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馮玉祥,今天的北京城內,可能還會有一個“梵蒂岡”!

清朝 梵蒂岡 馮玉祥 中國古代史 每日漢字 2017-06-17

提到“梵蒂岡”,人們就會想到這是一個國中之國。民國時期,北京城裡也有一個國中之國,就是清朝退位後的小朝廷。最後,這座退位小朝廷被馮玉祥趕走,今天的北京城裡才沒有“梵蒂岡”。

沒有馮玉祥,今天的北京城內,可能還會有一個“梵蒂岡”!

(梵蒂岡)

梵蒂岡這個國家很怪,四面都與意大利接壤,面積0.44平方公里。這個國家也是人口最少的國家,2011年,梵蒂岡最新人口統計數據顯示,該國現僅有32名女性公民,540名男性公民。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之一。

梵蒂岡的前身是教宗國。公元555年,東羅馬帝國收復了意大利全境,查士丁尼大帝將羅馬城的實際統治權授予給羅馬主教。羅馬主教宣稱自己為“教皇”,並建造聖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岡宮, 8世紀又增建加洛林宮。

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為酬謝教皇協助自己奪取王位,於754和756年兩度出兵意大利,打敗倫巴德人,並於 756年將羅馬城及其四周區域送給教皇,史稱“丕平贈土”。嗣後,教皇權勢日益擴張。在意大利中部出現了以教皇為君主、以羅馬為首都的“教皇國”,直轄領土達 4萬平方公里以上,1377年梵蒂岡宮成為教皇的主要住所。

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同教宗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朗條約”,意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宗,規定從同年7月起成為獨立的城市國家,國名全稱就叫梵蒂岡城國。

梵蒂岡為永久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此條約正式解決了聖座與意大利政府間多年的糾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梵蒂岡仍按照《拉特蘭協議》,保持中立,當時教宗為庇護十二世。意大利王國對意大利統一戰爭期間沒收的教會財產進行了最終賠償。

沒有馮玉祥,今天的北京城內,可能還會有一個“梵蒂岡”!

(故宮)

辛亥革命成功後,清朝皇室 已經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1912年2月9日,經過南京臨時政府與清政府議和代表談判, 南京臨時政府方面於向清政府致送有關清帝退位優待條件的修正案。12日,隆裕太后代表清廷認可了這一條件,並於次日公佈,宣佈清帝退位。

在這個方案中,清帝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待以各外國君主之禮,清帝歲用400萬兩由民國政府撥發,清帝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等等。

從1912年到1924年期間,溥儀居住在今天的故宮內,儼然一個小朝廷,滿清遺老遺少仍然行跪拜禮,各種禮俗和以前一樣。

這個小朝廷雖然和梵蒂岡有區別,但是作為北京城內的一個國中之國,和中國其他區域還有很多不同之處。

這種好日子到1924年就結束了。

沒有馮玉祥,今天的北京城內,可能還會有一個“梵蒂岡”!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被任命為“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出古北口迎戰奉軍。10月23日,馮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圍了總統府,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戰並解除吳佩孚的職務,監禁總統曹錕,宣佈成立“國民軍”。政變後,馮玉祥授意攝政內閣通過了《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廢除帝號,清室遷出紫禁城,驅逐溥儀出宮。

這場政變史稱“北京政變”。從此,北京城裡的這個國中之國徹底消失了。

(每日漢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