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
"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歡迎觀看

編者導讀:

公元1368(元至正二十八)年,以朱元璋為首的明軍勢力一舉攻陷了元朝大都,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被迫撤出中原。至此,元朝這個盛極一時的大帝國在歷經九十八年的風雨兼程之後氣數終於走到了盡頭,中原地區隨即結束了被蒙古族統治的局面。與此同時,歷史也拉開了大明帝國這一新生勢力問鼎中原的帷幕。

元朝滅亡之後,其殘餘的勢力並沒有被徹底消滅掉,而是轉移到了蒙古草原,以遊牧為生。隨後,又分裂成了許許多多的小部落,其中游牧於西部的蒙古人被稱之為瓦刺,遊牧於東部的被稱之為韃靼,再往東遊牧於黑龍江以南一帶的蒙古勢力則被稱之為兀良哈。朱元璋時期,由於兀良哈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明帝國較近,以至於被明朝政府率先給予招撫,並在其部設置了三大羈縻衛所,分別為:朵顏衛、福餘衛和泰寧衛,統稱為兀良哈三衛。眾所周知,明朝初期,為了能夠更加高效的制衡蒙古勢力,統治者為此專門制定出了一套“藉女真制北虜”的政策,即:招撫東北各部的女真勢力,分而治之,使其和蒙古兀良哈三衛共同牽制住西部的瓦刺勢力和東部的韃靼勢力。

"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歡迎觀看

編者導讀:

公元1368(元至正二十八)年,以朱元璋為首的明軍勢力一舉攻陷了元朝大都,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被迫撤出中原。至此,元朝這個盛極一時的大帝國在歷經九十八年的風雨兼程之後氣數終於走到了盡頭,中原地區隨即結束了被蒙古族統治的局面。與此同時,歷史也拉開了大明帝國這一新生勢力問鼎中原的帷幕。

元朝滅亡之後,其殘餘的勢力並沒有被徹底消滅掉,而是轉移到了蒙古草原,以遊牧為生。隨後,又分裂成了許許多多的小部落,其中游牧於西部的蒙古人被稱之為瓦刺,遊牧於東部的被稱之為韃靼,再往東遊牧於黑龍江以南一帶的蒙古勢力則被稱之為兀良哈。朱元璋時期,由於兀良哈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明帝國較近,以至於被明朝政府率先給予招撫,並在其部設置了三大羈縻衛所,分別為:朵顏衛、福餘衛和泰寧衛,統稱為兀良哈三衛。眾所周知,明朝初期,為了能夠更加高效的制衡蒙古勢力,統治者為此專門制定出了一套“藉女真制北虜”的政策,即:招撫東北各部的女真勢力,分而治之,使其和蒙古兀良哈三衛共同牽制住西部的瓦刺勢力和東部的韃靼勢力。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公元1330(至順元)年地圖

直到明朝萬曆初年,遊牧於女真人附近的蒙古勢力主要有科爾沁蒙古、內喀尓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這三大勢力皆屬於韃靼的後裔。公元1559(嘉靖三十八)年,一位名叫“野豬皮”(努爾哈赤)的女真人出生於建州左衛的一個小部落中,隨後,此人宛如一顆耀眼的明星一般悄然崛起。努爾哈赤崛起以後,與蒙古人之間的關係主要就是同科、喀、察這三大勢力交往。因此,倘若要研究蒙古人與後金之間的聯繫的話直接從這三大蒙古勢力入手即可。

在上一篇文章當中,筆者以後金與李氏朝鮮之間的關係變化為突破點,間接的講述了大明帝國的興衰,那麼,在該篇文章當中,筆者換個角度,從後金與蒙古之間的關係變化入手,再來談一談大明帝國的興衰。

"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歡迎觀看

編者導讀:

公元1368(元至正二十八)年,以朱元璋為首的明軍勢力一舉攻陷了元朝大都,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被迫撤出中原。至此,元朝這個盛極一時的大帝國在歷經九十八年的風雨兼程之後氣數終於走到了盡頭,中原地區隨即結束了被蒙古族統治的局面。與此同時,歷史也拉開了大明帝國這一新生勢力問鼎中原的帷幕。

元朝滅亡之後,其殘餘的勢力並沒有被徹底消滅掉,而是轉移到了蒙古草原,以遊牧為生。隨後,又分裂成了許許多多的小部落,其中游牧於西部的蒙古人被稱之為瓦刺,遊牧於東部的被稱之為韃靼,再往東遊牧於黑龍江以南一帶的蒙古勢力則被稱之為兀良哈。朱元璋時期,由於兀良哈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明帝國較近,以至於被明朝政府率先給予招撫,並在其部設置了三大羈縻衛所,分別為:朵顏衛、福餘衛和泰寧衛,統稱為兀良哈三衛。眾所周知,明朝初期,為了能夠更加高效的制衡蒙古勢力,統治者為此專門制定出了一套“藉女真制北虜”的政策,即:招撫東北各部的女真勢力,分而治之,使其和蒙古兀良哈三衛共同牽制住西部的瓦刺勢力和東部的韃靼勢力。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公元1330(至順元)年地圖

直到明朝萬曆初年,遊牧於女真人附近的蒙古勢力主要有科爾沁蒙古、內喀尓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這三大勢力皆屬於韃靼的後裔。公元1559(嘉靖三十八)年,一位名叫“野豬皮”(努爾哈赤)的女真人出生於建州左衛的一個小部落中,隨後,此人宛如一顆耀眼的明星一般悄然崛起。努爾哈赤崛起以後,與蒙古人之間的關係主要就是同科、喀、察這三大勢力交往。因此,倘若要研究蒙古人與後金之間的聯繫的話直接從這三大蒙古勢力入手即可。

在上一篇文章當中,筆者以後金與李氏朝鮮之間的關係變化為突破點,間接的講述了大明帝國的興衰,那麼,在該篇文章當中,筆者換個角度,從後金與蒙古之間的關係變化入手,再來談一談大明帝國的興衰。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三大女真地理位置圖

本文的研究內容:

首先,我們不妨先來簡單的瞭解一下科爾沁蒙古、內喀爾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的發展歷程。

科爾沁蒙古乃元朝皇室的旁系,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的十四世孫奎蒙克塔斯哈喇統領其部,最終歷經輾轉反側之後,遊牧於葉赫女真的南側,與葉赫部、烏拉部都有著較好的聯盟關係,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管轄。

元朝滅亡後,其殘餘勢力退居蒙古被稱之為北元,北元時期也曾出現過幾位驍勇的統治者,其中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孫巴圖孟克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公元1480(明成化十六)年,六歲的巴圖孟克被蒙古各部推舉為北元大汗,此人一生征戰四方,並統一了整個漠南蒙古。由於功勳卓著,巴圖孟克也被後人親切地譽為“達延汗”。達延汗的第五子阿楚博羅特之子共有五個兒子,五子又衍生出了五個部落,即:扎魯特部、巴約特部、兀班部、巴林部和炒花部,五部統稱為喀爾喀蒙古,同樣也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管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喀尓咯蒙古是屬於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

"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歡迎觀看

編者導讀:

公元1368(元至正二十八)年,以朱元璋為首的明軍勢力一舉攻陷了元朝大都,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被迫撤出中原。至此,元朝這個盛極一時的大帝國在歷經九十八年的風雨兼程之後氣數終於走到了盡頭,中原地區隨即結束了被蒙古族統治的局面。與此同時,歷史也拉開了大明帝國這一新生勢力問鼎中原的帷幕。

