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開頭文案,我好喜歡(建議收藏)

《朗讀者》開頭文案,我好喜歡(建議收藏)

三毛說,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每每看到這句話,我都會想到《朗讀者》裡的董卿,腹有詩書氣自華,節目中的她優雅大方,每一個微笑,每一次動容,都熠熠生輝。而我最喜歡是她《朗讀者》每期開頭的自白,帶著對生活,對世事,對愛的思考,溫柔不失堅定,華麗而不失內蘊。

遇見

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寫著各種各樣的遇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撩動心絃的遇見;

“這位妹妹,我曾見過的。”這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次見面時歡喜的遇見;

“幸會,今晚你好嗎?”這是《羅馬假日》裡,安妮公主糊里糊塗的遇見;

“遇到你之前,我沒有想過結婚;遇到你之後,我結婚沒有想過和別的人。”這是錢鍾書和楊絳之間,決定一生的遇見。

遇見彷彿是一種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開始。

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了人,有了生命。

《朗讀者》“遇見”大家,就會遇見無聲的文字,遇見有聲的傾訴,遇見一花一葉,遇見大千世界。

《朗讀者》開頭文案,我好喜歡(建議收藏)

陪伴

為什麼我們需要陪伴?因為陪伴很溫暖,它意味著這個世界上,有人願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當然陪伴也是一個很平常的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後陪伴就成為了一種習慣。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在顧城的詩裡,陪伴就是這麼簡單而美好。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裡,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陪伴。比如學生時代,同學之間幾年的陪伴;比如夫妻之間,相濡以沫幾十年的陪伴;比如父母與孩子,生命與血脈註定一生的陪伴。

在這個主題中,最讓我們感動的是楊乃斌,一個在八個月的時候失去了聽力的孩子,為了能夠讓他像健全人一樣地成長,他的母親從他上小學的那一天開始,就成了他的同班同學,一直陪了他十六年,所以說,陪伴也是一種力量。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朗讀者》開頭文案,我好喜歡(建議收藏)

選擇

選擇無處不在,小到今天我們吃點什麼,大到在一些關鍵時刻的決策。我們的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選擇的結果。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恆的選擇題。到最後我們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可能不在於我們的能力,而在於我們的選擇。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的選擇;“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是海明威的選擇;“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是司馬遷的選擇。

在這個主題,你會看到徐靜蕾選擇了挑戰和變化;耶魯村官秦玥飛選擇了希望的田野;“紅絲帶”校長郭小平選擇了呵護和守望。最讓人感動的是麥家,曾經叛逆的他如今面對叛逆的兒子,選擇了理解和寬容。

有人說我們這個時代不缺機會,所以也勢必會讓每個人面臨很多的選擇。那麼是遵從自己的內心,還是隨波逐流;是直面挑戰,還是落荒而逃;是選擇喧囂一時的功利,還是選擇持久平靜的善良,都是我們要拷問自己的問題。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程,那麼當千帆過盡,最終留下的就是一片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景。

《朗讀者》開頭文案,我好喜歡(建議收藏)

禮物

禮物,多美好的一個詞。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給人類的禮物;低頭凝望,一花一葉是大自然給世界的禮物;孩子是給父母的禮物;朋友是陪伴的禮物;回憶是時間的禮物。

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愛的表達,就有多少種禮物。父母無私的愛的養育,經歷苦難之後的成長,不斷地學習所積累下來的智慧,這都是最好的禮物。就像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切·米沃什在詩歌《禮物》當中所寫到的:“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園,對於這個世界,我已一無所求。”這是詩人饋贈給自己心靈的一份禮物。

在這個主題中,最讓我們感動的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趙家和教授。雖然他已經在五年前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他所播種下的那顆善的種子,是留給這個世界所有孩子的最好的禮物。用純淨之心,去創造、去發現、去感悟,你便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禮物。

《朗讀者》開頭文案,我好喜歡(建議收藏)

第一次(朗讀者2)

人這輩子要遇到很多很多個第一次。劉震雲第一次給《安徽文學》投稿,拿到了七十多塊錢的稿費,立馬就請女朋友去吃飯;許鏡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會堂,擁有了屬於他自己的一場音樂會,他為這一天等了三十年;王學圻二十年前就第一次當導演了,可是這部電影拍到最後就剩下了三個人,讓他欲哭無淚。

這都是非常寶貴而難忘的第一次,因為它們意味著我們的成長。就像作家汪曾祺所說的:“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氣。”但是第一次也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因為它是探索、是挑戰、是機遇。所以說,如果你的人生能夠擁有更多的第一次,也就意味著你的人生更豐富、更多彩!

其實細想來,每一個人都是在第一次過自己的人生,不是嗎?在這條不能回頭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許多不可複製的第一次,讓我們從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來。

《朗讀者》開頭文案,我好喜歡(建議收藏)

眼淚

說到眼淚,你會想到什麼呢?軟弱嗎?眼淚,有時候是軟弱,有時候是堅強;有時候是懺悔,有時候是寬容;有時候是羞怯,有時候是勇氣;有時候是失敗,有時候是成功。聽到“眼淚”這個詞,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在哪裡,不管你在做什麼,都會產生豐富的生命聯想。就如同每一個人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而當我們要謝幕的時候,也將會在別人的淚水裡告別一樣。

張家敏是一位和乳腺癌抗爭了二十三年的老太太,她說,她過去到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昂起頭,不讓眼淚流下來;導演陸川是個淚點很低的人,愛流眼淚,所以有時候,他會抗拒眼淚;斯琴高娃,一位一直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著自己的眼淚的優秀演員,在《朗讀者》的現場,她流下的每一滴眼淚,都屬於她自己。

人的心靈應如浩淼瀚海,只有不斷接納象徵希望、勇氣、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風華長存。眼淚是無色的,但是它分明又有著最豐富的生命的色彩!

《朗讀者》開頭文案,我好喜歡(建議收藏)

告別

海子說:“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

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

“山盟雖在,錦書難託。”這是陸游和唐琬之間痛徹心扉的告別。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的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楊絳先生引述這首詩,平靜超然地和這個世界告別。

在這期節目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軒,他向我們娓娓道來和故鄉、和父親的告別,也讓我們彷彿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世間所有的文字,千百年間都在作著同一篇文章——生離死別。

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面對告別,最好的態度就是,好好告別。

《朗讀者》開頭文案,我好喜歡(建議收藏)

勇氣

就像茨威格說的,“勇氣是逆境中綻放的光芒”。勇氣是一筆財富,擁有了它,就擁有了改變的機會。岳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貝多芬的“扼住命運的咽喉”,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些勇氣都彪炳在史冊上,流傳在故事裡。

莎士比亞說,“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不會膽怯”。試想一下,如果歷史失去了勇氣,那將失去改寫的英雄;如果人生失去勇氣,那很多日子就會變得蒼白無力。

在“勇氣”這一章,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文物史家樊錦詩,一位瘦弱的南方女子,從北大考古系畢業之後,她用了五十四年的時間堅守在大漠深處,而她為敦煌所做的一切,也被季羨林先生譽為“功德無量”。

勇氣有時候是一瞬間的閃念,有時候是一輩子的執念。勇氣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朗讀者》開頭文案,我好喜歡(建議收藏)

未完待續,關注我,今日只做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

相關推薦

推薦中...