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

四川省的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這裡仍然保留著許多的原生態,不過,有人把這理解為“窮”,無論怎樣,涼山有著屬於自己的風土人情和彝族文化。

"

四川省的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這裡仍然保留著許多的原生態,不過,有人把這理解為“窮”,無論怎樣,涼山有著屬於自己的風土人情和彝族文化。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的風景宜人,瀘沽湖(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邛海的螺髻山更是聞名遐邇,另外,涼山常被人認為物資匱乏,不講究食物的搭配,缺少美食文化,其實,這些都是人們的誤解罷了,這裡從來就不缺少令人叫絕的特色美食。

白煮土豆四季豆

彝族人將土豆兼作主食和蔬菜,食用時一般將土豆整個水煮、清蒸或火燒的方式做熟,然後蘸幹辣椒麵、食鹽食用。

"

四川省的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這裡仍然保留著許多的原生態,不過,有人把這理解為“窮”,無論怎樣,涼山有著屬於自己的風土人情和彝族文化。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的風景宜人,瀘沽湖(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邛海的螺髻山更是聞名遐邇,另外,涼山常被人認為物資匱乏,不講究食物的搭配,缺少美食文化,其實,這些都是人們的誤解罷了,這裡從來就不缺少令人叫絕的特色美食。

白煮土豆四季豆

彝族人將土豆兼作主食和蔬菜,食用時一般將土豆整個水煮、清蒸或火燒的方式做熟,然後蘸幹辣椒麵、食鹽食用。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崖鷹雞

來大涼山吃上一頓“巖鷹雞”才算滿足。“巖鷹雞”營養價值高,在大山裡原始式放養,長得慢,是純綠色天然食品。巖鷹雞形似鷹,腳色如白岩石,故得名。用“崖鷹雞”做的辣子雞火鍋雖不及重慶的辣,肉質卻比我們平時吃的雞明顯嫩出很多。

彝族香腸

彝族香腸一般在過年時製作。其製作的方法也別具特色:將豬血炒成半熟狀,拌以切成小塊的土豆,灌製成香腸,即為豬血香腸。也有用豬肉、糯米灌製的香腸。做好後即把香腸掛在鍋莊上方,讓火烤乾、煙薰幹,這樣製作的香腸既鮮美又有臘香味。

"

四川省的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這裡仍然保留著許多的原生態,不過,有人把這理解為“窮”,無論怎樣,涼山有著屬於自己的風土人情和彝族文化。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的風景宜人,瀘沽湖(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邛海的螺髻山更是聞名遐邇,另外,涼山常被人認為物資匱乏,不講究食物的搭配,缺少美食文化,其實,這些都是人們的誤解罷了,這裡從來就不缺少令人叫絕的特色美食。

白煮土豆四季豆

彝族人將土豆兼作主食和蔬菜,食用時一般將土豆整個水煮、清蒸或火燒的方式做熟,然後蘸幹辣椒麵、食鹽食用。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崖鷹雞

來大涼山吃上一頓“巖鷹雞”才算滿足。“巖鷹雞”營養價值高,在大山裡原始式放養,長得慢,是純綠色天然食品。巖鷹雞形似鷹,腳色如白岩石,故得名。用“崖鷹雞”做的辣子雞火鍋雖不及重慶的辣,肉質卻比我們平時吃的雞明顯嫩出很多。

彝族香腸

彝族香腸一般在過年時製作。其製作的方法也別具特色:將豬血炒成半熟狀,拌以切成小塊的土豆,灌製成香腸,即為豬血香腸。也有用豬肉、糯米灌製的香腸。做好後即把香腸掛在鍋莊上方,讓火烤乾、煙薰幹,這樣製作的香腸既鮮美又有臘香味。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坨坨肉

彝語稱“烏色色腳”,意思是豬肉塊塊。彝家人吃肉常以吃大塊肉為快。涼山的彝家人都喜歡將牛肉、羊肉、豬肉砍成拳頭大上的坨坨塊狀(彝族人認為肉越大坨代表主人越好客),再用清水煮熟後食用。

