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
"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論喝茶,宋朝人可以說很“敗家”。

而這種“敗家”的風潮,是由當家人——宋朝皇帝發起的,尤其是宋徽宗時期,對茶葉的講究,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

老闆的文化就是企業的文化。

老闆對茶品質有著極高的要求,身為員工的“前丁後蔡”,為了皇帝的那口口糧茶,操碎了心。

當時皇帝的口糧茶,有多敗家呢?

“北苑試新,方寸小銙,進御只百銙,護以黃緞軟盈,藉以青箬,裹以黃羅夾袱。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盒,鍍金鎖,又以細竹絲織笈貯之。凡數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銙值四十萬。”

“其品絕精,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直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論喝茶,宋朝人可以說很“敗家”。

而這種“敗家”的風潮,是由當家人——宋朝皇帝發起的,尤其是宋徽宗時期,對茶葉的講究,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

老闆的文化就是企業的文化。

老闆對茶品質有著極高的要求,身為員工的“前丁後蔡”,為了皇帝的那口口糧茶,操碎了心。

當時皇帝的口糧茶,有多敗家呢?

“北苑試新,方寸小銙,進御只百銙,護以黃緞軟盈,藉以青箬,裹以黃羅夾袱。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盒,鍍金鎖,又以細竹絲織笈貯之。凡數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銙值四十萬。”

“其品絕精,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直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光聽這製作工藝,就知道難度有多大。

並且,皇帝當時的口糧茶,還很精貴,必須用嫩芽製作。

據《閩北茶業志》引論的資料記載,建安龍鳳茶最精美、最繁盛的高峰,當為宣和年間,用“銀線水芽”造“龍團勝雪”,名“龍苑勝雪”。

它所選的原料——銀線水芽:它是採擇新抽茶枝上的嫩尖芽,剝去稍大的外葉,只取芽心中的一縷象銀線一樣晶瑩的部分,製成形後的龍團勝雪團餅面上有小龍蜿蜓其上。

這茶的製作工藝,簡直繁複到極點。物以稀為貴,龍苑勝雪,一銙(片)之值40萬錢,僅供數盂之啜爾(也只能喝幾次而已)。

有了這樣一段歷史背書,難怪在茶圈存在偏見——中國茶文化從來推崇的都是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葉都算是粗鄙的……

但這一觀點,在如今百花齊放的茶界,顯然過於偏頗!

"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論喝茶,宋朝人可以說很“敗家”。

而這種“敗家”的風潮,是由當家人——宋朝皇帝發起的,尤其是宋徽宗時期,對茶葉的講究,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

老闆的文化就是企業的文化。

老闆對茶品質有著極高的要求,身為員工的“前丁後蔡”,為了皇帝的那口口糧茶,操碎了心。

當時皇帝的口糧茶,有多敗家呢?

“北苑試新,方寸小銙,進御只百銙,護以黃緞軟盈,藉以青箬,裹以黃羅夾袱。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盒,鍍金鎖,又以細竹絲織笈貯之。凡數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銙值四十萬。”

“其品絕精,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直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光聽這製作工藝,就知道難度有多大。

並且,皇帝當時的口糧茶,還很精貴,必須用嫩芽製作。

據《閩北茶業志》引論的資料記載,建安龍鳳茶最精美、最繁盛的高峰,當為宣和年間,用“銀線水芽”造“龍團勝雪”,名“龍苑勝雪”。

它所選的原料——銀線水芽:它是採擇新抽茶枝上的嫩尖芽,剝去稍大的外葉,只取芽心中的一縷象銀線一樣晶瑩的部分,製成形後的龍團勝雪團餅面上有小龍蜿蜓其上。

這茶的製作工藝,簡直繁複到極點。物以稀為貴,龍苑勝雪,一銙(片)之值40萬錢,僅供數盂之啜爾(也只能喝幾次而已)。

有了這樣一段歷史背書,難怪在茶圈存在偏見——中國茶文化從來推崇的都是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葉都算是粗鄙的……

但這一觀點,在如今百花齊放的茶界,顯然過於偏頗!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2》

綠茶一家獨大,成為唯一?

綠茶的知名度,有目共睹,從最早的蒸青綠茶開始,綠茶和茶友們的羈絆,延續千百年。

然而,時移世易。

隨著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茶葉這支隊伍在不斷壯大,在歷史潮流的裹挾之下,逐步有新的茶類加入。朱重八自勒令廢除龍鳳團茶後,散茶這一形態成為團茶的重要替補。

散茶,讓茶葉工藝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後,在中國茶文化的舞臺上,黃茶、白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等陸續亮相,各領風騷數百年,劃江而治,擁有自己的專屬粉絲群體。

正因為有了除綠茶以外的茶類出現,才不斷豐富茶文化,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

現如今,綠茶不是唯一。甚至從價格層面而言,它還不及普洱茶有優勢。

"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論喝茶,宋朝人可以說很“敗家”。

而這種“敗家”的風潮,是由當家人——宋朝皇帝發起的,尤其是宋徽宗時期,對茶葉的講究,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

老闆的文化就是企業的文化。

老闆對茶品質有著極高的要求,身為員工的“前丁後蔡”,為了皇帝的那口口糧茶,操碎了心。

當時皇帝的口糧茶,有多敗家呢?

