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
"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村姑陳是一個最不喜歡從眾的人。

在別人都在做傳統電商的時候,我看中了內容電商。

不投廣告,只寫真實的心得體會,用真情實感來打動粉絲。

在別人都在做視頻吸粉的時候,我堅持文字創作。

因為我堅信,視頻這種流動的藝術,不如文字這種靜止的元素,來得美好和動人。

視覺衝擊,如果不是特別印象深刻,容易過目便忘。

視頻裡,某一個畫面,或許能在一時打動人,但讓人銘記一生的,永遠是這些留下來的文字。

司馬遷不在了,史記留下來了。曹雪芹不在了,紅樓夢裡的那些穿衣吃飯人情世故留下來了。

你對著一盤茄子的圖片,看到的是一碗菜。

但唯有文字,才能直觀地形容給你看,這盤茄子,是用了幾隻雞,幾道工藝,如何烘,如何炸,如何醃製出來的。它有什麼樣的香氣和口感。它吃的時候需要配佐什麼醬料。

你用自己的腦子復原,便立刻能得到關於那個朝代的、那些人、那些菜系的信息。

存在於腦海裡的菜,它的色香味,能讓你一直想象、惦記和回味。

而視頻裡看過的那道茶,那張圖,只是一些流動的記憶。

時間長了,便洇沒於茫茫腦海。

"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村姑陳是一個最不喜歡從眾的人。

在別人都在做傳統電商的時候,我看中了內容電商。

不投廣告,只寫真實的心得體會,用真情實感來打動粉絲。

在別人都在做視頻吸粉的時候,我堅持文字創作。

因為我堅信,視頻這種流動的藝術,不如文字這種靜止的元素,來得美好和動人。

視覺衝擊,如果不是特別印象深刻,容易過目便忘。

視頻裡,某一個畫面,或許能在一時打動人,但讓人銘記一生的,永遠是這些留下來的文字。

司馬遷不在了,史記留下來了。曹雪芹不在了,紅樓夢裡的那些穿衣吃飯人情世故留下來了。

你對著一盤茄子的圖片,看到的是一碗菜。

但唯有文字,才能直觀地形容給你看,這盤茄子,是用了幾隻雞,幾道工藝,如何烘,如何炸,如何醃製出來的。它有什麼樣的香氣和口感。它吃的時候需要配佐什麼醬料。

你用自己的腦子復原,便立刻能得到關於那個朝代的、那些人、那些菜系的信息。

存在於腦海裡的菜,它的色香味,能讓你一直想象、惦記和回味。

而視頻裡看過的那道茶,那張圖,只是一些流動的記憶。

時間長了,便洇沒於茫茫腦海。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村姑陳是一個最不喜歡從眾的人。

在別人都在做傳統電商的時候,我看中了內容電商。

不投廣告,只寫真實的心得體會,用真情實感來打動粉絲。

在別人都在做視頻吸粉的時候,我堅持文字創作。

因為我堅信,視頻這種流動的藝術,不如文字這種靜止的元素,來得美好和動人。

視覺衝擊,如果不是特別印象深刻,容易過目便忘。

視頻裡,某一個畫面,或許能在一時打動人,但讓人銘記一生的,永遠是這些留下來的文字。

司馬遷不在了,史記留下來了。曹雪芹不在了,紅樓夢裡的那些穿衣吃飯人情世故留下來了。

你對著一盤茄子的圖片,看到的是一碗菜。

但唯有文字,才能直觀地形容給你看,這盤茄子,是用了幾隻雞,幾道工藝,如何烘,如何炸,如何醃製出來的。它有什麼樣的香氣和口感。它吃的時候需要配佐什麼醬料。

你用自己的腦子復原,便立刻能得到關於那個朝代的、那些人、那些菜系的信息。

存在於腦海裡的菜,它的色香味,能讓你一直想象、惦記和回味。

而視頻裡看過的那道茶,那張圖,只是一些流動的記憶。

時間長了,便洇沒於茫茫腦海。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2》

小雞小鴨,有一種奇怪的思維。

它們會認為,自己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動物,就是自己的母親,會一直跟著這個動物,不離不棄。

為此,科學家做了實驗,讓一些小雞小鴨,生下來看到的第一個動物是人,於是它們便認為這個人是它們的母親,人走到哪它們便跟到哪。

反倒是真正的親生母親,它們一眼不看,根本不理會。

這是一種生物的本能。

人類也有與之相似的本能,那就是“從眾”。

茶友王先生,就是位“從眾病”患者。

他身邊的朋友,都在喝“金駿眉”,所以,他也四處去購買金駿眉。

當他身邊的朋友,都改喝老白茶了,他也開始喝老白茶,逢“老白茶”必買。

村姑陳看過他買的老白茶,一律黃褐色,葉片亮堂,茶梗硬挺。

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堆活力滿滿的新白茶,被渥堆成黃黑色之後,再壓成餅的樣子。

不怕死地跟他說了這些茶餅有問題,不是真的老白茶。

誰知道,他怒喝過來:小姑娘別亂講話。我這是真的老白茶。

金牛座村姑陳,詳細地跟王先生剖析了這塊餅的做舊原理,他似乎信了。

正在欣慰,沒想到他發過來一句話,立馬讓村姑陳淚奔:

“我還是不相信這是假老茶,因為我朋友買的老白茶,都是這樣子的”。

王先生的邏輯是,身邊所有人買的老白茶,都是黃黑色的,那麼,老白茶,就應該黃黑色的。而村姑陳給他推薦的真正老白茶——五彩色的白露壽眉餅,他從前從來沒在市場上見過,所以被他認為是假的。

嗯,這就是從眾派的標準心理特徵——大家都這樣,那我這樣,就是正常的。

正是有了這種心理的存在,村姑陳發現,只要找到一個買老白茶的茶友,那麼,他身邊,就會引出一大批買老白茶的群體來。

拔出蘿蔔帶出泥的效應,如此強大。

"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村姑陳是一個最不喜歡從眾的人。

在別人都在做傳統電商的時候,我看中了內容電商。

不投廣告,只寫真實的心得體會,用真情實感來打動粉絲。

在別人都在做視頻吸粉的時候,我堅持文字創作。

因為我堅信,視頻這種流動的藝術,不如文字這種靜止的元素,來得美好和動人。

視覺衝擊,如果不是特別印象深刻,容易過目便忘。

視頻裡,某一個畫面,或許能在一時打動人,但讓人銘記一生的,永遠是這些留下來的文字。

司馬遷不在了,史記留下來了。曹雪芹不在了,紅樓夢裡的那些穿衣吃飯人情世故留下來了。

你對著一盤茄子的圖片,看到的是一碗菜。

但唯有文字,才能直觀地形容給你看,這盤茄子,是用了幾隻雞,幾道工藝,如何烘,如何炸,如何醃製出來的。它有什麼樣的香氣和口感。它吃的時候需要配佐什麼醬料。

你用自己的腦子復原,便立刻能得到關於那個朝代的、那些人、那些菜系的信息。

存在於腦海裡的菜,它的色香味,能讓你一直想象、惦記和回味。

而視頻裡看過的那道茶,那張圖,只是一些流動的記憶。

時間長了,便洇沒於茫茫腦海。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2》

小雞小鴨,有一種奇怪的思維。

它們會認為,自己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動物,就是自己的母親,會一直跟著這個動物,不離不棄。

為此,科學家做了實驗,讓一些小雞小鴨,生下來看到的第一個動物是人,於是它們便認為這個人是它們的母親,人走到哪它們便跟到哪。

反倒是真正的親生母親,它們一眼不看,根本不理會。

這是一種生物的本能。

人類也有與之相似的本能,那就是“從眾”。

茶友王先生,就是位“從眾病”患者。

他身邊的朋友,都在喝“金駿眉”,所以,他也四處去購買金駿眉。

當他身邊的朋友,都改喝老白茶了,他也開始喝老白茶,逢“老白茶”必買。

村姑陳看過他買的老白茶,一律黃褐色,葉片亮堂,茶梗硬挺。

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堆活力滿滿的新白茶,被渥堆成黃黑色之後,再壓成餅的樣子。

不怕死地跟他說了這些茶餅有問題,不是真的老白茶。

誰知道,他怒喝過來:小姑娘別亂講話。我這是真的老白茶。

金牛座村姑陳,詳細地跟王先生剖析了這塊餅的做舊原理,他似乎信了。

正在欣慰,沒想到他發過來一句話,立馬讓村姑陳淚奔:

“我還是不相信這是假老茶,因為我朋友買的老白茶,都是這樣子的”。

王先生的邏輯是,身邊所有人買的老白茶,都是黃黑色的,那麼,老白茶,就應該黃黑色的。而村姑陳給他推薦的真正老白茶——五彩色的白露壽眉餅,他從前從來沒在市場上見過,所以被他認為是假的。

