重用。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跟巴巴一樣眉頭一皺,感覺事情並不簡單?既然為三兄弟,為何不一起好好效忠一個國家,協助國君同統一天下,反而要分別投靠在三個敵對的國家?是巧合?還是諸葛家族的一場驚天陰謀?咱們今天就來好好聊一聊。

諸葛三兄弟機遇不一樣

歷史的發展,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東漢末年,戰火連天,在那個戰亂的年代,百姓居無定所、四處逃難,實屬常事。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諸葛家族原本定居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是一個官吏之家,而諸葛氏原本是當地名門望族,先祖均在漢朝當過官。不過隨著漢朝的覆滅,諸葛家族也隨之沒落。到了諸葛亮3歲時母親病逝,8歲時父親也去世。此時家鄉正值戰亂,於是年幼的諸葛亮被做官的叔父收養,跟隨叔父來到了荊州。叔父去世後,諸葛亮便歸隱田園,直到在荊州遇見劉備。

而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父親過世時已過弱冠之年(二十歲),在那個年代早該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他便獨自帶著繼母到江東避難。後來孫權執政江東,所以諸葛瑾投靠孫權也就不為奇怪。

至於諸葛誕,是諸葛亮和諸葛瑾的族弟,後人推算諸葛誕極有可能留在了琅邪陽都,也就是魏國境地,後來也就順利入朝為官投靠了魏國。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網絡

從這條線索,我們可以推測,三兄弟之所以分侍三主,主要還是“就近原則”。因為戰亂,才導致他們早期就離散在不同的國家,成年後憑藉一己之力為國效忠也是理所應當。似乎也不存在陰謀一說。

諸葛三兄弟志向不一樣

瞭解歷史的人就會知道,諸葛亮一直以“興復漢室”為自己的政治理想。即便在47歲時,他依舊領兵六出祁山,只為完成一生的心願——

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出師表》

而劉備正是漢朝宗室,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他在佔領漢中後,就自稱漢中王,他從未以蜀國自稱,而他的目標始終是“興復漢室,綿延漢祚”。這一點可以說與諸葛亮的志向不謀而合,這也是諸葛亮願意一生效忠劉備的最終原因。從他們的角度來講,自己是漢室正統,而曹操等人就是竊取漢朝的反賊。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網絡

而諸葛瑾沒有明確的政治方向,他更多的是謀求仕途順暢,願一身才能有所發揮,被君主看重便順勢而為了。

諸葛瑾投靠孫權時,孫策剛剛病死,由孫權即位。新君即位,勢必要培養一股自己的勢力,挑選新的人才。這時孫權的姊婿曲阿弘諮恰好遇見諸葛瑾,發現了其驚人的才華,於是向孫權極力推薦。諸葛瑾憑藉過人的能力,被孫權極為看重,每每有大事都會詢問他的意見,而且對他深信不疑。

有一次,蜀準備攻打吳國,諸葛瑾知道後私下寫信給諸葛亮,想要勸說不要打仗。卻被嫉妒諸葛瑾的人發現後跑去跟孫權打小報告,汙衊諸葛瑾勾結諸葛亮背叛吳國,結果孫權根本不為所動,他相信諸葛瑾不會背叛自己。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網絡

而諸葛誕會投靠魏國,則與魏國的國力分不開,當時的魏國是三國中實力最強的。前期諸葛誕仕途並不順暢,原本官至御史中丞、尚書,卻因為魏明帝曹叡喜歡他,而被免官。後來曹芳即位後,才被複職重用,封為將軍。後來憑藉戰功,平步青雲。

甘露三年(258年),野心勃勃的司馬氏想要勸諸葛誕一同造反,結果諸葛誕不僅不從還大罵來者。被逼無奈下他領兵反抗司馬氏,最後被殺死,而餘下的幾百名部下同樣寧死不降,最終全部被殺。

"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

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

2000多年以前,漢高祖“白蛇起義”好不容易實現了天下大一統,誰知到了東漢末年,國土再次分裂,被分割成了三個大塊,分別由魏、蜀、吳三國各霸一方,形成對峙局面。這便是歷史上最為出名的“三國鼎立”時期。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網絡圖片來源於

