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肉絲很見功夫,能衡量出廚者的技術水平

烹飪技巧 調味品 4月吃什麼 技術 隨園食話 2019-06-28

原文:[炒肉絲]:切細絲,去筋襻、皮、骨,用清醬、酒鬱片時,用菜油熬起白煙變青煙後,下肉炒勻,不停手,加蒸粉,醋一滴,糖一撮,蔥的、韭蒜之類;只炒半斤,大火葬,不用水。又一法:用油泡後,用醬水,加酒略煨,起鍋紅色,加韭菜尤香。

淸 袁枚《隨園食單》特牲單

炒肉絲很見功夫,能衡量出廚者的技術水平

炒肉絲是一道最普通的菜,也是一道見刀工的功底菜,它的用料簡單,操作也不復雜,但要炒出火候,炒出風味也不容易。炒肉絲很見功夫,能衡量出廚者的技術水平。是廚師入門練的基礎菜,也是廚師考極的必備菜餚,無論什麼菜系,都用炒肉絲來考核廚師手藝的高低,因為這道菜涉及刀口、上漿,火候、調味等各方面問題。

炒肉絲很見功夫,能衡量出廚者的技術水平

首先炒肉絲選料很嚴格,不是隨便什麼肉都能用來切肉絲的,必須是用嫩的無筋的肉。最理想的是選用如豬、牛、羊的通幾肉,雞胸肉。太嫩的如小裡脊、雞芽子,也切不出好的肉絲。日常工作中用腿肉、夾心肉也可以切肉絲。肉選好後要看肉的紋理下刀,俗話說:“橫切牛羊,豎切豬,斜切雞,順切魚”,牛羊肉要逆著肉的紋理切。也就是說,刀和肉的紋理呈90度的垂直。切出來的肉片,紋路呈“井”字狀。如果順著紋理切,就很容易咬不動,豬肉要順著肉的紋理切。也就是說,到和肉的紋理呈水平線哦,切出來的肉片,紋路呈“川”字狀。如果你向切牛羊肉那樣,逆著肉的紋理切,炒出來的肉會散碎哈。雞的肉質比較嫩,刀和肉的紋理,只要能有個傾斜的角度就可以了。切出來的肉片,紋路呈斜的“川”字狀。切好的肉絲講究,要切得粗細一致、長短一致、不能連刀。

炒肉絲很見功夫,能衡量出廚者的技術水平

切肉絲之前,首先要把肉的筋膜,雲皮,雜物去掉,然後打成跑,就是切成長方塊,墎子上用水溼一下,切肉絲講究先片成片,片片分上片和下片,當然也有頂刀切的,至於放冰箱凍了像切蘿一樣切的也有,但那不叫活,不過,又說回來了,現在都這麼忙,而且切鮮肉還費料,出品難度大,買相對也是凍肉切的漂亮,所以不用機器切絲,己然是很講究了。片法在南方多上片,北方多下片,上面就是從原料上面片下肉碼墩子上逐層碼好,下片是從原料下也片片,片片好了就該切了,切肉絲行業內講究用拉刀法,要求刀墎子垂直,刀向前報然後往回帶刀所以叫拉肉絲。還有一種推刀和拉刀的結合,,這種刀法效率較高因為這種刀法前推後拉要來回切,又叫推拉刀。

炒肉絲很見功夫,能衡量出廚者的技術水平

過去北京103中學有個李剛,人送外號小李飛刀,他刀工特好,還出過一本書《刀工述要》這是一本專門論述刀工的書,現在各烹飪院校教材,基本都是這裡扒的,為此他成了北京餐飲業唯一的一位享受國務院津貼的烹飪藝術家。李剛在紗布上切肉號稱一絕,就在墩子上鋪上綢布,用水打溼,在上面切肉,肉切好後綢布不能破,肉一根一根的還不能連刀,後來中央電視臺有一檔節目《中華一絕》上,李剛曾表演在一個小胖小子背上切肉,那真是令人瞠目叫絕,不過現在這不算什麼了,神刀陳子寶經常這麼幹,不過紗布下墎子換成了氣球,小胖小子換成了大姑娘,美名叫玉背切肉,而且不光在背上,在臉上、在腿上逮那在那切。

