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花鳥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花鳥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梅蘭圖》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花鳥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梅蘭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花鳥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梅蘭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與石濤合畫《蘭竹圖》

此幅作品先是八大山人畫蘭石,巨石向右拔地斜立,純用淡墨簡約地勾勒皴染,佔據半幅畫面,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石腳一叢展開的蘭花僅僅簡約的數筆,將蘭挺立而又搖曳多姿、生機勃勃之態寫出即收筆,堪為八大本色,惜墨如金,高度凝練概括,而恰到好處。

石濤後寫竹,補竹之後他所題的“八大山人寫蘭,清湘滌子補竹。兩家筆墨源流,向自獨行整肅。”大意是說,他與八大山人合畫一畫,八大寫蘭石部分,自己寫竹部分而補成,原本兩家均卓立不群,自成一家,筆墨源流,各自不一,但均各有傳統源流為依據自成一家的,雖然各成一家,但在這幅畫中心靈、意趣以及筆墨,卻是交融的。

吳昌碩寫蘭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花鳥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梅蘭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與石濤合畫《蘭竹圖》

此幅作品先是八大山人畫蘭石,巨石向右拔地斜立,純用淡墨簡約地勾勒皴染,佔據半幅畫面,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石腳一叢展開的蘭花僅僅簡約的數筆,將蘭挺立而又搖曳多姿、生機勃勃之態寫出即收筆,堪為八大本色,惜墨如金,高度凝練概括,而恰到好處。

石濤後寫竹,補竹之後他所題的“八大山人寫蘭,清湘滌子補竹。兩家筆墨源流,向自獨行整肅。”大意是說,他與八大山人合畫一畫,八大寫蘭石部分,自己寫竹部分而補成,原本兩家均卓立不群,自成一家,筆墨源流,各自不一,但均各有傳統源流為依據自成一家的,雖然各成一家,但在這幅畫中心靈、意趣以及筆墨,卻是交融的。

吳昌碩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香騷遺意圖》1892年作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花鳥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梅蘭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與石濤合畫《蘭竹圖》

此幅作品先是八大山人畫蘭石,巨石向右拔地斜立,純用淡墨簡約地勾勒皴染,佔據半幅畫面,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石腳一叢展開的蘭花僅僅簡約的數筆,將蘭挺立而又搖曳多姿、生機勃勃之態寫出即收筆,堪為八大本色,惜墨如金,高度凝練概括,而恰到好處。

石濤後寫竹,補竹之後他所題的“八大山人寫蘭,清湘滌子補竹。兩家筆墨源流,向自獨行整肅。”大意是說,他與八大山人合畫一畫,八大寫蘭石部分,自己寫竹部分而補成,原本兩家均卓立不群,自成一家,筆墨源流,各自不一,但均各有傳統源流為依據自成一家的,雖然各成一家,但在這幅畫中心靈、意趣以及筆墨,卻是交融的。

吳昌碩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香騷遺意圖》1892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花鳥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梅蘭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與石濤合畫《蘭竹圖》

此幅作品先是八大山人畫蘭石,巨石向右拔地斜立,純用淡墨簡約地勾勒皴染,佔據半幅畫面,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石腳一叢展開的蘭花僅僅簡約的數筆,將蘭挺立而又搖曳多姿、生機勃勃之態寫出即收筆,堪為八大本色,惜墨如金,高度凝練概括,而恰到好處。

石濤後寫竹,補竹之後他所題的“八大山人寫蘭,清湘滌子補竹。兩家筆墨源流,向自獨行整肅。”大意是說,他與八大山人合畫一畫,八大寫蘭石部分,自己寫竹部分而補成,原本兩家均卓立不群,自成一家,筆墨源流,各自不一,但均各有傳統源流為依據自成一家的,雖然各成一家,但在這幅畫中心靈、意趣以及筆墨,卻是交融的。

吳昌碩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香騷遺意圖》1892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山谷幽蘭》1918年作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花鳥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梅蘭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與石濤合畫《蘭竹圖》

此幅作品先是八大山人畫蘭石,巨石向右拔地斜立,純用淡墨簡約地勾勒皴染,佔據半幅畫面,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石腳一叢展開的蘭花僅僅簡約的數筆,將蘭挺立而又搖曳多姿、生機勃勃之態寫出即收筆,堪為八大本色,惜墨如金,高度凝練概括,而恰到好處。

