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

在不順應時代的潮流下,都會被時代所拋棄。

三座城市都曾經是中國知名城市,全國大府。它們有兩個共同特徵。第一,都是地處江蘇的北部,卻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淮安和揚州同屬一個文化圈—淮揚文化。徐州地處四省交界處,是南北交匯之地,整體屬於中原文化。第二,它們都共同擁有一座紐帶—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只不過,揚州、淮安都是運河名城,徐州以金戈鐵馬著稱。

"

在不順應時代的潮流下,都會被時代所拋棄。

三座城市都曾經是中國知名城市,全國大府。它們有兩個共同特徵。第一,都是地處江蘇的北部,卻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淮安和揚州同屬一個文化圈—淮揚文化。徐州地處四省交界處,是南北交匯之地,整體屬於中原文化。第二,它們都共同擁有一座紐帶—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只不過,揚州、淮安都是運河名城,徐州以金戈鐵馬著稱。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至於昔日繁榮,今日落寞。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1、運河經濟的崩潰

2、黃河奪淮的水患

3、改革開放的落寞

4、行政區域的分割

一、運河經濟的崩潰

從隋煬帝開通京杭大運河後,運河經濟沿線催生一批繁榮的都市、城鎮。那繁榮的四大都市富甲天下,被稱為是“四大運河之都”,其中揚州府、淮安府赫然在列。以運河為主的漕運成為了國家的重心。明清時期,在淮安設了漕運總督,揚州成為了八大商貿都會,妥妥的一線城市。由於漕運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制度,讓揚州府、淮安府形成了重要的依賴產業,產業結構變得不合理,城市也就沒有了創新能力。一旦運河經濟崩潰,首當其衝地便是這些嚴重依賴運河發展的城市,迅速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

在不順應時代的潮流下,都會被時代所拋棄。

三座城市都曾經是中國知名城市,全國大府。它們有兩個共同特徵。第一,都是地處江蘇的北部,卻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淮安和揚州同屬一個文化圈—淮揚文化。徐州地處四省交界處,是南北交匯之地,整體屬於中原文化。第二,它們都共同擁有一座紐帶—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只不過,揚州、淮安都是運河名城,徐州以金戈鐵馬著稱。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至於昔日繁榮,今日落寞。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1、運河經濟的崩潰

2、黃河奪淮的水患

3、改革開放的落寞

4、行政區域的分割

一、運河經濟的崩潰

從隋煬帝開通京杭大運河後,運河經濟沿線催生一批繁榮的都市、城鎮。那繁榮的四大都市富甲天下,被稱為是“四大運河之都”,其中揚州府、淮安府赫然在列。以運河為主的漕運成為了國家的重心。明清時期,在淮安設了漕運總督,揚州成為了八大商貿都會,妥妥的一線城市。由於漕運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制度,讓揚州府、淮安府形成了重要的依賴產業,產業結構變得不合理,城市也就沒有了創新能力。一旦運河經濟崩潰,首當其衝地便是這些嚴重依賴運河發展的城市,迅速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我們看一下明朝各省規定的漕糧份額,這能直觀的反映地區的財政收入。

其中,揚州府97000擔淮安府104000擔徐州府48000擔,三府相當於整個湖廣行省的總數,湖廣:250000石

"

在不順應時代的潮流下,都會被時代所拋棄。

三座城市都曾經是中國知名城市,全國大府。它們有兩個共同特徵。第一,都是地處江蘇的北部,卻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淮安和揚州同屬一個文化圈—淮揚文化。徐州地處四省交界處,是南北交匯之地,整體屬於中原文化。第二,它們都共同擁有一座紐帶—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只不過,揚州、淮安都是運河名城,徐州以金戈鐵馬著稱。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至於昔日繁榮,今日落寞。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1、運河經濟的崩潰

2、黃河奪淮的水患

3、改革開放的落寞

4、行政區域的分割

一、運河經濟的崩潰

從隋煬帝開通京杭大運河後,運河經濟沿線催生一批繁榮的都市、城鎮。那繁榮的四大都市富甲天下,被稱為是“四大運河之都”,其中揚州府、淮安府赫然在列。以運河為主的漕運成為了國家的重心。明清時期,在淮安設了漕運總督,揚州成為了八大商貿都會,妥妥的一線城市。由於漕運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制度,讓揚州府、淮安府形成了重要的依賴產業,產業結構變得不合理,城市也就沒有了創新能力。一旦運河經濟崩潰,首當其衝地便是這些嚴重依賴運河發展的城市,迅速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我們看一下明朝各省規定的漕糧份額,這能直觀的反映地區的財政收入。

其中,揚州府97000擔淮安府104000擔徐州府48000擔,三府相當於整個湖廣行省的總數,湖廣:250000石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唐、宋、元、明、清歷代均重視漕運,為此,疏通了南糧北調所需的網道,建立了漕運倉儲制度。然而,大運河的維修成本也十分高昂,經濟效益並不比海運要好。到了清代咸豐五年(1855)黃河改道,運河淺梗,河運日益困難 ,隨商品經濟發展 ,漕運已非必需 ,於1901年徹底退出了舞臺。自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進入海洋時代,海運成為了國家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

在不順應時代的潮流下,都會被時代所拋棄。

三座城市都曾經是中國知名城市,全國大府。它們有兩個共同特徵。第一,都是地處江蘇的北部,卻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淮安和揚州同屬一個文化圈—淮揚文化。徐州地處四省交界處,是南北交匯之地,整體屬於中原文化。第二,它們都共同擁有一座紐帶—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只不過,揚州、淮安都是運河名城,徐州以金戈鐵馬著稱。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至於昔日繁榮,今日落寞。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1、運河經濟的崩潰

2、黃河奪淮的水患

3、改革開放的落寞

4、行政區域的分割

一、運河經濟的崩潰

從隋煬帝開通京杭大運河後,運河經濟沿線催生一批繁榮的都市、城鎮。那繁榮的四大都市富甲天下,被稱為是“四大運河之都”,其中揚州府、淮安府赫然在列。以運河為主的漕運成為了國家的重心。明清時期,在淮安設了漕運總督,揚州成為了八大商貿都會,妥妥的一線城市。由於漕運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制度,讓揚州府、淮安府形成了重要的依賴產業,產業結構變得不合理,城市也就沒有了創新能力。一旦運河經濟崩潰,首當其衝地便是這些嚴重依賴運河發展的城市,迅速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我們看一下明朝各省規定的漕糧份額,這能直觀的反映地區的財政收入。

其中,揚州府97000擔淮安府104000擔徐州府48000擔,三府相當於整個湖廣行省的總數,湖廣:250000石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唐、宋、元、明、清歷代均重視漕運,為此,疏通了南糧北調所需的網道,建立了漕運倉儲制度。然而,大運河的維修成本也十分高昂,經濟效益並不比海運要好。到了清代咸豐五年(1855)黃河改道,運河淺梗,河運日益困難 ,隨商品經濟發展 ,漕運已非必需 ,於1901年徹底退出了舞臺。自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進入海洋時代,海運成為了國家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揚州、淮安從此沒落,甚至說一落千丈。但是,徐州不同,依靠其重要的軍事、交通位置,搭上了國家新建的鐵路順風車,尤其是當時最重要的津浦和隴海兩條國家經濟命脈線。直到今天,徐州是南上北下的交通樞紐,繁忙的京滬線給予徐州復興的底氣。運河經濟衰退,1908年建設津浦鐵路,1912年建成,1968年京滬鐵路開通。 1913年,北洋政府開始建設隴海鐵路,採用分段通車。一直到1953年的新中國,1800公里長的隴海鐵路才正式全線通車。

