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衡陽史話之歷史篇:隋唐衡州之治與唐末五代之亂(下)

五代十國前期形勢

"
衡陽史話之歷史篇:隋唐衡州之治與唐末五代之亂(下)

五代十國前期形勢

衡陽史話之歷史篇:隋唐衡州之治與唐末五代之亂(下)

芙蓉區東湖街道瀏陽河東畔,發現了一個神祕王朝尚存的城牆。 ■範亞湘 攝

黃巢起義失敗後,各地軍閥割據自雄。這些割據者表面上承認唐王朝的中央政府地位,要求唐延封他們為刺史、觀察史、節度使,甚至要挾封王、封侯。唐朝廷無力駕取這些割據者,只得給其以名號。在長江流域及江南,逐步形成後來所謂的“十國”。其中佔據湖南的馬殷所建立的楚國即其一也。

馬楚衡州

馬殷(856-930年),字霸圖,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唐中和三年(883年),蔡州軍閥秦宗權遣部將孫儒、劉建鋒將兵萬人略地淮南,馬殷初為孫儒裨將。景福元年(892年),秦宗衡等攻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於揚州,未克。孫儒殺秦宗衡,自將其兵,與楊行密戰。孫儒敗死,於是眾推劉建鋒為帥,馬殷為先鋒,轉攻豫章。乾寧元年(894年),入湖南,次醴陵,殺潭州刺史鄧處訥,自稱留後。唐僖宗授劉建鋒湖南節度使,馬殷為步軍都指揮使。劉建鋒好酒貪色,軍卒陳瞻妻有姿色,劉建鋒便與之通,為陳瞻鐵槌擊殺死。諸將共殺陳瞻,遣將姚彥章迎馬殷於邵州,馬殷遂為湖南軍帥。殷遣人至京,上表唐僖宗,僖宗在蜀甚悅,據其表,硃批御札,遣使臣至湖南,拜馬殷潭州刺史,許其自行開國,立臺置屬,分天子之仗之半賜之。

光化三年(900年),湖南管內衡陽人楊師遠割據衡州,詔授其為衡州刺史。馬殷遣將秦彥暉、李瓊等先攻衡州,擒斬楊師章遠,並攻連、邵、都、道、永五州,斬永州刺史唐世旻、郴州刺史陳彥謙,湖南入馬楚版圖。繼之,馬殷又遣將擒斬桂州刺史張全義。嶺南靜江節度使劉士政,打敗割據嶺南的節度使劉隱,取容管諸州。馬楚疆土,除湖南管內外,還佔有今廣西、廣東境內昭、賀、梧、蒙、龔、富六州地,共有22州地,包括今湖南全境和廣西大部、貴州東部、廣東北部的一部分地區。初,馬殷兵力尚寡,與楊行密、成汭、劉 等為敵國,患之,問策其將高鬱。高鬱曰:“成汭地狹兵寡,不足為吾患,而劉 志在五管而已。楊行密、孫儒之仇雖以萬金交之不能得其歡心。然尊王仗順,霸者之業也。今宜內奉表朝延以求封爵,而外誇鄰敵。然後退休兵農,蓄力而有待爾。”高鬱之言,實為以後馬殷治國方略。馬楚上仗中央朝延的庇護,中與鄰國修好,國內發展農業生產和商貿,國力逐強盛。

馬楚十分重視衡州,視為南楚寰中佳麗之地,傾大力經營。馬殷乃農家子,少時下田耕作,深知農桑乃立國之本。做了楚國王之後,仍然十分重視衣食之源的農業。古帝王耕籍田,以示對農耕的重視。天子籍田千畝,諸侯百畝。每逢春耕前,由天子、諸侯執耒耜在籍田三推或一撥,稱為“籍禮”。繼之,臣屬亦效法,以耒耜翻耕土地。馬殷登王位後,令衡州刺史姚彥章于衡陽縣財源町擇百畝良田為“籍田”。第二年春,馬殷率臣屬至衡州財源町耕籍田。先行籍禮,繼而親執耒耜三推田土。禮成,命令指揮副使袁才率百餘兵丁耕種,收成半給田主,半為兵將薪俸及口糧。春耕時,馬殷親至籍田,且下田插秧。秋收,亦至籍田收割禾稻。是年,籍田大稔,畝收五十斛 (古者十鬥為斛)。百姓齊呼馬殷千歲。