石濤後寫竹,補竹之後他所題的“八大山人寫蘭,清湘滌子補竹。兩家筆墨源流,向自獨行整肅。”大意是說,他與八大山人合畫一畫,八大寫蘭石部分,自己寫竹部分而補成,原本兩家均卓立不群,自成一家,筆墨源流,各自不一,但均各有傳統源流為依據自成一家的,雖然各成一家,但在這幅畫中心靈、意趣以及筆墨,卻是交融的。

吳昌碩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香騷遺意圖》1892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山谷幽蘭》1918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石圖》1919年作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花鳥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梅蘭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與石濤合畫《蘭竹圖》

此幅作品先是八大山人畫蘭石,巨石向右拔地斜立,純用淡墨簡約地勾勒皴染,佔據半幅畫面,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石腳一叢展開的蘭花僅僅簡約的數筆,將蘭挺立而又搖曳多姿、生機勃勃之態寫出即收筆,堪為八大本色,惜墨如金,高度凝練概括,而恰到好處。

石濤後寫竹,補竹之後他所題的“八大山人寫蘭,清湘滌子補竹。兩家筆墨源流,向自獨行整肅。”大意是說,他與八大山人合畫一畫,八大寫蘭石部分,自己寫竹部分而補成,原本兩家均卓立不群,自成一家,筆墨源流,各自不一,但均各有傳統源流為依據自成一家的,雖然各成一家,但在這幅畫中心靈、意趣以及筆墨,卻是交融的。

吳昌碩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香騷遺意圖》1892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山谷幽蘭》1918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石圖》1919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上款人趙子云(1874-1955),吳昌碩弟子。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花鳥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梅蘭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與石濤合畫《蘭竹圖》

此幅作品先是八大山人畫蘭石,巨石向右拔地斜立,純用淡墨簡約地勾勒皴染,佔據半幅畫面,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石腳一叢展開的蘭花僅僅簡約的數筆,將蘭挺立而又搖曳多姿、生機勃勃之態寫出即收筆,堪為八大本色,惜墨如金,高度凝練概括,而恰到好處。

石濤後寫竹,補竹之後他所題的“八大山人寫蘭,清湘滌子補竹。兩家筆墨源流,向自獨行整肅。”大意是說,他與八大山人合畫一畫,八大寫蘭石部分,自己寫竹部分而補成,原本兩家均卓立不群,自成一家,筆墨源流,各自不一,但均各有傳統源流為依據自成一家的,雖然各成一家,但在這幅畫中心靈、意趣以及筆墨,卻是交融的。

吳昌碩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香騷遺意圖》1892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山谷幽蘭》1918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石圖》1919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上款人趙子云(1874-1955),吳昌碩弟子。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桂清賞圖》1906年作

吳昌碩繪畫尤工花卉,博取徐渭、石濤、趙之謙各家長處,並取篆、隸、狂草的筆意入畫,繼承“揚州八怪”畫風,下筆如急風驟雨,色酣墨飽,佈局重整體,尚氣勢。

吳昌碩說:“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因此一筆一畫,一枝一葉匠心獨運,配合得宜。“臨橅石鼓琅玡筆,戲為幽蘭一寫真。中有離騷千古意,不須攜去賽殘神。”

“東塗西抹鬢成絲,深夜挑燈讀楚辭。風葉雨花隨意寫,申江潮滿月明時。”

作品上題此二首並記:“掘地得瓶如秋壺,腹內有字用潔白日本紙拓出之。諦審霍是霍字。吳愙齋藏叔男彝霍字相同。羆是羆字吳氏兩罍所儲庚。”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花鳥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梅蘭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與石濤合畫《蘭竹圖》

此幅作品先是八大山人畫蘭石,巨石向右拔地斜立,純用淡墨簡約地勾勒皴染,佔據半幅畫面,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石腳一叢展開的蘭花僅僅簡約的數筆,將蘭挺立而又搖曳多姿、生機勃勃之態寫出即收筆,堪為八大本色,惜墨如金,高度凝練概括,而恰到好處。

