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威氏拼音是1867年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創制的。他精通漢語,參考了五十多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對中國名詞的音譯方案,用拉丁字母給北京話設計了一套注音方法。

跟咱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相比,威氏拼音更接近英文的拼讀習慣。藉助“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你也可以給自己取一個民國範兒的名字。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威氏拼音是1867年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創制的。他精通漢語,參考了五十多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對中國名詞的音譯方案,用拉丁字母給北京話設計了一套注音方法。

跟咱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相比,威氏拼音更接近英文的拼讀習慣。藉助“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你也可以給自己取一個民國範兒的名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Mao Tse-tung”,用的就是威氏拼音譯法

漢語拼音,它有不少親戚

如果只依據威氏拼音,你會發現還有些問題解答不了,比如:為什麼北京的英文名是Peking?

看起來好像也是威氏拼音,其實不然,如果按照威氏拼音的話,應該寫作“Peiching”。Peking一詞,實則源於法語Pékin,是16世紀傳教士的拼寫,到了英文裡便成了Peking。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威氏拼音是1867年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創制的。他精通漢語,參考了五十多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對中國名詞的音譯方案,用拉丁字母給北京話設計了一套注音方法。

跟咱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相比,威氏拼音更接近英文的拼讀習慣。藉助“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你也可以給自己取一個民國範兒的名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Mao Tse-tung”,用的就是威氏拼音譯法

漢語拼音,它有不少親戚

如果只依據威氏拼音,你會發現還有些問題解答不了,比如:為什麼北京的英文名是Peking?

看起來好像也是威氏拼音,其實不然,如果按照威氏拼音的話,應該寫作“Peiching”。Peking一詞,實則源於法語Pékin,是16世紀傳教士的拼寫,到了英文裡便成了Peki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京華煙雲》1939年英文版封面,“北京”使用Peking

在國際通訊中,最常涉及地名的翻譯。

中國郵政系統早期由英國人管理,他們曾擬定一種“郵政式拼音”方案,1906年開始使用。例如青島寫作“Tsingtao”,就是郵政式拼音,“Peking”也作為“北京”的郵政式拼音固定下來。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威氏拼音是1867年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創制的。他精通漢語,參考了五十多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對中國名詞的音譯方案,用拉丁字母給北京話設計了一套注音方法。

跟咱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相比,威氏拼音更接近英文的拼讀習慣。藉助“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你也可以給自己取一個民國範兒的名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Mao Tse-tung”,用的就是威氏拼音譯法

漢語拼音,它有不少親戚

如果只依據威氏拼音,你會發現還有些問題解答不了,比如:為什麼北京的英文名是Peking?

看起來好像也是威氏拼音,其實不然,如果按照威氏拼音的話,應該寫作“Peiching”。Peking一詞,實則源於法語Pékin,是16世紀傳教士的拼寫,到了英文裡便成了Peki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京華煙雲》1939年英文版封面,“北京”使用Peking

在國際通訊中,最常涉及地名的翻譯。

中國郵政系統早期由英國人管理,他們曾擬定一種“郵政式拼音”方案,1906年開始使用。例如青島寫作“Tsingtao”,就是郵政式拼音,“Peking”也作為“北京”的郵政式拼音固定下來。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Tsingtao啤酒

除了這些較為完善的拼音系統,還有一些比較簡略的,比如二戰期間,美軍飛行員在耶魯大學學習漢語,以便來華參戰。耶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決定不教漢字、只教口語,而為此擬定的耶魯拼音系統,是諸多漢語拼音中最接近英語發音的。

今天我們學的漢語拼音,來自新中國1958年發佈的《漢語拼音方案》,全部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地名、人名等音譯詞彙均可直接拼寫。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威氏拼音是1867年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創制的。他精通漢語,參考了五十多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對中國名詞的音譯方案,用拉丁字母給北京話設計了一套注音方法。

跟咱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相比,威氏拼音更接近英文的拼讀習慣。藉助“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你也可以給自己取一個民國範兒的名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Mao Tse-tung”,用的就是威氏拼音譯法

漢語拼音,它有不少親戚

如果只依據威氏拼音,你會發現還有些問題解答不了,比如:為什麼北京的英文名是Peking?

看起來好像也是威氏拼音,其實不然,如果按照威氏拼音的話,應該寫作“Peiching”。Peking一詞,實則源於法語Pékin,是16世紀傳教士的拼寫,到了英文裡便成了Peki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京華煙雲》1939年英文版封面,“北京”使用Peking

在國際通訊中,最常涉及地名的翻譯。

中國郵政系統早期由英國人管理,他們曾擬定一種“郵政式拼音”方案,1906年開始使用。例如青島寫作“Tsingtao”,就是郵政式拼音,“Peking”也作為“北京”的郵政式拼音固定下來。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Tsingtao啤酒

除了這些較為完善的拼音系統,還有一些比較簡略的,比如二戰期間,美軍飛行員在耶魯大學學習漢語,以便來華參戰。耶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決定不教漢字、只教口語,而為此擬定的耶魯拼音系統,是諸多漢語拼音中最接近英語發音的。

今天我們學的漢語拼音,來自新中國1958年發佈的《漢語拼音方案》,全部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地名、人名等音譯詞彙均可直接拼寫。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漢語拼音方案聲母韻母表

不過這套方案直到1982年才獲得國際認可,因此很多英文詞彙仍然慣用舊譯法,比如“京劇”還是會譯作Peking Opera。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威氏拼音是1867年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創制的。他精通漢語,參考了五十多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對中國名詞的音譯方案,用拉丁字母給北京話設計了一套注音方法。

跟咱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相比,威氏拼音更接近英文的拼讀習慣。藉助“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你也可以給自己取一個民國範兒的名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Mao Tse-tung”,用的就是威氏拼音譯法

漢語拼音,它有不少親戚

如果只依據威氏拼音,你會發現還有些問題解答不了,比如:為什麼北京的英文名是Peking?

