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

-1-

今年年初,我有兩位同事同時辭職,兩人相約一起創業,成立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到現在,八個月過去,公司關門,兩人也散夥了——而且,最後鬧得很難看。

兩人在朋友圈互相屏蔽,且不停地貼圖謾罵攻擊對方:

“我對公司掏心掏肺,你卻對我狼心狗肺。”

“空無本領,還喜歡信口開河,這樣的合夥人也真是沒誰了。”

“德不配位,舔著臉到處說自己才是CEO,請問是誰給你的勇氣?”

公司還沒正式停業的時候,兩人就如此這般地不停痛斥對方,長達兩個月之久……

而且兩人均指天指地的發誓:

以後絕對不會去親戚朋友的公司上班,更不會讓親戚朋友到自己開的公司上班!

其中一位更是發出感嘆:

“我上半生,之所以混得如此失敗,就是因為跟朋友一起創了個業!”

"

-1-

今年年初,我有兩位同事同時辭職,兩人相約一起創業,成立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到現在,八個月過去,公司關門,兩人也散夥了——而且,最後鬧得很難看。

兩人在朋友圈互相屏蔽,且不停地貼圖謾罵攻擊對方:

“我對公司掏心掏肺,你卻對我狼心狗肺。”

“空無本領,還喜歡信口開河,這樣的合夥人也真是沒誰了。”

“德不配位,舔著臉到處說自己才是CEO,請問是誰給你的勇氣?”

公司還沒正式停業的時候,兩人就如此這般地不停痛斥對方,長達兩個月之久……

而且兩人均指天指地的發誓:

以後絕對不會去親戚朋友的公司上班,更不會讓親戚朋友到自己開的公司上班!

其中一位更是發出感嘆:

“我上半生,之所以混得如此失敗,就是因為跟朋友一起創了個業!”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時間回溯,兩人一起出去創業之前,曾經是十多年交情的好朋友。

大學同校四年,畢業後都是程序員,在一個圈子裡工作十一年,其中有八年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按理說,這種交情,咱不說情比金堅固若金湯,總不至於一起創個業,就到了這種劍拔弩張、視若仇敵的地步吧?

但你要知道,創業這種事本就九死一生,需要創業者投入極大的勇氣和精力,也不見得回回都是金榜題名。

創業大概是這麼回事:

成功是偶然,失敗才是常態。第一次就成功的,實屬鳳毛麟角。那概率,就跟彩票中大獎差不多。

"

-1-

今年年初,我有兩位同事同時辭職,兩人相約一起創業,成立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到現在,八個月過去,公司關門,兩人也散夥了——而且,最後鬧得很難看。

兩人在朋友圈互相屏蔽,且不停地貼圖謾罵攻擊對方:

“我對公司掏心掏肺,你卻對我狼心狗肺。”

“空無本領,還喜歡信口開河,這樣的合夥人也真是沒誰了。”

“德不配位,舔著臉到處說自己才是CEO,請問是誰給你的勇氣?”

公司還沒正式停業的時候,兩人就如此這般地不停痛斥對方,長達兩個月之久……

而且兩人均指天指地的發誓:

以後絕對不會去親戚朋友的公司上班,更不會讓親戚朋友到自己開的公司上班!

其中一位更是發出感嘆:

“我上半生,之所以混得如此失敗,就是因為跟朋友一起創了個業!”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時間回溯,兩人一起出去創業之前,曾經是十多年交情的好朋友。

大學同校四年,畢業後都是程序員,在一個圈子裡工作十一年,其中有八年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按理說,這種交情,咱不說情比金堅固若金湯,總不至於一起創個業,就到了這種劍拔弩張、視若仇敵的地步吧?

但你要知道,創業這種事本就九死一生,需要創業者投入極大的勇氣和精力,也不見得回回都是金榜題名。

創業大概是這麼回事:

成功是偶然,失敗才是常態。第一次就成功的,實屬鳳毛麟角。那概率,就跟彩票中大獎差不多。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一件失敗率如此高的事情,如果是一個人去做,那他怨無可怨,沒做成只能說是自己沒本事、沒能耐、沒運氣。

但如果兩個人呢?

著名作家亦舒寫過一句相當扎心的話:

【一個人受窮怎樣都受得,但兩個人就不行了。因為會把受窮的原因,忍不住怪到對方的頭上。】

感情如是,兩個好朋友一起創業亦如是。

在一件糟心事發生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埋怨對方,埋怨客觀因素,埋怨“大環境”。

但,也恰恰因為是“好朋友”、“好兄弟”,他們大多不會在第一時間就把抱怨之語和盤托出,反而各自都會隱忍,為什麼?

因為“面子”,因為“過意不去”。

兩人在事業上發生分歧和爭執的時候,都不願做那個“說實話的惡人”,生怕因此駁了對方的臉面,傷害了兩人的友情。

但是,這種隱忍是長久不了的。

人可以隱忍,可是事業的發展不隱忍啊,財務狀況也不隱忍啊。

做不好就是做不好,就算兩個人都想當鴕鳥不願面對現實,但一張財務報表能把這事兒安排得明明白白。

於是乎,矛盾,終有一天會全面爆發。

"

-1-

今年年初,我有兩位同事同時辭職,兩人相約一起創業,成立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到現在,八個月過去,公司關門,兩人也散夥了——而且,最後鬧得很難看。

兩人在朋友圈互相屏蔽,且不停地貼圖謾罵攻擊對方:

“我對公司掏心掏肺,你卻對我狼心狗肺。”

“空無本領,還喜歡信口開河,這樣的合夥人也真是沒誰了。”

“德不配位,舔著臉到處說自己才是CEO,請問是誰給你的勇氣?”

公司還沒正式停業的時候,兩人就如此這般地不停痛斥對方,長達兩個月之久……

而且兩人均指天指地的發誓:

以後絕對不會去親戚朋友的公司上班,更不會讓親戚朋友到自己開的公司上班!

其中一位更是發出感嘆:

“我上半生,之所以混得如此失敗,就是因為跟朋友一起創了個業!”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時間回溯,兩人一起出去創業之前,曾經是十多年交情的好朋友。

大學同校四年,畢業後都是程序員,在一個圈子裡工作十一年,其中有八年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按理說,這種交情,咱不說情比金堅固若金湯,總不至於一起創個業,就到了這種劍拔弩張、視若仇敵的地步吧?

但你要知道,創業這種事本就九死一生,需要創業者投入極大的勇氣和精力,也不見得回回都是金榜題名。

創業大概是這麼回事:

成功是偶然,失敗才是常態。第一次就成功的,實屬鳳毛麟角。那概率,就跟彩票中大獎差不多。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一件失敗率如此高的事情,如果是一個人去做,那他怨無可怨,沒做成只能說是自己沒本事、沒能耐、沒運氣。

但如果兩個人呢?

著名作家亦舒寫過一句相當扎心的話:

【一個人受窮怎樣都受得,但兩個人就不行了。因為會把受窮的原因,忍不住怪到對方的頭上。】

感情如是,兩個好朋友一起創業亦如是。

在一件糟心事發生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埋怨對方,埋怨客觀因素,埋怨“大環境”。

但,也恰恰因為是“好朋友”、“好兄弟”,他們大多不會在第一時間就把抱怨之語和盤托出,反而各自都會隱忍,為什麼?

因為“面子”,因為“過意不去”。

兩人在事業上發生分歧和爭執的時候,都不願做那個“說實話的惡人”,生怕因此駁了對方的臉面,傷害了兩人的友情。

但是,這種隱忍是長久不了的。

人可以隱忍,可是事業的發展不隱忍啊,財務狀況也不隱忍啊。

做不好就是做不好,就算兩個人都想當鴕鳥不願面對現實,但一張財務報表能把這事兒安排得明明白白。

於是乎,矛盾,終有一天會全面爆發。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2-

所以,只要是朋友、親戚一起創業或者工作,就一定不能成功,一定會落得“眾叛親離”的結局嗎?