彝家有這樣的飲食習俗,大凡有客人到來,主人須讓砧板(指宰殺牛、羊、豬等專用的大菜板)沾血,現殺牲畜待客方為好客的表現。

"

四川省的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這裡仍然保留著許多的原生態,不過,有人把這理解為“窮”,無論怎樣,涼山有著屬於自己的風土人情和彝族文化。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的風景宜人,瀘沽湖(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邛海的螺髻山更是聞名遐邇,另外,涼山常被人認為物資匱乏,不講究食物的搭配,缺少美食文化,其實,這些都是人們的誤解罷了,這裡從來就不缺少令人叫絕的特色美食。

白煮土豆四季豆

彝族人將土豆兼作主食和蔬菜,食用時一般將土豆整個水煮、清蒸或火燒的方式做熟,然後蘸幹辣椒麵、食鹽食用。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崖鷹雞

來大涼山吃上一頓“巖鷹雞”才算滿足。“巖鷹雞”營養價值高,在大山裡原始式放養,長得慢,是純綠色天然食品。巖鷹雞形似鷹,腳色如白岩石,故得名。用“崖鷹雞”做的辣子雞火鍋雖不及重慶的辣,肉質卻比我們平時吃的雞明顯嫩出很多。

彝族香腸

彝族香腸一般在過年時製作。其製作的方法也別具特色:將豬血炒成半熟狀,拌以切成小塊的土豆,灌製成香腸,即為豬血香腸。也有用豬肉、糯米灌製的香腸。做好後即把香腸掛在鍋莊上方,讓火烤乾、煙薰幹,這樣製作的香腸既鮮美又有臘香味。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坨坨肉

彝語稱“烏色色腳”,意思是豬肉塊塊。彝家人吃肉常以吃大塊肉為快。涼山的彝家人都喜歡將牛肉、羊肉、豬肉砍成拳頭大上的坨坨塊狀(彝族人認為肉越大坨代表主人越好客),再用清水煮熟後食用。

彝家有這樣的飲食習俗,大凡有客人到來,主人須讓砧板(指宰殺牛、羊、豬等專用的大菜板)沾血,現殺牲畜待客方為好客的表現。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最尊貴的客人來臨,以打牛(即殺牛不用刀,以斧背擊其頭部而斃之,故稱為“打牛”)待之為最尊敬,殺羊、豬、雞等順序逐步次之。在他們的飲食觀念中認為,請客人吃飯,用野生動物肉款待,不為請客招待,只屬吃便飯。

招待貴客時,打牛宰羊的主人須以牛、羊板(牛、羊肩骨成扇狀有許多瘦肉都分)敬贈客人;殺豬者須以半邊豬頭贈送客人;殺雞者就餐時以雞頭敬客(當眾食之)。客人所得牛、羊板,半邊頭等可以帶回去,也可由客人轉贈他人。

"

四川省的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這裡仍然保留著許多的原生態,不過,有人把這理解為“窮”,無論怎樣,涼山有著屬於自己的風土人情和彝族文化。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的風景宜人,瀘沽湖(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邛海的螺髻山更是聞名遐邇,另外,涼山常被人認為物資匱乏,不講究食物的搭配,缺少美食文化,其實,這些都是人們的誤解罷了,這裡從來就不缺少令人叫絕的特色美食。

白煮土豆四季豆

彝族人將土豆兼作主食和蔬菜,食用時一般將土豆整個水煮、清蒸或火燒的方式做熟,然後蘸幹辣椒麵、食鹽食用。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崖鷹雞

來大涼山吃上一頓“巖鷹雞”才算滿足。“巖鷹雞”營養價值高,在大山裡原始式放養,長得慢,是純綠色天然食品。巖鷹雞形似鷹,腳色如白岩石,故得名。用“崖鷹雞”做的辣子雞火鍋雖不及重慶的辣,肉質卻比我們平時吃的雞明顯嫩出很多。