石濤後寫竹,補竹之後他所題的“八大山人寫蘭,清湘滌子補竹。兩家筆墨源流,向自獨行整肅。”大意是說,他與八大山人合畫一畫,八大寫蘭石部分,自己寫竹部分而補成,原本兩家均卓立不群,自成一家,筆墨源流,各自不一,但均各有傳統源流為依據自成一家的,雖然各成一家,但在這幅畫中心靈、意趣以及筆墨,卻是交融的。

吳昌碩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香騷遺意圖》1892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山谷幽蘭》1918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石圖》1919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上款人趙子云(1874-1955),吳昌碩弟子。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桂清賞圖》1906年作

吳昌碩繪畫尤工花卉,博取徐渭、石濤、趙之謙各家長處,並取篆、隸、狂草的筆意入畫,繼承“揚州八怪”畫風,下筆如急風驟雨,色酣墨飽,佈局重整體,尚氣勢。

吳昌碩說:“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因此一筆一畫,一枝一葉匠心獨運,配合得宜。“臨橅石鼓琅玡筆,戲為幽蘭一寫真。中有離騷千古意,不須攜去賽殘神。”

“東塗西抹鬢成絲,深夜挑燈讀楚辭。風葉雨花隨意寫,申江潮滿月明時。”

作品上題此二首並記:“掘地得瓶如秋壺,腹內有字用潔白日本紙拓出之。諦審霍是霍字。吳愙齋藏叔男彝霍字相同。羆是羆字吳氏兩罍所儲庚。”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 牡丹蘭花圖 設色紙軸 1917年作

齊白石的蘭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花鳥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梅蘭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與石濤合畫《蘭竹圖》

此幅作品先是八大山人畫蘭石,巨石向右拔地斜立,純用淡墨簡約地勾勒皴染,佔據半幅畫面,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石腳一叢展開的蘭花僅僅簡約的數筆,將蘭挺立而又搖曳多姿、生機勃勃之態寫出即收筆,堪為八大本色,惜墨如金,高度凝練概括,而恰到好處。

石濤後寫竹,補竹之後他所題的“八大山人寫蘭,清湘滌子補竹。兩家筆墨源流,向自獨行整肅。”大意是說,他與八大山人合畫一畫,八大寫蘭石部分,自己寫竹部分而補成,原本兩家均卓立不群,自成一家,筆墨源流,各自不一,但均各有傳統源流為依據自成一家的,雖然各成一家,但在這幅畫中心靈、意趣以及筆墨,卻是交融的。

吳昌碩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香騷遺意圖》1892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山谷幽蘭》1918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石圖》1919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上款人趙子云(1874-1955),吳昌碩弟子。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桂清賞圖》1906年作

吳昌碩繪畫尤工花卉,博取徐渭、石濤、趙之謙各家長處,並取篆、隸、狂草的筆意入畫,繼承“揚州八怪”畫風,下筆如急風驟雨,色酣墨飽,佈局重整體,尚氣勢。

吳昌碩說:“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因此一筆一畫,一枝一葉匠心獨運,配合得宜。“臨橅石鼓琅玡筆,戲為幽蘭一寫真。中有離騷千古意,不須攜去賽殘神。”

“東塗西抹鬢成絲,深夜挑燈讀楚辭。風葉雨花隨意寫,申江潮滿月明時。”

作品上題此二首並記:“掘地得瓶如秋壺,腹內有字用潔白日本紙拓出之。諦審霍是霍字。吳愙齋藏叔男彝霍字相同。羆是羆字吳氏兩罍所儲庚。”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 牡丹蘭花圖 設色紙軸 1917年作

齊白石的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蘭》

此幅作品是齊白石81歲繪製,從繪畫與書法風格看,是其成熟期的作品。這時期老人身體強健,氣力彌滿,落筆堅實,墨色簡約而精妙,正處於藝術巔峰狀態。

此幅齊白石的作品有齊家兩代三人的墨跡:上方是庚午年四子齊良遲拜讀的提拔,視若拱璧。事隔多年之後,齊白石小女齊良芷觀此先君珍跡,感慨萬千,於裱褙旁復又親題。兩代三人的書畫集於一軸,可貴、可珍、可藏。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花鳥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梅蘭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與石濤合畫《蘭竹圖》

此幅作品先是八大山人畫蘭石,巨石向右拔地斜立,純用淡墨簡約地勾勒皴染,佔據半幅畫面,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石腳一叢展開的蘭花僅僅簡約的數筆,將蘭挺立而又搖曳多姿、生機勃勃之態寫出即收筆,堪為八大本色,惜墨如金,高度凝練概括,而恰到好處。

