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用原本清淨的心,就直截了當成佛

六祖壇經 文化 安祥禪 2017-04-15

只要用原本清淨的心,就直截了當成佛

雖然我說不必多讀經書、鑽研道理,以免變成滯礙、理障,但我經常勸大家要多讀《六祖壇經》,這裡頭是有作用的,你若不熟讀《六祖壇經》,你根本就不認識佛法,也沒有辦法認識禪。《六祖壇經》在你看來,好像可以當小說、故事來看,實際上禪的五家七宗都是從《六祖壇經》來的;沒有《六祖壇經》,就沒有五家(法眼、溈仰、臨濟、雲門、曹洞)、七宗(再加上楊歧、黃龍)。而《六祖壇經》最精彩的是開頭一句“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你若瞭解這一句就夠了;但用此心——只要用那個原本清淨的心,直了成佛——直截了當就成佛了。

因為你本來是佛,“佛者,覺也”,你本來就沒有喪失知覺,只是你的知覺被很多的妄想、私慾、本能、偏去的機械慣性捆住了、埋沒了,而你又沒有作一番垂死的戰鬥——不勝就死,沒有這個決心,所以你始終因循過日,時間過去了,你沒有改變什麼,而你的生命腐蝕了;時間再過去了,而你的肉體消失了,這是很可悲的事。

我們瞭解了眾生是佛,大家就知道這不是二元的,不是對立的。眾生本來是佛,若離開了佛(覺),眾生即非眾生,就沒有眾生了。大家瞭解了這一點,便知道禪是什麼——禪是突顯生命的,而佛學就是生命之學。布大在菩提樹下所悟的十二因緣,說生命的形成、業障的形成,而又帶業再往生,輪迴所累積的業,積重難返,要再回到你原本的心(真實的自我),就不容易了。

為什麼強調人身難得?因為只有人才可以修行。人若不修行,就很容易失掉人身,而且“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只能不斷地沉陷在生死苦海中,很難脫離,因此人的使命就是修行。你若不經過一番的修行、淨化,礦石仍然是礦石。金礦石裡雖然含有黃金,但是不能當黃金使用。而金礦石裡的雜質,就叫“根本無明、俱生無明、無始無明”,就這麼解釋。你瞭解了這個事實,對於佛經講的無明,你也明白了。“俱生無明”就是金礦石的雜質與黃金的成分同在,這個就叫“俱生”,也叫“根本”,也叫“無始”,你在的時候,無明(雜質)就在,什麼時候就在,時間都算不清楚了,所以罪垢與生命同在。淨化了以後,然後就是大智慧(突顯摩訶般若)。

(選自耕雲先生《成佛作祖的方法》,1987年,臺北)

只要用原本清淨的心,就直截了當成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