“北苑試新,方寸小銙,進御只百銙,護以黃緞軟盈,藉以青箬,裹以黃羅夾袱。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盒,鍍金鎖,又以細竹絲織笈貯之。凡數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銙值四十萬。”

“其品絕精,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直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光聽這製作工藝,就知道難度有多大。

並且,皇帝當時的口糧茶,還很精貴,必須用嫩芽製作。

據《閩北茶業志》引論的資料記載,建安龍鳳茶最精美、最繁盛的高峰,當為宣和年間,用“銀線水芽”造“龍團勝雪”,名“龍苑勝雪”。

它所選的原料——銀線水芽:它是採擇新抽茶枝上的嫩尖芽,剝去稍大的外葉,只取芽心中的一縷象銀線一樣晶瑩的部分,製成形後的龍團勝雪團餅面上有小龍蜿蜓其上。

這茶的製作工藝,簡直繁複到極點。物以稀為貴,龍苑勝雪,一銙(片)之值40萬錢,僅供數盂之啜爾(也只能喝幾次而已)。

有了這樣一段歷史背書,難怪在茶圈存在偏見——中國茶文化從來推崇的都是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葉都算是粗鄙的……

但這一觀點,在如今百花齊放的茶界,顯然過於偏頗!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2》

綠茶一家獨大,成為唯一?

綠茶的知名度,有目共睹,從最早的蒸青綠茶開始,綠茶和茶友們的羈絆,延續千百年。

然而,時移世易。

隨著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茶葉這支隊伍在不斷壯大,在歷史潮流的裹挾之下,逐步有新的茶類加入。朱重八自勒令廢除龍鳳團茶後,散茶這一形態成為團茶的重要替補。

散茶,讓茶葉工藝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後,在中國茶文化的舞臺上,黃茶、白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等陸續亮相,各領風騷數百年,劃江而治,擁有自己的專屬粉絲群體。

正因為有了除綠茶以外的茶類出現,才不斷豐富茶文化,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

現如今,綠茶不是唯一。甚至從價格層面而言,它還不及普洱茶有優勢。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興許有的茶友說了,這普洱茶再貴,它的生茶不也是被劃分到晒青綠茶當中麼,依舊是綠茶的一脈。

此言不假。

然而,您可能忽視了,現如今普洱茶高價記錄的保持者,是熟茶,是經過渥堆發酵後,存放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後的古董茶。

與綠茶,仍舊沒有直接關聯。

並且,綠茶要實現“壟斷”,還有不少障礙。如今,橫在綠茶拓寬市場的一座大山,是它偏寒涼的茶性,它制約了綠茶統領茶界的步伐。

因茶性寒涼的特點,許多腸胃不適,甚至體寒的人,一喝綠茶就“犯病”,只能敬而遠之,選擇更為溫和的紅茶或者老白茶,又或者是平性的武夷巖茶。

是以,說中國茶文化從來推崇的都是綠茶,怕是有許多茶友不答應。

"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論喝茶,宋朝人可以說很“敗家”。

而這種“敗家”的風潮,是由當家人——宋朝皇帝發起的,尤其是宋徽宗時期,對茶葉的講究,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

老闆的文化就是企業的文化。

老闆對茶品質有著極高的要求,身為員工的“前丁後蔡”,為了皇帝的那口口糧茶,操碎了心。

當時皇帝的口糧茶,有多敗家呢?

“北苑試新,方寸小銙,進御只百銙,護以黃緞軟盈,藉以青箬,裹以黃羅夾袱。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盒,鍍金鎖,又以細竹絲織笈貯之。凡數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銙值四十萬。”

“其品絕精,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直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光聽這製作工藝,就知道難度有多大。

並且,皇帝當時的口糧茶,還很精貴,必須用嫩芽製作。

據《閩北茶業志》引論的資料記載,建安龍鳳茶最精美、最繁盛的高峰,當為宣和年間,用“銀線水芽”造“龍團勝雪”,名“龍苑勝雪”。

它所選的原料——銀線水芽:它是採擇新抽茶枝上的嫩尖芽,剝去稍大的外葉,只取芽心中的一縷象銀線一樣晶瑩的部分,製成形後的龍團勝雪團餅面上有小龍蜿蜓其上。

這茶的製作工藝,簡直繁複到極點。物以稀為貴,龍苑勝雪,一銙(片)之值40萬錢,僅供數盂之啜爾(也只能喝幾次而已)。

有了這樣一段歷史背書,難怪在茶圈存在偏見——中國茶文化從來推崇的都是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葉都算是粗鄙的……

但這一觀點,在如今百花齊放的茶界,顯然過於偏頗!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2》

綠茶一家獨大,成為唯一?

