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

文:秉文

對於李嘉誠,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他的創業史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年輕後輩,是蜚聲海內外的華人商業大佬。李嘉誠靠房地產發家致富,後來又涉足了其他領域,用六十多年時間在全球超過五十個國家建立起一個驚人的商業帝國,擁有30多萬名員工,年收入達數千億,產業主要覆蓋房地產、零售、能源、通訊和基建這五大領域。李嘉誠也因此連續多年蟬聯香港首富之位。

"

文:秉文

對於李嘉誠,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他的創業史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年輕後輩,是蜚聲海內外的華人商業大佬。李嘉誠靠房地產發家致富,後來又涉足了其他領域,用六十多年時間在全球超過五十個國家建立起一個驚人的商業帝國,擁有30多萬名員工,年收入達數千億,產業主要覆蓋房地產、零售、能源、通訊和基建這五大領域。李嘉誠也因此連續多年蟬聯香港首富之位。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對於長江實業集團,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是李嘉誠商業版圖中非常重要的一塊。不過,零售業務在其商業版圖中的重要性現在也與日俱增。而鮮為人知的是,大家平時逛商場會看到的屈臣氏,其實就是李嘉誠旗下的。屈臣氏現在是中國最大的保健和美容產品零售連鎖店,截止2019年上半年,屈臣氏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已達3608家,覆蓋全國四百七十個城市,新增門店超過300家,同比增長10%;而在全球範圍內,屈臣氏的門店已經超過1.2萬家,並計劃每年新開1300家新店,主營健康、美容、化妝品和日用品等商品。

"

文:秉文

對於李嘉誠,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他的創業史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年輕後輩,是蜚聲海內外的華人商業大佬。李嘉誠靠房地產發家致富,後來又涉足了其他領域,用六十多年時間在全球超過五十個國家建立起一個驚人的商業帝國,擁有30多萬名員工,年收入達數千億,產業主要覆蓋房地產、零售、能源、通訊和基建這五大領域。李嘉誠也因此連續多年蟬聯香港首富之位。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對於長江實業集團,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是李嘉誠商業版圖中非常重要的一塊。不過,零售業務在其商業版圖中的重要性現在也與日俱增。而鮮為人知的是,大家平時逛商場會看到的屈臣氏,其實就是李嘉誠旗下的。屈臣氏現在是中國最大的保健和美容產品零售連鎖店,截止2019年上半年,屈臣氏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已達3608家,覆蓋全國四百七十個城市,新增門店超過300家,同比增長10%;而在全球範圍內,屈臣氏的門店已經超過1.2萬家,並計劃每年新開1300家新店,主營健康、美容、化妝品和日用品等商品。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屈臣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28年,它的前身是廣東大藥房。1841年,廣東大藥房遷到香港,更名為香港藥房。到1886年,屈臣氏已不再僅僅經營藥品和汽水等,還銷售化妝品、照相機和其他物品,拓展成為一家百貨商店。

到19世紀末,屈臣氏在香港擁有30多家門店,並在之後的幾十年裡基本保持著這一規模。直到上世紀60年代,和記黃埔收購了屈臣氏,而李嘉誠又收購了和記黃埔,屈臣氏就這樣成為了李嘉誠商業帝國的一部分。

1989年,屈臣氏正式進入內地市場,迅速搶佔內地美容化妝品的市場份額,發展非常迅猛。與此同時,屈臣氏還通過收購世界各地的連鎖店,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長足進展。李嘉誠曾在2014年的時候打算讓屈臣氏獨立上市,當時屈臣氏的估值已經高達3,000億港元。

"