彝族香腸

彝族香腸一般在過年時製作。其製作的方法也別具特色:將豬血炒成半熟狀,拌以切成小塊的土豆,灌製成香腸,即為豬血香腸。也有用豬肉、糯米灌製的香腸。做好後即把香腸掛在鍋莊上方,讓火烤乾、煙薰幹,這樣製作的香腸既鮮美又有臘香味。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坨坨肉

彝語稱“烏色色腳”,意思是豬肉塊塊。彝家人吃肉常以吃大塊肉為快。涼山的彝家人都喜歡將牛肉、羊肉、豬肉砍成拳頭大上的坨坨塊狀(彝族人認為肉越大坨代表主人越好客),再用清水煮熟後食用。

彝家有這樣的飲食習俗,大凡有客人到來,主人須讓砧板(指宰殺牛、羊、豬等專用的大菜板)沾血,現殺牲畜待客方為好客的表現。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最尊貴的客人來臨,以打牛(即殺牛不用刀,以斧背擊其頭部而斃之,故稱為“打牛”)待之為最尊敬,殺羊、豬、雞等順序逐步次之。在他們的飲食觀念中認為,請客人吃飯,用野生動物肉款待,不為請客招待,只屬吃便飯。

招待貴客時,打牛宰羊的主人須以牛、羊板(牛、羊肩骨成扇狀有許多瘦肉都分)敬贈客人;殺豬者須以半邊豬頭贈送客人;殺雞者就餐時以雞頭敬客(當眾食之)。客人所得牛、羊板,半邊頭等可以帶回去,也可由客人轉贈他人。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坨坨肉”或燒或煮,需要櫟柴作燃料。牛、羊、豬肉都是做坨坨肉的好原料。做坨坨講究拿火色,從宰殺後就有自己獨特的方法。

彝族宰畜方法十分獨特,一般紅白喜事殺豬宰羊都要頭朝主人坐的地方。下鍋煮肉後,要用文火,漲頭道下腸肚,二道下鹽,用篾條交叉。再漲一道就可以吃了。這樣拿火色煮出的“坨坨肉”,香嫩爽口,再放上點芫荽花椒等佐料,風味十分獨特。此外,殺豬時常將肝臟切成薄片,拌上花椒、辣椒粉等佐料生食,別具一番風味。

"

四川省的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這裡仍然保留著許多的原生態,不過,有人把這理解為“窮”,無論怎樣,涼山有著屬於自己的風土人情和彝族文化。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的風景宜人,瀘沽湖(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邛海的螺髻山更是聞名遐邇,另外,涼山常被人認為物資匱乏,不講究食物的搭配,缺少美食文化,其實,這些都是人們的誤解罷了,這裡從來就不缺少令人叫絕的特色美食。

白煮土豆四季豆

彝族人將土豆兼作主食和蔬菜,食用時一般將土豆整個水煮、清蒸或火燒的方式做熟,然後蘸幹辣椒麵、食鹽食用。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崖鷹雞

來大涼山吃上一頓“巖鷹雞”才算滿足。“巖鷹雞”營養價值高,在大山裡原始式放養,長得慢,是純綠色天然食品。巖鷹雞形似鷹,腳色如白岩石,故得名。用“崖鷹雞”做的辣子雞火鍋雖不及重慶的辣,肉質卻比我們平時吃的雞明顯嫩出很多。

彝族香腸

彝族香腸一般在過年時製作。其製作的方法也別具特色:將豬血炒成半熟狀,拌以切成小塊的土豆,灌製成香腸,即為豬血香腸。也有用豬肉、糯米灌製的香腸。做好後即把香腸掛在鍋莊上方,讓火烤乾、煙薰幹,這樣製作的香腸既鮮美又有臘香味。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坨坨肉

彝語稱“烏色色腳”,意思是豬肉塊塊。彝家人吃肉常以吃大塊肉為快。涼山的彝家人都喜歡將牛肉、羊肉、豬肉砍成拳頭大上的坨坨塊狀(彝族人認為肉越大坨代表主人越好客),再用清水煮熟後食用。