嗯,這就是從眾派的標準心理特徵——大家都這樣,那我這樣,就是正常的。

正是有了這種心理的存在,村姑陳發現,只要找到一個買老白茶的茶友,那麼,他身邊,就會引出一大批買老白茶的群體來。

拔出蘿蔔帶出泥的效應,如此強大。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村姑陳是一個最不喜歡從眾的人。

在別人都在做傳統電商的時候,我看中了內容電商。

不投廣告,只寫真實的心得體會,用真情實感來打動粉絲。

在別人都在做視頻吸粉的時候,我堅持文字創作。

因為我堅信,視頻這種流動的藝術,不如文字這種靜止的元素,來得美好和動人。

視覺衝擊,如果不是特別印象深刻,容易過目便忘。

視頻裡,某一個畫面,或許能在一時打動人,但讓人銘記一生的,永遠是這些留下來的文字。

司馬遷不在了,史記留下來了。曹雪芹不在了,紅樓夢裡的那些穿衣吃飯人情世故留下來了。

你對著一盤茄子的圖片,看到的是一碗菜。

但唯有文字,才能直觀地形容給你看,這盤茄子,是用了幾隻雞,幾道工藝,如何烘,如何炸,如何醃製出來的。它有什麼樣的香氣和口感。它吃的時候需要配佐什麼醬料。

你用自己的腦子復原,便立刻能得到關於那個朝代的、那些人、那些菜系的信息。

存在於腦海裡的菜,它的色香味,能讓你一直想象、惦記和回味。

而視頻裡看過的那道茶,那張圖,只是一些流動的記憶。

時間長了,便洇沒於茫茫腦海。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2》

小雞小鴨,有一種奇怪的思維。

它們會認為,自己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動物,就是自己的母親,會一直跟著這個動物,不離不棄。

為此,科學家做了實驗,讓一些小雞小鴨,生下來看到的第一個動物是人,於是它們便認為這個人是它們的母親,人走到哪它們便跟到哪。

反倒是真正的親生母親,它們一眼不看,根本不理會。

這是一種生物的本能。

人類也有與之相似的本能,那就是“從眾”。

茶友王先生,就是位“從眾病”患者。

他身邊的朋友,都在喝“金駿眉”,所以,他也四處去購買金駿眉。

當他身邊的朋友,都改喝老白茶了,他也開始喝老白茶,逢“老白茶”必買。

村姑陳看過他買的老白茶,一律黃褐色,葉片亮堂,茶梗硬挺。

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堆活力滿滿的新白茶,被渥堆成黃黑色之後,再壓成餅的樣子。

不怕死地跟他說了這些茶餅有問題,不是真的老白茶。

誰知道,他怒喝過來:小姑娘別亂講話。我這是真的老白茶。

金牛座村姑陳,詳細地跟王先生剖析了這塊餅的做舊原理,他似乎信了。

正在欣慰,沒想到他發過來一句話,立馬讓村姑陳淚奔:

“我還是不相信這是假老茶,因為我朋友買的老白茶,都是這樣子的”。

王先生的邏輯是,身邊所有人買的老白茶,都是黃黑色的,那麼,老白茶,就應該黃黑色的。而村姑陳給他推薦的真正老白茶——五彩色的白露壽眉餅,他從前從來沒在市場上見過,所以被他認為是假的。

嗯,這就是從眾派的標準心理特徵——大家都這樣,那我這樣,就是正常的。

正是有了這種心理的存在,村姑陳發現,只要找到一個買老白茶的茶友,那麼,他身邊,就會引出一大批買老白茶的群體來。

拔出蘿蔔帶出泥的效應,如此強大。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村姑陳是一個最不喜歡從眾的人。

在別人都在做傳統電商的時候,我看中了內容電商。

不投廣告,只寫真實的心得體會,用真情實感來打動粉絲。

在別人都在做視頻吸粉的時候,我堅持文字創作。

因為我堅信,視頻這種流動的藝術,不如文字這種靜止的元素,來得美好和動人。

視覺衝擊,如果不是特別印象深刻,容易過目便忘。

視頻裡,某一個畫面,或許能在一時打動人,但讓人銘記一生的,永遠是這些留下來的文字。

司馬遷不在了,史記留下來了。曹雪芹不在了,紅樓夢裡的那些穿衣吃飯人情世故留下來了。

你對著一盤茄子的圖片,看到的是一碗菜。

但唯有文字,才能直觀地形容給你看,這盤茄子,是用了幾隻雞,幾道工藝,如何烘,如何炸,如何醃製出來的。它有什麼樣的香氣和口感。它吃的時候需要配佐什麼醬料。

你用自己的腦子復原,便立刻能得到關於那個朝代的、那些人、那些菜系的信息。

存在於腦海裡的菜,它的色香味,能讓你一直想象、惦記和回味。

而視頻裡看過的那道茶,那張圖,只是一些流動的記憶。

時間長了,便洇沒於茫茫腦海。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2》

小雞小鴨,有一種奇怪的思維。

它們會認為,自己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動物,就是自己的母親,會一直跟著這個動物,不離不棄。

為此,科學家做了實驗,讓一些小雞小鴨,生下來看到的第一個動物是人,於是它們便認為這個人是它們的母親,人走到哪它們便跟到哪。

反倒是真正的親生母親,它們一眼不看,根本不理會。

這是一種生物的本能。

人類也有與之相似的本能,那就是“從眾”。

茶友王先生,就是位“從眾病”患者。

他身邊的朋友,都在喝“金駿眉”,所以,他也四處去購買金駿眉。

當他身邊的朋友,都改喝老白茶了,他也開始喝老白茶,逢“老白茶”必買。

村姑陳看過他買的老白茶,一律黃褐色,葉片亮堂,茶梗硬挺。

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堆活力滿滿的新白茶,被渥堆成黃黑色之後,再壓成餅的樣子。

不怕死地跟他說了這些茶餅有問題,不是真的老白茶。

誰知道,他怒喝過來:小姑娘別亂講話。我這是真的老白茶。

金牛座村姑陳,詳細地跟王先生剖析了這塊餅的做舊原理,他似乎信了。

正在欣慰,沒想到他發過來一句話,立馬讓村姑陳淚奔:

“我還是不相信這是假老茶,因為我朋友買的老白茶,都是這樣子的”。

王先生的邏輯是,身邊所有人買的老白茶,都是黃黑色的,那麼,老白茶,就應該黃黑色的。而村姑陳給他推薦的真正老白茶——五彩色的白露壽眉餅,他從前從來沒在市場上見過,所以被他認為是假的。

嗯,這就是從眾派的標準心理特徵——大家都這樣,那我這樣,就是正常的。

正是有了這種心理的存在,村姑陳發現,只要找到一個買老白茶的茶友,那麼,他身邊,就會引出一大批買老白茶的群體來。

拔出蘿蔔帶出泥的效應,如此強大。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3》

還有一位茶友,來問村姑陳:為什麼你家的茶有股青草味?

“啊,這不是青草味,這是鮮爽感。”村姑陳解釋說。

茶友很固執:“不是,你別騙我了。我喝普洱茶的,老茶客了,喝了十多年了。”

呃,喝了十多年普洱,跟白茶有什麼關係呢?

面對這樣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的茶友,村姑陳的耐心特別好,認真地求教:“您覺得這股味道您不喜歡嗎?”

茶友說毫不客氣地評價道:“在普洱茶裡,我和我身邊的朋友最不喜歡喝的就是生普,一股青草味。你現在這個白茶,青草味就很重,跟生普一樣。”

嗯,就算這股青草味跟生普一樣,也只代表兩款茶有相同的氣息,並不會這麼招黑吧。村姑陳只好意思在心裡小聲嘀咕,面上卻不敢表露出來。

於是繼續問:“那您是因為不喜歡生普,所以也不喜歡白茶有這種清香是嗎?”

茶友看村姑陳不明白他的意思,更生氣了:“生普如果有這種青味,說明工藝不好。你這個白茶有這個味道,說明也是工藝不到位!”

歐賣糕!

工藝不好,這是從何說起?

S師傅畢生致力於工藝研究,若是讓他知道他精心製成的、帶著鮮明的白茶鮮爽感的白牡丹,被人拿去跟另一種茶類的工藝類比,並得出工藝不好的結論,他會瘋掉的!

別說他要瘋掉,村姑陳就已經暈倒了。

普洱的工藝,跟白茶,是完全不一樣的,截然相反的。

生普殺青,而白茶不殺青。

故而,生普有青味,或許說明殺青不到位,但白茶的新茶有晒乾的青草味,這隻能說明養分保留得充分,將傳統工藝執行得極到位。

並不能將生普里不能出現的味道,便直接等同於白茶裡也不能出現這種味道呀?!