看起來好像也是威氏拼音,其實不然,如果按照威氏拼音的話,應該寫作“Peiching”。Peking一詞,實則源於法語Pékin,是16世紀傳教士的拼寫,到了英文裡便成了Peki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京華煙雲》1939年英文版封面,“北京”使用Peking

在國際通訊中,最常涉及地名的翻譯。

中國郵政系統早期由英國人管理,他們曾擬定一種“郵政式拼音”方案,1906年開始使用。例如青島寫作“Tsingtao”,就是郵政式拼音,“Peking”也作為“北京”的郵政式拼音固定下來。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Tsingtao啤酒

除了這些較為完善的拼音系統,還有一些比較簡略的,比如二戰期間,美軍飛行員在耶魯大學學習漢語,以便來華參戰。耶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決定不教漢字、只教口語,而為此擬定的耶魯拼音系統,是諸多漢語拼音中最接近英語發音的。

今天我們學的漢語拼音,來自新中國1958年發佈的《漢語拼音方案》,全部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地名、人名等音譯詞彙均可直接拼寫。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漢語拼音方案聲母韻母表

不過這套方案直到1982年才獲得國際認可,因此很多英文詞彙仍然慣用舊譯法,比如“京劇”還是會譯作Peking Opera。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若是追溯起來,現代漢語拼音的始祖應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1605年,他為了方便學習漢語,試著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與今天中國人學英語時用漢字注音異曲同工。

中國古代拼音,有點難學

拼音發明得很晚,但在那之前,古人學漢字,也不是看著字硬學它怎麼唸的——為了能把字唸對,古人其實早就有了“注音”的做法。

在古代,“小學”不是教育機構,而是一門學科:語言學中關於字形、字音、字義的學問,也就是古代的識字課。這門學科最重要的課本,就是漢代的《說文解字》。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威氏拼音是1867年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創制的。他精通漢語,參考了五十多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對中國名詞的音譯方案,用拉丁字母給北京話設計了一套注音方法。

跟咱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相比,威氏拼音更接近英文的拼讀習慣。藉助“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你也可以給自己取一個民國範兒的名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Mao Tse-tung”,用的就是威氏拼音譯法

漢語拼音,它有不少親戚

如果只依據威氏拼音,你會發現還有些問題解答不了,比如:為什麼北京的英文名是Peking?

看起來好像也是威氏拼音,其實不然,如果按照威氏拼音的話,應該寫作“Peiching”。Peking一詞,實則源於法語Pékin,是16世紀傳教士的拼寫,到了英文裡便成了Peki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京華煙雲》1939年英文版封面,“北京”使用Peking

在國際通訊中,最常涉及地名的翻譯。

中國郵政系統早期由英國人管理,他們曾擬定一種“郵政式拼音”方案,1906年開始使用。例如青島寫作“Tsingtao”,就是郵政式拼音,“Peking”也作為“北京”的郵政式拼音固定下來。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Tsingtao啤酒

除了這些較為完善的拼音系統,還有一些比較簡略的,比如二戰期間,美軍飛行員在耶魯大學學習漢語,以便來華參戰。耶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決定不教漢字、只教口語,而為此擬定的耶魯拼音系統,是諸多漢語拼音中最接近英語發音的。

今天我們學的漢語拼音,來自新中國1958年發佈的《漢語拼音方案》,全部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地名、人名等音譯詞彙均可直接拼寫。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漢語拼音方案聲母韻母表

不過這套方案直到1982年才獲得國際認可,因此很多英文詞彙仍然慣用舊譯法,比如“京劇”還是會譯作Peking Opera。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若是追溯起來,現代漢語拼音的始祖應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1605年,他為了方便學習漢語,試著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與今天中國人學英語時用漢字注音異曲同工。

中國古代拼音,有點難學

拼音發明得很晚,但在那之前,古人學漢字,也不是看著字硬學它怎麼唸的——為了能把字唸對,古人其實早就有了“注音”的做法。

在古代,“小學”不是教育機構,而是一門學科:語言學中關於字形、字音、字義的學問,也就是古代的識字課。這門學科最重要的課本,就是漢代的《說文解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此書注音用的是原始的“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來表示讀音。如“囧”字的注音是“讀若獷”,就是說“囧”的讀法與“獷”相似。雖然今天看這兩字讀音相去甚遠,但這是緣於語言的演變。

到了宋代,徐鉉又在《說文解字》“囧”的注音後加了一句:“俱永切。”即用“俱”的聲母(j)與“永”的韻母和聲調(ong三聲),合起來即為“囧”的讀音(jiǒng)。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威氏拼音是1867年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創制的。他精通漢語,參考了五十多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對中國名詞的音譯方案,用拉丁字母給北京話設計了一套注音方法。

跟咱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相比,威氏拼音更接近英文的拼讀習慣。藉助“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你也可以給自己取一個民國範兒的名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Mao Tse-tung”,用的就是威氏拼音譯法

漢語拼音,它有不少親戚

如果只依據威氏拼音,你會發現還有些問題解答不了,比如:為什麼北京的英文名是Peking?

看起來好像也是威氏拼音,其實不然,如果按照威氏拼音的話,應該寫作“Peiching”。Peking一詞,實則源於法語Pékin,是16世紀傳教士的拼寫,到了英文裡便成了Peki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京華煙雲》1939年英文版封面,“北京”使用Peking

在國際通訊中,最常涉及地名的翻譯。

中國郵政系統早期由英國人管理,他們曾擬定一種“郵政式拼音”方案,1906年開始使用。例如青島寫作“Tsingtao”,就是郵政式拼音,“Peking”也作為“北京”的郵政式拼音固定下來。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Tsingtao啤酒

除了這些較為完善的拼音系統,還有一些比較簡略的,比如二戰期間,美軍飛行員在耶魯大學學習漢語,以便來華參戰。耶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決定不教漢字、只教口語,而為此擬定的耶魯拼音系統,是諸多漢語拼音中最接近英語發音的。

今天我們學的漢語拼音,來自新中國1958年發佈的《漢語拼音方案》,全部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地名、人名等音譯詞彙均可直接拼寫。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漢語拼音方案聲母韻母表

不過這套方案直到1982年才獲得國際認可,因此很多英文詞彙仍然慣用舊譯法,比如“京劇”還是會譯作Peking Opera。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若是追溯起來,現代漢語拼音的始祖應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1605年,他為了方便學習漢語,試著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與今天中國人學英語時用漢字注音異曲同工。

中國古代拼音,有點難學

拼音發明得很晚,但在那之前,古人學漢字,也不是看著字硬學它怎麼唸的——為了能把字唸對,古人其實早就有了“注音”的做法。

在古代,“小學”不是教育機構,而是一門學科:語言學中關於字形、字音、字義的學問,也就是古代的識字課。這門學科最重要的課本,就是漢代的《說文解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此書注音用的是原始的“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來表示讀音。如“囧”字的注音是“讀若獷”,就是說“囧”的讀法與“獷”相似。雖然今天看這兩字讀音相去甚遠,但這是緣於語言的演變。

到了宋代,徐鉉又在《說文解字》“囧”的注音後加了一句:“俱永切。”即用“俱”的聲母(j)與“永”的韻母和聲調(ong三聲),合起來即為“囧”的讀音(jiǒ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對比一下,你就會直音法雖然簡單明瞭,但也有侷限——有時候,要找一個同音又常見的字並不容易。而徐鉉這種注音辦法顯然更科學,它叫做“反切法”,開始於東漢,是隨佛教傳入,受梵文影響而發明的。

反切法經過學者們的不斷完善,成為古代中國最通行的注音識字方法。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威氏拼音是1867年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創制的。他精通漢語,參考了五十多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對中國名詞的音譯方案,用拉丁字母給北京話設計了一套注音方法。

跟咱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相比,威氏拼音更接近英文的拼讀習慣。藉助“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你也可以給自己取一個民國範兒的名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Mao Tse-tung”,用的就是威氏拼音譯法

漢語拼音,它有不少親戚

如果只依據威氏拼音,你會發現還有些問題解答不了,比如:為什麼北京的英文名是Peking?