彝家有這樣的飲食習俗,大凡有客人到來,主人須讓砧板(指宰殺牛、羊、豬等專用的大菜板)沾血,現殺牲畜待客方為好客的表現。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最尊貴的客人來臨,以打牛(即殺牛不用刀,以斧背擊其頭部而斃之,故稱為“打牛”)待之為最尊敬,殺羊、豬、雞等順序逐步次之。在他們的飲食觀念中認為,請客人吃飯,用野生動物肉款待,不為請客招待,只屬吃便飯。

招待貴客時,打牛宰羊的主人須以牛、羊板(牛、羊肩骨成扇狀有許多瘦肉都分)敬贈客人;殺豬者須以半邊豬頭贈送客人;殺雞者就餐時以雞頭敬客(當眾食之)。客人所得牛、羊板,半邊頭等可以帶回去,也可由客人轉贈他人。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坨坨肉”或燒或煮,需要櫟柴作燃料。牛、羊、豬肉都是做坨坨肉的好原料。做坨坨講究拿火色,從宰殺後就有自己獨特的方法。

彝族宰畜方法十分獨特,一般紅白喜事殺豬宰羊都要頭朝主人坐的地方。下鍋煮肉後,要用文火,漲頭道下腸肚,二道下鹽,用篾條交叉。再漲一道就可以吃了。這樣拿火色煮出的“坨坨肉”,香嫩爽口,再放上點芫荽花椒等佐料,風味十分獨特。此外,殺豬時常將肝臟切成薄片,拌上花椒、辣椒粉等佐料生食,別具一番風味。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彝族是一個典型的以酒文化為代表的民族,其酒文化在民族自身生存、繁衍、發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娃娃認親酒,彝語稱“阿依布知”。彝族小孩出世後,一經滿月,父母必擇吉日、備上等食品和數十或上百斤酒,帶他前去拜見母親親戚(此乃人生之初必行禮節,亦可視為人生的首次社交活動,因此倍受彝人重視)。

"

四川省的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這裡仍然保留著許多的原生態,不過,有人把這理解為“窮”,無論怎樣,涼山有著屬於自己的風土人情和彝族文化。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的風景宜人,瀘沽湖(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邛海的螺髻山更是聞名遐邇,另外,涼山常被人認為物資匱乏,不講究食物的搭配,缺少美食文化,其實,這些都是人們的誤解罷了,這裡從來就不缺少令人叫絕的特色美食。

白煮土豆四季豆

彝族人將土豆兼作主食和蔬菜,食用時一般將土豆整個水煮、清蒸或火燒的方式做熟,然後蘸幹辣椒麵、食鹽食用。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崖鷹雞

來大涼山吃上一頓“巖鷹雞”才算滿足。“巖鷹雞”營養價值高,在大山裡原始式放養,長得慢,是純綠色天然食品。巖鷹雞形似鷹,腳色如白岩石,故得名。用“崖鷹雞”做的辣子雞火鍋雖不及重慶的辣,肉質卻比我們平時吃的雞明顯嫩出很多。

彝族香腸

彝族香腸一般在過年時製作。其製作的方法也別具特色:將豬血炒成半熟狀,拌以切成小塊的土豆,灌製成香腸,即為豬血香腸。也有用豬肉、糯米灌製的香腸。做好後即把香腸掛在鍋莊上方,讓火烤乾、煙薰幹,這樣製作的香腸既鮮美又有臘香味。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坨坨肉

彝語稱“烏色色腳”,意思是豬肉塊塊。彝家人吃肉常以吃大塊肉為快。涼山的彝家人都喜歡將牛肉、羊肉、豬肉砍成拳頭大上的坨坨塊狀(彝族人認為肉越大坨代表主人越好客),再用清水煮熟後食用。

彝家有這樣的飲食習俗,大凡有客人到來,主人須讓砧板(指宰殺牛、羊、豬等專用的大菜板)沾血,現殺牲畜待客方為好客的表現。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最尊貴的客人來臨,以打牛(即殺牛不用刀,以斧背擊其頭部而斃之,故稱為“打牛”)待之為最尊敬,殺羊、豬、雞等順序逐步次之。在他們的飲食觀念中認為,請客人吃飯,用野生動物肉款待,不為請客招待,只屬吃便飯。