並且,白茶也只有新白茶時期,才有晒乾的青草味,等到陳化半年,這味道就轉化了,升化了,沉鬱了。

當我把這些道理,解釋給這位茶友聽過之後,他繼續發揮了自己固執的本性:“我問過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了,他們也不喜歡這種青味。既然大家都說不好,那就是真的不好。”

呃,又是一個從眾派。

沒有自己的觀點,人云亦云,且不接受科學的觀點。

"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村姑陳是一個最不喜歡從眾的人。

在別人都在做傳統電商的時候,我看中了內容電商。

不投廣告,只寫真實的心得體會,用真情實感來打動粉絲。

在別人都在做視頻吸粉的時候,我堅持文字創作。

因為我堅信,視頻這種流動的藝術,不如文字這種靜止的元素,來得美好和動人。

視覺衝擊,如果不是特別印象深刻,容易過目便忘。

視頻裡,某一個畫面,或許能在一時打動人,但讓人銘記一生的,永遠是這些留下來的文字。

司馬遷不在了,史記留下來了。曹雪芹不在了,紅樓夢裡的那些穿衣吃飯人情世故留下來了。

你對著一盤茄子的圖片,看到的是一碗菜。

但唯有文字,才能直觀地形容給你看,這盤茄子,是用了幾隻雞,幾道工藝,如何烘,如何炸,如何醃製出來的。它有什麼樣的香氣和口感。它吃的時候需要配佐什麼醬料。

你用自己的腦子復原,便立刻能得到關於那個朝代的、那些人、那些菜系的信息。

存在於腦海裡的菜,它的色香味,能讓你一直想象、惦記和回味。

而視頻裡看過的那道茶,那張圖,只是一些流動的記憶。

時間長了,便洇沒於茫茫腦海。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2》

小雞小鴨,有一種奇怪的思維。

它們會認為,自己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動物,就是自己的母親,會一直跟著這個動物,不離不棄。

為此,科學家做了實驗,讓一些小雞小鴨,生下來看到的第一個動物是人,於是它們便認為這個人是它們的母親,人走到哪它們便跟到哪。

反倒是真正的親生母親,它們一眼不看,根本不理會。

這是一種生物的本能。

人類也有與之相似的本能,那就是“從眾”。

茶友王先生,就是位“從眾病”患者。

他身邊的朋友,都在喝“金駿眉”,所以,他也四處去購買金駿眉。

當他身邊的朋友,都改喝老白茶了,他也開始喝老白茶,逢“老白茶”必買。

村姑陳看過他買的老白茶,一律黃褐色,葉片亮堂,茶梗硬挺。

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堆活力滿滿的新白茶,被渥堆成黃黑色之後,再壓成餅的樣子。

不怕死地跟他說了這些茶餅有問題,不是真的老白茶。

誰知道,他怒喝過來:小姑娘別亂講話。我這是真的老白茶。

金牛座村姑陳,詳細地跟王先生剖析了這塊餅的做舊原理,他似乎信了。

正在欣慰,沒想到他發過來一句話,立馬讓村姑陳淚奔:

“我還是不相信這是假老茶,因為我朋友買的老白茶,都是這樣子的”。

王先生的邏輯是,身邊所有人買的老白茶,都是黃黑色的,那麼,老白茶,就應該黃黑色的。而村姑陳給他推薦的真正老白茶——五彩色的白露壽眉餅,他從前從來沒在市場上見過,所以被他認為是假的。

嗯,這就是從眾派的標準心理特徵——大家都這樣,那我這樣,就是正常的。

正是有了這種心理的存在,村姑陳發現,只要找到一個買老白茶的茶友,那麼,他身邊,就會引出一大批買老白茶的群體來。

拔出蘿蔔帶出泥的效應,如此強大。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3》

還有一位茶友,來問村姑陳:為什麼你家的茶有股青草味?

“啊,這不是青草味,這是鮮爽感。”村姑陳解釋說。

茶友很固執:“不是,你別騙我了。我喝普洱茶的,老茶客了,喝了十多年了。”

呃,喝了十多年普洱,跟白茶有什麼關係呢?

面對這樣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的茶友,村姑陳的耐心特別好,認真地求教:“您覺得這股味道您不喜歡嗎?”

茶友說毫不客氣地評價道:“在普洱茶裡,我和我身邊的朋友最不喜歡喝的就是生普,一股青草味。你現在這個白茶,青草味就很重,跟生普一樣。”

嗯,就算這股青草味跟生普一樣,也只代表兩款茶有相同的氣息,並不會這麼招黑吧。村姑陳只好意思在心裡小聲嘀咕,面上卻不敢表露出來。

於是繼續問:“那您是因為不喜歡生普,所以也不喜歡白茶有這種清香是嗎?”

茶友看村姑陳不明白他的意思,更生氣了:“生普如果有這種青味,說明工藝不好。你這個白茶有這個味道,說明也是工藝不到位!”

歐賣糕!

工藝不好,這是從何說起?

S師傅畢生致力於工藝研究,若是讓他知道他精心製成的、帶著鮮明的白茶鮮爽感的白牡丹,被人拿去跟另一種茶類的工藝類比,並得出工藝不好的結論,他會瘋掉的!

別說他要瘋掉,村姑陳就已經暈倒了。

普洱的工藝,跟白茶,是完全不一樣的,截然相反的。

生普殺青,而白茶不殺青。

故而,生普有青味,或許說明殺青不到位,但白茶的新茶有晒乾的青草味,這隻能說明養分保留得充分,將傳統工藝執行得極到位。

並不能將生普里不能出現的味道,便直接等同於白茶裡也不能出現這種味道呀?!

並且,白茶也只有新白茶時期,才有晒乾的青草味,等到陳化半年,這味道就轉化了,升化了,沉鬱了。

當我把這些道理,解釋給這位茶友聽過之後,他繼續發揮了自己固執的本性:“我問過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了,他們也不喜歡這種青味。既然大家都說不好,那就是真的不好。”

呃,又是一個從眾派。

沒有自己的觀點,人云亦云,且不接受科學的觀點。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村姑陳是一個最不喜歡從眾的人。

在別人都在做傳統電商的時候,我看中了內容電商。

不投廣告,只寫真實的心得體會,用真情實感來打動粉絲。

在別人都在做視頻吸粉的時候,我堅持文字創作。

因為我堅信,視頻這種流動的藝術,不如文字這種靜止的元素,來得美好和動人。

視覺衝擊,如果不是特別印象深刻,容易過目便忘。

視頻裡,某一個畫面,或許能在一時打動人,但讓人銘記一生的,永遠是這些留下來的文字。

司馬遷不在了,史記留下來了。曹雪芹不在了,紅樓夢裡的那些穿衣吃飯人情世故留下來了。

你對著一盤茄子的圖片,看到的是一碗菜。

但唯有文字,才能直觀地形容給你看,這盤茄子,是用了幾隻雞,幾道工藝,如何烘,如何炸,如何醃製出來的。它有什麼樣的香氣和口感。它吃的時候需要配佐什麼醬料。

你用自己的腦子復原,便立刻能得到關於那個朝代的、那些人、那些菜系的信息。

存在於腦海裡的菜,它的色香味,能讓你一直想象、惦記和回味。

而視頻裡看過的那道茶,那張圖,只是一些流動的記憶。

時間長了,便洇沒於茫茫腦海。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2》

小雞小鴨,有一種奇怪的思維。

它們會認為,自己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動物,就是自己的母親,會一直跟著這個動物,不離不棄。

為此,科學家做了實驗,讓一些小雞小鴨,生下來看到的第一個動物是人,於是它們便認為這個人是它們的母親,人走到哪它們便跟到哪。

反倒是真正的親生母親,它們一眼不看,根本不理會。

這是一種生物的本能。

人類也有與之相似的本能,那就是“從眾”。

茶友王先生,就是位“從眾病”患者。

他身邊的朋友,都在喝“金駿眉”,所以,他也四處去購買金駿眉。

當他身邊的朋友,都改喝老白茶了,他也開始喝老白茶,逢“老白茶”必買。

村姑陳看過他買的老白茶,一律黃褐色,葉片亮堂,茶梗硬挺。

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堆活力滿滿的新白茶,被渥堆成黃黑色之後,再壓成餅的樣子。

不怕死地跟他說了這些茶餅有問題,不是真的老白茶。

誰知道,他怒喝過來:小姑娘別亂講話。我這是真的老白茶。

金牛座村姑陳,詳細地跟王先生剖析了這塊餅的做舊原理,他似乎信了。

正在欣慰,沒想到他發過來一句話,立馬讓村姑陳淚奔:

“我還是不相信這是假老茶,因為我朋友買的老白茶,都是這樣子的”。

王先生的邏輯是,身邊所有人買的老白茶,都是黃黑色的,那麼,老白茶,就應該黃黑色的。而村姑陳給他推薦的真正老白茶——五彩色的白露壽眉餅,他從前從來沒在市場上見過,所以被他認為是假的。

嗯,這就是從眾派的標準心理特徵——大家都這樣,那我這樣,就是正常的。

正是有了這種心理的存在,村姑陳發現,只要找到一個買老白茶的茶友,那麼,他身邊,就會引出一大批買老白茶的群體來。

拔出蘿蔔帶出泥的效應,如此強大。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3》

還有一位茶友,來問村姑陳:為什麼你家的茶有股青草味?