"

在不順應時代的潮流下,都會被時代所拋棄。

三座城市都曾經是中國知名城市,全國大府。它們有兩個共同特徵。第一,都是地處江蘇的北部,卻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淮安和揚州同屬一個文化圈—淮揚文化。徐州地處四省交界處,是南北交匯之地,整體屬於中原文化。第二,它們都共同擁有一座紐帶—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只不過,揚州、淮安都是運河名城,徐州以金戈鐵馬著稱。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至於昔日繁榮,今日落寞。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1、運河經濟的崩潰

2、黃河奪淮的水患

3、改革開放的落寞

4、行政區域的分割

一、運河經濟的崩潰

從隋煬帝開通京杭大運河後,運河經濟沿線催生一批繁榮的都市、城鎮。那繁榮的四大都市富甲天下,被稱為是“四大運河之都”,其中揚州府、淮安府赫然在列。以運河為主的漕運成為了國家的重心。明清時期,在淮安設了漕運總督,揚州成為了八大商貿都會,妥妥的一線城市。由於漕運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制度,讓揚州府、淮安府形成了重要的依賴產業,產業結構變得不合理,城市也就沒有了創新能力。一旦運河經濟崩潰,首當其衝地便是這些嚴重依賴運河發展的城市,迅速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我們看一下明朝各省規定的漕糧份額,這能直觀的反映地區的財政收入。

其中,揚州府97000擔淮安府104000擔徐州府48000擔,三府相當於整個湖廣行省的總數,湖廣:250000石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唐、宋、元、明、清歷代均重視漕運,為此,疏通了南糧北調所需的網道,建立了漕運倉儲制度。然而,大運河的維修成本也十分高昂,經濟效益並不比海運要好。到了清代咸豐五年(1855)黃河改道,運河淺梗,河運日益困難 ,隨商品經濟發展 ,漕運已非必需 ,於1901年徹底退出了舞臺。自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進入海洋時代,海運成為了國家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揚州、淮安從此沒落,甚至說一落千丈。但是,徐州不同,依靠其重要的軍事、交通位置,搭上了國家新建的鐵路順風車,尤其是當時最重要的津浦和隴海兩條國家經濟命脈線。直到今天,徐州是南上北下的交通樞紐,繁忙的京滬線給予徐州復興的底氣。運河經濟衰退,1908年建設津浦鐵路,1912年建成,1968年京滬鐵路開通。 1913年,北洋政府開始建設隴海鐵路,採用分段通車。一直到1953年的新中國,1800公里長的隴海鐵路才正式全線通車。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但鮮為人知的是,本來淮安、揚州也有望能在運河經濟崩潰之前,建造鐵路復興。光緒六年(1880年),臺灣巡撫劉銘傳上書建議修建北京—山東—江蘇清江鐵路(今天的淮安),隨後左宗棠、曾紀澤等也提議,結果遭到頑固派的阻撓,石沉大海。1896年,江蘇官員上書建議修建天津—山東德州—江蘇鎮江府(其路線經過淮安府、揚州府),因為德國不允許鐵路過山東,又與其他鐵路出現利益衝突,結果津鎮鐵路告吹,改成了大致今天的京滬線(折道河南、安徽)。

如今,鐵路成為國家的重點基建項目,京滬線不堪負重,急需第二條通道來緩解運輸壓力,網傳的京滬二線竟然與100多年前江蘇規劃驚人的相似。如果當時建設津鎮鐵路,中國經濟板塊格局可能重新洗牌。

"

在不順應時代的潮流下,都會被時代所拋棄。

三座城市都曾經是中國知名城市,全國大府。它們有兩個共同特徵。第一,都是地處江蘇的北部,卻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淮安和揚州同屬一個文化圈—淮揚文化。徐州地處四省交界處,是南北交匯之地,整體屬於中原文化。第二,它們都共同擁有一座紐帶—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只不過,揚州、淮安都是運河名城,徐州以金戈鐵馬著稱。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至於昔日繁榮,今日落寞。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1、運河經濟的崩潰

2、黃河奪淮的水患

3、改革開放的落寞

4、行政區域的分割

一、運河經濟的崩潰

從隋煬帝開通京杭大運河後,運河經濟沿線催生一批繁榮的都市、城鎮。那繁榮的四大都市富甲天下,被稱為是“四大運河之都”,其中揚州府、淮安府赫然在列。以運河為主的漕運成為了國家的重心。明清時期,在淮安設了漕運總督,揚州成為了八大商貿都會,妥妥的一線城市。由於漕運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制度,讓揚州府、淮安府形成了重要的依賴產業,產業結構變得不合理,城市也就沒有了創新能力。一旦運河經濟崩潰,首當其衝地便是這些嚴重依賴運河發展的城市,迅速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我們看一下明朝各省規定的漕糧份額,這能直觀的反映地區的財政收入。

其中,揚州府97000擔淮安府104000擔徐州府48000擔,三府相當於整個湖廣行省的總數,湖廣:250000石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唐、宋、元、明、清歷代均重視漕運,為此,疏通了南糧北調所需的網道,建立了漕運倉儲制度。然而,大運河的維修成本也十分高昂,經濟效益並不比海運要好。到了清代咸豐五年(1855)黃河改道,運河淺梗,河運日益困難 ,隨商品經濟發展 ,漕運已非必需 ,於1901年徹底退出了舞臺。自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進入海洋時代,海運成為了國家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揚州、淮安從此沒落,甚至說一落千丈。但是,徐州不同,依靠其重要的軍事、交通位置,搭上了國家新建的鐵路順風車,尤其是當時最重要的津浦和隴海兩條國家經濟命脈線。直到今天,徐州是南上北下的交通樞紐,繁忙的京滬線給予徐州復興的底氣。運河經濟衰退,1908年建設津浦鐵路,1912年建成,1968年京滬鐵路開通。 1913年,北洋政府開始建設隴海鐵路,採用分段通車。一直到1953年的新中國,1800公里長的隴海鐵路才正式全線通車。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但鮮為人知的是,本來淮安、揚州也有望能在運河經濟崩潰之前,建造鐵路復興。光緒六年(1880年),臺灣巡撫劉銘傳上書建議修建北京—山東—江蘇清江鐵路(今天的淮安),隨後左宗棠、曾紀澤等也提議,結果遭到頑固派的阻撓,石沉大海。1896年,江蘇官員上書建議修建天津—山東德州—江蘇鎮江府(其路線經過淮安府、揚州府),因為德國不允許鐵路過山東,又與其他鐵路出現利益衝突,結果津鎮鐵路告吹,改成了大致今天的京滬線(折道河南、安徽)。