看起來好像也是威氏拼音,其實不然,如果按照威氏拼音的話,應該寫作“Peiching”。Peking一詞,實則源於法語Pékin,是16世紀傳教士的拼寫,到了英文裡便成了Peki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京華煙雲》1939年英文版封面,“北京”使用Peking

在國際通訊中,最常涉及地名的翻譯。

中國郵政系統早期由英國人管理,他們曾擬定一種“郵政式拼音”方案,1906年開始使用。例如青島寫作“Tsingtao”,就是郵政式拼音,“Peking”也作為“北京”的郵政式拼音固定下來。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Tsingtao啤酒

除了這些較為完善的拼音系統,還有一些比較簡略的,比如二戰期間,美軍飛行員在耶魯大學學習漢語,以便來華參戰。耶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決定不教漢字、只教口語,而為此擬定的耶魯拼音系統,是諸多漢語拼音中最接近英語發音的。

今天我們學的漢語拼音,來自新中國1958年發佈的《漢語拼音方案》,全部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地名、人名等音譯詞彙均可直接拼寫。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漢語拼音方案聲母韻母表

不過這套方案直到1982年才獲得國際認可,因此很多英文詞彙仍然慣用舊譯法,比如“京劇”還是會譯作Peking Opera。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若是追溯起來,現代漢語拼音的始祖應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1605年,他為了方便學習漢語,試著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與今天中國人學英語時用漢字注音異曲同工。

中國古代拼音,有點難學

拼音發明得很晚,但在那之前,古人學漢字,也不是看著字硬學它怎麼唸的——為了能把字唸對,古人其實早就有了“注音”的做法。

在古代,“小學”不是教育機構,而是一門學科:語言學中關於字形、字音、字義的學問,也就是古代的識字課。這門學科最重要的課本,就是漢代的《說文解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此書注音用的是原始的“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來表示讀音。如“囧”字的注音是“讀若獷”,就是說“囧”的讀法與“獷”相似。雖然今天看這兩字讀音相去甚遠,但這是緣於語言的演變。

到了宋代,徐鉉又在《說文解字》“囧”的注音後加了一句:“俱永切。”即用“俱”的聲母(j)與“永”的韻母和聲調(ong三聲),合起來即為“囧”的讀音(jiǒ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對比一下,你就會直音法雖然簡單明瞭,但也有侷限——有時候,要找一個同音又常見的字並不容易。而徐鉉這種注音辦法顯然更科學,它叫做“反切法”,開始於東漢,是隨佛教傳入,受梵文影響而發明的。

反切法經過學者們的不斷完善,成為古代中國最通行的注音識字方法。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成書於隋朝、按反切法注音的《切韻》,是現今可考的最早的漢字注音字典,圖為唐代寫本殘卷。

而在民國時代,北洋政府也設計過一套注音符號:選用古代文字(或整字取一局部),再稍加調整,來為漢字注音。

比如“ㄅ”是“包”的古字,《說文解字》就說:“ㄅ,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所以就用“ㄅ”來表示“包”的聲母b。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威氏拼音是1867年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創制的。他精通漢語,參考了五十多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對中國名詞的音譯方案,用拉丁字母給北京話設計了一套注音方法。

跟咱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相比,威氏拼音更接近英文的拼讀習慣。藉助“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你也可以給自己取一個民國範兒的名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Mao Tse-tung”,用的就是威氏拼音譯法

漢語拼音,它有不少親戚

如果只依據威氏拼音,你會發現還有些問題解答不了,比如:為什麼北京的英文名是Peking?

看起來好像也是威氏拼音,其實不然,如果按照威氏拼音的話,應該寫作“Peiching”。Peking一詞,實則源於法語Pékin,是16世紀傳教士的拼寫,到了英文裡便成了Peki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京華煙雲》1939年英文版封面,“北京”使用Peking

在國際通訊中,最常涉及地名的翻譯。

中國郵政系統早期由英國人管理,他們曾擬定一種“郵政式拼音”方案,1906年開始使用。例如青島寫作“Tsingtao”,就是郵政式拼音,“Peking”也作為“北京”的郵政式拼音固定下來。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Tsingtao啤酒

除了這些較為完善的拼音系統,還有一些比較簡略的,比如二戰期間,美軍飛行員在耶魯大學學習漢語,以便來華參戰。耶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決定不教漢字、只教口語,而為此擬定的耶魯拼音系統,是諸多漢語拼音中最接近英語發音的。

今天我們學的漢語拼音,來自新中國1958年發佈的《漢語拼音方案》,全部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地名、人名等音譯詞彙均可直接拼寫。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漢語拼音方案聲母韻母表

不過這套方案直到1982年才獲得國際認可,因此很多英文詞彙仍然慣用舊譯法,比如“京劇”還是會譯作Peking Opera。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若是追溯起來,現代漢語拼音的始祖應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1605年,他為了方便學習漢語,試著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與今天中國人學英語時用漢字注音異曲同工。

中國古代拼音,有點難學

拼音發明得很晚,但在那之前,古人學漢字,也不是看著字硬學它怎麼唸的——為了能把字唸對,古人其實早就有了“注音”的做法。

在古代,“小學”不是教育機構,而是一門學科:語言學中關於字形、字音、字義的學問,也就是古代的識字課。這門學科最重要的課本,就是漢代的《說文解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此書注音用的是原始的“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來表示讀音。如“囧”字的注音是“讀若獷”,就是說“囧”的讀法與“獷”相似。雖然今天看這兩字讀音相去甚遠,但這是緣於語言的演變。

到了宋代,徐鉉又在《說文解字》“囧”的注音後加了一句:“俱永切。”即用“俱”的聲母(j)與“永”的韻母和聲調(ong三聲),合起來即為“囧”的讀音(jiǒ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對比一下,你就會直音法雖然簡單明瞭,但也有侷限——有時候,要找一個同音又常見的字並不容易。而徐鉉這種注音辦法顯然更科學,它叫做“反切法”,開始於東漢,是隨佛教傳入,受梵文影響而發明的。

反切法經過學者們的不斷完善,成為古代中國最通行的注音識字方法。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成書於隋朝、按反切法注音的《切韻》,是現今可考的最早的漢字注音字典,圖為唐代寫本殘卷。

而在民國時代,北洋政府也設計過一套注音符號:選用古代文字(或整字取一局部),再稍加調整,來為漢字注音。

比如“ㄅ”是“包”的古字,《說文解字》就說:“ㄅ,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所以就用“ㄅ”來表示“包”的聲母b。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沒制定出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民間仍然使用北洋政府推廣的注音符號進行掃盲教學。

這套完全沒有使用西洋字母的注音符號,至今仍在我國臺灣地區通行著。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威氏拼音是1867年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創制的。他精通漢語,參考了五十多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對中國名詞的音譯方案,用拉丁字母給北京話設計了一套注音方法。

跟咱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相比,威氏拼音更接近英文的拼讀習慣。藉助“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你也可以給自己取一個民國範兒的名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Mao Tse-tung”,用的就是威氏拼音譯法

漢語拼音,它有不少親戚

如果只依據威氏拼音,你會發現還有些問題解答不了,比如:為什麼北京的英文名是Peking?