要說三國時期,大家最為熟悉的人物當屬諸葛亮了。

大家都知道,自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輔佐左右,他便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蜀國做出不少貢獻,至今依舊廣為流傳。而最為後人所歌頌的,便是他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即便在劉備死後,依舊忠貞不二繼續輔佐少主劉嬋,一心想要北上伐魏,實現先帝統一全國的遺願。一首《出師表》更是言辭懇切,寫出了他以身許國的一片赤誠之心。

不過,鮮少有人知道的是,諸葛亮其實還有兩個兄弟,分別是老大諸葛瑾、老三諸葛誕。這二人同樣學富五車智慧過人,雖不出名,但其才能絲毫不遜色諸葛亮。然而,他們並沒有跟隨諸葛亮一同效忠蜀國,而是各尋其主,分別投靠吳、魏兩國陣營效忠孫權與曹魏,並都深受重用。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跟巴巴一樣眉頭一皺,感覺事情並不簡單?既然為三兄弟,為何不一起好好效忠一個國家,協助國君同統一天下,反而要分別投靠在三個敵對的國家?是巧合?還是諸葛家族的一場驚天陰謀?咱們今天就來好好聊一聊。

諸葛三兄弟機遇不一樣

歷史的發展,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東漢末年,戰火連天,在那個戰亂的年代,百姓居無定所、四處逃難,實屬常事。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諸葛家族原本定居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是一個官吏之家,而諸葛氏原本是當地名門望族,先祖均在漢朝當過官。不過隨著漢朝的覆滅,諸葛家族也隨之沒落。到了諸葛亮3歲時母親病逝,8歲時父親也去世。此時家鄉正值戰亂,於是年幼的諸葛亮被做官的叔父收養,跟隨叔父來到了荊州。叔父去世後,諸葛亮便歸隱田園,直到在荊州遇見劉備。

而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父親過世時已過弱冠之年(二十歲),在那個年代早該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他便獨自帶著繼母到江東避難。後來孫權執政江東,所以諸葛瑾投靠孫權也就不為奇怪。

至於諸葛誕,是諸葛亮和諸葛瑾的族弟,後人推算諸葛誕極有可能留在了琅邪陽都,也就是魏國境地,後來也就順利入朝為官投靠了魏國。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網絡

從這條線索,我們可以推測,三兄弟之所以分侍三主,主要還是“就近原則”。因為戰亂,才導致他們早期就離散在不同的國家,成年後憑藉一己之力為國效忠也是理所應當。似乎也不存在陰謀一說。

諸葛三兄弟志向不一樣

瞭解歷史的人就會知道,諸葛亮一直以“興復漢室”為自己的政治理想。即便在47歲時,他依舊領兵六出祁山,只為完成一生的心願——

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出師表》

而劉備正是漢朝宗室,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他在佔領漢中後,就自稱漢中王,他從未以蜀國自稱,而他的目標始終是“興復漢室,綿延漢祚”。這一點可以說與諸葛亮的志向不謀而合,這也是諸葛亮願意一生效忠劉備的最終原因。從他們的角度來講,自己是漢室正統,而曹操等人就是竊取漢朝的反賊。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網絡

而諸葛瑾沒有明確的政治方向,他更多的是謀求仕途順暢,願一身才能有所發揮,被君主看重便順勢而為了。

諸葛瑾投靠孫權時,孫策剛剛病死,由孫權即位。新君即位,勢必要培養一股自己的勢力,挑選新的人才。這時孫權的姊婿曲阿弘諮恰好遇見諸葛瑾,發現了其驚人的才華,於是向孫權極力推薦。諸葛瑾憑藉過人的能力,被孫權極為看重,每每有大事都會詢問他的意見,而且對他深信不疑。