馬殷治衡州,十分重視農田水利。衡州多旱,禾苗旱死而失收。馬殷深知賦稅出自農田,農田受旱,楚國賦稅無著。他在位期間,常令戶部撥專款給屬縣興修農田水利。據地方史志記載,馬楚在前期二十餘年中,僅在衡州境內就興修山塘水庫數百餘處,根除數萬畝農田旱災。衡陽有上潢水,水流豐沛,但河水直流入湘。馬殷據衡陽令李濤奏聞,率兵至衡陽縣上潢,截潢水築壩,蓄水灌田千餘畝,百姓齊頌其德,稱此水庫為“馬王塘”,至今塘存。馬殷以此為倡,號召州縣官吏出資出力,為民修築水利工程百餘處。這些水利工程多已壅塞,但有少數幾處至今猶存,馬王塘即其一也。

衡州養蠶業歷史悠久。早在軒轅南巡衡湘時,其妃螺祖教民養蠶,以至於終,葬于衡陽縣。該縣有嫘祖墓或曰先蠶冢,即嫘祖葬身之地。自嫘祖以後,衡州的養蠶業世代相傳,以至馬楚。馬楚治衡州,重視農桑蠶業。五代時,由於兵燹頻仍,桑樹多毀。及馬殷王楚,號召百姓種桑養蠶,從外地調運桑種,無償分給養蠶百姓,並教蠶民繅絲、織緞。衡州絲綢銷於中原,甚至通過絲綢之路,銷於中亞各地。

衡州產茶,唐中期已負盛名。著名的茶有南嶽雨前茶、常寧塔山茶。馬殷親至南嶽,教民種茶。馬殷在位23年,親至南嶽各茶場達10餘次。經馬殷提倡,衡州境內年產名茶數萬石。唐時曾在衡州境內設有茶監,專門從事茶葉的收購、營銷。馬楚亦設茶監,專門管理衡州境內茶葉的產、銷。南嶽茶不僅盛銷於江南塞北,還通過絲綢之路,遠銷至中東,基至歐洲各國。

馬殷治衡,衡州經濟發達,社會安定,文教昌明。只可惜馬殷死後,諸子爭權奪利,害苦了衡州百姓。

“五駒爭槽”亂衡州

楚王馬殷有子10餘人,見於史傳者共12人。後世稱之為五駒者,即馬殷次子希聲,四子希範、三子希萼、五子希廣、六子希崇,此五子在馬殷死後爭存王位繼承權而大張殺伐,後世稱之為“五駒爭槽”。

馬殷健在時,這五子就暗中使勁,覬覦楚王這個寶座。只是馬殷精明,五人不敢明爭,只能暗鬥。逮至馬殷病重時,爭奪王位的鬥爭便明朗化。照王位繼承法,立長以嫡,馬殷嫡長子馬希振自小就有出世之想,不願看到為爭奪王位而骨肉相殘的悲劇在楚國重演。他見諸弟為奪王位繼承權而明爭暗鬥,每每規勸之而無效,便效法春秋時伯夷、叔齊推位讓國的做法,放棄嫡長承位權力,高蹈遠揚,出家做了道土。唐長興元年(930年),馬殷寢疾,遣使詣闕,請傳位於次子馬希聲。馬殷病篤,希聲襲位。十二月葬馬殷于衡陽縣北上潢水,即馬殷親修的馬王塘。樑諡馬殷曰武穆。

長興三年(932年),馬希聲卒,追封為衡陽王。六軍使袁銓等人迎接鎮南節度使馬希範於朗州(今湖南常德),立之。樑加馬希範侍中中書令、楚王。馬希範(947-848年),字寶規,馬殷四子。清泰四年(936年,後晉天福元年),溪州(今湖南古丈縣)刺史彭自然叛變,楚王希範命指揮使劉勍、廖匡齊等率領衡山兵5000人討伐他,彭自然敗降。自是湘西土族和苗族田、向、覃、龔、朱五姓降於楚。楚王希範窮奢極欲,不僅耗盡馬殷時代庫藏,而且橫徵暴斂,令湖南百姓深受其害。衡州為湖右富庶之邦,由於不僅橫徵當年賦稅,而且須交納六年賦稅,令衡州民不聊生,少壯者逃亡外鄉,老弱者餓斃於溝壑。開運二年(954年),希範疑其弟、靖江節度使希杲得人心,使人毒殺之。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希範病卒,年僅49歲,諡日文昭,後世稱楚文王。希範在位15年,楚國還算安定。

馬希範卒,希廣、希萼、希崇諸駒爭槽愈演愈烈。希範卒後,都指揮使張少敵以馬希萼長,欲立之。權臣劉彥 矯稱希範遺命,共立馬希廣為楚王。希廣,字德丕,希範同母弟。封馬希萼為朗州節度使,鎮永州。希廣使分潭州、朗州而治之,遣還朗州。希萼率兵攻潭州,希廣遣將劉彥 、許可瓊迎戰,大敗馬希萼於僕射河。希萼遣使稱藩於南唐,乞師攻楚。南唐加馬希萼同平章事、楚州刺史,並遣將何敬洙率兵助希萼。希廣遣將劉彥 率萬人入朗州,希萼率戰艦逆戰於湄州(今貴州湄潭)。劉彥 縱火,風回自焚,大敗。希萼大勝,自稱天順王,軍於湘江西。都指揮使許可瓊為希萼內應,攻陷潭州,捕獲希廣,賜死。劉彥 帶著希廣諸子奔南唐。