“啊,這不是青草味,這是鮮爽感。”村姑陳解釋說。

茶友很固執:“不是,你別騙我了。我喝普洱茶的,老茶客了,喝了十多年了。”

呃,喝了十多年普洱,跟白茶有什麼關係呢?

面對這樣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的茶友,村姑陳的耐心特別好,認真地求教:“您覺得這股味道您不喜歡嗎?”

茶友說毫不客氣地評價道:“在普洱茶裡,我和我身邊的朋友最不喜歡喝的就是生普,一股青草味。你現在這個白茶,青草味就很重,跟生普一樣。”

嗯,就算這股青草味跟生普一樣,也只代表兩款茶有相同的氣息,並不會這麼招黑吧。村姑陳只好意思在心裡小聲嘀咕,面上卻不敢表露出來。

於是繼續問:“那您是因為不喜歡生普,所以也不喜歡白茶有這種清香是嗎?”

茶友看村姑陳不明白他的意思,更生氣了:“生普如果有這種青味,說明工藝不好。你這個白茶有這個味道,說明也是工藝不到位!”

歐賣糕!

工藝不好,這是從何說起?

S師傅畢生致力於工藝研究,若是讓他知道他精心製成的、帶著鮮明的白茶鮮爽感的白牡丹,被人拿去跟另一種茶類的工藝類比,並得出工藝不好的結論,他會瘋掉的!

別說他要瘋掉,村姑陳就已經暈倒了。

普洱的工藝,跟白茶,是完全不一樣的,截然相反的。

生普殺青,而白茶不殺青。

故而,生普有青味,或許說明殺青不到位,但白茶的新茶有晒乾的青草味,這隻能說明養分保留得充分,將傳統工藝執行得極到位。

並不能將生普里不能出現的味道,便直接等同於白茶裡也不能出現這種味道呀?!

並且,白茶也只有新白茶時期,才有晒乾的青草味,等到陳化半年,這味道就轉化了,升化了,沉鬱了。

當我把這些道理,解釋給這位茶友聽過之後,他繼續發揮了自己固執的本性:“我問過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了,他們也不喜歡這種青味。既然大家都說不好,那就是真的不好。”

呃,又是一個從眾派。

沒有自己的觀點,人云亦云,且不接受科學的觀點。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4》

同樣是白茶裡的鮮爽味,還招來了另外的一位茶友。

這位茶友的問題是:“我買過很多家白茶,都不是你家這種白茶的顏色,沒這麼亮,要深色一點。而且也沒有你家這種白茶的青草味。這是你們獨創的做法嗎?”

“當然不是獨創的,這是傳統工藝,是日光萎凋。”我答。

“那為什麼我在別人家買的白茶,都沒有你家這種香氣呢?”茶友的問題一個一個拋過來。

“嗯,因為日光萎凋,並不是人人都能做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也需要人手,所以,很多人為了省成本,不做日光萎凋。”

“為什麼日光萎凋做的人不多呢?”茶友問。

“主要是成本高啊,費時間啊,要薄攤薄晾,要多派人手,要場地夠大。”村姑陳答。

過了半晌,茶友下結論說:“大多數人都不做日光萎凋,就你家做,說明日光萎凋不好。”

呃,還有這樣子做判斷的嗎?

茶友理直氣壯地說:“是啊,如果日光萎凋真的好,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不做呢?這正說明了它不好!”

這一次,輪到巧舌如簧的村姑陳,張口結舌,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又是從眾派的言論!

又是認為大多數堅持的,就是正確的。少數人在做的,都是錯誤的。

這邏輯,給跪。

"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村姑陳是一個最不喜歡從眾的人。

在別人都在做傳統電商的時候,我看中了內容電商。

不投廣告,只寫真實的心得體會,用真情實感來打動粉絲。

在別人都在做視頻吸粉的時候,我堅持文字創作。

因為我堅信,視頻這種流動的藝術,不如文字這種靜止的元素,來得美好和動人。

視覺衝擊,如果不是特別印象深刻,容易過目便忘。

視頻裡,某一個畫面,或許能在一時打動人,但讓人銘記一生的,永遠是這些留下來的文字。

司馬遷不在了,史記留下來了。曹雪芹不在了,紅樓夢裡的那些穿衣吃飯人情世故留下來了。

你對著一盤茄子的圖片,看到的是一碗菜。

但唯有文字,才能直觀地形容給你看,這盤茄子,是用了幾隻雞,幾道工藝,如何烘,如何炸,如何醃製出來的。它有什麼樣的香氣和口感。它吃的時候需要配佐什麼醬料。

你用自己的腦子復原,便立刻能得到關於那個朝代的、那些人、那些菜系的信息。

存在於腦海裡的菜,它的色香味,能讓你一直想象、惦記和回味。

而視頻裡看過的那道茶,那張圖,只是一些流動的記憶。

時間長了,便洇沒於茫茫腦海。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2》

小雞小鴨,有一種奇怪的思維。

它們會認為,自己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動物,就是自己的母親,會一直跟著這個動物,不離不棄。

為此,科學家做了實驗,讓一些小雞小鴨,生下來看到的第一個動物是人,於是它們便認為這個人是它們的母親,人走到哪它們便跟到哪。

反倒是真正的親生母親,它們一眼不看,根本不理會。

這是一種生物的本能。

人類也有與之相似的本能,那就是“從眾”。

茶友王先生,就是位“從眾病”患者。

他身邊的朋友,都在喝“金駿眉”,所以,他也四處去購買金駿眉。

當他身邊的朋友,都改喝老白茶了,他也開始喝老白茶,逢“老白茶”必買。

村姑陳看過他買的老白茶,一律黃褐色,葉片亮堂,茶梗硬挺。

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堆活力滿滿的新白茶,被渥堆成黃黑色之後,再壓成餅的樣子。

不怕死地跟他說了這些茶餅有問題,不是真的老白茶。

誰知道,他怒喝過來:小姑娘別亂講話。我這是真的老白茶。

金牛座村姑陳,詳細地跟王先生剖析了這塊餅的做舊原理,他似乎信了。

正在欣慰,沒想到他發過來一句話,立馬讓村姑陳淚奔:

“我還是不相信這是假老茶,因為我朋友買的老白茶,都是這樣子的”。

王先生的邏輯是,身邊所有人買的老白茶,都是黃黑色的,那麼,老白茶,就應該黃黑色的。而村姑陳給他推薦的真正老白茶——五彩色的白露壽眉餅,他從前從來沒在市場上見過,所以被他認為是假的。

嗯,這就是從眾派的標準心理特徵——大家都這樣,那我這樣,就是正常的。

正是有了這種心理的存在,村姑陳發現,只要找到一個買老白茶的茶友,那麼,他身邊,就會引出一大批買老白茶的群體來。

拔出蘿蔔帶出泥的效應,如此強大。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3》

還有一位茶友,來問村姑陳:為什麼你家的茶有股青草味?

“啊,這不是青草味,這是鮮爽感。”村姑陳解釋說。

茶友很固執:“不是,你別騙我了。我喝普洱茶的,老茶客了,喝了十多年了。”

呃,喝了十多年普洱,跟白茶有什麼關係呢?

面對這樣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的茶友,村姑陳的耐心特別好,認真地求教:“您覺得這股味道您不喜歡嗎?”

茶友說毫不客氣地評價道:“在普洱茶裡,我和我身邊的朋友最不喜歡喝的就是生普,一股青草味。你現在這個白茶,青草味就很重,跟生普一樣。”

嗯,就算這股青草味跟生普一樣,也只代表兩款茶有相同的氣息,並不會這麼招黑吧。村姑陳只好意思在心裡小聲嘀咕,面上卻不敢表露出來。

於是繼續問:“那您是因為不喜歡生普,所以也不喜歡白茶有這種清香是嗎?”

茶友看村姑陳不明白他的意思,更生氣了:“生普如果有這種青味,說明工藝不好。你這個白茶有這個味道,說明也是工藝不到位!”

歐賣糕!

工藝不好,這是從何說起?

S師傅畢生致力於工藝研究,若是讓他知道他精心製成的、帶著鮮明的白茶鮮爽感的白牡丹,被人拿去跟另一種茶類的工藝類比,並得出工藝不好的結論,他會瘋掉的!

別說他要瘋掉,村姑陳就已經暈倒了。

普洱的工藝,跟白茶,是完全不一樣的,截然相反的。

生普殺青,而白茶不殺青。

故而,生普有青味,或許說明殺青不到位,但白茶的新茶有晒乾的青草味,這隻能說明養分保留得充分,將傳統工藝執行得極到位。

並不能將生普里不能出現的味道,便直接等同於白茶裡也不能出現這種味道呀?!

