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民俗——兒童遊藝

民俗 慢跑 滑冰 輪滑 明白說太谷 2017-05-31

丟手絹由多人圍坐一圈,不準左顧右盼。一人持手絹圍著人圈跑時,將手絹悄悄的放在另一個人的後邊,丟手絹者跑一圈後能再拿到手絹,並抓住被投放者為勝,反之為敗。

抓子俗稱撓乖乖,多為女孩玩耍。用“羊骨拐”數個(一般以五子為多),用拇指、食指捏住“母子”,手心握多子。玩時先向上拋起母子,迅速撒掉手心中的子,接住母子,然後再拋母子撿一子,再接空中母子,落子為輸。先從一個一個抓起,每次數量遞增,全部抓完算勝一輪。

太谷民俗——兒童遊藝

打旦旦 旦旦為玻璃球或鋼珠。在地上挖3個小坑,呈三角形狀,距十幾步遠畫一條橫線,兩個以上孩子分別以石頭、剪刀、布猜拳定先後次序,持球由橫線處向三角形坑中依次彈進,若進入第一個小坑,則連續進第二、第三個小坑,以先進3坑者勝。若一擊不進,則停在原處,後者再進。可相互彈擊,使對方玻璃球遠離小坑。20世紀80年代後,此遊藝逐漸淡弱。

滾鐵環男孩玩著居多。用鐵絲鉤推著鐵環行走或慢跑,發出鐵器摩擦之聲,十分悅耳。20世紀90年代後,此遊藝已不多見。

行酒令

猜拳 由一人手握瓜子、火柴等物,讓其他人猜數目或顏色,猜錯者罰酒1杯。

划拳兩人為一組,雙方口中喊出酒令,同時劃出一拳,以喊對手指所示數字為勝,錯者罰酒。一般酒令為“一點能,哥倆好,三桃園,四喜財,五魁首,六六六,七巧,八馬,快喝酒,全來到”分別表示1至10個數字。

打筷子雙方右手持一筷子,兩筷相擊喊“雞、蟲、棒、虎”,按照雞吃蟲、蟲蛀棒、棒打虎、虎吃雞規則,被克者喝罰酒。

打鞦韆

明代,當地每年清明節“婦女於院落為鞦韆之戲,兒童牽線放紙鳶”(明萬曆《太谷縣志》)。打鞦韆的基本動作一般為用力躬身、屈腿、下蹲、直起、 挺身、擴胸,花樣有“獨立”“獨坐”“單人跪驅”“拾物件”“懸棒槌”“驅雙站”“一驅一”“打胖孩兒”“逛花園”“青石板”“串花心”等,有的動作還伴以歌謠。打鞦韆除運動和娛樂外,民間還認為“悠一悠,不長秋”, 說是春天打了鞦韆,秋天可不招瘟疫。此風俗在明清時期為盛。

扳手腕

由兩人博弈,互相握住對方手腕放在桌子上,以扳倒對方手腕為贏。或互相握住對方手腕,兩腿一前一後成弓步狀態,胳膊和手用勁拉對方,可前可後,能左能右,使對方腿部移動為贏。

滑冰

滑冰者多為少年兒童。自制滑冰車由兩塊1尺餘長的木板,下釘兩根粗鐵絲作冰刀,木板後端築一簡易坐凳或坐或蹲在板上,雙手各執1根有尖釘的細鐵棍,雙手持小鐵棍向後兩側用力扎冰,使滑冰車在冰面上快速滑行。20世紀90年代後,由於城區河流大多斷流,傳統的滑冰活動已不多見,青少年開始熱衷於滑旱冰。2000年後,孩子們風行玩滑板。

放風箏

多在春、秋季進行。傳統風箏一般用細竹絲、薄紙或絲絹製作,造型有十字形、人字形、老鷹、蜈蚣、蝴蝶、蝙蝠等。人們放風箏比造型、比色彩、比大小、比高度。20世紀90年代後,市場開始出售各類造型的風箏,色彩豔麗,並配專門的放線陀螺,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史志太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