周廣順元年(951年),希萼入貢南唐,唐以希萼為楚王。馬希萼襲位後,荒淫酒色,諸事委於希廣母弟希崇。馬希崇覬覦楚王之位已久。再加上,楚舊將徐威、陸孟俊、魯綰是希廣舊將,他們認為希廣為希萼所弒,欲為故主報仇,而希崇又為希廣母弟,三將便縱希崇為其兄報仇。希崇允之。希崇與三將謀之,趁機殺希萼。一次,希萼宴將吏,沉醉。徐威、陸孟俊、魯綰三人突入,執斧縱擊馬希萼。希萼頓時清醒,逾牆走,為徐威、陸孟俊所執,囚於別室。徐威等奉希崇為留後,派遣湘西溪州土族酋帥彭自然之子彭師嵩押解去衡山縣囚禁。衡山指揮使廖偃乃廖匡圖之子,與其季父廖匡凝謀曰:“吾家世受馬氏恩。今希萼長而被黜,必不免禍。吾家輔之,則免於禍。”於是,廖偃率莊戶鄉人數百,商及解差彭師嵩,共立馬希萼為衡山王,以縣衙為行府,招募兵丁至萬餘人,遣使求援於南唐。馬希崇聞報,遣徐威、陸孟俊率兵2萬討衡山。廖偃、彭師嵩率新募之兵迎戰于衡山師古橋一帶,大戰十餘日,雙方死傷慘重。徐威等見希崇所為事必無成,又畏朗州劉言之兵,於是暗地撤兵回潭州。

徐威等回潭州,欲殺馬希崇。希崇覺之,懼,密遣人奉表請兵於南唐,南唐命信州(今江西上饒)刺史邊鎬自袁州(今江西宜春)將兵西取長沙。希崇奉箋請降,見邊鎬望塵而拜,邊鎬稱詔慰勞之。《三楚新錄》雲:“唐命邊鎬救楚,實伐之也。初,童謠雲:鞭打馬,馬急走。”時湖南大飢,邊鎬大發馬氏倉粟賑之。衡州常平、社倉積穀盡為邊鎬遣兵散之。馬殷數十年積蓄盡被馬氏不肖之子耗盡。

邊鎬強令馬希崇入南唐,馬氏家人及將佐1000餘人痛哭登舟。邊鎬又遣大將李承戩將兵入衡山,令馬希萼入朝。馬希萼率將士萬餘人自潭州東下。南唐以馬希萼為江西道觀察使,鎮洪州(今江西南昌),仍賜爵楚王;以馬希崇為永泰節度使。周顯德三年(956年),周世宗徵淮,下揚州,招撫馬氏子孫。馬希崇率兄弟17人歸後周。馬希崇拜右羽林統軍,馬氏諸子孫俱受周爵,得以善終。

馬楚自馬殷於唐昭宗光化二年(898年)入主湖南,開平元年(907年)開國,至周廣順元年(951年)亡國,凡6主,53年。

張文表叛周氏

馬楚亡國以後,湖南為南唐信州刺史邊鎬所據。馬楚舊將大亂湖南,相互仇殺,湖南百姓受盡兵災之苦。

先是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王進逵殺劉言。劉言,初事刺史彭玗,從彭玗奔楚,事楚王馬希範,為辰州刺史。王進逵年少時為靜江軍卒,事馬希萼為指揮使。馬希萼攻馬希廣,以王進逵為先鋒,陷長沙。長沙殘破,馬希萼令其修葺。王進逵不從,連夜率兵奔武陵,大敗馬希萼追兵,於是,武陵留後馬光惠迎立劉言以為帥,自為副。劉言上表後周邀封爵。既而劉言以長沙殘破,移治武陵。周太祖升朗州為武平軍,位武安軍上。以劉言為節度使,以武安軍授王進達。自是劉言與王進達有隙。劉言患之,欲圖王進達。王進達覺之,誘殺劉言部將何景真與朱全,率兵襲武陵,執劉言而殺之。周太祖即以王進逵為武平軍節度使。