元朝滅亡之後,其殘餘的勢力並沒有被徹底消滅掉,而是轉移到了蒙古草原,以遊牧為生。隨後,又分裂成了許許多多的小部落,其中游牧於西部的蒙古人被稱之為瓦刺,遊牧於東部的被稱之為韃靼,再往東遊牧於黑龍江以南一帶的蒙古勢力則被稱之為兀良哈。朱元璋時期,由於兀良哈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明帝國較近,以至於被明朝政府率先給予招撫,並在其部設置了三大羈縻衛所,分別為:朵顏衛、福餘衛和泰寧衛,統稱為兀良哈三衛。眾所周知,明朝初期,為了能夠更加高效的制衡蒙古勢力,統治者為此專門制定出了一套“藉女真制北虜”的政策,即:招撫東北各部的女真勢力,分而治之,使其和蒙古兀良哈三衛共同牽制住西部的瓦刺勢力和東部的韃靼勢力。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公元1330(至順元)年地圖

直到明朝萬曆初年,遊牧於女真人附近的蒙古勢力主要有科爾沁蒙古、內喀尓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這三大勢力皆屬於韃靼的後裔。公元1559(嘉靖三十八)年,一位名叫“野豬皮”(努爾哈赤)的女真人出生於建州左衛的一個小部落中,隨後,此人宛如一顆耀眼的明星一般悄然崛起。努爾哈赤崛起以後,與蒙古人之間的關係主要就是同科、喀、察這三大勢力交往。因此,倘若要研究蒙古人與後金之間的聯繫的話直接從這三大蒙古勢力入手即可。

在上一篇文章當中,筆者以後金與李氏朝鮮之間的關係變化為突破點,間接的講述了大明帝國的興衰,那麼,在該篇文章當中,筆者換個角度,從後金與蒙古之間的關係變化入手,再來談一談大明帝國的興衰。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三大女真地理位置圖

本文的研究內容:

首先,我們不妨先來簡單的瞭解一下科爾沁蒙古、內喀爾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的發展歷程。

科爾沁蒙古乃元朝皇室的旁系,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的十四世孫奎蒙克塔斯哈喇統領其部,最終歷經輾轉反側之後,遊牧於葉赫女真的南側,與葉赫部、烏拉部都有著較好的聯盟關係,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管轄。

元朝滅亡後,其殘餘勢力退居蒙古被稱之為北元,北元時期也曾出現過幾位驍勇的統治者,其中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孫巴圖孟克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公元1480(明成化十六)年,六歲的巴圖孟克被蒙古各部推舉為北元大汗,此人一生征戰四方,並統一了整個漠南蒙古。由於功勳卓著,巴圖孟克也被後人親切地譽為“達延汗”。達延汗的第五子阿楚博羅特之子共有五個兒子,五子又衍生出了五個部落,即:扎魯特部、巴約特部、兀班部、巴林部和炒花部,五部統稱為喀爾喀蒙古,同樣也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管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喀尓咯蒙古是屬於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公元1582(萬里十)年地圖

察哈爾蒙古與喀爾喀蒙古如出一轍,同屬於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達延汗的長子孛只也曾“紅極一時”,被稱之為察哈爾汗。察哈爾汗死後,察哈爾蒙古受右翼蒙古勢力俺答汗所迫,最終遷至西拉木倫河流域一帶與喀尓喀蒙古毗鄰而居。直到察哈爾汗的第五世孫庫圖克圖汗的崛起(即大家所熟知的林丹汗),察哈爾蒙古再次走上了巔峰。

公元1588(萬曆十六)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在此之前,努爾哈赤與蒙古勢力其實是沒有任何交集的,然而,當努爾哈赤將矛頭指向了海西女真中的扈倫四部的時候,蒙古勢力與建州女真之間的矛盾就再也摁耐不住了。正如文章前面所說,科爾沁蒙古與扈倫四部之中的葉赫部、烏拉部都有著較好的聯盟關係,以至於在這種形勢之下,一旦努爾哈赤將矛頭指向這兩個部落時,勢必會引得科爾沁蒙古與建州女真之間產生不必要的交集。而科爾沁蒙古又是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的,如此一來,倘若建州女真與葉赫和烏拉之間產生矛盾最終勢必會演變成努爾哈赤與勢力強大的林丹汗之間的矛盾,此舉對於尚未穩住根基的努爾哈赤來說無疑是以卵擊石。因此,在努爾哈赤征服扈倫四部的時候儘量是將葉赫部和烏拉部擱在一邊,先拿下其餘兩個部落,實在不行的時候,努爾哈赤寧可停下征服的腳步也不願去與葉赫部和烏拉部產生矛盾。

"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歡迎觀看

編者導讀:

公元1368(元至正二十八)年,以朱元璋為首的明軍勢力一舉攻陷了元朝大都,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被迫撤出中原。至此,元朝這個盛極一時的大帝國在歷經九十八年的風雨兼程之後氣數終於走到了盡頭,中原地區隨即結束了被蒙古族統治的局面。與此同時,歷史也拉開了大明帝國這一新生勢力問鼎中原的帷幕。

元朝滅亡之後,其殘餘的勢力並沒有被徹底消滅掉,而是轉移到了蒙古草原,以遊牧為生。隨後,又分裂成了許許多多的小部落,其中游牧於西部的蒙古人被稱之為瓦刺,遊牧於東部的被稱之為韃靼,再往東遊牧於黑龍江以南一帶的蒙古勢力則被稱之為兀良哈。朱元璋時期,由於兀良哈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明帝國較近,以至於被明朝政府率先給予招撫,並在其部設置了三大羈縻衛所,分別為:朵顏衛、福餘衛和泰寧衛,統稱為兀良哈三衛。眾所周知,明朝初期,為了能夠更加高效的制衡蒙古勢力,統治者為此專門制定出了一套“藉女真制北虜”的政策,即:招撫東北各部的女真勢力,分而治之,使其和蒙古兀良哈三衛共同牽制住西部的瓦刺勢力和東部的韃靼勢力。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公元1330(至順元)年地圖

直到明朝萬曆初年,遊牧於女真人附近的蒙古勢力主要有科爾沁蒙古、內喀尓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這三大勢力皆屬於韃靼的後裔。公元1559(嘉靖三十八)年,一位名叫“野豬皮”(努爾哈赤)的女真人出生於建州左衛的一個小部落中,隨後,此人宛如一顆耀眼的明星一般悄然崛起。努爾哈赤崛起以後,與蒙古人之間的關係主要就是同科、喀、察這三大勢力交往。因此,倘若要研究蒙古人與後金之間的聯繫的話直接從這三大蒙古勢力入手即可。

在上一篇文章當中,筆者以後金與李氏朝鮮之間的關係變化為突破點,間接的講述了大明帝國的興衰,那麼,在該篇文章當中,筆者換個角度,從後金與蒙古之間的關係變化入手,再來談一談大明帝國的興衰。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三大女真地理位置圖

本文的研究內容:

首先,我們不妨先來簡單的瞭解一下科爾沁蒙古、內喀爾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的發展歷程。

科爾沁蒙古乃元朝皇室的旁系,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的十四世孫奎蒙克塔斯哈喇統領其部,最終歷經輾轉反側之後,遊牧於葉赫女真的南側,與葉赫部、烏拉部都有著較好的聯盟關係,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管轄。

元朝滅亡後,其殘餘勢力退居蒙古被稱之為北元,北元時期也曾出現過幾位驍勇的統治者,其中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孫巴圖孟克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公元1480(明成化十六)年,六歲的巴圖孟克被蒙古各部推舉為北元大汗,此人一生征戰四方,並統一了整個漠南蒙古。由於功勳卓著,巴圖孟克也被後人親切地譽為“達延汗”。達延汗的第五子阿楚博羅特之子共有五個兒子,五子又衍生出了五個部落,即:扎魯特部、巴約特部、兀班部、巴林部和炒花部,五部統稱為喀爾喀蒙古,同樣也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管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喀尓咯蒙古是屬於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公元1582(萬里十)年地圖

察哈爾蒙古與喀爾喀蒙古如出一轍,同屬於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達延汗的長子孛只也曾“紅極一時”,被稱之為察哈爾汗。察哈爾汗死後,察哈爾蒙古受右翼蒙古勢力俺答汗所迫,最終遷至西拉木倫河流域一帶與喀尓喀蒙古毗鄰而居。直到察哈爾汗的第五世孫庫圖克圖汗的崛起(即大家所熟知的林丹汗),察哈爾蒙古再次走上了巔峰。