綠茶的知名度,有目共睹,從最早的蒸青綠茶開始,綠茶和茶友們的羈絆,延續千百年。

然而,時移世易。

隨著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茶葉這支隊伍在不斷壯大,在歷史潮流的裹挾之下,逐步有新的茶類加入。朱重八自勒令廢除龍鳳團茶後,散茶這一形態成為團茶的重要替補。

散茶,讓茶葉工藝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後,在中國茶文化的舞臺上,黃茶、白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等陸續亮相,各領風騷數百年,劃江而治,擁有自己的專屬粉絲群體。

正因為有了除綠茶以外的茶類出現,才不斷豐富茶文化,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

現如今,綠茶不是唯一。甚至從價格層面而言,它還不及普洱茶有優勢。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興許有的茶友說了,這普洱茶再貴,它的生茶不也是被劃分到晒青綠茶當中麼,依舊是綠茶的一脈。

此言不假。

然而,您可能忽視了,現如今普洱茶高價記錄的保持者,是熟茶,是經過渥堆發酵後,存放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後的古董茶。

與綠茶,仍舊沒有直接關聯。

並且,綠茶要實現“壟斷”,還有不少障礙。如今,橫在綠茶拓寬市場的一座大山,是它偏寒涼的茶性,它制約了綠茶統領茶界的步伐。

因茶性寒涼的特點,許多腸胃不適,甚至體寒的人,一喝綠茶就“犯病”,只能敬而遠之,選擇更為溫和的紅茶或者老白茶,又或者是平性的武夷巖茶。

是以,說中國茶文化從來推崇的都是綠茶,怕是有許多茶友不答應。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3》

春茶才是永恆,秋茶望塵莫及?

當然不是。

春茶並不是唯一,秋茶的存在,豐富了喝茶的選擇。秋茶的醇厚,與張揚的香氣,是春茶鮮爽清甜的互補。

春茶的好,大家有目共睹,也得到了六大茶類的認可。

春茶季,那是一年一度的盛事。

在普洱茶山頭,為了春茶的順利開採,還會舉辦各類儀式,祭茶神,以祈禱當年春茶的採摘能夠順利進行。

各家採茶前還會祭拜茶魂樹,等到儀式完成後,才會開始新一年的採摘。

在武夷山,與雲南採茶有著類似的風俗,在正式採摘前,要舉行喊山儀式,以祈求風調雨順,製茶順利。福鼎白茶,也有開茶節這樣的習慣,承載的是人們對豐收的希冀。

儀式感,體現出人們對春茶的重視。

"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論喝茶,宋朝人可以說很“敗家”。

而這種“敗家”的風潮,是由當家人——宋朝皇帝發起的,尤其是宋徽宗時期,對茶葉的講究,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

老闆的文化就是企業的文化。

老闆對茶品質有著極高的要求,身為員工的“前丁後蔡”,為了皇帝的那口口糧茶,操碎了心。

當時皇帝的口糧茶,有多敗家呢?

“北苑試新,方寸小銙,進御只百銙,護以黃緞軟盈,藉以青箬,裹以黃羅夾袱。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盒,鍍金鎖,又以細竹絲織笈貯之。凡數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銙值四十萬。”

“其品絕精,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直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光聽這製作工藝,就知道難度有多大。

並且,皇帝當時的口糧茶,還很精貴,必須用嫩芽製作。

據《閩北茶業志》引論的資料記載,建安龍鳳茶最精美、最繁盛的高峰,當為宣和年間,用“銀線水芽”造“龍團勝雪”,名“龍苑勝雪”。

它所選的原料——銀線水芽:它是採擇新抽茶枝上的嫩尖芽,剝去稍大的外葉,只取芽心中的一縷象銀線一樣晶瑩的部分,製成形後的龍團勝雪團餅面上有小龍蜿蜓其上。

這茶的製作工藝,簡直繁複到極點。物以稀為貴,龍苑勝雪,一銙(片)之值40萬錢,僅供數盂之啜爾(也只能喝幾次而已)。

有了這樣一段歷史背書,難怪在茶圈存在偏見——中國茶文化從來推崇的都是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葉都算是粗鄙的……

但這一觀點,在如今百花齊放的茶界,顯然過於偏頗!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2》

綠茶一家獨大,成為唯一?

