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藝尋源 熊四智:烹飪中的配菜原理 下—中國傳統烹飪技術十論六'

"


文/熊四智

第三是性味配合。性味是中藥學的詞語。此處借用來說配菜講究營養效果, 提高營養價值。《調鼎集》上講“配菜之道,須所配各物融洽調和。如夫妻,如兄弟,斯可配合”,如果把它看成指性味配合,其譬喻還是可以接受的。中藥的複方,就有“君、臣、佐、使”之說,對於病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稱“君藥”,起輔助作用的藥則稱“臣藥”。配菜也講“主料”“輔料”及“調料”,在性味的要求上與中藥學墓本上是相同的。

為了性味配合得當,配菜是不分原料高低貴賤的。譬如蘿蔔,由於產量大,價格低,被視為賤物。但蘿蔔的功能人們從來就很重視。去熱消火,消痰止咳,寬胸利便,止渴和中,化積散瘀,醒酒解醉,救治暈船,解煤之毒,確實非同小可。因為蘿蔔裡含有助消化的酶和促進食慾的芥子油,對於治消化不良最為有益,民間有讚頌蘿蔔的諺語“上床蘿蔔下床姜”“蘿蔔進城,藥鋪關門”“蘿蔔上市,醫生沒事”。用蘿蔔為原料,與很多原料都可配合。蘿蔔絲與魚翅,袁枚稱為“融洽柔膩”之品。《調鼎集》上的“瓤柿肉小圓”,就是蘿蔔內加蟹肉、冬筍、火腿製成。用蘿蔔燉臘肉,除了鄉土風味濃郁之外,就其性味的配合來說,則因蘿蔔中的酶可分解亞硝酸胺而起到防癌作用。

這樣不分原料高低貴賤相配的菜多的是。《醒園錄》上的“鹿尾”,就是用豆腐皮與酸菜和鹿尾同煮而成。四川現在常見的“家常海蔘”,與海蔘為伍的是黃豆芽;“酸菜魷魚”從菜名上便可知是酸菜配的魷魚,簡直可以說是窮秀才配千金小姐了。各地的“八寶”菜,或與豬肉相配,或與雞、鴨相配,既有饌餚風味需要的因素,也有性味相配的因素。

原料配合之當的主要表現,已如上述。問題在於為什麼要葷素配合、時令配合、性味配合,這樣配合基於什麼原因。要而言之,乃是為了追求最佳的口感效果,最佳的營養效果。而這兩種效果的追求,往往是互相交織在一起的,雖然有時也有所側重。譬如人的機體本能需要酸鹼平衡。肉類原料多顯酸性,蔬菜、豆類原料多顯鹼性,片面食用葷料或素料,超過機體耐受範圍的負荷而失去平衡,就會引起病態反映。葷素配合和性味配合,既可以趨吉避凶,也可以改善饌餚的口感。

蛋白質的利用,也可以從葷素配合、性味配合中取得最佳效果。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蛋白質,是因為組成這些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和數量比例互不相同。 而人體對於各種必須氨基酸的攝取,是按一定比例關係進行的。動物蛋白質和植物蛋白質按一定的比例配合食用,就可以做到互為補充,並通過這些氨基酸間的理想比值關係,來達到氨基酸平衡,從而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民間常以黃豆芽與豬排骨燉湯,除了口味佳美外,重要原因就是為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

在七類營養素中,粗纖維似乎數“老麼”,因為它本身並不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那麼值價,而且還是最近幾年才被營養學家們列入“營養素”隊伍中的。但粗纖維的身價,卻在於它不可被其它營養素所代替,人體不能缺少。因為它有促進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利於排洩,並由此而防止某些腸道疾病的功能。由這個因素回頭去看某些饌餚,便可知葷素相配、時令相配、性味相配的奧妙了。

選擇原料的最佳使用期,以求最佳的口感效果和營養效果,乃是時令相配的本質所在。霜前的白菜,霜後的蘿蔔,冬筍春芽,早韭晚菘之類,古人早已看重。秋天的鴨子,冬天的魚,也是古今皆以為最好的選用時間。

傳統食物中所謂“相剋”“相反”,亦從反而指出了饌餚配伍要葷素得當、 時令得當、性味得當,否則將適得其反,達不到養生健身的目的。對於從事烹飪的人,學習和研究本草學中的知識,從理論上認識配菜的傳統,看來十分必要。

注:本文曾發表於《中國烹飪》雜誌1986年11月刊,發表時的題目是《中國傳統烹飪技術十論之六—論配為之當》

"