公元1588(萬曆十六)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在此之前,努爾哈赤與蒙古勢力其實是沒有任何交集的,然而,當努爾哈赤將矛頭指向了海西女真中的扈倫四部的時候,蒙古勢力與建州女真之間的矛盾就再也摁耐不住了。正如文章前面所說,科爾沁蒙古與扈倫四部之中的葉赫部、烏拉部都有著較好的聯盟關係,以至於在這種形勢之下,一旦努爾哈赤將矛頭指向這兩個部落時,勢必會引得科爾沁蒙古與建州女真之間產生不必要的交集。而科爾沁蒙古又是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的,如此一來,倘若建州女真與葉赫和烏拉之間產生矛盾最終勢必會演變成努爾哈赤與勢力強大的林丹汗之間的矛盾,此舉對於尚未穩住根基的努爾哈赤來說無疑是以卵擊石。因此,在努爾哈赤征服扈倫四部的時候儘量是將葉赫部和烏拉部擱在一邊,先拿下其餘兩個部落,實在不行的時候,努爾哈赤寧可停下征服的腳步也不願去與葉赫部和烏拉部產生矛盾。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示意圖

但事情並沒有努爾哈赤想的那麼簡單。在當時那種弱肉強食的時代,眼看著努爾哈赤在建州女真中一步步坐大,扈倫四部之首——葉赫部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於是,狂妄自大的葉赫部首領在努爾哈赤還沒有招惹到他的時候他卻先下手為強,反過來向努爾哈赤發起挑戰。公元1593(萬曆二十一)年,葉赫部趁著明朝政府忙於朝鮮戰爭之際,糾集扈倫四部和科爾沁蒙古勢力共計九部聯軍向努爾哈赤進攻。令人遺憾的是,九部聯軍均被努爾哈赤一一擊垮(史稱古勒山之戰),此戰成為了努爾哈赤與蒙古勢力之間關係轉變的一大重要轉折點。

此戰之後,努爾哈赤立馬藉此契機向科爾沁蒙古發起了一波強大的外交攻勢,先是放回了被俘虜的蒙古人,而後又以厚禮相贈並派專人護送返回原部。明眼人都知道,努爾哈赤所做的這一切其目的便是想與科爾沁蒙古交好,為以後征服扈倫四部做好鋪墊。果不其然,自此蒙古勢力與建州女真之間漸漸地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據史料《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

古勒山戰役之後,蒙古各部長遣使往來不絕。

"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歡迎觀看

編者導讀:

公元1368(元至正二十八)年,以朱元璋為首的明軍勢力一舉攻陷了元朝大都,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被迫撤出中原。至此,元朝這個盛極一時的大帝國在歷經九十八年的風雨兼程之後氣數終於走到了盡頭,中原地區隨即結束了被蒙古族統治的局面。與此同時,歷史也拉開了大明帝國這一新生勢力問鼎中原的帷幕。

元朝滅亡之後,其殘餘的勢力並沒有被徹底消滅掉,而是轉移到了蒙古草原,以遊牧為生。隨後,又分裂成了許許多多的小部落,其中游牧於西部的蒙古人被稱之為瓦刺,遊牧於東部的被稱之為韃靼,再往東遊牧於黑龍江以南一帶的蒙古勢力則被稱之為兀良哈。朱元璋時期,由於兀良哈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明帝國較近,以至於被明朝政府率先給予招撫,並在其部設置了三大羈縻衛所,分別為:朵顏衛、福餘衛和泰寧衛,統稱為兀良哈三衛。眾所周知,明朝初期,為了能夠更加高效的制衡蒙古勢力,統治者為此專門制定出了一套“藉女真制北虜”的政策,即:招撫東北各部的女真勢力,分而治之,使其和蒙古兀良哈三衛共同牽制住西部的瓦刺勢力和東部的韃靼勢力。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公元1330(至順元)年地圖

直到明朝萬曆初年,遊牧於女真人附近的蒙古勢力主要有科爾沁蒙古、內喀尓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這三大勢力皆屬於韃靼的後裔。公元1559(嘉靖三十八)年,一位名叫“野豬皮”(努爾哈赤)的女真人出生於建州左衛的一個小部落中,隨後,此人宛如一顆耀眼的明星一般悄然崛起。努爾哈赤崛起以後,與蒙古人之間的關係主要就是同科、喀、察這三大勢力交往。因此,倘若要研究蒙古人與後金之間的聯繫的話直接從這三大蒙古勢力入手即可。

在上一篇文章當中,筆者以後金與李氏朝鮮之間的關係變化為突破點,間接的講述了大明帝國的興衰,那麼,在該篇文章當中,筆者換個角度,從後金與蒙古之間的關係變化入手,再來談一談大明帝國的興衰。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三大女真地理位置圖

本文的研究內容:

首先,我們不妨先來簡單的瞭解一下科爾沁蒙古、內喀爾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的發展歷程。

科爾沁蒙古乃元朝皇室的旁系,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的十四世孫奎蒙克塔斯哈喇統領其部,最終歷經輾轉反側之後,遊牧於葉赫女真的南側,與葉赫部、烏拉部都有著較好的聯盟關係,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管轄。

元朝滅亡後,其殘餘勢力退居蒙古被稱之為北元,北元時期也曾出現過幾位驍勇的統治者,其中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孫巴圖孟克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公元1480(明成化十六)年,六歲的巴圖孟克被蒙古各部推舉為北元大汗,此人一生征戰四方,並統一了整個漠南蒙古。由於功勳卓著,巴圖孟克也被後人親切地譽為“達延汗”。達延汗的第五子阿楚博羅特之子共有五個兒子,五子又衍生出了五個部落,即:扎魯特部、巴約特部、兀班部、巴林部和炒花部,五部統稱為喀爾喀蒙古,同樣也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管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喀尓咯蒙古是屬於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公元1582(萬里十)年地圖

察哈爾蒙古與喀爾喀蒙古如出一轍,同屬於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達延汗的長子孛只也曾“紅極一時”,被稱之為察哈爾汗。察哈爾汗死後,察哈爾蒙古受右翼蒙古勢力俺答汗所迫,最終遷至西拉木倫河流域一帶與喀尓喀蒙古毗鄰而居。直到察哈爾汗的第五世孫庫圖克圖汗的崛起(即大家所熟知的林丹汗),察哈爾蒙古再次走上了巔峰。

公元1588(萬曆十六)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在此之前,努爾哈赤與蒙古勢力其實是沒有任何交集的,然而,當努爾哈赤將矛頭指向了海西女真中的扈倫四部的時候,蒙古勢力與建州女真之間的矛盾就再也摁耐不住了。正如文章前面所說,科爾沁蒙古與扈倫四部之中的葉赫部、烏拉部都有著較好的聯盟關係,以至於在這種形勢之下,一旦努爾哈赤將矛頭指向這兩個部落時,勢必會引得科爾沁蒙古與建州女真之間產生不必要的交集。而科爾沁蒙古又是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的,如此一來,倘若建州女真與葉赫和烏拉之間產生矛盾最終勢必會演變成努爾哈赤與勢力強大的林丹汗之間的矛盾,此舉對於尚未穩住根基的努爾哈赤來說無疑是以卵擊石。因此,在努爾哈赤征服扈倫四部的時候儘量是將葉赫部和烏拉部擱在一邊,先拿下其餘兩個部落,實在不行的時候,努爾哈赤寧可停下征服的腳步也不願去與葉赫部和烏拉部產生矛盾。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示意圖