其實也不盡然。

之前我接觸過的一個浙江做紡織品的老闆,他們家就是典型的家族企業。

廠裡上千名工人,他們公司關鍵崗位的管理層,全都是他的兄弟、叔伯、侄子侄女等。

這位老闆說:

“我用人就一個標準——人品。”

老闆有個歐洲留學、商科和經濟學雙碩士的侄子。

這男孩智商非常高,說是十五歲就上大學了,留學歸國後第一份工作,想到叔叔這家紡織品集團裡歷練,但是最終,老闆也沒要他。

老闆解釋說:

這個孩子雖然各種聰明,但都是小聰明。

他是看著這侄子長大的,有時候,甚至還能看出一點心術不正的苗頭。

正因為其頭腦太聰明,所以這份聰明,如果用在壞道上,可能造成的破壞更大……

"

-1-

今年年初,我有兩位同事同時辭職,兩人相約一起創業,成立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到現在,八個月過去,公司關門,兩人也散夥了——而且,最後鬧得很難看。

兩人在朋友圈互相屏蔽,且不停地貼圖謾罵攻擊對方:

“我對公司掏心掏肺,你卻對我狼心狗肺。”

“空無本領,還喜歡信口開河,這樣的合夥人也真是沒誰了。”

“德不配位,舔著臉到處說自己才是CEO,請問是誰給你的勇氣?”

公司還沒正式停業的時候,兩人就如此這般地不停痛斥對方,長達兩個月之久……

而且兩人均指天指地的發誓:

以後絕對不會去親戚朋友的公司上班,更不會讓親戚朋友到自己開的公司上班!

其中一位更是發出感嘆:

“我上半生,之所以混得如此失敗,就是因為跟朋友一起創了個業!”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時間回溯,兩人一起出去創業之前,曾經是十多年交情的好朋友。

大學同校四年,畢業後都是程序員,在一個圈子裡工作十一年,其中有八年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按理說,這種交情,咱不說情比金堅固若金湯,總不至於一起創個業,就到了這種劍拔弩張、視若仇敵的地步吧?

但你要知道,創業這種事本就九死一生,需要創業者投入極大的勇氣和精力,也不見得回回都是金榜題名。

創業大概是這麼回事:

成功是偶然,失敗才是常態。第一次就成功的,實屬鳳毛麟角。那概率,就跟彩票中大獎差不多。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一件失敗率如此高的事情,如果是一個人去做,那他怨無可怨,沒做成只能說是自己沒本事、沒能耐、沒運氣。

但如果兩個人呢?

著名作家亦舒寫過一句相當扎心的話:

【一個人受窮怎樣都受得,但兩個人就不行了。因為會把受窮的原因,忍不住怪到對方的頭上。】

感情如是,兩個好朋友一起創業亦如是。

在一件糟心事發生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埋怨對方,埋怨客觀因素,埋怨“大環境”。

但,也恰恰因為是“好朋友”、“好兄弟”,他們大多不會在第一時間就把抱怨之語和盤托出,反而各自都會隱忍,為什麼?

因為“面子”,因為“過意不去”。

兩人在事業上發生分歧和爭執的時候,都不願做那個“說實話的惡人”,生怕因此駁了對方的臉面,傷害了兩人的友情。

但是,這種隱忍是長久不了的。

人可以隱忍,可是事業的發展不隱忍啊,財務狀況也不隱忍啊。

做不好就是做不好,就算兩個人都想當鴕鳥不願面對現實,但一張財務報表能把這事兒安排得明明白白。

於是乎,矛盾,終有一天會全面爆發。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2-

所以,只要是朋友、親戚一起創業或者工作,就一定不能成功,一定會落得“眾叛親離”的結局嗎?

其實也不盡然。

之前我接觸過的一個浙江做紡織品的老闆,他們家就是典型的家族企業。

廠裡上千名工人,他們公司關鍵崗位的管理層,全都是他的兄弟、叔伯、侄子侄女等。

這位老闆說:

“我用人就一個標準——人品。”

老闆有個歐洲留學、商科和經濟學雙碩士的侄子。

這男孩智商非常高,說是十五歲就上大學了,留學歸國後第一份工作,想到叔叔這家紡織品集團裡歷練,但是最終,老闆也沒要他。

老闆解釋說:

這個孩子雖然各種聰明,但都是小聰明。

他是看著這侄子長大的,有時候,甚至還能看出一點心術不正的苗頭。

正因為其頭腦太聰明,所以這份聰明,如果用在壞道上,可能造成的破壞更大……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所以這個故事的重點是什麼呢?

對於企業來說,用人,尤其是管理層,人品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能力,對於家族式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的確,很多家族式企業或者朋友合夥開的公司,現在也經營得不錯,蒸蒸日上;

但其根本原因是:

企業的老闆,並不是對所有的家族成員(或朋友夥伴)照單全收,而是擇優錄取,本質上還是競爭上崗。

"

-1-

今年年初,我有兩位同事同時辭職,兩人相約一起創業,成立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到現在,八個月過去,公司關門,兩人也散夥了——而且,最後鬧得很難看。

兩人在朋友圈互相屏蔽,且不停地貼圖謾罵攻擊對方:

“我對公司掏心掏肺,你卻對我狼心狗肺。”

“空無本領,還喜歡信口開河,這樣的合夥人也真是沒誰了。”

“德不配位,舔著臉到處說自己才是CEO,請問是誰給你的勇氣?”

公司還沒正式停業的時候,兩人就如此這般地不停痛斥對方,長達兩個月之久……

而且兩人均指天指地的發誓:

以後絕對不會去親戚朋友的公司上班,更不會讓親戚朋友到自己開的公司上班!

其中一位更是發出感嘆:

“我上半生,之所以混得如此失敗,就是因為跟朋友一起創了個業!”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時間回溯,兩人一起出去創業之前,曾經是十多年交情的好朋友。

大學同校四年,畢業後都是程序員,在一個圈子裡工作十一年,其中有八年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按理說,這種交情,咱不說情比金堅固若金湯,總不至於一起創個業,就到了這種劍拔弩張、視若仇敵的地步吧?

但你要知道,創業這種事本就九死一生,需要創業者投入極大的勇氣和精力,也不見得回回都是金榜題名。

創業大概是這麼回事:

成功是偶然,失敗才是常態。第一次就成功的,實屬鳳毛麟角。那概率,就跟彩票中大獎差不多。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一件失敗率如此高的事情,如果是一個人去做,那他怨無可怨,沒做成只能說是自己沒本事、沒能耐、沒運氣。

但如果兩個人呢?

著名作家亦舒寫過一句相當扎心的話:

【一個人受窮怎樣都受得,但兩個人就不行了。因為會把受窮的原因,忍不住怪到對方的頭上。】

感情如是,兩個好朋友一起創業亦如是。

在一件糟心事發生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埋怨對方,埋怨客觀因素,埋怨“大環境”。

但,也恰恰因為是“好朋友”、“好兄弟”,他們大多不會在第一時間就把抱怨之語和盤托出,反而各自都會隱忍,為什麼?

因為“面子”,因為“過意不去”。

兩人在事業上發生分歧和爭執的時候,都不願做那個“說實話的惡人”,生怕因此駁了對方的臉面,傷害了兩人的友情。

但是,這種隱忍是長久不了的。

人可以隱忍,可是事業的發展不隱忍啊,財務狀況也不隱忍啊。

做不好就是做不好,就算兩個人都想當鴕鳥不願面對現實,但一張財務報表能把這事兒安排得明明白白。

於是乎,矛盾,終有一天會全面爆發。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2-

所以,只要是朋友、親戚一起創業或者工作,就一定不能成功,一定會落得“眾叛親離”的結局嗎?

其實也不盡然。

之前我接觸過的一個浙江做紡織品的老闆,他們家就是典型的家族企業。

廠裡上千名工人,他們公司關鍵崗位的管理層,全都是他的兄弟、叔伯、侄子侄女等。

這位老闆說:

“我用人就一個標準——人品。”

老闆有個歐洲留學、商科和經濟學雙碩士的侄子。

這男孩智商非常高,說是十五歲就上大學了,留學歸國後第一份工作,想到叔叔這家紡織品集團裡歷練,但是最終,老闆也沒要他。

老闆解釋說:

這個孩子雖然各種聰明,但都是小聰明。

他是看著這侄子長大的,有時候,甚至還能看出一點心術不正的苗頭。

正因為其頭腦太聰明,所以這份聰明,如果用在壞道上,可能造成的破壞更大……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所以這個故事的重點是什麼呢?

