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張具有誤導性的圖片,一直廣為流傳?'

"

撰文:Quentin Wheeler、Antonio G. Valdecasas、Cristina Cánovas

進化,並非是一件會遵循預先設定,沿著筆直的道路前行的事。然而,無論是在博物館中的展覽中,還是書本上的漫畫中,進化都常常被描述成一個從原始到先進演變的線性過程。

"

撰文:Quentin Wheeler、Antonio G. Valdecasas、Cristina Cánovas

進化,並非是一件會遵循預先設定,沿著筆直的道路前行的事。然而,無論是在博物館中的展覽中,還是書本上的漫畫中,進化都常常被描述成一個從原始到先進演變的線性過程。

為什麼這張具有誤導性的圖片,一直廣為流傳?

○ 進化是沒有終點的。

你一定也看過這樣的圖片,從黑猩猩經過各種原始人類逐漸變成能挺直腰板的現代人。這類圖片或許有趣,但很可惜,這種廣為流傳的有關於進化的演繹版本其實是錯誤的。

作為研究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學的學者,這些圖像讓我們深感困擾,因為它們錯誤地描述了進化過程的真實運作方式,並且具有強化公眾誤解的風險。

通向完美的爬梯子

這種誤解從1859年前就一直存在,那一年,達爾文首次發表了進化論自然選擇說

在那之前,傳統的觀點認為這個世界是通過“完美的進步”而構成的。這個概念在“存在之鏈”,或者“自然尺度”(scala naturae)這種說法中非常清晰,它說的是:地球眾生,無論是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都可以根據一種完美程度越來越高的等級構成,例如底部的是蘑菇,通過龍蝦和兔子,一直到達頂部的人類。

"

撰文:Quentin Wheeler、Antonio G. Valdecasas、Cristina Cánovas

進化,並非是一件會遵循預先設定,沿著筆直的道路前行的事。然而,無論是在博物館中的展覽中,還是書本上的漫畫中,進化都常常被描述成一個從原始到先進演變的線性過程。

為什麼這張具有誤導性的圖片,一直廣為流傳?

○ 進化是沒有終點的。

你一定也看過這樣的圖片,從黑猩猩經過各種原始人類逐漸變成能挺直腰板的現代人。這類圖片或許有趣,但很可惜,這種廣為流傳的有關於進化的演繹版本其實是錯誤的。

作為研究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學的學者,這些圖像讓我們深感困擾,因為它們錯誤地描述了進化過程的真實運作方式,並且具有強化公眾誤解的風險。

通向完美的爬梯子

這種誤解從1859年前就一直存在,那一年,達爾文首次發表了進化論自然選擇說

在那之前,傳統的觀點認為這個世界是通過“完美的進步”而構成的。這個概念在“存在之鏈”,或者“自然尺度”(scala naturae)這種說法中非常清晰,它說的是:地球眾生,無論是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都可以根據一種完美程度越來越高的等級構成,例如底部的是蘑菇,通過龍蝦和兔子,一直到達頂部的人類。

為什麼這張具有誤導性的圖片,一直廣為流傳?

○ “自然尺度”中的等級。| 圖片來源:Retorica Christiana, Didacus Valdes, 1579

這種觀點起源於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它存在三處錯誤。

  • 首先,它認為自然是按等級構成的,而不是一群隨機的生物類型。
  • 其次,它設立了兩個標準:從簡單到完美,從原始到現代。
  • 第三,它假定在這個等級結構的各個等級之間不存在中介階段。每一個等級都是一個具有相似複雜性的封閉區域,例如處於同一等級的藤壺和珊瑚礁具有相同的複雜性。沒有事物能存在於兩個等級之間。

20世紀60年代,由耶穌會哲學家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構想的“自然尺度”的變體開始流行起來。他的觀點是,儘管在某種程度上,生命存在分支,但進化是有方向的,會朝著認知複雜性更高的方向發展,最終得到神的認同。

每個方向上的漸進變化

然而,至少自達爾文以來,科學家對世界的認識是,世界是通過轉換而形成的——從無生命的分子到生命,從早期的有機體到不同種類的植物和動物等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逐漸轉化所導致的產物,正是這種轉化使生物變多樣且繁盛。

