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鄰國為了巴結中國,選了大量美女嫁給中國人,結果個個都慘死

明朝 明成祖 中國古代史 朱元璋 靜說歷史 2017-06-26

文/月小妝

在曾經創造收視率的《大長今》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朝鮮和中原政權的來往,但中原和朝鮮來往程度有多深呢?朝鮮的女子真的與中原聯姻了嗎?

是的,但不僅僅是明朝,清朝入關時多爾袞也納了朝鮮女人為“側福晉”,這一點《清史》沒記載,但在當時朝鮮官方文字漢字寫成的《朝鮮李朝實錄》卻原原本本記載了這件事情。

元順帝的奇皇后也是高麗人,也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女子。

我們就說明朝是怎麼開啟與朝鮮聯姻的。這要從朱元璋和李成桂說起,李成桂是朝鮮的開國皇帝,這兩個同時代最優秀的男人,因來往密切,提出了“結親”的設想。李成桂接受了朱元璋的承認和冊封,這可以提升他在朝鮮的威望以及政權擁有的合法性。這在朝鮮是莫大的榮耀。

一鄰國為了巴結中國,選了大量美女嫁給中國人,結果個個都慘死

但在洪武一朝這個結親的願望雖然被屢屢提起,朱元璋也不止一次說過,他對朝鮮國王說:“我實要做親。我的子孫廝兒(男孩)多、女兒小(少),恁(您)那裡才八歲,到十六歲便是成了。”也就是說朱元璋帶著極大的誠意。可惜他在洪武三十一年駕崩了,真正履行結親願望的是朱棣。

永樂時期朝鮮國王李遠芳親自到南京見朱棣,那麼結親再次被提及,也是顯而易見的。永樂年間朱棣三次去朝鮮選妃,極其嚴格,而且下令朝鮮女孩都不準對外聯姻,適婚的女孩全憑他挑選。後來選出了五名朝鮮女孩。可以說無論家世、才藝、容貌、性情、禮數都是不錯的。

一鄰國為了巴結中國,選了大量美女嫁給中國人,結果個個都慘死

當時朝鮮女孩進宮做得很隱蔽,她們不是光明正大進去的,而是混在“貢品”裡進去的。當時準備了特厚的紙張6000張,對外稱“進紙紮”。朱棣為什麼做得這麼隱蔽呢?其實中外聯姻這件事,不是太能為當時的百姓所接受,而且朱棣自己也有些小心思。

後來朱棣真的喜歡上朝鮮的飲食和文化習俗,也是因為一個朝鮮女人的原因。這個朝鮮女人就是混在貢品裡進宮的五個女孩中的一個——權妃。

一鄰國為了巴結中國,選了大量美女嫁給中國人,結果個個都慘死

一個女人受寵,有時是沒有道理的一件事,五個女孩個個都美貌,朱棣就覺得權妃合乎她的心意,她做的膳食、點心、烹煮的茶水,朱棣都甘之如飴。權妃成了《明史》唯一有記載的朝鮮女子,善吹玉蕭,神態優美。

權妃一進宮就被封賢妃,《朝鮮實錄》記載了朱棣見到權妃的神態。

一鄰國為了巴結中國,選了大量美女嫁給中國人,結果個個都慘死

公元1410年,朱棣征討蒙古,帶著權妃出去,權妃中途吹起玉蕭,慶祝勝利,朱棣一聽忘卻疲勞,但也無心戀戰,只想回去。不料權妃體弱,不看勞累,竟然病了,沒過多久就死了。朱棣哭得那叫一個悽慘,自從他原配死後,這大約是他最愛的一個女子。

我們剛才說一起進宮的是五個女孩,可只有一個女孩備受寵愛,那麼其他四個怎麼樣了?

一鄰國為了巴結中國,選了大量美女嫁給中國人,結果個個都慘死

任氏封為“順妃”,李氏封為“昭儀”,呂氏封為“婕妤”,崔氏封為“美人”,朱棣給她們家人的聘禮都按照納妃的錢財,對她們也是極為重視的。

但人心是偏的,幾個女人中總有一個是最受寵的,權妃不死倒還好,她死了,朱棣心裡空落落的,精神受到嚴重打擊,人就會多疑。

朱棣這個人本來就殘暴,權妃是他唯一有真情的女人,權妃死後,朱棣將她厚葬,還給他哥哥升官。

朱棣說:“權妃生時,凡進膳之物,惟意所適;死後,凡進膳、造酒,若浣衣等事,皆不適意。”

一鄰國為了巴結中國,選了大量美女嫁給中國人,結果個個都慘死

然後朱棣就握住權妃哥哥的手,淚流滿面的。一個君王要剋制自己的感情,任何感情氾濫,都會帶來不好的事情。

權妃是愉快地死了,沒趕上後期朱棣變態。朝鮮的妃子比較單純,沒有中原女子狡猾的毛病,宮鬥也不太擅長,可能是因為長得美,遭到宮婢嫉妒,也可能是宮婢之間互相拆臺,結果有人告發說權妃是呂婕妤害死的。朱棣大發雷霆,把呂婕妤抓起來拷問。

呂婕妤根本沒害權妃,也不肯招認,朱棣命人用烙鐵烙了一個月,呂婕妤被折磨致死。

這件事是一個姓呂的宮女乾的,姓呂的女人是一個商人的女兒,呂婕妤來到宮裡後,朱棣又將他選入宮。她覺得自己姓呂,跟呂婕妤同姓,呂婕妤是朝鮮女人,在宮裡地位比她高,所以要與她交好。呂婕妤覺得覺得她為人諂媚,拒絕了她,她懷恨在心,於是陷害了呂婕妤。

一鄰國為了巴結中國,選了大量美女嫁給中國人,結果個個都慘死

後來呂氏跟太監私通被朱棣發現了,朱棣也沒說什麼,呂氏就畏罪自殺了。

朱棣聽到後,覺得之前呂婕妤的死有問題,搞不好是這個女人在搞鬼,於是下令查此案。就這樣,朝鮮來的順妃、李昭儀也被牽連此案,先後被殺。沒被牽連的韓麗妃和崔惠妃在朱棣死後被迫活人殉葬,朱棣死後活人殉葬有三十多人,十分悽慘。

一鄰國為了巴結中國,選了大量美女嫁給中國人,結果個個都慘死

權妃一案來自朝鮮的女人無一倖免,後宮牽連人數達兩千八百人。那時大明和朝鮮關係不錯,尚且如此,可見當時女人地位的低下與生活的艱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