並且,白茶也只有新白茶時期,才有晒乾的青草味,等到陳化半年,這味道就轉化了,升化了,沉鬱了。

當我把這些道理,解釋給這位茶友聽過之後,他繼續發揮了自己固執的本性:“我問過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了,他們也不喜歡這種青味。既然大家都說不好,那就是真的不好。”

呃,又是一個從眾派。

沒有自己的觀點,人云亦云,且不接受科學的觀點。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4》

同樣是白茶裡的鮮爽味,還招來了另外的一位茶友。

這位茶友的問題是:“我買過很多家白茶,都不是你家這種白茶的顏色,沒這麼亮,要深色一點。而且也沒有你家這種白茶的青草味。這是你們獨創的做法嗎?”

“當然不是獨創的,這是傳統工藝,是日光萎凋。”我答。

“那為什麼我在別人家買的白茶,都沒有你家這種香氣呢?”茶友的問題一個一個拋過來。

“嗯,因為日光萎凋,並不是人人都能做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也需要人手,所以,很多人為了省成本,不做日光萎凋。”

“為什麼日光萎凋做的人不多呢?”茶友問。

“主要是成本高啊,費時間啊,要薄攤薄晾,要多派人手,要場地夠大。”村姑陳答。

過了半晌,茶友下結論說:“大多數人都不做日光萎凋,就你家做,說明日光萎凋不好。”

呃,還有這樣子做判斷的嗎?

茶友理直氣壯地說:“是啊,如果日光萎凋真的好,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不做呢?這正說明了它不好!”

這一次,輪到巧舌如簧的村姑陳,張口結舌,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又是從眾派的言論!

又是認為大多數堅持的,就是正確的。少數人在做的,都是錯誤的。

這邏輯,給跪。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村姑陳是一個最不喜歡從眾的人。

在別人都在做傳統電商的時候,我看中了內容電商。

不投廣告,只寫真實的心得體會,用真情實感來打動粉絲。

在別人都在做視頻吸粉的時候,我堅持文字創作。

因為我堅信,視頻這種流動的藝術,不如文字這種靜止的元素,來得美好和動人。

視覺衝擊,如果不是特別印象深刻,容易過目便忘。

視頻裡,某一個畫面,或許能在一時打動人,但讓人銘記一生的,永遠是這些留下來的文字。

司馬遷不在了,史記留下來了。曹雪芹不在了,紅樓夢裡的那些穿衣吃飯人情世故留下來了。

你對著一盤茄子的圖片,看到的是一碗菜。

但唯有文字,才能直觀地形容給你看,這盤茄子,是用了幾隻雞,幾道工藝,如何烘,如何炸,如何醃製出來的。它有什麼樣的香氣和口感。它吃的時候需要配佐什麼醬料。

你用自己的腦子復原,便立刻能得到關於那個朝代的、那些人、那些菜系的信息。

存在於腦海裡的菜,它的色香味,能讓你一直想象、惦記和回味。

而視頻裡看過的那道茶,那張圖,只是一些流動的記憶。

時間長了,便洇沒於茫茫腦海。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2》

小雞小鴨,有一種奇怪的思維。

它們會認為,自己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動物,就是自己的母親,會一直跟著這個動物,不離不棄。

為此,科學家做了實驗,讓一些小雞小鴨,生下來看到的第一個動物是人,於是它們便認為這個人是它們的母親,人走到哪它們便跟到哪。

反倒是真正的親生母親,它們一眼不看,根本不理會。

這是一種生物的本能。

人類也有與之相似的本能,那就是“從眾”。

茶友王先生,就是位“從眾病”患者。

他身邊的朋友,都在喝“金駿眉”,所以,他也四處去購買金駿眉。

當他身邊的朋友,都改喝老白茶了,他也開始喝老白茶,逢“老白茶”必買。

村姑陳看過他買的老白茶,一律黃褐色,葉片亮堂,茶梗硬挺。

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堆活力滿滿的新白茶,被渥堆成黃黑色之後,再壓成餅的樣子。

不怕死地跟他說了這些茶餅有問題,不是真的老白茶。

誰知道,他怒喝過來:小姑娘別亂講話。我這是真的老白茶。

金牛座村姑陳,詳細地跟王先生剖析了這塊餅的做舊原理,他似乎信了。

正在欣慰,沒想到他發過來一句話,立馬讓村姑陳淚奔:

“我還是不相信這是假老茶,因為我朋友買的老白茶,都是這樣子的”。

王先生的邏輯是,身邊所有人買的老白茶,都是黃黑色的,那麼,老白茶,就應該黃黑色的。而村姑陳給他推薦的真正老白茶——五彩色的白露壽眉餅,他從前從來沒在市場上見過,所以被他認為是假的。

嗯,這就是從眾派的標準心理特徵——大家都這樣,那我這樣,就是正常的。

正是有了這種心理的存在,村姑陳發現,只要找到一個買老白茶的茶友,那麼,他身邊,就會引出一大批買老白茶的群體來。

拔出蘿蔔帶出泥的效應,如此強大。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3》

還有一位茶友,來問村姑陳:為什麼你家的茶有股青草味?

“啊,這不是青草味,這是鮮爽感。”村姑陳解釋說。

茶友很固執:“不是,你別騙我了。我喝普洱茶的,老茶客了,喝了十多年了。”

呃,喝了十多年普洱,跟白茶有什麼關係呢?

面對這樣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的茶友,村姑陳的耐心特別好,認真地求教:“您覺得這股味道您不喜歡嗎?”

茶友說毫不客氣地評價道:“在普洱茶裡,我和我身邊的朋友最不喜歡喝的就是生普,一股青草味。你現在這個白茶,青草味就很重,跟生普一樣。”

嗯,就算這股青草味跟生普一樣,也只代表兩款茶有相同的氣息,並不會這麼招黑吧。村姑陳只好意思在心裡小聲嘀咕,面上卻不敢表露出來。

於是繼續問:“那您是因為不喜歡生普,所以也不喜歡白茶有這種清香是嗎?”

茶友看村姑陳不明白他的意思,更生氣了:“生普如果有這種青味,說明工藝不好。你這個白茶有這個味道,說明也是工藝不到位!”

歐賣糕!

工藝不好,這是從何說起?

S師傅畢生致力於工藝研究,若是讓他知道他精心製成的、帶著鮮明的白茶鮮爽感的白牡丹,被人拿去跟另一種茶類的工藝類比,並得出工藝不好的結論,他會瘋掉的!

別說他要瘋掉,村姑陳就已經暈倒了。

普洱的工藝,跟白茶,是完全不一樣的,截然相反的。

生普殺青,而白茶不殺青。

故而,生普有青味,或許說明殺青不到位,但白茶的新茶有晒乾的青草味,這隻能說明養分保留得充分,將傳統工藝執行得極到位。

並不能將生普里不能出現的味道,便直接等同於白茶裡也不能出現這種味道呀?!

並且,白茶也只有新白茶時期,才有晒乾的青草味,等到陳化半年,這味道就轉化了,升化了,沉鬱了。

當我把這些道理,解釋給這位茶友聽過之後,他繼續發揮了自己固執的本性:“我問過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了,他們也不喜歡這種青味。既然大家都說不好,那就是真的不好。”

呃,又是一個從眾派。

沒有自己的觀點,人云亦云,且不接受科學的觀點。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4》

同樣是白茶裡的鮮爽味,還招來了另外的一位茶友。

這位茶友的問題是:“我買過很多家白茶,都不是你家這種白茶的顏色,沒這麼亮,要深色一點。而且也沒有你家這種白茶的青草味。這是你們獨創的做法嗎?”

“當然不是獨創的,這是傳統工藝,是日光萎凋。”我答。

“那為什麼我在別人家買的白茶,都沒有你家這種香氣呢?”茶友的問題一個一個拋過來。

“嗯,因為日光萎凋,並不是人人都能做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也需要人手,所以,很多人為了省成本,不做日光萎凋。”

“為什麼日光萎凋做的人不多呢?”茶友問。

“主要是成本高啊,費時間啊,要薄攤薄晾,要多派人手,要場地夠大。”村姑陳答。

過了半晌,茶友下結論說:“大多數人都不做日光萎凋,就你家做,說明日光萎凋不好。”

呃,還有這樣子做判斷的嗎?

茶友理直氣壯地說:“是啊,如果日光萎凋真的好,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不做呢?這正說明了它不好!”

這一次,輪到巧舌如簧的村姑陳,張口結舌,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又是從眾派的言論!

又是認為大多數堅持的,就是正確的。少數人在做的,都是錯誤的。

這邏輯,給跪。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5》

很多時候,並不是大多數人都在走的路,就是正確的路。

真理,並不是由大多數人代言的,它通常人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比如,現在市場上出現的那些做舊白茶,頂著老白茶的名號,以低於真正老白茶一半多的價格銷售,賣得還不錯。

至少比賣真正的老白茶、比賣新白茶,利潤高,來錢快,賺得輕鬆。

買做舊老白茶的人,也不會問很多,通常只瞭解年份,再象徵性地問一下價格,便下單了。

這麼容易賺的錢,是不是,所有福鼎白茶人,都要蜂擁而上,都去搶呢?

按照“大多數人都在走的路就是正確的路”這種觀點,那麼,所有人,都要去賣做舊老白茶了?