文/熊四智

第三是性味配合。性味是中藥學的詞語。此處借用來說配菜講究營養效果, 提高營養價值。《調鼎集》上講“配菜之道,須所配各物融洽調和。如夫妻,如兄弟,斯可配合”,如果把它看成指性味配合,其譬喻還是可以接受的。中藥的複方,就有“君、臣、佐、使”之說,對於病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稱“君藥”,起輔助作用的藥則稱“臣藥”。配菜也講“主料”“輔料”及“調料”,在性味的要求上與中藥學墓本上是相同的。

為了性味配合得當,配菜是不分原料高低貴賤的。譬如蘿蔔,由於產量大,價格低,被視為賤物。但蘿蔔的功能人們從來就很重視。去熱消火,消痰止咳,寬胸利便,止渴和中,化積散瘀,醒酒解醉,救治暈船,解煤之毒,確實非同小可。因為蘿蔔裡含有助消化的酶和促進食慾的芥子油,對於治消化不良最為有益,民間有讚頌蘿蔔的諺語“上床蘿蔔下床姜”“蘿蔔進城,藥鋪關門”“蘿蔔上市,醫生沒事”。用蘿蔔為原料,與很多原料都可配合。蘿蔔絲與魚翅,袁枚稱為“融洽柔膩”之品。《調鼎集》上的“瓤柿肉小圓”,就是蘿蔔內加蟹肉、冬筍、火腿製成。用蘿蔔燉臘肉,除了鄉土風味濃郁之外,就其性味的配合來說,則因蘿蔔中的酶可分解亞硝酸胺而起到防癌作用。

這樣不分原料高低貴賤相配的菜多的是。《醒園錄》上的“鹿尾”,就是用豆腐皮與酸菜和鹿尾同煮而成。四川現在常見的“家常海蔘”,與海蔘為伍的是黃豆芽;“酸菜魷魚”從菜名上便可知是酸菜配的魷魚,簡直可以說是窮秀才配千金小姐了。各地的“八寶”菜,或與豬肉相配,或與雞、鴨相配,既有饌餚風味需要的因素,也有性味相配的因素。

原料配合之當的主要表現,已如上述。問題在於為什麼要葷素配合、時令配合、性味配合,這樣配合基於什麼原因。要而言之,乃是為了追求最佳的口感效果,最佳的營養效果。而這兩種效果的追求,往往是互相交織在一起的,雖然有時也有所側重。譬如人的機體本能需要酸鹼平衡。肉類原料多顯酸性,蔬菜、豆類原料多顯鹼性,片面食用葷料或素料,超過機體耐受範圍的負荷而失去平衡,就會引起病態反映。葷素配合和性味配合,既可以趨吉避凶,也可以改善饌餚的口感。

蛋白質的利用,也可以從葷素配合、性味配合中取得最佳效果。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蛋白質,是因為組成這些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和數量比例互不相同。 而人體對於各種必須氨基酸的攝取,是按一定比例關係進行的。動物蛋白質和植物蛋白質按一定的比例配合食用,就可以做到互為補充,並通過這些氨基酸間的理想比值關係,來達到氨基酸平衡,從而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民間常以黃豆芽與豬排骨燉湯,除了口味佳美外,重要原因就是為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

在七類營養素中,粗纖維似乎數“老麼”,因為它本身並不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那麼值價,而且還是最近幾年才被營養學家們列入“營養素”隊伍中的。但粗纖維的身價,卻在於它不可被其它營養素所代替,人體不能缺少。因為它有促進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利於排洩,並由此而防止某些腸道疾病的功能。由這個因素回頭去看某些饌餚,便可知葷素相配、時令相配、性味相配的奧妙了。

選擇原料的最佳使用期,以求最佳的口感效果和營養效果,乃是時令相配的本質所在。霜前的白菜,霜後的蘿蔔,冬筍春芽,早韭晚菘之類,古人早已看重。秋天的鴨子,冬天的魚,也是古今皆以為最好的選用時間。

傳統食物中所謂“相剋”“相反”,亦從反而指出了饌餚配伍要葷素得當、 時令得當、性味得當,否則將適得其反,達不到養生健身的目的。對於從事烹飪的人,學習和研究本草學中的知識,從理論上認識配菜的傳統,看來十分必要。

注:本文曾發表於《中國烹飪》雜誌1986年11月刊,發表時的題目是《中國傳統烹飪技術十論之六—論配為之當》

技藝尋源 熊四智:烹飪中的配菜原理 下—中國傳統烹飪技術十論六

"


