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最後一位藏書大家,為何“國人皆欲殺”?

清代咸豐、同治年間,伴隨著曾國藩湘軍集團的崛起,湖南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方重鎮。桐城派自皖至湘,似乎也形成了一支文化上的中興“湘軍”。

在這種人文傳統裡,葉德輝躋身清代最後一輩藏書大家和版本目錄學家。他的死,宣告一種文化傳統的終結。據說令王國維有兔死狐悲之感,成為他自殺的一大誘因。

"清代最後一位藏書大家,為何“國人皆欲殺”?

清代咸豐、同治年間,伴隨著曾國藩湘軍集團的崛起,湖南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方重鎮。桐城派自皖至湘,似乎也形成了一支文化上的中興“湘軍”。

在這種人文傳統裡,葉德輝躋身清代最後一輩藏書大家和版本目錄學家。他的死,宣告一種文化傳統的終結。據說令王國維有兔死狐悲之感,成為他自殺的一大誘因。

清代最後一位藏書大家,為何“國人皆欲殺”?

葉德輝(1864—1927),字煥彬,號直山,又號郋園。祖籍蘇州吳縣,因幼年隨父至湖南,遂注籍為長沙人。17歲就讀嶽麓書院,21中舉人,28歲中進士,與蔡元培、張元濟、趙熙、趙啟霖等同榜。旋授吏部主事,不過兩年便告假歸裡,自此不再出仕,他後來自敘為“天子不得臣”。

"清代最後一位藏書大家,為何“國人皆欲殺”?

清代咸豐、同治年間,伴隨著曾國藩湘軍集團的崛起,湖南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方重鎮。桐城派自皖至湘,似乎也形成了一支文化上的中興“湘軍”。

在這種人文傳統裡,葉德輝躋身清代最後一輩藏書大家和版本目錄學家。他的死,宣告一種文化傳統的終結。據說令王國維有兔死狐悲之感,成為他自殺的一大誘因。

清代最後一位藏書大家,為何“國人皆欲殺”?

葉德輝(1864—1927),字煥彬,號直山,又號郋園。祖籍蘇州吳縣,因幼年隨父至湖南,遂注籍為長沙人。17歲就讀嶽麓書院,21中舉人,28歲中進士,與蔡元培、張元濟、趙熙、趙啟霖等同榜。旋授吏部主事,不過兩年便告假歸裡,自此不再出仕,他後來自敘為“天子不得臣”。

清代最後一位藏書大家,為何“國人皆欲殺”?

葉德輝不僅是藏書大家,也是版本目錄學大家,他的《書林清話》《書林餘話》《觀古堂書目》及《郋園讀書志》,在當時已成版本目錄之學名著,他自贊“海內誦其著述”,不是虛言。

葉德輝性格乖戾,言辭尖刻,口無遮攔,他的才情被許多人欣賞,也遭不少人忌恨。他曾自謂“國人皆欲殺”。

數十年轟轟烈烈、天子不得臣、國人皆欲殺、海內誦其著述、遐荒識其姓名之葉德輝,至是而年始六十。葉德輝六十自敘

民國元年(1912)10月,開國元勳黃興回到故鄉,湖南都督譚延闓為向他表示敬意,將長沙坡子街口的德潤門更名黃興門,坡子街更名黃興街。葉德輝聽聞十分生氣。但不待發火,黃興便致函譚延闓,婉言謝絕其好意。隨後兩處地名恢復原稱。

葉德輝餘怒未盡,於次年寫作《光復坡子街地名記》,沿街散發,對黃興進行激烈的人身攻擊。他在文中將黃氏貶作“婦人女子”、“雞公鴨婆”,並援引蘇州胥門之例,稱吳人為紀念伍子胥冤死才如此命名,而黃興年方強仕,命名黃興門、黃興街“不祥甚矣”。

"清代最後一位藏書大家,為何“國人皆欲殺”?

清代咸豐、同治年間,伴隨著曾國藩湘軍集團的崛起,湖南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方重鎮。桐城派自皖至湘,似乎也形成了一支文化上的中興“湘軍”。

在這種人文傳統裡,葉德輝躋身清代最後一輩藏書大家和版本目錄學家。他的死,宣告一種文化傳統的終結。據說令王國維有兔死狐悲之感,成為他自殺的一大誘因。

清代最後一位藏書大家,為何“國人皆欲殺”?