如今,鐵路成為國家的重點基建項目,京滬線不堪負重,急需第二條通道來緩解運輸壓力,網傳的京滬二線竟然與100多年前江蘇規劃驚人的相似。如果當時建設津鎮鐵路,中國經濟板塊格局可能重新洗牌。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二、黃河奪淮的水患

水可以興一座城市,也可以毀滅一座城市。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著黃河沿線城市。但對於徐州府、淮安府、揚州府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災難—水患。

"

在不順應時代的潮流下,都會被時代所拋棄。

三座城市都曾經是中國知名城市,全國大府。它們有兩個共同特徵。第一,都是地處江蘇的北部,卻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淮安和揚州同屬一個文化圈—淮揚文化。徐州地處四省交界處,是南北交匯之地,整體屬於中原文化。第二,它們都共同擁有一座紐帶—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只不過,揚州、淮安都是運河名城,徐州以金戈鐵馬著稱。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至於昔日繁榮,今日落寞。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1、運河經濟的崩潰

2、黃河奪淮的水患

3、改革開放的落寞

4、行政區域的分割

一、運河經濟的崩潰

從隋煬帝開通京杭大運河後,運河經濟沿線催生一批繁榮的都市、城鎮。那繁榮的四大都市富甲天下,被稱為是“四大運河之都”,其中揚州府、淮安府赫然在列。以運河為主的漕運成為了國家的重心。明清時期,在淮安設了漕運總督,揚州成為了八大商貿都會,妥妥的一線城市。由於漕運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制度,讓揚州府、淮安府形成了重要的依賴產業,產業結構變得不合理,城市也就沒有了創新能力。一旦運河經濟崩潰,首當其衝地便是這些嚴重依賴運河發展的城市,迅速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我們看一下明朝各省規定的漕糧份額,這能直觀的反映地區的財政收入。

其中,揚州府97000擔淮安府104000擔徐州府48000擔,三府相當於整個湖廣行省的總數,湖廣:250000石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唐、宋、元、明、清歷代均重視漕運,為此,疏通了南糧北調所需的網道,建立了漕運倉儲制度。然而,大運河的維修成本也十分高昂,經濟效益並不比海運要好。到了清代咸豐五年(1855)黃河改道,運河淺梗,河運日益困難 ,隨商品經濟發展 ,漕運已非必需 ,於1901年徹底退出了舞臺。自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進入海洋時代,海運成為了國家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揚州、淮安從此沒落,甚至說一落千丈。但是,徐州不同,依靠其重要的軍事、交通位置,搭上了國家新建的鐵路順風車,尤其是當時最重要的津浦和隴海兩條國家經濟命脈線。直到今天,徐州是南上北下的交通樞紐,繁忙的京滬線給予徐州復興的底氣。運河經濟衰退,1908年建設津浦鐵路,1912年建成,1968年京滬鐵路開通。 1913年,北洋政府開始建設隴海鐵路,採用分段通車。一直到1953年的新中國,1800公里長的隴海鐵路才正式全線通車。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但鮮為人知的是,本來淮安、揚州也有望能在運河經濟崩潰之前,建造鐵路復興。光緒六年(1880年),臺灣巡撫劉銘傳上書建議修建北京—山東—江蘇清江鐵路(今天的淮安),隨後左宗棠、曾紀澤等也提議,結果遭到頑固派的阻撓,石沉大海。1896年,江蘇官員上書建議修建天津—山東德州—江蘇鎮江府(其路線經過淮安府、揚州府),因為德國不允許鐵路過山東,又與其他鐵路出現利益衝突,結果津鎮鐵路告吹,改成了大致今天的京滬線(折道河南、安徽)。

如今,鐵路成為國家的重點基建項目,京滬線不堪負重,急需第二條通道來緩解運輸壓力,網傳的京滬二線竟然與100多年前江蘇規劃驚人的相似。如果當時建設津鎮鐵路,中國經濟板塊格局可能重新洗牌。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二、黃河奪淮的水患

水可以興一座城市,也可以毀滅一座城市。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著黃河沿線城市。但對於徐州府、淮安府、揚州府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災難—水患。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一般來說,黃河奪淮,黃河在1194年至1855年間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它重構了蘇北水系。黃河不再分流後,自徐州南下奪泗奪淮,災區轉至徐州以下直至海口,江蘇省受災最重。尤其到了道光、咸豐統治時期(1821-1885黃、淮、運河已經千瘡百孔,難以救治,徐州府、淮安府、揚州府的經濟遭到嚴重的打擊。

"

在不順應時代的潮流下,都會被時代所拋棄。

三座城市都曾經是中國知名城市,全國大府。它們有兩個共同特徵。第一,都是地處江蘇的北部,卻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淮安和揚州同屬一個文化圈—淮揚文化。徐州地處四省交界處,是南北交匯之地,整體屬於中原文化。第二,它們都共同擁有一座紐帶—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只不過,揚州、淮安都是運河名城,徐州以金戈鐵馬著稱。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至於昔日繁榮,今日落寞。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1、運河經濟的崩潰

2、黃河奪淮的水患

3、改革開放的落寞

4、行政區域的分割

一、運河經濟的崩潰

從隋煬帝開通京杭大運河後,運河經濟沿線催生一批繁榮的都市、城鎮。那繁榮的四大都市富甲天下,被稱為是“四大運河之都”,其中揚州府、淮安府赫然在列。以運河為主的漕運成為了國家的重心。明清時期,在淮安設了漕運總督,揚州成為了八大商貿都會,妥妥的一線城市。由於漕運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制度,讓揚州府、淮安府形成了重要的依賴產業,產業結構變得不合理,城市也就沒有了創新能力。一旦運河經濟崩潰,首當其衝地便是這些嚴重依賴運河發展的城市,迅速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我們看一下明朝各省規定的漕糧份額,這能直觀的反映地區的財政收入。

其中,揚州府97000擔淮安府104000擔徐州府48000擔,三府相當於整個湖廣行省的總數,湖廣:250000石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唐、宋、元、明、清歷代均重視漕運,為此,疏通了南糧北調所需的網道,建立了漕運倉儲制度。然而,大運河的維修成本也十分高昂,經濟效益並不比海運要好。到了清代咸豐五年(1855)黃河改道,運河淺梗,河運日益困難 ,隨商品經濟發展 ,漕運已非必需 ,於1901年徹底退出了舞臺。自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進入海洋時代,海運成為了國家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揚州、淮安從此沒落,甚至說一落千丈。但是,徐州不同,依靠其重要的軍事、交通位置,搭上了國家新建的鐵路順風車,尤其是當時最重要的津浦和隴海兩條國家經濟命脈線。直到今天,徐州是南上北下的交通樞紐,繁忙的京滬線給予徐州復興的底氣。運河經濟衰退,1908年建設津浦鐵路,1912年建成,1968年京滬鐵路開通。 1913年,北洋政府開始建設隴海鐵路,採用分段通車。一直到1953年的新中國,1800公里長的隴海鐵路才正式全線通車。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但鮮為人知的是,本來淮安、揚州也有望能在運河經濟崩潰之前,建造鐵路復興。光緒六年(1880年),臺灣巡撫劉銘傳上書建議修建北京—山東—江蘇清江鐵路(今天的淮安),隨後左宗棠、曾紀澤等也提議,結果遭到頑固派的阻撓,石沉大海。1896年,江蘇官員上書建議修建天津—山東德州—江蘇鎮江府(其路線經過淮安府、揚州府),因為德國不允許鐵路過山東,又與其他鐵路出現利益衝突,結果津鎮鐵路告吹,改成了大致今天的京滬線(折道河南、安徽)。