文:秉文

對於李嘉誠,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他的創業史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年輕後輩,是蜚聲海內外的華人商業大佬。李嘉誠靠房地產發家致富,後來又涉足了其他領域,用六十多年時間在全球超過五十個國家建立起一個驚人的商業帝國,擁有30多萬名員工,年收入達數千億,產業主要覆蓋房地產、零售、能源、通訊和基建這五大領域。李嘉誠也因此連續多年蟬聯香港首富之位。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對於長江實業集團,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是李嘉誠商業版圖中非常重要的一塊。不過,零售業務在其商業版圖中的重要性現在也與日俱增。而鮮為人知的是,大家平時逛商場會看到的屈臣氏,其實就是李嘉誠旗下的。屈臣氏現在是中國最大的保健和美容產品零售連鎖店,截止2019年上半年,屈臣氏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已達3608家,覆蓋全國四百七十個城市,新增門店超過300家,同比增長10%;而在全球範圍內,屈臣氏的門店已經超過1.2萬家,並計劃每年新開1300家新店,主營健康、美容、化妝品和日用品等商品。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屈臣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28年,它的前身是廣東大藥房。1841年,廣東大藥房遷到香港,更名為香港藥房。到1886年,屈臣氏已不再僅僅經營藥品和汽水等,還銷售化妝品、照相機和其他物品,拓展成為一家百貨商店。

到19世紀末,屈臣氏在香港擁有30多家門店,並在之後的幾十年裡基本保持著這一規模。直到上世紀60年代,和記黃埔收購了屈臣氏,而李嘉誠又收購了和記黃埔,屈臣氏就這樣成為了李嘉誠商業帝國的一部分。

1989年,屈臣氏正式進入內地市場,迅速搶佔內地美容化妝品的市場份額,發展非常迅猛。與此同時,屈臣氏還通過收購世界各地的連鎖店,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長足進展。李嘉誠曾在2014年的時候打算讓屈臣氏獨立上市,當時屈臣氏的估值已經高達3,000億港元。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屈臣氏的主要業務發展其實是在歐洲,當時,李嘉誠在歐洲市場大舉投資,這讓很多國人認為李嘉誠是想把資產轉移到歐洲。李嘉誠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大跌,成了只顧利益的“奸商”。因此,李嘉誠只好擱置了原本的上市計劃,將自己所持的屈臣氏的25%的股權出讓給了新加坡主權基金組織,此舉使李嘉誠損失了185億港元。在此之後,屈臣氏的上市計劃又多次擱淺。李嘉誠曾表示,他想讓屈臣氏在香港和英國上市,而英國方面則以為李嘉誠是想將屈臣氏總部搬到英國。而後,由於香港人對李嘉誠的印象一直沒有什麼改觀,李嘉誠就再未提過這件事。

"

文:秉文

對於李嘉誠,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他的創業史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年輕後輩,是蜚聲海內外的華人商業大佬。李嘉誠靠房地產發家致富,後來又涉足了其他領域,用六十多年時間在全球超過五十個國家建立起一個驚人的商業帝國,擁有30多萬名員工,年收入達數千億,產業主要覆蓋房地產、零售、能源、通訊和基建這五大領域。李嘉誠也因此連續多年蟬聯香港首富之位。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對於長江實業集團,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是李嘉誠商業版圖中非常重要的一塊。不過,零售業務在其商業版圖中的重要性現在也與日俱增。而鮮為人知的是,大家平時逛商場會看到的屈臣氏,其實就是李嘉誠旗下的。屈臣氏現在是中國最大的保健和美容產品零售連鎖店,截止2019年上半年,屈臣氏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已達3608家,覆蓋全國四百七十個城市,新增門店超過300家,同比增長10%;而在全球範圍內,屈臣氏的門店已經超過1.2萬家,並計劃每年新開1300家新店,主營健康、美容、化妝品和日用品等商品。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屈臣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28年,它的前身是廣東大藥房。1841年,廣東大藥房遷到香港,更名為香港藥房。到1886年,屈臣氏已不再僅僅經營藥品和汽水等,還銷售化妝品、照相機和其他物品,拓展成為一家百貨商店。