葉德輝(1864—1927),字煥彬,號直山,又號郋園。祖籍蘇州吳縣,因幼年隨父至湖南,遂注籍為長沙人。17歲就讀嶽麓書院,21中舉人,28歲中進士,與蔡元培、張元濟、趙熙、趙啟霖等同榜。旋授吏部主事,不過兩年便告假歸裡,自此不再出仕,他後來自敘為“天子不得臣”。

清代最後一位藏書大家,為何“國人皆欲殺”?

葉德輝不僅是藏書大家,也是版本目錄學大家,他的《書林清話》《書林餘話》《觀古堂書目》及《郋園讀書志》,在當時已成版本目錄之學名著,他自贊“海內誦其著述”,不是虛言。

葉德輝性格乖戾,言辭尖刻,口無遮攔,他的才情被許多人欣賞,也遭不少人忌恨。他曾自謂“國人皆欲殺”。

數十年轟轟烈烈、天子不得臣、國人皆欲殺、海內誦其著述、遐荒識其姓名之葉德輝,至是而年始六十。葉德輝六十自敘

民國元年(1912)10月,開國元勳黃興回到故鄉,湖南都督譚延闓為向他表示敬意,將長沙坡子街口的德潤門更名黃興門,坡子街更名黃興街。葉德輝聽聞十分生氣。但不待發火,黃興便致函譚延闓,婉言謝絕其好意。隨後兩處地名恢復原稱。

葉德輝餘怒未盡,於次年寫作《光復坡子街地名記》,沿街散發,對黃興進行激烈的人身攻擊。他在文中將黃氏貶作“婦人女子”、“雞公鴨婆”,並援引蘇州胥門之例,稱吳人為紀念伍子胥冤死才如此命名,而黃興年方強仕,命名黃興門、黃興街“不祥甚矣”。

清代最後一位藏書大家,為何“國人皆欲殺”?

長沙黃興南路商業步行街

民國三年(1914),湯薌銘繼譚延闓任湖南都督,大肆誅殺黨人,隨意更變幣制,導致商家紛紛倒閉。葉德輝見義勇為,為民伸冤,他曾致函楊度,指摘湯氏劣跡。不料此信在《亞細亞報》刊佈。湯氏大怒,抓捕葉德輝欲行殺害。易培基聞信,立即告知黎元洪,請其出面營救。隨後,徐世昌、徐樹錚、葉恭綽、熊希齡、梁啟超等名流紛紛致電湖南,嚴誡湯薌銘,葉德輝逃過一劫。

1926年8月11日,北伐軍攻佔長沙,農民協會組織由地下變為公開。時任長沙總商會會長的葉德輝心中自然不快。據稱,農會一次盛典,請這位大名士寫副對聯。葉德輝骨鯁在喉,一吐為快,大筆一揮,寫下:

農運方興稻粱菽麥黍稷一班雜種會場擴大馬牛羊雞犬彘六畜滿堂

橫額是:“斌尖卡傀”,為長沙方言,意為不文不武,不小不大,不上不下,非人非鬼。意含譏諷咒罵,後來有人認為正是這幅對聯送了他的命。

關於他的死,還有另一種說法,周作人在《葉德輝案》中記載道:

去年夏天在上海遇見一個北大舊人,“五四”前後在校,所以年紀也有五十多了吧。因為他是湖南人,談話便拉到了葉德輝上邊去。事有湊巧,那時他正在湖南黨部辦事,這葉案即是他經手辦理的,他便把這經過講給我聽。

據說這事經過還在民國四年(1915),袁世凱預備做皇帝,各地官紳群起勸進,葉德輝忽發奇想,在民間徵了五十名十五、六歲的少女,說要訓練了送到洪憲宮中去當女官,他在地方上很有勢力,老百姓哪敢違抗。不久帝制被迫取消,女官已用不著了,可是葉德輝自己“先都用過了”。隨後再打發她們回家去。