如今,鐵路成為國家的重點基建項目,京滬線不堪負重,急需第二條通道來緩解運輸壓力,網傳的京滬二線竟然與100多年前江蘇規劃驚人的相似。如果當時建設津鎮鐵路,中國經濟板塊格局可能重新洗牌。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二、黃河奪淮的水患

水可以興一座城市,也可以毀滅一座城市。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著黃河沿線城市。但對於徐州府、淮安府、揚州府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災難—水患。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一般來說,黃河奪淮,黃河在1194年至1855年間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它重構了蘇北水系。黃河不再分流後,自徐州南下奪泗奪淮,災區轉至徐州以下直至海口,江蘇省受災最重。尤其到了道光、咸豐統治時期(1821-1885黃、淮、運河已經千瘡百孔,難以救治,徐州府、淮安府、揚州府的經濟遭到嚴重的打擊。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1938年,國民黨為了阻擊日軍南下,在河南花園口決堤對蘇北水系再一次破壞,黃河又流入洪澤湖中。高郵、寶應等地水位抬高,面積擴大,入江通道的洩水能力不斷擴大,造成了這裡水患日益嚴重。

"

在不順應時代的潮流下,都會被時代所拋棄。

三座城市都曾經是中國知名城市,全國大府。它們有兩個共同特徵。第一,都是地處江蘇的北部,卻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淮安和揚州同屬一個文化圈—淮揚文化。徐州地處四省交界處,是南北交匯之地,整體屬於中原文化。第二,它們都共同擁有一座紐帶—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只不過,揚州、淮安都是運河名城,徐州以金戈鐵馬著稱。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至於昔日繁榮,今日落寞。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1、運河經濟的崩潰

2、黃河奪淮的水患

3、改革開放的落寞

4、行政區域的分割

一、運河經濟的崩潰

從隋煬帝開通京杭大運河後,運河經濟沿線催生一批繁榮的都市、城鎮。那繁榮的四大都市富甲天下,被稱為是“四大運河之都”,其中揚州府、淮安府赫然在列。以運河為主的漕運成為了國家的重心。明清時期,在淮安設了漕運總督,揚州成為了八大商貿都會,妥妥的一線城市。由於漕運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制度,讓揚州府、淮安府形成了重要的依賴產業,產業結構變得不合理,城市也就沒有了創新能力。一旦運河經濟崩潰,首當其衝地便是這些嚴重依賴運河發展的城市,迅速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我們看一下明朝各省規定的漕糧份額,這能直觀的反映地區的財政收入。

其中,揚州府97000擔淮安府104000擔徐州府48000擔,三府相當於整個湖廣行省的總數,湖廣:250000石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唐、宋、元、明、清歷代均重視漕運,為此,疏通了南糧北調所需的網道,建立了漕運倉儲制度。然而,大運河的維修成本也十分高昂,經濟效益並不比海運要好。到了清代咸豐五年(1855)黃河改道,運河淺梗,河運日益困難 ,隨商品經濟發展 ,漕運已非必需 ,於1901年徹底退出了舞臺。自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進入海洋時代,海運成為了國家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揚州、淮安從此沒落,甚至說一落千丈。但是,徐州不同,依靠其重要的軍事、交通位置,搭上了國家新建的鐵路順風車,尤其是當時最重要的津浦和隴海兩條國家經濟命脈線。直到今天,徐州是南上北下的交通樞紐,繁忙的京滬線給予徐州復興的底氣。運河經濟衰退,1908年建設津浦鐵路,1912年建成,1968年京滬鐵路開通。 1913年,北洋政府開始建設隴海鐵路,採用分段通車。一直到1953年的新中國,1800公里長的隴海鐵路才正式全線通車。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但鮮為人知的是,本來淮安、揚州也有望能在運河經濟崩潰之前,建造鐵路復興。光緒六年(1880年),臺灣巡撫劉銘傳上書建議修建北京—山東—江蘇清江鐵路(今天的淮安),隨後左宗棠、曾紀澤等也提議,結果遭到頑固派的阻撓,石沉大海。1896年,江蘇官員上書建議修建天津—山東德州—江蘇鎮江府(其路線經過淮安府、揚州府),因為德國不允許鐵路過山東,又與其他鐵路出現利益衝突,結果津鎮鐵路告吹,改成了大致今天的京滬線(折道河南、安徽)。

如今,鐵路成為國家的重點基建項目,京滬線不堪負重,急需第二條通道來緩解運輸壓力,網傳的京滬二線竟然與100多年前江蘇規劃驚人的相似。如果當時建設津鎮鐵路,中國經濟板塊格局可能重新洗牌。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二、黃河奪淮的水患

水可以興一座城市,也可以毀滅一座城市。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著黃河沿線城市。但對於徐州府、淮安府、揚州府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災難—水患。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一般來說,黃河奪淮,黃河在1194年至1855年間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它重構了蘇北水系。黃河不再分流後,自徐州南下奪泗奪淮,災區轉至徐州以下直至海口,江蘇省受災最重。尤其到了道光、咸豐統治時期(1821-1885黃、淮、運河已經千瘡百孔,難以救治,徐州府、淮安府、揚州府的經濟遭到嚴重的打擊。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1938年,國民黨為了阻擊日軍南下,在河南花園口決堤對蘇北水系再一次破壞,黃河又流入洪澤湖中。高郵、寶應等地水位抬高,面積擴大,入江通道的洩水能力不斷擴大,造成了這裡水患日益嚴重。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到了新中國,陸續開挖、整治了淮河入江水道、蘇北灌溉總渠、洪澤湖入海排洪水道,才將蘇北百年來的水患問題解決,而這個時間是2010年。

三、改革開放的沒落

1979年,國家正式對外開放,但這一政策福利的最大受益者是沿海城市,尤其是廣東地區。蘇北三府並沒有趕上了這一趟快班車,無緣與其分享,造成了現在的落後。

20世紀80年代,以蘇州、無錫為代表的蘇南模式開始崛起,很快跨越和資本原始積累階段,隨後對外開放,引入外資,打造強勁的製造業。從此,蘇北與蘇南的差距天翻地覆。當蘇南在產業升級,蘇北還在招商引資,差距能不大嗎?

