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如果把趙括換成李牧,這場戰爭是否會贏呢?

長平之戰,如果把趙括換成李牧,這場戰爭是否會贏呢?

首先,長平之戰,不是敗於趙括或者說某一位將領,而是敗於糧草後勤,以及戰機,趙國強在騎射騎兵,擅長奇襲突襲機動力遠勝秦軍。但卻選擇固守,白白消耗了糧草輜重。而且秦國要打的滅國之戰,趙國這邊認識不足,以為堅守不出,秦軍就會退兵,不費兵力就可得到上黨。結果秦軍不斷集結,趙國也不斷支援前線的情況下,用國力拖垮了趙國,逼得趙國只能尋求決戰急於擊退秦軍,但秦軍早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趙軍直接中了秦軍設好的圈套。後面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如果從上帝視角來說,趙國其實有三種選擇方案。

長平之戰,如果把趙括換成李牧,這場戰爭是否會贏呢?

第一種,趙國方面如果一直採用廉頗主張堅守,趙國國力慢慢耗下去必然不足以支撐與秦軍對峙,那麼必敗,只能放棄對峙撤軍,那麼秦軍會勢如破竹蠶食趙國國土。趙國也一定是損兵折將 ,割地求和。但不至於被打成殘廢。第二種,就是歷史中的廉頗前期堅守,後期趙軍後勤難以為繼時,主動出擊,尋求決戰擊退秦軍。結果就是中了秦軍圈套,坑殺幾十萬趙軍。趙國被打成了殘廢。第三種,就是趙國從戰爭一開始就採用趙括的建議主動出擊!

長平之戰,如果把趙括換成李牧,這場戰爭是否會贏呢?

而不是堅守,發揮趙軍的機動性,趁秦軍前線部隊尚未集結完畢的情況下,舉重兵,不斷強襲秦軍先頭部隊,這樣的好處有二點,一是比歷史上白白消耗國力堅守不出,省去了後期糧草不濟的問題,二是秦軍尚未舉全國軍力來戰,痛打先頭部隊爭取打消秦軍進兵念頭,另一方面組織部隊類似於趙武靈王從北部南下奇襲咸陽的戰略,逼秦軍分兵防禦,不能全力攻趙。如此最後的結局怎麼樣也比被坑殺幾十萬軍隊,元氣大傷的結果要強。前期主戰,勝則擊退秦軍,就算不能勝,也可削其鋒芒,在做堅守。

長平之戰,如果把趙括換成李牧,這場戰爭是否會贏呢?

比前期堅守後期被迫決戰,概率上還是有很大的勝率的!廉頗選擇的是堅守不出,秦軍遠道而來攻不下城寨就會自己離開,有商鞅變法後秦國只有兩種人,軍人和農民,經濟實力空前強大,而趙國身處偏遠,經濟不如秦,想打贏必須出奇兵,速戰速決,你和他打消耗戰,國力是支撐不了的,廉頗的這個堅守不出的想法一開始就錯了這個時候就要有一個出色的將領,根據史冊記載來看,李牧的確有過不俗的戰績,能不能打贏不知道,但是應該可以打平。

長平之戰,如果把趙括換成李牧,這場戰爭是否會贏呢?

長平之戰最後時刻秦國還在不斷增兵,趙國可根本沒動靜,政治上面秦國上下一氣,趙國是戰是和還在爭論,趙國國君也沒下定決心,國力上秦國也比趙國強,軍隊戰力這個可能不分伯仲,畢竟趙國也很強,還有秦國派的可是殺神白起,而趙國在長平之戰結束後才知道是武安君白起的手筆,趙君要早知道白起會來,根本不會打這一仗,白起在當時威懾力就相當於核武器,趙君當時就是知道武安君白起不出戰才決定戰的。

長平之戰,如果把趙括換成李牧,這場戰爭是否會贏呢?

其次這場仗根本不是換不換將的問題,而是兩國國君、兩國政治、兩國外交、兩國國力、兩國軍力等等的綜合力量的較量,任何一個方面出錯都不行。而趙國幾乎在這些方面全部被秦國碾壓了,外交被秦國輕易騙過其他五國,使得五國不會支援,國君兩位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一個老謀深算,一個剛出道,趙君早早的就派人來秦國議和,讓五國琢磨不透,失去五國增援,秦君早就意識到這是關乎國運的一戰,把長平臨近地區幾州的輕壯年全搬戰場上了,趙國可沒意識到,一年後邯鄲保衛戰還召集了十萬呢。

長平之戰,如果把趙括換成李牧,這場戰爭是否會贏呢?

綜上,雖然秦國產糧比趙國多,但是進攻需要的人也多,還是在別人家門口作戰,後勤壓力也更大。所以所以單純國力消耗比拼上趙國不見得有嚴重的劣勢。現在再看李牧本人,擅長防守。所謂的擅長防守不是隻會防守,而是別人打不動你。防守反擊,一擊致命。再看秦國那一方,換激進的趙括後白起上了。為何白起一開始不上?很可能白起對廉頗防守的局面也犯難。而換來防守的是李牧,白起會來嗎?不來繼續王齕領兵的話,會不會被李牧提前絕殺?廉頗對陣秦軍的時候損失不小,換了李牧損失誰大誰小還不一定呢。還要注意一點,李牧不是站在耗盡國力基礎上立功的,李牧是能站在國力的視角上看問題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