對於企業來說,用人,尤其是管理層,人品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能力,對於家族式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的確,很多家族式企業或者朋友合夥開的公司,現在也經營得不錯,蒸蒸日上;

但其根本原因是:

企業的老闆,並不是對所有的家族成員(或朋友夥伴)照單全收,而是擇優錄取,本質上還是競爭上崗。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3-

著名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面向CEO們做過這樣一次分享:

【除非這個人優秀到非他不可,否則不建議讓親戚朋友到自己公司來上班。

這種選擇,大多數時候都是弊大於利。】

作為一個吃的鹽比普通人吃的飯還多的資深風投,這話肯定不是隨便說說的。

想必大師是看了很多“熟人搭夥創業翻車”的案例,才特意對未來的CEO們強調了這一點吧。

"

-1-

今年年初,我有兩位同事同時辭職,兩人相約一起創業,成立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到現在,八個月過去,公司關門,兩人也散夥了——而且,最後鬧得很難看。

兩人在朋友圈互相屏蔽,且不停地貼圖謾罵攻擊對方:

“我對公司掏心掏肺,你卻對我狼心狗肺。”

“空無本領,還喜歡信口開河,這樣的合夥人也真是沒誰了。”

“德不配位,舔著臉到處說自己才是CEO,請問是誰給你的勇氣?”

公司還沒正式停業的時候,兩人就如此這般地不停痛斥對方,長達兩個月之久……

而且兩人均指天指地的發誓:

以後絕對不會去親戚朋友的公司上班,更不會讓親戚朋友到自己開的公司上班!

其中一位更是發出感嘆:

“我上半生,之所以混得如此失敗,就是因為跟朋友一起創了個業!”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時間回溯,兩人一起出去創業之前,曾經是十多年交情的好朋友。

大學同校四年,畢業後都是程序員,在一個圈子裡工作十一年,其中有八年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按理說,這種交情,咱不說情比金堅固若金湯,總不至於一起創個業,就到了這種劍拔弩張、視若仇敵的地步吧?

但你要知道,創業這種事本就九死一生,需要創業者投入極大的勇氣和精力,也不見得回回都是金榜題名。

創業大概是這麼回事:

成功是偶然,失敗才是常態。第一次就成功的,實屬鳳毛麟角。那概率,就跟彩票中大獎差不多。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一件失敗率如此高的事情,如果是一個人去做,那他怨無可怨,沒做成只能說是自己沒本事、沒能耐、沒運氣。

但如果兩個人呢?

著名作家亦舒寫過一句相當扎心的話:

【一個人受窮怎樣都受得,但兩個人就不行了。因為會把受窮的原因,忍不住怪到對方的頭上。】

感情如是,兩個好朋友一起創業亦如是。

在一件糟心事發生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埋怨對方,埋怨客觀因素,埋怨“大環境”。

但,也恰恰因為是“好朋友”、“好兄弟”,他們大多不會在第一時間就把抱怨之語和盤托出,反而各自都會隱忍,為什麼?

因為“面子”,因為“過意不去”。

兩人在事業上發生分歧和爭執的時候,都不願做那個“說實話的惡人”,生怕因此駁了對方的臉面,傷害了兩人的友情。

但是,這種隱忍是長久不了的。

人可以隱忍,可是事業的發展不隱忍啊,財務狀況也不隱忍啊。

做不好就是做不好,就算兩個人都想當鴕鳥不願面對現實,但一張財務報表能把這事兒安排得明明白白。

於是乎,矛盾,終有一天會全面爆發。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2-

所以,只要是朋友、親戚一起創業或者工作,就一定不能成功,一定會落得“眾叛親離”的結局嗎?

其實也不盡然。

之前我接觸過的一個浙江做紡織品的老闆,他們家就是典型的家族企業。

廠裡上千名工人,他們公司關鍵崗位的管理層,全都是他的兄弟、叔伯、侄子侄女等。

這位老闆說:

“我用人就一個標準——人品。”

老闆有個歐洲留學、商科和經濟學雙碩士的侄子。

這男孩智商非常高,說是十五歲就上大學了,留學歸國後第一份工作,想到叔叔這家紡織品集團裡歷練,但是最終,老闆也沒要他。

老闆解釋說:

這個孩子雖然各種聰明,但都是小聰明。

他是看著這侄子長大的,有時候,甚至還能看出一點心術不正的苗頭。

正因為其頭腦太聰明,所以這份聰明,如果用在壞道上,可能造成的破壞更大……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所以這個故事的重點是什麼呢?

對於企業來說,用人,尤其是管理層,人品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能力,對於家族式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的確,很多家族式企業或者朋友合夥開的公司,現在也經營得不錯,蒸蒸日上;

但其根本原因是:

企業的老闆,並不是對所有的家族成員(或朋友夥伴)照單全收,而是擇優錄取,本質上還是競爭上崗。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3-

著名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面向CEO們做過這樣一次分享:

【除非這個人優秀到非他不可,否則不建議讓親戚朋友到自己公司來上班。

這種選擇,大多數時候都是弊大於利。】

作為一個吃的鹽比普通人吃的飯還多的資深風投,這話肯定不是隨便說說的。

想必大師是看了很多“熟人搭夥創業翻車”的案例,才特意對未來的CEO們強調了這一點吧。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家族(朋友)式的企業,在企業管理和運營方面,最明顯的弊端有三點:

一、熟人之間不好互相指責。

現在的社會競爭本就激烈,不論是個體還是公司,都需要努力做到最好才能在社會上佔得一席之地。

也就是說,個人或公司,都要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得比別人、比同行競爭者更好優秀。

如果是自己幹,為了賺錢,肯定會做到自我驅動,一般不會偷懶摸魚;

如果面向社會招聘,經過篩選簡歷和麵試,合則用不合則散,也沒什麼好糾結的,員工也是拿錢辦事,這樣僱傭雙方才有一個正常而平衡的關係。

而僱傭親戚朋友呢?那情況就大大不同了。

"

-1-

今年年初,我有兩位同事同時辭職,兩人相約一起創業,成立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到現在,八個月過去,公司關門,兩人也散夥了——而且,最後鬧得很難看。

兩人在朋友圈互相屏蔽,且不停地貼圖謾罵攻擊對方:

“我對公司掏心掏肺,你卻對我狼心狗肺。”

“空無本領,還喜歡信口開河,這樣的合夥人也真是沒誰了。”

“德不配位,舔著臉到處說自己才是CEO,請問是誰給你的勇氣?”

公司還沒正式停業的時候,兩人就如此這般地不停痛斥對方,長達兩個月之久……

而且兩人均指天指地的發誓:

以後絕對不會去親戚朋友的公司上班,更不會讓親戚朋友到自己開的公司上班!

其中一位更是發出感嘆:

“我上半生,之所以混得如此失敗,就是因為跟朋友一起創了個業!”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時間回溯,兩人一起出去創業之前,曾經是十多年交情的好朋友。

大學同校四年,畢業後都是程序員,在一個圈子裡工作十一年,其中有八年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按理說,這種交情,咱不說情比金堅固若金湯,總不至於一起創個業,就到了這種劍拔弩張、視若仇敵的地步吧?

但你要知道,創業這種事本就九死一生,需要創業者投入極大的勇氣和精力,也不見得回回都是金榜題名。

創業大概是這麼回事:

成功是偶然,失敗才是常態。第一次就成功的,實屬鳳毛麟角。那概率,就跟彩票中大獎差不多。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一件失敗率如此高的事情,如果是一個人去做,那他怨無可怨,沒做成只能說是自己沒本事、沒能耐、沒運氣。

但如果兩個人呢?

著名作家亦舒寫過一句相當扎心的話:

【一個人受窮怎樣都受得,但兩個人就不行了。因為會把受窮的原因,忍不住怪到對方的頭上。】

感情如是,兩個好朋友一起創業亦如是。

在一件糟心事發生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埋怨對方,埋怨客觀因素,埋怨“大環境”。

但,也恰恰因為是“好朋友”、“好兄弟”,他們大多不會在第一時間就把抱怨之語和盤托出,反而各自都會隱忍,為什麼?