到19世紀末,屈臣氏在香港擁有30多家門店,並在之後的幾十年裡基本保持著這一規模。直到上世紀60年代,和記黃埔收購了屈臣氏,而李嘉誠又收購了和記黃埔,屈臣氏就這樣成為了李嘉誠商業帝國的一部分。

1989年,屈臣氏正式進入內地市場,迅速搶佔內地美容化妝品的市場份額,發展非常迅猛。與此同時,屈臣氏還通過收購世界各地的連鎖店,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長足進展。李嘉誠曾在2014年的時候打算讓屈臣氏獨立上市,當時屈臣氏的估值已經高達3,000億港元。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屈臣氏的主要業務發展其實是在歐洲,當時,李嘉誠在歐洲市場大舉投資,這讓很多國人認為李嘉誠是想把資產轉移到歐洲。李嘉誠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大跌,成了只顧利益的“奸商”。因此,李嘉誠只好擱置了原本的上市計劃,將自己所持的屈臣氏的25%的股權出讓給了新加坡主權基金組織,此舉使李嘉誠損失了185億港元。在此之後,屈臣氏的上市計劃又多次擱淺。李嘉誠曾表示,他想讓屈臣氏在香港和英國上市,而英國方面則以為李嘉誠是想將屈臣氏總部搬到英國。而後,由於香港人對李嘉誠的印象一直沒有什麼改觀,李嘉誠就再未提過這件事。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在獲得迅速發展壯大之後,屈臣氏也很快開始走下坡路,業績甚至出現負增長。為了保持市場份額,公司實施了實體店擴增的市場戰略。但這並沒有產生什麼效果,其銷售額仍然在下滑。那麼,屈臣氏的業績為什麼在短短几年間就出現頹勢了呢?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屈臣氏的業績之所以會下滑,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對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眾所周知,隨著互聯網科技和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開始崛起,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 很大的轉變。過去,人們都是去實體店買化妝品等商品,而現在完全可以在網上購物。而且,越來越多的品牌也意識到線上經濟的重要性,開始紛紛從線下轉到線上,有的時候線上還會有很多優惠活動,因此,消費者不再去實體店消費也在情理之中。

"

文:秉文

對於李嘉誠,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他的創業史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年輕後輩,是蜚聲海內外的華人商業大佬。李嘉誠靠房地產發家致富,後來又涉足了其他領域,用六十多年時間在全球超過五十個國家建立起一個驚人的商業帝國,擁有30多萬名員工,年收入達數千億,產業主要覆蓋房地產、零售、能源、通訊和基建這五大領域。李嘉誠也因此連續多年蟬聯香港首富之位。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對於長江實業集團,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是李嘉誠商業版圖中非常重要的一塊。不過,零售業務在其商業版圖中的重要性現在也與日俱增。而鮮為人知的是,大家平時逛商場會看到的屈臣氏,其實就是李嘉誠旗下的。屈臣氏現在是中國最大的保健和美容產品零售連鎖店,截止2019年上半年,屈臣氏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已達3608家,覆蓋全國四百七十個城市,新增門店超過300家,同比增長10%;而在全球範圍內,屈臣氏的門店已經超過1.2萬家,並計劃每年新開1300家新店,主營健康、美容、化妝品和日用品等商品。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屈臣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28年,它的前身是廣東大藥房。1841年,廣東大藥房遷到香港,更名為香港藥房。到1886年,屈臣氏已不再僅僅經營藥品和汽水等,還銷售化妝品、照相機和其他物品,拓展成為一家百貨商店。

到19世紀末,屈臣氏在香港擁有30多家門店,並在之後的幾十年裡基本保持著這一規模。直到上世紀60年代,和記黃埔收購了屈臣氏,而李嘉誠又收購了和記黃埔,屈臣氏就這樣成為了李嘉誠商業帝國的一部分。

