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為什麼會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行星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冥王星是行星,還是矮行星?總之,行星的定義是什麼?冥王星是不是行星是公眾間一直在熱議的話題。然而,大多數專業天文學家認為這個問題並不重要,對行星和小行星的界限劃分有一定的主觀性。不過,這兩種觀點都有充分的理由支持:


冥王星為什麼會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行星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由新視野號拍攝到的冥王星真實色彩照片,攝於2015年7月。

(1)從歷史而言。冥王星早就被發現在其他柯伊伯帶天體之前(在相同區域內環繞太陽軌道運行的大型矮行星),而那個時候“行星”是唯一可以給冥王星這樣星體的稱呼,所以人們所以人們認為降級冥王星並沒有什麼好處,我們應該維持原狀。

這個論點存在的弱點是如果一個重要的觀測結果被證實是錯誤時,降級是十分必要的(即天體實際上比我們想象的要小)。從1930年冥王星被發現到1978年冥衛—卡戎(冥王星的唯一已知衛星)被發現,冥王星一直被認為比水星甚至火星都要大(事實上,它在質量上比水星和火星都要小得多)。如果天文學家們在1930年知道冥王星到底有多小,他們還會把冥王星認定為行星嗎?我想答案是依然是肯定的, 但沒有任何辦法來證實這一點。


冥王星為什麼會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行星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不同角度拍攝到的冥王星最清晰照片的拼接圖

(2)從大小而言。冥王星的質量比水星小25倍,並且只比矮行星帶中最大的穀神星大9倍,而近年發現的一些大型柯伊伯帶天體雖然比冥王星要小(除了最近才被發現的鬩神星可能比冥王星還要大),但是都可能比穀神星要大(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賽德娜)。但是對於行星大小的評判標準是相對隨意的,無論是質量還是體積,比冥王星大或者小都是有著個人傾向的。例如,如果最小的行星直徑假定是2000km,那麼2001km直徑的星體就可以認為是行星,而1999km直徑的就是矮行星。更糟糕的是,一直到太空飛船對於星體進行直接的探測之前,行星的直徑都是未解之謎,而太空飛船並不是現階段可以實現的。


冥王星為什麼會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行星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克萊德·湯博於堪薩斯

(3)從環境而言。我們的太陽系大約可以分為兩大區域:一部分是主要的行星軌道,大部分都沒有小型星體;另一部分是沒有行星只有小型星體的軌道,例如矮行星帶和柯伊伯帶。儘管這種劃分標準並不完美(彗星和一些矮行星會穿過行星運行軌道,但是他們的軌道是不穩定的),這確實反映了一重要個事實,即行星的重力強烈地影響它的周圍,而矮行星要通過直接碰撞互相影響。

加州理工大學的麥克布朗和他的同事最近提出了一種猜想:當我們定義行星的時候,應當考慮和這個星體共用運行軌道的小型星體的數量。他們認為,如果星體的質量比其同一運行軌道區域的小型星體的總質量還要大的話,那這就是行星。雖然水星不是很大,但是其附近只有很少的矮行星在環繞太陽運行,所以水星肯定是行星。木星的運行軌道內有無數被稱作特洛伊的矮行星,但是它們的總質量相對於木星而言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所以木星也是行星。根據這一行星判斷標準,因為冥王星的質量比柯伊伯帶星體預估的總質量要小,所以冥王星不是行星。


冥王星為什麼會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行星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地球、鬩神星、冥王星、鳥神星、妊神星、賽德娜、小行星225088、創神星和亡神星及其衛星的大小比較圖。

這個理論的依據是,當一個物體足夠大時,它會將其周邊較小的物體“一掃而空”,使小範圍內只有星體自身、少數暫時闖入者(如彗星等),以及一定數量的小質量星體(例如特洛伊行星帶)。八大行星能做到這一點,而冥王星不能對它的柯伊伯帶星體產生這樣的主要影響。儘管這個理論是目前所有相關理論中最為客觀的,但是它依然存在著實際問題:要等到對一個星體周圍環境進行徹底的探索後,才能對這一星體進行定義,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這個理論在幾十年內可能不適用於大多數太陽系外行星,甚至是太陽系中一些非常遙遠天體(比如賽德娜星)。


冥王星為什麼會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行星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結論是,如果冥王星現在才被發現,那麼我們很可能不會稱其為行星。然而,許多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地位的改變在混淆的同時但作用有限,所以它仍然可以被認作是一顆行星。關於構成行星的確切和普遍標準尚未商定,我們可能要等很多年才有一個被大部分科學家認同的標準。


冥王星為什麼會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行星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2006年8月,根據凱倫·馬斯特斯提供的消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就馬蒂亞上述討論的行星定義標準進行了投票,這一標準既要求了星體的大小尺寸,還要求該星體排除其行星軌道內的其他小型星體,除此之外,這個星體必須獨立地環繞太陽運行(除了木星的幾個大型衛星外)。這個最新的劃分依據,將冥王星重新定義為“矮行星”,從此太陽系只剩八個行星。而新增的矮行星還包括:賽德娜星(最大的矮行星)、穀神星和鬩神星(舊稱齊娜星,或2003 UB313)。


冥王星為什麼會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行星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很多星體也可能被列入矮行星的範疇,但是仍需更多對於其尺寸大小的精確測量,包括創神星和幾個其他柯伊伯帶天體。在此定義提出之前有一些理論認為,所有獨立環繞太陽運行的、具有足夠自重使其運行軌跡近似圓形的星體即可認為是行星,這樣的定義將使行星的數量顯著性提高.動態天文學家(比如馬蒂亞)認為,軌道性的判別標準同樣重要(即能決定其運行軌跡的天體),故而從行星中排除了冥王星及其他許多小型天體。


冥王星為什麼會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行星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這一排除了冥王星的行星定義引發了天文界及公眾的廣泛討論,筆者認為,無論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最終採用何種定義都將難以服眾,但是天文學家仍熱衷於基於一個科學客觀的依據來定義一個行星。冥王星一直在人們心中佔據一個特別的地位,它被認作為行星幾乎有一個世紀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曾在2015年7月啟動“新地平線”計劃以抵達冥王星卡戎星系,冥王星永遠不會被遺忘。

這整個(行星定義)過程也從天體的科學分類以及必須根據新的科學信息制定計劃方面提供了有趣的見解。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