綠茶的知名度,有目共睹,從最早的蒸青綠茶開始,綠茶和茶友們的羈絆,延續千百年。

然而,時移世易。

隨著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茶葉這支隊伍在不斷壯大,在歷史潮流的裹挾之下,逐步有新的茶類加入。朱重八自勒令廢除龍鳳團茶後,散茶這一形態成為團茶的重要替補。

散茶,讓茶葉工藝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後,在中國茶文化的舞臺上,黃茶、白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等陸續亮相,各領風騷數百年,劃江而治,擁有自己的專屬粉絲群體。

正因為有了除綠茶以外的茶類出現,才不斷豐富茶文化,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

現如今,綠茶不是唯一。甚至從價格層面而言,它還不及普洱茶有優勢。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興許有的茶友說了,這普洱茶再貴,它的生茶不也是被劃分到晒青綠茶當中麼,依舊是綠茶的一脈。

此言不假。

然而,您可能忽視了,現如今普洱茶高價記錄的保持者,是熟茶,是經過渥堆發酵後,存放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後的古董茶。

與綠茶,仍舊沒有直接關聯。

並且,綠茶要實現“壟斷”,還有不少障礙。如今,橫在綠茶拓寬市場的一座大山,是它偏寒涼的茶性,它制約了綠茶統領茶界的步伐。

因茶性寒涼的特點,許多腸胃不適,甚至體寒的人,一喝綠茶就“犯病”,只能敬而遠之,選擇更為溫和的紅茶或者老白茶,又或者是平性的武夷巖茶。

是以,說中國茶文化從來推崇的都是綠茶,怕是有許多茶友不答應。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3》

春茶才是永恆,秋茶望塵莫及?

當然不是。

春茶並不是唯一,秋茶的存在,豐富了喝茶的選擇。秋茶的醇厚,與張揚的香氣,是春茶鮮爽清甜的互補。

春茶的好,大家有目共睹,也得到了六大茶類的認可。

春茶季,那是一年一度的盛事。

在普洱茶山頭,為了春茶的順利開採,還會舉辦各類儀式,祭茶神,以祈禱當年春茶的採摘能夠順利進行。

各家採茶前還會祭拜茶魂樹,等到儀式完成後,才會開始新一年的採摘。

在武夷山,與雲南採茶有著類似的風俗,在正式採摘前,要舉行喊山儀式,以祈求風調雨順,製茶順利。福鼎白茶,也有開茶節這樣的習慣,承載的是人們對豐收的希冀。

儀式感,體現出人們對春茶的重視。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但這樣並不意味著,秋茶就沒有市場,就一定低春茶一頭。秋茶的江湖地位,不容小覷。

採製秋茶,講究的就是一個“合適”。

秋季綿長,採摘也要順應天時。要好喝,秋白露。

在白茶領域,秋白露已經成為一張響亮的名片。秋白露,實力過硬。它的花香清芬,香氣馥郁,草藥香溫暖。在擁有香氣的同時,秋白露的茶湯還擁有絕對茶醇厚感。

這是極大晝夜溫差下的物質積累,充足的果膠物質包裹在茶湯裡,柔和細膩,柔和中帶著甘甜。

秋茶與春茶相比,是另一種風情。

一如普洱茶的秋茶,它也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普洱茶中,它的多酚類物質和咖啡鹼物質相對較少,這類茶製作成熟茶後,不易有苦澀感,同時因為秋茶擁有比較粗大的茶梗,還能提供充足的甜味。經過後發酵後,湯水更為清甜,厚實。

可以說,秋茶的存在,是錦上添花,讓選擇變得更多。

"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論喝茶,宋朝人可以說很“敗家”。

而這種“敗家”的風潮,是由當家人——宋朝皇帝發起的,尤其是宋徽宗時期,對茶葉的講究,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

老闆的文化就是企業的文化。

老闆對茶品質有著極高的要求,身為員工的“前丁後蔡”,為了皇帝的那口口糧茶,操碎了心。

當時皇帝的口糧茶,有多敗家呢?

“北苑試新,方寸小銙,進御只百銙,護以黃緞軟盈,藉以青箬,裹以黃羅夾袱。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盒,鍍金鎖,又以細竹絲織笈貯之。凡數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銙值四十萬。”

“其品絕精,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直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光聽這製作工藝,就知道難度有多大。

並且,皇帝當時的口糧茶,還很精貴,必須用嫩芽製作。

據《閩北茶業志》引論的資料記載,建安龍鳳茶最精美、最繁盛的高峰,當為宣和年間,用“銀線水芽”造“龍團勝雪”,名“龍苑勝雪”。

它所選的原料——銀線水芽:它是採擇新抽茶枝上的嫩尖芽,剝去稍大的外葉,只取芽心中的一縷象銀線一樣晶瑩的部分,製成形後的龍團勝雪團餅面上有小龍蜿蜓其上。

這茶的製作工藝,簡直繁複到極點。物以稀為貴,龍苑勝雪,一銙(片)之值40萬錢,僅供數盂之啜爾(也只能喝幾次而已)。

有了這樣一段歷史背書,難怪在茶圈存在偏見——中國茶文化從來推崇的都是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葉都算是粗鄙的……

但這一觀點,在如今百花齊放的茶界,顯然過於偏頗!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2》

綠茶一家獨大,成為唯一?