有一次,蜀準備攻打吳國,諸葛瑾知道後私下寫信給諸葛亮,想要勸說不要打仗。卻被嫉妒諸葛瑾的人發現後跑去跟孫權打小報告,汙衊諸葛瑾勾結諸葛亮背叛吳國,結果孫權根本不為所動,他相信諸葛瑾不會背叛自己。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網絡

而諸葛誕會投靠魏國,則與魏國的國力分不開,當時的魏國是三國中實力最強的。前期諸葛誕仕途並不順暢,原本官至御史中丞、尚書,卻因為魏明帝曹叡喜歡他,而被免官。後來曹芳即位後,才被複職重用,封為將軍。後來憑藉戰功,平步青雲。

甘露三年(258年),野心勃勃的司馬氏想要勸諸葛誕一同造反,結果諸葛誕不僅不從還大罵來者。被逼無奈下他領兵反抗司馬氏,最後被殺死,而餘下的幾百名部下同樣寧死不降,最終全部被殺。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網絡

諸葛三兄弟雖投靠三個敵對國家,各為其主,卻都令人欽佩不已!

諸葛家族分散投資

這是後人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也就是所謂的陰謀論。如果用現代話來解釋就是: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前面已經介紹,諸葛家族乃是名門望族,必須家族持續有人出仕,家族才不至於凋零。培養出三個傑出型人才,自然是寄希望於他們能繼續為家族帶來榮耀。

"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

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

2000多年以前,漢高祖“白蛇起義”好不容易實現了天下大一統,誰知到了東漢末年,國土再次分裂,被分割成了三個大塊,分別由魏、蜀、吳三國各霸一方,形成對峙局面。這便是歷史上最為出名的“三國鼎立”時期。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網絡圖片來源於

要說三國時期,大家最為熟悉的人物當屬諸葛亮了。

大家都知道,自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輔佐左右,他便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蜀國做出不少貢獻,至今依舊廣為流傳。而最為後人所歌頌的,便是他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即便在劉備死後,依舊忠貞不二繼續輔佐少主劉嬋,一心想要北上伐魏,實現先帝統一全國的遺願。一首《出師表》更是言辭懇切,寫出了他以身許國的一片赤誠之心。

不過,鮮少有人知道的是,諸葛亮其實還有兩個兄弟,分別是老大諸葛瑾、老三諸葛誕。這二人同樣學富五車智慧過人,雖不出名,但其才能絲毫不遜色諸葛亮。然而,他們並沒有跟隨諸葛亮一同效忠蜀國,而是各尋其主,分別投靠吳、魏兩國陣營效忠孫權與曹魏,並都深受重用。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跟巴巴一樣眉頭一皺,感覺事情並不簡單?既然為三兄弟,為何不一起好好效忠一個國家,協助國君同統一天下,反而要分別投靠在三個敵對的國家?是巧合?還是諸葛家族的一場驚天陰謀?咱們今天就來好好聊一聊。

諸葛三兄弟機遇不一樣

歷史的發展,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東漢末年,戰火連天,在那個戰亂的年代,百姓居無定所、四處逃難,實屬常事。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諸葛家族原本定居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是一個官吏之家,而諸葛氏原本是當地名門望族,先祖均在漢朝當過官。不過隨著漢朝的覆滅,諸葛家族也隨之沒落。到了諸葛亮3歲時母親病逝,8歲時父親也去世。此時家鄉正值戰亂,於是年幼的諸葛亮被做官的叔父收養,跟隨叔父來到了荊州。叔父去世後,諸葛亮便歸隱田園,直到在荊州遇見劉備。

而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父親過世時已過弱冠之年(二十歲),在那個年代早該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他便獨自帶著繼母到江東避難。後來孫權執政江東,所以諸葛瑾投靠孫權也就不為奇怪。

至於諸葛誕,是諸葛亮和諸葛瑾的族弟,後人推算諸葛誕極有可能留在了琅邪陽都,也就是魏國境地,後來也就順利入朝為官投靠了魏國。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網絡

從這條線索,我們可以推測,三兄弟之所以分侍三主,主要還是“就近原則”。因為戰亂,才導致他們早期就離散在不同的國家,成年後憑藉一己之力為國效忠也是理所應當。似乎也不存在陰謀一說。