但事情並沒有努爾哈赤想的那麼簡單。在當時那種弱肉強食的時代,眼看著努爾哈赤在建州女真中一步步坐大,扈倫四部之首——葉赫部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於是,狂妄自大的葉赫部首領在努爾哈赤還沒有招惹到他的時候他卻先下手為強,反過來向努爾哈赤發起挑戰。公元1593(萬曆二十一)年,葉赫部趁著明朝政府忙於朝鮮戰爭之際,糾集扈倫四部和科爾沁蒙古勢力共計九部聯軍向努爾哈赤進攻。令人遺憾的是,九部聯軍均被努爾哈赤一一擊垮(史稱古勒山之戰),此戰成為了努爾哈赤與蒙古勢力之間關係轉變的一大重要轉折點。

此戰之後,努爾哈赤立馬藉此契機向科爾沁蒙古發起了一波強大的外交攻勢,先是放回了被俘虜的蒙古人,而後又以厚禮相贈並派專人護送返回原部。明眼人都知道,努爾哈赤所做的這一切其目的便是想與科爾沁蒙古交好,為以後征服扈倫四部做好鋪墊。果不其然,自此蒙古勢力與建州女真之間漸漸地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據史料《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

古勒山戰役之後,蒙古各部長遣使往來不絕。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努爾哈赤畫像

雖然諸如科爾沁蒙古等這些勢力並沒有就此徹底的與葉赫部、烏拉部之間斷絕關係,但實際上這些蒙古人已經開始從本質上慢慢地向努爾哈赤靠攏,這一切不得不得益於古勒山之戰的功勞。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建州女真在古勒山之戰的勝利變相的促進了努爾哈赤與蒙古之間的聯繫,為今後努爾哈赤與蒙古勢力結成聯盟奠定了一個堅固的基礎。

公元1612(萬曆四十)年,科爾沁蒙古與努爾哈赤聯姻,成為了首個與努爾哈赤結成聯盟的蒙古大部落。此時此刻,喀爾喀蒙古成為了擋在努爾哈赤眼前的一大障礙,此障礙不除,努爾哈赤必將難以集中兵力進軍葉赫和遼東地區。然而,對於喀爾喀蒙古勢力重要性的認識明朝統治者不下於努爾哈赤,由於努爾哈赤勢力日益強盛,對此明朝政府不得不採取瓦解措施。明朝統治者所採取的措施便是扶持葉赫部和喀爾喀蒙古,並促進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用來制衡努爾哈赤勢力。除此之外,明朝還以加大開放貿易力度為誘餌,在遼東地區開放四個馬市貿易場所專門為喀爾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服務,在這種利益裙帶關係之下,也直接決定了喀爾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終究是要與明朝統治者站在一個陣營的。

"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歡迎觀看

編者導讀:

公元1368(元至正二十八)年,以朱元璋為首的明軍勢力一舉攻陷了元朝大都,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被迫撤出中原。至此,元朝這個盛極一時的大帝國在歷經九十八年的風雨兼程之後氣數終於走到了盡頭,中原地區隨即結束了被蒙古族統治的局面。與此同時,歷史也拉開了大明帝國這一新生勢力問鼎中原的帷幕。

元朝滅亡之後,其殘餘的勢力並沒有被徹底消滅掉,而是轉移到了蒙古草原,以遊牧為生。隨後,又分裂成了許許多多的小部落,其中游牧於西部的蒙古人被稱之為瓦刺,遊牧於東部的被稱之為韃靼,再往東遊牧於黑龍江以南一帶的蒙古勢力則被稱之為兀良哈。朱元璋時期,由於兀良哈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明帝國較近,以至於被明朝政府率先給予招撫,並在其部設置了三大羈縻衛所,分別為:朵顏衛、福餘衛和泰寧衛,統稱為兀良哈三衛。眾所周知,明朝初期,為了能夠更加高效的制衡蒙古勢力,統治者為此專門制定出了一套“藉女真制北虜”的政策,即:招撫東北各部的女真勢力,分而治之,使其和蒙古兀良哈三衛共同牽制住西部的瓦刺勢力和東部的韃靼勢力。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公元1330(至順元)年地圖

直到明朝萬曆初年,遊牧於女真人附近的蒙古勢力主要有科爾沁蒙古、內喀尓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這三大勢力皆屬於韃靼的後裔。公元1559(嘉靖三十八)年,一位名叫“野豬皮”(努爾哈赤)的女真人出生於建州左衛的一個小部落中,隨後,此人宛如一顆耀眼的明星一般悄然崛起。努爾哈赤崛起以後,與蒙古人之間的關係主要就是同科、喀、察這三大勢力交往。因此,倘若要研究蒙古人與後金之間的聯繫的話直接從這三大蒙古勢力入手即可。

在上一篇文章當中,筆者以後金與李氏朝鮮之間的關係變化為突破點,間接的講述了大明帝國的興衰,那麼,在該篇文章當中,筆者換個角度,從後金與蒙古之間的關係變化入手,再來談一談大明帝國的興衰。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三大女真地理位置圖

本文的研究內容:

首先,我們不妨先來簡單的瞭解一下科爾沁蒙古、內喀爾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的發展歷程。

科爾沁蒙古乃元朝皇室的旁系,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的十四世孫奎蒙克塔斯哈喇統領其部,最終歷經輾轉反側之後,遊牧於葉赫女真的南側,與葉赫部、烏拉部都有著較好的聯盟關係,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管轄。

元朝滅亡後,其殘餘勢力退居蒙古被稱之為北元,北元時期也曾出現過幾位驍勇的統治者,其中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孫巴圖孟克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公元1480(明成化十六)年,六歲的巴圖孟克被蒙古各部推舉為北元大汗,此人一生征戰四方,並統一了整個漠南蒙古。由於功勳卓著,巴圖孟克也被後人親切地譽為“達延汗”。達延汗的第五子阿楚博羅特之子共有五個兒子,五子又衍生出了五個部落,即:扎魯特部、巴約特部、兀班部、巴林部和炒花部,五部統稱為喀爾喀蒙古,同樣也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管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喀尓咯蒙古是屬於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公元1582(萬里十)年地圖

察哈爾蒙古與喀爾喀蒙古如出一轍,同屬於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達延汗的長子孛只也曾“紅極一時”,被稱之為察哈爾汗。察哈爾汗死後,察哈爾蒙古受右翼蒙古勢力俺答汗所迫,最終遷至西拉木倫河流域一帶與喀尓喀蒙古毗鄰而居。直到察哈爾汗的第五世孫庫圖克圖汗的崛起(即大家所熟知的林丹汗),察哈爾蒙古再次走上了巔峰。

公元1588(萬曆十六)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在此之前,努爾哈赤與蒙古勢力其實是沒有任何交集的,然而,當努爾哈赤將矛頭指向了海西女真中的扈倫四部的時候,蒙古勢力與建州女真之間的矛盾就再也摁耐不住了。正如文章前面所說,科爾沁蒙古與扈倫四部之中的葉赫部、烏拉部都有著較好的聯盟關係,以至於在這種形勢之下,一旦努爾哈赤將矛頭指向這兩個部落時,勢必會引得科爾沁蒙古與建州女真之間產生不必要的交集。而科爾沁蒙古又是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的,如此一來,倘若建州女真與葉赫和烏拉之間產生矛盾最終勢必會演變成努爾哈赤與勢力強大的林丹汗之間的矛盾,此舉對於尚未穩住根基的努爾哈赤來說無疑是以卵擊石。因此,在努爾哈赤征服扈倫四部的時候儘量是將葉赫部和烏拉部擱在一邊,先拿下其餘兩個部落,實在不行的時候,努爾哈赤寧可停下征服的腳步也不願去與葉赫部和烏拉部產生矛盾。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示意圖

但事情並沒有努爾哈赤想的那麼簡單。在當時那種弱肉強食的時代,眼看著努爾哈赤在建州女真中一步步坐大,扈倫四部之首——葉赫部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於是,狂妄自大的葉赫部首領在努爾哈赤還沒有招惹到他的時候他卻先下手為強,反過來向努爾哈赤發起挑戰。公元1593(萬曆二十一)年,葉赫部趁著明朝政府忙於朝鮮戰爭之際,糾集扈倫四部和科爾沁蒙古勢力共計九部聯軍向努爾哈赤進攻。令人遺憾的是,九部聯軍均被努爾哈赤一一擊垮(史稱古勒山之戰),此戰成為了努爾哈赤與蒙古勢力之間關係轉變的一大重要轉折點。