"

在不順應時代的潮流下,都會被時代所拋棄。

三座城市都曾經是中國知名城市,全國大府。它們有兩個共同特徵。第一,都是地處江蘇的北部,卻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淮安和揚州同屬一個文化圈—淮揚文化。徐州地處四省交界處,是南北交匯之地,整體屬於中原文化。第二,它們都共同擁有一座紐帶—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只不過,揚州、淮安都是運河名城,徐州以金戈鐵馬著稱。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至於昔日繁榮,今日落寞。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1、運河經濟的崩潰

2、黃河奪淮的水患

3、改革開放的落寞

4、行政區域的分割

一、運河經濟的崩潰

從隋煬帝開通京杭大運河後,運河經濟沿線催生一批繁榮的都市、城鎮。那繁榮的四大都市富甲天下,被稱為是“四大運河之都”,其中揚州府、淮安府赫然在列。以運河為主的漕運成為了國家的重心。明清時期,在淮安設了漕運總督,揚州成為了八大商貿都會,妥妥的一線城市。由於漕運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制度,讓揚州府、淮安府形成了重要的依賴產業,產業結構變得不合理,城市也就沒有了創新能力。一旦運河經濟崩潰,首當其衝地便是這些嚴重依賴運河發展的城市,迅速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我們看一下明朝各省規定的漕糧份額,這能直觀的反映地區的財政收入。

其中,揚州府97000擔淮安府104000擔徐州府48000擔,三府相當於整個湖廣行省的總數,湖廣:250000石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唐、宋、元、明、清歷代均重視漕運,為此,疏通了南糧北調所需的網道,建立了漕運倉儲制度。然而,大運河的維修成本也十分高昂,經濟效益並不比海運要好。到了清代咸豐五年(1855)黃河改道,運河淺梗,河運日益困難 ,隨商品經濟發展 ,漕運已非必需 ,於1901年徹底退出了舞臺。自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進入海洋時代,海運成為了國家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揚州、淮安從此沒落,甚至說一落千丈。但是,徐州不同,依靠其重要的軍事、交通位置,搭上了國家新建的鐵路順風車,尤其是當時最重要的津浦和隴海兩條國家經濟命脈線。直到今天,徐州是南上北下的交通樞紐,繁忙的京滬線給予徐州復興的底氣。運河經濟衰退,1908年建設津浦鐵路,1912年建成,1968年京滬鐵路開通。 1913年,北洋政府開始建設隴海鐵路,採用分段通車。一直到1953年的新中國,1800公里長的隴海鐵路才正式全線通車。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但鮮為人知的是,本來淮安、揚州也有望能在運河經濟崩潰之前,建造鐵路復興。光緒六年(1880年),臺灣巡撫劉銘傳上書建議修建北京—山東—江蘇清江鐵路(今天的淮安),隨後左宗棠、曾紀澤等也提議,結果遭到頑固派的阻撓,石沉大海。1896年,江蘇官員上書建議修建天津—山東德州—江蘇鎮江府(其路線經過淮安府、揚州府),因為德國不允許鐵路過山東,又與其他鐵路出現利益衝突,結果津鎮鐵路告吹,改成了大致今天的京滬線(折道河南、安徽)。

如今,鐵路成為國家的重點基建項目,京滬線不堪負重,急需第二條通道來緩解運輸壓力,網傳的京滬二線竟然與100多年前江蘇規劃驚人的相似。如果當時建設津鎮鐵路,中國經濟板塊格局可能重新洗牌。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二、黃河奪淮的水患

水可以興一座城市,也可以毀滅一座城市。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著黃河沿線城市。但對於徐州府、淮安府、揚州府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災難—水患。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一般來說,黃河奪淮,黃河在1194年至1855年間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它重構了蘇北水系。黃河不再分流後,自徐州南下奪泗奪淮,災區轉至徐州以下直至海口,江蘇省受災最重。尤其到了道光、咸豐統治時期(1821-1885黃、淮、運河已經千瘡百孔,難以救治,徐州府、淮安府、揚州府的經濟遭到嚴重的打擊。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1938年,國民黨為了阻擊日軍南下,在河南花園口決堤對蘇北水系再一次破壞,黃河又流入洪澤湖中。高郵、寶應等地水位抬高,面積擴大,入江通道的洩水能力不斷擴大,造成了這裡水患日益嚴重。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到了新中國,陸續開挖、整治了淮河入江水道、蘇北灌溉總渠、洪澤湖入海排洪水道,才將蘇北百年來的水患問題解決,而這個時間是2010年。

三、改革開放的沒落

1979年,國家正式對外開放,但這一政策福利的最大受益者是沿海城市,尤其是廣東地區。蘇北三府並沒有趕上了這一趟快班車,無緣與其分享,造成了現在的落後。

20世紀80年代,以蘇州、無錫為代表的蘇南模式開始崛起,很快跨越和資本原始積累階段,隨後對外開放,引入外資,打造強勁的製造業。從此,蘇北與蘇南的差距天翻地覆。當蘇南在產業升級,蘇北還在招商引資,差距能不大嗎?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四、行政區域的分割

今天的揚州市、徐州市、淮安市整體縮水了很多。清朝的揚州府、徐州府、淮安府的面積更大,人口更多,經濟更發達,發展更統一。然而,因為近百年來的行政區劃,昔日的三府四分五裂。當小編把它們重新拼接起來,著實嚇了一跳。如果恢復過去的面積,那麼它們的名次將擠到前列。

揚州府

清代的揚州府是一個巨無霸存在,坐領三州七縣,地域涵蓋今天的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鹽城東臺市、上海崇明縣、安徽天長市等地。1996年,揚泰分家,泰州市成立,是揚州最後一次大出血,只剩下3區3縣市。

1996年,揚泰分家,泰州市成立

1927年,大豐市歸鹽城。

1934年,東臺市歸鹽城。

1667年,天長市歸安徽省。

1911年,揚州府廢,隨後南通獨立。

"

在不順應時代的潮流下,都會被時代所拋棄。

三座城市都曾經是中國知名城市,全國大府。它們有兩個共同特徵。第一,都是地處江蘇的北部,卻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淮安和揚州同屬一個文化圈—淮揚文化。徐州地處四省交界處,是南北交匯之地,整體屬於中原文化。第二,它們都共同擁有一座紐帶—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只不過,揚州、淮安都是運河名城,徐州以金戈鐵馬著稱。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至於昔日繁榮,今日落寞。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1、運河經濟的崩潰

2、黃河奪淮的水患

3、改革開放的落寞

4、行政區域的分割

一、運河經濟的崩潰

從隋煬帝開通京杭大運河後,運河經濟沿線催生一批繁榮的都市、城鎮。那繁榮的四大都市富甲天下,被稱為是“四大運河之都”,其中揚州府、淮安府赫然在列。以運河為主的漕運成為了國家的重心。明清時期,在淮安設了漕運總督,揚州成為了八大商貿都會,妥妥的一線城市。由於漕運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制度,讓揚州府、淮安府形成了重要的依賴產業,產業結構變得不合理,城市也就沒有了創新能力。一旦運河經濟崩潰,首當其衝地便是這些嚴重依賴運河發展的城市,迅速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我們看一下明朝各省規定的漕糧份額,這能直觀的反映地區的財政收入。