進化生物學家對兩個轉變特別感興趣。一個是從無生命到有生命的飛躍——生命的起源;另一個是從猿猴進化而成的人類。

一種最廣為人知的表現人類出現的手法是線性且漸進的。我們從圖片、商標以及各種社會宣傳上都能看到這種表現手法。

但是,這些表述都沒能捕捉到達爾文理論的動態。在他的《物種起源》一書中,有一幅樹形圖,它的分支隱喻了物種的起源與分裂。這張圖中不存在一個絕對的時間尺度,這體現了對漸進變化發生在不同時間尺度上的認知——不同生物體的時間尺度是基於它們世代長度的不同。

根據達爾文的理論,現有的所有生物都是平等進化的,且仍然受到自然選擇的影響。所以比如海星和人在它們特定的體系結構中都處於進化的最前沿。而大約在5.8億年前,它們碰巧有著共同的祖先。

達爾文的理論沒有預設任何特殊的進化方向,它假定變化與多樣化是漸進的。而且,由於時至今日進化仍在繼續,因此所有的現有生物都是同類中進化程度最高的物種。

一個持久的誤解

“自然尺度“這一概念已經存在了近2000年,而且在達爾文時期也並沒有消失。它很可能被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強化,比如一幅漫畫。1882年,插畫家Edward Linley Sambourne以極受歡迎的漫畫形式《人類不過是一條蠕蟲》描繪了進化論。這張漫畫將兩個從未在達爾文頭腦中被聯繫起來的概念——漸進性與線性,結合了起來。

"

撰文:Quentin Wheeler、Antonio G. Valdecasas、Cristina Cánovas

進化,並非是一件會遵循預先設定,沿著筆直的道路前行的事。然而,無論是在博物館中的展覽中,還是書本上的漫畫中,進化都常常被描述成一個從原始到先進演變的線性過程。

為什麼這張具有誤導性的圖片,一直廣為流傳?

○ 進化是沒有終點的。

你一定也看過這樣的圖片,從黑猩猩經過各種原始人類逐漸變成能挺直腰板的現代人。這類圖片或許有趣,但很可惜,這種廣為流傳的有關於進化的演繹版本其實是錯誤的。

作為研究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學的學者,這些圖像讓我們深感困擾,因為它們錯誤地描述了進化過程的真實運作方式,並且具有強化公眾誤解的風險。

通向完美的爬梯子

這種誤解從1859年前就一直存在,那一年,達爾文首次發表了進化論自然選擇說

在那之前,傳統的觀點認為這個世界是通過“完美的進步”而構成的。這個概念在“存在之鏈”,或者“自然尺度”(scala naturae)這種說法中非常清晰,它說的是:地球眾生,無論是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都可以根據一種完美程度越來越高的等級構成,例如底部的是蘑菇,通過龍蝦和兔子,一直到達頂部的人類。

為什麼這張具有誤導性的圖片,一直廣為流傳?

○ “自然尺度”中的等級。| 圖片來源:Retorica Christiana, Didacus Valdes, 1579

這種觀點起源於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它存在三處錯誤。

  • 首先,它認為自然是按等級構成的,而不是一群隨機的生物類型。
  • 其次,它設立了兩個標準:從簡單到完美,從原始到現代。
  • 第三,它假定在這個等級結構的各個等級之間不存在中介階段。每一個等級都是一個具有相似複雜性的封閉區域,例如處於同一等級的藤壺和珊瑚礁具有相同的複雜性。沒有事物能存在於兩個等級之間。

20世紀60年代,由耶穌會哲學家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構想的“自然尺度”的變體開始流行起來。他的觀點是,儘管在某種程度上,生命存在分支,但進化是有方向的,會朝著認知複雜性更高的方向發展,最終得到神的認同。

每個方向上的漸進變化

然而,至少自達爾文以來,科學家對世界的認識是,世界是通過轉換而形成的——從無生命的分子到生命,從早期的有機體到不同種類的植物和動物等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逐漸轉化所導致的產物,正是這種轉化使生物變多樣且繁盛。