看起來好像也是威氏拼音,其實不然,如果按照威氏拼音的話,應該寫作“Peiching”。Peking一詞,實則源於法語Pékin,是16世紀傳教士的拼寫,到了英文裡便成了Peki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京華煙雲》1939年英文版封面,“北京”使用Peking

在國際通訊中,最常涉及地名的翻譯。

中國郵政系統早期由英國人管理,他們曾擬定一種“郵政式拼音”方案,1906年開始使用。例如青島寫作“Tsingtao”,就是郵政式拼音,“Peking”也作為“北京”的郵政式拼音固定下來。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Tsingtao啤酒

除了這些較為完善的拼音系統,還有一些比較簡略的,比如二戰期間,美軍飛行員在耶魯大學學習漢語,以便來華參戰。耶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決定不教漢字、只教口語,而為此擬定的耶魯拼音系統,是諸多漢語拼音中最接近英語發音的。

今天我們學的漢語拼音,來自新中國1958年發佈的《漢語拼音方案》,全部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地名、人名等音譯詞彙均可直接拼寫。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漢語拼音方案聲母韻母表

不過這套方案直到1982年才獲得國際認可,因此很多英文詞彙仍然慣用舊譯法,比如“京劇”還是會譯作Peking Opera。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若是追溯起來,現代漢語拼音的始祖應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1605年,他為了方便學習漢語,試著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與今天中國人學英語時用漢字注音異曲同工。

中國古代拼音,有點難學

拼音發明得很晚,但在那之前,古人學漢字,也不是看著字硬學它怎麼唸的——為了能把字唸對,古人其實早就有了“注音”的做法。

在古代,“小學”不是教育機構,而是一門學科:語言學中關於字形、字音、字義的學問,也就是古代的識字課。這門學科最重要的課本,就是漢代的《說文解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此書注音用的是原始的“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來表示讀音。如“囧”字的注音是“讀若獷”,就是說“囧”的讀法與“獷”相似。雖然今天看這兩字讀音相去甚遠,但這是緣於語言的演變。

到了宋代,徐鉉又在《說文解字》“囧”的注音後加了一句:“俱永切。”即用“俱”的聲母(j)與“永”的韻母和聲調(ong三聲),合起來即為“囧”的讀音(jiǒ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對比一下,你就會直音法雖然簡單明瞭,但也有侷限——有時候,要找一個同音又常見的字並不容易。而徐鉉這種注音辦法顯然更科學,它叫做“反切法”,開始於東漢,是隨佛教傳入,受梵文影響而發明的。

反切法經過學者們的不斷完善,成為古代中國最通行的注音識字方法。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成書於隋朝、按反切法注音的《切韻》,是現今可考的最早的漢字注音字典,圖為唐代寫本殘卷。

而在民國時代,北洋政府也設計過一套注音符號:選用古代文字(或整字取一局部),再稍加調整,來為漢字注音。

比如“ㄅ”是“包”的古字,《說文解字》就說:“ㄅ,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所以就用“ㄅ”來表示“包”的聲母b。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沒制定出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民間仍然使用北洋政府推廣的注音符號進行掃盲教學。

這套完全沒有使用西洋字母的注音符號,至今仍在我國臺灣地區通行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臺灣人民使用的鍵盤跟你的不太一樣

漢字,差點被拼音滅掉

外國人創造漢語拼音,本來是想用自家語言來理解和學習漢語。然而,在西風東漸的背景下,中國人也迫切渴望開啟民智、與西方接軌,為此,差點把漢語徹底拉丁化......

魯迅先生就曾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威氏拼音是1867年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創制的。他精通漢語,參考了五十多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對中國名詞的音譯方案,用拉丁字母給北京話設計了一套注音方法。

跟咱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相比,威氏拼音更接近英文的拼讀習慣。藉助“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你也可以給自己取一個民國範兒的名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Mao Tse-tung”,用的就是威氏拼音譯法

漢語拼音,它有不少親戚

如果只依據威氏拼音,你會發現還有些問題解答不了,比如:為什麼北京的英文名是Peking?

看起來好像也是威氏拼音,其實不然,如果按照威氏拼音的話,應該寫作“Peiching”。Peking一詞,實則源於法語Pékin,是16世紀傳教士的拼寫,到了英文裡便成了Peki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京華煙雲》1939年英文版封面,“北京”使用Peking

在國際通訊中,最常涉及地名的翻譯。

中國郵政系統早期由英國人管理,他們曾擬定一種“郵政式拼音”方案,1906年開始使用。例如青島寫作“Tsingtao”,就是郵政式拼音,“Peking”也作為“北京”的郵政式拼音固定下來。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Tsingtao啤酒

除了這些較為完善的拼音系統,還有一些比較簡略的,比如二戰期間,美軍飛行員在耶魯大學學習漢語,以便來華參戰。耶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決定不教漢字、只教口語,而為此擬定的耶魯拼音系統,是諸多漢語拼音中最接近英語發音的。

今天我們學的漢語拼音,來自新中國1958年發佈的《漢語拼音方案》,全部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地名、人名等音譯詞彙均可直接拼寫。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漢語拼音方案聲母韻母表

不過這套方案直到1982年才獲得國際認可,因此很多英文詞彙仍然慣用舊譯法,比如“京劇”還是會譯作Peking Opera。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若是追溯起來,現代漢語拼音的始祖應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1605年,他為了方便學習漢語,試著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與今天中國人學英語時用漢字注音異曲同工。

中國古代拼音,有點難學

拼音發明得很晚,但在那之前,古人學漢字,也不是看著字硬學它怎麼唸的——為了能把字唸對,古人其實早就有了“注音”的做法。

在古代,“小學”不是教育機構,而是一門學科:語言學中關於字形、字音、字義的學問,也就是古代的識字課。這門學科最重要的課本,就是漢代的《說文解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此書注音用的是原始的“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來表示讀音。如“囧”字的注音是“讀若獷”,就是說“囧”的讀法與“獷”相似。雖然今天看這兩字讀音相去甚遠,但這是緣於語言的演變。

到了宋代,徐鉉又在《說文解字》“囧”的注音後加了一句:“俱永切。”即用“俱”的聲母(j)與“永”的韻母和聲調(ong三聲),合起來即為“囧”的讀音(jiǒ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對比一下,你就會直音法雖然簡單明瞭,但也有侷限——有時候,要找一個同音又常見的字並不容易。而徐鉉這種注音辦法顯然更科學,它叫做“反切法”,開始於東漢,是隨佛教傳入,受梵文影響而發明的。

反切法經過學者們的不斷完善,成為古代中國最通行的注音識字方法。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成書於隋朝、按反切法注音的《切韻》,是現今可考的最早的漢字注音字典,圖為唐代寫本殘卷。

而在民國時代,北洋政府也設計過一套注音符號:選用古代文字(或整字取一局部),再稍加調整,來為漢字注音。

比如“ㄅ”是“包”的古字,《說文解字》就說:“ㄅ,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所以就用“ㄅ”來表示“包”的聲母b。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沒制定出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民間仍然使用北洋政府推廣的注音符號進行掃盲教學。

這套完全沒有使用西洋字母的注音符號,至今仍在我國臺灣地區通行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臺灣人民使用的鍵盤跟你的不太一樣

漢字,差點被拼音滅掉

外國人創造漢語拼音,本來是想用自家語言來理解和學習漢語。然而,在西風東漸的背景下,中國人也迫切渴望開啟民智、與西方接軌,為此,差點把漢語徹底拉丁化......

