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立秋 白露 立夏 玉米 我的手藝網 我的手藝網 2017-08-25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中國手藝網”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露彩朝還冷,雲峰晚更奇。

7日15時39分,迎來立秋節氣。

立秋|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早立秋涼嗖嗖,晚立秋熱死牛”。意思是,如果立秋時間在上午,則天氣涼爽;立秋時間在下午以後,就還要熱上一陣。

立秋雖然到了,但天氣其實還不是氣候上的秋季,甚至每年大熱的三伏天還在立秋之後。秋老虎依然存在。

立秋|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立秋三候

立秋|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涼風至丨涼風悄然而至

立秋|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白露降丨早上開始生了霧氣

立秋|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寒蟬鳴丨蟬秋涼後發聲困難,知生命將盡,變聲悽切

立秋習俗

貼秋膘

立秋|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並和立夏時體重對比。因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飯食清淡,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稱為“苦夏”。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啃秋

立秋|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也稱“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

食秋桃

立秋|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立秋時,江南一帶多流行食秋桃。在這天,無論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稱水

立秋|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舊時,老百姓分別在立秋前後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然後稱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後的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漁民也有立秋稱水之習,根據水質輕重,推測秋水漲落。

秋收互助

立秋|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秋忙時節農村還有“秋收互助”的習俗,婦女老人和十來歲的小孩,三五成群去田間,一排接一排去搶收已經成熟的玉米,誰家的玉米成熟得早,先幫誰家搬,既不違農時,又能顆粒歸倉,還體現了農村人民鄰里互助的友愛。

立秋詩詞

立秋|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立秋

唐·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立秋夕有懷夢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風扇蒲葵輕。

一與故人別,再見新蟬鳴。

是夕涼飈起,閒境入幽情。

回燈見棲鶴,隔竹聞吹笙。

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聲。

所思渺千里,雲外長洲城。

立秋|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立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早秋客舍

唐·杜牧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獨夜他鄉淚,年年為客愁。

別離何處盡,搖落幾時休?

不及磻溪叟,身閒長自由。

立秋|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到了立秋這個重要的節氣,才驚覺一年已過半。人逢入秋,心境上總會莫名牽起一絲惆悵。但好在我們都習慣在每個節氣時感念四時和自然賦予的更迭,並順應它們做些瑣碎的習俗。

於是,立秋帶給我們的,並不止於寒蟬悽切的悲傷,而是面對每一個新的時令,我們那顆願意妥帖照顧生活的心。

立秋|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立秋|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長按識別二維碼

發現生活中的美|用美的方式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