石濤後寫竹,補竹之後他所題的“八大山人寫蘭,清湘滌子補竹。兩家筆墨源流,向自獨行整肅。”大意是說,他與八大山人合畫一畫,八大寫蘭石部分,自己寫竹部分而補成,原本兩家均卓立不群,自成一家,筆墨源流,各自不一,但均各有傳統源流為依據自成一家的,雖然各成一家,但在這幅畫中心靈、意趣以及筆墨,卻是交融的。

吳昌碩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香騷遺意圖》1892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山谷幽蘭》1918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石圖》1919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上款人趙子云(1874-1955),吳昌碩弟子。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桂清賞圖》1906年作

吳昌碩繪畫尤工花卉,博取徐渭、石濤、趙之謙各家長處,並取篆、隸、狂草的筆意入畫,繼承“揚州八怪”畫風,下筆如急風驟雨,色酣墨飽,佈局重整體,尚氣勢。

吳昌碩說:“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因此一筆一畫,一枝一葉匠心獨運,配合得宜。“臨橅石鼓琅玡筆,戲為幽蘭一寫真。中有離騷千古意,不須攜去賽殘神。”

“東塗西抹鬢成絲,深夜挑燈讀楚辭。風葉雨花隨意寫,申江潮滿月明時。”

作品上題此二首並記:“掘地得瓶如秋壺,腹內有字用潔白日本紙拓出之。諦審霍是霍字。吳愙齋藏叔男彝霍字相同。羆是羆字吳氏兩罍所儲庚。”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 牡丹蘭花圖 設色紙軸 1917年作

齊白石的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蘭》

此幅作品是齊白石81歲繪製,從繪畫與書法風格看,是其成熟期的作品。這時期老人身體強健,氣力彌滿,落筆堅實,墨色簡約而精妙,正處於藝術巔峰狀態。

此幅齊白石的作品有齊家兩代三人的墨跡:上方是庚午年四子齊良遲拜讀的提拔,視若拱璧。事隔多年之後,齊白石小女齊良芷觀此先君珍跡,感慨萬千,於裱褙旁復又親題。兩代三人的書畫集於一軸,可貴、可珍、可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 《蘭》

齊白石的這幅水墨蘭花可謂簡括至極,但蒼潤兼施,雄秀映發,極盡變化之能事,兼之筆力扛鼎,故能生氣滿紙,殊耐咀嚼。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花鳥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梅蘭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與石濤合畫《蘭竹圖》

此幅作品先是八大山人畫蘭石,巨石向右拔地斜立,純用淡墨簡約地勾勒皴染,佔據半幅畫面,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石腳一叢展開的蘭花僅僅簡約的數筆,將蘭挺立而又搖曳多姿、生機勃勃之態寫出即收筆,堪為八大本色,惜墨如金,高度凝練概括,而恰到好處。

石濤後寫竹,補竹之後他所題的“八大山人寫蘭,清湘滌子補竹。兩家筆墨源流,向自獨行整肅。”大意是說,他與八大山人合畫一畫,八大寫蘭石部分,自己寫竹部分而補成,原本兩家均卓立不群,自成一家,筆墨源流,各自不一,但均各有傳統源流為依據自成一家的,雖然各成一家,但在這幅畫中心靈、意趣以及筆墨,卻是交融的。

吳昌碩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香騷遺意圖》1892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山谷幽蘭》1918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石圖》1919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上款人趙子云(1874-1955),吳昌碩弟子。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桂清賞圖》1906年作

吳昌碩繪畫尤工花卉,博取徐渭、石濤、趙之謙各家長處,並取篆、隸、狂草的筆意入畫,繼承“揚州八怪”畫風,下筆如急風驟雨,色酣墨飽,佈局重整體,尚氣勢。

吳昌碩說:“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因此一筆一畫,一枝一葉匠心獨運,配合得宜。“臨橅石鼓琅玡筆,戲為幽蘭一寫真。中有離騷千古意,不須攜去賽殘神。”

“東塗西抹鬢成絲,深夜挑燈讀楚辭。風葉雨花隨意寫,申江潮滿月明時。”