進化生物學家對兩個轉變特別感興趣。一個是從無生命到有生命的飛躍——生命的起源;另一個是從猿猴進化而成的人類。

一種最廣為人知的表現人類出現的手法是線性且漸進的。我們從圖片、商標以及各種社會宣傳上都能看到這種表現手法。

但是,這些表述都沒能捕捉到達爾文理論的動態。在他的《物種起源》一書中,有一幅樹形圖,它的分支隱喻了物種的起源與分裂。這張圖中不存在一個絕對的時間尺度,這體現了對漸進變化發生在不同時間尺度上的認知——不同生物體的時間尺度是基於它們世代長度的不同。

根據達爾文的理論,現有的所有生物都是平等進化的,且仍然受到自然選擇的影響。所以比如海星和人在它們特定的體系結構中都處於進化的最前沿。而大約在5.8億年前,它們碰巧有著共同的祖先。

達爾文的理論沒有預設任何特殊的進化方向,它假定變化與多樣化是漸進的。而且,由於時至今日進化仍在繼續,因此所有的現有生物都是同類中進化程度最高的物種。

一個持久的誤解

“自然尺度“這一概念已經存在了近2000年,而且在達爾文時期也並沒有消失。它很可能被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強化,比如一幅漫畫。1882年,插畫家Edward Linley Sambourne以極受歡迎的漫畫形式《人類不過是一條蠕蟲》描繪了進化論。這張漫畫將兩個從未在達爾文頭腦中被聯繫起來的概念——漸進性與線性,結合了起來。

為什麼這張具有誤導性的圖片,一直廣為流傳?

○ 《人類不過是一條蠕蟲》。| 圖片來源:Edward Linley Sambourne

基於人們在幾個世紀以來對“存在之鏈”的虔誠信仰,線性概念很容易就被接受了。當然,這一概念的標誌性版本就是所謂的從猿到人的“進化”描述。這種描述被做成了各種變體版本,有些帶有幽默精神,但大多數都只是為了嘲笑“從猴子到人”這一理論的荒謬。

對進化的線性描述可能有意無意地證實了對進化的錯誤先入之見,比如智能設計,指的是生命的背後存在一個智能創造者。歷史學家能解開這樣一個簡單的漫畫是如何扭曲達爾文的理論的。與此同時,科學作家和教育家則在解釋生命多樣性的漸進分支過程面臨挑戰。

"

撰文:Quentin Wheeler、Antonio G. Valdecasas、Cristina Cánovas

進化,並非是一件會遵循預先設定,沿著筆直的道路前行的事。然而,無論是在博物館中的展覽中,還是書本上的漫畫中,進化都常常被描述成一個從原始到先進演變的線性過程。

為什麼這張具有誤導性的圖片,一直廣為流傳?

○ 進化是沒有終點的。

你一定也看過這樣的圖片,從黑猩猩經過各種原始人類逐漸變成能挺直腰板的現代人。這類圖片或許有趣,但很可惜,這種廣為流傳的有關於進化的演繹版本其實是錯誤的。

作為研究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學的學者,這些圖像讓我們深感困擾,因為它們錯誤地描述了進化過程的真實運作方式,並且具有強化公眾誤解的風險。

通向完美的爬梯子

這種誤解從1859年前就一直存在,那一年,達爾文首次發表了進化論自然選擇說

在那之前,傳統的觀點認為這個世界是通過“完美的進步”而構成的。這個概念在“存在之鏈”,或者“自然尺度”(scala naturae)這種說法中非常清晰,它說的是:地球眾生,無論是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都可以根據一種完美程度越來越高的等級構成,例如底部的是蘑菇,通過龍蝦和兔子,一直到達頂部的人類。

為什麼這張具有誤導性的圖片,一直廣為流傳?