綠茶的知名度,有目共睹,從最早的蒸青綠茶開始,綠茶和茶友們的羈絆,延續千百年。

然而,時移世易。

隨著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茶葉這支隊伍在不斷壯大,在歷史潮流的裹挾之下,逐步有新的茶類加入。朱重八自勒令廢除龍鳳團茶後,散茶這一形態成為團茶的重要替補。

散茶,讓茶葉工藝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後,在中國茶文化的舞臺上,黃茶、白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等陸續亮相,各領風騷數百年,劃江而治,擁有自己的專屬粉絲群體。

正因為有了除綠茶以外的茶類出現,才不斷豐富茶文化,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

現如今,綠茶不是唯一。甚至從價格層面而言,它還不及普洱茶有優勢。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興許有的茶友說了,這普洱茶再貴,它的生茶不也是被劃分到晒青綠茶當中麼,依舊是綠茶的一脈。

此言不假。

然而,您可能忽視了,現如今普洱茶高價記錄的保持者,是熟茶,是經過渥堆發酵後,存放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後的古董茶。

與綠茶,仍舊沒有直接關聯。

並且,綠茶要實現“壟斷”,還有不少障礙。如今,橫在綠茶拓寬市場的一座大山,是它偏寒涼的茶性,它制約了綠茶統領茶界的步伐。

因茶性寒涼的特點,許多腸胃不適,甚至體寒的人,一喝綠茶就“犯病”,只能敬而遠之,選擇更為溫和的紅茶或者老白茶,又或者是平性的武夷巖茶。

是以,說中國茶文化從來推崇的都是綠茶,怕是有許多茶友不答應。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3》

春茶才是永恆,秋茶望塵莫及?

當然不是。

春茶並不是唯一,秋茶的存在,豐富了喝茶的選擇。秋茶的醇厚,與張揚的香氣,是春茶鮮爽清甜的互補。

春茶的好,大家有目共睹,也得到了六大茶類的認可。

春茶季,那是一年一度的盛事。

在普洱茶山頭,為了春茶的順利開採,還會舉辦各類儀式,祭茶神,以祈禱當年春茶的採摘能夠順利進行。

各家採茶前還會祭拜茶魂樹,等到儀式完成後,才會開始新一年的採摘。

在武夷山,與雲南採茶有著類似的風俗,在正式採摘前,要舉行喊山儀式,以祈求風調雨順,製茶順利。福鼎白茶,也有開茶節這樣的習慣,承載的是人們對豐收的希冀。

儀式感,體現出人們對春茶的重視。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但這樣並不意味著,秋茶就沒有市場,就一定低春茶一頭。秋茶的江湖地位,不容小覷。

採製秋茶,講究的就是一個“合適”。

秋季綿長,採摘也要順應天時。要好喝,秋白露。

在白茶領域,秋白露已經成為一張響亮的名片。秋白露,實力過硬。它的花香清芬,香氣馥郁,草藥香溫暖。在擁有香氣的同時,秋白露的茶湯還擁有絕對茶醇厚感。

這是極大晝夜溫差下的物質積累,充足的果膠物質包裹在茶湯裡,柔和細膩,柔和中帶著甘甜。

秋茶與春茶相比,是另一種風情。

一如普洱茶的秋茶,它也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普洱茶中,它的多酚類物質和咖啡鹼物質相對較少,這類茶製作成熟茶後,不易有苦澀感,同時因為秋茶擁有比較粗大的茶梗,還能提供充足的甜味。經過後發酵後,湯水更為清甜,厚實。

可以說,秋茶的存在,是錦上添花,讓選擇變得更多。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4》

普洱茶、巖茶,究竟誰才是鄙視鏈的頂端?

有段時間,茶圈風靡起“鄙視鏈”一詞。

一看,各類茶的擁躉者,很有底氣地擁戴自己喜歡的茶葉。最常見的兩個門派之爭——普洱茶、巖茶。

普洱茶愛好者說——普洱茶才是鄙視鏈頂端的王者。

巖茶粉不甘示弱——喝懂巖茶,才是站在鄙視鏈的頂端!

嚯,這些把其他茶類的粉絲看暈了,“你們真‘牛’”!

喝茶,真的有鄙視鏈一說嗎?

其竊以為:沒有。

能把某類茶喝懂,都不是易事。

你說喝懂綠茶簡單嗎?當然不。綠茶的分類複雜,產地眾多,絲毫不遜色於普洱茶的山頭。能把各省的綠茶喝個明白,是一項不小的工程。

你說喝紅茶簡單嗎?

也不簡單。

"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論喝茶,宋朝人可以說很“敗家”。

而這種“敗家”的風潮,是由當家人——宋朝皇帝發起的,尤其是宋徽宗時期,對茶葉的講究,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

老闆的文化就是企業的文化。

老闆對茶品質有著極高的要求,身為員工的“前丁後蔡”,為了皇帝的那口口糧茶,操碎了心。

當時皇帝的口糧茶,有多敗家呢?