因為“面子”,因為“過意不去”。

兩人在事業上發生分歧和爭執的時候,都不願做那個“說實話的惡人”,生怕因此駁了對方的臉面,傷害了兩人的友情。

但是,這種隱忍是長久不了的。

人可以隱忍,可是事業的發展不隱忍啊,財務狀況也不隱忍啊。

做不好就是做不好,就算兩個人都想當鴕鳥不願面對現實,但一張財務報表能把這事兒安排得明明白白。

於是乎,矛盾,終有一天會全面爆發。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2-

所以,只要是朋友、親戚一起創業或者工作,就一定不能成功,一定會落得“眾叛親離”的結局嗎?

其實也不盡然。

之前我接觸過的一個浙江做紡織品的老闆,他們家就是典型的家族企業。

廠裡上千名工人,他們公司關鍵崗位的管理層,全都是他的兄弟、叔伯、侄子侄女等。

這位老闆說:

“我用人就一個標準——人品。”

老闆有個歐洲留學、商科和經濟學雙碩士的侄子。

這男孩智商非常高,說是十五歲就上大學了,留學歸國後第一份工作,想到叔叔這家紡織品集團裡歷練,但是最終,老闆也沒要他。

老闆解釋說:

這個孩子雖然各種聰明,但都是小聰明。

他是看著這侄子長大的,有時候,甚至還能看出一點心術不正的苗頭。

正因為其頭腦太聰明,所以這份聰明,如果用在壞道上,可能造成的破壞更大……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所以這個故事的重點是什麼呢?

對於企業來說,用人,尤其是管理層,人品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能力,對於家族式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的確,很多家族式企業或者朋友合夥開的公司,現在也經營得不錯,蒸蒸日上;

但其根本原因是:

企業的老闆,並不是對所有的家族成員(或朋友夥伴)照單全收,而是擇優錄取,本質上還是競爭上崗。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3-

著名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面向CEO們做過這樣一次分享:

【除非這個人優秀到非他不可,否則不建議讓親戚朋友到自己公司來上班。

這種選擇,大多數時候都是弊大於利。】

作為一個吃的鹽比普通人吃的飯還多的資深風投,這話肯定不是隨便說說的。

想必大師是看了很多“熟人搭夥創業翻車”的案例,才特意對未來的CEO們強調了這一點吧。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家族(朋友)式的企業,在企業管理和運營方面,最明顯的弊端有三點:

一、熟人之間不好互相指責。

現在的社會競爭本就激烈,不論是個體還是公司,都需要努力做到最好才能在社會上佔得一席之地。

也就是說,個人或公司,都要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得比別人、比同行競爭者更好優秀。

如果是自己幹,為了賺錢,肯定會做到自我驅動,一般不會偷懶摸魚;

如果面向社會招聘,經過篩選簡歷和麵試,合則用不合則散,也沒什麼好糾結的,員工也是拿錢辦事,這樣僱傭雙方才有一個正常而平衡的關係。

而僱傭親戚朋友呢?那情況就大大不同了。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人都有個面子問題——

都是熟人的情況下,怎麼好意思去催促、鞭策甚至訓斥呢?

如果對方感謝你給他這個工作機會,知道努力工作還好;

那如果你遇上一個專門“殺熟”的,仗著你不好意思說什麼,變本加厲地偷懶怠工,造成公司整體效率低下,其他員工的不滿和抱怨,這可不是你一兩句不好意思,沒面子能解決的事啊。

"

-1-

今年年初,我有兩位同事同時辭職,兩人相約一起創業,成立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到現在,八個月過去,公司關門,兩人也散夥了——而且,最後鬧得很難看。

兩人在朋友圈互相屏蔽,且不停地貼圖謾罵攻擊對方:

“我對公司掏心掏肺,你卻對我狼心狗肺。”

“空無本領,還喜歡信口開河,這樣的合夥人也真是沒誰了。”

“德不配位,舔著臉到處說自己才是CEO,請問是誰給你的勇氣?”

公司還沒正式停業的時候,兩人就如此這般地不停痛斥對方,長達兩個月之久……

而且兩人均指天指地的發誓:

以後絕對不會去親戚朋友的公司上班,更不會讓親戚朋友到自己開的公司上班!

其中一位更是發出感嘆:

“我上半生,之所以混得如此失敗,就是因為跟朋友一起創了個業!”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時間回溯,兩人一起出去創業之前,曾經是十多年交情的好朋友。

大學同校四年,畢業後都是程序員,在一個圈子裡工作十一年,其中有八年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按理說,這種交情,咱不說情比金堅固若金湯,總不至於一起創個業,就到了這種劍拔弩張、視若仇敵的地步吧?

但你要知道,創業這種事本就九死一生,需要創業者投入極大的勇氣和精力,也不見得回回都是金榜題名。

創業大概是這麼回事:

成功是偶然,失敗才是常態。第一次就成功的,實屬鳳毛麟角。那概率,就跟彩票中大獎差不多。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一件失敗率如此高的事情,如果是一個人去做,那他怨無可怨,沒做成只能說是自己沒本事、沒能耐、沒運氣。

但如果兩個人呢?

著名作家亦舒寫過一句相當扎心的話:

【一個人受窮怎樣都受得,但兩個人就不行了。因為會把受窮的原因,忍不住怪到對方的頭上。】

感情如是,兩個好朋友一起創業亦如是。

在一件糟心事發生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埋怨對方,埋怨客觀因素,埋怨“大環境”。

但,也恰恰因為是“好朋友”、“好兄弟”,他們大多不會在第一時間就把抱怨之語和盤托出,反而各自都會隱忍,為什麼?

因為“面子”,因為“過意不去”。

兩人在事業上發生分歧和爭執的時候,都不願做那個“說實話的惡人”,生怕因此駁了對方的臉面,傷害了兩人的友情。

但是,這種隱忍是長久不了的。

人可以隱忍,可是事業的發展不隱忍啊,財務狀況也不隱忍啊。

做不好就是做不好,就算兩個人都想當鴕鳥不願面對現實,但一張財務報表能把這事兒安排得明明白白。

於是乎,矛盾,終有一天會全面爆發。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2-

所以,只要是朋友、親戚一起創業或者工作,就一定不能成功,一定會落得“眾叛親離”的結局嗎?

其實也不盡然。

之前我接觸過的一個浙江做紡織品的老闆,他們家就是典型的家族企業。

廠裡上千名工人,他們公司關鍵崗位的管理層,全都是他的兄弟、叔伯、侄子侄女等。

這位老闆說:

“我用人就一個標準——人品。”

老闆有個歐洲留學、商科和經濟學雙碩士的侄子。

這男孩智商非常高,說是十五歲就上大學了,留學歸國後第一份工作,想到叔叔這家紡織品集團裡歷練,但是最終,老闆也沒要他。

老闆解釋說:

這個孩子雖然各種聰明,但都是小聰明。

他是看著這侄子長大的,有時候,甚至還能看出一點心術不正的苗頭。

正因為其頭腦太聰明,所以這份聰明,如果用在壞道上,可能造成的破壞更大……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所以這個故事的重點是什麼呢?

對於企業來說,用人,尤其是管理層,人品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能力,對於家族式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的確,很多家族式企業或者朋友合夥開的公司,現在也經營得不錯,蒸蒸日上;

但其根本原因是:

企業的老闆,並不是對所有的家族成員(或朋友夥伴)照單全收,而是擇優錄取,本質上還是競爭上崗。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3-

著名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面向CEO們做過這樣一次分享:

【除非這個人優秀到非他不可,否則不建議讓親戚朋友到自己公司來上班。

這種選擇,大多數時候都是弊大於利。】

作為一個吃的鹽比普通人吃的飯還多的資深風投,這話肯定不是隨便說說的。

想必大師是看了很多“熟人搭夥創業翻車”的案例,才特意對未來的CEO們強調了這一點吧。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家族(朋友)式的企業,在企業管理和運營方面,最明顯的弊端有三點:

一、熟人之間不好互相指責。

現在的社會競爭本就激烈,不論是個體還是公司,都需要努力做到最好才能在社會上佔得一席之地。

也就是說,個人或公司,都要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得比別人、比同行競爭者更好優秀。

如果是自己幹,為了賺錢,肯定會做到自我驅動,一般不會偷懶摸魚;

如果面向社會招聘,經過篩選簡歷和麵試,合則用不合則散,也沒什麼好糾結的,員工也是拿錢辦事,這樣僱傭雙方才有一個正常而平衡的關係。

而僱傭親戚朋友呢?那情況就大大不同了。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人都有個面子問題——

都是熟人的情況下,怎麼好意思去催促、鞭策甚至訓斥呢?