作品上題此二首並記:“掘地得瓶如秋壺,腹內有字用潔白日本紙拓出之。諦審霍是霍字。吳愙齋藏叔男彝霍字相同。羆是羆字吳氏兩罍所儲庚。”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 牡丹蘭花圖 設色紙軸 1917年作

齊白石的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蘭》

此幅作品是齊白石81歲繪製,從繪畫與書法風格看,是其成熟期的作品。這時期老人身體強健,氣力彌滿,落筆堅實,墨色簡約而精妙,正處於藝術巔峰狀態。

此幅齊白石的作品有齊家兩代三人的墨跡:上方是庚午年四子齊良遲拜讀的提拔,視若拱璧。事隔多年之後,齊白石小女齊良芷觀此先君珍跡,感慨萬千,於裱褙旁復又親題。兩代三人的書畫集於一軸,可貴、可珍、可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 《蘭》

齊白石的這幅水墨蘭花可謂簡括至極,但蒼潤兼施,雄秀映發,極盡變化之能事,兼之筆力扛鼎,故能生氣滿紙,殊耐咀嚼。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蘭花》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花鳥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梅蘭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與石濤合畫《蘭竹圖》

此幅作品先是八大山人畫蘭石,巨石向右拔地斜立,純用淡墨簡約地勾勒皴染,佔據半幅畫面,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石腳一叢展開的蘭花僅僅簡約的數筆,將蘭挺立而又搖曳多姿、生機勃勃之態寫出即收筆,堪為八大本色,惜墨如金,高度凝練概括,而恰到好處。

石濤後寫竹,補竹之後他所題的“八大山人寫蘭,清湘滌子補竹。兩家筆墨源流,向自獨行整肅。”大意是說,他與八大山人合畫一畫,八大寫蘭石部分,自己寫竹部分而補成,原本兩家均卓立不群,自成一家,筆墨源流,各自不一,但均各有傳統源流為依據自成一家的,雖然各成一家,但在這幅畫中心靈、意趣以及筆墨,卻是交融的。

吳昌碩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香騷遺意圖》1892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山谷幽蘭》1918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石圖》1919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上款人趙子云(1874-1955),吳昌碩弟子。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桂清賞圖》1906年作

吳昌碩繪畫尤工花卉,博取徐渭、石濤、趙之謙各家長處,並取篆、隸、狂草的筆意入畫,繼承“揚州八怪”畫風,下筆如急風驟雨,色酣墨飽,佈局重整體,尚氣勢。

吳昌碩說:“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因此一筆一畫,一枝一葉匠心獨運,配合得宜。“臨橅石鼓琅玡筆,戲為幽蘭一寫真。中有離騷千古意,不須攜去賽殘神。”

“東塗西抹鬢成絲,深夜挑燈讀楚辭。風葉雨花隨意寫,申江潮滿月明時。”

作品上題此二首並記:“掘地得瓶如秋壺,腹內有字用潔白日本紙拓出之。諦審霍是霍字。吳愙齋藏叔男彝霍字相同。羆是羆字吳氏兩罍所儲庚。”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 牡丹蘭花圖 設色紙軸 1917年作

齊白石的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蘭》

此幅作品是齊白石81歲繪製,從繪畫與書法風格看,是其成熟期的作品。這時期老人身體強健,氣力彌滿,落筆堅實,墨色簡約而精妙,正處於藝術巔峰狀態。

此幅齊白石的作品有齊家兩代三人的墨跡:上方是庚午年四子齊良遲拜讀的提拔,視若拱璧。事隔多年之後,齊白石小女齊良芷觀此先君珍跡,感慨萬千,於裱褙旁復又親題。兩代三人的書畫集於一軸,可貴、可珍、可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 《蘭》

齊白石的這幅水墨蘭花可謂簡括至極,但蒼潤兼施,雄秀映發,極盡變化之能事,兼之筆力扛鼎,故能生氣滿紙,殊耐咀嚼。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蘭花》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蝴蝶蘭》

白石老人的畫“雅俗共賞”,這“俗”是指題材平凡,大眾喜歡。其作品的格趣是雅的---用簡潔高雅的形式表現了有生命的自然對象,表達了人對自然的質樸情感,使人得到精神層面上的陶冶與淨化。正如此幅《蝴蝶蘭》,常見的對象在白石老人的匠心獨運之下顯得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花鳥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梅蘭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與石濤合畫《蘭竹圖》