如果真是這樣,市場豈不是亂套了?

豈不是做舊老白茶滿天飛,沒幾年,市場上便沒有真的老白茶了,連新白茶也沒有了——全部被拿去做舊了。

所以,做為消費者,做為做舊老白茶最忠實的粉絲,應該要有正確的價值觀。

要拒絕做舊茶,堅決抵制它。

並用實際行動,支持新白茶,支持老工藝。

唯有這般正確的價值觀,才能讓做舊茶,不再有市場,不再有人買,讓做舊這塊蛋糕日漸萎縮,最終凋零。

才會讓堅持好工藝的白茶技師,受到激勵,得到鼓舞,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技術研究領域,做出更多更好的高品質白茶來。

有了市場的導向,行業才會更加良性地發展。

諸葛孔明說,親賢臣,遠小人。

村姑陳說,親好茶,遠離做舊茶。

"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村姑陳是一個最不喜歡從眾的人。

在別人都在做傳統電商的時候,我看中了內容電商。

不投廣告,只寫真實的心得體會,用真情實感來打動粉絲。

在別人都在做視頻吸粉的時候,我堅持文字創作。

因為我堅信,視頻這種流動的藝術,不如文字這種靜止的元素,來得美好和動人。

視覺衝擊,如果不是特別印象深刻,容易過目便忘。

視頻裡,某一個畫面,或許能在一時打動人,但讓人銘記一生的,永遠是這些留下來的文字。

司馬遷不在了,史記留下來了。曹雪芹不在了,紅樓夢裡的那些穿衣吃飯人情世故留下來了。

你對著一盤茄子的圖片,看到的是一碗菜。

但唯有文字,才能直觀地形容給你看,這盤茄子,是用了幾隻雞,幾道工藝,如何烘,如何炸,如何醃製出來的。它有什麼樣的香氣和口感。它吃的時候需要配佐什麼醬料。

你用自己的腦子復原,便立刻能得到關於那個朝代的、那些人、那些菜系的信息。

存在於腦海裡的菜,它的色香味,能讓你一直想象、惦記和回味。

而視頻裡看過的那道茶,那張圖,只是一些流動的記憶。

時間長了,便洇沒於茫茫腦海。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2》

小雞小鴨,有一種奇怪的思維。

它們會認為,自己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動物,就是自己的母親,會一直跟著這個動物,不離不棄。

為此,科學家做了實驗,讓一些小雞小鴨,生下來看到的第一個動物是人,於是它們便認為這個人是它們的母親,人走到哪它們便跟到哪。

反倒是真正的親生母親,它們一眼不看,根本不理會。

這是一種生物的本能。

人類也有與之相似的本能,那就是“從眾”。

茶友王先生,就是位“從眾病”患者。

他身邊的朋友,都在喝“金駿眉”,所以,他也四處去購買金駿眉。

當他身邊的朋友,都改喝老白茶了,他也開始喝老白茶,逢“老白茶”必買。

村姑陳看過他買的老白茶,一律黃褐色,葉片亮堂,茶梗硬挺。

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堆活力滿滿的新白茶,被渥堆成黃黑色之後,再壓成餅的樣子。

不怕死地跟他說了這些茶餅有問題,不是真的老白茶。

誰知道,他怒喝過來:小姑娘別亂講話。我這是真的老白茶。

金牛座村姑陳,詳細地跟王先生剖析了這塊餅的做舊原理,他似乎信了。

正在欣慰,沒想到他發過來一句話,立馬讓村姑陳淚奔:

“我還是不相信這是假老茶,因為我朋友買的老白茶,都是這樣子的”。

王先生的邏輯是,身邊所有人買的老白茶,都是黃黑色的,那麼,老白茶,就應該黃黑色的。而村姑陳給他推薦的真正老白茶——五彩色的白露壽眉餅,他從前從來沒在市場上見過,所以被他認為是假的。

嗯,這就是從眾派的標準心理特徵——大家都這樣,那我這樣,就是正常的。

正是有了這種心理的存在,村姑陳發現,只要找到一個買老白茶的茶友,那麼,他身邊,就會引出一大批買老白茶的群體來。

拔出蘿蔔帶出泥的效應,如此強大。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3》

還有一位茶友,來問村姑陳:為什麼你家的茶有股青草味?

“啊,這不是青草味,這是鮮爽感。”村姑陳解釋說。

茶友很固執:“不是,你別騙我了。我喝普洱茶的,老茶客了,喝了十多年了。”

呃,喝了十多年普洱,跟白茶有什麼關係呢?

面對這樣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的茶友,村姑陳的耐心特別好,認真地求教:“您覺得這股味道您不喜歡嗎?”

茶友說毫不客氣地評價道:“在普洱茶裡,我和我身邊的朋友最不喜歡喝的就是生普,一股青草味。你現在這個白茶,青草味就很重,跟生普一樣。”

嗯,就算這股青草味跟生普一樣,也只代表兩款茶有相同的氣息,並不會這麼招黑吧。村姑陳只好意思在心裡小聲嘀咕,面上卻不敢表露出來。

於是繼續問:“那您是因為不喜歡生普,所以也不喜歡白茶有這種清香是嗎?”

茶友看村姑陳不明白他的意思,更生氣了:“生普如果有這種青味,說明工藝不好。你這個白茶有這個味道,說明也是工藝不到位!”

歐賣糕!

工藝不好,這是從何說起?

S師傅畢生致力於工藝研究,若是讓他知道他精心製成的、帶著鮮明的白茶鮮爽感的白牡丹,被人拿去跟另一種茶類的工藝類比,並得出工藝不好的結論,他會瘋掉的!

別說他要瘋掉,村姑陳就已經暈倒了。

普洱的工藝,跟白茶,是完全不一樣的,截然相反的。

生普殺青,而白茶不殺青。

故而,生普有青味,或許說明殺青不到位,但白茶的新茶有晒乾的青草味,這隻能說明養分保留得充分,將傳統工藝執行得極到位。

並不能將生普里不能出現的味道,便直接等同於白茶裡也不能出現這種味道呀?!

並且,白茶也只有新白茶時期,才有晒乾的青草味,等到陳化半年,這味道就轉化了,升化了,沉鬱了。

當我把這些道理,解釋給這位茶友聽過之後,他繼續發揮了自己固執的本性:“我問過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了,他們也不喜歡這種青味。既然大家都說不好,那就是真的不好。”

呃,又是一個從眾派。

沒有自己的觀點,人云亦云,且不接受科學的觀點。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4》

同樣是白茶裡的鮮爽味,還招來了另外的一位茶友。

這位茶友的問題是:“我買過很多家白茶,都不是你家這種白茶的顏色,沒這麼亮,要深色一點。而且也沒有你家這種白茶的青草味。這是你們獨創的做法嗎?”

“當然不是獨創的,這是傳統工藝,是日光萎凋。”我答。

“那為什麼我在別人家買的白茶,都沒有你家這種香氣呢?”茶友的問題一個一個拋過來。

“嗯,因為日光萎凋,並不是人人都能做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也需要人手,所以,很多人為了省成本,不做日光萎凋。”

“為什麼日光萎凋做的人不多呢?”茶友問。

“主要是成本高啊,費時間啊,要薄攤薄晾,要多派人手,要場地夠大。”村姑陳答。

過了半晌,茶友下結論說:“大多數人都不做日光萎凋,就你家做,說明日光萎凋不好。”

呃,還有這樣子做判斷的嗎?

茶友理直氣壯地說:“是啊,如果日光萎凋真的好,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不做呢?這正說明了它不好!”

這一次,輪到巧舌如簧的村姑陳,張口結舌,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又是從眾派的言論!

又是認為大多數堅持的,就是正確的。少數人在做的,都是錯誤的。

這邏輯,給跪。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5》

很多時候,並不是大多數人都在走的路,就是正確的路。

真理,並不是由大多數人代言的,它通常人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比如,現在市場上出現的那些做舊白茶,頂著老白茶的名號,以低於真正老白茶一半多的價格銷售,賣得還不錯。

至少比賣真正的老白茶、比賣新白茶,利潤高,來錢快,賺得輕鬆。

買做舊老白茶的人,也不會問很多,通常只瞭解年份,再象徵性地問一下價格,便下單了。

這麼容易賺的錢,是不是,所有福鼎白茶人,都要蜂擁而上,都去搶呢?

按照“大多數人都在走的路就是正確的路”這種觀點,那麼,所有人,都要去賣做舊老白茶了?

如果真是這樣,市場豈不是亂套了?

