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喜歡AI被稱為人工智能,我稱它為阿里巴巴智能。”在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馬雲在與馬斯克對話時,如此解釋他所理解的AI。

如今,歷經20年發展的阿里巴巴,在AI領域的佈局已成規模。那麼,“阿里巴巴智能”是什麼?

首先要從阿里雲說起。

起始於雲計算 面向智能化

縱觀阿里整體業務,大致可分為五大板塊:核心商業、支付和金融、雲計算、物流及大文娛。其中,雲計算屬電商之外的“強項”之一,市場份額全球前三。

2017年12月20日,在阿里云云棲大會·北京峰會上,阿里提出“產業AI”佈局,即以阿里云為基礎,從家居、零售、出行、金融、智能城市、智能工業6大方面展開產業佈局,從視覺、語音、算法到芯片構建立體合作伙伴生態。

雲計算是阿里AI佈局的基礎,也是起點。

創立於2009年的阿里雲,定位於雲計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為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開發者和政府機構提供服務。其實早在2018年,阿里就確定了“雲計算”和“大數據”戰略,決定自主研發大規模分佈式計算操作系統“飛天”。同年,飛天團隊正式組建,第二年,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0年,阿里雲對外公測,2011年,阿里雲官網上線,開始大規模對外提供雲計算服務。如今,阿里雲主要以在線公共服務的方式,為企業、開發者和政府機構等提供計算和數據處理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阿里做雲計算的出發點是解決日益增長的IT基礎設施的鉅額成本,但長久以來,阿里雲一直堅持自研。2018年5月,在武漢雲棲大會上,當時的阿里雲總裁的胡曉明表示,“拿來主義蓋不起高樓大廈,自主研發的雲才能走更遠。”

從2015年開始,阿里雲陸續推出AI產品,包括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視覺識別等領域上百款細分產品,適用於數百個場景。

根據2018年5月武漢的雲棲大會上公佈內容,阿里雲AI產品家族包括印刷文字識別、視頻AI-視網膜、人臉識別、圖像識別、智能語音交互、機器學習PAI和自然語言處理等。

2018年11月,阿里雲升級為阿里雲智能,阿里對雲的重視程度提高。阿里CEO張勇在內部信中提到,集團過去幾年在實施中臺戰略過程中構建的智能化能力,包括機器智能的計算平臺、算法能力、數據庫、基礎技術架構平臺、調度平臺等核心能力,將全面和阿里雲相結合,向全社會開放,為全社會服務。

“阿里雲智能平臺是阿里巴巴集團中臺戰略的延伸和發展,目標是構建數字經濟時代面向全社會基於雲計算的智能化技術基礎設施。”張勇提到,胡曉明在過去四年為阿里雲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 讓阿里雲的技術夢想和商業夢想得到融合和實現。

達摩院成AI技術輸出口

阿里雲推出之後,已然成為AI技術落地的重要場景,並逐漸走向商業化。

其中,以AI視覺技術為核心的“城市大腦”,便是一個基於雲計算的重要場景。

2016年,阿里雲啟動城市大腦,推出人工智能ET(人工智能系統),基於阿里雲計算能力,ET具備了智能語音交互、圖像/視頻識別、交通預測、情感分析等多項核心技能,同時具備多維感知、全局洞察、實時決策等能力。比如,2016年,阿里雲人工智能ET基於神經網絡、社會計算、情緒感知等原理,成功預測《我是歌手》冠軍。

而在智慧城市方面,城市大腦系統通過與手機地圖、道路線圈紀錄的車輛行駛速度和數量,公交車、出租車等運行數據的結合,城市大腦能夠在虛擬的數字城市中構建算法模型,通過機器學習不斷迭代優化,計算出最佳城市治理方案。

如今,阿里雲人工智能ET已經在農業、現代工業、環境、醫療、智慧城市數據領域開展布局並落地,用AI幫助企業走向智能化。

除了雲計算的佈局,2017年,阿里還宣佈成立達摩院,致力於開發基礎科學、顛覆性技術,旗下設5大領域14個實驗室,其中就包括主攻人工智能技術的機器智能實驗室。

據介紹,達摩院設機器智能、數據計算、機器人、金融科技、X實驗室幾個板塊。

其中,機器智能研究領域主要圍繞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開展理論與應用研究,幫助零售、醫療、司法、交通等行業提升效率,推動經濟、空間技術、自動控制、計算機設計和製造等領域的變革。機器智能研究領域下設語音、視覺智能、語言技術、決策智能、城市大腦五個實驗室。

機器智能實驗室,現已是整個阿里經濟體中最核心 AI 技術的輸出口。達摩院更核心的人才力量正是在這個團隊,據悉,目前擁有 10 位 IEEE Fellow、20 多位知名大學教授的 AI 研發團隊,源於達摩院智能實驗室的技術,也正在成為阿里每日向全世界15億人提供的百億次服務背後的重要支撐。阿里最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正是彙集在這個部門。

此外,數據計算研究領域下設計算技術、智能計算、數據庫與存儲三個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領域則下設金融智能、區塊鏈、生物識別三個實驗室。

機器人研究領域主要圍繞環境感知、高精定位、決策規劃、智能控制等前沿技術方向,基於機器人技術進行無人駕駛、無人物流等方面的研發與應用,推動汽車、物流、服務等傳統行業的價值重塑,下設智能交通實驗室。

而X實驗室致力於探索科技領域最神祕的未知,努力提供最先進的解決方案,更著眼未來,裂變科技價值,目前下設量子實驗室、人工智能實驗室。

達摩院的出現和成長,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阿里在人工智能領域深度佈局、擴寬應用緯度。

AI獨角獸商湯、曠視、依圖、寒武紀背後,都有阿里的身影

除了自建城池,這些年阿里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同樣出手闊綽。

在AI芯片領域,2017年阿里先後投資了深鑑科技、寒武紀。而更早之前,2016年,阿里和騰訊就一起領投美國AI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2018年4月,阿里收購唯一擁有自主嵌入CPU IP Core的國產芯片公司中天微,併成立AI芯片自研團隊,開始了自主研發芯片之路。

5個月後,2018年9月,阿里雲總裁張劍鋒在雲棲大會上宣佈成立一家獨立運營的芯片公司“平頭哥半導體”,據悉,這正是由收購而來的中天微和阿里達摩院自研芯片整合而成,為強化芯片領域佈局,增強自主研發能力,其思路是:先讓阿里雲服務器用上自己的芯片,最後在開放給行業做普惠。

在計算機視覺領域,阿里一口氣投資了獨角獸商湯科技、曠視科技,此外,還通過雲鋒基金早期入股了依圖科技。有人認為,這也彌補了阿里在人工智能,尤其是視覺識別方面的研究短板。

其中,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正是業界所稱“CV四小龍”之三,它們在計算機視覺(CV)佔據頭部核心位置。隨著阿里投資入股,AI獨角獸們也與其業務展開合作。比如商湯科技是阿里智慧城市項目的主要合作伙伴。商湯主要在智能監控、智能交通、城市管理上為阿里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商湯科技會將自己的深度學習技術形成一個技術框架提供給有需求的城市。

隨著在AI領域大筆投資,且投向細分領域頭部企業,以及自建AI人才、技術體系,完成場景落地,阿里逐漸構築出人工智能的整體生態,包括技術、芯片等層面,通過這個生態,阿里得以用一個更加快速的模式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前沿技術,從而避免了長期投入所帶來的時間成本。

(文章來源:新浪科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