○ “自然尺度”中的等級。| 圖片來源:Retorica Christiana, Didacus Valdes, 1579

這種觀點起源於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它存在三處錯誤。

  • 首先,它認為自然是按等級構成的,而不是一群隨機的生物類型。
  • 其次,它設立了兩個標準:從簡單到完美,從原始到現代。
  • 第三,它假定在這個等級結構的各個等級之間不存在中介階段。每一個等級都是一個具有相似複雜性的封閉區域,例如處於同一等級的藤壺和珊瑚礁具有相同的複雜性。沒有事物能存在於兩個等級之間。

20世紀60年代,由耶穌會哲學家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構想的“自然尺度”的變體開始流行起來。他的觀點是,儘管在某種程度上,生命存在分支,但進化是有方向的,會朝著認知複雜性更高的方向發展,最終得到神的認同。

每個方向上的漸進變化

然而,至少自達爾文以來,科學家對世界的認識是,世界是通過轉換而形成的——從無生命的分子到生命,從早期的有機體到不同種類的植物和動物等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逐漸轉化所導致的產物,正是這種轉化使生物變多樣且繁盛。

進化生物學家對兩個轉變特別感興趣。一個是從無生命到有生命的飛躍——生命的起源;另一個是從猿猴進化而成的人類。

一種最廣為人知的表現人類出現的手法是線性且漸進的。我們從圖片、商標以及各種社會宣傳上都能看到這種表現手法。

但是,這些表述都沒能捕捉到達爾文理論的動態。在他的《物種起源》一書中,有一幅樹形圖,它的分支隱喻了物種的起源與分裂。這張圖中不存在一個絕對的時間尺度,這體現了對漸進變化發生在不同時間尺度上的認知——不同生物體的時間尺度是基於它們世代長度的不同。

根據達爾文的理論,現有的所有生物都是平等進化的,且仍然受到自然選擇的影響。所以比如海星和人在它們特定的體系結構中都處於進化的最前沿。而大約在5.8億年前,它們碰巧有著共同的祖先。

達爾文的理論沒有預設任何特殊的進化方向,它假定變化與多樣化是漸進的。而且,由於時至今日進化仍在繼續,因此所有的現有生物都是同類中進化程度最高的物種。

一個持久的誤解

“自然尺度“這一概念已經存在了近2000年,而且在達爾文時期也並沒有消失。它很可能被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強化,比如一幅漫畫。1882年,插畫家Edward Linley Sambourne以極受歡迎的漫畫形式《人類不過是一條蠕蟲》描繪了進化論。這張漫畫將兩個從未在達爾文頭腦中被聯繫起來的概念——漸進性與線性,結合了起來。

為什麼這張具有誤導性的圖片,一直廣為流傳?

○ 《人類不過是一條蠕蟲》。| 圖片來源:Edward Linley Sambourne

基於人們在幾個世紀以來對“存在之鏈”的虔誠信仰,線性概念很容易就被接受了。當然,這一概念的標誌性版本就是所謂的從猿到人的“進化”描述。這種描述被做成了各種變體版本,有些帶有幽默精神,但大多數都只是為了嘲笑“從猴子到人”這一理論的荒謬。

對進化的線性描述可能有意無意地證實了對進化的錯誤先入之見,比如智能設計,指的是生命的背後存在一個智能創造者。歷史學家能解開這樣一個簡單的漫畫是如何扭曲達爾文的理論的。與此同時,科學作家和教育家則在解釋生命多樣性的漸進分支過程面臨挑戰。

為什麼這張具有誤導性的圖片,一直廣為流傳?

○ 一件美國高中儀仗隊的T恤上印著一個會吹號的智人的進化過程。| 圖片來源:Brian Kloppenburg, Jordan Summers, Main Street Logo

雖然沒有那麼精煉,但如果一些T恤和貼紙等周邊在描述進化論時能逐步摒棄這種線性圖,而是用分支圖來對它進行更細緻、更準確地說明,那麼這對公眾的科學素養來說或許會更好。與Sambourne的畫相反,對進化的更好表達需要能體現生物種群的不斷分支和分化的過程。

原文標題為“Evolution doesn’t proceed in a straight line – so why draw it that way?”,於2019年9月3日首發於The Conversation,原文鏈接:https://theconversation.com/evolution-doesnt-proceed-in-a-straight-line-so-why-draw-it-that-way-109401,中文內容略有編輯,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原文為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