如果對方感謝你給他這個工作機會,知道努力工作還好;

那如果你遇上一個專門“殺熟”的,仗著你不好意思說什麼,變本加厲地偷懶怠工,造成公司整體效率低下,其他員工的不滿和抱怨,這可不是你一兩句不好意思,沒面子能解決的事啊。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二、你並沒有你想象得那麼瞭解對方。

親戚朋友表面上看好像比外人可靠,但說到底也就佔個“知根知底”的好處;

如果考慮更重要的因素,還真不如好好走招聘流程,找一個真正配位的人才來做公司管理。

既然決定了要做家族式的企業,那就得用這樣有分辨力、有決斷力的管理者,任何時候都把管理層的人品放在第一位,公司才能發展長遠。

"

-1-

今年年初,我有兩位同事同時辭職,兩人相約一起創業,成立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到現在,八個月過去,公司關門,兩人也散夥了——而且,最後鬧得很難看。

兩人在朋友圈互相屏蔽,且不停地貼圖謾罵攻擊對方:

“我對公司掏心掏肺,你卻對我狼心狗肺。”

“空無本領,還喜歡信口開河,這樣的合夥人也真是沒誰了。”

“德不配位,舔著臉到處說自己才是CEO,請問是誰給你的勇氣?”

公司還沒正式停業的時候,兩人就如此這般地不停痛斥對方,長達兩個月之久……

而且兩人均指天指地的發誓:

以後絕對不會去親戚朋友的公司上班,更不會讓親戚朋友到自己開的公司上班!

其中一位更是發出感嘆:

“我上半生,之所以混得如此失敗,就是因為跟朋友一起創了個業!”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時間回溯,兩人一起出去創業之前,曾經是十多年交情的好朋友。

大學同校四年,畢業後都是程序員,在一個圈子裡工作十一年,其中有八年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按理說,這種交情,咱不說情比金堅固若金湯,總不至於一起創個業,就到了這種劍拔弩張、視若仇敵的地步吧?

但你要知道,創業這種事本就九死一生,需要創業者投入極大的勇氣和精力,也不見得回回都是金榜題名。

創業大概是這麼回事:

成功是偶然,失敗才是常態。第一次就成功的,實屬鳳毛麟角。那概率,就跟彩票中大獎差不多。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一件失敗率如此高的事情,如果是一個人去做,那他怨無可怨,沒做成只能說是自己沒本事、沒能耐、沒運氣。

但如果兩個人呢?

著名作家亦舒寫過一句相當扎心的話:

【一個人受窮怎樣都受得,但兩個人就不行了。因為會把受窮的原因,忍不住怪到對方的頭上。】

感情如是,兩個好朋友一起創業亦如是。

在一件糟心事發生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埋怨對方,埋怨客觀因素,埋怨“大環境”。

但,也恰恰因為是“好朋友”、“好兄弟”,他們大多不會在第一時間就把抱怨之語和盤托出,反而各自都會隱忍,為什麼?

因為“面子”,因為“過意不去”。

兩人在事業上發生分歧和爭執的時候,都不願做那個“說實話的惡人”,生怕因此駁了對方的臉面,傷害了兩人的友情。

但是,這種隱忍是長久不了的。

人可以隱忍,可是事業的發展不隱忍啊,財務狀況也不隱忍啊。

做不好就是做不好,就算兩個人都想當鴕鳥不願面對現實,但一張財務報表能把這事兒安排得明明白白。

於是乎,矛盾,終有一天會全面爆發。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2-

所以,只要是朋友、親戚一起創業或者工作,就一定不能成功,一定會落得“眾叛親離”的結局嗎?

其實也不盡然。

之前我接觸過的一個浙江做紡織品的老闆,他們家就是典型的家族企業。

廠裡上千名工人,他們公司關鍵崗位的管理層,全都是他的兄弟、叔伯、侄子侄女等。

這位老闆說:

“我用人就一個標準——人品。”

老闆有個歐洲留學、商科和經濟學雙碩士的侄子。

這男孩智商非常高,說是十五歲就上大學了,留學歸國後第一份工作,想到叔叔這家紡織品集團裡歷練,但是最終,老闆也沒要他。

老闆解釋說:

這個孩子雖然各種聰明,但都是小聰明。

他是看著這侄子長大的,有時候,甚至還能看出一點心術不正的苗頭。

正因為其頭腦太聰明,所以這份聰明,如果用在壞道上,可能造成的破壞更大……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所以這個故事的重點是什麼呢?

對於企業來說,用人,尤其是管理層,人品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能力,對於家族式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的確,很多家族式企業或者朋友合夥開的公司,現在也經營得不錯,蒸蒸日上;

但其根本原因是:

企業的老闆,並不是對所有的家族成員(或朋友夥伴)照單全收,而是擇優錄取,本質上還是競爭上崗。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3-

著名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面向CEO們做過這樣一次分享:

【除非這個人優秀到非他不可,否則不建議讓親戚朋友到自己公司來上班。

這種選擇,大多數時候都是弊大於利。】

作為一個吃的鹽比普通人吃的飯還多的資深風投,這話肯定不是隨便說說的。

想必大師是看了很多“熟人搭夥創業翻車”的案例,才特意對未來的CEO們強調了這一點吧。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家族(朋友)式的企業,在企業管理和運營方面,最明顯的弊端有三點:

一、熟人之間不好互相指責。

現在的社會競爭本就激烈,不論是個體還是公司,都需要努力做到最好才能在社會上佔得一席之地。

也就是說,個人或公司,都要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得比別人、比同行競爭者更好優秀。

如果是自己幹,為了賺錢,肯定會做到自我驅動,一般不會偷懶摸魚;

如果面向社會招聘,經過篩選簡歷和麵試,合則用不合則散,也沒什麼好糾結的,員工也是拿錢辦事,這樣僱傭雙方才有一個正常而平衡的關係。

而僱傭親戚朋友呢?那情況就大大不同了。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人都有個面子問題——

都是熟人的情況下,怎麼好意思去催促、鞭策甚至訓斥呢?

如果對方感謝你給他這個工作機會,知道努力工作還好;

那如果你遇上一個專門“殺熟”的,仗著你不好意思說什麼,變本加厲地偷懶怠工,造成公司整體效率低下,其他員工的不滿和抱怨,這可不是你一兩句不好意思,沒面子能解決的事啊。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二、你並沒有你想象得那麼瞭解對方。

親戚朋友表面上看好像比外人可靠,但說到底也就佔個“知根知底”的好處;

如果考慮更重要的因素,還真不如好好走招聘流程,找一個真正配位的人才來做公司管理。

既然決定了要做家族式的企業,那就得用這樣有分辨力、有決斷力的管理者,任何時候都把管理層的人品放在第一位,公司才能發展長遠。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三、公私不分,反而不利於人際關係的延續。

在我的記憶裡,凡是好朋友一起出去創業的,成了還行,如果折騰失敗了,那結局,大約是要分道揚鑣,老死不相往來的。

幾個人為了同一件事去努力時,自然會有一些在付出和收穫方面的比較:

我今天加班到後半夜,可你卻跟女朋友約會;

我為了拉一筆生意在外面風吹日晒,可你在辦公室裡打打鍵盤還抱怨辛苦;

你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出去跟別人吃飯喝酒吹牛嗎?那軟件從設計到開發到測試到運維都是我一個人在忙,你怎麼不說呢?