諸葛三兄弟志向不一樣

瞭解歷史的人就會知道,諸葛亮一直以“興復漢室”為自己的政治理想。即便在47歲時,他依舊領兵六出祁山,只為完成一生的心願——

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出師表》

而劉備正是漢朝宗室,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他在佔領漢中後,就自稱漢中王,他從未以蜀國自稱,而他的目標始終是“興復漢室,綿延漢祚”。這一點可以說與諸葛亮的志向不謀而合,這也是諸葛亮願意一生效忠劉備的最終原因。從他們的角度來講,自己是漢室正統,而曹操等人就是竊取漢朝的反賊。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網絡

而諸葛瑾沒有明確的政治方向,他更多的是謀求仕途順暢,願一身才能有所發揮,被君主看重便順勢而為了。

諸葛瑾投靠孫權時,孫策剛剛病死,由孫權即位。新君即位,勢必要培養一股自己的勢力,挑選新的人才。這時孫權的姊婿曲阿弘諮恰好遇見諸葛瑾,發現了其驚人的才華,於是向孫權極力推薦。諸葛瑾憑藉過人的能力,被孫權極為看重,每每有大事都會詢問他的意見,而且對他深信不疑。

有一次,蜀準備攻打吳國,諸葛瑾知道後私下寫信給諸葛亮,想要勸說不要打仗。卻被嫉妒諸葛瑾的人發現後跑去跟孫權打小報告,汙衊諸葛瑾勾結諸葛亮背叛吳國,結果孫權根本不為所動,他相信諸葛瑾不會背叛自己。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網絡

而諸葛誕會投靠魏國,則與魏國的國力分不開,當時的魏國是三國中實力最強的。前期諸葛誕仕途並不順暢,原本官至御史中丞、尚書,卻因為魏明帝曹叡喜歡他,而被免官。後來曹芳即位後,才被複職重用,封為將軍。後來憑藉戰功,平步青雲。

甘露三年(258年),野心勃勃的司馬氏想要勸諸葛誕一同造反,結果諸葛誕不僅不從還大罵來者。被逼無奈下他領兵反抗司馬氏,最後被殺死,而餘下的幾百名部下同樣寧死不降,最終全部被殺。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網絡

諸葛三兄弟雖投靠三個敵對國家,各為其主,卻都令人欽佩不已!

諸葛家族分散投資

這是後人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也就是所謂的陰謀論。如果用現代話來解釋就是: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前面已經介紹,諸葛家族乃是名門望族,必須家族持續有人出仕,家族才不至於凋零。培養出三個傑出型人才,自然是寄希望於他們能繼續為家族帶來榮耀。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三個國家?究竟有何目的?

圖片來源網絡

然而,在如此動盪的年代,最終誰會勝者為王?誰都不知道。那麼最好的辦法,便是三人分別去不同的國家,不管哪一方成功,都是諸葛家族的榮耀。

而且大家都知道,伴君如伴虎。長伴君側,難免有時會出意外,一旦有危險,則可能禍及家人,導致全族滅亡。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三人各事其主,才更容易發揮各自的才能。若同在一朝,則免不了互相打壓和爭鬥。即便三人同心能被同時重視,但一個朝堂上,有三位重臣來自同一家族,可並不是什麼好事,極有可能稱為君王日後的眼中釘。

像諸葛家族這樣,一族分別在三國身居要職,雖然不可否認會有機遇和志向的因素導致,但我們很難說不存在最後這種,諸葛家為延續家族而採取的策略。

比如孫權命諸葛瑾策反諸葛亮時,一向小心謹慎的諸葛瑾直接婉言回絕表示:“諸葛亮不會背叛蜀國,正如自己不會背叛吳國。”為何如此篤定?大概他們都在為自己的家族,爭取後路。

這是他們的使命,也是他們的榮耀。

-完-

喜歡歷史的人可以多多關注咱們【巴巴歷史】頭條號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