招待貴客時,打牛宰羊的主人須以牛、羊板(牛、羊肩骨成扇狀有許多瘦肉都分)敬贈客人;殺豬者須以半邊豬頭贈送客人;殺雞者就餐時以雞頭敬客(當眾食之)。客人所得牛、羊板,半邊頭等可以帶回去,也可由客人轉贈他人。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坨坨肉”或燒或煮,需要櫟柴作燃料。牛、羊、豬肉都是做坨坨肉的好原料。做坨坨講究拿火色,從宰殺後就有自己獨特的方法。

彝族宰畜方法十分獨特,一般紅白喜事殺豬宰羊都要頭朝主人坐的地方。下鍋煮肉後,要用文火,漲頭道下腸肚,二道下鹽,用篾條交叉。再漲一道就可以吃了。這樣拿火色煮出的“坨坨肉”,香嫩爽口,再放上點芫荽花椒等佐料,風味十分獨特。此外,殺豬時常將肝臟切成薄片,拌上花椒、辣椒粉等佐料生食,別具一番風味。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彝族是一個典型的以酒文化為代表的民族,其酒文化在民族自身生存、繁衍、發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娃娃認親酒,彝語稱“阿依布知”。彝族小孩出世後,一經滿月,父母必擇吉日、備上等食品和數十或上百斤酒,帶他前去拜見母親親戚(此乃人生之初必行禮節,亦可視為人生的首次社交活動,因此倍受彝人重視)。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拜見途中,對沿途相遇之熟人均應敬酒讓其飲用,並聲明此為“娃娃認親酒”。對於這樣的酒,被敬者不能謝絕,不會飲者也得試飲以示祝福。路人飲酒應贈孩子見面禮,即便當時無禮贈予,也脫身上的衣、帽等物作押,雙方約定,他日再用錢、畜換取。

孩子帶酒至外婆家,該村鄰里及本家親友聞訊前來飲用,飲後同樣須贈禮物。

"

四川省的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這裡仍然保留著許多的原生態,不過,有人把這理解為“窮”,無論怎樣,涼山有著屬於自己的風土人情和彝族文化。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的風景宜人,瀘沽湖(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邛海的螺髻山更是聞名遐邇,另外,涼山常被人認為物資匱乏,不講究食物的搭配,缺少美食文化,其實,這些都是人們的誤解罷了,這裡從來就不缺少令人叫絕的特色美食。

白煮土豆四季豆

彝族人將土豆兼作主食和蔬菜,食用時一般將土豆整個水煮、清蒸或火燒的方式做熟,然後蘸幹辣椒麵、食鹽食用。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崖鷹雞

來大涼山吃上一頓“巖鷹雞”才算滿足。“巖鷹雞”營養價值高,在大山裡原始式放養,長得慢,是純綠色天然食品。巖鷹雞形似鷹,腳色如白岩石,故得名。用“崖鷹雞”做的辣子雞火鍋雖不及重慶的辣,肉質卻比我們平時吃的雞明顯嫩出很多。

彝族香腸

彝族香腸一般在過年時製作。其製作的方法也別具特色:將豬血炒成半熟狀,拌以切成小塊的土豆,灌製成香腸,即為豬血香腸。也有用豬肉、糯米灌製的香腸。做好後即把香腸掛在鍋莊上方,讓火烤乾、煙薰幹,這樣製作的香腸既鮮美又有臘香味。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坨坨肉

彝語稱“烏色色腳”,意思是豬肉塊塊。彝家人吃肉常以吃大塊肉為快。涼山的彝家人都喜歡將牛肉、羊肉、豬肉砍成拳頭大上的坨坨塊狀(彝族人認為肉越大坨代表主人越好客),再用清水煮熟後食用。

