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過去了,讓我們來看看中國人的月亮情結'

"

我們對月亮的種種情結,自古有之。

詩歌界的老祖宗屈原,就在《天問》裡寫道:“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月亮有著什麼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月中黑點那是何物,是否兔子(有種說法是老虎)腹中藏身?

小提示:關於顧菟是老虎的說法,來源於學者們對楚地文化的考證,楚人把老虎稱為“於菟”。

"

我們對月亮的種種情結,自古有之。

詩歌界的老祖宗屈原,就在《天問》裡寫道:“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月亮有著什麼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月中黑點那是何物,是否兔子(有種說法是老虎)腹中藏身?

小提示:關於顧菟是老虎的說法,來源於學者們對楚地文化的考證,楚人把老虎稱為“於菟”。

中秋節過去了,讓我們來看看中國人的月亮情結

01

先秦祭月

先秦之前,祭月皇室和貴族們很重要的一項活動。《管子·輕重己》裡就寫道:“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西出其國百三十八里而壇,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帶錫監,吹壎箎之風,鑿動金石之音。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號曰祭月。”

祭月源於遠古時期人民對月的崇拜,而月亮,在崇拜裡被神化,成為月神。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禮制中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禮記·祭義》記載:“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

"

我們對月亮的種種情結,自古有之。

詩歌界的老祖宗屈原,就在《天問》裡寫道:“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月亮有著什麼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月中黑點那是何物,是否兔子(有種說法是老虎)腹中藏身?

小提示:關於顧菟是老虎的說法,來源於學者們對楚地文化的考證,楚人把老虎稱為“於菟”。

中秋節過去了,讓我們來看看中國人的月亮情結

01

先秦祭月

先秦之前,祭月皇室和貴族們很重要的一項活動。《管子·輕重己》裡就寫道:“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西出其國百三十八里而壇,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帶錫監,吹壎箎之風,鑿動金石之音。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號曰祭月。”

祭月源於遠古時期人民對月的崇拜,而月亮,在崇拜裡被神化,成為月神。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禮制中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禮記·祭義》記載:“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

中秋節過去了,讓我們來看看中國人的月亮情結

而祭祀的目的,就是渴望從日月星辰中獲得力量,帶來豐收,帶來平安。

02

祭月是如何發展成為賞月的呢

先秦時候並不流行過中秋,《禮記·月令》記載:“仲秋之月,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仲秋月要安排贍養年老體衰之人,給老人們送上坐靠的几案和走路用的手杖,和容易消化的粥食。

那時候,並沒有特地過中秋的說法。

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的《秋有月》寫道:“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

我們對月亮的種種情結,自古有之。

詩歌界的老祖宗屈原,就在《天問》裡寫道:“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月亮有著什麼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月中黑點那是何物,是否兔子(有種說法是老虎)腹中藏身?

小提示:關於顧菟是老虎的說法,來源於學者們對楚地文化的考證,楚人把老虎稱為“於菟”。

中秋節過去了,讓我們來看看中國人的月亮情結

01

先秦祭月

先秦之前,祭月皇室和貴族們很重要的一項活動。《管子·輕重己》裡就寫道:“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西出其國百三十八里而壇,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帶錫監,吹壎箎之風,鑿動金石之音。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號曰祭月。”

祭月源於遠古時期人民對月的崇拜,而月亮,在崇拜裡被神化,成為月神。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禮制中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禮記·祭義》記載:“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

中秋節過去了,讓我們來看看中國人的月亮情結

而祭祀的目的,就是渴望從日月星辰中獲得力量,帶來豐收,帶來平安。

02

祭月是如何發展成為賞月的呢

先秦時候並不流行過中秋,《禮記·月令》記載:“仲秋之月,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仲秋月要安排贍養年老體衰之人,給老人們送上坐靠的几案和走路用的手杖,和容易消化的粥食。

那時候,並沒有特地過中秋的說法。

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的《秋有月》寫道:“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中秋節過去了,讓我們來看看中國人的月亮情結

慢慢地,嚴肅的祭月被愉快的賞月替代,畢竟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在文人們的帶領下,賞月望月開始和思鄉、團圓掛鉤。

中秋節真正的興起,是唐朝初年,畢竟大唐文豪多,而文豪都愛賞月。《唐書·太宗記》明確記載“八月十五中秋節”。白居易就在《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裡寫道:“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全唐詩》中,僅以八月十五賞月為主題的詩,有111首,出自65位詩人之手。宋詞裡的中秋詞更為壯觀,共達210首之多,中秋不愧是文人們的心頭寶!

03

月餅從何而來

在我們之前的文章裡也有提過,唐朝熱衷於各種定節日各種放假,宋朝則熱衷於創造各種相關的美食。北宋時期就出現最早的月餅,吃貨蘇東坡寫過“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

我們對月亮的種種情結,自古有之。

詩歌界的老祖宗屈原,就在《天問》裡寫道:“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月亮有著什麼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月中黑點那是何物,是否兔子(有種說法是老虎)腹中藏身?

小提示:關於顧菟是老虎的說法,來源於學者們對楚地文化的考證,楚人把老虎稱為“於菟”。

中秋節過去了,讓我們來看看中國人的月亮情結

01

先秦祭月

先秦之前,祭月皇室和貴族們很重要的一項活動。《管子·輕重己》裡就寫道:“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西出其國百三十八里而壇,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帶錫監,吹壎箎之風,鑿動金石之音。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號曰祭月。”

祭月源於遠古時期人民對月的崇拜,而月亮,在崇拜裡被神化,成為月神。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禮制中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禮記·祭義》記載:“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

中秋節過去了,讓我們來看看中國人的月亮情結

而祭祀的目的,就是渴望從日月星辰中獲得力量,帶來豐收,帶來平安。

02

祭月是如何發展成為賞月的呢

先秦時候並不流行過中秋,《禮記·月令》記載:“仲秋之月,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仲秋月要安排贍養年老體衰之人,給老人們送上坐靠的几案和走路用的手杖,和容易消化的粥食。

那時候,並沒有特地過中秋的說法。

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的《秋有月》寫道:“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中秋節過去了,讓我們來看看中國人的月亮情結

慢慢地,嚴肅的祭月被愉快的賞月替代,畢竟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在文人們的帶領下,賞月望月開始和思鄉、團圓掛鉤。

中秋節真正的興起,是唐朝初年,畢竟大唐文豪多,而文豪都愛賞月。《唐書·太宗記》明確記載“八月十五中秋節”。白居易就在《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裡寫道:“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全唐詩》中,僅以八月十五賞月為主題的詩,有111首,出自65位詩人之手。宋詞裡的中秋詞更為壯觀,共達210首之多,中秋不愧是文人們的心頭寶!

03

月餅從何而來

在我們之前的文章裡也有提過,唐朝熱衷於各種定節日各種放假,宋朝則熱衷於創造各種相關的美食。北宋時期就出現最早的月餅,吃貨蘇東坡寫過“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中秋節過去了,讓我們來看看中國人的月亮情結

吳自牧《夢樑錄》記載了中秋節的熱鬧場景:“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

宋朝還保有拜月的習俗,《新編醉翁談錄》記載:“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願: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目如皓月。”

“月餅”這個詞真正出現是在明朝。沈榜在《宛署雜記》記載:“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麵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

中秋節過去了,接下來兩週生活的主要內容:等國慶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