此戰之後,努爾哈赤立馬藉此契機向科爾沁蒙古發起了一波強大的外交攻勢,先是放回了被俘虜的蒙古人,而後又以厚禮相贈並派專人護送返回原部。明眼人都知道,努爾哈赤所做的這一切其目的便是想與科爾沁蒙古交好,為以後征服扈倫四部做好鋪墊。果不其然,自此蒙古勢力與建州女真之間漸漸地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據史料《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

古勒山戰役之後,蒙古各部長遣使往來不絕。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努爾哈赤畫像

雖然諸如科爾沁蒙古等這些勢力並沒有就此徹底的與葉赫部、烏拉部之間斷絕關係,但實際上這些蒙古人已經開始從本質上慢慢地向努爾哈赤靠攏,這一切不得不得益於古勒山之戰的功勞。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建州女真在古勒山之戰的勝利變相的促進了努爾哈赤與蒙古之間的聯繫,為今後努爾哈赤與蒙古勢力結成聯盟奠定了一個堅固的基礎。

公元1612(萬曆四十)年,科爾沁蒙古與努爾哈赤聯姻,成為了首個與努爾哈赤結成聯盟的蒙古大部落。此時此刻,喀爾喀蒙古成為了擋在努爾哈赤眼前的一大障礙,此障礙不除,努爾哈赤必將難以集中兵力進軍葉赫和遼東地區。然而,對於喀爾喀蒙古勢力重要性的認識明朝統治者不下於努爾哈赤,由於努爾哈赤勢力日益強盛,對此明朝政府不得不採取瓦解措施。明朝統治者所採取的措施便是扶持葉赫部和喀爾喀蒙古,並促進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用來制衡努爾哈赤勢力。除此之外,明朝還以加大開放貿易力度為誘餌,在遼東地區開放四個馬市貿易場所專門為喀爾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服務,在這種利益裙帶關係之下,也直接決定了喀爾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終究是要與明朝統治者站在一個陣營的。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努爾哈赤進攻路線

公元1618(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並於當天發起了對明朝邊境的正面進攻,隨後一舉拿下了撫順一帶。拿下撫順後,努爾哈赤更加需要喀爾喀蒙古勢力的支持,共同夾擊遼東,據史料《明實錄》記載:

於四五月間,多賚銀幣,投送諸虜(喀尓咯蒙古各部),欲其助兵分犯。

儘管如此,喀尓咯蒙古並沒有折服於努爾哈赤的利益誘惑之下。

"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歡迎觀看

編者導讀:

公元1368(元至正二十八)年,以朱元璋為首的明軍勢力一舉攻陷了元朝大都,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被迫撤出中原。至此,元朝這個盛極一時的大帝國在歷經九十八年的風雨兼程之後氣數終於走到了盡頭,中原地區隨即結束了被蒙古族統治的局面。與此同時,歷史也拉開了大明帝國這一新生勢力問鼎中原的帷幕。

元朝滅亡之後,其殘餘的勢力並沒有被徹底消滅掉,而是轉移到了蒙古草原,以遊牧為生。隨後,又分裂成了許許多多的小部落,其中游牧於西部的蒙古人被稱之為瓦刺,遊牧於東部的被稱之為韃靼,再往東遊牧於黑龍江以南一帶的蒙古勢力則被稱之為兀良哈。朱元璋時期,由於兀良哈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明帝國較近,以至於被明朝政府率先給予招撫,並在其部設置了三大羈縻衛所,分別為:朵顏衛、福餘衛和泰寧衛,統稱為兀良哈三衛。眾所周知,明朝初期,為了能夠更加高效的制衡蒙古勢力,統治者為此專門制定出了一套“藉女真制北虜”的政策,即:招撫東北各部的女真勢力,分而治之,使其和蒙古兀良哈三衛共同牽制住西部的瓦刺勢力和東部的韃靼勢力。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公元1330(至順元)年地圖

直到明朝萬曆初年,遊牧於女真人附近的蒙古勢力主要有科爾沁蒙古、內喀尓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這三大勢力皆屬於韃靼的後裔。公元1559(嘉靖三十八)年,一位名叫“野豬皮”(努爾哈赤)的女真人出生於建州左衛的一個小部落中,隨後,此人宛如一顆耀眼的明星一般悄然崛起。努爾哈赤崛起以後,與蒙古人之間的關係主要就是同科、喀、察這三大勢力交往。因此,倘若要研究蒙古人與後金之間的聯繫的話直接從這三大蒙古勢力入手即可。

在上一篇文章當中,筆者以後金與李氏朝鮮之間的關係變化為突破點,間接的講述了大明帝國的興衰,那麼,在該篇文章當中,筆者換個角度,從後金與蒙古之間的關係變化入手,再來談一談大明帝國的興衰。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三大女真地理位置圖

本文的研究內容:

首先,我們不妨先來簡單的瞭解一下科爾沁蒙古、內喀爾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的發展歷程。

科爾沁蒙古乃元朝皇室的旁系,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的十四世孫奎蒙克塔斯哈喇統領其部,最終歷經輾轉反側之後,遊牧於葉赫女真的南側,與葉赫部、烏拉部都有著較好的聯盟關係,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管轄。

元朝滅亡後,其殘餘勢力退居蒙古被稱之為北元,北元時期也曾出現過幾位驍勇的統治者,其中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孫巴圖孟克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公元1480(明成化十六)年,六歲的巴圖孟克被蒙古各部推舉為北元大汗,此人一生征戰四方,並統一了整個漠南蒙古。由於功勳卓著,巴圖孟克也被後人親切地譽為“達延汗”。達延汗的第五子阿楚博羅特之子共有五個兒子,五子又衍生出了五個部落,即:扎魯特部、巴約特部、兀班部、巴林部和炒花部,五部統稱為喀爾喀蒙古,同樣也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管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喀尓咯蒙古是屬於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公元1582(萬里十)年地圖

察哈爾蒙古與喀爾喀蒙古如出一轍,同屬於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達延汗的長子孛只也曾“紅極一時”,被稱之為察哈爾汗。察哈爾汗死後,察哈爾蒙古受右翼蒙古勢力俺答汗所迫,最終遷至西拉木倫河流域一帶與喀尓喀蒙古毗鄰而居。直到察哈爾汗的第五世孫庫圖克圖汗的崛起(即大家所熟知的林丹汗),察哈爾蒙古再次走上了巔峰。

公元1588(萬曆十六)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在此之前,努爾哈赤與蒙古勢力其實是沒有任何交集的,然而,當努爾哈赤將矛頭指向了海西女真中的扈倫四部的時候,蒙古勢力與建州女真之間的矛盾就再也摁耐不住了。正如文章前面所說,科爾沁蒙古與扈倫四部之中的葉赫部、烏拉部都有著較好的聯盟關係,以至於在這種形勢之下,一旦努爾哈赤將矛頭指向這兩個部落時,勢必會引得科爾沁蒙古與建州女真之間產生不必要的交集。而科爾沁蒙古又是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的,如此一來,倘若建州女真與葉赫和烏拉之間產生矛盾最終勢必會演變成努爾哈赤與勢力強大的林丹汗之間的矛盾,此舉對於尚未穩住根基的努爾哈赤來說無疑是以卵擊石。因此,在努爾哈赤征服扈倫四部的時候儘量是將葉赫部和烏拉部擱在一邊,先拿下其餘兩個部落,實在不行的時候,努爾哈赤寧可停下征服的腳步也不願去與葉赫部和烏拉部產生矛盾。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示意圖