魯迅先生就曾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他說:“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我堅決主張以新文字來替代這種障礙大眾進步的漢字。”

魯迅提到的“新文字”,是指上世紀30年代初推行的拉丁化新文字。推廣拉丁化漢字,初衷是讓更多平民百姓能夠識字、寫字。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威氏拼音是1867年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創制的。他精通漢語,參考了五十多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對中國名詞的音譯方案,用拉丁字母給北京話設計了一套注音方法。

跟咱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相比,威氏拼音更接近英文的拼讀習慣。藉助“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你也可以給自己取一個民國範兒的名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Mao Tse-tung”,用的就是威氏拼音譯法

漢語拼音,它有不少親戚

如果只依據威氏拼音,你會發現還有些問題解答不了,比如:為什麼北京的英文名是Peking?

看起來好像也是威氏拼音,其實不然,如果按照威氏拼音的話,應該寫作“Peiching”。Peking一詞,實則源於法語Pékin,是16世紀傳教士的拼寫,到了英文裡便成了Peki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京華煙雲》1939年英文版封面,“北京”使用Peking

在國際通訊中,最常涉及地名的翻譯。

中國郵政系統早期由英國人管理,他們曾擬定一種“郵政式拼音”方案,1906年開始使用。例如青島寫作“Tsingtao”,就是郵政式拼音,“Peking”也作為“北京”的郵政式拼音固定下來。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Tsingtao啤酒

除了這些較為完善的拼音系統,還有一些比較簡略的,比如二戰期間,美軍飛行員在耶魯大學學習漢語,以便來華參戰。耶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決定不教漢字、只教口語,而為此擬定的耶魯拼音系統,是諸多漢語拼音中最接近英語發音的。

今天我們學的漢語拼音,來自新中國1958年發佈的《漢語拼音方案》,全部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地名、人名等音譯詞彙均可直接拼寫。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漢語拼音方案聲母韻母表

不過這套方案直到1982年才獲得國際認可,因此很多英文詞彙仍然慣用舊譯法,比如“京劇”還是會譯作Peking Opera。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若是追溯起來,現代漢語拼音的始祖應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1605年,他為了方便學習漢語,試著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與今天中國人學英語時用漢字注音異曲同工。

中國古代拼音,有點難學

拼音發明得很晚,但在那之前,古人學漢字,也不是看著字硬學它怎麼唸的——為了能把字唸對,古人其實早就有了“注音”的做法。

在古代,“小學”不是教育機構,而是一門學科:語言學中關於字形、字音、字義的學問,也就是古代的識字課。這門學科最重要的課本,就是漢代的《說文解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此書注音用的是原始的“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來表示讀音。如“囧”字的注音是“讀若獷”,就是說“囧”的讀法與“獷”相似。雖然今天看這兩字讀音相去甚遠,但這是緣於語言的演變。

到了宋代,徐鉉又在《說文解字》“囧”的注音後加了一句:“俱永切。”即用“俱”的聲母(j)與“永”的韻母和聲調(ong三聲),合起來即為“囧”的讀音(jiǒ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對比一下,你就會直音法雖然簡單明瞭,但也有侷限——有時候,要找一個同音又常見的字並不容易。而徐鉉這種注音辦法顯然更科學,它叫做“反切法”,開始於東漢,是隨佛教傳入,受梵文影響而發明的。

反切法經過學者們的不斷完善,成為古代中國最通行的注音識字方法。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成書於隋朝、按反切法注音的《切韻》,是現今可考的最早的漢字注音字典,圖為唐代寫本殘卷。

而在民國時代,北洋政府也設計過一套注音符號:選用古代文字(或整字取一局部),再稍加調整,來為漢字注音。

比如“ㄅ”是“包”的古字,《說文解字》就說:“ㄅ,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所以就用“ㄅ”來表示“包”的聲母b。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沒制定出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民間仍然使用北洋政府推廣的注音符號進行掃盲教學。

這套完全沒有使用西洋字母的注音符號,至今仍在我國臺灣地區通行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臺灣人民使用的鍵盤跟你的不太一樣

漢字,差點被拼音滅掉

外國人創造漢語拼音,本來是想用自家語言來理解和學習漢語。然而,在西風東漸的背景下,中國人也迫切渴望開啟民智、與西方接軌,為此,差點把漢語徹底拉丁化......

魯迅先生就曾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他說:“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我堅決主張以新文字來替代這種障礙大眾進步的漢字。”

魯迅提到的“新文字”,是指上世紀30年代初推行的拉丁化新文字。推廣拉丁化漢字,初衷是讓更多平民百姓能夠識字、寫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圖中是為推廣拉丁化新文字運動而設計的徽章。字母部分即為“我能看書寫字”這句話的拉丁化寫法。

當時,蘇聯先進行了改革少數民族文字的運動,受其影響,1931年,中國的一些知識分子也制定出一份“中國的拉丁化新文字方案”,主張創造一種通俗的、國際化的拼音文字,換言之,就是用拉丁字母替代漢字。

這個拉丁化新文字運動持續了20餘年,最終還是夭折了。否則,我們現在用的可就不是方塊字了。

你來看看,覺得拉丁化新文字好懂嗎?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威氏拼音是1867年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創制的。他精通漢語,參考了五十多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對中國名詞的音譯方案,用拉丁字母給北京話設計了一套注音方法。

跟咱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相比,威氏拼音更接近英文的拼讀習慣。藉助“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你也可以給自己取一個民國範兒的名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Mao Tse-tung”,用的就是威氏拼音譯法

漢語拼音,它有不少親戚

如果只依據威氏拼音,你會發現還有些問題解答不了,比如:為什麼北京的英文名是Peking?