“北苑試新,方寸小銙,進御只百銙,護以黃緞軟盈,藉以青箬,裹以黃羅夾袱。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盒,鍍金鎖,又以細竹絲織笈貯之。凡數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銙值四十萬。”

“其品絕精,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直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光聽這製作工藝,就知道難度有多大。

並且,皇帝當時的口糧茶,還很精貴,必須用嫩芽製作。

據《閩北茶業志》引論的資料記載,建安龍鳳茶最精美、最繁盛的高峰,當為宣和年間,用“銀線水芽”造“龍團勝雪”,名“龍苑勝雪”。

它所選的原料——銀線水芽:它是採擇新抽茶枝上的嫩尖芽,剝去稍大的外葉,只取芽心中的一縷象銀線一樣晶瑩的部分,製成形後的龍團勝雪團餅面上有小龍蜿蜓其上。

這茶的製作工藝,簡直繁複到極點。物以稀為貴,龍苑勝雪,一銙(片)之值40萬錢,僅供數盂之啜爾(也只能喝幾次而已)。

有了這樣一段歷史背書,難怪在茶圈存在偏見——中國茶文化從來推崇的都是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葉都算是粗鄙的……

但這一觀點,在如今百花齊放的茶界,顯然過於偏頗!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2》

綠茶一家獨大,成為唯一?

綠茶的知名度,有目共睹,從最早的蒸青綠茶開始,綠茶和茶友們的羈絆,延續千百年。

然而,時移世易。

隨著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茶葉這支隊伍在不斷壯大,在歷史潮流的裹挾之下,逐步有新的茶類加入。朱重八自勒令廢除龍鳳團茶後,散茶這一形態成為團茶的重要替補。

散茶,讓茶葉工藝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後,在中國茶文化的舞臺上,黃茶、白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等陸續亮相,各領風騷數百年,劃江而治,擁有自己的專屬粉絲群體。

正因為有了除綠茶以外的茶類出現,才不斷豐富茶文化,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

現如今,綠茶不是唯一。甚至從價格層面而言,它還不及普洱茶有優勢。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興許有的茶友說了,這普洱茶再貴,它的生茶不也是被劃分到晒青綠茶當中麼,依舊是綠茶的一脈。

此言不假。

然而,您可能忽視了,現如今普洱茶高價記錄的保持者,是熟茶,是經過渥堆發酵後,存放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後的古董茶。

與綠茶,仍舊沒有直接關聯。

並且,綠茶要實現“壟斷”,還有不少障礙。如今,橫在綠茶拓寬市場的一座大山,是它偏寒涼的茶性,它制約了綠茶統領茶界的步伐。

因茶性寒涼的特點,許多腸胃不適,甚至體寒的人,一喝綠茶就“犯病”,只能敬而遠之,選擇更為溫和的紅茶或者老白茶,又或者是平性的武夷巖茶。

是以,說中國茶文化從來推崇的都是綠茶,怕是有許多茶友不答應。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3》

春茶才是永恆,秋茶望塵莫及?

當然不是。

春茶並不是唯一,秋茶的存在,豐富了喝茶的選擇。秋茶的醇厚,與張揚的香氣,是春茶鮮爽清甜的互補。

春茶的好,大家有目共睹,也得到了六大茶類的認可。

春茶季,那是一年一度的盛事。

在普洱茶山頭,為了春茶的順利開採,還會舉辦各類儀式,祭茶神,以祈禱當年春茶的採摘能夠順利進行。

各家採茶前還會祭拜茶魂樹,等到儀式完成後,才會開始新一年的採摘。

在武夷山,與雲南採茶有著類似的風俗,在正式採摘前,要舉行喊山儀式,以祈求風調雨順,製茶順利。福鼎白茶,也有開茶節這樣的習慣,承載的是人們對豐收的希冀。

儀式感,體現出人們對春茶的重視。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但這樣並不意味著,秋茶就沒有市場,就一定低春茶一頭。秋茶的江湖地位,不容小覷。

採製秋茶,講究的就是一個“合適”。

秋季綿長,採摘也要順應天時。要好喝,秋白露。

在白茶領域,秋白露已經成為一張響亮的名片。秋白露,實力過硬。它的花香清芬,香氣馥郁,草藥香溫暖。在擁有香氣的同時,秋白露的茶湯還擁有絕對茶醇厚感。

這是極大晝夜溫差下的物質積累,充足的果膠物質包裹在茶湯裡,柔和細膩,柔和中帶著甘甜。

秋茶與春茶相比,是另一種風情。

一如普洱茶的秋茶,它也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普洱茶中,它的多酚類物質和咖啡鹼物質相對較少,這類茶製作成熟茶後,不易有苦澀感,同時因為秋茶擁有比較粗大的茶梗,還能提供充足的甜味。經過後發酵後,湯水更為清甜,厚實。

可以說,秋茶的存在,是錦上添花,讓選擇變得更多。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4》

普洱茶、巖茶,究竟誰才是鄙視鏈的頂端?