但事情並沒有努爾哈赤想的那麼簡單。在當時那種弱肉強食的時代,眼看著努爾哈赤在建州女真中一步步坐大,扈倫四部之首——葉赫部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於是,狂妄自大的葉赫部首領在努爾哈赤還沒有招惹到他的時候他卻先下手為強,反過來向努爾哈赤發起挑戰。公元1593(萬曆二十一)年,葉赫部趁著明朝政府忙於朝鮮戰爭之際,糾集扈倫四部和科爾沁蒙古勢力共計九部聯軍向努爾哈赤進攻。令人遺憾的是,九部聯軍均被努爾哈赤一一擊垮(史稱古勒山之戰),此戰成為了努爾哈赤與蒙古勢力之間關係轉變的一大重要轉折點。

此戰之後,努爾哈赤立馬藉此契機向科爾沁蒙古發起了一波強大的外交攻勢,先是放回了被俘虜的蒙古人,而後又以厚禮相贈並派專人護送返回原部。明眼人都知道,努爾哈赤所做的這一切其目的便是想與科爾沁蒙古交好,為以後征服扈倫四部做好鋪墊。果不其然,自此蒙古勢力與建州女真之間漸漸地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據史料《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

古勒山戰役之後,蒙古各部長遣使往來不絕。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努爾哈赤畫像

雖然諸如科爾沁蒙古等這些勢力並沒有就此徹底的與葉赫部、烏拉部之間斷絕關係,但實際上這些蒙古人已經開始從本質上慢慢地向努爾哈赤靠攏,這一切不得不得益於古勒山之戰的功勞。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建州女真在古勒山之戰的勝利變相的促進了努爾哈赤與蒙古之間的聯繫,為今後努爾哈赤與蒙古勢力結成聯盟奠定了一個堅固的基礎。

公元1612(萬曆四十)年,科爾沁蒙古與努爾哈赤聯姻,成為了首個與努爾哈赤結成聯盟的蒙古大部落。此時此刻,喀爾喀蒙古成為了擋在努爾哈赤眼前的一大障礙,此障礙不除,努爾哈赤必將難以集中兵力進軍葉赫和遼東地區。然而,對於喀爾喀蒙古勢力重要性的認識明朝統治者不下於努爾哈赤,由於努爾哈赤勢力日益強盛,對此明朝政府不得不採取瓦解措施。明朝統治者所採取的措施便是扶持葉赫部和喀爾喀蒙古,並促進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用來制衡努爾哈赤勢力。除此之外,明朝還以加大開放貿易力度為誘餌,在遼東地區開放四個馬市貿易場所專門為喀爾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服務,在這種利益裙帶關係之下,也直接決定了喀爾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終究是要與明朝統治者站在一個陣營的。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努爾哈赤進攻路線

公元1618(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並於當天發起了對明朝邊境的正面進攻,隨後一舉拿下了撫順一帶。拿下撫順後,努爾哈赤更加需要喀爾喀蒙古勢力的支持,共同夾擊遼東,據史料《明實錄》記載:

於四五月間,多賚銀幣,投送諸虜(喀尓咯蒙古各部),欲其助兵分犯。

儘管如此,喀尓咯蒙古並沒有折服於努爾哈赤的利益誘惑之下。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參考圖1

努爾哈赤自薩爾滸戰役勝利之後,更是加大力度向喀爾喀蒙古各部散發招攬的信號,但似乎也沒有為其所動。直至金軍在開鐵戰役之中意外俘獲了喀爾喀蒙古中的領袖人物——宰賽,努爾哈赤與喀爾喀蒙古之間的這一局面才漸漸地被打破。在此之後,喀爾喀蒙古被迫與努爾哈赤結成了聯盟,雖然這一聯盟並不是十分的穩固,但對於努爾哈赤來說這已經是十分的難能可貴了,不說可以借喀爾喀蒙古勢力抗擊明朝,但至少也不會促使這一勢力成為明朝統治者手中的“武器”。

"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歡迎觀看

編者導讀:

公元1368(元至正二十八)年,以朱元璋為首的明軍勢力一舉攻陷了元朝大都,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被迫撤出中原。至此,元朝這個盛極一時的大帝國在歷經九十八年的風雨兼程之後氣數終於走到了盡頭,中原地區隨即結束了被蒙古族統治的局面。與此同時,歷史也拉開了大明帝國這一新生勢力問鼎中原的帷幕。

元朝滅亡之後,其殘餘的勢力並沒有被徹底消滅掉,而是轉移到了蒙古草原,以遊牧為生。隨後,又分裂成了許許多多的小部落,其中游牧於西部的蒙古人被稱之為瓦刺,遊牧於東部的被稱之為韃靼,再往東遊牧於黑龍江以南一帶的蒙古勢力則被稱之為兀良哈。朱元璋時期,由於兀良哈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明帝國較近,以至於被明朝政府率先給予招撫,並在其部設置了三大羈縻衛所,分別為:朵顏衛、福餘衛和泰寧衛,統稱為兀良哈三衛。眾所周知,明朝初期,為了能夠更加高效的制衡蒙古勢力,統治者為此專門制定出了一套“藉女真制北虜”的政策,即:招撫東北各部的女真勢力,分而治之,使其和蒙古兀良哈三衛共同牽制住西部的瓦刺勢力和東部的韃靼勢力。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公元1330(至順元)年地圖

直到明朝萬曆初年,遊牧於女真人附近的蒙古勢力主要有科爾沁蒙古、內喀尓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這三大勢力皆屬於韃靼的後裔。公元1559(嘉靖三十八)年,一位名叫“野豬皮”(努爾哈赤)的女真人出生於建州左衛的一個小部落中,隨後,此人宛如一顆耀眼的明星一般悄然崛起。努爾哈赤崛起以後,與蒙古人之間的關係主要就是同科、喀、察這三大勢力交往。因此,倘若要研究蒙古人與後金之間的聯繫的話直接從這三大蒙古勢力入手即可。

在上一篇文章當中,筆者以後金與李氏朝鮮之間的關係變化為突破點,間接的講述了大明帝國的興衰,那麼,在該篇文章當中,筆者換個角度,從後金與蒙古之間的關係變化入手,再來談一談大明帝國的興衰。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三大女真地理位置圖

本文的研究內容:

首先,我們不妨先來簡單的瞭解一下科爾沁蒙古、內喀爾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的發展歷程。

科爾沁蒙古乃元朝皇室的旁系,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的十四世孫奎蒙克塔斯哈喇統領其部,最終歷經輾轉反側之後,遊牧於葉赫女真的南側,與葉赫部、烏拉部都有著較好的聯盟關係,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管轄。

元朝滅亡後,其殘餘勢力退居蒙古被稱之為北元,北元時期也曾出現過幾位驍勇的統治者,其中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孫巴圖孟克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公元1480(明成化十六)年,六歲的巴圖孟克被蒙古各部推舉為北元大汗,此人一生征戰四方,並統一了整個漠南蒙古。由於功勳卓著,巴圖孟克也被後人親切地譽為“達延汗”。達延汗的第五子阿楚博羅特之子共有五個兒子,五子又衍生出了五個部落,即:扎魯特部、巴約特部、兀班部、巴林部和炒花部,五部統稱為喀爾喀蒙古,同樣也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管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喀尓咯蒙古是屬於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公元1582(萬里十)年地圖

察哈爾蒙古與喀爾喀蒙古如出一轍,同屬於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達延汗的長子孛只也曾“紅極一時”,被稱之為察哈爾汗。察哈爾汗死後,察哈爾蒙古受右翼蒙古勢力俺答汗所迫,最終遷至西拉木倫河流域一帶與喀尓喀蒙古毗鄰而居。直到察哈爾汗的第五世孫庫圖克圖汗的崛起(即大家所熟知的林丹汗),察哈爾蒙古再次走上了巔峰。