其中,揚州府97000擔淮安府104000擔徐州府48000擔,三府相當於整個湖廣行省的總數,湖廣:250000石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唐、宋、元、明、清歷代均重視漕運,為此,疏通了南糧北調所需的網道,建立了漕運倉儲制度。然而,大運河的維修成本也十分高昂,經濟效益並不比海運要好。到了清代咸豐五年(1855)黃河改道,運河淺梗,河運日益困難 ,隨商品經濟發展 ,漕運已非必需 ,於1901年徹底退出了舞臺。自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進入海洋時代,海運成為了國家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揚州、淮安從此沒落,甚至說一落千丈。但是,徐州不同,依靠其重要的軍事、交通位置,搭上了國家新建的鐵路順風車,尤其是當時最重要的津浦和隴海兩條國家經濟命脈線。直到今天,徐州是南上北下的交通樞紐,繁忙的京滬線給予徐州復興的底氣。運河經濟衰退,1908年建設津浦鐵路,1912年建成,1968年京滬鐵路開通。 1913年,北洋政府開始建設隴海鐵路,採用分段通車。一直到1953年的新中國,1800公里長的隴海鐵路才正式全線通車。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但鮮為人知的是,本來淮安、揚州也有望能在運河經濟崩潰之前,建造鐵路復興。光緒六年(1880年),臺灣巡撫劉銘傳上書建議修建北京—山東—江蘇清江鐵路(今天的淮安),隨後左宗棠、曾紀澤等也提議,結果遭到頑固派的阻撓,石沉大海。1896年,江蘇官員上書建議修建天津—山東德州—江蘇鎮江府(其路線經過淮安府、揚州府),因為德國不允許鐵路過山東,又與其他鐵路出現利益衝突,結果津鎮鐵路告吹,改成了大致今天的京滬線(折道河南、安徽)。

如今,鐵路成為國家的重點基建項目,京滬線不堪負重,急需第二條通道來緩解運輸壓力,網傳的京滬二線竟然與100多年前江蘇規劃驚人的相似。如果當時建設津鎮鐵路,中國經濟板塊格局可能重新洗牌。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二、黃河奪淮的水患

水可以興一座城市,也可以毀滅一座城市。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著黃河沿線城市。但對於徐州府、淮安府、揚州府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災難—水患。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一般來說,黃河奪淮,黃河在1194年至1855年間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它重構了蘇北水系。黃河不再分流後,自徐州南下奪泗奪淮,災區轉至徐州以下直至海口,江蘇省受災最重。尤其到了道光、咸豐統治時期(1821-1885黃、淮、運河已經千瘡百孔,難以救治,徐州府、淮安府、揚州府的經濟遭到嚴重的打擊。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1938年,國民黨為了阻擊日軍南下,在河南花園口決堤對蘇北水系再一次破壞,黃河又流入洪澤湖中。高郵、寶應等地水位抬高,面積擴大,入江通道的洩水能力不斷擴大,造成了這裡水患日益嚴重。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到了新中國,陸續開挖、整治了淮河入江水道、蘇北灌溉總渠、洪澤湖入海排洪水道,才將蘇北百年來的水患問題解決,而這個時間是2010年。

三、改革開放的沒落

1979年,國家正式對外開放,但這一政策福利的最大受益者是沿海城市,尤其是廣東地區。蘇北三府並沒有趕上了這一趟快班車,無緣與其分享,造成了現在的落後。

20世紀80年代,以蘇州、無錫為代表的蘇南模式開始崛起,很快跨越和資本原始積累階段,隨後對外開放,引入外資,打造強勁的製造業。從此,蘇北與蘇南的差距天翻地覆。當蘇南在產業升級,蘇北還在招商引資,差距能不大嗎?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四、行政區域的分割

今天的揚州市、徐州市、淮安市整體縮水了很多。清朝的揚州府、徐州府、淮安府的面積更大,人口更多,經濟更發達,發展更統一。然而,因為近百年來的行政區劃,昔日的三府四分五裂。當小編把它們重新拼接起來,著實嚇了一跳。如果恢復過去的面積,那麼它們的名次將擠到前列。

揚州府

清代的揚州府是一個巨無霸存在,坐領三州七縣,地域涵蓋今天的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鹽城東臺市、上海崇明縣、安徽天長市等地。1996年,揚泰分家,泰州市成立,是揚州最後一次大出血,只剩下3區3縣市。

1996年,揚泰分家,泰州市成立

1927年,大豐市歸鹽城。

1934年,東臺市歸鹽城。

1667年,天長市歸安徽省。

1911年,揚州府廢,隨後南通獨立。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2017年,揚州市GDP5100億,江蘇排名第7,全國第38。南通市GDP7750億,江蘇排名第4,全國第18。泰州市GDP 4774億,江蘇排9名,全國排名42。再加上上海崇明縣332.8億、安徽天長市364.1億、東臺市760億、大豐市290億,共計19330.9億, 大致與重慶市相當

徐州府

清代的徐州府一直是有老八縣之稱,實力可謂是雄厚,一體化很不錯。然而,在1953年為了治理洪澤湖流域。江蘇省拿了徐州下面蕭縣、碭山縣換了安徽省的泗洪縣、盱眙縣。徐州損失二縣,而且徐州的西面發展受阻,這是目前徐州發展遇到的問題。2017年徐州市總GDP 達到了6605億,江蘇省排名第4,全國排名第28,秒殺了絕大多數的省會城市。再加上碭山縣194.2億、蕭縣270億。差別不是很大。

"

在不順應時代的潮流下,都會被時代所拋棄。

三座城市都曾經是中國知名城市,全國大府。它們有兩個共同特徵。第一,都是地處江蘇的北部,卻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淮安和揚州同屬一個文化圈—淮揚文化。徐州地處四省交界處,是南北交匯之地,整體屬於中原文化。第二,它們都共同擁有一座紐帶—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只不過,揚州、淮安都是運河名城,徐州以金戈鐵馬著稱。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至於昔日繁榮,今日落寞。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1、運河經濟的崩潰

2、黃河奪淮的水患

3、改革開放的落寞

4、行政區域的分割

一、運河經濟的崩潰

從隋煬帝開通京杭大運河後,運河經濟沿線催生一批繁榮的都市、城鎮。那繁榮的四大都市富甲天下,被稱為是“四大運河之都”,其中揚州府、淮安府赫然在列。以運河為主的漕運成為了國家的重心。明清時期,在淮安設了漕運總督,揚州成為了八大商貿都會,妥妥的一線城市。由於漕運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制度,讓揚州府、淮安府形成了重要的依賴產業,產業結構變得不合理,城市也就沒有了創新能力。一旦運河經濟崩潰,首當其衝地便是這些嚴重依賴運河發展的城市,迅速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我們看一下明朝各省規定的漕糧份額,這能直觀的反映地區的財政收入。