豈不是做舊老白茶滿天飛,沒幾年,市場上便沒有真的老白茶了,連新白茶也沒有了——全部被拿去做舊了。

所以,做為消費者,做為做舊老白茶最忠實的粉絲,應該要有正確的價值觀。

要拒絕做舊茶,堅決抵制它。

並用實際行動,支持新白茶,支持老工藝。

唯有這般正確的價值觀,才能讓做舊茶,不再有市場,不再有人買,讓做舊這塊蛋糕日漸萎縮,最終凋零。

才會讓堅持好工藝的白茶技師,受到激勵,得到鼓舞,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技術研究領域,做出更多更好的高品質白茶來。

有了市場的導向,行業才會更加良性地發展。

諸葛孔明說,親賢臣,遠小人。

村姑陳說,親好茶,遠離做舊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村姑陳是一個最不喜歡從眾的人。

在別人都在做傳統電商的時候,我看中了內容電商。

不投廣告,只寫真實的心得體會,用真情實感來打動粉絲。

在別人都在做視頻吸粉的時候,我堅持文字創作。

因為我堅信,視頻這種流動的藝術,不如文字這種靜止的元素,來得美好和動人。

視覺衝擊,如果不是特別印象深刻,容易過目便忘。

視頻裡,某一個畫面,或許能在一時打動人,但讓人銘記一生的,永遠是這些留下來的文字。

司馬遷不在了,史記留下來了。曹雪芹不在了,紅樓夢裡的那些穿衣吃飯人情世故留下來了。

你對著一盤茄子的圖片,看到的是一碗菜。

但唯有文字,才能直觀地形容給你看,這盤茄子,是用了幾隻雞,幾道工藝,如何烘,如何炸,如何醃製出來的。它有什麼樣的香氣和口感。它吃的時候需要配佐什麼醬料。

你用自己的腦子復原,便立刻能得到關於那個朝代的、那些人、那些菜系的信息。

存在於腦海裡的菜,它的色香味,能讓你一直想象、惦記和回味。

而視頻裡看過的那道茶,那張圖,只是一些流動的記憶。

時間長了,便洇沒於茫茫腦海。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2》

小雞小鴨,有一種奇怪的思維。

它們會認為,自己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動物,就是自己的母親,會一直跟著這個動物,不離不棄。

為此,科學家做了實驗,讓一些小雞小鴨,生下來看到的第一個動物是人,於是它們便認為這個人是它們的母親,人走到哪它們便跟到哪。

反倒是真正的親生母親,它們一眼不看,根本不理會。

這是一種生物的本能。

人類也有與之相似的本能,那就是“從眾”。

茶友王先生,就是位“從眾病”患者。

他身邊的朋友,都在喝“金駿眉”,所以,他也四處去購買金駿眉。

當他身邊的朋友,都改喝老白茶了,他也開始喝老白茶,逢“老白茶”必買。

村姑陳看過他買的老白茶,一律黃褐色,葉片亮堂,茶梗硬挺。

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堆活力滿滿的新白茶,被渥堆成黃黑色之後,再壓成餅的樣子。

不怕死地跟他說了這些茶餅有問題,不是真的老白茶。

誰知道,他怒喝過來:小姑娘別亂講話。我這是真的老白茶。

金牛座村姑陳,詳細地跟王先生剖析了這塊餅的做舊原理,他似乎信了。

正在欣慰,沒想到他發過來一句話,立馬讓村姑陳淚奔:

“我還是不相信這是假老茶,因為我朋友買的老白茶,都是這樣子的”。

王先生的邏輯是,身邊所有人買的老白茶,都是黃黑色的,那麼,老白茶,就應該黃黑色的。而村姑陳給他推薦的真正老白茶——五彩色的白露壽眉餅,他從前從來沒在市場上見過,所以被他認為是假的。

嗯,這就是從眾派的標準心理特徵——大家都這樣,那我這樣,就是正常的。

正是有了這種心理的存在,村姑陳發現,只要找到一個買老白茶的茶友,那麼,他身邊,就會引出一大批買老白茶的群體來。

拔出蘿蔔帶出泥的效應,如此強大。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3》

還有一位茶友,來問村姑陳:為什麼你家的茶有股青草味?

“啊,這不是青草味,這是鮮爽感。”村姑陳解釋說。

茶友很固執:“不是,你別騙我了。我喝普洱茶的,老茶客了,喝了十多年了。”

呃,喝了十多年普洱,跟白茶有什麼關係呢?

面對這樣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的茶友,村姑陳的耐心特別好,認真地求教:“您覺得這股味道您不喜歡嗎?”

茶友說毫不客氣地評價道:“在普洱茶裡,我和我身邊的朋友最不喜歡喝的就是生普,一股青草味。你現在這個白茶,青草味就很重,跟生普一樣。”

嗯,就算這股青草味跟生普一樣,也只代表兩款茶有相同的氣息,並不會這麼招黑吧。村姑陳只好意思在心裡小聲嘀咕,面上卻不敢表露出來。

於是繼續問:“那您是因為不喜歡生普,所以也不喜歡白茶有這種清香是嗎?”

茶友看村姑陳不明白他的意思,更生氣了:“生普如果有這種青味,說明工藝不好。你這個白茶有這個味道,說明也是工藝不到位!”

歐賣糕!

工藝不好,這是從何說起?

S師傅畢生致力於工藝研究,若是讓他知道他精心製成的、帶著鮮明的白茶鮮爽感的白牡丹,被人拿去跟另一種茶類的工藝類比,並得出工藝不好的結論,他會瘋掉的!

別說他要瘋掉,村姑陳就已經暈倒了。

普洱的工藝,跟白茶,是完全不一樣的,截然相反的。

生普殺青,而白茶不殺青。

故而,生普有青味,或許說明殺青不到位,但白茶的新茶有晒乾的青草味,這隻能說明養分保留得充分,將傳統工藝執行得極到位。

並不能將生普里不能出現的味道,便直接等同於白茶裡也不能出現這種味道呀?!

並且,白茶也只有新白茶時期,才有晒乾的青草味,等到陳化半年,這味道就轉化了,升化了,沉鬱了。

當我把這些道理,解釋給這位茶友聽過之後,他繼續發揮了自己固執的本性:“我問過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了,他們也不喜歡這種青味。既然大家都說不好,那就是真的不好。”

呃,又是一個從眾派。

沒有自己的觀點,人云亦云,且不接受科學的觀點。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4》

同樣是白茶裡的鮮爽味,還招來了另外的一位茶友。

這位茶友的問題是:“我買過很多家白茶,都不是你家這種白茶的顏色,沒這麼亮,要深色一點。而且也沒有你家這種白茶的青草味。這是你們獨創的做法嗎?”

“當然不是獨創的,這是傳統工藝,是日光萎凋。”我答。

“那為什麼我在別人家買的白茶,都沒有你家這種香氣呢?”茶友的問題一個一個拋過來。

“嗯,因為日光萎凋,並不是人人都能做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也需要人手,所以,很多人為了省成本,不做日光萎凋。”

“為什麼日光萎凋做的人不多呢?”茶友問。

“主要是成本高啊,費時間啊,要薄攤薄晾,要多派人手,要場地夠大。”村姑陳答。

過了半晌,茶友下結論說:“大多數人都不做日光萎凋,就你家做,說明日光萎凋不好。”

呃,還有這樣子做判斷的嗎?

茶友理直氣壯地說:“是啊,如果日光萎凋真的好,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不做呢?這正說明了它不好!”

這一次,輪到巧舌如簧的村姑陳,張口結舌,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又是從眾派的言論!

又是認為大多數堅持的,就是正確的。少數人在做的,都是錯誤的。

這邏輯,給跪。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5》

很多時候,並不是大多數人都在走的路,就是正確的路。

真理,並不是由大多數人代言的,它通常人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比如,現在市場上出現的那些做舊白茶,頂著老白茶的名號,以低於真正老白茶一半多的價格銷售,賣得還不錯。

至少比賣真正的老白茶、比賣新白茶,利潤高,來錢快,賺得輕鬆。

買做舊老白茶的人,也不會問很多,通常只瞭解年份,再象徵性地問一下價格,便下單了。

這麼容易賺的錢,是不是,所有福鼎白茶人,都要蜂擁而上,都去搶呢?

按照“大多數人都在走的路就是正確的路”這種觀點,那麼,所有人,都要去賣做舊老白茶了?

如果真是這樣,市場豈不是亂套了?