1989年,屈臣氏正式進入內地市場,迅速搶佔內地美容化妝品的市場份額,發展非常迅猛。與此同時,屈臣氏還通過收購世界各地的連鎖店,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長足進展。李嘉誠曾在2014年的時候打算讓屈臣氏獨立上市,當時屈臣氏的估值已經高達3,000億港元。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屈臣氏的主要業務發展其實是在歐洲,當時,李嘉誠在歐洲市場大舉投資,這讓很多國人認為李嘉誠是想把資產轉移到歐洲。李嘉誠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大跌,成了只顧利益的“奸商”。因此,李嘉誠只好擱置了原本的上市計劃,將自己所持的屈臣氏的25%的股權出讓給了新加坡主權基金組織,此舉使李嘉誠損失了185億港元。在此之後,屈臣氏的上市計劃又多次擱淺。李嘉誠曾表示,他想讓屈臣氏在香港和英國上市,而英國方面則以為李嘉誠是想將屈臣氏總部搬到英國。而後,由於香港人對李嘉誠的印象一直沒有什麼改觀,李嘉誠就再未提過這件事。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在獲得迅速發展壯大之後,屈臣氏也很快開始走下坡路,業績甚至出現負增長。為了保持市場份額,公司實施了實體店擴增的市場戰略。但這並沒有產生什麼效果,其銷售額仍然在下滑。那麼,屈臣氏的業績為什麼在短短几年間就出現頹勢了呢?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屈臣氏的業績之所以會下滑,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對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眾所周知,隨著互聯網科技和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開始崛起,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 很大的轉變。過去,人們都是去實體店買化妝品等商品,而現在完全可以在網上購物。而且,越來越多的品牌也意識到線上經濟的重要性,開始紛紛從線下轉到線上,有的時候線上還會有很多優惠活動,因此,消費者不再去實體店消費也在情理之中。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此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開始追求更高性價比的海外產品,外來品牌的滲透,搶走了很多國內消費者。同時,一些消費者也對屈臣氏的主動營銷產生了反感。相信逛過屈臣氏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導購員總是會不厭其煩地向你推薦產品,這極大的影響到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另外,近年來,資生堂等化妝品連鎖店在中國迅速崛起,也對屈臣氏的市場份額產生了很大的衝擊。

"

文:秉文

對於李嘉誠,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他的創業史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年輕後輩,是蜚聲海內外的華人商業大佬。李嘉誠靠房地產發家致富,後來又涉足了其他領域,用六十多年時間在全球超過五十個國家建立起一個驚人的商業帝國,擁有30多萬名員工,年收入達數千億,產業主要覆蓋房地產、零售、能源、通訊和基建這五大領域。李嘉誠也因此連續多年蟬聯香港首富之位。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對於長江實業集團,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是李嘉誠商業版圖中非常重要的一塊。不過,零售業務在其商業版圖中的重要性現在也與日俱增。而鮮為人知的是,大家平時逛商場會看到的屈臣氏,其實就是李嘉誠旗下的。屈臣氏現在是中國最大的保健和美容產品零售連鎖店,截止2019年上半年,屈臣氏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已達3608家,覆蓋全國四百七十個城市,新增門店超過300家,同比增長10%;而在全球範圍內,屈臣氏的門店已經超過1.2萬家,並計劃每年新開1300家新店,主營健康、美容、化妝品和日用品等商品。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屈臣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28年,它的前身是廣東大藥房。1841年,廣東大藥房遷到香港,更名為香港藥房。到1886年,屈臣氏已不再僅僅經營藥品和汽水等,還銷售化妝品、照相機和其他物品,拓展成為一家百貨商店。

到19世紀末,屈臣氏在香港擁有30多家門店,並在之後的幾十年裡基本保持著這一規模。直到上世紀60年代,和記黃埔收購了屈臣氏,而李嘉誠又收購了和記黃埔,屈臣氏就這樣成為了李嘉誠商業帝國的一部分。

