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脈絡之《周本紀》西周篇四'

"

—追溯本源,明其德,揚其名,正其身,以賢育其後,頌也!

西周始祖后稷,其母姜原,其父不詳,后稷出生很有傳奇色彩:“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心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名曰“棄”。這明顯是後世杜撰,有意神話,至於是不是帝嚳之子,有待考證,這裡不詳述

后稷生於堯舜時代,好耕種,因此被堯帝任用為農師,帶領百姓種植百穀,林木,傳播種植技術。品德高尚,家族遵從其美德,顯於當世。

"

—追溯本源,明其德,揚其名,正其身,以賢育其後,頌也!

西周始祖后稷,其母姜原,其父不詳,后稷出生很有傳奇色彩:“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心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名曰“棄”。這明顯是後世杜撰,有意神話,至於是不是帝嚳之子,有待考證,這裡不詳述

后稷生於堯舜時代,好耕種,因此被堯帝任用為農師,帶領百姓種植百穀,林木,傳播種植技術。品德高尚,家族遵從其美德,顯於當世。

《史記》脈絡之《周本紀》西周篇四

及至古公亶父,商末周初,周之傳承已歷十餘世,德業經后稷,公劉先王廣為延續而未斷絕,史曰:“古公亶父復修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待之”。那時社會安定,國力復強,三子及其孫,皆為德業廣施之人,威望很高,尤以第三子季歷,生子昌,處事果斷,得民眾推崇,於是亶父有意傳位於季歷。太伯,雍仲成其名,遠奔荊蠻,讓位於季歷,季歷即位後,延續亶父治國之道,最終諸侯都歸順了他。

總括:后稷至文王,歷十五世,幾百年間,明君,昏君交替出現,修祖德,布仁義,國家興旺,諸侯、民眾歸附,社會發展迅速,生產力提高。廢祖德,好暴戾,重美色,剝削壓制底層國民,就民怨四起,諸侯,人民紛紛逃離。從這一個短暫的興衰可以看出,民眾是基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處在塔尖的統治者若不給民眾以安定,不解決民眾疾苦,只貪自身一時樂,那麼統治必不會長久。

歷史的朝代更替是何其相似,昔日成湯滅夏,攻打夏桀,是因為夏桀暴政,今武王伐紂也是因為商紂的殘暴,不撫卹民眾,而最終眾叛親離,身死國滅。武王汲取前代教訓,撫養其民,運用賢能之人治理國家,國家日漸富強,蒸蒸日上,為後世繁榮奠定基礎。

文、武、成、康四代君王重農桑,政治清明,處政有道,手工業迅速發展,社會得以蓬勃發展,國家和諧,以身試教,因此可以四方築城,國富民強,威震華夏。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幾代之後,西周王朝仍舊逃脫不了昏王之君魔咒,厲王和幽王暴虐至極,國家再次陷入混亂,民怨四起,諸侯叛亂,厲樣驕奢淫逸,聽不慣別人的批評,有批評者,立刻處死,唯我獨尊,想以武力威懾百姓,貪圖一時安逸,為後世滅亡埋下伏筆。

宣王上位,短暫中興,緩解國內矛盾,有復甦之象,然終究無力迴天,幽王復厲王遺氣,廢德而近女色,最著名的當屬“幽王戲諸侯”了,為搏美人一笑,不顧社稷安危,竟視諸侯子笑柄。最終因犬戎攻打周都,諸侯不相救而身死國滅,何其悲哉!

"

—追溯本源,明其德,揚其名,正其身,以賢育其後,頌也!

西周始祖后稷,其母姜原,其父不詳,后稷出生很有傳奇色彩:“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心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名曰“棄”。這明顯是後世杜撰,有意神話,至於是不是帝嚳之子,有待考證,這裡不詳述

后稷生於堯舜時代,好耕種,因此被堯帝任用為農師,帶領百姓種植百穀,林木,傳播種植技術。品德高尚,家族遵從其美德,顯於當世。

《史記》脈絡之《周本紀》西周篇四

及至古公亶父,商末周初,周之傳承已歷十餘世,德業經后稷,公劉先王廣為延續而未斷絕,史曰:“古公亶父復修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待之”。那時社會安定,國力復強,三子及其孫,皆為德業廣施之人,威望很高,尤以第三子季歷,生子昌,處事果斷,得民眾推崇,於是亶父有意傳位於季歷。太伯,雍仲成其名,遠奔荊蠻,讓位於季歷,季歷即位後,延續亶父治國之道,最終諸侯都歸順了他。

總括:后稷至文王,歷十五世,幾百年間,明君,昏君交替出現,修祖德,布仁義,國家興旺,諸侯、民眾歸附,社會發展迅速,生產力提高。廢祖德,好暴戾,重美色,剝削壓制底層國民,就民怨四起,諸侯,人民紛紛逃離。從這一個短暫的興衰可以看出,民眾是基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處在塔尖的統治者若不給民眾以安定,不解決民眾疾苦,只貪自身一時樂,那麼統治必不會長久。

歷史的朝代更替是何其相似,昔日成湯滅夏,攻打夏桀,是因為夏桀暴政,今武王伐紂也是因為商紂的殘暴,不撫卹民眾,而最終眾叛親離,身死國滅。武王汲取前代教訓,撫養其民,運用賢能之人治理國家,國家日漸富強,蒸蒸日上,為後世繁榮奠定基礎。

文、武、成、康四代君王重農桑,政治清明,處政有道,手工業迅速發展,社會得以蓬勃發展,國家和諧,以身試教,因此可以四方築城,國富民強,威震華夏。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幾代之後,西周王朝仍舊逃脫不了昏王之君魔咒,厲王和幽王暴虐至極,國家再次陷入混亂,民怨四起,諸侯叛亂,厲樣驕奢淫逸,聽不慣別人的批評,有批評者,立刻處死,唯我獨尊,想以武力威懾百姓,貪圖一時安逸,為後世滅亡埋下伏筆。

宣王上位,短暫中興,緩解國內矛盾,有復甦之象,然終究無力迴天,幽王復厲王遺氣,廢德而近女色,最著名的當屬“幽王戲諸侯”了,為搏美人一笑,不顧社稷安危,竟視諸侯子笑柄。最終因犬戎攻打周都,諸侯不相救而身死國滅,何其悲哉!

《史記》脈絡之《周本紀》西周篇四

幽王戲諸侯(圖片來自網絡)

自五帝到西周末年,凡政治清明,統治者謙虛,得民心者,民眾皆附之,國家穩定,人民富足;凡君王貪心,暴戾,嗜殺,好美色,不解民之苦,最終都會丟掉政權,身死國滅。無出其右。歷史的車輪告誡我們,無論你身處何種社會,何種地位,只要是德才兼備,終究會被他人賞識,進而施展抱負,成就精彩人生。人本質來說,生而平等,只是每個人的位置不一樣,控制自身慾望,滅邪念,自然安詳,坦然一生。

生命誠可貴,歷史已去,他們子生命踐行的教訓,吾輩當以鑑之!

參考文獻《史記》《國語·周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