……

……

你看看,創業麼也沒創成,錢賠進去,時間賠進去,友情也賠進去了。

所以,在企業管理層面,公事和私事一定要分開,這個在初期就要立下規矩:

工作就是工作,私事就是私事,別創業沒成,到最後連朋友都沒得做了。

所以,為了公司能夠長遠發展下去,要麼自己掌握關鍵,要麼花錢聘請可靠的經理人來佔據關鍵高管位置,儘量不要找親戚朋友。

"

-1-

今年年初,我有兩位同事同時辭職,兩人相約一起創業,成立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到現在,八個月過去,公司關門,兩人也散夥了——而且,最後鬧得很難看。

兩人在朋友圈互相屏蔽,且不停地貼圖謾罵攻擊對方:

“我對公司掏心掏肺,你卻對我狼心狗肺。”

“空無本領,還喜歡信口開河,這樣的合夥人也真是沒誰了。”

“德不配位,舔著臉到處說自己才是CEO,請問是誰給你的勇氣?”

公司還沒正式停業的時候,兩人就如此這般地不停痛斥對方,長達兩個月之久……

而且兩人均指天指地的發誓:

以後絕對不會去親戚朋友的公司上班,更不會讓親戚朋友到自己開的公司上班!

其中一位更是發出感嘆:

“我上半生,之所以混得如此失敗,就是因為跟朋友一起創了個業!”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時間回溯,兩人一起出去創業之前,曾經是十多年交情的好朋友。

大學同校四年,畢業後都是程序員,在一個圈子裡工作十一年,其中有八年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按理說,這種交情,咱不說情比金堅固若金湯,總不至於一起創個業,就到了這種劍拔弩張、視若仇敵的地步吧?

但你要知道,創業這種事本就九死一生,需要創業者投入極大的勇氣和精力,也不見得回回都是金榜題名。

創業大概是這麼回事:

成功是偶然,失敗才是常態。第一次就成功的,實屬鳳毛麟角。那概率,就跟彩票中大獎差不多。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一件失敗率如此高的事情,如果是一個人去做,那他怨無可怨,沒做成只能說是自己沒本事、沒能耐、沒運氣。

但如果兩個人呢?

著名作家亦舒寫過一句相當扎心的話:

【一個人受窮怎樣都受得,但兩個人就不行了。因為會把受窮的原因,忍不住怪到對方的頭上。】

感情如是,兩個好朋友一起創業亦如是。

在一件糟心事發生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埋怨對方,埋怨客觀因素,埋怨“大環境”。

但,也恰恰因為是“好朋友”、“好兄弟”,他們大多不會在第一時間就把抱怨之語和盤托出,反而各自都會隱忍,為什麼?

因為“面子”,因為“過意不去”。

兩人在事業上發生分歧和爭執的時候,都不願做那個“說實話的惡人”,生怕因此駁了對方的臉面,傷害了兩人的友情。

但是,這種隱忍是長久不了的。

人可以隱忍,可是事業的發展不隱忍啊,財務狀況也不隱忍啊。

做不好就是做不好,就算兩個人都想當鴕鳥不願面對現實,但一張財務報表能把這事兒安排得明明白白。

於是乎,矛盾,終有一天會全面爆發。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2-

所以,只要是朋友、親戚一起創業或者工作,就一定不能成功,一定會落得“眾叛親離”的結局嗎?

其實也不盡然。

之前我接觸過的一個浙江做紡織品的老闆,他們家就是典型的家族企業。

廠裡上千名工人,他們公司關鍵崗位的管理層,全都是他的兄弟、叔伯、侄子侄女等。

這位老闆說:

“我用人就一個標準——人品。”

老闆有個歐洲留學、商科和經濟學雙碩士的侄子。

這男孩智商非常高,說是十五歲就上大學了,留學歸國後第一份工作,想到叔叔這家紡織品集團裡歷練,但是最終,老闆也沒要他。

老闆解釋說:

這個孩子雖然各種聰明,但都是小聰明。

他是看著這侄子長大的,有時候,甚至還能看出一點心術不正的苗頭。

正因為其頭腦太聰明,所以這份聰明,如果用在壞道上,可能造成的破壞更大……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所以這個故事的重點是什麼呢?

對於企業來說,用人,尤其是管理層,人品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能力,對於家族式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的確,很多家族式企業或者朋友合夥開的公司,現在也經營得不錯,蒸蒸日上;

但其根本原因是:

企業的老闆,並不是對所有的家族成員(或朋友夥伴)照單全收,而是擇優錄取,本質上還是競爭上崗。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3-

著名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面向CEO們做過這樣一次分享:

【除非這個人優秀到非他不可,否則不建議讓親戚朋友到自己公司來上班。

這種選擇,大多數時候都是弊大於利。】

作為一個吃的鹽比普通人吃的飯還多的資深風投,這話肯定不是隨便說說的。

想必大師是看了很多“熟人搭夥創業翻車”的案例,才特意對未來的CEO們強調了這一點吧。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家族(朋友)式的企業,在企業管理和運營方面,最明顯的弊端有三點:

一、熟人之間不好互相指責。

現在的社會競爭本就激烈,不論是個體還是公司,都需要努力做到最好才能在社會上佔得一席之地。

也就是說,個人或公司,都要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得比別人、比同行競爭者更好優秀。

如果是自己幹,為了賺錢,肯定會做到自我驅動,一般不會偷懶摸魚;

如果面向社會招聘,經過篩選簡歷和麵試,合則用不合則散,也沒什麼好糾結的,員工也是拿錢辦事,這樣僱傭雙方才有一個正常而平衡的關係。

而僱傭親戚朋友呢?那情況就大大不同了。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人都有個面子問題——

都是熟人的情況下,怎麼好意思去催促、鞭策甚至訓斥呢?

如果對方感謝你給他這個工作機會,知道努力工作還好;

那如果你遇上一個專門“殺熟”的,仗著你不好意思說什麼,變本加厲地偷懶怠工,造成公司整體效率低下,其他員工的不滿和抱怨,這可不是你一兩句不好意思,沒面子能解決的事啊。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二、你並沒有你想象得那麼瞭解對方。

親戚朋友表面上看好像比外人可靠,但說到底也就佔個“知根知底”的好處;

如果考慮更重要的因素,還真不如好好走招聘流程,找一個真正配位的人才來做公司管理。

既然決定了要做家族式的企業,那就得用這樣有分辨力、有決斷力的管理者,任何時候都把管理層的人品放在第一位,公司才能發展長遠。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三、公私不分,反而不利於人際關係的延續。

在我的記憶裡,凡是好朋友一起出去創業的,成了還行,如果折騰失敗了,那結局,大約是要分道揚鑣,老死不相往來的。

幾個人為了同一件事去努力時,自然會有一些在付出和收穫方面的比較:

我今天加班到後半夜,可你卻跟女朋友約會;

我為了拉一筆生意在外面風吹日晒,可你在辦公室裡打打鍵盤還抱怨辛苦;

你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出去跟別人吃飯喝酒吹牛嗎?那軟件從設計到開發到測試到運維都是我一個人在忙,你怎麼不說呢?

……

……

你看看,創業麼也沒創成,錢賠進去,時間賠進去,友情也賠進去了。

所以,在企業管理層面,公事和私事一定要分開,這個在初期就要立下規矩:

工作就是工作,私事就是私事,別創業沒成,到最後連朋友都沒得做了。

所以,為了公司能夠長遠發展下去,要麼自己掌握關鍵,要麼花錢聘請可靠的經理人來佔據關鍵高管位置,儘量不要找親戚朋友。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4-

結語:

很多人創業、成立公司或者運營公司,可能出於某種“知根知底的人靠得住”的心態,會傾向於讓親戚朋友同學夥伴和自己一起工作。

但他們忽略了重要的一點:

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公司能賺到錢。

賺到錢的前提是什麼?

是這個公司的員工,他們具備各方面的專業工作技能,有能力為公司賺錢!

僅僅是你“認識的人”“熟悉的人”又能怎樣?

再靠得住,又能怎樣?

公司要運轉下去,就得賺錢呀!