有段時間,茶圈風靡起“鄙視鏈”一詞。

一看,各類茶的擁躉者,很有底氣地擁戴自己喜歡的茶葉。最常見的兩個門派之爭——普洱茶、巖茶。

普洱茶愛好者說——普洱茶才是鄙視鏈頂端的王者。

巖茶粉不甘示弱——喝懂巖茶,才是站在鄙視鏈的頂端!

嚯,這些把其他茶類的粉絲看暈了,“你們真‘牛’”!

喝茶,真的有鄙視鏈一說嗎?

其竊以為:沒有。

能把某類茶喝懂,都不是易事。

你說喝懂綠茶簡單嗎?當然不。綠茶的分類複雜,產地眾多,絲毫不遜色於普洱茶的山頭。能把各省的綠茶喝個明白,是一項不小的工程。

你說喝紅茶簡單嗎?

也不簡單。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正山和非正山紅茶,你能區分嗎?傳統工藝和改良工藝的紅茶,您又能區分嗎?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你還在混淆嗎?

要喝懂紅茶,光是水溫一項,就能測試出對茶葉的瞭解程度。紅茶,到底是100℃沖泡,還是85℃水溫泡茶。

再說白茶,看似最簡單的一類,中間的學問有不少。

日光萎凋、複式萎凋能區分嗎?高山平地的白茶,能找出區別嗎?正宗老白茶和做舊老白茶,您真的懂得區分了嗎?

真正要把茶喝懂,學問不小。

所謂的鄙視鏈,都是在對一款極為熟悉的情況下提出的,但這也只是針對單一的品類,若是對其他茶類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評頭論足,大概粉絲們會開始掐架吧。

非要分出個鄙視鏈高低,還是先把六大茶類中,每一種茶的特性都搞明白了,再來做區分。

內行才是真的看門道。

"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論喝茶,宋朝人可以說很“敗家”。

而這種“敗家”的風潮,是由當家人——宋朝皇帝發起的,尤其是宋徽宗時期,對茶葉的講究,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

老闆的文化就是企業的文化。

老闆對茶品質有著極高的要求,身為員工的“前丁後蔡”,為了皇帝的那口口糧茶,操碎了心。

當時皇帝的口糧茶,有多敗家呢?

“北苑試新,方寸小銙,進御只百銙,護以黃緞軟盈,藉以青箬,裹以黃羅夾袱。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盒,鍍金鎖,又以細竹絲織笈貯之。凡數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銙值四十萬。”

“其品絕精,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直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光聽這製作工藝,就知道難度有多大。

並且,皇帝當時的口糧茶,還很精貴,必須用嫩芽製作。

據《閩北茶業志》引論的資料記載,建安龍鳳茶最精美、最繁盛的高峰,當為宣和年間,用“銀線水芽”造“龍團勝雪”,名“龍苑勝雪”。

它所選的原料——銀線水芽:它是採擇新抽茶枝上的嫩尖芽,剝去稍大的外葉,只取芽心中的一縷象銀線一樣晶瑩的部分,製成形後的龍團勝雪團餅面上有小龍蜿蜓其上。

這茶的製作工藝,簡直繁複到極點。物以稀為貴,龍苑勝雪,一銙(片)之值40萬錢,僅供數盂之啜爾(也只能喝幾次而已)。

有了這樣一段歷史背書,難怪在茶圈存在偏見——中國茶文化從來推崇的都是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葉都算是粗鄙的……

但這一觀點,在如今百花齊放的茶界,顯然過於偏頗!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2》

綠茶一家獨大,成為唯一?

綠茶的知名度,有目共睹,從最早的蒸青綠茶開始,綠茶和茶友們的羈絆,延續千百年。

然而,時移世易。

隨著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茶葉這支隊伍在不斷壯大,在歷史潮流的裹挾之下,逐步有新的茶類加入。朱重八自勒令廢除龍鳳團茶後,散茶這一形態成為團茶的重要替補。

散茶,讓茶葉工藝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後,在中國茶文化的舞臺上,黃茶、白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等陸續亮相,各領風騷數百年,劃江而治,擁有自己的專屬粉絲群體。

正因為有了除綠茶以外的茶類出現,才不斷豐富茶文化,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

現如今,綠茶不是唯一。甚至從價格層面而言,它還不及普洱茶有優勢。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興許有的茶友說了,這普洱茶再貴,它的生茶不也是被劃分到晒青綠茶當中麼,依舊是綠茶的一脈。

此言不假。

然而,您可能忽視了,現如今普洱茶高價記錄的保持者,是熟茶,是經過渥堆發酵後,存放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後的古董茶。

與綠茶,仍舊沒有直接關聯。

並且,綠茶要實現“壟斷”,還有不少障礙。如今,橫在綠茶拓寬市場的一座大山,是它偏寒涼的茶性,它制約了綠茶統領茶界的步伐。

因茶性寒涼的特點,許多腸胃不適,甚至體寒的人,一喝綠茶就“犯病”,只能敬而遠之,選擇更為溫和的紅茶或者老白茶,又或者是平性的武夷巖茶。

是以,說中國茶文化從來推崇的都是綠茶,怕是有許多茶友不答應。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3》

春茶才是永恆,秋茶望塵莫及?