其中,揚州府97000擔淮安府104000擔徐州府48000擔,三府相當於整個湖廣行省的總數,湖廣:250000石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唐、宋、元、明、清歷代均重視漕運,為此,疏通了南糧北調所需的網道,建立了漕運倉儲制度。然而,大運河的維修成本也十分高昂,經濟效益並不比海運要好。到了清代咸豐五年(1855)黃河改道,運河淺梗,河運日益困難 ,隨商品經濟發展 ,漕運已非必需 ,於1901年徹底退出了舞臺。自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進入海洋時代,海運成為了國家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揚州、淮安從此沒落,甚至說一落千丈。但是,徐州不同,依靠其重要的軍事、交通位置,搭上了國家新建的鐵路順風車,尤其是當時最重要的津浦和隴海兩條國家經濟命脈線。直到今天,徐州是南上北下的交通樞紐,繁忙的京滬線給予徐州復興的底氣。運河經濟衰退,1908年建設津浦鐵路,1912年建成,1968年京滬鐵路開通。 1913年,北洋政府開始建設隴海鐵路,採用分段通車。一直到1953年的新中國,1800公里長的隴海鐵路才正式全線通車。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但鮮為人知的是,本來淮安、揚州也有望能在運河經濟崩潰之前,建造鐵路復興。光緒六年(1880年),臺灣巡撫劉銘傳上書建議修建北京—山東—江蘇清江鐵路(今天的淮安),隨後左宗棠、曾紀澤等也提議,結果遭到頑固派的阻撓,石沉大海。1896年,江蘇官員上書建議修建天津—山東德州—江蘇鎮江府(其路線經過淮安府、揚州府),因為德國不允許鐵路過山東,又與其他鐵路出現利益衝突,結果津鎮鐵路告吹,改成了大致今天的京滬線(折道河南、安徽)。

如今,鐵路成為國家的重點基建項目,京滬線不堪負重,急需第二條通道來緩解運輸壓力,網傳的京滬二線竟然與100多年前江蘇規劃驚人的相似。如果當時建設津鎮鐵路,中國經濟板塊格局可能重新洗牌。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二、黃河奪淮的水患

水可以興一座城市,也可以毀滅一座城市。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著黃河沿線城市。但對於徐州府、淮安府、揚州府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災難—水患。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一般來說,黃河奪淮,黃河在1194年至1855年間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它重構了蘇北水系。黃河不再分流後,自徐州南下奪泗奪淮,災區轉至徐州以下直至海口,江蘇省受災最重。尤其到了道光、咸豐統治時期(1821-1885黃、淮、運河已經千瘡百孔,難以救治,徐州府、淮安府、揚州府的經濟遭到嚴重的打擊。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1938年,國民黨為了阻擊日軍南下,在河南花園口決堤對蘇北水系再一次破壞,黃河又流入洪澤湖中。高郵、寶應等地水位抬高,面積擴大,入江通道的洩水能力不斷擴大,造成了這裡水患日益嚴重。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到了新中國,陸續開挖、整治了淮河入江水道、蘇北灌溉總渠、洪澤湖入海排洪水道,才將蘇北百年來的水患問題解決,而這個時間是2010年。

三、改革開放的沒落

1979年,國家正式對外開放,但這一政策福利的最大受益者是沿海城市,尤其是廣東地區。蘇北三府並沒有趕上了這一趟快班車,無緣與其分享,造成了現在的落後。

20世紀80年代,以蘇州、無錫為代表的蘇南模式開始崛起,很快跨越和資本原始積累階段,隨後對外開放,引入外資,打造強勁的製造業。從此,蘇北與蘇南的差距天翻地覆。當蘇南在產業升級,蘇北還在招商引資,差距能不大嗎?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四、行政區域的分割

今天的揚州市、徐州市、淮安市整體縮水了很多。清朝的揚州府、徐州府、淮安府的面積更大,人口更多,經濟更發達,發展更統一。然而,因為近百年來的行政區劃,昔日的三府四分五裂。當小編把它們重新拼接起來,著實嚇了一跳。如果恢復過去的面積,那麼它們的名次將擠到前列。

揚州府

清代的揚州府是一個巨無霸存在,坐領三州七縣,地域涵蓋今天的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鹽城東臺市、上海崇明縣、安徽天長市等地。1996年,揚泰分家,泰州市成立,是揚州最後一次大出血,只剩下3區3縣市。

1996年,揚泰分家,泰州市成立

1927年,大豐市歸鹽城。

1934年,東臺市歸鹽城。

1667年,天長市歸安徽省。

1911年,揚州府廢,隨後南通獨立。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2017年,揚州市GDP5100億,江蘇排名第7,全國第38。南通市GDP7750億,江蘇排名第4,全國第18。泰州市GDP 4774億,江蘇排9名,全國排名42。再加上上海崇明縣332.8億、安徽天長市364.1億、東臺市760億、大豐市290億,共計19330.9億, 大致與重慶市相當

徐州府

清代的徐州府一直是有老八縣之稱,實力可謂是雄厚,一體化很不錯。然而,在1953年為了治理洪澤湖流域。江蘇省拿了徐州下面蕭縣、碭山縣換了安徽省的泗洪縣、盱眙縣。徐州損失二縣,而且徐州的西面發展受阻,這是目前徐州發展遇到的問題。2017年徐州市總GDP 達到了6605億,江蘇省排名第4,全國排名第28,秒殺了絕大多數的省會城市。再加上碭山縣194.2億、蕭縣270億。差別不是很大。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淮安府

淮安府也是明清時期的老牌城市,也是一個巨無霸。明清兩代淮安府均是今江蘇轄地面積最大的府, 領2州6縣。清代的淮安府包括今天的淮安市、宿遷市、連雲港的灌南縣、灌雲縣、贛榆縣,鹽城市的市區、阜寧縣、濱海縣、射陽縣、建湖縣、響水縣,徐州的睢寧縣。2017年,淮安市GDP3350 億,江蘇排名11,全國排名65。宿遷市GDP 2600億,江蘇排名13,全國排名90。鹽城市區GDP 944.2億、阜寧縣GDP 447億、濱海縣GDP 442.53億,射陽縣GDP 500.02億,灌雲縣GDP 358億,灌南縣GDP 335億,響水縣GDP319 億,建湖縣GDP 523.1億,贛榆縣560億,睢寧縣554億。總計:10983.03億,大概與青島差不多(不考慮去掉盱眙縣、鹽城部分縣區不明的情況下)

1996年。宿遷市(宿遷縣、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獨立

1983年,贛榆縣劃歸連雲港市

1933年,鹽城縣獨立

"

在不順應時代的潮流下,都會被時代所拋棄。

三座城市都曾經是中國知名城市,全國大府。它們有兩個共同特徵。第一,都是地處江蘇的北部,卻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淮安和揚州同屬一個文化圈—淮揚文化。徐州地處四省交界處,是南北交匯之地,整體屬於中原文化。第二,它們都共同擁有一座紐帶—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只不過,揚州、淮安都是運河名城,徐州以金戈鐵馬著稱。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至於昔日繁榮,今日落寞。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1、運河經濟的崩潰

2、黃河奪淮的水患

3、改革開放的落寞

4、行政區域的分割

一、運河經濟的崩潰

從隋煬帝開通京杭大運河後,運河經濟沿線催生一批繁榮的都市、城鎮。那繁榮的四大都市富甲天下,被稱為是“四大運河之都”,其中揚州府、淮安府赫然在列。以運河為主的漕運成為了國家的重心。明清時期,在淮安設了漕運總督,揚州成為了八大商貿都會,妥妥的一線城市。由於漕運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制度,讓揚州府、淮安府形成了重要的依賴產業,產業結構變得不合理,城市也就沒有了創新能力。一旦運河經濟崩潰,首當其衝地便是這些嚴重依賴運河發展的城市,迅速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我們看一下明朝各省規定的漕糧份額,這能直觀的反映地區的財政收入。