"

-1-

今年年初,我有兩位同事同時辭職,兩人相約一起創業,成立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到現在,八個月過去,公司關門,兩人也散夥了——而且,最後鬧得很難看。

兩人在朋友圈互相屏蔽,且不停地貼圖謾罵攻擊對方:

“我對公司掏心掏肺,你卻對我狼心狗肺。”

“空無本領,還喜歡信口開河,這樣的合夥人也真是沒誰了。”

“德不配位,舔著臉到處說自己才是CEO,請問是誰給你的勇氣?”

公司還沒正式停業的時候,兩人就如此這般地不停痛斥對方,長達兩個月之久……

而且兩人均指天指地的發誓:

以後絕對不會去親戚朋友的公司上班,更不會讓親戚朋友到自己開的公司上班!

其中一位更是發出感嘆:

“我上半生,之所以混得如此失敗,就是因為跟朋友一起創了個業!”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時間回溯,兩人一起出去創業之前,曾經是十多年交情的好朋友。

大學同校四年,畢業後都是程序員,在一個圈子裡工作十一年,其中有八年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按理說,這種交情,咱不說情比金堅固若金湯,總不至於一起創個業,就到了這種劍拔弩張、視若仇敵的地步吧?

但你要知道,創業這種事本就九死一生,需要創業者投入極大的勇氣和精力,也不見得回回都是金榜題名。

創業大概是這麼回事:

成功是偶然,失敗才是常態。第一次就成功的,實屬鳳毛麟角。那概率,就跟彩票中大獎差不多。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一件失敗率如此高的事情,如果是一個人去做,那他怨無可怨,沒做成只能說是自己沒本事、沒能耐、沒運氣。

但如果兩個人呢?

著名作家亦舒寫過一句相當扎心的話:

【一個人受窮怎樣都受得,但兩個人就不行了。因為會把受窮的原因,忍不住怪到對方的頭上。】

感情如是,兩個好朋友一起創業亦如是。

在一件糟心事發生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埋怨對方,埋怨客觀因素,埋怨“大環境”。

但,也恰恰因為是“好朋友”、“好兄弟”,他們大多不會在第一時間就把抱怨之語和盤托出,反而各自都會隱忍,為什麼?

因為“面子”,因為“過意不去”。

兩人在事業上發生分歧和爭執的時候,都不願做那個“說實話的惡人”,生怕因此駁了對方的臉面,傷害了兩人的友情。

但是,這種隱忍是長久不了的。

人可以隱忍,可是事業的發展不隱忍啊,財務狀況也不隱忍啊。

做不好就是做不好,就算兩個人都想當鴕鳥不願面對現實,但一張財務報表能把這事兒安排得明明白白。

於是乎,矛盾,終有一天會全面爆發。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2-

所以,只要是朋友、親戚一起創業或者工作,就一定不能成功,一定會落得“眾叛親離”的結局嗎?

其實也不盡然。

之前我接觸過的一個浙江做紡織品的老闆,他們家就是典型的家族企業。

廠裡上千名工人,他們公司關鍵崗位的管理層,全都是他的兄弟、叔伯、侄子侄女等。

這位老闆說:

“我用人就一個標準——人品。”

老闆有個歐洲留學、商科和經濟學雙碩士的侄子。

這男孩智商非常高,說是十五歲就上大學了,留學歸國後第一份工作,想到叔叔這家紡織品集團裡歷練,但是最終,老闆也沒要他。

老闆解釋說:

這個孩子雖然各種聰明,但都是小聰明。

他是看著這侄子長大的,有時候,甚至還能看出一點心術不正的苗頭。

正因為其頭腦太聰明,所以這份聰明,如果用在壞道上,可能造成的破壞更大……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所以這個故事的重點是什麼呢?

對於企業來說,用人,尤其是管理層,人品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能力,對於家族式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的確,很多家族式企業或者朋友合夥開的公司,現在也經營得不錯,蒸蒸日上;

但其根本原因是:

企業的老闆,並不是對所有的家族成員(或朋友夥伴)照單全收,而是擇優錄取,本質上還是競爭上崗。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3-

著名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面向CEO們做過這樣一次分享:

【除非這個人優秀到非他不可,否則不建議讓親戚朋友到自己公司來上班。

這種選擇,大多數時候都是弊大於利。】

作為一個吃的鹽比普通人吃的飯還多的資深風投,這話肯定不是隨便說說的。

想必大師是看了很多“熟人搭夥創業翻車”的案例,才特意對未來的CEO們強調了這一點吧。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家族(朋友)式的企業,在企業管理和運營方面,最明顯的弊端有三點:

一、熟人之間不好互相指責。

現在的社會競爭本就激烈,不論是個體還是公司,都需要努力做到最好才能在社會上佔得一席之地。

也就是說,個人或公司,都要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得比別人、比同行競爭者更好優秀。

如果是自己幹,為了賺錢,肯定會做到自我驅動,一般不會偷懶摸魚;

如果面向社會招聘,經過篩選簡歷和麵試,合則用不合則散,也沒什麼好糾結的,員工也是拿錢辦事,這樣僱傭雙方才有一個正常而平衡的關係。

而僱傭親戚朋友呢?那情況就大大不同了。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人都有個面子問題——

都是熟人的情況下,怎麼好意思去催促、鞭策甚至訓斥呢?

如果對方感謝你給他這個工作機會,知道努力工作還好;

那如果你遇上一個專門“殺熟”的,仗著你不好意思說什麼,變本加厲地偷懶怠工,造成公司整體效率低下,其他員工的不滿和抱怨,這可不是你一兩句不好意思,沒面子能解決的事啊。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二、你並沒有你想象得那麼瞭解對方。

親戚朋友表面上看好像比外人可靠,但說到底也就佔個“知根知底”的好處;

如果考慮更重要的因素,還真不如好好走招聘流程,找一個真正配位的人才來做公司管理。

既然決定了要做家族式的企業,那就得用這樣有分辨力、有決斷力的管理者,任何時候都把管理層的人品放在第一位,公司才能發展長遠。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三、公私不分,反而不利於人際關係的延續。

在我的記憶裡,凡是好朋友一起出去創業的,成了還行,如果折騰失敗了,那結局,大約是要分道揚鑣,老死不相往來的。

幾個人為了同一件事去努力時,自然會有一些在付出和收穫方面的比較:

我今天加班到後半夜,可你卻跟女朋友約會;

我為了拉一筆生意在外面風吹日晒,可你在辦公室裡打打鍵盤還抱怨辛苦;

你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出去跟別人吃飯喝酒吹牛嗎?那軟件從設計到開發到測試到運維都是我一個人在忙,你怎麼不說呢?

……

……

你看看,創業麼也沒創成,錢賠進去,時間賠進去,友情也賠進去了。

所以,在企業管理層面,公事和私事一定要分開,這個在初期就要立下規矩:

工作就是工作,私事就是私事,別創業沒成,到最後連朋友都沒得做了。

所以,為了公司能夠長遠發展下去,要麼自己掌握關鍵,要麼花錢聘請可靠的經理人來佔據關鍵高管位置,儘量不要找親戚朋友。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4-

結語:

很多人創業、成立公司或者運營公司,可能出於某種“知根知底的人靠得住”的心態,會傾向於讓親戚朋友同學夥伴和自己一起工作。

但他們忽略了重要的一點:

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公司能賺到錢。

賺到錢的前提是什麼?

是這個公司的員工,他們具備各方面的專業工作技能,有能力為公司賺錢!

僅僅是你“認識的人”“熟悉的人”又能怎樣?

再靠得住,又能怎樣?

公司要運轉下去,就得賺錢呀!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賺錢盈利是第一位的,沒有這個“1”,那後面有再多的“0”都木有用。

做公司做企業,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也不要過度信任親戚朋友之間的情感,能抵禦利益的考驗和紛爭。

社會新聞裡,那親兄弟、親姊妹都能為一套房子爭得頭破血流,更何況是利益更大的創業呢?