此幅作品先是八大山人畫蘭石,巨石向右拔地斜立,純用淡墨簡約地勾勒皴染,佔據半幅畫面,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石腳一叢展開的蘭花僅僅簡約的數筆,將蘭挺立而又搖曳多姿、生機勃勃之態寫出即收筆,堪為八大本色,惜墨如金,高度凝練概括,而恰到好處。

石濤後寫竹,補竹之後他所題的“八大山人寫蘭,清湘滌子補竹。兩家筆墨源流,向自獨行整肅。”大意是說,他與八大山人合畫一畫,八大寫蘭石部分,自己寫竹部分而補成,原本兩家均卓立不群,自成一家,筆墨源流,各自不一,但均各有傳統源流為依據自成一家的,雖然各成一家,但在這幅畫中心靈、意趣以及筆墨,卻是交融的。

吳昌碩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香騷遺意圖》1892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山谷幽蘭》1918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石圖》1919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上款人趙子云(1874-1955),吳昌碩弟子。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桂清賞圖》1906年作

吳昌碩繪畫尤工花卉,博取徐渭、石濤、趙之謙各家長處,並取篆、隸、狂草的筆意入畫,繼承“揚州八怪”畫風,下筆如急風驟雨,色酣墨飽,佈局重整體,尚氣勢。

吳昌碩說:“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因此一筆一畫,一枝一葉匠心獨運,配合得宜。“臨橅石鼓琅玡筆,戲為幽蘭一寫真。中有離騷千古意,不須攜去賽殘神。”

“東塗西抹鬢成絲,深夜挑燈讀楚辭。風葉雨花隨意寫,申江潮滿月明時。”

作品上題此二首並記:“掘地得瓶如秋壺,腹內有字用潔白日本紙拓出之。諦審霍是霍字。吳愙齋藏叔男彝霍字相同。羆是羆字吳氏兩罍所儲庚。”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 牡丹蘭花圖 設色紙軸 1917年作

齊白石的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蘭》

此幅作品是齊白石81歲繪製,從繪畫與書法風格看,是其成熟期的作品。這時期老人身體強健,氣力彌滿,落筆堅實,墨色簡約而精妙,正處於藝術巔峰狀態。

此幅齊白石的作品有齊家兩代三人的墨跡:上方是庚午年四子齊良遲拜讀的提拔,視若拱璧。事隔多年之後,齊白石小女齊良芷觀此先君珍跡,感慨萬千,於裱褙旁復又親題。兩代三人的書畫集於一軸,可貴、可珍、可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 《蘭》

齊白石的這幅水墨蘭花可謂簡括至極,但蒼潤兼施,雄秀映發,極盡變化之能事,兼之筆力扛鼎,故能生氣滿紙,殊耐咀嚼。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蘭花》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蝴蝶蘭》

白石老人的畫“雅俗共賞”,這“俗”是指題材平凡,大眾喜歡。其作品的格趣是雅的---用簡潔高雅的形式表現了有生命的自然對象,表達了人對自然的質樸情感,使人得到精神層面上的陶冶與淨化。正如此幅《蝴蝶蘭》,常見的對象在白石老人的匠心獨運之下顯得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壽石蝴蝶蘭》1945年作

在齊白石“衰年變法”的畫作中,以蝴蝶蘭為題材的作品並不多見。此作一反常態,畫面以冷色為基調,又恰到好處地和以藤黃,給人以清麗、溫潤之感。畫面構圖以蝴蝶蘭為主景,後襯以挺立的巨石,層次分明,視覺疏朗。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花鳥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梅蘭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與石濤合畫《蘭竹圖》

此幅作品先是八大山人畫蘭石,巨石向右拔地斜立,純用淡墨簡約地勾勒皴染,佔據半幅畫面,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石腳一叢展開的蘭花僅僅簡約的數筆,將蘭挺立而又搖曳多姿、生機勃勃之態寫出即收筆,堪為八大本色,惜墨如金,高度凝練概括,而恰到好處。

石濤後寫竹,補竹之後他所題的“八大山人寫蘭,清湘滌子補竹。兩家筆墨源流,向自獨行整肅。”大意是說,他與八大山人合畫一畫,八大寫蘭石部分,自己寫竹部分而補成,原本兩家均卓立不群,自成一家,筆墨源流,各自不一,但均各有傳統源流為依據自成一家的,雖然各成一家,但在這幅畫中心靈、意趣以及筆墨,卻是交融的。