炒肉絲很見功夫,能衡量出廚者的技術水平

炒肉絲很見功夫,能衡量出廚者的技術水平

李剛還有二絕活,一個是推拉刀,一個是墎剁,他的推拉刀特捧,李剛將這刀法命名叫滑切,他用的那把刀是自己用好鋼打的叫仰臉刀,也叫圓頭刀,重5斤六兩,現在市面上估計見不到了。我和李剛們是好哥們,有一次李剛到我店裡吃飯,就把李剛請到的廚房,非讓表演滑切,李剛開始不幹說沒帶刀,可大家不幹七嘴八舌的,咱也勸他,李教授您人民教師,都國務院津貼了,應誨人不倦,估計也誨了不少人了,也不在這一回,這一起鬨,他推脫不過只好切吧,可俗話說好,廚子的刀,大姑娘的腰不能亂使,教授也不能隨身老帶把菜刀呀,手使傢伙事又沒帶,大師就是大師,隨便借了把刀就切起來。

炒肉絲很見功夫,能衡量出廚者的技術水平

炒肉絲很見功夫,能衡量出廚者的技術水平

他給大家講解切肉絲,如何上片,如何下片,怎麼個推拉刀,只見他運斤如風,遊刃有餘,刀尖不離墩,如行雲流水般,那肉絲切的,均勻整齊,李剛講,好的肉絲要求不是能切多細,而是要均,要一邊粗細才是好肉絲。後廚大家響起熱烈的掌聲,然後我就下班回家了,沒想到第二天上班,廚房有好幾個切手,最嚴重的是二哥,這哥們姓陳,人到不是傻,就腦子不太靈光,說好聽叫實在,不好聽就有點憨,廚房都叫他二哥。李剛走後,二哥一看哎這挺好玩,他也練上片,可肉沒片下來,卻把手掌給片下一大塊,血裡嘩啦的,趕緊連夜送醫院,估計得歇好幾天,不由一陣後怕,可轉念一想,虧了沒讓李剛表演墎剁,如真玩了墎剁,那手指頭還不都剁下來。

炒肉絲很見功夫,能衡量出廚者的技術水平

墎剁,是剁的一種方法,又叫大擓,就是片碼好後直刀剁,在刀接觸墎子剎那向外一撥,我本門師姐李玉芬的剁法特棒,她是直剁,把肉片好片,一層一層碼好,然後剁,只聽噹噹噹有節奏的刀聲,一會就剁一大盆肉絲,李玉芬用的刀叫馬頭刀,刀頭大刀根小,行業叫這種刀叫螞蚱頭也叫文武刀,過去在北方常用的是柳刀也叫柳子,現都用南方的片刀、桑刀了。以前我單位還有幾把,都嫌沉,磨也費勁,沒人用改剁刀了、現在柳刀、仰臉刀、螞蚱頭都見不到了,王麻子剪刀廠都不做了,也難怪有又輕又便利的刀,誰還用那又沉又笨的刀呢,這也叫與時俱進吧。

炒肉絲很見功夫,能衡量出廚者的技術水平

肉絲切好後要上漿,這樣才嫩,上漿掛糊手法基本相同,但漿糊的濃度不同,業內形象比喻著衣與穿袍。上漿的漿的濃度稀薄,掛糊的糊濃度稠厚。肉絲切好後可以泡水,在控幹水,這樣肉絲潔白,先放鹽碼底味,抓至粘滑,這叫漿上勁,然後放蛋清抓均,在放水澱粉抓均即可,可以封些油,這樣肉絲不易幹,便於滑油,但如果在家裡,小鍋煸炒就不宜放雞蛋清了,放了蛋清容易扒鍋。