當你看見諸如“大難臨頭各自飛”或者“牆倒眾人推”這樣的場景發生在自己身上時,無需大驚小怪——

因為這就是人性,這就是大部分人在面對利益紛爭時出於本能做出的選擇啊。

"

-1-

今年年初,我有兩位同事同時辭職,兩人相約一起創業,成立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到現在,八個月過去,公司關門,兩人也散夥了——而且,最後鬧得很難看。

兩人在朋友圈互相屏蔽,且不停地貼圖謾罵攻擊對方:

“我對公司掏心掏肺,你卻對我狼心狗肺。”

“空無本領,還喜歡信口開河,這樣的合夥人也真是沒誰了。”

“德不配位,舔著臉到處說自己才是CEO,請問是誰給你的勇氣?”

公司還沒正式停業的時候,兩人就如此這般地不停痛斥對方,長達兩個月之久……

而且兩人均指天指地的發誓:

以後絕對不會去親戚朋友的公司上班,更不會讓親戚朋友到自己開的公司上班!

其中一位更是發出感嘆:

“我上半生,之所以混得如此失敗,就是因為跟朋友一起創了個業!”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時間回溯,兩人一起出去創業之前,曾經是十多年交情的好朋友。

大學同校四年,畢業後都是程序員,在一個圈子裡工作十一年,其中有八年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按理說,這種交情,咱不說情比金堅固若金湯,總不至於一起創個業,就到了這種劍拔弩張、視若仇敵的地步吧?

但你要知道,創業這種事本就九死一生,需要創業者投入極大的勇氣和精力,也不見得回回都是金榜題名。

創業大概是這麼回事:

成功是偶然,失敗才是常態。第一次就成功的,實屬鳳毛麟角。那概率,就跟彩票中大獎差不多。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一件失敗率如此高的事情,如果是一個人去做,那他怨無可怨,沒做成只能說是自己沒本事、沒能耐、沒運氣。

但如果兩個人呢?

著名作家亦舒寫過一句相當扎心的話:

【一個人受窮怎樣都受得,但兩個人就不行了。因為會把受窮的原因,忍不住怪到對方的頭上。】

感情如是,兩個好朋友一起創業亦如是。

在一件糟心事發生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埋怨對方,埋怨客觀因素,埋怨“大環境”。

但,也恰恰因為是“好朋友”、“好兄弟”,他們大多不會在第一時間就把抱怨之語和盤托出,反而各自都會隱忍,為什麼?

因為“面子”,因為“過意不去”。

兩人在事業上發生分歧和爭執的時候,都不願做那個“說實話的惡人”,生怕因此駁了對方的臉面,傷害了兩人的友情。

但是,這種隱忍是長久不了的。

人可以隱忍,可是事業的發展不隱忍啊,財務狀況也不隱忍啊。

做不好就是做不好,就算兩個人都想當鴕鳥不願面對現實,但一張財務報表能把這事兒安排得明明白白。

於是乎,矛盾,終有一天會全面爆發。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2-

所以,只要是朋友、親戚一起創業或者工作,就一定不能成功,一定會落得“眾叛親離”的結局嗎?

其實也不盡然。

之前我接觸過的一個浙江做紡織品的老闆,他們家就是典型的家族企業。

廠裡上千名工人,他們公司關鍵崗位的管理層,全都是他的兄弟、叔伯、侄子侄女等。

這位老闆說:

“我用人就一個標準——人品。”

老闆有個歐洲留學、商科和經濟學雙碩士的侄子。

這男孩智商非常高,說是十五歲就上大學了,留學歸國後第一份工作,想到叔叔這家紡織品集團裡歷練,但是最終,老闆也沒要他。

老闆解釋說:

這個孩子雖然各種聰明,但都是小聰明。

他是看著這侄子長大的,有時候,甚至還能看出一點心術不正的苗頭。

正因為其頭腦太聰明,所以這份聰明,如果用在壞道上,可能造成的破壞更大……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所以這個故事的重點是什麼呢?

對於企業來說,用人,尤其是管理層,人品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能力,對於家族式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的確,很多家族式企業或者朋友合夥開的公司,現在也經營得不錯,蒸蒸日上;

但其根本原因是:

企業的老闆,並不是對所有的家族成員(或朋友夥伴)照單全收,而是擇優錄取,本質上還是競爭上崗。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3-

著名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面向CEO們做過這樣一次分享:

【除非這個人優秀到非他不可,否則不建議讓親戚朋友到自己公司來上班。

這種選擇,大多數時候都是弊大於利。】

作為一個吃的鹽比普通人吃的飯還多的資深風投,這話肯定不是隨便說說的。

想必大師是看了很多“熟人搭夥創業翻車”的案例,才特意對未來的CEO們強調了這一點吧。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家族(朋友)式的企業,在企業管理和運營方面,最明顯的弊端有三點:

一、熟人之間不好互相指責。

現在的社會競爭本就激烈,不論是個體還是公司,都需要努力做到最好才能在社會上佔得一席之地。

也就是說,個人或公司,都要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得比別人、比同行競爭者更好優秀。

如果是自己幹,為了賺錢,肯定會做到自我驅動,一般不會偷懶摸魚;

如果面向社會招聘,經過篩選簡歷和麵試,合則用不合則散,也沒什麼好糾結的,員工也是拿錢辦事,這樣僱傭雙方才有一個正常而平衡的關係。

而僱傭親戚朋友呢?那情況就大大不同了。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人都有個面子問題——

都是熟人的情況下,怎麼好意思去催促、鞭策甚至訓斥呢?

如果對方感謝你給他這個工作機會,知道努力工作還好;

那如果你遇上一個專門“殺熟”的,仗著你不好意思說什麼,變本加厲地偷懶怠工,造成公司整體效率低下,其他員工的不滿和抱怨,這可不是你一兩句不好意思,沒面子能解決的事啊。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二、你並沒有你想象得那麼瞭解對方。

親戚朋友表面上看好像比外人可靠,但說到底也就佔個“知根知底”的好處;

如果考慮更重要的因素,還真不如好好走招聘流程,找一個真正配位的人才來做公司管理。

既然決定了要做家族式的企業,那就得用這樣有分辨力、有決斷力的管理者,任何時候都把管理層的人品放在第一位,公司才能發展長遠。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三、公私不分,反而不利於人際關係的延續。

在我的記憶裡,凡是好朋友一起出去創業的,成了還行,如果折騰失敗了,那結局,大約是要分道揚鑣,老死不相往來的。

幾個人為了同一件事去努力時,自然會有一些在付出和收穫方面的比較:

我今天加班到後半夜,可你卻跟女朋友約會;

我為了拉一筆生意在外面風吹日晒,可你在辦公室裡打打鍵盤還抱怨辛苦;

你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出去跟別人吃飯喝酒吹牛嗎?那軟件從設計到開發到測試到運維都是我一個人在忙,你怎麼不說呢?

……

……

你看看,創業麼也沒創成,錢賠進去,時間賠進去,友情也賠進去了。

所以,在企業管理層面,公事和私事一定要分開,這個在初期就要立下規矩:

工作就是工作,私事就是私事,別創業沒成,到最後連朋友都沒得做了。

所以,為了公司能夠長遠發展下去,要麼自己掌握關鍵,要麼花錢聘請可靠的經理人來佔據關鍵高管位置,儘量不要找親戚朋友。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4-

結語:

很多人創業、成立公司或者運營公司,可能出於某種“知根知底的人靠得住”的心態,會傾向於讓親戚朋友同學夥伴和自己一起工作。

但他們忽略了重要的一點:

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公司能賺到錢。

賺到錢的前提是什麼?

是這個公司的員工,他們具備各方面的專業工作技能,有能力為公司賺錢!

僅僅是你“認識的人”“熟悉的人”又能怎樣?

再靠得住,又能怎樣?

公司要運轉下去,就得賺錢呀!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賺錢盈利是第一位的,沒有這個“1”,那後面有再多的“0”都木有用。

做公司做企業,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也不要過度信任親戚朋友之間的情感,能抵禦利益的考驗和紛爭。

社會新聞裡,那親兄弟、親姊妹都能為一套房子爭得頭破血流,更何況是利益更大的創業呢?

當你看見諸如“大難臨頭各自飛”或者“牆倒眾人推”這樣的場景發生在自己身上時,無需大驚小怪——

因為這就是人性,這就是大部分人在面對利益紛爭時出於本能做出的選擇啊。

為什麼說,就算再困難,也不能到親戚朋友的公司裡上班?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