1989年,屈臣氏正式進入內地市場,迅速搶佔內地美容化妝品的市場份額,發展非常迅猛。與此同時,屈臣氏還通過收購世界各地的連鎖店,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長足進展。李嘉誠曾在2014年的時候打算讓屈臣氏獨立上市,當時屈臣氏的估值已經高達3,000億港元。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屈臣氏的主要業務發展其實是在歐洲,當時,李嘉誠在歐洲市場大舉投資,這讓很多國人認為李嘉誠是想把資產轉移到歐洲。李嘉誠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大跌,成了只顧利益的“奸商”。因此,李嘉誠只好擱置了原本的上市計劃,將自己所持的屈臣氏的25%的股權出讓給了新加坡主權基金組織,此舉使李嘉誠損失了185億港元。在此之後,屈臣氏的上市計劃又多次擱淺。李嘉誠曾表示,他想讓屈臣氏在香港和英國上市,而英國方面則以為李嘉誠是想將屈臣氏總部搬到英國。而後,由於香港人對李嘉誠的印象一直沒有什麼改觀,李嘉誠就再未提過這件事。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在獲得迅速發展壯大之後,屈臣氏也很快開始走下坡路,業績甚至出現負增長。為了保持市場份額,公司實施了實體店擴增的市場戰略。但這並沒有產生什麼效果,其銷售額仍然在下滑。那麼,屈臣氏的業績為什麼在短短几年間就出現頹勢了呢?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屈臣氏的業績之所以會下滑,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對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眾所周知,隨著互聯網科技和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開始崛起,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 很大的轉變。過去,人們都是去實體店買化妝品等商品,而現在完全可以在網上購物。而且,越來越多的品牌也意識到線上經濟的重要性,開始紛紛從線下轉到線上,有的時候線上還會有很多優惠活動,因此,消費者不再去實體店消費也在情理之中。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此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開始追求更高性價比的海外產品,外來品牌的滲透,搶走了很多國內消費者。同時,一些消費者也對屈臣氏的主動營銷產生了反感。相信逛過屈臣氏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導購員總是會不厭其煩地向你推薦產品,這極大的影響到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另外,近年來,資生堂等化妝品連鎖店在中國迅速崛起,也對屈臣氏的市場份額產生了很大的衝擊。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為了挽救業績,屈臣氏也做了一系列調整,從以利潤為導向的模式轉變為以消費者需求為主導的新概念模式;甚至從過去的零售店,變成了集體驗、試用、購買一體的綜合美妝店。店鋪裝修更接近網紅風,進入店鋪後無論消費者是否想購買產品,店鋪環境都能滿足消費者的自拍需求。與此同時,屈臣氏也緊跟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步伐,推出了“萵苣”應用,為用戶提供便捷的網上購物服務。此外,屈臣氏還入駐了國內眾多電商平臺,加大了線上佈局的力度。

"

文:秉文

對於李嘉誠,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他的創業史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年輕後輩,是蜚聲海內外的華人商業大佬。李嘉誠靠房地產發家致富,後來又涉足了其他領域,用六十多年時間在全球超過五十個國家建立起一個驚人的商業帝國,擁有30多萬名員工,年收入達數千億,產業主要覆蓋房地產、零售、能源、通訊和基建這五大領域。李嘉誠也因此連續多年蟬聯香港首富之位。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對於長江實業集團,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是李嘉誠商業版圖中非常重要的一塊。不過,零售業務在其商業版圖中的重要性現在也與日俱增。而鮮為人知的是,大家平時逛商場會看到的屈臣氏,其實就是李嘉誠旗下的。屈臣氏現在是中國最大的保健和美容產品零售連鎖店,截止2019年上半年,屈臣氏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已達3608家,覆蓋全國四百七十個城市,新增門店超過300家,同比增長10%;而在全球範圍內,屈臣氏的門店已經超過1.2萬家,並計劃每年新開1300家新店,主營健康、美容、化妝品和日用品等商品。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屈臣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28年,它的前身是廣東大藥房。1841年,廣東大藥房遷到香港,更名為香港藥房。到1886年,屈臣氏已不再僅僅經營藥品和汽水等,還銷售化妝品、照相機和其他物品,拓展成為一家百貨商店。