看起來好像也是威氏拼音,其實不然,如果按照威氏拼音的話,應該寫作“Peiching”。Peking一詞,實則源於法語Pékin,是16世紀傳教士的拼寫,到了英文裡便成了Peki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京華煙雲》1939年英文版封面,“北京”使用Peking

在國際通訊中,最常涉及地名的翻譯。

中國郵政系統早期由英國人管理,他們曾擬定一種“郵政式拼音”方案,1906年開始使用。例如青島寫作“Tsingtao”,就是郵政式拼音,“Peking”也作為“北京”的郵政式拼音固定下來。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Tsingtao啤酒

除了這些較為完善的拼音系統,還有一些比較簡略的,比如二戰期間,美軍飛行員在耶魯大學學習漢語,以便來華參戰。耶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決定不教漢字、只教口語,而為此擬定的耶魯拼音系統,是諸多漢語拼音中最接近英語發音的。

今天我們學的漢語拼音,來自新中國1958年發佈的《漢語拼音方案》,全部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地名、人名等音譯詞彙均可直接拼寫。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漢語拼音方案聲母韻母表

不過這套方案直到1982年才獲得國際認可,因此很多英文詞彙仍然慣用舊譯法,比如“京劇”還是會譯作Peking Opera。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若是追溯起來,現代漢語拼音的始祖應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1605年,他為了方便學習漢語,試著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與今天中國人學英語時用漢字注音異曲同工。

中國古代拼音,有點難學

拼音發明得很晚,但在那之前,古人學漢字,也不是看著字硬學它怎麼唸的——為了能把字唸對,古人其實早就有了“注音”的做法。

在古代,“小學”不是教育機構,而是一門學科:語言學中關於字形、字音、字義的學問,也就是古代的識字課。這門學科最重要的課本,就是漢代的《說文解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此書注音用的是原始的“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來表示讀音。如“囧”字的注音是“讀若獷”,就是說“囧”的讀法與“獷”相似。雖然今天看這兩字讀音相去甚遠,但這是緣於語言的演變。

到了宋代,徐鉉又在《說文解字》“囧”的注音後加了一句:“俱永切。”即用“俱”的聲母(j)與“永”的韻母和聲調(ong三聲),合起來即為“囧”的讀音(jiǒ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對比一下,你就會直音法雖然簡單明瞭,但也有侷限——有時候,要找一個同音又常見的字並不容易。而徐鉉這種注音辦法顯然更科學,它叫做“反切法”,開始於東漢,是隨佛教傳入,受梵文影響而發明的。

反切法經過學者們的不斷完善,成為古代中國最通行的注音識字方法。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成書於隋朝、按反切法注音的《切韻》,是現今可考的最早的漢字注音字典,圖為唐代寫本殘卷。

而在民國時代,北洋政府也設計過一套注音符號:選用古代文字(或整字取一局部),再稍加調整,來為漢字注音。

比如“ㄅ”是“包”的古字,《說文解字》就說:“ㄅ,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所以就用“ㄅ”來表示“包”的聲母b。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沒制定出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民間仍然使用北洋政府推廣的注音符號進行掃盲教學。

這套完全沒有使用西洋字母的注音符號,至今仍在我國臺灣地區通行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臺灣人民使用的鍵盤跟你的不太一樣

漢字,差點被拼音滅掉

外國人創造漢語拼音,本來是想用自家語言來理解和學習漢語。然而,在西風東漸的背景下,中國人也迫切渴望開啟民智、與西方接軌,為此,差點把漢語徹底拉丁化......

魯迅先生就曾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他說:“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我堅決主張以新文字來替代這種障礙大眾進步的漢字。”

魯迅提到的“新文字”,是指上世紀30年代初推行的拉丁化新文字。推廣拉丁化漢字,初衷是讓更多平民百姓能夠識字、寫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圖中是為推廣拉丁化新文字運動而設計的徽章。字母部分即為“我能看書寫字”這句話的拉丁化寫法。

當時,蘇聯先進行了改革少數民族文字的運動,受其影響,1931年,中國的一些知識分子也制定出一份“中國的拉丁化新文字方案”,主張創造一種通俗的、國際化的拼音文字,換言之,就是用拉丁字母替代漢字。

這個拉丁化新文字運動持續了20餘年,最終還是夭折了。否則,我們現在用的可就不是方塊字了。

你來看看,覺得拉丁化新文字好懂嗎?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新文字版《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威氏拼音是1867年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創制的。他精通漢語,參考了五十多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對中國名詞的音譯方案,用拉丁字母給北京話設計了一套注音方法。

跟咱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相比,威氏拼音更接近英文的拼讀習慣。藉助“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你也可以給自己取一個民國範兒的名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Mao Tse-tung”,用的就是威氏拼音譯法

漢語拼音,它有不少親戚

如果只依據威氏拼音,你會發現還有些問題解答不了,比如:為什麼北京的英文名是Peking?

看起來好像也是威氏拼音,其實不然,如果按照威氏拼音的話,應該寫作“Peiching”。Peking一詞,實則源於法語Pékin,是16世紀傳教士的拼寫,到了英文裡便成了Peki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京華煙雲》1939年英文版封面,“北京”使用Peking

在國際通訊中,最常涉及地名的翻譯。

中國郵政系統早期由英國人管理,他們曾擬定一種“郵政式拼音”方案,1906年開始使用。例如青島寫作“Tsingtao”,就是郵政式拼音,“Peking”也作為“北京”的郵政式拼音固定下來。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Tsingtao啤酒

除了這些較為完善的拼音系統,還有一些比較簡略的,比如二戰期間,美軍飛行員在耶魯大學學習漢語,以便來華參戰。耶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決定不教漢字、只教口語,而為此擬定的耶魯拼音系統,是諸多漢語拼音中最接近英語發音的。

今天我們學的漢語拼音,來自新中國1958年發佈的《漢語拼音方案》,全部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地名、人名等音譯詞彙均可直接拼寫。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漢語拼音方案聲母韻母表

不過這套方案直到1982年才獲得國際認可,因此很多英文詞彙仍然慣用舊譯法,比如“京劇”還是會譯作Peking Opera。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若是追溯起來,現代漢語拼音的始祖應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1605年,他為了方便學習漢語,試著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與今天中國人學英語時用漢字注音異曲同工。

中國古代拼音,有點難學

拼音發明得很晚,但在那之前,古人學漢字,也不是看著字硬學它怎麼唸的——為了能把字唸對,古人其實早就有了“注音”的做法。

在古代,“小學”不是教育機構,而是一門學科:語言學中關於字形、字音、字義的學問,也就是古代的識字課。這門學科最重要的課本,就是漢代的《說文解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此書注音用的是原始的“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來表示讀音。如“囧”字的注音是“讀若獷”,就是說“囧”的讀法與“獷”相似。雖然今天看這兩字讀音相去甚遠,但這是緣於語言的演變。

到了宋代,徐鉉又在《說文解字》“囧”的注音後加了一句:“俱永切。”即用“俱”的聲母(j)與“永”的韻母和聲調(ong三聲),合起來即為“囧”的讀音(jiǒ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對比一下,你就會直音法雖然簡單明瞭,但也有侷限——有時候,要找一個同音又常見的字並不容易。而徐鉉這種注音辦法顯然更科學,它叫做“反切法”,開始於東漢,是隨佛教傳入,受梵文影響而發明的。