公元1588(萬曆十六)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在此之前,努爾哈赤與蒙古勢力其實是沒有任何交集的,然而,當努爾哈赤將矛頭指向了海西女真中的扈倫四部的時候,蒙古勢力與建州女真之間的矛盾就再也摁耐不住了。正如文章前面所說,科爾沁蒙古與扈倫四部之中的葉赫部、烏拉部都有著較好的聯盟關係,以至於在這種形勢之下,一旦努爾哈赤將矛頭指向這兩個部落時,勢必會引得科爾沁蒙古與建州女真之間產生不必要的交集。而科爾沁蒙古又是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的,如此一來,倘若建州女真與葉赫和烏拉之間產生矛盾最終勢必會演變成努爾哈赤與勢力強大的林丹汗之間的矛盾,此舉對於尚未穩住根基的努爾哈赤來說無疑是以卵擊石。因此,在努爾哈赤征服扈倫四部的時候儘量是將葉赫部和烏拉部擱在一邊,先拿下其餘兩個部落,實在不行的時候,努爾哈赤寧可停下征服的腳步也不願去與葉赫部和烏拉部產生矛盾。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示意圖

但事情並沒有努爾哈赤想的那麼簡單。在當時那種弱肉強食的時代,眼看著努爾哈赤在建州女真中一步步坐大,扈倫四部之首——葉赫部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於是,狂妄自大的葉赫部首領在努爾哈赤還沒有招惹到他的時候他卻先下手為強,反過來向努爾哈赤發起挑戰。公元1593(萬曆二十一)年,葉赫部趁著明朝政府忙於朝鮮戰爭之際,糾集扈倫四部和科爾沁蒙古勢力共計九部聯軍向努爾哈赤進攻。令人遺憾的是,九部聯軍均被努爾哈赤一一擊垮(史稱古勒山之戰),此戰成為了努爾哈赤與蒙古勢力之間關係轉變的一大重要轉折點。

此戰之後,努爾哈赤立馬藉此契機向科爾沁蒙古發起了一波強大的外交攻勢,先是放回了被俘虜的蒙古人,而後又以厚禮相贈並派專人護送返回原部。明眼人都知道,努爾哈赤所做的這一切其目的便是想與科爾沁蒙古交好,為以後征服扈倫四部做好鋪墊。果不其然,自此蒙古勢力與建州女真之間漸漸地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據史料《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

古勒山戰役之後,蒙古各部長遣使往來不絕。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努爾哈赤畫像

雖然諸如科爾沁蒙古等這些勢力並沒有就此徹底的與葉赫部、烏拉部之間斷絕關係,但實際上這些蒙古人已經開始從本質上慢慢地向努爾哈赤靠攏,這一切不得不得益於古勒山之戰的功勞。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建州女真在古勒山之戰的勝利變相的促進了努爾哈赤與蒙古之間的聯繫,為今後努爾哈赤與蒙古勢力結成聯盟奠定了一個堅固的基礎。

公元1612(萬曆四十)年,科爾沁蒙古與努爾哈赤聯姻,成為了首個與努爾哈赤結成聯盟的蒙古大部落。此時此刻,喀爾喀蒙古成為了擋在努爾哈赤眼前的一大障礙,此障礙不除,努爾哈赤必將難以集中兵力進軍葉赫和遼東地區。然而,對於喀爾喀蒙古勢力重要性的認識明朝統治者不下於努爾哈赤,由於努爾哈赤勢力日益強盛,對此明朝政府不得不採取瓦解措施。明朝統治者所採取的措施便是扶持葉赫部和喀爾喀蒙古,並促進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用來制衡努爾哈赤勢力。除此之外,明朝還以加大開放貿易力度為誘餌,在遼東地區開放四個馬市貿易場所專門為喀爾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服務,在這種利益裙帶關係之下,也直接決定了喀爾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終究是要與明朝統治者站在一個陣營的。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努爾哈赤進攻路線

公元1618(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並於當天發起了對明朝邊境的正面進攻,隨後一舉拿下了撫順一帶。拿下撫順後,努爾哈赤更加需要喀爾喀蒙古勢力的支持,共同夾擊遼東,據史料《明實錄》記載:

於四五月間,多賚銀幣,投送諸虜(喀尓咯蒙古各部),欲其助兵分犯。

儘管如此,喀尓咯蒙古並沒有折服於努爾哈赤的利益誘惑之下。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參考圖1

努爾哈赤自薩爾滸戰役勝利之後,更是加大力度向喀爾喀蒙古各部散發招攬的信號,但似乎也沒有為其所動。直至金軍在開鐵戰役之中意外俘獲了喀爾喀蒙古中的領袖人物——宰賽,努爾哈赤與喀爾喀蒙古之間的這一局面才漸漸地被打破。在此之後,喀爾喀蒙古被迫與努爾哈赤結成了聯盟,雖然這一聯盟並不是十分的穩固,但對於努爾哈赤來說這已經是十分的難能可貴了,不說可以借喀爾喀蒙古勢力抗擊明朝,但至少也不會促使這一勢力成為明朝統治者手中的“武器”。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萬曆皇帝畫像

結語:

毫無疑問,蒙古勢力的立場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取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與蒙古勢力沒有任何交集,到與科爾沁蒙古結盟,再到喀爾喀蒙古的被迫屈服,不得不說努爾哈赤所走的這一步棋可謂是精彩至極,一方面可以一步步的削弱察哈爾蒙古林丹汗的勢力,使其處於孤立狀態;另一方面又可以給自己進軍遼東、西進遼西奠定戰略性的基礎,順便還能給予明朝統治者巨大的軍事壓力。毫不誇張的說,努爾哈赤爭取與蒙古的外交政策實乃一舉多得。

綜上所述,我們還不難發現這麼一個規律:蒙古勢力與後金之間關係的緩和程度,從某種角度上也映射出了大明王朝的興衰。

"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歡迎觀看

編者導讀:

公元1368(元至正二十八)年,以朱元璋為首的明軍勢力一舉攻陷了元朝大都,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被迫撤出中原。至此,元朝這個盛極一時的大帝國在歷經九十八年的風雨兼程之後氣數終於走到了盡頭,中原地區隨即結束了被蒙古族統治的局面。與此同時,歷史也拉開了大明帝國這一新生勢力問鼎中原的帷幕。

元朝滅亡之後,其殘餘的勢力並沒有被徹底消滅掉,而是轉移到了蒙古草原,以遊牧為生。隨後,又分裂成了許許多多的小部落,其中游牧於西部的蒙古人被稱之為瓦刺,遊牧於東部的被稱之為韃靼,再往東遊牧於黑龍江以南一帶的蒙古勢力則被稱之為兀良哈。朱元璋時期,由於兀良哈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明帝國較近,以至於被明朝政府率先給予招撫,並在其部設置了三大羈縻衛所,分別為:朵顏衛、福餘衛和泰寧衛,統稱為兀良哈三衛。眾所周知,明朝初期,為了能夠更加高效的制衡蒙古勢力,統治者為此專門制定出了一套“藉女真制北虜”的政策,即:招撫東北各部的女真勢力,分而治之,使其和蒙古兀良哈三衛共同牽制住西部的瓦刺勢力和東部的韃靼勢力。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公元1330(至順元)年地圖

直到明朝萬曆初年,遊牧於女真人附近的蒙古勢力主要有科爾沁蒙古、內喀尓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這三大勢力皆屬於韃靼的後裔。公元1559(嘉靖三十八)年,一位名叫“野豬皮”(努爾哈赤)的女真人出生於建州左衛的一個小部落中,隨後,此人宛如一顆耀眼的明星一般悄然崛起。努爾哈赤崛起以後,與蒙古人之間的關係主要就是同科、喀、察這三大勢力交往。因此,倘若要研究蒙古人與後金之間的聯繫的話直接從這三大蒙古勢力入手即可。

在上一篇文章當中,筆者以後金與李氏朝鮮之間的關係變化為突破點,間接的講述了大明帝國的興衰,那麼,在該篇文章當中,筆者換個角度,從後金與蒙古之間的關係變化入手,再來談一談大明帝國的興衰。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三大女真地理位置圖