吳昌碩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香騷遺意圖》1892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山谷幽蘭》1918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石圖》1919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上款人趙子云(1874-1955),吳昌碩弟子。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桂清賞圖》1906年作

吳昌碩繪畫尤工花卉,博取徐渭、石濤、趙之謙各家長處,並取篆、隸、狂草的筆意入畫,繼承“揚州八怪”畫風,下筆如急風驟雨,色酣墨飽,佈局重整體,尚氣勢。

吳昌碩說:“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因此一筆一畫,一枝一葉匠心獨運,配合得宜。“臨橅石鼓琅玡筆,戲為幽蘭一寫真。中有離騷千古意,不須攜去賽殘神。”

“東塗西抹鬢成絲,深夜挑燈讀楚辭。風葉雨花隨意寫,申江潮滿月明時。”

作品上題此二首並記:“掘地得瓶如秋壺,腹內有字用潔白日本紙拓出之。諦審霍是霍字。吳愙齋藏叔男彝霍字相同。羆是羆字吳氏兩罍所儲庚。”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 牡丹蘭花圖 設色紙軸 1917年作

齊白石的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蘭》

此幅作品是齊白石81歲繪製,從繪畫與書法風格看,是其成熟期的作品。這時期老人身體強健,氣力彌滿,落筆堅實,墨色簡約而精妙,正處於藝術巔峰狀態。

此幅齊白石的作品有齊家兩代三人的墨跡:上方是庚午年四子齊良遲拜讀的提拔,視若拱璧。事隔多年之後,齊白石小女齊良芷觀此先君珍跡,感慨萬千,於裱褙旁復又親題。兩代三人的書畫集於一軸,可貴、可珍、可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 《蘭》

齊白石的這幅水墨蘭花可謂簡括至極,但蒼潤兼施,雄秀映發,極盡變化之能事,兼之筆力扛鼎,故能生氣滿紙,殊耐咀嚼。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蘭花》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蝴蝶蘭》

白石老人的畫“雅俗共賞”,這“俗”是指題材平凡,大眾喜歡。其作品的格趣是雅的---用簡潔高雅的形式表現了有生命的自然對象,表達了人對自然的質樸情感,使人得到精神層面上的陶冶與淨化。正如此幅《蝴蝶蘭》,常見的對象在白石老人的匠心獨運之下顯得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壽石蝴蝶蘭》1945年作

在齊白石“衰年變法”的畫作中,以蝴蝶蘭為題材的作品並不多見。此作一反常態,畫面以冷色為基調,又恰到好處地和以藤黃,給人以清麗、溫潤之感。畫面構圖以蝴蝶蘭為主景,後襯以挺立的巨石,層次分明,視覺疏朗。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芳蘭圖》

石濤寫蘭,風格之多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成為二趙(南宋趙孟堅、元代趙孟頫)之後成就最高的傑出大家。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曾說: “運腕虛靈則形能折變”。石濤運腕的工夫可說是爐火純青的了。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花圖》

石濤《蘭花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溼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瑞蘭圖軸 立軸 設色紙本 1699年作

款識:真州吳子文野之清越草堂,今年己卯二月尊堂五十壽時,幽蘭盛開叢中,多並頭,中間一莖產雙並雙花煩四朵。吳子藉以奉母,至夏五月復產一枝,臺高三寸許,花開八朵。俯三仰五,其色如玉。碧者三、白者二、黃者三焉。遠近觀者如堵,此世罕之見者也。氤氳滿室,非尋常可比,吳子買舟至廣陵出舊宣小幅,請繪其圖。今以管仲姬筆意寫此,並索諸同人各賦詩章興瑞草,爭先再祝堂上,俟補八博聞,亦一段嘉話雲。清湘老人濟大滌堂下。印文:痴絕(朱文)前有龍眠濟(白文)清湘石濤(白文)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石圖

畫蘭最難之處在葉子的穿插,石濤卻能得心應手。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而且往往因難見巧,使之格外生動。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石濤 蘭竹圖