炒肉絲很見功夫,能衡量出廚者的技術水平

肉絲漿好後把配料備好就可以炒了,以冬筍裡脊絲為例,這菜用的方法是滑炒,所以全名叫滑炒冬筍裡脊絲。炒這菜最好用碗芡,把全部調味,鹽,料酒、蔥末,薑末,味精、胡椒粉、水澱粉啥的都放在碗中調好,肉絲劃油,油溫二三成熱,油溫太熱肉絲易老,肉一變色,馬上倒入露勺,控油回炒勺,到入碗芡快速翻炒出鍋裝盤。此菜潔白,軟嫩鮮脆,肉絲飽滿,乾爽利落。但這菜難炒,如控不靜油就會油大,菜下面會汪著油,後來有高人發明一法,備一瓢開水,肉絲滑好後開水一澆,然後回鍋,倒入碗芡翻炒,最後淋少許明油,那菜又透亮又精神,還沒多餘的油,後來大家一看不錯,都去效仿,但又不得法,炒冬筍裡脊絲肉是滑嫩,結果肉浮囊了,本想討巧,反到把這菜給糟蹋了,所以還是要認真按操作規程去做,不要去找捷徑。

炒肉絲很見功夫,能衡量出廚者的技術水平

常見的肉絲菜如魚香肉絲,冬筍裡幾絲、銀芽雞絲、錢江肉絲等。各種肉絲配料不同口味不同,比如魚香肉絲,這是道川菜,在四川從廚學藝就學這菜,考初級廚師本就是這道菜,考高級技師還是這道菜,因為這道菜除刀工火候油溫之外還重在調味,此菜叫魚香,可菜裡確真的沒有魚,不光魚香肉絲沒有魚,魚香豬肝、魚香茄子這些菜裡都沒有魚。“魚香”是一種味型,源自四川地區民間獨具特色的烹魚調味方法,

炒肉絲很見功夫,能衡量出廚者的技術水平

相傳很久以前,在四川有戶人家,燒魚時喜歡放一些蔥、姜、蒜、酒、醋、醬油等去腥增味的調料。有一次,女主人炒其他菜的時候,為了不使配料浪費,把上次燒魚時用剩的配料都放了進去,卻意外收穫了家人的稱讚。魚香菜基中的關建是一定要放魚辣子泡掓味才地道,才能形成鹹,酸,辣,甜兼備,蔥薑蒜味突出的口味,成為川菜中頭牌菜。川菜有24個味型,魚香味型是最著名的四個味型之一,其餘有家常味型、怪味、荔枝。不過我還真吃過有魚的魚香肉絲,是將魚肉打整乾淨,剔骨去皮,只留淨肉,然後再提刀切絲,用木耳、杏鮑菇做翹頭,最後再用川菜的傳統方法下鍋炒制。不過這升級版的,雖然有了魚,但好像還是傳統沒有魚的魚香肉絲好吃。

炒肉絲很見功夫,能衡量出廚者的技術水平

隨園菜也有炒肉絲,有兩種製法,一種叫清炒肉絲,豬裡脊去筋襻、皮、骨切細絲,用清醬、酒鬱片時,清醬就是醬油,鬱為醃,這句的意思是,把肉絲用醬油料酒,醃浸一會。鍋中下菜油,熬起白煙變青煙後,,油要熱火要衝,肉絲下鍋要不停手快速把肉肉炒散炒勻,肉絲變色後加蒸粉,醋一滴,糖一撮,蔥白段、韭菜段、蒜苗絲之類的,快速翻炒即可,此菜不能多炒,每次只炒一盤也就半斤上下,用大火炒,不用水。這手法很象蔥炮羊肉,旺火迅成。蒸粉即真粉,即綠豆澱粉,文中後放令人費解,或許用來上漿也是保不齊的,此菜刀功要細,火候要急火,肉絲鮮嫩是道佐食下酒的好菜。

炒肉絲很見功夫,能衡量出廚者的技術水平

隨園炒肉絲又一道菜叫韭菜炒肉絲:瘦肉切絲,用醬油料酒醃漬上漿,起油鍋下肉絲用油泡後,加醬油,水,酒略煨,侍肉紅呈紅色時,加入韭菜翻炒起鍋,此韭菜應用剛下來的韭苔,實在沒有用韭菜根部,不用葉子,切忌炒老,在肉絲炒好後,在加韭菜這樣才香。

文章原創,頭條首發,部分照片,摘自網絡,

特此鳴謝,若有侵權,敬請告之,馬上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