當然不是。

春茶並不是唯一,秋茶的存在,豐富了喝茶的選擇。秋茶的醇厚,與張揚的香氣,是春茶鮮爽清甜的互補。

春茶的好,大家有目共睹,也得到了六大茶類的認可。

春茶季,那是一年一度的盛事。

在普洱茶山頭,為了春茶的順利開採,還會舉辦各類儀式,祭茶神,以祈禱當年春茶的採摘能夠順利進行。

各家採茶前還會祭拜茶魂樹,等到儀式完成後,才會開始新一年的採摘。

在武夷山,與雲南採茶有著類似的風俗,在正式採摘前,要舉行喊山儀式,以祈求風調雨順,製茶順利。福鼎白茶,也有開茶節這樣的習慣,承載的是人們對豐收的希冀。

儀式感,體現出人們對春茶的重視。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但這樣並不意味著,秋茶就沒有市場,就一定低春茶一頭。秋茶的江湖地位,不容小覷。

採製秋茶,講究的就是一個“合適”。

秋季綿長,採摘也要順應天時。要好喝,秋白露。

在白茶領域,秋白露已經成為一張響亮的名片。秋白露,實力過硬。它的花香清芬,香氣馥郁,草藥香溫暖。在擁有香氣的同時,秋白露的茶湯還擁有絕對茶醇厚感。

這是極大晝夜溫差下的物質積累,充足的果膠物質包裹在茶湯裡,柔和細膩,柔和中帶著甘甜。

秋茶與春茶相比,是另一種風情。

一如普洱茶的秋茶,它也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普洱茶中,它的多酚類物質和咖啡鹼物質相對較少,這類茶製作成熟茶後,不易有苦澀感,同時因為秋茶擁有比較粗大的茶梗,還能提供充足的甜味。經過後發酵後,湯水更為清甜,厚實。

可以說,秋茶的存在,是錦上添花,讓選擇變得更多。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4》

普洱茶、巖茶,究竟誰才是鄙視鏈的頂端?

有段時間,茶圈風靡起“鄙視鏈”一詞。

一看,各類茶的擁躉者,很有底氣地擁戴自己喜歡的茶葉。最常見的兩個門派之爭——普洱茶、巖茶。

普洱茶愛好者說——普洱茶才是鄙視鏈頂端的王者。

巖茶粉不甘示弱——喝懂巖茶,才是站在鄙視鏈的頂端!

嚯,這些把其他茶類的粉絲看暈了,“你們真‘牛’”!

喝茶,真的有鄙視鏈一說嗎?

其竊以為:沒有。

能把某類茶喝懂,都不是易事。

你說喝懂綠茶簡單嗎?當然不。綠茶的分類複雜,產地眾多,絲毫不遜色於普洱茶的山頭。能把各省的綠茶喝個明白,是一項不小的工程。

你說喝紅茶簡單嗎?

也不簡單。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正山和非正山紅茶,你能區分嗎?傳統工藝和改良工藝的紅茶,您又能區分嗎?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你還在混淆嗎?

要喝懂紅茶,光是水溫一項,就能測試出對茶葉的瞭解程度。紅茶,到底是100℃沖泡,還是85℃水溫泡茶。

再說白茶,看似最簡單的一類,中間的學問有不少。

日光萎凋、複式萎凋能區分嗎?高山平地的白茶,能找出區別嗎?正宗老白茶和做舊老白茶,您真的懂得區分了嗎?

真正要把茶喝懂,學問不小。

所謂的鄙視鏈,都是在對一款極為熟悉的情況下提出的,但這也只是針對單一的品類,若是對其他茶類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評頭論足,大概粉絲們會開始掐架吧。

非要分出個鄙視鏈高低,還是先把六大茶類中,每一種茶的特性都搞明白了,再來做區分。

內行才是真的看門道。

春茶,並且是綠茶,其他茶,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都是粗鄙的?

《5》

在茶圈久了,總會發現個別有趣的現象。

比如某位以專家自詡的人,卻只是空有幾本證書以及理論知識的人,當一餅白茶擺在她面前時,甚至還不清它是做舊的,還是自然陳化的。

另一位以白茶專家自居的人,竟然每天都在喝做舊白茶,深陷其中,將其奉為“神藥”,彷彿現在複雜的人際關係,沒有一杯做舊茶解決不了的,要是一杯不行,那就喝兩杯。

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而對茶葉有偏見,彷彿成了常態。

所謂的鄙視鏈,不正是對茶葉有偏見麼。但真正要把茶喝懂,搞明白一個茶類,並不是吹牛就能完成。

喝茶,講的還是一個腳踏實地。要將另一款茶“踩在”腳底,還是實地走訪過後,再來發言。

興許,您到了實地走訪後會發現:謹言慎行,還是言之有理的。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