石濤固然是一位具有“天馬行空”之才的人,然其畫蘭的成就並非易得。石濤在一幅墨蘭冊頁中題道:“十四畫蘭五十六,至今與蘭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當初多食肉。”這詩的意思是:十四歲畫蘭已畫到五十六歲了,還未能畫好。雖然名高而筆未高,未能予蘭傳神,不過魚目混珠而己。早知這樣,不如當初多食肉以養生,何必要這番素心。這首詩貌似詼諧,實則表露了石濤畫蘭的甘苦。

八大山人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水仙蘭花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花鳥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梅蘭圖》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 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八大山人與石濤合畫《蘭竹圖》

此幅作品先是八大山人畫蘭石,巨石向右拔地斜立,純用淡墨簡約地勾勒皴染,佔據半幅畫面,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石腳一叢展開的蘭花僅僅簡約的數筆,將蘭挺立而又搖曳多姿、生機勃勃之態寫出即收筆,堪為八大本色,惜墨如金,高度凝練概括,而恰到好處。

石濤後寫竹,補竹之後他所題的“八大山人寫蘭,清湘滌子補竹。兩家筆墨源流,向自獨行整肅。”大意是說,他與八大山人合畫一畫,八大寫蘭石部分,自己寫竹部分而補成,原本兩家均卓立不群,自成一家,筆墨源流,各自不一,但均各有傳統源流為依據自成一家的,雖然各成一家,但在這幅畫中心靈、意趣以及筆墨,卻是交融的。

吳昌碩寫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香騷遺意圖》1892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山谷幽蘭》1918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石圖》1919年作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幽蘭》

上款人趙子云(1874-1955),吳昌碩弟子。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此幅作品用筆沉穩,融入千古而顯現於一叢一瓶幽藍間,既突出了文人畫的清雅格調,又表現了師徒兩人的深厚情誼。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蘭桂清賞圖》1906年作

吳昌碩繪畫尤工花卉,博取徐渭、石濤、趙之謙各家長處,並取篆、隸、狂草的筆意入畫,繼承“揚州八怪”畫風,下筆如急風驟雨,色酣墨飽,佈局重整體,尚氣勢。

吳昌碩說:“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因此一筆一畫,一枝一葉匠心獨運,配合得宜。“臨橅石鼓琅玡筆,戲為幽蘭一寫真。中有離騷千古意,不須攜去賽殘神。”

“東塗西抹鬢成絲,深夜挑燈讀楚辭。風葉雨花隨意寫,申江潮滿月明時。”

作品上題此二首並記:“掘地得瓶如秋壺,腹內有字用潔白日本紙拓出之。諦審霍是霍字。吳愙齋藏叔男彝霍字相同。羆是羆字吳氏兩罍所儲庚。”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吳昌碩 牡丹蘭花圖 設色紙軸 1917年作

齊白石的蘭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蘭》

此幅作品是齊白石81歲繪製,從繪畫與書法風格看,是其成熟期的作品。這時期老人身體強健,氣力彌滿,落筆堅實,墨色簡約而精妙,正處於藝術巔峰狀態。

此幅齊白石的作品有齊家兩代三人的墨跡:上方是庚午年四子齊良遲拜讀的提拔,視若拱璧。事隔多年之後,齊白石小女齊良芷觀此先君珍跡,感慨萬千,於裱褙旁復又親題。兩代三人的書畫集於一軸,可貴、可珍、可藏。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 《蘭》

齊白石的這幅水墨蘭花可謂簡括至極,但蒼潤兼施,雄秀映發,極盡變化之能事,兼之筆力扛鼎,故能生氣滿紙,殊耐咀嚼。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蘭花》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蝴蝶蘭》

白石老人的畫“雅俗共賞”,這“俗”是指題材平凡,大眾喜歡。其作品的格趣是雅的---用簡潔高雅的形式表現了有生命的自然對象,表達了人對自然的質樸情感,使人得到精神層面上的陶冶與淨化。正如此幅《蝴蝶蘭》,常見的對象在白石老人的匠心獨運之下顯得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齊白石《壽石蝴蝶蘭》1945年作

在齊白石“衰年變法”的畫作中,以蝴蝶蘭為題材的作品並不多見。此作一反常態,畫面以冷色為基調,又恰到好處地和以藤黃,給人以清麗、溫潤之感。畫面構圖以蝴蝶蘭為主景,後襯以挺立的巨石,層次分明,視覺疏朗。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四位書畫大家筆下的蘭花PK,難分伯仲,不說好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