豈不是做舊老白茶滿天飛,沒幾年,市場上便沒有真的老白茶了,連新白茶也沒有了——全部被拿去做舊了。

所以,做為消費者,做為做舊老白茶最忠實的粉絲,應該要有正確的價值觀。

要拒絕做舊茶,堅決抵制它。

並用實際行動,支持新白茶,支持老工藝。

唯有這般正確的價值觀,才能讓做舊茶,不再有市場,不再有人買,讓做舊這塊蛋糕日漸萎縮,最終凋零。

才會讓堅持好工藝的白茶技師,受到激勵,得到鼓舞,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技術研究領域,做出更多更好的高品質白茶來。

有了市場的導向,行業才會更加良性地發展。

諸葛孔明說,親賢臣,遠小人。

村姑陳說,親好茶,遠離做舊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村姑陳是一個最不喜歡從眾的人。

在別人都在做傳統電商的時候,我看中了內容電商。

不投廣告,只寫真實的心得體會,用真情實感來打動粉絲。

在別人都在做視頻吸粉的時候,我堅持文字創作。

因為我堅信,視頻這種流動的藝術,不如文字這種靜止的元素,來得美好和動人。

視覺衝擊,如果不是特別印象深刻,容易過目便忘。

視頻裡,某一個畫面,或許能在一時打動人,但讓人銘記一生的,永遠是這些留下來的文字。

司馬遷不在了,史記留下來了。曹雪芹不在了,紅樓夢裡的那些穿衣吃飯人情世故留下來了。

你對著一盤茄子的圖片,看到的是一碗菜。

但唯有文字,才能直觀地形容給你看,這盤茄子,是用了幾隻雞,幾道工藝,如何烘,如何炸,如何醃製出來的。它有什麼樣的香氣和口感。它吃的時候需要配佐什麼醬料。

你用自己的腦子復原,便立刻能得到關於那個朝代的、那些人、那些菜系的信息。

存在於腦海裡的菜,它的色香味,能讓你一直想象、惦記和回味。

而視頻裡看過的那道茶,那張圖,只是一些流動的記憶。

時間長了,便洇沒於茫茫腦海。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2》

小雞小鴨,有一種奇怪的思維。

它們會認為,自己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動物,就是自己的母親,會一直跟著這個動物,不離不棄。

為此,科學家做了實驗,讓一些小雞小鴨,生下來看到的第一個動物是人,於是它們便認為這個人是它們的母親,人走到哪它們便跟到哪。

反倒是真正的親生母親,它們一眼不看,根本不理會。

這是一種生物的本能。

人類也有與之相似的本能,那就是“從眾”。

茶友王先生,就是位“從眾病”患者。

他身邊的朋友,都在喝“金駿眉”,所以,他也四處去購買金駿眉。

當他身邊的朋友,都改喝老白茶了,他也開始喝老白茶,逢“老白茶”必買。

村姑陳看過他買的老白茶,一律黃褐色,葉片亮堂,茶梗硬挺。

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堆活力滿滿的新白茶,被渥堆成黃黑色之後,再壓成餅的樣子。

不怕死地跟他說了這些茶餅有問題,不是真的老白茶。

誰知道,他怒喝過來:小姑娘別亂講話。我這是真的老白茶。

金牛座村姑陳,詳細地跟王先生剖析了這塊餅的做舊原理,他似乎信了。

正在欣慰,沒想到他發過來一句話,立馬讓村姑陳淚奔:

“我還是不相信這是假老茶,因為我朋友買的老白茶,都是這樣子的”。

王先生的邏輯是,身邊所有人買的老白茶,都是黃黑色的,那麼,老白茶,就應該黃黑色的。而村姑陳給他推薦的真正老白茶——五彩色的白露壽眉餅,他從前從來沒在市場上見過,所以被他認為是假的。

嗯,這就是從眾派的標準心理特徵——大家都這樣,那我這樣,就是正常的。

正是有了這種心理的存在,村姑陳發現,只要找到一個買老白茶的茶友,那麼,他身邊,就會引出一大批買老白茶的群體來。

拔出蘿蔔帶出泥的效應,如此強大。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3》

還有一位茶友,來問村姑陳:為什麼你家的茶有股青草味?

“啊,這不是青草味,這是鮮爽感。”村姑陳解釋說。

茶友很固執:“不是,你別騙我了。我喝普洱茶的,老茶客了,喝了十多年了。”

呃,喝了十多年普洱,跟白茶有什麼關係呢?

面對這樣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的茶友,村姑陳的耐心特別好,認真地求教:“您覺得這股味道您不喜歡嗎?”

茶友說毫不客氣地評價道:“在普洱茶裡,我和我身邊的朋友最不喜歡喝的就是生普,一股青草味。你現在這個白茶,青草味就很重,跟生普一樣。”

嗯,就算這股青草味跟生普一樣,也只代表兩款茶有相同的氣息,並不會這麼招黑吧。村姑陳只好意思在心裡小聲嘀咕,面上卻不敢表露出來。

於是繼續問:“那您是因為不喜歡生普,所以也不喜歡白茶有這種清香是嗎?”

茶友看村姑陳不明白他的意思,更生氣了:“生普如果有這種青味,說明工藝不好。你這個白茶有這個味道,說明也是工藝不到位!”

歐賣糕!

工藝不好,這是從何說起?

S師傅畢生致力於工藝研究,若是讓他知道他精心製成的、帶著鮮明的白茶鮮爽感的白牡丹,被人拿去跟另一種茶類的工藝類比,並得出工藝不好的結論,他會瘋掉的!

別說他要瘋掉,村姑陳就已經暈倒了。

普洱的工藝,跟白茶,是完全不一樣的,截然相反的。

生普殺青,而白茶不殺青。

故而,生普有青味,或許說明殺青不到位,但白茶的新茶有晒乾的青草味,這隻能說明養分保留得充分,將傳統工藝執行得極到位。

並不能將生普里不能出現的味道,便直接等同於白茶裡也不能出現這種味道呀?!

並且,白茶也只有新白茶時期,才有晒乾的青草味,等到陳化半年,這味道就轉化了,升化了,沉鬱了。

當我把這些道理,解釋給這位茶友聽過之後,他繼續發揮了自己固執的本性:“我問過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了,他們也不喜歡這種青味。既然大家都說不好,那就是真的不好。”

呃,又是一個從眾派。

沒有自己的觀點,人云亦云,且不接受科學的觀點。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4》

同樣是白茶裡的鮮爽味,還招來了另外的一位茶友。

這位茶友的問題是:“我買過很多家白茶,都不是你家這種白茶的顏色,沒這麼亮,要深色一點。而且也沒有你家這種白茶的青草味。這是你們獨創的做法嗎?”

“當然不是獨創的,這是傳統工藝,是日光萎凋。”我答。

“那為什麼我在別人家買的白茶,都沒有你家這種香氣呢?”茶友的問題一個一個拋過來。

“嗯,因為日光萎凋,並不是人人都能做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也需要人手,所以,很多人為了省成本,不做日光萎凋。”

“為什麼日光萎凋做的人不多呢?”茶友問。

“主要是成本高啊,費時間啊,要薄攤薄晾,要多派人手,要場地夠大。”村姑陳答。

過了半晌,茶友下結論說:“大多數人都不做日光萎凋,就你家做,說明日光萎凋不好。”

呃,還有這樣子做判斷的嗎?

茶友理直氣壯地說:“是啊,如果日光萎凋真的好,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不做呢?這正說明了它不好!”

這一次,輪到巧舌如簧的村姑陳,張口結舌,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又是從眾派的言論!

又是認為大多數堅持的,就是正確的。少數人在做的,都是錯誤的。

這邏輯,給跪。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5》

很多時候,並不是大多數人都在走的路,就是正確的路。

真理,並不是由大多數人代言的,它通常人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比如,現在市場上出現的那些做舊白茶,頂著老白茶的名號,以低於真正老白茶一半多的價格銷售,賣得還不錯。

至少比賣真正的老白茶、比賣新白茶,利潤高,來錢快,賺得輕鬆。

買做舊老白茶的人,也不會問很多,通常只瞭解年份,再象徵性地問一下價格,便下單了。

這麼容易賺的錢,是不是,所有福鼎白茶人,都要蜂擁而上,都去搶呢?

按照“大多數人都在走的路就是正確的路”這種觀點,那麼,所有人,都要去賣做舊老白茶了?

如果真是這樣,市場豈不是亂套了?

豈不是做舊老白茶滿天飛,沒幾年,市場上便沒有真的老白茶了,連新白茶也沒有了——全部被拿去做舊了。

所以,做為消費者,做為做舊老白茶最忠實的粉絲,應該要有正確的價值觀。

要拒絕做舊茶,堅決抵制它。

並用實際行動,支持新白茶,支持老工藝。

唯有這般正確的價值觀,才能讓做舊茶,不再有市場,不再有人買,讓做舊這塊蛋糕日漸萎縮,最終凋零。

才會讓堅持好工藝的白茶技師,受到激勵,得到鼓舞,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技術研究領域,做出更多更好的高品質白茶來。

有了市場的導向,行業才會更加良性地發展。

諸葛孔明說,親賢臣,遠小人。

村姑陳說,親好茶,遠離做舊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有一種喝茶流行病叫從眾,無論白茶、紅茶、巖茶、普洱茶

《6》

並不是大多數人在做的事,就是正確的。

並不是大多數人堅持的觀點,就是對的。

真理,有的時候,並不是掌握在大多數人手裡。

相反,大多數人,由於年齡、學識、資歷、經驗所限,並不能全面客觀地看待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

並且,對於不瞭解的事物,容易從眾——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是這種人的人生信條。

彷彿,站在了大多數人那一隊裡,便擁有了無上的光芒,得到了安全的保障。

確實,法不責眾。

有的時候,站在大多數人裡,相對較安全。

但是,請相信,少數人堅持的人,並不一定就是錯的。

人類歷史的發展,告訴我們,往往,少數人手人,才握著真理。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