反切法經過學者們的不斷完善,成為古代中國最通行的注音識字方法。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成書於隋朝、按反切法注音的《切韻》,是現今可考的最早的漢字注音字典,圖為唐代寫本殘卷。

而在民國時代,北洋政府也設計過一套注音符號:選用古代文字(或整字取一局部),再稍加調整,來為漢字注音。

比如“ㄅ”是“包”的古字,《說文解字》就說:“ㄅ,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所以就用“ㄅ”來表示“包”的聲母b。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沒制定出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民間仍然使用北洋政府推廣的注音符號進行掃盲教學。

這套完全沒有使用西洋字母的注音符號,至今仍在我國臺灣地區通行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臺灣人民使用的鍵盤跟你的不太一樣

漢字,差點被拼音滅掉

外國人創造漢語拼音,本來是想用自家語言來理解和學習漢語。然而,在西風東漸的背景下,中國人也迫切渴望開啟民智、與西方接軌,為此,差點把漢語徹底拉丁化......

魯迅先生就曾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他說:“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我堅決主張以新文字來替代這種障礙大眾進步的漢字。”

魯迅提到的“新文字”,是指上世紀30年代初推行的拉丁化新文字。推廣拉丁化漢字,初衷是讓更多平民百姓能夠識字、寫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圖中是為推廣拉丁化新文字運動而設計的徽章。字母部分即為“我能看書寫字”這句話的拉丁化寫法。

當時,蘇聯先進行了改革少數民族文字的運動,受其影響,1931年,中國的一些知識分子也制定出一份“中國的拉丁化新文字方案”,主張創造一種通俗的、國際化的拼音文字,換言之,就是用拉丁字母替代漢字。

這個拉丁化新文字運動持續了20餘年,最終還是夭折了。否則,我們現在用的可就不是方塊字了。

你來看看,覺得拉丁化新文字好懂嗎?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新文字版《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文盲用的拉丁化課本”

"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威氏拼音是1867年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創制的。他精通漢語,參考了五十多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對中國名詞的音譯方案,用拉丁字母給北京話設計了一套注音方法。

跟咱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相比,威氏拼音更接近英文的拼讀習慣。藉助“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你也可以給自己取一個民國範兒的名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Mao Tse-tung”,用的就是威氏拼音譯法

漢語拼音,它有不少親戚

如果只依據威氏拼音,你會發現還有些問題解答不了,比如:為什麼北京的英文名是Peking?

看起來好像也是威氏拼音,其實不然,如果按照威氏拼音的話,應該寫作“Peiching”。Peking一詞,實則源於法語Pékin,是16世紀傳教士的拼寫,到了英文裡便成了Peki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京華煙雲》1939年英文版封面,“北京”使用Peking

在國際通訊中,最常涉及地名的翻譯。

中國郵政系統早期由英國人管理,他們曾擬定一種“郵政式拼音”方案,1906年開始使用。例如青島寫作“Tsingtao”,就是郵政式拼音,“Peking”也作為“北京”的郵政式拼音固定下來。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Tsingtao啤酒

除了這些較為完善的拼音系統,還有一些比較簡略的,比如二戰期間,美軍飛行員在耶魯大學學習漢語,以便來華參戰。耶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決定不教漢字、只教口語,而為此擬定的耶魯拼音系統,是諸多漢語拼音中最接近英語發音的。

今天我們學的漢語拼音,來自新中國1958年發佈的《漢語拼音方案》,全部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地名、人名等音譯詞彙均可直接拼寫。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漢語拼音方案聲母韻母表

不過這套方案直到1982年才獲得國際認可,因此很多英文詞彙仍然慣用舊譯法,比如“京劇”還是會譯作Peking Opera。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若是追溯起來,現代漢語拼音的始祖應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1605年,他為了方便學習漢語,試著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與今天中國人學英語時用漢字注音異曲同工。

中國古代拼音,有點難學

拼音發明得很晚,但在那之前,古人學漢字,也不是看著字硬學它怎麼唸的——為了能把字唸對,古人其實早就有了“注音”的做法。

在古代,“小學”不是教育機構,而是一門學科:語言學中關於字形、字音、字義的學問,也就是古代的識字課。這門學科最重要的課本,就是漢代的《說文解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此書注音用的是原始的“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來表示讀音。如“囧”字的注音是“讀若獷”,就是說“囧”的讀法與“獷”相似。雖然今天看這兩字讀音相去甚遠,但這是緣於語言的演變。

到了宋代,徐鉉又在《說文解字》“囧”的注音後加了一句:“俱永切。”即用“俱”的聲母(j)與“永”的韻母和聲調(ong三聲),合起來即為“囧”的讀音(jiǒ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對比一下,你就會直音法雖然簡單明瞭,但也有侷限——有時候,要找一個同音又常見的字並不容易。而徐鉉這種注音辦法顯然更科學,它叫做“反切法”,開始於東漢,是隨佛教傳入,受梵文影響而發明的。

反切法經過學者們的不斷完善,成為古代中國最通行的注音識字方法。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成書於隋朝、按反切法注音的《切韻》,是現今可考的最早的漢字注音字典,圖為唐代寫本殘卷。

而在民國時代,北洋政府也設計過一套注音符號:選用古代文字(或整字取一局部),再稍加調整,來為漢字注音。

比如“ㄅ”是“包”的古字,《說文解字》就說:“ㄅ,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所以就用“ㄅ”來表示“包”的聲母b。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沒制定出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民間仍然使用北洋政府推廣的注音符號進行掃盲教學。

這套完全沒有使用西洋字母的注音符號,至今仍在我國臺灣地區通行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臺灣人民使用的鍵盤跟你的不太一樣

漢字,差點被拼音滅掉

外國人創造漢語拼音,本來是想用自家語言來理解和學習漢語。然而,在西風東漸的背景下,中國人也迫切渴望開啟民智、與西方接軌,為此,差點把漢語徹底拉丁化......