事隔十年,人民革命在兩湖開始,那些女人有的已成了幹部,便向農會申訴這事,其時農會是有武力的,便把他捉了起來,由黨部主持公同審理。那些原告一一陳述,時地都有確鑿的證據,他也無可否認,講話的人說,“我們也像現在這麼樣坐著,並沒有什麼形式,我們便問他,葉先生你怎麼說,他回答說,那麼殺一儆百可也”。這件事便是這樣解決的。

1927年4月11日,湖南省審判土豪劣紳特別法庭判處葉德輝死刑,並沒收其財產。葉德輝被押往長沙縣瀏陽門外識字嶺處決。據其子葉尚農(啟倬)報告,葉德輝“身受兩槍。一中頭部,一中心部”。瀏陽門位於今芙蓉路與解放中路立交橋交匯處,原為長沙舊城東門。

葉德輝之死讓當時南北文化界為之震動。6月2日,著名學者王國維在北京自沉昆明湖,他在遺書中寫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短短數言,留給後人無數的猜測。有學者認為,王國維自殺之一重要原因乃是風聞葉德輝被處死,傷及自身,唯恐多辱,故而自沉。

"清代最後一位藏書大家,為何“國人皆欲殺”?

清代咸豐、同治年間,伴隨著曾國藩湘軍集團的崛起,湖南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方重鎮。桐城派自皖至湘,似乎也形成了一支文化上的中興“湘軍”。

在這種人文傳統裡,葉德輝躋身清代最後一輩藏書大家和版本目錄學家。他的死,宣告一種文化傳統的終結。據說令王國維有兔死狐悲之感,成為他自殺的一大誘因。

清代最後一位藏書大家,為何“國人皆欲殺”?

葉德輝(1864—1927),字煥彬,號直山,又號郋園。祖籍蘇州吳縣,因幼年隨父至湖南,遂注籍為長沙人。17歲就讀嶽麓書院,21中舉人,28歲中進士,與蔡元培、張元濟、趙熙、趙啟霖等同榜。旋授吏部主事,不過兩年便告假歸裡,自此不再出仕,他後來自敘為“天子不得臣”。

清代最後一位藏書大家,為何“國人皆欲殺”?

葉德輝不僅是藏書大家,也是版本目錄學大家,他的《書林清話》《書林餘話》《觀古堂書目》及《郋園讀書志》,在當時已成版本目錄之學名著,他自贊“海內誦其著述”,不是虛言。

葉德輝性格乖戾,言辭尖刻,口無遮攔,他的才情被許多人欣賞,也遭不少人忌恨。他曾自謂“國人皆欲殺”。

數十年轟轟烈烈、天子不得臣、國人皆欲殺、海內誦其著述、遐荒識其姓名之葉德輝,至是而年始六十。葉德輝六十自敘

民國元年(1912)10月,開國元勳黃興回到故鄉,湖南都督譚延闓為向他表示敬意,將長沙坡子街口的德潤門更名黃興門,坡子街更名黃興街。葉德輝聽聞十分生氣。但不待發火,黃興便致函譚延闓,婉言謝絕其好意。隨後兩處地名恢復原稱。

葉德輝餘怒未盡,於次年寫作《光復坡子街地名記》,沿街散發,對黃興進行激烈的人身攻擊。他在文中將黃氏貶作“婦人女子”、“雞公鴨婆”,並援引蘇州胥門之例,稱吳人為紀念伍子胥冤死才如此命名,而黃興年方強仕,命名黃興門、黃興街“不祥甚矣”。

清代最後一位藏書大家,為何“國人皆欲殺”?

長沙黃興南路商業步行街

民國三年(1914),湯薌銘繼譚延闓任湖南都督,大肆誅殺黨人,隨意更變幣制,導致商家紛紛倒閉。葉德輝見義勇為,為民伸冤,他曾致函楊度,指摘湯氏劣跡。不料此信在《亞細亞報》刊佈。湯氏大怒,抓捕葉德輝欲行殺害。易培基聞信,立即告知黎元洪,請其出面營救。隨後,徐世昌、徐樹錚、葉恭綽、熊希齡、梁啟超等名流紛紛致電湖南,嚴誡湯薌銘,葉德輝逃過一劫。