本文的研究內容:

首先,我們不妨先來簡單的瞭解一下科爾沁蒙古、內喀爾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的發展歷程。

科爾沁蒙古乃元朝皇室的旁系,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的十四世孫奎蒙克塔斯哈喇統領其部,最終歷經輾轉反側之後,遊牧於葉赫女真的南側,與葉赫部、烏拉部都有著較好的聯盟關係,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管轄。

元朝滅亡後,其殘餘勢力退居蒙古被稱之為北元,北元時期也曾出現過幾位驍勇的統治者,其中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孫巴圖孟克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公元1480(明成化十六)年,六歲的巴圖孟克被蒙古各部推舉為北元大汗,此人一生征戰四方,並統一了整個漠南蒙古。由於功勳卓著,巴圖孟克也被後人親切地譽為“達延汗”。達延汗的第五子阿楚博羅特之子共有五個兒子,五子又衍生出了五個部落,即:扎魯特部、巴約特部、兀班部、巴林部和炒花部,五部統稱為喀爾喀蒙古,同樣也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管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喀尓咯蒙古是屬於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公元1582(萬里十)年地圖

察哈爾蒙古與喀爾喀蒙古如出一轍,同屬於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達延汗的長子孛只也曾“紅極一時”,被稱之為察哈爾汗。察哈爾汗死後,察哈爾蒙古受右翼蒙古勢力俺答汗所迫,最終遷至西拉木倫河流域一帶與喀尓喀蒙古毗鄰而居。直到察哈爾汗的第五世孫庫圖克圖汗的崛起(即大家所熟知的林丹汗),察哈爾蒙古再次走上了巔峰。

公元1588(萬曆十六)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在此之前,努爾哈赤與蒙古勢力其實是沒有任何交集的,然而,當努爾哈赤將矛頭指向了海西女真中的扈倫四部的時候,蒙古勢力與建州女真之間的矛盾就再也摁耐不住了。正如文章前面所說,科爾沁蒙古與扈倫四部之中的葉赫部、烏拉部都有著較好的聯盟關係,以至於在這種形勢之下,一旦努爾哈赤將矛頭指向這兩個部落時,勢必會引得科爾沁蒙古與建州女真之間產生不必要的交集。而科爾沁蒙古又是服屬於察哈爾蒙古的,如此一來,倘若建州女真與葉赫和烏拉之間產生矛盾最終勢必會演變成努爾哈赤與勢力強大的林丹汗之間的矛盾,此舉對於尚未穩住根基的努爾哈赤來說無疑是以卵擊石。因此,在努爾哈赤征服扈倫四部的時候儘量是將葉赫部和烏拉部擱在一邊,先拿下其餘兩個部落,實在不行的時候,努爾哈赤寧可停下征服的腳步也不願去與葉赫部和烏拉部產生矛盾。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示意圖

但事情並沒有努爾哈赤想的那麼簡單。在當時那種弱肉強食的時代,眼看著努爾哈赤在建州女真中一步步坐大,扈倫四部之首——葉赫部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於是,狂妄自大的葉赫部首領在努爾哈赤還沒有招惹到他的時候他卻先下手為強,反過來向努爾哈赤發起挑戰。公元1593(萬曆二十一)年,葉赫部趁著明朝政府忙於朝鮮戰爭之際,糾集扈倫四部和科爾沁蒙古勢力共計九部聯軍向努爾哈赤進攻。令人遺憾的是,九部聯軍均被努爾哈赤一一擊垮(史稱古勒山之戰),此戰成為了努爾哈赤與蒙古勢力之間關係轉變的一大重要轉折點。

此戰之後,努爾哈赤立馬藉此契機向科爾沁蒙古發起了一波強大的外交攻勢,先是放回了被俘虜的蒙古人,而後又以厚禮相贈並派專人護送返回原部。明眼人都知道,努爾哈赤所做的這一切其目的便是想與科爾沁蒙古交好,為以後征服扈倫四部做好鋪墊。果不其然,自此蒙古勢力與建州女真之間漸漸地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據史料《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

古勒山戰役之後,蒙古各部長遣使往來不絕。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努爾哈赤畫像

雖然諸如科爾沁蒙古等這些勢力並沒有就此徹底的與葉赫部、烏拉部之間斷絕關係,但實際上這些蒙古人已經開始從本質上慢慢地向努爾哈赤靠攏,這一切不得不得益於古勒山之戰的功勞。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建州女真在古勒山之戰的勝利變相的促進了努爾哈赤與蒙古之間的聯繫,為今後努爾哈赤與蒙古勢力結成聯盟奠定了一個堅固的基礎。

公元1612(萬曆四十)年,科爾沁蒙古與努爾哈赤聯姻,成為了首個與努爾哈赤結成聯盟的蒙古大部落。此時此刻,喀爾喀蒙古成為了擋在努爾哈赤眼前的一大障礙,此障礙不除,努爾哈赤必將難以集中兵力進軍葉赫和遼東地區。然而,對於喀爾喀蒙古勢力重要性的認識明朝統治者不下於努爾哈赤,由於努爾哈赤勢力日益強盛,對此明朝政府不得不採取瓦解措施。明朝統治者所採取的措施便是扶持葉赫部和喀爾喀蒙古,並促進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用來制衡努爾哈赤勢力。除此之外,明朝還以加大開放貿易力度為誘餌,在遼東地區開放四個馬市貿易場所專門為喀爾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服務,在這種利益裙帶關係之下,也直接決定了喀爾喀蒙古和察哈爾蒙古終究是要與明朝統治者站在一個陣營的。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努爾哈赤進攻路線

公元1618(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並於當天發起了對明朝邊境的正面進攻,隨後一舉拿下了撫順一帶。拿下撫順後,努爾哈赤更加需要喀爾喀蒙古勢力的支持,共同夾擊遼東,據史料《明實錄》記載:

於四五月間,多賚銀幣,投送諸虜(喀尓咯蒙古各部),欲其助兵分犯。

儘管如此,喀尓咯蒙古並沒有折服於努爾哈赤的利益誘惑之下。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參考圖1

努爾哈赤自薩爾滸戰役勝利之後,更是加大力度向喀爾喀蒙古各部散發招攬的信號,但似乎也沒有為其所動。直至金軍在開鐵戰役之中意外俘獲了喀爾喀蒙古中的領袖人物——宰賽,努爾哈赤與喀爾喀蒙古之間的這一局面才漸漸地被打破。在此之後,喀爾喀蒙古被迫與努爾哈赤結成了聯盟,雖然這一聯盟並不是十分的穩固,但對於努爾哈赤來說這已經是十分的難能可貴了,不說可以借喀爾喀蒙古勢力抗擊明朝,但至少也不會促使這一勢力成為明朝統治者手中的“武器”。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萬曆皇帝畫像

結語:

毫無疑問,蒙古勢力的立場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取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與蒙古勢力沒有任何交集,到與科爾沁蒙古結盟,再到喀爾喀蒙古的被迫屈服,不得不說努爾哈赤所走的這一步棋可謂是精彩至極,一方面可以一步步的削弱察哈爾蒙古林丹汗的勢力,使其處於孤立狀態;另一方面又可以給自己進軍遼東、西進遼西奠定戰略性的基礎,順便還能給予明朝統治者巨大的軍事壓力。毫不誇張的說,努爾哈赤爭取與蒙古的外交政策實乃一舉多得。

綜上所述,我們還不難發現這麼一個規律:蒙古勢力與後金之間關係的緩和程度,從某種角度上也映射出了大明王朝的興衰。

在努爾哈赤崛起的過程中,“蒙古勢力”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感謝觀看

參考文獻:

《明實錄》,卷572

《蒙古科爾沁部落史》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1

金星:《明朝與蒙古的貿易研究》

郭敏:《論明朝對蒙古的政策及其得失》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