彝家有這樣的飲食習俗,大凡有客人到來,主人須讓砧板(指宰殺牛、羊、豬等專用的大菜板)沾血,現殺牲畜待客方為好客的表現。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最尊貴的客人來臨,以打牛(即殺牛不用刀,以斧背擊其頭部而斃之,故稱為“打牛”)待之為最尊敬,殺羊、豬、雞等順序逐步次之。在他們的飲食觀念中認為,請客人吃飯,用野生動物肉款待,不為請客招待,只屬吃便飯。

招待貴客時,打牛宰羊的主人須以牛、羊板(牛、羊肩骨成扇狀有許多瘦肉都分)敬贈客人;殺豬者須以半邊豬頭贈送客人;殺雞者就餐時以雞頭敬客(當眾食之)。客人所得牛、羊板,半邊頭等可以帶回去,也可由客人轉贈他人。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坨坨肉”或燒或煮,需要櫟柴作燃料。牛、羊、豬肉都是做坨坨肉的好原料。做坨坨講究拿火色,從宰殺後就有自己獨特的方法。

彝族宰畜方法十分獨特,一般紅白喜事殺豬宰羊都要頭朝主人坐的地方。下鍋煮肉後,要用文火,漲頭道下腸肚,二道下鹽,用篾條交叉。再漲一道就可以吃了。這樣拿火色煮出的“坨坨肉”,香嫩爽口,再放上點芫荽花椒等佐料,風味十分獨特。此外,殺豬時常將肝臟切成薄片,拌上花椒、辣椒粉等佐料生食,別具一番風味。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彝族是一個典型的以酒文化為代表的民族,其酒文化在民族自身生存、繁衍、發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娃娃認親酒,彝語稱“阿依布知”。彝族小孩出世後,一經滿月,父母必擇吉日、備上等食品和數十或上百斤酒,帶他前去拜見母親親戚(此乃人生之初必行禮節,亦可視為人生的首次社交活動,因此倍受彝人重視)。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拜見途中,對沿途相遇之熟人均應敬酒讓其飲用,並聲明此為“娃娃認親酒”。對於這樣的酒,被敬者不能謝絕,不會飲者也得試飲以示祝福。路人飲酒應贈孩子見面禮,即便當時無禮贈予,也脫身上的衣、帽等物作押,雙方約定,他日再用錢、畜換取。

孩子帶酒至外婆家,該村鄰里及本家親友聞訊前來飲用,飲後同樣須贈禮物。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這樣的“娃娃認親酒”禮儀行畢,孩子所得見面禮通常為:外公外婆贈一套嬰服或能購嬰服的錢,舅家贈牛羊牲畜或衣物器具,親友鄰里贈牛羊牲畜、衣物器具或人民幣等。親友贈禮,往往預示對孩子的祝福和吉祥之意,因此父母對給者不拒。

除此以外,涼山彝族還有洗禮酒、成人酒、求婚酒、訂親酒、告慰酒、報喪酒、弔喪酒、喪宴酒、安靈酒、送靈酒、祭靈酒、祭祖酒、待客酒、互助酒、賠禮酒、家支酒、戒酒酒、開戒酒等等。對於不同的類別,其飲用方法、規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

四川省的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這裡仍然保留著許多的原生態,不過,有人把這理解為“窮”,無論怎樣,涼山有著屬於自己的風土人情和彝族文化。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的風景宜人,瀘沽湖(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邛海的螺髻山更是聞名遐邇,另外,涼山常被人認為物資匱乏,不講究食物的搭配,缺少美食文化,其實,這些都是人們的誤解罷了,這裡從來就不缺少令人叫絕的特色美食。

白煮土豆四季豆

彝族人將土豆兼作主食和蔬菜,食用時一般將土豆整個水煮、清蒸或火燒的方式做熟,然後蘸幹辣椒麵、食鹽食用。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崖鷹雞

來大涼山吃上一頓“巖鷹雞”才算滿足。“巖鷹雞”營養價值高,在大山裡原始式放養,長得慢,是純綠色天然食品。巖鷹雞形似鷹,腳色如白岩石,故得名。用“崖鷹雞”做的辣子雞火鍋雖不及重慶的辣,肉質卻比我們平時吃的雞明顯嫩出很多。

