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釋家、法家、墨家、兵家的特點

儒家是一門很現實的學派,講究禮儀。

所謂禮儀,就是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所以,儒家的重心在於處理人際關係,具體表現在如何處理和祖先的關係,和長輩(上司)的關係,和同輩(同事)的關係,和子孫(下屬)的關係,在處理這些關係時候要怎麼做,自己應該具備怎麼樣的素養。

而黑格爾讀了孔子的《論語》之後說,對孔子的崇拜當然無存。因為禮儀本身就是一種教條,容不得人們自由發揮。

儒家、道家、釋家、法家、墨家、兵家的特點

道家的核心在於《道德經》,所謂“道”就是天理運行,是對自然就運行規律的闡述;所謂“德”就是我們對待這個世界的態度。

這個世界包括自然環境、動植物還有我們人類自己。所以雖然《道德經》可能沒有《莊子》那麼貼切於道家的精髓,但卻是對道家精髓的總結。

而《莊子》卻吧“德性”立了一個“原則”,那就是“逍遙”。

可以說,道家闡述的問題與儒家並不相干,道家說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儒家講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儒家、道家、釋家、法家、墨家、兵家的特點

釋家跳出了自然和人,這一點和道家不同。道家至少是在世界裡尋找人和自然的關係,而釋家則乾脆再這個世界之外看這個世界,完全是於己無關的冷眼旁觀心態。

所以,釋家講“空”,因為在他們看來,一切存在的早晚都要化成塵埃,所以一切都沒什麼大不了的。

所以釋家一直都是養尊處優者的首選,尤其是處於高位者的第一選擇,因為太多的人事變故讓他們不能不用這種心態對待自己和對待他人。

儒家、道家、釋家、法家、墨家、兵家的特點

畢竟已經心在三界外,自然與儒家、道家矛盾不大,只是偶爾看到這些世俗的爭鬥,他們會看破紅塵的淡然一笑。釋家,釋門、佛門的意思。

釋--禪宗尚靜悟,貴解脫,以入定為工夫,以參證為法門,能於此而有所悟入,而後性靜心空,脫離一切掛礙。

無掛礙斯無恐怖矣,無恐怖則神清,神清則氣足,氣足則應變無方、隨機生巧。如是而後,明於法而不拘於法,沉其心而不動其氣。從廣義的角度來說,釋家是信仰佛教的僧侶居士的統稱,他們的生活世界是受佛教信仰所主導的。

儒家、道家、釋家、法家、墨家、兵家的特點

法家講究的是功利。

有了功利之心,必然是有想做之事。要做成某事就必然要調動資源。

所以,法家講究的是擺佈資源。他們善於抓住人際之間的矛盾去促成某事,善於利用規律之間的漏洞去做成某事,有的時候為了目的甚至願意創造條件去推進。正所謂“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因過於功利,法家之人多半沒有善始善終。但人活一輩子,總會想著實現自己的理想,因此人人都有法家之心,多多少少都在行法家之事。法家之目的在於做事,所以本質上和儒家、道家、釋家也沒有衝突。

儒家、道家、釋家、法家、墨家、兵家的特點

墨家在於發明創造。

利用自然科學的原理來創造器械,注意的是部位與部位之間的銜接,並思考如何改進。所以墨家的人務實,因為他們從來不關心天地人到底是什麼,他們更關心怎麼樣才能讓自己過得更便捷,日子更舒服。墨家學派眾名人物除了墨子,還有魯班。都是發明家,物理學家。

儒家、道家、釋家、法家、墨家、兵家的特點

兵家其實最簡單,講究實力。

所以兵家著作要麼講如何利用強大實力震懾敵人,要麼講如何擺佈在實力強大者之間遊走。兵家書籍有《吳子》、《孫子》、《孫臏》、《六韜三略》,後來還出了《武穆遺書》。

儒家、道家、釋家、法家、墨家、兵家的特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