繼而嶽州刺史潘叔嗣殺王進達。潘叔嗣本與王進逵同列,待王進逵甚謹。周世宗徵淮南,授王進逵南面行營都統,詔其攻鄂州。王進逵軍過嶽州,向潘叔嗣素賄。潘叔嗣不與。王進逵部下讒潘叔嗣之短。王進逵面斥潘叔嗣,潘叔嗣懷恨,又懼王進逵徵鄂回軍後殺己,於是先發制人。待王進逵攻鄂,便率軍襲擊武陵。王進逵聞報回軍,與潘叔嗣戰於武陵城下,王進逵大敗被殺。潘叔嗣仍還嶽州。

接著是周行逢殺潘叔嗣。周行逢,武陵人。初,與王進逵俱為靜江軍卒,事希萼為軍校。王進逵攻邊鎬,周行逢破益陽,殺南唐兵2000餘人。王進逵為武安軍節度使,拜周行逢集州刺史、行軍司馬。王進逵與劉言有隙,周行逢為王進逵謀劃,遂襲殺劉言。王進逵據武陵,周行逢據潭州。顯德元年(954年),拜周行逢武清軍節度使,權知潭州軍府事。潘叔嗣殺王進逵後,仍還嶽州,遣其客將李簡率武陵人迎周行逢於潭州。周行逢召潘叔嗣為行軍司馬。潘叔嗣怒,不至。周行逢先發制人,佯裝以武安與之,召之至府受命。潘叔嗣至,周行逢殺之。於是,周行逢入主湖南,委官鎮撫各州。授指揮使張文表為衡州刺史。

周行逢(?-962年),武陵農家子,少貧賤,性勇敢。既得志,用法嚴苛,恣行誅戮,將吏不法,即行懲辦。知民間疾苦,以廉取士,條教簡約,躬儉節制,故民安稼穡。四五年間,倉廩充實。宋建隆三年(962年),周行逢病篤,召其將吏,以其子周保權相托,囑咐他們:“吾起壠畝為團兵,同時十八人皆以誅死,惟衡州刺史張文表獨存,然常快怏不得行軍司馬。吾死後,文表必叛,當以楊師璠討之。如其不能,則攖城勿戰,自歸於朝廷,勿使骨肉落虎狼之口!”周行逢卒,其子周保權僅11歲。

掌書記李觀象、學土徐仲雅等立周保權為節度副使,領軍務,遣使奉表於宋廷。太祖授保權檢校太尉、朗州大都督、武平軍節度使。數月後,徐仲雅持訃告至衡州,刺史張文表謂曰:“行逢已死,誰為朗州之主?”徐仲雅日:“父亡子繼,朝廷已立其子保權。”張文表怒日:“吾與行逢俱起微賤,同立功名,行逢卒,吾當為節度使。今立保權,吾安能北面事小兒乎!”《三楚新錄》雲:初,張文表將叛,但猶豫未定,有從者夢文表額出一龍,文表大喜日:“此天命也。”於是舉兵叛變。時朗州有兵數千戍永州,期滿回朗州換防,路經衡州。張文表出城,收編永州戍兵。有了這批兵將,張文表心雄氣壯,舉旗叛周氏。以赴朗州奔喪為名,軍兵盡行縞素,路經潭州。權知潭州留後的武安軍行軍司馬廖簡素輕張文表,不為之備。時廖簡方宴集將吏,聞張文表率兵來,曰:“張文表,匹夫也,來則成擒。”飲啖如故。俄而張文表率兵徑入府中,飲者驚散。廖簡不能執弓,但箕踞大罵,逐為張文表所殺。張文表取其印綬,自稱權留後。周保權即命楊師璠將兵討張文表,告以先人之言,感激泣下。楊師璠謂眾曰:“汝見郎君乎,未成人而賢若此!”軍士皆奮。繼而周保權乞師荊南高季興。宋廷亦遭中使趙璲等齎詔宣諭潭、朗,聽張文表歸闕。且命荊南發兵助周保權。

乾德元年(963年)正月,以山南東道節度使兼侍中慕容延釗為湖南道行營都部署、樞密副使李處耘為都監,發兵會襄陽荊南兵討張文表。張文表聞宋師來伐,潛送款於趙璲,具言奔喪朗州,為廖簡所薄,因即私鬥,實無反心。趙璲自以奉詔諭張文表,得其歸順,甚喜,即遣使撫慰之。時楊師璠率兵討張文表,兩軍會戰於平津亭(今衡、株之間),相持月餘。張文表戰敗。楊師璠遂取潭州,執張文表,斬於市,臠割其肉。已而李處耘率兵入衡州,衡州歸宋。

(衡陽日報記者鄭淑香根據《衡陽曆史文化叢書歷史風雲》編輯整理)

版權聲明:“大美湖湘”頭條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目前本平臺尚未實行稿費制,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您通過私信進行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投稿/糾錯郵箱:[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