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故事之《挑水吃的年代》,領略三晉風采,品味金谷民俗

民俗 動物 社會 王者有夢 王者有夢 2017-10-09

作者:曹建文

水是生命之源,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一旦離開了它,生命就將難以為繼,就會遭到致命威脅。

太谷故事之《挑水吃的年代》,領略三晉風采,品味金谷民俗

在以前,水源儘管比如今充足得多,但吃水用水遠沒有如今這樣方便而簡單。如今,不論何時,當你需要水時,不費吹灰之力地打開水龍頭,水流就會“嘩嘩譁”地湧出,沒有絲毫的不便。然而,我的童年以至在以後的若干年都不曾有這樣的幸運。那時吃水用水全靠自己到水井裡去汲、去挑。在那個年代,水缸、水桶和扁擔幾乎是每個家庭的生活必需品。水缸用來儲水,水桶和扁擔用來盛水和挑水。

我的童年時代,家裡吃的用的水是由哥哥們挑的。後來哥哥們相繼外出工作離開了家,挑水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我的肩上。起初,由於我身單力薄又缺少鍛鍊,每次挑水,每隻桶裡只能盛半桶水,且走起路來一晃三搖,就像喝醉了酒似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也逐漸增強,這樣才由挑半桶變成挑滿桶,走起路來步子也變得穩當了。

太谷故事之《挑水吃的年代》,領略三晉風采,品味金谷民俗

我家最早挑水用的桶是木桶。這種桶由一寸左右厚的木板做桶壁和桶底,外圍用四五道鐵箍圍攏而成。因為木板風乾後就會散了架,所以必須讓木桶經常保持潮溼的狀態。這樣,使用起來自然就顯得很笨重。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用木桶挑水的日子直到上世紀60年代初期才宣告結束,由鐵皮桶取而代之。鐵皮桶使用起來不僅輕便而且隨時可用,免去了不少麻煩。在那個年代,村裡的水井不少,我家附近就有六七眼之多,最近的隔壁的院子裡就有,最遠的也不過五、六十米,還算方便。至於挑水,熱天倒還沒什麼,最困難的是冬季,那時的氣候遠比現在冷得多。水井是共用的,取水的人很多,人們又難免把水灑到井臺上,久而久之,井臺上就會積起厚厚的冰層,彷彿溜冰場一般,這就需要汲水的人們十分謹慎。否則,一時不慎,將會有滑入水井的危險。人們潑灑的水不僅灑在井臺上,有時也會灑在井口上。這樣,井口邊就結起一圈冰層,使井口變得越來越狹窄以至連水桶都很難放得下去。這時,人們或用開水把它化掉,或用斧頭等銳器對它砍鑿。這樣的事情在一個冬季裡不知要做多少次。另外,由於天寒地凍,放在院子裡的水桶常常會和地面凍成一體。手如果沾了水,不能觸碰到扁擔的鐵鉤,一旦觸及,彷彿被電磁鐵吸住抑或被膠水粘住一般的難受。這種滋味,現在的年輕人恐怕難以體會,難以想象了。

太谷故事之《挑水吃的年代》,領略三晉風采,品味金谷民俗

此外,汲水時一定要細心,一定要把井繩入水頂端的環扣結好,否則,水桶落入十幾米的水井中,想再把它撈上來,那是相當麻煩,相當頭疼的事……

如今,挑水吃的日子已經成為歷史,成為人們的記憶。水缸、水桶和扁擔,除了博物館外,一般來說也難覓其蹤了吧!

本文摘自《太谷新聞網之太谷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