彝族香腸

彝族香腸一般在過年時製作。其製作的方法也別具特色:將豬血炒成半熟狀,拌以切成小塊的土豆,灌製成香腸,即為豬血香腸。也有用豬肉、糯米灌製的香腸。做好後即把香腸掛在鍋莊上方,讓火烤乾、煙薰幹,這樣製作的香腸既鮮美又有臘香味。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坨坨肉

彝語稱“烏色色腳”,意思是豬肉塊塊。彝家人吃肉常以吃大塊肉為快。涼山的彝家人都喜歡將牛肉、羊肉、豬肉砍成拳頭大上的坨坨塊狀(彝族人認為肉越大坨代表主人越好客),再用清水煮熟後食用。

彝家有這樣的飲食習俗,大凡有客人到來,主人須讓砧板(指宰殺牛、羊、豬等專用的大菜板)沾血,現殺牲畜待客方為好客的表現。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最尊貴的客人來臨,以打牛(即殺牛不用刀,以斧背擊其頭部而斃之,故稱為“打牛”)待之為最尊敬,殺羊、豬、雞等順序逐步次之。在他們的飲食觀念中認為,請客人吃飯,用野生動物肉款待,不為請客招待,只屬吃便飯。

招待貴客時,打牛宰羊的主人須以牛、羊板(牛、羊肩骨成扇狀有許多瘦肉都分)敬贈客人;殺豬者須以半邊豬頭贈送客人;殺雞者就餐時以雞頭敬客(當眾食之)。客人所得牛、羊板,半邊頭等可以帶回去,也可由客人轉贈他人。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坨坨肉”或燒或煮,需要櫟柴作燃料。牛、羊、豬肉都是做坨坨肉的好原料。做坨坨講究拿火色,從宰殺後就有自己獨特的方法。

彝族宰畜方法十分獨特,一般紅白喜事殺豬宰羊都要頭朝主人坐的地方。下鍋煮肉後,要用文火,漲頭道下腸肚,二道下鹽,用篾條交叉。再漲一道就可以吃了。這樣拿火色煮出的“坨坨肉”,香嫩爽口,再放上點芫荽花椒等佐料,風味十分獨特。此外,殺豬時常將肝臟切成薄片,拌上花椒、辣椒粉等佐料生食,別具一番風味。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涼山彝族是一個典型的以酒文化為代表的民族,其酒文化在民族自身生存、繁衍、發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娃娃認親酒,彝語稱“阿依布知”。彝族小孩出世後,一經滿月,父母必擇吉日、備上等食品和數十或上百斤酒,帶他前去拜見母親親戚(此乃人生之初必行禮節,亦可視為人生的首次社交活動,因此倍受彝人重視)。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拜見途中,對沿途相遇之熟人均應敬酒讓其飲用,並聲明此為“娃娃認親酒”。對於這樣的酒,被敬者不能謝絕,不會飲者也得試飲以示祝福。路人飲酒應贈孩子見面禮,即便當時無禮贈予,也脫身上的衣、帽等物作押,雙方約定,他日再用錢、畜換取。

孩子帶酒至外婆家,該村鄰里及本家親友聞訊前來飲用,飲後同樣須贈禮物。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這樣的“娃娃認親酒”禮儀行畢,孩子所得見面禮通常為:外公外婆贈一套嬰服或能購嬰服的錢,舅家贈牛羊牲畜或衣物器具,親友鄰里贈牛羊牲畜、衣物器具或人民幣等。親友贈禮,往往預示對孩子的祝福和吉祥之意,因此父母對給者不拒。

除此以外,涼山彝族還有洗禮酒、成人酒、求婚酒、訂親酒、告慰酒、報喪酒、弔喪酒、喪宴酒、安靈酒、送靈酒、祭靈酒、祭祖酒、待客酒、互助酒、賠禮酒、家支酒、戒酒酒、開戒酒等等。對於不同的類別,其飲用方法、規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來到美麗的涼山喝酒吃肉

美麗的涼山,就像是一股潺潺流淌的清泉,讓置身於此的人們,感到身心無比的輕快和放鬆。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