文/熊四智

第三是性味配合。性味是中藥學的詞語。此處借用來說配菜講究營養效果, 提高營養價值。《調鼎集》上講“配菜之道,須所配各物融洽調和。如夫妻,如兄弟,斯可配合”,如果把它看成指性味配合,其譬喻還是可以接受的。中藥的複方,就有“君、臣、佐、使”之說,對於病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稱“君藥”,起輔助作用的藥則稱“臣藥”。配菜也講“主料”“輔料”及“調料”,在性味的要求上與中藥學墓本上是相同的。

為了性味配合得當,配菜是不分原料高低貴賤的。譬如蘿蔔,由於產量大,價格低,被視為賤物。但蘿蔔的功能人們從來就很重視。去熱消火,消痰止咳,寬胸利便,止渴和中,化積散瘀,醒酒解醉,救治暈船,解煤之毒,確實非同小可。因為蘿蔔裡含有助消化的酶和促進食慾的芥子油,對於治消化不良最為有益,民間有讚頌蘿蔔的諺語“上床蘿蔔下床姜”“蘿蔔進城,藥鋪關門”“蘿蔔上市,醫生沒事”。用蘿蔔為原料,與很多原料都可配合。蘿蔔絲與魚翅,袁枚稱為“融洽柔膩”之品。《調鼎集》上的“瓤柿肉小圓”,就是蘿蔔內加蟹肉、冬筍、火腿製成。用蘿蔔燉臘肉,除了鄉土風味濃郁之外,就其性味的配合來說,則因蘿蔔中的酶可分解亞硝酸胺而起到防癌作用。

這樣不分原料高低貴賤相配的菜多的是。《醒園錄》上的“鹿尾”,就是用豆腐皮與酸菜和鹿尾同煮而成。四川現在常見的“家常海蔘”,與海蔘為伍的是黃豆芽;“酸菜魷魚”從菜名上便可知是酸菜配的魷魚,簡直可以說是窮秀才配千金小姐了。各地的“八寶”菜,或與豬肉相配,或與雞、鴨相配,既有饌餚風味需要的因素,也有性味相配的因素。

原料配合之當的主要表現,已如上述。問題在於為什麼要葷素配合、時令配合、性味配合,這樣配合基於什麼原因。要而言之,乃是為了追求最佳的口感效果,最佳的營養效果。而這兩種效果的追求,往往是互相交織在一起的,雖然有時也有所側重。譬如人的機體本能需要酸鹼平衡。肉類原料多顯酸性,蔬菜、豆類原料多顯鹼性,片面食用葷料或素料,超過機體耐受範圍的負荷而失去平衡,就會引起病態反映。葷素配合和性味配合,既可以趨吉避凶,也可以改善饌餚的口感。

蛋白質的利用,也可以從葷素配合、性味配合中取得最佳效果。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蛋白質,是因為組成這些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和數量比例互不相同。 而人體對於各種必須氨基酸的攝取,是按一定比例關係進行的。動物蛋白質和植物蛋白質按一定的比例配合食用,就可以做到互為補充,並通過這些氨基酸間的理想比值關係,來達到氨基酸平衡,從而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民間常以黃豆芽與豬排骨燉湯,除了口味佳美外,重要原因就是為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

在七類營養素中,粗纖維似乎數“老麼”,因為它本身並不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那麼值價,而且還是最近幾年才被營養學家們列入“營養素”隊伍中的。但粗纖維的身價,卻在於它不可被其它營養素所代替,人體不能缺少。因為它有促進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利於排洩,並由此而防止某些腸道疾病的功能。由這個因素回頭去看某些饌餚,便可知葷素相配、時令相配、性味相配的奧妙了。

選擇原料的最佳使用期,以求最佳的口感效果和營養效果,乃是時令相配的本質所在。霜前的白菜,霜後的蘿蔔,冬筍春芽,早韭晚菘之類,古人早已看重。秋天的鴨子,冬天的魚,也是古今皆以為最好的選用時間。

傳統食物中所謂“相剋”“相反”,亦從反而指出了饌餚配伍要葷素得當、 時令得當、性味得當,否則將適得其反,達不到養生健身的目的。對於從事烹飪的人,學習和研究本草學中的知識,從理論上認識配菜的傳統,看來十分必要。

注:本文曾發表於《中國烹飪》雜誌1986年11月刊,發表時的題目是《中國傳統烹飪技術十論之六—論配為之當》

技藝尋源 熊四智:烹飪中的配菜原理 下—中國傳統烹飪技術十論六

技藝尋源 熊四智:烹飪中的配菜原理 下—中國傳統烹飪技術十論六

圖片提供:譚學文

“知味尋源”公眾號由中國商業出版社烹飪編輯部負責運營和管理,歡迎關注、投稿、合作,可發送郵件到[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