其中,揚州府97000擔淮安府104000擔徐州府48000擔,三府相當於整個湖廣行省的總數,湖廣:250000石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唐、宋、元、明、清歷代均重視漕運,為此,疏通了南糧北調所需的網道,建立了漕運倉儲制度。然而,大運河的維修成本也十分高昂,經濟效益並不比海運要好。到了清代咸豐五年(1855)黃河改道,運河淺梗,河運日益困難 ,隨商品經濟發展 ,漕運已非必需 ,於1901年徹底退出了舞臺。自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進入海洋時代,海運成為了國家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揚州、淮安從此沒落,甚至說一落千丈。但是,徐州不同,依靠其重要的軍事、交通位置,搭上了國家新建的鐵路順風車,尤其是當時最重要的津浦和隴海兩條國家經濟命脈線。直到今天,徐州是南上北下的交通樞紐,繁忙的京滬線給予徐州復興的底氣。運河經濟衰退,1908年建設津浦鐵路,1912年建成,1968年京滬鐵路開通。 1913年,北洋政府開始建設隴海鐵路,採用分段通車。一直到1953年的新中國,1800公里長的隴海鐵路才正式全線通車。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但鮮為人知的是,本來淮安、揚州也有望能在運河經濟崩潰之前,建造鐵路復興。光緒六年(1880年),臺灣巡撫劉銘傳上書建議修建北京—山東—江蘇清江鐵路(今天的淮安),隨後左宗棠、曾紀澤等也提議,結果遭到頑固派的阻撓,石沉大海。1896年,江蘇官員上書建議修建天津—山東德州—江蘇鎮江府(其路線經過淮安府、揚州府),因為德國不允許鐵路過山東,又與其他鐵路出現利益衝突,結果津鎮鐵路告吹,改成了大致今天的京滬線(折道河南、安徽)。

如今,鐵路成為國家的重點基建項目,京滬線不堪負重,急需第二條通道來緩解運輸壓力,網傳的京滬二線竟然與100多年前江蘇規劃驚人的相似。如果當時建設津鎮鐵路,中國經濟板塊格局可能重新洗牌。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二、黃河奪淮的水患

水可以興一座城市,也可以毀滅一座城市。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著黃河沿線城市。但對於徐州府、淮安府、揚州府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災難—水患。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一般來說,黃河奪淮,黃河在1194年至1855年間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它重構了蘇北水系。黃河不再分流後,自徐州南下奪泗奪淮,災區轉至徐州以下直至海口,江蘇省受災最重。尤其到了道光、咸豐統治時期(1821-1885黃、淮、運河已經千瘡百孔,難以救治,徐州府、淮安府、揚州府的經濟遭到嚴重的打擊。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1938年,國民黨為了阻擊日軍南下,在河南花園口決堤對蘇北水系再一次破壞,黃河又流入洪澤湖中。高郵、寶應等地水位抬高,面積擴大,入江通道的洩水能力不斷擴大,造成了這裡水患日益嚴重。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到了新中國,陸續開挖、整治了淮河入江水道、蘇北灌溉總渠、洪澤湖入海排洪水道,才將蘇北百年來的水患問題解決,而這個時間是2010年。

三、改革開放的沒落

1979年,國家正式對外開放,但這一政策福利的最大受益者是沿海城市,尤其是廣東地區。蘇北三府並沒有趕上了這一趟快班車,無緣與其分享,造成了現在的落後。

20世紀80年代,以蘇州、無錫為代表的蘇南模式開始崛起,很快跨越和資本原始積累階段,隨後對外開放,引入外資,打造強勁的製造業。從此,蘇北與蘇南的差距天翻地覆。當蘇南在產業升級,蘇北還在招商引資,差距能不大嗎?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四、行政區域的分割

今天的揚州市、徐州市、淮安市整體縮水了很多。清朝的揚州府、徐州府、淮安府的面積更大,人口更多,經濟更發達,發展更統一。然而,因為近百年來的行政區劃,昔日的三府四分五裂。當小編把它們重新拼接起來,著實嚇了一跳。如果恢復過去的面積,那麼它們的名次將擠到前列。

揚州府

清代的揚州府是一個巨無霸存在,坐領三州七縣,地域涵蓋今天的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鹽城東臺市、上海崇明縣、安徽天長市等地。1996年,揚泰分家,泰州市成立,是揚州最後一次大出血,只剩下3區3縣市。

1996年,揚泰分家,泰州市成立

1927年,大豐市歸鹽城。

1934年,東臺市歸鹽城。

1667年,天長市歸安徽省。

1911年,揚州府廢,隨後南通獨立。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2017年,揚州市GDP5100億,江蘇排名第7,全國第38。南通市GDP7750億,江蘇排名第4,全國第18。泰州市GDP 4774億,江蘇排9名,全國排名42。再加上上海崇明縣332.8億、安徽天長市364.1億、東臺市760億、大豐市290億,共計19330.9億, 大致與重慶市相當

徐州府

清代的徐州府一直是有老八縣之稱,實力可謂是雄厚,一體化很不錯。然而,在1953年為了治理洪澤湖流域。江蘇省拿了徐州下面蕭縣、碭山縣換了安徽省的泗洪縣、盱眙縣。徐州損失二縣,而且徐州的西面發展受阻,這是目前徐州發展遇到的問題。2017年徐州市總GDP 達到了6605億,江蘇省排名第4,全國排名第28,秒殺了絕大多數的省會城市。再加上碭山縣194.2億、蕭縣270億。差別不是很大。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淮安府

淮安府也是明清時期的老牌城市,也是一個巨無霸。明清兩代淮安府均是今江蘇轄地面積最大的府, 領2州6縣。清代的淮安府包括今天的淮安市、宿遷市、連雲港的灌南縣、灌雲縣、贛榆縣,鹽城市的市區、阜寧縣、濱海縣、射陽縣、建湖縣、響水縣,徐州的睢寧縣。2017年,淮安市GDP3350 億,江蘇排名11,全國排名65。宿遷市GDP 2600億,江蘇排名13,全國排名90。鹽城市區GDP 944.2億、阜寧縣GDP 447億、濱海縣GDP 442.53億,射陽縣GDP 500.02億,灌雲縣GDP 358億,灌南縣GDP 335億,響水縣GDP319 億,建湖縣GDP 523.1億,贛榆縣560億,睢寧縣554億。總計:10983.03億,大概與青島差不多(不考慮去掉盱眙縣、鹽城部分縣區不明的情況下)

1996年。宿遷市(宿遷縣、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獨立

1983年,贛榆縣劃歸連雲港市

1933年,鹽城縣獨立

清朝十大城市中的揚州、徐州、淮安,為何感覺現在衰落了?


如今,以清代三府為代表的蘇北經濟,正在不斷地發展,經濟指標並不比中國其他地區低。當然,如果是按城市排名,三府分裂成八個城市,中國現在城市不比清朝時期有限,這種衡量標準是錯誤的。當蘇北高鐵全部通車,產業進行轉移和升級,清代三府將以全新的形象王者歸來。小編相信,以前是鼎盛,以後將更繁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