魯迅先生就曾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他說:“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我堅決主張以新文字來替代這種障礙大眾進步的漢字。”

魯迅提到的“新文字”,是指上世紀30年代初推行的拉丁化新文字。推廣拉丁化漢字,初衷是讓更多平民百姓能夠識字、寫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圖中是為推廣拉丁化新文字運動而設計的徽章。字母部分即為“我能看書寫字”這句話的拉丁化寫法。

當時,蘇聯先進行了改革少數民族文字的運動,受其影響,1931年,中國的一些知識分子也制定出一份“中國的拉丁化新文字方案”,主張創造一種通俗的、國際化的拼音文字,換言之,就是用拉丁字母替代漢字。

這個拉丁化新文字運動持續了20餘年,最終還是夭折了。否則,我們現在用的可就不是方塊字了。

你來看看,覺得拉丁化新文字好懂嗎?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新文字版《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文盲用的拉丁化課本”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起學中文,你一定覺得是件特別簡單的事兒。然而,對於歐美人民來說,中文堪稱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當然了,咱們國家也有好多同學會覺得英語特難學。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其實,中外人民的這道語言鴻溝從根本上就存在——漢字象形表意,跟西方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在一個腦回路上。

為了能夠溝通順暢,一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們腦洞大開,親自給漢字和字母創造了聯繫:那就是“漢語拼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看到這本書,我能理解歪果仁說中文時發音為啥很奇怪了

上回給大家講了講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發展史(點這裡複習),不少同學表示還想再瞭解一下每天都在用的漢語拼音。

好的,今天就聊這個,現在開始上課。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威氏拼音,拼出民國範兒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周杰倫的英文姓氏是Chou?為什麼“道”的英文不是Dao而是Tao?為什麼“功夫”要譯成Kung fu呢?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杰倫專輯封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要先考你一道網絡常識題:常凱申何許人也?

2008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位教師,在學術著作中將Chiang Kai-shek這個名字譯為“常凱申”,鬧了大笑話。因為這位常凱申,其實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蔣介石十次登上《TIME》,名字用的都是Chiang Kai-shek

這樣的翻譯笑話並非個例,很多民國名人的名字,翻成外語就變得陌生。而這些“民國範兒”外文譯名,都是因為當時的“威氏拼音”而產生的。

比如,錢鍾書的英文名Ch‘ien Chung-shu,在威氏拼音裡,“錢”的拼法就是Ch‘ien,“鍾”則是Chung。Ch‘ien中的符號(‘)還不能少,因為它用來表示送氣清輔音(現在漢語拼音qian中的q就是送氣清輔音)。如果少了它,Chien的讀音就相當於現在漢語拼音中的jian了。

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威氏拼音是1867年由英國外交官威妥瑪創制的。他精通漢語,參考了五十多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對中國名詞的音譯方案,用拉丁字母給北京話設計了一套注音方法。

跟咱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相比,威氏拼音更接近英文的拼讀習慣。藉助“漢語拼音-威氏拼音對照表”,你也可以給自己取一個民國範兒的名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Mao Tse-tung”,用的就是威氏拼音譯法

漢語拼音,它有不少親戚

如果只依據威氏拼音,你會發現還有些問題解答不了,比如:為什麼北京的英文名是Peking?

看起來好像也是威氏拼音,其實不然,如果按照威氏拼音的話,應該寫作“Peiching”。Peking一詞,實則源於法語Pékin,是16世紀傳教士的拼寫,到了英文裡便成了Peki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京華煙雲》1939年英文版封面,“北京”使用Peking

在國際通訊中,最常涉及地名的翻譯。

中國郵政系統早期由英國人管理,他們曾擬定一種“郵政式拼音”方案,1906年開始使用。例如青島寫作“Tsingtao”,就是郵政式拼音,“Peking”也作為“北京”的郵政式拼音固定下來。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Tsingtao啤酒

除了這些較為完善的拼音系統,還有一些比較簡略的,比如二戰期間,美軍飛行員在耶魯大學學習漢語,以便來華參戰。耶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決定不教漢字、只教口語,而為此擬定的耶魯拼音系統,是諸多漢語拼音中最接近英語發音的。

今天我們學的漢語拼音,來自新中國1958年發佈的《漢語拼音方案》,全部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地名、人名等音譯詞彙均可直接拼寫。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漢語拼音方案聲母韻母表

不過這套方案直到1982年才獲得國際認可,因此很多英文詞彙仍然慣用舊譯法,比如“京劇”還是會譯作Peking Opera。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若是追溯起來,現代漢語拼音的始祖應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1605年,他為了方便學習漢語,試著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與今天中國人學英語時用漢字注音異曲同工。

中國古代拼音,有點難學

拼音發明得很晚,但在那之前,古人學漢字,也不是看著字硬學它怎麼唸的——為了能把字唸對,古人其實早就有了“注音”的做法。

在古代,“小學”不是教育機構,而是一門學科:語言學中關於字形、字音、字義的學問,也就是古代的識字課。這門學科最重要的課本,就是漢代的《說文解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此書注音用的是原始的“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來表示讀音。如“囧”字的注音是“讀若獷”,就是說“囧”的讀法與“獷”相似。雖然今天看這兩字讀音相去甚遠,但這是緣於語言的演變。

到了宋代,徐鉉又在《說文解字》“囧”的注音後加了一句:“俱永切。”即用“俱”的聲母(j)與“永”的韻母和聲調(ong三聲),合起來即為“囧”的讀音(jiǒng)。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對比一下,你就會直音法雖然簡單明瞭,但也有侷限——有時候,要找一個同音又常見的字並不容易。而徐鉉這種注音辦法顯然更科學,它叫做“反切法”,開始於東漢,是隨佛教傳入,受梵文影響而發明的。

反切法經過學者們的不斷完善,成為古代中國最通行的注音識字方法。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成書於隋朝、按反切法注音的《切韻》,是現今可考的最早的漢字注音字典,圖為唐代寫本殘卷。

而在民國時代,北洋政府也設計過一套注音符號:選用古代文字(或整字取一局部),再稍加調整,來為漢字注音。

比如“ㄅ”是“包”的古字,《說文解字》就說:“ㄅ,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所以就用“ㄅ”來表示“包”的聲母b。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沒制定出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民間仍然使用北洋政府推廣的注音符號進行掃盲教學。

這套完全沒有使用西洋字母的注音符號,至今仍在我國臺灣地區通行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臺灣人民使用的鍵盤跟你的不太一樣

漢字,差點被拼音滅掉

外國人創造漢語拼音,本來是想用自家語言來理解和學習漢語。然而,在西風東漸的背景下,中國人也迫切渴望開啟民智、與西方接軌,為此,差點把漢語徹底拉丁化......

魯迅先生就曾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他說:“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我堅決主張以新文字來替代這種障礙大眾進步的漢字。”

魯迅提到的“新文字”,是指上世紀30年代初推行的拉丁化新文字。推廣拉丁化漢字,初衷是讓更多平民百姓能夠識字、寫字。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圖中是為推廣拉丁化新文字運動而設計的徽章。字母部分即為“我能看書寫字”這句話的拉丁化寫法。

當時,蘇聯先進行了改革少數民族文字的運動,受其影響,1931年,中國的一些知識分子也制定出一份“中國的拉丁化新文字方案”,主張創造一種通俗的、國際化的拼音文字,換言之,就是用拉丁字母替代漢字。

這個拉丁化新文字運動持續了20餘年,最終還是夭折了。否則,我們現在用的可就不是方塊字了。

你來看看,覺得拉丁化新文字好懂嗎?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新文字版《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文盲用的拉丁化課本”

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啥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拉丁化新文字課本

相關文章回顧

繁體字、簡體字,誰比誰高貴?

撰文 | 宰予

微信編輯 | 高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