1926年8月11日,北伐軍攻佔長沙,農民協會組織由地下變為公開。時任長沙總商會會長的葉德輝心中自然不快。據稱,農會一次盛典,請這位大名士寫副對聯。葉德輝骨鯁在喉,一吐為快,大筆一揮,寫下:

農運方興稻粱菽麥黍稷一班雜種會場擴大馬牛羊雞犬彘六畜滿堂

橫額是:“斌尖卡傀”,為長沙方言,意為不文不武,不小不大,不上不下,非人非鬼。意含譏諷咒罵,後來有人認為正是這幅對聯送了他的命。

關於他的死,還有另一種說法,周作人在《葉德輝案》中記載道:

去年夏天在上海遇見一個北大舊人,“五四”前後在校,所以年紀也有五十多了吧。因為他是湖南人,談話便拉到了葉德輝上邊去。事有湊巧,那時他正在湖南黨部辦事,這葉案即是他經手辦理的,他便把這經過講給我聽。

據說這事經過還在民國四年(1915),袁世凱預備做皇帝,各地官紳群起勸進,葉德輝忽發奇想,在民間徵了五十名十五、六歲的少女,說要訓練了送到洪憲宮中去當女官,他在地方上很有勢力,老百姓哪敢違抗。不久帝制被迫取消,女官已用不著了,可是葉德輝自己“先都用過了”。隨後再打發她們回家去。

事隔十年,人民革命在兩湖開始,那些女人有的已成了幹部,便向農會申訴這事,其時農會是有武力的,便把他捉了起來,由黨部主持公同審理。那些原告一一陳述,時地都有確鑿的證據,他也無可否認,講話的人說,“我們也像現在這麼樣坐著,並沒有什麼形式,我們便問他,葉先生你怎麼說,他回答說,那麼殺一儆百可也”。這件事便是這樣解決的。

1927年4月11日,湖南省審判土豪劣紳特別法庭判處葉德輝死刑,並沒收其財產。葉德輝被押往長沙縣瀏陽門外識字嶺處決。據其子葉尚農(啟倬)報告,葉德輝“身受兩槍。一中頭部,一中心部”。瀏陽門位於今芙蓉路與解放中路立交橋交匯處,原為長沙舊城東門。

葉德輝之死讓當時南北文化界為之震動。6月2日,著名學者王國維在北京自沉昆明湖,他在遺書中寫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短短數言,留給後人無數的猜測。有學者認為,王國維自殺之一重要原因乃是風聞葉德輝被處死,傷及自身,唯恐多辱,故而自沉。

清代最後一位藏書大家,為何“國人皆欲殺”?

王國維像

陳寅恪認為,王國維之死不是為羅振玉逼債,也不為殉清,而是殉一種文化。王禮培與陳寅恪一樣,都是為文化而堅守的同道,對葉德輝、王國維之死有一種脣亡齒寒的深切感受。

浙江名士王葆初也死於1927年,當時相傳也為北伐軍所殺,王葆初還是王禮培的受業老師。王禮培感嘆“詩書零落”、“意氣消沉”。

王禮培是與葉德輝齊名的藏書家,他們藏書、校書、撰文、寫詩,興趣愛好完全相同,兩人並因此成為朋友。後來有人評述:湖南藏書,葉氏第二,王氏(禮培)第二。湘潭楊鈞在《草堂之靈·說版本》中稱:

葉、王藏至富,故版本之考究,為吾湘冠。兩君之版本,已不讓人。

葉德輝死前半年,曾向王禮培問釜鳴是何徵兆。所謂釜鳴,是指鍋碗等器具無端而鳴響。王禮培以李釜故事解釋並安慰他。李釜應為宋代大名(今屬河北)人,出身於書香門第,後中狀元。其母妊娠之時,一日晨起釜鳴,其聲可畏,聲絕而母親分娩,其父親遂以“釜”命名。

但王禮培心中,一定以為這是凶兆。當年除夕,他目睹兩隻蒼鷹搏擊,其中一隻墜於園中空地,血跡斑斑,其狀駭人。如果將葉氏比作蒼鷹,這顯然是災禍的徵兆。果然,不出數月,葉德輝死於非命。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