到19世紀末,屈臣氏在香港擁有30多家門店,並在之後的幾十年裡基本保持著這一規模。直到上世紀60年代,和記黃埔收購了屈臣氏,而李嘉誠又收購了和記黃埔,屈臣氏就這樣成為了李嘉誠商業帝國的一部分。

1989年,屈臣氏正式進入內地市場,迅速搶佔內地美容化妝品的市場份額,發展非常迅猛。與此同時,屈臣氏還通過收購世界各地的連鎖店,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長足進展。李嘉誠曾在2014年的時候打算讓屈臣氏獨立上市,當時屈臣氏的估值已經高達3,000億港元。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屈臣氏的主要業務發展其實是在歐洲,當時,李嘉誠在歐洲市場大舉投資,這讓很多國人認為李嘉誠是想把資產轉移到歐洲。李嘉誠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大跌,成了只顧利益的“奸商”。因此,李嘉誠只好擱置了原本的上市計劃,將自己所持的屈臣氏的25%的股權出讓給了新加坡主權基金組織,此舉使李嘉誠損失了185億港元。在此之後,屈臣氏的上市計劃又多次擱淺。李嘉誠曾表示,他想讓屈臣氏在香港和英國上市,而英國方面則以為李嘉誠是想將屈臣氏總部搬到英國。而後,由於香港人對李嘉誠的印象一直沒有什麼改觀,李嘉誠就再未提過這件事。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在獲得迅速發展壯大之後,屈臣氏也很快開始走下坡路,業績甚至出現負增長。為了保持市場份額,公司實施了實體店擴增的市場戰略。但這並沒有產生什麼效果,其銷售額仍然在下滑。那麼,屈臣氏的業績為什麼在短短几年間就出現頹勢了呢?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屈臣氏的業績之所以會下滑,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對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眾所周知,隨著互聯網科技和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開始崛起,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 很大的轉變。過去,人們都是去實體店買化妝品等商品,而現在完全可以在網上購物。而且,越來越多的品牌也意識到線上經濟的重要性,開始紛紛從線下轉到線上,有的時候線上還會有很多優惠活動,因此,消費者不再去實體店消費也在情理之中。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此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開始追求更高性價比的海外產品,外來品牌的滲透,搶走了很多國內消費者。同時,一些消費者也對屈臣氏的主動營銷產生了反感。相信逛過屈臣氏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導購員總是會不厭其煩地向你推薦產品,這極大的影響到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另外,近年來,資生堂等化妝品連鎖店在中國迅速崛起,也對屈臣氏的市場份額產生了很大的衝擊。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為了挽救業績,屈臣氏也做了一系列調整,從以利潤為導向的模式轉變為以消費者需求為主導的新概念模式;甚至從過去的零售店,變成了集體驗、試用、購買一體的綜合美妝店。店鋪裝修更接近網紅風,進入店鋪後無論消費者是否想購買產品,店鋪環境都能滿足消費者的自拍需求。與此同時,屈臣氏也緊跟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步伐,推出了“萵苣”應用,為用戶提供便捷的網上購物服務。此外,屈臣氏還入駐了國內眾多電商平臺,加大了線上佈局的力度。

擁12000家門店,年入賬1440億,這家零售巨頭背後老闆竟是李嘉誠

根據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發佈的2018年度的財報顯示,屈臣氏去年的銷售額為1689.91億港元,摺合人民幣大約1440億元,同比增長8%。由此可見,屈臣氏的戰略調整還是起到一定成效的。未來,屈臣氏能否繼續保持業績增長?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文由逸雲財富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